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基層社會治理方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中發〔20xx〕16號)和《中共XX市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關於印發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X市委基治委發〔20xx〕2號)精神,結合XX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要求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黨建引領,固本強基。

(二)突出需求導向,靶向施策。

(三)突出實務功能,共建共享。

三、任務分工

(一)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基層治理黨的領導體制。

(二)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

5.深化基層機構改革,統籌黨政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編制資源,設置綜合性內設機構。

(三)完善黨建引領的`社會參與制度。

6.堅持黨建帶羣建,更好履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羣眾職責。統籌基層黨組織和羣團組織資源配置,支持羣團組織承擔公共服務職能。

7.培育扶持基層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

8.搭建區域化黨建平台

(四)增強鄉鎮(街道)行政執行能力。

9.加強鄉鎮(街道)黨(工)委對基層政權建設的領導

10.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依法賦予鄉鎮(街道)行政執法權,整合現有執法力量和資源。

11.優化鄉鎮(街道)行政區劃設置,確保管理服務有效覆蓋常住人口。

12.規範鄉鎮(街道)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事

13.鄉鎮要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等任務,做好農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建設及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服務等工作

14.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和鄉村衞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

15.優化鄉鎮(街道)政務服務流程,全面推進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理,加快推行市域通辦,逐步推行跨區域辦理。

(六)增強鄉鎮(街道)議事協商能力。

16.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圍繞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事項確定鄉鎮(街道)協商重點,由鄉鎮(街道)黨(工)委主導開展議事協商,完善座談會、聽證會等協商方式,注重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用。

(七)增強鄉鎮(街道)應急管理能力。

17.強化鄉鎮(街道)屬地責任和相應職權,構建多方參與的社會動員響應體系。

(八)增強鄉鎮(街道)平安建設能力。

18.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發揮其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的平台作用。

(九)加強村(居)民委員會規範化建設。

19.堅持黨組織領導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的制度,建立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法人備案制度,加強集體資產管理。

20.發揮村(居)民委員會下設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衞、公共衞生等委員會作用,

(十)健全村(居)民自治機制。

21.強化黨組織領導把關作用,規範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

22.在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羣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拓寬羣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2

為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有關要求,按照《關於報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點任務工作方案的通知》(平安〔20xx〕1號)有關工作安排,現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把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陽作為總目標,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總要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點任務工作落實,體現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陽。

二、重點任務

堅持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統籌推進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工作佈局現代化、治理方式現代化,發揮人民政協作為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的效能。

(一)推動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

統籌推進各類協商渠道發揮作用,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完善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落實機制,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就區域內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特別是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進行廣泛協商。針對人民羣眾所關心的`問題,完善以全體會議、專題議政性常務委員會會議和專題協商會、協商座談會、遠程協商會等為重點的協商形式,廣泛開展協商,制定協商計劃。健全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把引導委員強化責任擔當作為政治任務,尊重和支持委員依照政協章程履行職責,加強委員學習培訓,建立健全委員聯絡機制,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落實委員履職工作規則,加強履職管理。(牽頭單位:市政協辦公室、委員學習聯絡委)

(二)推動工作佈局現代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通過委員聯繫界別羣眾的工作機制,利用微建議、微監督和委員工作室等方式,引導政協委員自覺做黨的政策宣傳者、羣眾利益維護者和社會和諧促進者,積極主動聯繫服務界別羣眾,反映訴求、排憂解難,擔負起反映羣眾意見和呼聲、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責任。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更好的反映羣眾各方面願望訴求。

(三)推動治理方式現代化,建設規範市域法治監督體系。

每年開展社會治理領域協商民主監督式調研視察活動不少於1次。通過政協協商、提案、視察、調研和反應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意見建議,圍繞貫徹落實市平安建設領導小組關於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重點任務的決策部署情況開展民主監督,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推動市域法治監督體系更規範、更嚴格的落實下去。

三、工作舉措

市政協各委室從現在開始着手,開展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相關工作,所有工作任務目標根據市委統一安排,要在20xx年底前完成,並長期堅持。為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細、落實,具體分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一)認真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加強理論學習,廣泛徵求意見,各牽頭單位要認真研究制定推動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工作佈局現代化、治理方式現代化三個方面的工作舉措和實施方案,明確分管副主席、責任領導、具體聯絡員和完成任務的推進舉措。

(二)創新推動,嚴格落實工作舉措

市政協各委室要根據工作方案,結合工作職能、崗位職責,制定具體實施辦法,集中精力以實際成效促進工作。

1、創新推動工作。培養與時俱進的創新力,保持鋭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利用政協雲等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要帶着問題去開展工作,在深入羣眾中掌握第一手資料,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推動工作創新發展。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要及時補齊短板;對需要長期堅持的,要制定階段性整改計劃,明確時間表、路徑圖逐步解決。

2、嚴格督導落實。按照分級負責制的要求,對工作推進迅速、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並及時召開經驗交流座談

會;對推進遲緩、成效不佳、不重視的,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認真要求整改。年終根據工作落實情況,對全體機關幹部職工開展民主評議,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三)建章立制,創先爭優務求實效

把總結工作作為深化整工作落實、鞏固擴大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將活動的做法經驗予以制度化,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形成長效機制。

1、健全制度體系。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執行,堅持用完善制度來鞏固工作成效,靠制度促進工作的管理機制,為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有關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2、務求工作實效。通過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動建設規範的市域法治監督體系等具體工作舉措,有序開展工作,確保一個階段一個新進展,按時保質完成目標任務,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鞠曉陽任組長,市政協黨組成員李放文,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鄭再堂和伍備戰任副組長,市政協副祕書長、辦公室副主任蔡治軍,委員學習聯絡委員會主任肖鬆海、社會法制和民族×委主任謝洪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蔡治軍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劉銘同志為聯絡員。負責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督促落實。

2、建立協同機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各委室要充分認識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嚴格落實責任,把工作任務擺在重要位置,認真規劃部署,牽頭單位要發揮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推動全市各級政協系統開展相關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3、強化正面宣傳。各級政協組織要積極對接各類媒體,加強對先進典型和特色工作成效的宣傳報道。及時報送高質量宣傳信息,信息報送和採用情況納入活動考核內容。充分運用政協雲、市政協網站,開闢專欄進行新聞報道、典型宣傳,及時反映工作進展成效。激發委員履職熱情,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展現政協作為、擴大政協影響、樹立政協形象。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3

市域社會治理,是指以地級市的行政區域為範圍,依靠黨委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主體,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對轄區內的人民、事務、組織等進行管理和服務的總和或過程。市域社會治理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扮演着承上啟下的樞紐角色和作用。以xx市為例,當前正處於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關鍵時期,要在既有基礎上尋找深化之路、實現在新時代市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面臨諸多挑戰,亟需深入研究並予以破解。

一、xx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探索實踐

(一)堅持黨建引領。xx市強化黨建引領,加強市域社會治理力量和資源統籌。一方面,以“五星達標、3A爭創”“五星達標、和美家園”創建活動為載體,強化黨建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以基層黨建全域提升引領市域社會治理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全面加強基層(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以集中培訓、基地跟學、師徒結對等方式,提高其能力。制定並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底線管理標準、黨員幹部面對羣眾“十條忌語”等,促進黨組織書記作表率、守規矩、履好職。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充分發揮廣大羣眾在市域社會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一是以保民安贏民心。把人民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深入推進掃黑除惡的專項鬥爭,持續加大對黃賭毒、盜搶騙、食藥環等影響人民羣眾安全感的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力度,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危化物品、敏感物資、寄遞物流、網吧、民宿等行業領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動。二是以集民智聚民力。創新組織羣眾、發動羣眾的體制機制,激發、調動“紅楓義警”“五鄰社”“越鄉村嫂”等一大批基層羣眾,開創專羣結合、羣防羣治新局面,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增長點。三是以納民言重民意。把人民羣眾深惡痛絕的涉暴、“兩搶一盜”、電信網絡詐騙、校園安全侵害等違法犯罪活動作為打擊整治重點,健全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

(三)堅持防範化解矛盾。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和防範風險作為市域社會治理的前提和基礎。一是及早防範,嚴把矛盾風險源頭關。推廣應用寄遞實名信息採集系統,實現寄遞信息實時採集、實時比對、實時預警。加強民宿行業治安監管,全市291家提供住宿服務的民宿(農家樂)實現“民宿移動採集系統”安裝應用全覆蓋。全面推進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做到把問題解決在決策前。二是及早發現,嚴把矛盾風險化解關。建成市、縣兩級大調解平台7個,鄉鎮平台118個,形成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等多元主體互動的矛盾化解體系。在交通、醫療、社保等13個行業設立69個專業調委會、157個調解工作室。注重培養專業調解人才,建立專職調解員隊伍,充實基層調解力量。三是及早處置,嚴把矛盾風險管控關。全面整合各類防控力量和羣防羣治隊伍,開展治安大巡防活動。加強社區矯正人員、刑事解教人員、精神病患者等重點人羣管控,再犯罪率和脱漏管率均低於省定標準。

(四)堅持夯實基層基礎。市域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關鍵在基礎。一是做強鄉鎮(街道)治理單元。深入推進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着力打造鄉鎮(街道)治理中樞,按照社會治理“一張網”要求,規範機構設置、加強人員配備、改善運行模式,推動行政資源、服務資源有效整合。二是做細市域社會治理細胞——“全科網格”。以農村80—120户、城市300户以下為標準,徹底整合原先的“七網八網”為一張“全科網”。切實發揮好網格員的信息員、服務員、宣傳員作用。三是做專市域社會治理的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廣大鄉賢及其組織在反哺家鄉、獎教助學、扶危濟困、道德示範、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培育發展1832個村級鄉賢參事會(佔全市村、社區總數的72%),會員20918名。

二、市域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安全風險帶來新問題、新挑戰

1、風險的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高度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是現代公共安全風險的最大特徵。比如極端個人事件、生態環境危機、債務危機等,可能導致大規模社會恐慌傳導。當前羣眾對環保、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風險的`“燃點”和耐受度不斷降低,一些以往的“普通事件”容易通過傳播發酵引發公眾負面情緒,甚至觸發恐慌。

2、風險的易觸發性和複雜多變性。當前自然和人為的致災因素相互聯繫、互相影響,一些“天災”受到“人禍”而放大影響。社會流動加劇,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動,違法犯罪空間擴大、鏈條拉長、機動性增強,既有社會矛盾和新生社會矛盾相互交織,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作用,潛在風險源不斷增多。

3、風險的監管缺位和機制不健全。維護社會穩定任務繁重,反恐防暴鬥爭複雜嚴峻,人員管控壓力逐步增大,重點場所目標防範漏洞仍然存在。安全生產工作量大面廣,執法代替管理的現象廣泛存在。同時新興行業領域不斷出現,導致安全監管盲區隨之而來,安全監管責任難於落實。

(二)社會結構調整帶來新問題、新挑戰

1、矛盾糾紛和羣體性的事件增多。隨着經濟的持續發展,短期內由於政策調整及配套措施不能及時跟進,各種矛盾糾紛多發、易發,且相互交織,城鄉利益調整面將更大、更深刻,各方利益博弈衝突更為激烈,既對大局穩定、社會安定、公共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又使社會治理難度增大、隱患增多。徵地拆遷、環境污染、勞動爭議、涉法涉訴等問題誘發的羣體性的事件及參與人數不斷攀升。

2、信訪壓力和金融案依然嚴峻。當前由利益問題引起的矛盾和衝突不少,涉及的羣體多、領域寬、訴求多,羣眾信“訪”不信法的思維仍根深蒂固。總體信訪維穩形勢仍較嚴峻,越級上訪居高不下,信訪案件逐年增加。與此同時,一些全國性、全省性的非法集資風險擴散到外地,外地輸入型非法集資風險急劇上升,致使部分投資人經濟損失較大,維穩壓力增加。

3、心理問題和價值取向的錯位。當前,新舊觀念激烈碰撞,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學業、競爭等心理壓力加劇,導致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精神疾患、抑鬱自殺等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扭曲的心態、變異的心理,情感、理智和行為上的“錯位”,使得報復社會、應激惡性案件等風險增加。

(三)網絡技術革命帶來新問題、新挑戰

1、網絡犯罪成為第一大犯罪類型。利用網絡謠言、輿情炒作等使社會熱點發酵,進而帶來羣聚事件屢見不鮮。傳統違法犯罪藉助網絡蔓延,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黃賭毒、盜竊、詐騙、傳銷及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快速增多。因網絡漏洞造成祕密失泄、基礎數據改變蒸發,進而引發金融紊亂、供電中斷、交通癱瘓等公共安全事件將進一步增多。

2、網絡空間治理缺乏有效的手段。以手機為基本平台的網絡社會,使社會輿論、社會情緒甚至社會行為以新的機制形成,傳統的社會管理已難以奏效。具體表現為:手段不適應,現有的新聞管理方式手段和工作機制有待完善;管理缺乏支撐,對一些網站的查處存在處置效率低甚至無法處置等問題;治理缺乏震懾,查封的處置權限、約談等措施沒有震懾力;風險缺乏評估,缺乏網絡輿情風險的評估意識和工作機制,容易導致輿情的發酵和事件的複雜化。

3、平台整合數據共享進程有差距。網絡技術與社會的全方位融合,數據信息炸裂式增長,但操作平台分散,大部分不能互通,還存在不斷新增的趨勢。部門數據鴻溝、數據壁壘依然存在,重要信息無法共享,多頭採集、更新不快、利用不足等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如一些村級網格員要熟練掌握十來個APP採集信息方式,一些鎮級指揮室有七八種系統接入,並要分別受理、處置各個平台的事件和信息。

(四)履職能力不足帶來新問題、新挑戰

1、部分工作理念不夠適應。市域社會治理涉及眾多主體與對象,需要統籌全局、系統治理、整體發力。但在現行條塊分割的體制下,不少地方和部門,仍存有老觀念、運用老方法,在開展社會治理工作中,仍存在“做自己會做的,而不做自己應當做的”,有時出現治理“真空”,有時又存在交叉治理,甚至存在“文件打架”。一些基層幹部還存在“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的老思想,運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破解難題的能力不足。

2、社會參與程度不夠深入。培育、引導、推動社會組織、社會力量參與治理的辦法和措施仍然不足,羣眾自治隊伍相對缺乏,對社會組織的引導不夠,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應有作用未充分發揮。一些地方社會組織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人員專業素質管理水平不高,在社區教育、社區治安、流動人口管理等基層治理方面存在參與領域不廣、不深,發揮作用及社會影響力十分有限。

3、治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新時代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有待完善,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統領、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多元化參與為補充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還未形成。統籌銜接機制尚不完備,資源共享共用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需要繼續打通卡口。人才保障機制有待加強,社會治理人才還有一定的缺口,特別是需要大量素質高、能力強、熱心腸的網格員、調解員、村官、社區社會工作者等。

三、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對策思考

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要在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夯實基層基礎等前提下,在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模式、豐富市域社會治理主體、健全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

1、提升黨組織統籌能力。加強黨對市域社會治理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建統領的政治優勢,始終堅持黨在市域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核心地位,發揮好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以及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提高各級黨委統籌謀劃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研究確定本地市域社會治理的總體思路、政策導向、目標任務、方法路徑,制定出台政策意見。深化完善“堡壘指數”星級管理,定期分析研判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倒排一批軟弱落後黨組織,加快整轉提升。深化“亮旗”行動,全面推進“五星”系列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主動亮劍,帶頭示範,形成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

2、提升依法辦事能力。大力實施“法潤xx”行動,使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辦事的理念深深紮根廣大市民的內心,融入到血液。實施“民主法治村(社區)”亮牌提升工程,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實施“法治惠民”工程,健全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構建網絡立體化的法律服務模式。培育一批以村(社區)幹部、農村黨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挖掘一批具有法律知識背景的黨員、村(居)民代表以及居住在村(社區)的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命名錶彰一批“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示範户”,實現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

3、提升文化引領能力。健全“最美xx人”挖掘培育、學習宣傳工作機制,實施“千村萬户文明示範工程”,設立“新風榜”“功德榜”“和諧榜”等文明榜單,實現德潤人心。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依託其開展各類羣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深入人心的法治小品、法治匯演、法治晚會等鄉土氣息較強的活動,發揮其中心集聚效應,成為農民羣眾的精神家園。廣泛開展村級道德評議、鄉風評議活動,加強身邊好人選樹培育和學習宣傳,組織先進典型“曬、比、讀、講、演”等活動,用好典型示範,匯聚社會善行。挖掘鄉土文化,厚植文明鄉風,弘揚鄉賢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引領。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4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工作,確保承擔的試點建設任務如期完成,按照滄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滄字〔20xx〕14號)的要求,結合滄州市科協工作職能,現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創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的社會治理方式,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滄州。20xx年,根據全市試點工作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全市科協系統推進試點工作的`組織架構,結合科協系統職能定位,完善推進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年底前,集中推進一批重點任務,實現試點工作良好順利開局。20xx年,全力推動科協系統承擔的試點工作落地落實。年底前,工作任務完成度達到90%以上。20xx年,全面完成試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科協系統社會治理現代水平的明顯提升。

二、實施步驟

(一)啟動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底)。按照全市試點工作統一部署,成立滄州市科協推進試點工作的領導機構,完善試點工作方案,集中推進任務落實,年底前取得初步成效。

(二)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1月—20xx年底)。根據滄州市科協系統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各項試點工作任務落地落實。20xx年底,承擔的試點工作任務完成度達到90%以上。

(三)攻堅提升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對未完成的試點建設任務,集中力量進行攻堅突破,確保全面完成試點建設任務。

(四)測評驗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底)。對照實施方案對承擔試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自評。收集彙總相關資料,迎接中央、省考核組驗收。

三、重點工作

1、市、縣、鄉三級科協組織全面建成平安建設協調機制;

成立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組織協調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相關工作。推動市、縣、鄉三級科協成立由科協主席任組長的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及其辦事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完成時限:20xx年底)

2、發揮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作用。

充分發揮全市科協系統聯繫科技工作者橋樑紐帶作用,按照市域社會治理中的職責任務,廣泛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工作。以試點工作為契機,深入指導、積極推進所屬市級心理、衞生類學會的建設工作,把條件成熟的學會做到應建盡建。充分發揮相關學會的作用,深入農村、社區和中國小校,廣泛開展熱點政策方針宣傳講座等,有針對性的做好科普宣傳工作,防範化解意外事件風險。學習貫徹《民法典》,邀請法律專家以舉辦《民法典》講座、法律諮詢等形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利用全市科協系統網站、公眾號等網絡手段,宣傳相關政策信息,加強正確政治輿論導向的引導,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資源力量,加大保障力度。市科協成立推進試點工作的領導小組,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谷文華同志任組長,市科協副主席韋士興同志任副組長,負責統籌協調本單位試點建設工作。普及部部長李會巖擔任試點工作聯絡員,具體負責本單位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聯絡等具體工作。各縣(市、區)科協要參照市科協做法成立相應組織機構。

(二)抓好推進落實。各縣(市、區)科協要制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推進工作落實,確保完成試點任務目標。

(三)推進機制創新。要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蹟,宣傳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做法,在全市科協系統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5

社會工作是在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領域,綜合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理念、知識和技能,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和羣體、組織提供公共服務、協調社會關係、解決社會問題的專業、職業活動。為進一步發展我市社會工作,貫徹落實全市“近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推進會議的精神,推進我市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讓城市更美好、治理更高效、生活更幸福,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創新社會治理、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提升社會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為目標,持續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培育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建立社會工作服務平台,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推動社會工作有效參與“近鄰”黨建、社會服務、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發揮社會工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我市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二)工作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12000人,運作規範、規模較大的品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到100家;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更加完善;以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站點為基礎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助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工作任務

(一)加大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培育扶持力度。強化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通過提供辦公和服務場所、啟動資金等方式,鼓勵相關專業背景的組織和個人創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大力支持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專職工作人員應有三分之一以上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引導法定代表人由持有社會工作師及以上證書的專職人員擔任。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按照國家税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享受相關税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多元發展,通過面向市場開展服務,合理收費,增強自我造血能力。(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財政局、税務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監管。建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登記審查制度,重點加強對擬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發起人、擬任負責人的資格審查,嚴把入口關。進一步健全監管和退出機制,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及時淘汰內部治理混亂、服務水平低、社會信用差、長期不開展業務活動等情況的機構。建立完善社會工作服務投訴、舉報受理機制,依法向社會公開行政處罰、行業紀律懲戒等情況。(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公安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完善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制度,形成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相互銜接的職業水平評價體系。支持有意願從事社會工作服務但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系統化訓練,鼓勵社會工作相關領域人員考取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責任單位:市民政局、人社局,各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教育培訓。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建設和提升工程,每年組織專業繼續教育培訓,確保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不少於80學時。實施社會工作專業督導培養工程,每年培養20名具有較高實踐和指導能力的專業社會工作督導者。(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五)完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薪酬保障機制。對聘用為事業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工資待遇。對以其他形式就業於基層黨政機關、羣團組織、事業單位、城鄉社區、社會組織和企業且專職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人才,鼓勵用人單位綜合職業水平等級、學歷、資歷、業績、崗位等因素,以不低於上年度廈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標準合理確定薪酬。(責任單位:市民政局、人社局、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六)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激勵機制。貫徹落實廈門市“人才新政45條”,強化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支持,對入選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廈門市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按規定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獎勵。鼓勵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依法參政議政。加大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對高層次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按照規定享受户籍落地、保障房申請等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人社局、公安局、住房局,各區人民政府)

(七)建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網絡服務平台。利用“智慧民政”工程,建設社會工作服務信息系統,加強數據連通共享,匯聚服務資源,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實現專業人才在線登記、服務機構線上備案、服務項目有效管理。依託互聯網供需平台,打造服務對象與社會工作者之間零距離、精準化的`對接機制。(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八)拓展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穩步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社區建設、婚姻家庭、精神衞生、殘障康復、教育輔導、就業援助、職工幫扶、犯罪預防、禁毒工作、社區矯正、衞生健康、糾紛調解、應急處置、優撫安置、信訪調處等領域社會工作服務。做強做優針對低保、特困、困境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困難婦女、退役軍人等羣體的社會工作服務。推進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接運營各類社會組織服務平台或孵化基地。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相關領域社會工作服務。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操作規程和評估辦法,由市民政局會同市財政局另行制定。(責任單位:市民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財政局、人社局、衞健委、退役軍人局、應急局、信訪局,總工會、團市委、婦聯、殘聯,各區人民政府)

(九)搭建基層社會工作服務平台。依託街(鎮)黨羣服務中心或其他公建設施設立街(鎮)社會工作服務站,支持有條件的社區(村)設立社會工作服務室。以街(鎮)為主體、社會工作服務站(室)為平台,建立健全街(鎮)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整合各類政府購買服務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近鄰敬老、醫療、扶幼、濟困、助殘、文化、育德、關愛等服務,實施“鄰里守望”關愛行動,實現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十)規範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購買。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採取項目購買方式,在預算資金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簽訂期限最長3年的服務合同。對服務項目驗收或者績效評價結果為優秀的供應商,可以按照我市政府採購相關規定,申請續簽服務合同(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對服務項目驗收或者績效評價結果不合格的,依法終止合同,並依法追究違約責任。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人力成本核算制度,以上年度廈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標準核算人力成本,確保人力成本不少於購買服務項目總經費的70%。在完成服務指標和質量的情況下,允許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所承接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資金有適當結餘,用於機構事業發展。(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十一)完善社會工作服務評估機制。對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原則上每一執行年度末開展1次評估,首次購買的可以酌情開展中期和末期評估。以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評估辦法為依據,根據所購買的服務項目性質、服務內容,參照合同約定的服務指標和要求,差異化制定評估標準,客觀、公正開展評估。委託第三方評估的,應選擇具有豐富社會工作服務領域評估經驗的專業機構。(責任單位:市民政局、財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十二)加強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建設。鼓勵各區成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推動轄區社會工作行業健康發展。完善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內部治理結構,支持行業組織開展各服務領域的專業培訓、督導、評估和實踐研究。推進社會工作行業自律管理,制定運營管理、信用建設、信息公開、紀律懲戒等規範,完善糾紛調處、風險防控預警機制,加強社會工作行業自我管理和監督,促進行業交流互動。(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各區人民政府)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建引領,全面加強黨對社會工作領導,推動社會工作參與近鄰黨建等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民政部門要積極協調財政、人社、教育、公安、司法、衞健、退役軍人事務、應急管理、信訪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共同推進社會工作發展,形成工作合力。各級政府要把推進社會工作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和部署。

(二)加大資金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要把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統籌安排社會救助專項資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大力支持社會工作發展。促進慈善工作與社會工作融合發展,鼓勵慈善組織委託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慈善服務,推動慈善從單一的物質救助向物質救助與精神慰藉、能力提升、構建社會支持並重轉變,提供更加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

(三)加強宣傳研究。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社會工作的重要性和推進社會工作發展在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當中的重要作用,宣傳社會工作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鼓勵社會工作行業組織開展兩岸社會工作交流,加強理論研究,探索社會工作創新發展。

(四)加強督辦落實。各級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根據本實施方案和分工,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政策,抓好貫徹落實。民政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6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國務院安委會全體會議精神,按照省、市政府近期安全生產工作部署,縣政府決定在全縣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標

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類事故隱患,進一步完善重大隱患政府掛牌督辦制度,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推動安全生產職責制和職責追究制的落實,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險源監控的長效機制,強化安全生產基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堅決把事故的指標壓下來,努力實現全年安全生產形勢的進一步穩定好轉。

二、組織領導

成立閩侯縣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張建彬(縣政府副縣長)

副組長:楊其濱(縣安監局局長)

成員:蔡友城(縣建設局黨組副書記)

陳秋方(縣國土局黨組副書記)

林家彬(縣水利局副局長)

陳玉春(縣畜牧漁業局副主任科員)

江道告(縣教育局副局長)

顏學俠(縣衞生局副局長)

姚先華(縣交通局副局長)

郭錦芬(縣政府辦副主任科員)

張利國(縣交通管理大隊副大隊長)

張明(縣消防大隊副大隊長)

黃德江(閩侯縣地方海事處處長)

林振建(縣質監局特安科科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安監局,辦公室主任由楊其濱同志兼任,辦公室成員:江秋忠、周述莊、周承養、陳學文,電話(傳真):22065737。

三、治理資料與分工

全縣各行業(領域)和各類生產經營單位。主要包括:

1、以公路為重點的交通運輸領域。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繼續加大道路交通“五整頓”、“三加強”工作力度,紮實推進客運車輛個性是長途客運車輛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從嚴整治超載、超限、超速和酒後、疲勞駕駛等違規行為。嚴厲查處農用船、自用船、漁船非法載客等行為。(公路交通運輸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由縣交通管理大隊牽頭,漁船和農用船等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由縣畜牧漁業局牽頭)

2、以非煤礦山為重點的礦山領域。繼續推進礦山企業整頓關掉、兼併重組、整合技改;深入開展地下礦山通風和防治水、露天礦山採場、高陡邊坡、尾礦庫和排土場專項整治;嚴格執行礦山建設項目安全核准制度。(非煤礦山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由縣安監局牽頭)

3、以危險化學品為重點的工業領域。要深入排查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道路及內河運輸和管道輸送、使用、廢棄等各個環節存在的安全隱患,繼續抓好對重點監管的危險工藝、危險產品和重大危險源的監管和監控工作。冶金行業要繼續抓好煤氣等重點生產環節的專項治理工作,以交叉作業、檢修作業和有限空間作業等為重點,深入排查和治理隱患(由縣安監局牽頭)

4、以住房建設項目為重點的建築領域。要深入開展建築施工安全整治,深化渣土運輸車專項整治,認真排查治理起重機、吊罐、腳手架和橋樑等設施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以高層建築、“三合一”生產經營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防範火災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消防安全整治。(建築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由縣建設局牽頭,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由縣消防大隊牽頭)

水運、農機、學校、工業衞生、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和各類企業,都要立足實際,確定安全隱患排查重點,認真排查整治。各相關主管部門要牽頭負責,切實做實、做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的各項工作。

各鄉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生產經營單位認真、全面、系統地開展自查自糾,不僅僅要查現場隱患,更要查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上的缺陷:一查職責和制度落實狀況,二是新技術、新設計、新裝備、新工藝的運行投用檢驗狀況,三查關鍵設備、場所和環節,四查應急預案制定和演練狀況。縣政府安委會將適時組織綜合督查或重點抽查。

四、排查治理方式

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監察執法、與加強企業安全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完善隱患排查機制、分級監控治理機制和重大隱患政府掛牌督辦機制機制,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與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相結合。狠抓薄弱環節,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隱患排查治理推動各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化,改善重點行業領域和重大基礎設施安全生產秩序。二是與日常監管監察執法相結合。加強安全生產源頭控制,嚴格安全生產許可,提高安全准入門檻,關掉淘汰技術落後、隱患嚴重、不貼合安全條件的企業。加強日常安全監管監察,嚴格行政執法、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設、生產、經營)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治“三超”(生產企業超潛力、超強度、超定員、運輸企業超載、超限、超負荷)工作力度,消除隱患滋生根源。三是與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相結合。強化企業安全基礎管理,加強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職責。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先進工藝、技術,推進科技強安和本質安全企業建設。四是與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平台。完善重大危險源監控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分級監控機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職責。各鄉鎮(街道)、管委會、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和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職責制。要成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健全工作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切實負起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職責,認真組織開展本單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整改資金和職責,限期整改到位。

(二)落實整改,確保到位。生產經營單位對查出的事故隱患務必立即整改,重大隱患要制定整改方案,按計劃組織整改切實做到整改措施、職責、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對縣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隱患,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要定期督辦,確保資金投入,加快整改善度,搞好跟蹤落實,及時整改銷號。

(三)強化督查,嚴格執法。各鄉鎮(街道)、管委會及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採取聯檢、巡檢、抽檢、互檢等方式,深入基層和生產一線,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過程的督促、檢查。要強化行政執法,嚴肅查處嚴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存在重大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發事故的,依法嚴肅追究職責。

(四)加大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廣播、有線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加大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傳力度。加大輿論監督和羣眾監督力度,對排查治理走過場的單位、發生重特大事故的單位和違法違紀行為、事故背後的腐敗現象典型案例要予以公開曝光。要建立並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及時調查核實,構成隱患排查治理的良好氛圍。

各鄉鎮(街道)管委會、縣直有關部門的實施方案於8月20日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實狀況於8月25日報送縣政府安辦。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7

為提升我市社區治理水平,根據《關於進一步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見》(池辦發〔20xx〕16號)要求,紮實推進市委辦、市政府辦印發的《池州市社區治理任務清單》落地落實,結合年度工作安排,20xx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活動,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活動,推動各地積極探索城鄉社區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場景,鼓勵城鄉社區在培育主體、營造場景、創新機制等方面下功夫,推進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打造社區服務多樣化、社區治理智能化、網格管理精細化、協商共治常態化的城鄉社區治理樣板,為全市城鄉社區治理提供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二、創建標準

各試點社區要積極探索社區基層治理新模式,進一步整合轄區資源,推動社區治理創特色、樹品牌、顯活力,總結社區治理創新經驗,打造社區治理特色品牌。

(一)黨建引領成效突出。社區黨組織健全,有力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社區居委會機構完善,依法自治;“兩委”幹部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素質優良,工作盡責。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積極主動參加社區各項活動。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作用,引導組織駐區單位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開展服務。

(二)社區設施配套齊全。社區綜合服務用房配備到位,建有多功能、綜合性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健全完善、佈局合理、有效使用,實現“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

(三)社區服務供給充分。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結合本社區實際情況,開展便民利民、特色明顯、種類多樣的社區服務,滿足羣眾需求。大力開展志願服務,不斷優化物業管理服務,積極發展社區社區組織,農村社區社會組織不低於5個,城市社區社會組織不低於10個。

(四)社區協商逐步推廣。常態化開展協商工作,社區協商效果明顯,居民參與度高。優化社區工作協商機制,明確議事協商議題和主體,創新社區協商形式,運用議事協商成果,將協商事項納入村(居)“兩委”工作程序,支持和保障社區議事協商工作。

(五)村務公開規範有序。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做到“六規範一滿意”即內容規範、時間規範、程序規範、形式規範、陣地規範、管理規範、羣眾滿意,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六)網格管理科學精細。健全網格化管理體系,網格劃分科學合理,實行“多網合一”;建立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完善招錄、退出、考核管理;完善網格工作機制,精準掌握居民需求和社區各類基層信息,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七)人居環境優美宜居。社區內淨化、綠化、美化,生態環境保持良好。路、街、巷等公共場所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出行無障礙。將人居環境整治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優化社區人居環境。

(八)多元共治作用明顯。有序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積極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經常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社區等普法活動,社區居民能依法維護自身權益。落實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備案機制,有效發揮村規民約等自治制度作用,創新探索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積分制等制度落實。

(九)平安建設紮實有效。社區治安良好,突發性治安事件得到及時處置,無重大治安問題、刑事案件和火災隱患。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健全,城鄉社區人民調解組織作用有效發揮,民事糾紛能夠及時化解在基層。

三、實施步驟

(一)培育申報(20xx年6月)。各地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部署要求,積極開展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各地要推薦工作有亮點、治理有創新的社區,經街道(鄉鎮)審核後,報所在地民政部門進行初評。各縣區根據初評結果,擇優推薦上報市民政局(推薦數目不得超過5個),申報以電子版+紙質版材料的形式於7月10日前報送。

(二)全面評估(20xx年9月)。根據各地推薦結果,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初審,綜合確定初步入選社區,後成立評估組進行現場評估,確定候選社區。

(三)評比驗收(20xx年10月)。組織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評比,各候選社區製作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PPT或微視頻參與評比,根據評比結果確定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單位,並給予適當資金支持。

(四)總結宣傳(20xx年12月)。各地要指導各縣區試點單位總結社區創新治理經驗,推動試點經驗推廣複製。各縣區對本地區試點總體情況、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進行評估總結,形成試點工作總結報告報送市民政局,市局將通過微信公眾號等進一步宣傳推廣。

四、有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地要高度重視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以此為抓手,着力提升本地基層社區治理水平。本次創新試點工作將納入20xx年度綜合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內容,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推動試點工作落實,充分體現本地區特色和水平。

(二)強化組織實施。各地要切實履行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的主體責任,及時動員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鄉鎮(街道)層面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科學指導,加大保障力度,穩妥有序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

(三)落實分類指導。要根據城鄉社區特點分類指導,在城市社區,注重服務質量提升、精細網格管理、智慧社區建設、多元共治共建等;在農村社區結合“池州名村”培育工作,重點突出創新基層協商、三治融合機制、村規民約積分制等,不斷創新基層社區治理主題和特色,確保硬件上有改觀,軟件上有提升,服務上有亮點,場景上有呈現。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8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昆發〔20xx〕14號)要求,在全市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建設,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深入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通過試點建設引領,着力提升我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嚴格考評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制定《昆明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考評體系(試行)》(詳見附件2),作為全面紮實有效推進昆明市創新社區治理的規範化制度化設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可參照考評體系,結合自身實際創新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三、工作步驟

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市培育和打造100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分三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從20xx年9月至20xx年底,在全市範圍內培育和打造35個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詳見附件1);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創建時間和任務將根據第一階段創建工作情況適時提出。為穩步推進第一階段的創建工作,需着力抓好以下工作環節。

1.宣傳啟動(20xx年9月)。市委、市政府動員部署全市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相關工作,市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明確各單位責任分工,各責任單位要根據任務分工,細化量化目標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任務要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向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推薦和申報試點社區。

2.試點創建(20xx年10月—20xx年9月)。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部署要求,形成具體的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採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試點創建工作。

3.評估驗收(20xx年10月—11月)。在社區自查,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初評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估、居民測評等方式,對第一批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進行評估驗收。

4.總結命名(20xx年12月)。市委、市政府適時召開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工作總結會,推出一批成果能推廣,經驗可複製的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市城鄉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全市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創建工作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指導和協調服務。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要切實履行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的責任主體,及時動員部署,堅持問題導向,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大推進力度,形成創建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的工作合力。各責任單位要發揮職能作用,強化責任意識,搞好協作配合,明確一位分管負責人和一位聯絡員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試點建設工作。

(二)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地方特色。試點創建工作要結合社區基礎條件、居民狀況,突出昆明特色,注重品牌導向,按照問題導向,缺什麼補什麼,補齊社區治理的短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要強調經驗可複製、成果能推廣,不搞資金和項目的簡單堆積,不搞脱離羣眾的形象工程,重點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服務型政府,激發社會活力,構建和諧社區。

(三)強化資金保障,營造良好氛圍。各縣(市)區、開發(度假)園區和市級各部門要鼓勵和尊重地方首創精神,注重培育典型,力爭打造和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和先進典型。各級財政部門要將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經費、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發揮財政資金對城鄉社區治理的引導作用和激勵作用。

(四)強化督查考核,形成長效機制。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要採取專項督查、定期不定期調研等形式,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見,及時解決問題,推動工作開展。在試點創建的具體工作中,要注重調查研究,勇於改革創新,對社區治理創新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分析,結合昆明實際,制定出台一批符合昆明實際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解決羣眾現實問題民生工程項目,形成社區治理常態化的工作體系,力爭通過3年的試點創建工作,形成具有云南元素、昆明特點,可以全面推廣的經驗和完善的社區治理運行模式及制度機制。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9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工作,確保承擔的試點建設任務如期完成,按照滄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滄州市科協工作職能,現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創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的社會治理方式,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滄州。20xx年,根據全市試點工作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全市科協系統推進試點工作的組織架構,結合科協系統職能定位,完善推進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年底前,集中推進一批重點任務,實現試點工作良好順利開局。20xx年,全力推動科協系統承擔的試點工作落地落實。年底前,工作任務完成度達到90%以上。20xx年,全面完成試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推動科協系統社會治理現代水平的明顯提升。

二、實施步驟

(一)啟動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底)。按照全市試點工作統一部署,成立滄州市科協推進試點工作的領導機構,完善試點工作方案,集中推進任務落實,年底前取得初步成效。

(二)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1月—20xx年底)。根據滄州市科協系統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各項試點工作任務落地落實。20xx年底,承擔的試點工作任務完成度達到90%以上。

(三)攻堅提升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對未完成的試點建設任務,集中力量進行攻堅突破,確保全面完成試點建設任務。

(四)測評驗收階段(20xx年6月—20xx年底)。對照實施方案對承擔試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自評。收集彙總相關資料,迎接中央、省考核組驗收。

三、重點工作

1、市、縣、鄉三級科協組織全面建成平安建設協調機制;

成立平安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和組織協調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相關工作。推動市、縣、鄉三級科協成立由科協主席任組長的的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健全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及其辦事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完成時限:20xx年底)

2、發揮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作用。

充分發揮全市科協系統聯繫科技工作者橋樑紐帶作用,按照市域社會治理中的職責任務,廣泛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工作。以試點工作為契機,深入指導、積極推進所屬市級心理、衞生類學會的建設工作,把條件成熟的學會做到應建盡建。充分發揮相關學會的作用,深入農村、社區和中國小校,廣泛開展熱點政策方針宣傳講座等,有針對性的`做好科普宣傳工作,防範化解意外事件風險。學習貫徹《民法典》,邀請法律專家以舉辦《民法典》講座、法律諮詢等形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利用全市科協系統網站、公眾號等網絡手段,宣傳相關政策信息,加強正確政治輿論導向的引導,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資源力量,加大保障力度。市科協成立推進試點工作的領導小組,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谷文華同志任組長,市科協副主席韋士興同志任副組長,負責統籌協調本單位試點建設工作。普及部部長李會巖擔任試點工作聯絡員,具體負責本單位試點工作的組織、協調、聯絡等具體工作。各縣(市、區)科協要參照市科協做法成立相應組織機構。

(二)抓好推進落實。各縣(市、區)科協要制定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推進工作落實,確保完成試點任務目標。

(三)推進機制創新。要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蹟,宣傳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做法,在全市科協系統營造良好的科普氛圍。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0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全面強化社區黨委的領導力和組織力,構建黨委統籌、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區治理體系,提升我街道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重要部署,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社區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通過明確社區“六定”(定位、定責、定員、定崗、定費、定薪),構建完善“一核五化”治理模式,進一步整合社區資源、理順體制機制、推動力量下沉、夯實基層基礎,最大限度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把社區黨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為建設“西部中心、智造重鎮、魅力蠔鄉”提供堅強保障。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固本強基。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黨的建設貫穿社區治理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深化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提升,以基層治理成效檢驗基層黨建成果,始終確保社區治理的正確方向。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羣眾。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座標,認真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創新聯繫服務羣眾的方式方法,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三)堅持大開放大融合,統籌推進。建立多層次的區域化黨建平台和組織網絡,注重系統謀劃、統籌協調,強化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推進全街道範圍內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共謀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育先進文化、共助人才成長、共同服務羣眾、共建共享家園。

(四)堅持創新發展,破解難題。圍繞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順應社區治理髮展趨勢和政府職能轉變需求,以問題為導向,着力在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創新上下功夫,鞏固和深化社區黨建標準化建設成果,切實解決社區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五)堅持重心下移,做實基層。進一步發揮街道、社區在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確職能定位、理順條塊關係、優化組織架構、加強綜合保障,使基層有資源有條件有能力更好地服務羣眾,落實黨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社區黨委領導核心

1、明確社區黨委領導核心地位。嚴格落實市委關於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標準+”系列文件精神,明確社區黨委領導核心地位,打造“一核多元”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夯實基層黨建基礎。社區黨委是街道黨工委領導下的基層委員會,是社區各類組織的領導核心,負責領導本社區的工作和基層社會治理,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羣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

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將十九大精神列為“三會一課”的必學內容和黨員幹部培訓的必修課。充分發揮新時代講習所(社區黨校)作用,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圍繞講思想習理論、講黨史習初心、講憲法習法治、講民生習服務、講政策習發展、講傳承習文化等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講習活動,推進十九大精神在XXX落地生根。

2、健全社區黨委運行機制。研究保障社區黨委充分行使社區人事安排權、重要事項決定權、領導保障權和管理監督權的具體措施,落實《中共深圳市寶安區社區黨委“四項權力”實施細則》,健全社區“四議兩公開”重大事項議事決策機制,充分發揮社區黨委在社區各項事務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社區黨委對基層治理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落實兼職副書記參與社區黨委分工,股份公司董事長負責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股份合作公司自有物業等管理工作。根據區的'統一安排,分批從區、街道選派優秀年輕幹部擔任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副書記)。

3、強化對集體經濟的領導監督。以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換屆為契機,加強股份合作公司黨的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股份合作公司中的作用,推動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換屆工作順利完成;社區黨委領導、支持和監督公司的發展,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任免須經社區黨委研究同意,公司重大事項提交股東大會決策前須經社區黨委研究審議;支持社區黨委書記兼任社區股份合作公司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主任,董事長候選人建議為中共黨員。

明確社區黨委對社區集體經濟監督事項。進一步規範社區黨委對集體經濟的監督範圍、程序方法和紀律要求,確保社區黨委對股份合作公司的領導、支持和監督。

嚴肅社區黨委對社區集體經濟的監督責任。對股份合作公司未按要求報社區黨委審核把關、或社區黨委履行職責不到位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因街道各職能部門把關不嚴,造成社區黨委不能有效行使“四項權力”的,追究職能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4、實行社區財務管理黨委書記負責制。發揮社區黨委主動性,增強社區黨委對經費的使用權。凡是上級下撥到社區的各類服務羣眾經費,由社區黨委牽頭組織實施,統籌使用。社區財務管理實行黨委書記負責制,社區黨委書記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應依法接受審計監督。

(二)機構人員“標準化”

5、落實社區工作清單。嚴格落實社區黨委、工作站、居委會工作事項清單,凡未列入清單的事項,需區級及以上黨委政府有明確規定的方可下放至社區,並實行“費隨事轉”。進一步清理、歸併對社區的各類考核、評比、檢查,制定目錄嚴格管理,為社區“減負”。各相關科辦對照社區工作清單,梳理、制定工作流程,並開展業務培訓會。

6、合理設置社區工作架構。按照統籌、管理、服務、聯動四大職能,將社區工作架構設置為“一辦兩平台”。一是綜合辦,負責社區內部運作和監督工作;二是黨羣聯繫服務平台,負責區域化黨建、羣眾聯繫服務、綜合窗口管理等工作,推動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三是綜治平台(綜治中心),負責智慧管控、應急值守、平安法治、安全生產、綜合巡查整治等工作,維護社區平安秩序。按照區指導要求,修訂社區黨委(工作站)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辦法,指導社區科學設置功能組別。

7、完善社區專職工作者薪酬待遇體系。落實《寶安區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做好社區專職工作者崗位設置,分為負責人、主辦、輔助三類,建立分類分檔崗位管理體系。按區統一部署,做好人員過渡和聘用工作。落實社區專職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在市區指導下,逐步完善街道社區專職工作者薪酬福利方案,建立健全動態增長機制。堅持“能者多得、獎勤罰懶”原則,制定社區專職工作者的績效考核辦法,鼓勵減員增效,切實提高社區專職工作者工作效率和能力。

8、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培訓。制定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計劃,分崗位、分批次開展人員培訓。抓好新入職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開展政治理論、依法行政、行為規範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依託“頭雁論壇”、“蠔鄉講堂”、“展翅行動”等品牌培訓項目,全面加強社區專職工作者培訓,切實提高社區工作者履行職責、服務羣眾、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9、推動“1+1+6”隊伍力量下沉。綜合巡查、社區綜合整治、安監3支隊伍由街道具體調配下沉,與社區工作人員“搭班幹活、捆綁作業”。社區治安消防隊伍由區公安分局統籌下沉社區,負責社區內出租屋、“三小”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整治、小型消防站值守、撲滅初期火災和公共區域內的治安巡邏防範工作。環水、交通、交警、市場監管等4支區專業隊伍由區主管部門統籌調配下沉,安排人員對接一個或多個社區,並在相關社區掛牌公示、接受監督,除承擔本部門工作職責外,還要響應社區訴求,結合職能會同社區開展聯合整治。

10、理順下沉人員管理體制。下沉人員日常管理由主管單位和社區共同負責,其行政、人事、工資關係保持不變,組織關係原則上轉到社區黨委。其中,社區綜合整治、治安消防隊伍日常管理以社區黨委為主,綜合巡查、安監隊伍日常管理以街道為主,環水、交通、交警、市場監管隊伍日常管理以區主管部門為主。

11、完善下沉人員考核激勵機制。賦予社區黨委一定的考核權限,下沉人員年度考核由各主管部門、社區黨委共同行使。其中,社區綜合整治、治安消防隊伍,社區黨委考核比重不低於70%;綜合巡查、安監、環水、交通、交警、市場監管隊伍,社區黨委考核比重不低於50%。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選拔使用、發放績效和獎勵工資的重要依據。考核結果公示前應報區組織人事部門備案。

12、提升下沉人員工作效能。各科辦要加大對下沉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力度,實行持證上崗,有條件的可按照相關規定授予執法資格,定期對人員到崗到位、專業能力、工作落實等情況進行跟蹤考核,確保隊伍專業素質。對不服從管理、不配合工作、工作不到位、專業水平不足或連續年度考核排名靠後的,社區黨委可對下沉人員實行“一票否決”,要求主管部門調整下沉人員。下沉人員因工作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其主管部門應承擔連帶責任。街道相關科辦應結合工作實際和社區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下沉人數、時間路徑、工作職責、管理分工、績效分配、監督考核、一票否決等事項,上報街道黨工委,再按要求上報區網格化管理工程領導小組審批,同時送區紀委(監察局)、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局備案。

(三)網格治理“精細化”

13、優化網格劃分。按照“規模適度、動態調整”的原則,按區網格辦的要求,適時調整基礎網格,以適應工作需要。以社區為單位劃定警格、安格、交格、環水格、市監格、潔格等專業網格,並根據網格調整情況對人員配置、系統設置等同步調整。根據區公安分局優化布點的要求,做到“一社區至少一個警務室”。鼓勵各社區在網格劃分的基礎上,建立分片包乾責任制。

14、優化巡、撥、辦、督機制。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對綜合巡查事項、定點巡查事項進行優化。根據實有事件的發生規律和季節變化,對巡查頻次進行優化。按照“誰上報、誰核查”對系統推送已整治的事件進行核查,對於網格員核查不通過的事件退回整治,核查超過三次仍達不到結案標準的,納入整治單位績效考核,限期督辦。

15、推行微小事件簡易程序。根據區網格辦制定的《網格員督辦微小事件清單》,由網格員對微小事件當場辦理或督促相關責任主體進行整改,對拒不整改的由綜合整治隊強力整治。對於危險程度高、事態緊急的事件網格員以快採快報形式報告相關部門處置。加強巡查和整治隊伍的配合,巡查中隊向整治中隊派駐聯絡員提高採辦信息流轉效率,定期採取針對性的聯合整治行動,集中解決一批突出問題。

16、建設社區綜治平台。根據上級要求,依託黨羣服務中心設置羣眾接待、矛盾糾紛調處、心理諮詢等功能區域,場所建設面積控制在300—500平方米。建設社區微型管控平台。將社區綜治中心、應急值班室、視頻研判室、微型消防站調度室、巡查整治事件處理室等進行功能整合,高標準建設社區微型管控指揮中心,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深化推進“一社區一法律顧問”、“一社區一心理諮詢師”、“一社區一名以上禁毒社工”,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務,強化法律諮詢、矛盾糾紛調處力度。

17、建設實有人口動態管控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將社區內實有事件、實有人口等網格基礎信息進行集成、分析,加強與黨建、公安、教育、民政、人社、消防等部門的業務信息融合,充分挖掘數據間的關聯性及規律性,分別以區、街道、社區為單位直觀呈現,促進網格基礎信息在推進基層黨建、基本公共服務、經濟發展、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有效應用。

18、建設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推進公安、城管、教育、環水等行業視頻資源聯網,實現視頻資源各部門各層級共享。建立視頻研判隊伍,對視頻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應用,提升預測預警預防能力。

19、建設社區網格化智慧消防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加快網格化智慧消防信息系統的深化建設,明確社區內的工廠企業、重點單位場所主體責任,監管對象信息在地圖上標註,與網格責任人捆綁,並將各類單位及場所按重要程度分等級監管,實現對消防形勢的實時管控。加強社區小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建設和維護工作,加強股份合作公司義務消防隊的管理和培訓。

20、建設城中村出租屋視頻門禁系統。根據區統一要求,在街道、派出所、社區建設視頻門禁系統監控中心,在符合建設條件的城中村出租屋安裝視頻門禁設備,將視頻門禁數據接入省、市、區三級大數據共享平台,為治安工作的分析、研判、預警提供大數據支持。

(四)主體責任“規範化”

21、明確社區股份合作公司角色定位。股份合作公司應在自主發展經濟、努力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嚴格按照社會公共區域治理標準,做好集體自有物業管理區域和屬於股份合作公司“圍合式小區”的內部治理工作,履行好治安、消防、安全、城管等工作責任,維護社區和諧穩定的責任不放鬆。有條件的股份合作公司利用自身企業資源,支持和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強化社區協同治理,推動形成社區多元共治局面。

22、落實工廠企業、物業管理公司等社會主體的主體責任。按照“誰受益、誰擔責”的原則,制定工廠企業、物業管理公司、清掃保潔企業、出租屋業主、樓棟長、承租户以及各類經營商户在治安、消防、安全、城管等方面的責任清單,並多渠道公告公示,明確社會主體的主體責任。優化購買社區清掃保潔服務管理考核機制。按照區住建局的要求,對轄區商品房住宅小區開展星級評定、每季評比等工作,對轄區“村改居”小區開展“以獎代補”考核工作,對排名靠後的物業小區、物業服務企業進行通報,進一步提升我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對物業小區的檢查、考核、通報、監督,將各類主體的履責情況在社區內通報公示,並錄入寶安區誠信系統。定期評選表彰一批履行主體責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並給予一定獎勵。

推行“紅色”物業管理,成立物業管理公司黨組織,實施“黨建進物管,物管進社區”,積極探索社區黨委和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雙向任職”,充分發揮物業管理公司在小區內的各項監管職責,實現“多元”治理。

23、加強“樓棟長”隊伍建設搭建履責平台。督促出租屋業主、工業區經營者配備專職樓棟長;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在商品房樓棟組建兼職樓棟長,協助做好人員管理和安全隱患巡查工作。強化樓棟長制度,建立樓棟長協會,制定樓棟長獎懲及行為規範,將安全監管落實到最基層。

24、對不履責的受益主體嚴格依法查處。推動條塊專業執法力量下沉社區,形成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的執法體系。公安、安監、市監、環水、消防、城管等執法部門,對拒不履行主體責任的,按照各自職能嚴格依法查處,對一些重點案例進行廣泛宣傳。

(五)居民自治“組織化”

25、挖掘居民自治內生動力。健全社區居民議事會制度,鼓勵居民參與社區事務。規範居務監督運作機制,強化對社區重大決策、資金使用等方面的監督力度。推進社區公益服務、社區家園網建設,拓寬政府購買社區服務渠道,推動社區服務社會化運作。探索發揮社區基金會作用。活躍社區基層羣眾文化,以社區鄰里節為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鄰里互助活動。做實源頭性居民調解,構建解決居民矛盾糾紛的緩衝帶。強化社區居委會“樞紐、議事、監督、服務”職能,從社區老幹部、老黨員、外來務工人員中物色和培養一批自治精英擔任“義務調解員”,打造“有事大家議”居民議事廳,成立企業、義工等聯合組織,充分發揮居民自治作用。

26、辦好家門口社區黨校。依託街道社區黨校、各社區分校,加大學習型社區建設力度,舉辦全民終身學習、市民大學堂、“民生培訓進小區”等活動,提升居民素質。建立社會工作人才激勵、交流、培訓機制。以社區黨校為平台,發揮主體責任宣傳教育功能,由網格長、網格成員、社區幹部等為宣講員,深入出租屋、工業區、物業小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督促社會主體承擔起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責任。依託街道地鐵口、主幹道等人羣密集區域的U站、社區微型消防站等載體,組織黨員、志願者開展社會主體責任、黨羣服務、治水提質等宣傳活動。

27、支持社會組織發展。賦予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社會組織“孵化器”職能,鼓勵社區引進和培育發展政府需要、羣眾需求的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支持社會組織有償參與社區治理和羣眾服務。鼓勵社區工作人員參加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新選聘社區工作人員時具有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的優先考慮,為社區建設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

(六)黨建覆蓋“全面化”

28、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社區黨委下設直屬黨(總)支部、股份合作公司黨(總)支部、居民黨(總)支部、“兩新”黨(總)支部,各類黨總支相應設置黨支部;在條件成熟的商住小區、城中村小區建立黨組織,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加強對組織關係不隸屬於社區黨委的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及臨時黨支部等的統籌協調;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探索將街道下派幹部、各職能部門下沉人員、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的黨員組織關係轉接到社區。加強社區陣地建設,有條件的社區探索建立社區黨羣服務分中心。

29、建立區域化黨建月度協調等制度。建立健全街道區域化黨建月度協調製度,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到底到邊。建立黨建督導檢查常態化機制,採用日常指導、每月抽查、半年督導等多種方式,實現黨建督導與年終述職考核掛鈎。積極推進區域化黨建網格建設,形成“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基層黨支部—黨員”全覆蓋信息聯網管理體系,實現區域協同聯動、支部互融共建。

30、開展“五員”進社區活動。區機關處級以上幹部、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街道正科級以上幹部等“五員”定期到社區接待、走訪羣眾,及時瞭解羣眾需求和訴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問題難點解決在社區。制定街道“五員”進社區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活動任務、活動方式,以及社情民意的收集、處理及答覆等工作流程。探索“5+N”模式,每次活動社區律師共同參與,提供法律服務,並由社區統籌安排部分義工、社工、黨員志願者參與,也可安排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委員會成員等參加。

31、實現黨員發揮作用全覆蓋。要求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進小區,開展“雙亮雙評”活動,使在職黨員到社區亮身份、樹形象、起作用。在社區推廣建設黨員示範户、黨建示範街,引導黨員在“雙宜”小村建設、“三小”場所整治、消防隱患整治、城管、治安等工作中發揮帶頭作用。暢通社會監督渠道,把社區黨員的姓名、照片、服務承諾等,統一製作成公示牌,接受羣眾監督。

進一步加強“兩個責任”在基層落實,社區紀委在社區黨委和街道紀工委領導下加強社區黨風廉政建設。

32、推進社區“民生微實事”。突出社區黨委在服務羣眾中的主導作用,既讓羣眾真正得實惠,又讓羣眾知道惠從何來。按照上級社區“民生微實事”的有關規定,進一步優化“民生微實事”工作流程;切實突出社區黨委的統籌領導作用,搭建形式多樣、覆蓋廣泛的羣眾議事平台,按照“羣眾點菜、黨委實施”的原則,做好項目徵集、評議、確定、實施、驗收工作;“民生微實事”實施情況列入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穩妥推進。各科辦要充分認識建設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的重要意義,按照區委區政府部署,將其作為本單位重要工作內容抓實抓牢抓緊。由街道領導牽頭,推進分管領域各項工作。街道黨工委每週召開會議聽取各相關部門、各社區工作推進情況。鼓勵支持社區在確保基層平穩有序基礎上,先行先試,力爭打造一批精品社區。

(二)凝聚合力,齊抓共管。組織人事部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切實加強對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系統謀劃,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各科辦要齊抓共管,密切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和優勢,凝聚各方力量推進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三)規範運作,落實保障。完善社區經費使用管理和審計制度,明確經費審批權限和開支範圍。社區黨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大各項社區專項經費統籌整合力度。各相關科辦要加大社區經費保障力度,保障社區人員和工作經費開支,安排好社區專職工作者日常公用經費等,落實社區執法用車,統籌建設社區飯堂或採取集中配送等方式,解決社區用車用餐等問題。

(四)加強督辦,落實責任。街道督查室對各科辦開展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工作的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建立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制度,街道各科辦要認真履行部門責任,落實分工要求,推動責任落實、任務落地。

(五)精準解讀,注重宣傳。各科辦要加強政策解讀和具體指導,確保各項工作統一推進;各科辦、各社區要及時研究解決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做法;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統籌,對工作情況進行跟蹤和報道,要專題組織開展信息收集報送,營造良好氛圍。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1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關於“擴大基層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戰略部署,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要求,結合我鎮農村工作實際,現就我鎮創建“民主法制示範村”工作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做好農村工作的大局出發,進一步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推進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完善村民自治,增強農村基層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二、總體目標

(一)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發揮作用,農村參與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農村基層法制更加完備,農民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法律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幹部羣眾的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基本標準

(一)村民自治組織健全,村民委員會及其下屬委員會、村民小組能有效發揮作用;

(二)民主選舉規範有序,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選舉或推選產生,選舉程序規範,選舉秩序良好,選舉結果羣眾滿意;

(三)民主決策切實落實,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健全,重大事項都能由村民討論決定,農村税費改革的地方“一事一議”制度能較好地發揮作用;

(四)民主管理紮實細緻,村幹部依法實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健全,村委會公章、財務賬目、集體財產、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

(五)民主監督推進有力,村幹部依法接受村民監督,定期報告工作,接受羣眾評議,村務公開制度健全,羣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沒有發生因村級賬目不清、村務不公開而引發的羣眾上訪案件;

(六)法制宣傳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質不斷增強,村幹部遵紀守法,依法依章辦事,農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農民能夠熟悉尋求法律服務的渠道,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八)治保、人民調解組織充分發揮作用,農村不穩定因素能夠及時消除;

(九)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髮展,村民安居樂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圍繞上述九條標準切實抓好“民主法治示範村”的硬件和軟件建設,努力做到六有:

1、有一個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的村黨支部或村委會主要領導負責;

2、有一個法制課室(可與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集會場所同設);

3、有一個法制圖書閲覽室(或在農村文化圖書閲覽室設法制圖書專櫃);

4、有一個法制宣傳欄;

5、有一個村務公開欄;

6、有一支法制宣傳骨幹隊伍。

四、組織領導

“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鎮委、鎮政府成立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鎮長袁守軍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人大副主席丁立權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萬義興(維穩信息員)、張娟(司法所所長)、黃培林(社保站站長)、於衞東、戚善局(司法員),盧瑞海、李建文、鍾亞洲(綜治辦幹事)擔任。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全鎮農村基層“民主法治示範村”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張娟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並從社保站、司法所、綜治辦抽調人員共同完成日常工作。

五、工作步驟

至20xx年底,全鎮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實現達標率100%。

具體分三個步驟走: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全面鋪開。

在20xx年八月底前,完成鄒黃村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在20xx年底前,完成新圩、召四、召五、趙圩4村市“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在20xx年底前,完成楊灘、鄧圩、花園嘴3村縣“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六、工作要求

(一)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大“關於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論述及《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講話》內容。

(二)認真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建立健全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村民自治組織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制度。

(三)完善村民選舉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制度。認真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中辦發[20xx]14號)和《江蘇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真正做到民主選舉。

(四)完善民主議事程序,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決策制度。規範村級重大事務民主議事、決策的範圍、程序和方法,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

(五)完善村民自治章程,進一步健全村級民主管理制度。制訂符合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村民自治章程等公共事務管理制度,把村級各項事務逐步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管理的軌道。

(六)完善村務公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繼續貫切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辦發[1998]9號)文件精神,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推行民主評議幹部制度。

(七)進一步加大農村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不斷增強農村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按照我鎮“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緊緊圍繞鎮黨委、鎮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農村改革、穩定、發展的大局廣泛宣傳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重點宣傳憲法、農業法、土地法、環境保護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法、計劃生育條例等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切實加強廣大農村幹部羣眾依法辦事能力,加強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隱患,進一步推動安全生產職責制和職責追究制的落實,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監控的長效機制,實現隱患排查治理的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實現所屬企業安全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透過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要到達四個100%和一個目標:即隱患排查治理各項制度的建立到達100%;隱患排查率到達100%;重大隱患的公告公示到達100%;重大隱患整改率到達100%。一個目標:即企業實現安全生產“零傷亡”目標。

三、組織領導

天地金草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所屬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公司統一領導各企業負責,為加強對所屬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企業排查治理領導組。

組長:李俊良(法人代表)

副組長:王珂(經理)

徐明娥(安全部長)

聯繫電話:xxxxxxxx

領導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隱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協調各項目部開展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隱患排查工作的實施,組織督查工作,工作彙總,整理通報,上報所屬企業有關狀況。

四、排查方式和重要資料

(一)、排查方式

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企業全面排查治理,領導組指導、監管、督促、檢查的方式進行。

(二)、重點排查資料

在繼續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有關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全面排查治理各項目部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隱患,以及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制度建設、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職責落實、勞動紀律、現場管理、事故查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包括:

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程標準的貫徹執行狀況;

2、安全生產職責制建立及落實狀況;

3、企業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和關鍵設備、裝備的完好狀況及日常管理維護、保養狀況,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狀況;

4、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和危險物品的存儲容器、運輸工具的完好狀況及檢測檢驗狀況;

5、對存在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及重點環節、部位重大危險源普查建檔、警示標誌、風險辨識、監控預警制度的建設及措施落實狀況;

6、事故報告、處理及對有關職責人的.職責追究狀況;

7、安全基礎工作及教育培訓狀況,個性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持證上崗狀況和生產一線職工(包括農民工)的教育培訓狀況,以及勞動組織、用工等狀況;

8、應急預案制定、演練和應急救援物資、設備配備及維護狀況;

9、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三同時”(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的執行狀況;

10、對企業周邊或作業過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危險點排查、防範和治理狀況。

五、重點時段

第一階段(2月至4月):做好排查治理和監督檢查工作,對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中查出整改的安全隱患跟進檢查。凡在短期內完成整改的,務必儘快整改到位;暫時難以整改到位的,也要列出計劃,做到職責、措施、資金、時間、預案五落實,並加強監管。

第二階段(5月至9月):圍繞汛期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1、針對這一時期暴雨、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的特點加強對危險區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把廢棄工房、危房等作為排查治理重點。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體系,落實防洪、防汛、防坍塌、防火等各項措施,嚴防引發事故災難。對排查出的隱患,要加快治理和除險加固進度,確保汛期前整改到位。

2、以易燃易爆物品、特種設備等為重點,加大排查治理力度。

第三階段(10月至12月):針對第四季度趕任務、搶工期現象增多和冬季雨、霧、冰、雪天氣多發的特點,深入推進隱患治理,防範遏制重特大事故。

1、堅決查處生產企業的“三超”行為,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2、各項目部要做好冬季安全生產工作,認真排查整改各類事故隱患,落實防火、防爆、防塵、防靜電、防寒、防冰雪災害等措施。

3、認真總結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經驗教訓,提出改善措施和要求,建立健全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及危險源監控制度,使隱患排查治理實現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

總之,要根據各自特點,摸清底數、專題研究、制定方案、出台措施,認真排查、治理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統籌安排。要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工作機制,制定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儘快落實到各班組,企業法人代表要負起安全生產第一職責人的職責,精心組織,統籌安排,一般隱患立即整改,重大隱患要落實整改職責、資金和監管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並及時向領導組報告。工作中堅持“四個結合”即要把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與各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結合起來,狠抓落實環節,解決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與日常安全監管檢查結合起來,嚴格安全生產許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設、生產、經營)、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治“三超”(生產企業超潛力、超強度、超定員)工作力度,消除隱患滋生根源;堅持與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和技術進步結合起來,強化安全標準化建設和現場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進安全技術改造,務實安全管理基礎;堅持與加強應急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體系,落實隱患治理職責與監控措施,嚴防整治期間發生事故。

(二)完善制度,建立機制。企業要完善各項制度,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定期報告和監督管理制度,重大隱患公告、公示,分級掛牌督辦,跟蹤治理和逐項整改銷號制度,重大隱患職責追究制度,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統計分析和報送制度,隱患排查治理會議制度和重大危險源分級監控制度等,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險源監控的長效機制。

(三)廣泛宣傳,強化監督。要利用板報、標語、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大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企業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主動性和職責感,調動從業人員用心參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時加大輿論監督和羣眾監督力度。

(四)嚴格執法,確保實效。要建立行政執法職責制,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且難以整改到位的項目部,要關掉取締,要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職責追究力度,個性是由於存在重大隱患引發事故的,要依法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查處,嚴肅追究其法律職責。隱患排查領導組要統籌協調好督查行動,深入基層加強督促指導。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3

根據省、市關於加快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意見》和縣有關文件要求,為全面推進我鎮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短板,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生態優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促進農村社會文明進步為目標,以創新投融資機制為動力,以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全面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完善、生態環境良好、農民持續增收、社會和諧穩定、嶺南特色鮮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標要求

全面完成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20xx年創建(20户以上,下同)自然村63條,全全鎮累計60%以上自然村完成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20xx年創建整潔村184條以上,全鎮80%自然村完成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到20xx年全鎮基本完成自然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在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基礎上,同步推進3個貧困村創建示範村工作,其他村(居)滾動推進具備條件村莊創建示範村。到20xx年,全鎮建成一批人居環境、產業增收、特色風貌、鄉風文明、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示範村,實現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和村容村貌根本改觀。到20xx年全鎮農村建成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特色鮮明、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三)基本原則。政府主導、規劃引領。加強規劃引導,建設實行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不設計不施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從村莊自然地理環境、資源文化特色、經濟狀況和羣眾生產生活需要出發,注重保持鄉土氣息、民俗文化、田園風光,保護古建築、古村落等歷史文化遺蹟,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拆大建,不建大型廣場,不挖山毀林,保持村莊原有肌理和格局。整合資源、集中投入。明確政府、社會和村民的投入建設責任,集中財力辦大事,整合社會力量,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農民、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投入。分類指導、示範推動。分類施策,打造示範典型,以點帶面,全面鋪開。農民主體、共建共享。充分調動農民參與創建的積極性、主動性,尊重農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激發內生動力,共謀共建共治共享。

二、工作任務

(一)提升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按照因地制宜、簡明易懂、能用管用原則,由鎮、村、設計單位和村民建設理事會共同參與,結合地方特色和經濟基礎,集思廣益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引導村莊、村民相對統一住房風格風貌,推動實現農房建築規整化,突出本土特色和節能環保要求。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改造,實現鄉村風貌美麗化。科學安排村莊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有線電視、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學校、衞生站(室)、文體活動場(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保障農村建設特別是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加強農房建設管控,鼓勵拆舊建新,落實一户一宅。

(二)全面推進村莊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根據村莊實際情況,由鎮掛村幹部協同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整治的項目計劃。按照開展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基本要求,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組為單位,組建村民理事會,組織發動羣眾全面開展“三清理”(清理村巷道亂堆亂放;清理房前屋後垃圾、衞生死角;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垃圾)“三拆除”(拆除危棄房、豬牛欄及糞坑、茅舍;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三整治”(整治垃圾,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和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長效運營機制,落實門前包衞生、包秩序、包綠化的“三包”責任制和完成生活垃圾處理費徵收工作;整治污水,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實行雨污分流,污水暗渠化排放達100%,實現農户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整治畜禽污染,建設柵欄圈圍,實現人畜分離,禽畜集中圈養。“一美化”即深入推進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後綠化美化。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1、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統籌推進“五通四進村”。推進通硬底路,村道、巷道100%硬底化;通自來水,生活飲用水水質達標;通互聯網,覆蓋光纖和4G網絡;通數字電視,村民能看上高清電視;通安全優質電,逐步實現城鄉電力服務一體化。推進安居進村,規範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建設管理,全面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整潔宜居設施進村,推行雨污分離,規範垃圾處理設施運營使用,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有效處理;信息應用進村,實施信息進村入户工程,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公交出行進村,規範農村客運管理,提高行政村客運車輛通達率。

2、提升村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村莊建設實現“五有”,即是有村務辦公室(文化室)、有停車場(小廣場或籃球場)、有文體設備、有路燈巷燈,有公共安全防護體系。依託行政村公共服務站,構建中心村社會服務綜合體,實行“一站式”窗口服務,落實代辦員制度,貼身服務貧困户。全面構建羣防羣治管理體系,加強農村重大安全隱患整治,建設必要的生命防護設施。

3、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水資源保護,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組)全面落實河長制,設立管水員。推行垃圾分類減量,落實舊電池、農藥瓶、舊燈管等有害污染物的收集處理機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畜禽和水產生態養殖治理,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加大宣傳力度,推廣農村新能源應用,強化羣眾生態保護意識,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和林地林木資源。

(四)傳承發展先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和諧共建。

1、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優良家風、文明鄉風和新鄉賢文化。開展農村“德育”行動,傳承優秀家風家訓,廣泛開展道德模範等評選活動。傳承活躍民間文化,開展文化節慶、四季花海、休閒體驗等活動。開展基層文明創建“十百千”特色工程,開展文明村、文明社區、文明户和農村信用等級評選活動。開展“八禮四儀”活動,引導羣眾抵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等陳規陋習。實施反映農村生產生活的諺語、警句、年畫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美德、法制宣傳、生態保護、家庭文明等主題公益廣告張貼上牆,營造村風文明良好氛圍。

2、加強文化保護與傳承。保護農村傳統民居院落、古建築、古驛道、抗戰文物、紅色文物等物質文化遺產,推廣鄉村特色民居建設。保護挖掘革命遺址資源,傳承發揚生產、生活、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3、加強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探索功能置換、兼容使用、開發權轉移、減免費用等激勵性措施,引導社會組織或個人參與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推動民宿建設、“互聯網+”等鄉村旅遊模式與古村落、歷史建築、有保留價值泥磚房的保護和活化利用有效結合,科學謀劃鄉村休閒旅遊、民間工藝作坊、鄉土文化體驗、傳統農事參與等特色文化休閒旅遊項目。加強有保護價值歷史建築的修復保護,展現當地人文地域特徵,留住鄉村風貌和田園鄉愁。

(五)充分發揮整治主體作用,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1、轉變幹部職工職能。鎮領導幹部要充分利用駐點普遍直接聯繫羣眾制度,督促各村按要求做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20xx年南街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自然村責任分工表》的分工安排,幹部職工要按照建設要求,落實所掛村的前期規劃、籌委會成員以及“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等任務,確保環境整治和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各項工作有專責機構、專人負責。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深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實行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和黨羣聯席會議制度,落實村黨組織的“四項權利”,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深化基層民主自治,健全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經濟社等基層組織架構,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和民主監督等制度。

3、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鼓勵村民共謀共建共治共享,在村級黨組織領導下,充分發揮自然村(村民小組或經濟合作社)村民理事會、議事會等作用,引導村民自覺參與鄉村建設、監督規劃實施和資金使用情況。允許村級組織承接陂頭、村內環境整治、小型農田水利、巷道建設等小型涉農工程項目,民居農房建設等項目可交由當地經過培訓的農民工匠組織實施。深化農村普法教育,制定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羣眾協商解決糾紛矛盾、依法理性表達利益訴求、維護合法權益。

三、強化措施保障

(一)健全分級分類投入體制。對農田水利、農村公路、醫療衞生、教育、污水垃圾處理等公益性設施,建設管護投入以政府為主;鼓勵外出鄉賢和企業家支持投資新農村建設。對村內環境整治、村內公益事業、村內公共設施建設等,由村民自行負責,政府給予激勵獎補;鼓勵村民倡導實行環境整治和村莊建設“拆舊不補、青苗不補、讓地不補、誤工不補”。

(二)完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根據縣文件精神,按照力度不減、總量增加原則,加大各級涉農財政資金整合和投入力度,在保證完成上級原定工作任務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亂、性質不變、用途不改、各司其職原則,整合各部門新農村建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一事一議”等涉農資金,重點用於人居生態環境整治、示範村建設、村莊規劃編制。鎮將統籌省、市、縣專項資金,通過獎補激勵機制(另行方案)予以支持。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村莊生態環境整治,組建鄉賢理事會、聯誼會等,激發鎮、村內生動力投入,進一步提高資金自籌率。

(三)創新協作幫扶機制。領導小組各專責組要加強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撬動社會資金投入,動員引導工商企業、先富羣體、鄉紳賢達捐資出力,組織民營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結對幫扶。借力對口幫扶單位的扶貧政策,各扶貧單位積極參與幫扶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人財物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加大用地政策傾斜力度。鼓勵各地按照規劃,開展“空心村”、邊遠小型村的拆除撤併,推進閒置宅基地整理復墾,清理空置住宅、“一户多宅”、違章建築、違規搭建,促進舊村改造和中心村建設。堅持“一户一宅”、“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原則,對農民自願退出多餘宅基地、進城購房落户自願放棄原有宅基地以及置換宅基地等實行激勵獎補。

四、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按照“省級指導、市級統籌、縣級主體、鎮級實施、村級創建”的分級負責機制。成立南街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鎮委書記曾秋華任組長,鎮長陳偉東,鎮分管相關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鎮屬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村莊整治指導組、拆遷信訪組、生活污水處理指導組、交通宣傳文化指導組。盧瑞寧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從相關單位中抽調人員組成,負責做好綜合協調日常工作,落實領導小組決定的事項和對各村(居)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督促檢查。

(二)強化督促檢查。鎮委、鎮政府將按照責任主體、工作標準、完成時限,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整治創建工作落到實處。一是建立進度台賬,各村每月填報建設進度,發現問題,及早糾正。二是建立督查制度。鎮紀委等部門組成督查組,每季度對各村整治創建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對整治創建工作較差的鎮分管領導必須向鎮委、鎮政府提交書面説明和整改承諾。

(三)加強規劃和項目管理,接受村民監督。嚴格規劃管理,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新農村示範村建設規劃須充分徵求村民意見。嚴格項目管理,堅持科學論證,民主決策,重大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嚴格資金管理,重大事項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接受羣眾和社會監督。嚴格規範村民建房,依法依規辦理用地和建設報批手續。完善鎮級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增加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人員,強化鎮、村的規劃建設管理。

(四)廣泛宣傳,營造全民動員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輿論主導作用,發動羣眾、依靠羣眾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把開展村莊生態環境整治建設新農村示範村的目標要求與農民意願結合起來。利用宣傳欄、互聯網等媒體,創新宣傳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宣傳成功經驗,加大公益廣告投放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參與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4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基層工作會議精神,增強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領導幹部抓基層治理的責任感,明確市委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及其5個專項責任小組成員單位責任,紮實推進我市基層治理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學習貫徹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全省基層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市、改革創新的原則,以創建幸福村居為抓手,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目標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大抓基層的部署,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從源頭上預防和消除基層的不穩定因素,解決基層矛盾問題,完成涉農土地問題整治、農村土地確權,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建成統一規範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強化農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為推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珠海的實踐提供堅強保證。

三、主要任務

(一)深入推進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基層和諧穩定

1、深化矛盾排查化解工作。開展涉農不穩定問題、勞資糾紛、涉環保不穩定問題、涉眾型金融不穩定問題、房地產領域不穩定問題等5個專項治理活動,堅持和完善每月滾動排查機制,做實工作台賬,落實到人,限期化解。

2、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妥善解決土地管理、環境保護、農村黑惡勢力抬頭等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打擊基層犯罪。查處基層黨員幹部失職瀆職、涉農領域違法違紀等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

3、加強維穩分析研判。落實和加強對基層維穩形勢的分析研判機制,推動維穩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對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4、切實解決歷史積案。按照事要解決的原則,清理積案,解決好歷史問題。對“釘子案”、“骨頭案”,實行一案一策,落實包案領導和責任人,限期解決。認真總結髮現共性問題,推動面上問題的解決,依法推進信訪積案化解。

(二)深入推進涉農土地問題整治,維護羣眾合法權益

5、解決被徵地農民的徵地補償款。積極推進土地徵收制度改革,20xx年9月底前開展自查自清,年底前制定處置方案,逐項落實整改,20xx年6月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務。

6、落實農村留用地。20xx年9月底前建立歷史留用地台賬,年底前出台指導意見,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全市留用地歷史欠賬。

7、集中開展農村土地“三亂”問題專項治理。對20xx年1月1日以來農村亂佔、亂賣、亂租土地問題進行摸底排查,20xx年底前完成打擊整治農村土地“三亂”任務,堅決遏制農村土地“三亂”現象。在此時間範圍之外發生的其他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經舉報查實的,一併納入專項治理範圍。

8、落實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分配工作。20xx年底前制定我市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分配辦法,解決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金滯留問題。20xx年9月底,完成資金分配任務20%;20xx年12月底,完成資金分配任務50%;20xx年3月底,完成資金分配任務75%;20xx年6月底,完成資金分配任務100%。

(三)深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規範農村“三資”管理

9、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繼續推進試點區、鎮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工作,認真研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做好確權工作,20xx年基本完成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10、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抓好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完善平台體系的應用開發、監督管理,規範化運用。落實區、鎮一級專責人員。20xx年底前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核對,完成數據錄入,建立資源登記、資產台賬和合同管理電子台賬。

(四)深入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統一規範公共服務運行

11、加快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統籌整合服務資源,建設多功能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機構人員、場所掛牌、流程內容、信息系統、經費保障五個統一。20xx年底前,選擇一個區開展整合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試點,爭取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農村(社區)建成集文化體育、衞生計生、就業保障、食藥安全、警務治安、人口黨建、法律服務等於一體的多功能公共服務平台,全面實現“有機構、有牌子、有辦公場所、有辦公設備、有制度、有人員、有台賬、有經費”。

12、推進基層民主和法制建設。完善“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

(五)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的領導核心地位

13、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明確基層黨組織的職責,突出黨組織的人事安排權、重要事項決定權、領導保障權和管理監督權,實現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社區)各項工作和其他基層組織的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的各方面。繼續堅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職”。在推行“政經分離”的農村(社區),由黨組織班子成員兼任經濟組織負責人,既要加強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的領導,又要保持對集體經濟運營的有效監督。

14、規範村級組織運作。全面實行班子聯席會議制度和黨羣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操作規程。

15、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制定《關於全市軟弱渙散農村(社區)黨組織持續整頓三年行動計劃(20xx—20xx年)》,每年按照10%的比例排查整頓,形成常態化機制。年底對整頓情況進行考核驗收,每年整頓轉化率要達到90%以上。對重點村、老大難村,對多年整頓沒有明顯成效的'農村(社區),區委書記、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和班子成員要直接包、重點抓,限期解決問題。

16、創新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對於行政村黨員人數較多、下設黨組織較多的,村黨支部可根據有關規定改建為黨總支或黨委。探索黨組織、自治組織、公共服務組織下移到村民小組或自然村。在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工聚居地建立黨組織,實行屬地管理,“兩新”組織的書記和優秀黨員可選配為農村(社區)黨工委副書記和專(兼職)委員,比例要逐步提高。20xx年8月底前確定1個有代表性的鎮作為黨組織設置試點單位,20xx年底前推進農村(社區)黨組織設置取得成效。

17、加強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選好、培養好、管理好支部書記,把黨性強、作風好放在首位,注重從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在外工作的退休幹部、鄉村醫生、鄉村教師和其他鄉賢中選拔黨組織書記。完成對軟弱渙散和貧困村(社區)選派“第一書記”。抓好支部書記培養,市、區每年分期分批對現任書記進行集中培訓,全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20xx年8月底前確定全市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後備幹部,加強跟蹤培養、考核和管理。加大從優秀村幹部中選拔、考錄鎮(街道)公務員和鎮(街道)領導幹部力度。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基本報酬,並建立正常增長機制。

18、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制定和落實農村發展黨員計劃,注重在農村現有優秀人員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加強對基層幹部的日常管理和教育。

19、加強村級組織陣地建設。市、區組織部門推動各有關部門,重點解決村(社區)辦公場所問題,支持村(社區)黨羣活動陣地建設,配套完善設施設備,發揮辦公議事、黨團員和婦女青年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等多種綜合功能。

20、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20xx年底前,制定《珠海市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規劃(試行)》及相關規範性文件,規範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定位、工作職責,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機制。

21、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規範委託基層代辦事項和各類檢查考核、評比達標,減少會議、台賬、報表等。

22、建立健全基層治理工作機構。成立市、區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加強對基層治理工作統一領導。鎮(街道)設置基層治理辦公室,選配好黨委組織委員專職抓黨務,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黨務工作者。

四、組織領導

(一)建立基層治理領導機構工作機制。市委基層治理領導小組負責牽頭抓總,每季度召集各專項責任小組牽頭單位和相關單位召開一次專題研究會議,每半年向市委常委會作一次專題彙報。各專項責任小組要明確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建立工作台賬,每個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推動基層治理各項任務落實。市直各相關單位要結合工作實際,發揮職能優勢,配合牽頭單位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二)發揮區委“一線指揮部”的作用。各區黨委要把抓好基層治理作為分內職責,統籌謀劃,給予有力指導,定期研究有關重點問題,切實發揮一線指揮部作用,抓好有關工作的組織實施。區委書記要把基層治理工作抓在手上,切實履行好“一把手”的主體責任。

(三)強化鎮(街道)抓村(社區)作用。鎮(街道)黨(工)委是農村(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的“龍頭”,要強化鎮(街道)抓村(社區)的直接責任,樹立崗位在村(社區)、陣地在村(社區)的意識,促使鎮(街道)黨(工)委、黨(工)委書記和班子成員把工作重心放在抓村(社區)上。

基層社會治理方案15

為推進我縣法治鄉村建設,實現鄉村依法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按照縣委、縣政府轉發的《進賢縣普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在全縣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xx-20xx年)》(進字〔20xx〕13號)、中共進賢縣委全面依法治縣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進法委發[20xx]8號)和省市關於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建設活動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村,完善村民自治,增強農村基層幹部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提升羣眾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不斷提升全縣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水平,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二、總體目標

(一)農村基層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發揮作用,農民參與民主協商、民主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努力實現涉農法律制度更加完善,鄉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以及各項規章制度更加完善,農村幹部羣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鄉村(社區)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到 20xx年,逐步實現“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全覆蓋,切實做到提質增效。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全覆蓋。

(三)到 20xx 年,鄉村(社區)法治可信賴、權利有保障、義務必履行、道德得遵守,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社區)社會和諧穩定開創新局面,鄉村(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法治鄉村(社區)建設成效顯著。

三、建設名單

在全縣各鄉鎮(含城市社區管委會)各選取一至兩個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作為“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示範點,名單如下:

白圩鄉白圩村、長山晏鄉五橋村、李渡鎮文豐村、文港鎮周坊村、温圳鎮羅家村、下埠集鄉港東村、羅溪鎮三房村、張公鎮邵窩村、七裏鄉羅源村、前坊鎮桂花村、三陽集鄉三陽村、三裏鄉新強村、梅莊鎮新瑤村、二塘鄉新源村、鍾陵鄉三岸村、南台鄉上塘村、池溪鄉池溪村、民和鎮鳳嶺村、山前村、城市社區管委會青嵐社區、濱湖社區。

四、建設內容

(一)加強黨的領導,突出黨建引領

1、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加強村(社區)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積極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區)“兩委”成員交叉任職,選優配強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推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

(二)加強自治建設,完善自治機制

2、完善民主選舉。嚴格依法選舉產生村(居)民委員會、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村(居)民小組長,村(社區)宣傳換屆選舉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到位,選舉程序規範、合法、公開,選風選紀良好,村(社區)組織選舉結果符合規定。

3、推進民主決策。村(社區)重大事項決策實行“四議兩公開”。堅持村(居)民會議制度、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等民主決策相關制度,會議記錄、工作資料完整、規範。

4、強化民主管理。健全村(社區)各種工作制度,嚴格落實印章管理制度、村(居)務公開制度、民主評議制度等民主管理相關制度。

5、加強民主監督。村(居)務監督委員會認真履行職責,作用發揮明顯,村(居)務決策、財產管理、工程項目等情況得到有效監督。

6、規範民主協商。實施基層黨組織領導、村(居)民委員會負責、各類協商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商工作機制,合理確定並細化協商內容,定期研究協商中的重要問題。

(三)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法治能力

7、提升法律服務水平。村(社區)建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配備法律顧問,重大事務積極徵詢法律顧問的意見建議。及時瞭解羣眾法律需求,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務。

8、加強法治宣傳教育。運用多種載體和形式學習宣傳憲法、黨內法規及與羣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集中學法,村(社區)積極培養“法律明白人”併發揮作用。

9、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建有功能完備、設施健全的法治講堂、法律圖書角、法治志願者隊伍、法律顧問工作室、法治宣傳欄“五個一”,通過以案釋法、法治文藝演出、法律講座、法律圖書角、法治文化陣地等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建設村(社區)法治文化,因地制宜推廣“村民説事”、社區“法律之家”“幸福圓桌會”等做法,打造基層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的法治文化陣地。

10、深化基層依法治理。村(社區)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堅持在法律框架內管理公共事務。

11、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完善紅白理事會、評選星級文明户等,改善不文明行為,培育文明新風。

12、推動基層志願服務。統籌發揮社會力量在村(社區)治理的協同作用,培育壯大村(社區)志願者隊伍,在開展公益活動的同時,對羣眾進行法律和道德宣傳教育。

(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羣眾安居樂業。

13、國家各項惠農利民政策得到落實,依託鄉村自然資源、人文稟賦、鄉土風情及產業特色,發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傳統文化、餐飲、旅遊等休閒產業,村民收入持續增加,無貧困人口,經濟社會發展在當地處於領先水平。

14、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健康發展,公共衞生、合作醫療制度完善,村民關係平等和諧,羣眾安居樂業。

15、村容村貌綠化、美化、淨化,人與環境和諧友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滿意度不斷提高。

五、建設步驟

(一)動員部署。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擔負起組織領導責任,及時向村(社區)傳達建設活動要求,並動員一切力量,參與到“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工作中來。

(二)建設階段。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指導所轄村(社區)制訂切實可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措施,凝聚建設工作共識,確保建設活動取得實效。各建設村、社區要按照建設標準、命名辦法紮實開展建設活動,在10月上旬前完成建設任務。縣司法局、縣民政局將加強對建設工作的督促與指導。

(三)驗收和複核。10月下旬,縣司法局、縣民政局將按照建設指導標準對各鄉鎮建設的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進行檢查驗收,經驗收為合格的建設村(社區),作為示範建設點,帶動其它村(社區)“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未完成建設任務的鄉鎮將扣除當年高質量考核中相應分值。

同時,按全國和江西省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命名管理辦法,對示範點按“堅持保證質量、發揮實效、示範引領、動態管理原則”進行管理,縣司法局每年六、七月份進行一次檢查,每兩年省市普法辦對已獲得全國和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稱號的村(社區)進行復核,經複核合格的保留其稱號,經複核為不合格的,撤銷其稱號,並扣除當年高質量考核中相應分值。

六、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充分認識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精心組織實施,提升基層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持續推進。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應按照建設工作指導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後要紮實推進,認真落實,按期按質完成創建任務,確保建成一個至兩個有特色、有亮點、可複製的“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示範點。其它村、社區也要參照創建標準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確保創建工作持續推進。

(三)加強指導。各鄉鎮、城市社區管委會要探索村(社區)特色,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縣民政局、縣司法局對“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指導驗收,擇優申報推薦參評全國、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四)動態管理。對經驗收為合格的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和已取得國家、省、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稱號的,要採取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訪、學習觀摩等形式進行復核,複核結果納入全縣高質量目標內容進行考核,確保創建工作的嚴肅性。

標籤:基層 治理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