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地質公園實習報告三篇

篇一:開灤地質公園實習實習報告

地質公園實習報告三篇

河北聯合大學

開灤地質公園認識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 開灤礦山公園,河北能源學院,教學樓2510教室

學 院: 礦業工程學院

專 業: XXXXXXX

班 級: XXXXX

學 生:XXX

指導教師: XXX XXX XXX XXX

安全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3

二實習意義------------------------------------------------------4

三實習安排------------------------------------------------------5

四實習內容------------------------------------------------------6

五實習感悟------------------------------------------------------11

一 實習目的

認識性實習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它是與今後的職業生活最直接聯繫的,學生在認識性實習過程中能夠對今後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瞭解,因此認識實習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礎,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可以説,沒有認識性實習,就沒有完整的教育。學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認識實習管理的質量,為學生今後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大學的前兩年裏,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工程力學”、“流體力學”、“普通地質學”、“礦山測量”、“巖體力學”、“礦山地質”等專業基礎課。在這次認識性實習中,無疑是對這些課程的鞏固與提高,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是對井下開採有初步認識的重要實踐環節。通過這次認識性實習,我對礦井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和認識,瞭解掘進和回採工藝方法及勞動組織管理,初步瞭解了生產的組織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同時,這次認識性實習為馬上進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次認識認識性實習讓我樹立了勞動觀點和羣眾觀點,為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指明瞭方向。

認識實習是高等院校為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安排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將學校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使我們通過實習在專業知識和人才素質兩方面得到鍛鍊和培養,從而為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打下良好基礎。在認識實習過程中,以培養我們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向生產實際學習的能力和方法為目標。培養我們的團結合作精神,牢固樹立我們的羣體意識,即個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通過這次生產實習,使我在生產實際中學習到了井巷工程的知識、井下開採的過程及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踐知識。在向工人師傅學習時,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在生產實踐中體會到了嚴格地遵守紀律、統一組織及協調一致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也是我們當代所必須的,從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組織觀念。

我們在實習中瞭解到了煤礦生產系統,以及現代煤礦開採作業的工作組織與實施基本情況。通過參觀實踐,使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通過生產實習,使我對將要學習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和認識,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加強勞動觀點起了重要作用,為即將學習的專業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使本專業方向的學生初步瞭解煤礦生產過程,併為以後相關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實踐基礎。

二 實習意義

1.瞭解煤礦企業一般的生產過程,包括礦井開拓、採煤方法、礦井通風系統、井巷掘進及支護和礦井安全技術等。

2.通過實習和專題調查,使學生能更多地學到初步的實際生產中的科學知識和組織管理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以及編寫實習報告,培養學生看煤礦安全相關圖紙,查閲技術資料、編寫技術報告及獨立工作的能力。

4.為提高實習效果,實習前師生應做充分的準備,包括講解採礦相關內容,觀看採礦模型等。實習中學生應按時參加實習期間安排的一切教學活動,虛心向教師,專業人員學習請教。

5.遵守實習礦井的規章制度,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保證整個實習期間的生活、學習、井下參觀、地面參觀安全。執行保密制度,生產用圖紙、技術文件、實習筆記、日記及有關資料及數據不得丟失和泄密。

6充分認識理論,實踐、自身素質與工作的關係。我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達到不斷提高理論素養的作用。

7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制訂了完整的實習計劃。

8勇於面對困難。瞭解了井下工作條件惡劣,在經過自己認真的思考後,樹立正視困難、不怕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有了這種堅定的信心與意念,我們堅持將在井下遇到的各種困難一一解決掉。

三 實習安排

篇二:北京延慶硅化木地質公園實習報告

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實習報告

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它位於延慶縣東北部千家店鎮域內。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原生硅化木羣,對研究北京及華北地區古地理、 古氣候環境、古樹木發育狀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10月28日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對其進行實地考察。

點一:硅化木館

在該點,參觀硅化木以及各類化石,並瞭解到硅化木的形成過程。硅化木是硅化了的植物次生木質部,原物質成分已被氧化硅交代,是最為常見的木化石類型。它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由於這種大型樹木的原生環境應該是湖岸的沼澤帶或者遠離湖岸的森林地帶,再結合盆地的基本特徵,可知本區硅化木的出現與大規模的湖泛關係密切,但是硅化木的形成需要在偏酸性的沉積環境才可以發生硅酸交代作用,普通的湖泛不足以提供足夠的酸性物質,通過對本區泥巖樣品的薄片觀測研究發現湖泛發育期伴有火山活動,火山碎屑提供的酸性物質為硅化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條件。本區硅化木是大規模的湖泛和火山活動的綜合產物。

點二:路邊硅化木

在對其觀察的過程中主要對上、下硅化木層詳細觀察。通過對下硅木層圍

巖的觀察,發現其含有粉砂質(凝灰巖),泥巖,塊狀層理(貝殼狀斷口),含植物碎屑,代表洪水快速堆積。上硅化木層直徑2.5米,為已知的最大者,受到後期構造運動的強烈改造,上覆的水平層理黑色頁巖擠壓變形或出現密集劈理,存在黃色薄層凝灰巖夾層。上硅化木層還觀察到雙殼類印模,通過對印模的觀察可知,該區存在兩類湖生動物羣。區分泥巖和砂巖,砂巖顆粒較大,通過直徑判斷或者用牙齒“擦”。直徑在2毫米以上的為礫石。

點三:層序旋迴

在山體上出現大型的層序旋迴,為砂巖、礫巖、砂巖的旋迴. 沉積旋迴是指沉積作用和沉積條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斷重複沉積而組成的一個層序,沉積格局的構造控制因素:沉積相展布、物源方向等。

點四:不整合面觀察點

通過對不整合面的'觀察可以大致瞭解該區曾經發生的沉積剝蝕過程,對不整合面底部進行觀察發現有不同層理方向巨礫的堆疊,並且局部伴有垮塌的角礫巖。土城子組不整合於霧迷山組之上,為盆地主要的充填地層序列,霧迷山組的巖心主要為一套白雲巖、硅質條紋—條帶及團塊白雲巖組合。在路邊可見滾石,為白雲巖,並可見疊層石。

通過本次野外地質考察,對於硅化木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對該地區的層序地層進行觀察,但再後期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例如查找資料,進一步分析。希望對以後的構造地質學習有更多的幫助。

篇三:地質公園實習報告

緒言:

暑假期間,為了豐富我們對地質的認識,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地質實習,這將會使我們有機會將所學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從而讓我們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實習的目的:

通過野外實踐教學,瞭解常見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認識常見的地質現象,如斷層、褶皺,瞭解各種地質作用,近一步充實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基礎知識;瞭解河流的地質作用及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徵;瞭解海洋地質作用及海岸地貌特徵。進一步充實課堂所學的地質基礎知識,瞭解認識各種地質作用、地質現象,學習最基本的野外地質工作方法。以地質學發展變化的觀點進入地質科學的實驗室-----大自然。

實習任務:

認識各種地質作用和地質現象,包括三大巖中常見巖石的野外認識,不同類型地層的接觸關係,判斷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對風化構造、河流地質作用、海洋地質作用、巖漿作用等地質現象的瞭解,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地質知識。地質課程的野外教學實習實質就是現場地質教學,效果會更直觀、更生動。

一、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

1.1 實習區位置與交通

這次我們的實習目的地是秦皇島地質實習基地。秦皇島地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包括三區四縣,三區為海港區、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四縣為昌黎縣、撫寧縣、蘆龍縣和青龍縣,總面積約7812.4km2。市區長50 km,寬6 km,全市海岸線總長126km,是一個狹長帶狀濱海城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西隔缸山與碣石山遙望,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

柳江村位於石門寨西南4km處,由晚太古代綏中花崗巖和燕山期花崗巖侵入體構成高聳的盆地周邊,以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構成低窪的丘陵和平原狀的盆形地貌,即柳江盆地;從地質構造角度看,是一個西翼陡東翼緩的比較寬緩的向斜構造,故又有人稱其為“柳江向斜”。

柳江盆地中國北方實習基地位於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位於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崗巖形成的陡峭山嶺所包圍,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於丘陵區。最高峯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東南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盆地中西部巖漿巖分佈區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60---300米,並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盆地內主要水系為大石河,大石河由西北東南方向縱貫盆地,出盆地後於山海關西側注入渤海。其他的河流有湯河、戴河和洋河,均為入海水系。 實習區以豐富多彩的地質現象及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地質教學實習基地。每年都吸引全國各地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不同性質的地質實習,實習區有地質學家搖籃的美稱。

1.2氣候特徵

本區屬暖濕半濕潤季風帶華北型大陸性氣候區。

氣温:歷年平均氣温為10.5℃,元月最冷,最低為-21.5℃,冬季平均-7℃,7月最熱,最高39.9℃,夏季平均為25.7℃.

降水:多年平均695.5mm,最大1273.5mm,最小為320.1mm,降水集中在7-8月佔全年降水量的70-75%.冬季降雪稀少

蒸發:多年平均蒸發量1646.3mm是降水量的2.3倍.蒸發量最大月份是5月,可達234.0mm。

1.3地形地貌

1.3.1 基本介紹

在實習區內未見太古界古老的變質巖系出露。下元古界變質巖系廣泛分佈於柳江盆地外圍和山海關、海濱一帶。區內缺失中元古界。上元古界及其以晚各時代地層,廣泛出露於柳江盆地範圍內。

柳江盆地為一不對稱的向斜構造。在盆地範圍內,出露的最古老地層為上元

古界青白口系,缺失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地層在盆地範圍內廣泛發育,地層特徵屬典型的華北地台型,其發育情況與華北其他地區基本相同,缺失中、上奧陶統、志瘤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中生界以陸相巖和巖漿巖為特徵,缺失下、中三疊統和白堊系。新生界為第四紀鬆散沉積物,集中在區內的河谷地帶。

1.3.2 喀斯特地貌

溶溝與石芽是一種規模較小的地表巖溶地形,在砂鍋店和東部落一帶的石灰巖中發育完好。這裏的石芽一般高1.5m左右,遠遠望去,很像雨後春筍,挺立於地表。石芽間的凹槽稱為溶溝,溶溝中分佈有少量的巖溶堆積物。溶溝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巖表面的裂隙流動,不斷對石灰巖進行溶蝕所形成的,隨着溶蝕作用的不斷進行,灰巖中的縫隙不斷擴大,其溝通性亦越來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環,巖石作用愈加容易進行。隨着溶溝的不斷髮生髮展,其規模愈來愈大,介於其間的石芽漸漸顯露於地表,形成了現在的地表巖溶景觀。

喀斯特水沿可溶性巖石的節理、裂隙進行溶蝕和沖蝕所形成的溝槽間突起與溝槽形態,是喀斯特區山坡上和盆地裏常見的一種凹凸不平的地形。水的溶蝕和沖蝕,以及植物的作用,使巖石層面和節理處開始形成微小的溝槽,以及加深擴大的溝、小盆、鬥和不規則坑等,統稱為溶痕。溶痕加深成為溝槽形態,稱溶溝;溝槽間的突起稱石芽。溶溝寬十餘釐米至 2米,深由數釐米至3米,長度不超過深度5倍者為溶溝,大於5倍者為溶槽,其底部往往被土及碎石所充填。被溶溝分割殘存的、高度不超過3米的石芽,常分佈在斜坡上。當石芽全被溶蝕殘餘堆積物──紅土所掩埋,則稱為埋藏石芽。石灰巖發育良好。

1.3.3雞冠山地質地貌

地塹構造位於雞冠山湯河流域。來到雞冠山,首先看到一條河道,河兩側依次升高,這就是所謂的湯河,定點為40°02.767′N,119°31.248′E ,高程83.5m。湯河兩岸,有由兩組正斷層組成,通過實地測量,大平山東側走向為30°,傾角120°,傾向東南;南岸雞冠山北坡走向94°,傾角4°,傾向東西。雞冠地塹向西南方向變窄、向北東方向撒開,成一箕狀。這兩組正斷層組合成三級台階。在大平台南溝溝底南北向正斷層旁側有擠壓小褶皺,説明斷裂帶是擠壓之後產生的。台階陡崖(斷層崖或次生斷層崖)由龍山組黃白色含礫粗粒長石石英淨砂巖組成。

在雞冠山主要觀察巖層及觀察湯河河谷地貌。雞冠山由燕山運動形成,並且曾經勘察出由於海洋作用產生的石頭,説明雞冠山原來是海底的一部分.雞冠山山腳為花崗巖巖層,依次向上分別為石英砂巖、頁巖、泥巖及上方風化的巖石。雞冠山上的斷層面,其陡峭方向為傾斜轉動的方向,斷層面在空間的位置取決與走向,傾角和傾向,且正斷層是由於張應力形成,逆斷層由剪切力形成.在山頂還能觀察到湯河地塹。湯河地塹位於雞冠山和上平山之間,由幾條近南北向的正斷層組合而成,河谷東側斷層面西傾,西側斷層面向東傾,湯河河谷就是沿地塹構造中心部位發育的.在山頂還有發育比較完好的由波浪作用形成的巖石。(湯河地塹)

1.3.4海洋地質作用

海洋水文及地貌

縱觀秦皇島地區海岸不難看出,它一部分凸向海中,一部分凹向陸地,構成了一種彎曲波狀的岬角式海岸,秦皇島、山海關、北戴河分別位於海岬部位。在海岬地帶,海岸基巖裸露,水深坡陡,坡能聚合,是海蝕作用為主的地區,海水動力(主要是波浪作用)強烈掏蝕撞擊岸巖的基石,在海岸帶形成各種海蝕地形,如海蝕洞穴、海蝕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