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1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重大產業、重大項目、重大事項安排部署,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整合社會閒置資源用於開展養老服務,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推動我區以護理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推動養老公園建設,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1.支持醫療衞生機構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衞生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按照機構登記性質和屬地管理原則,由原登記機關對其章程、宗旨、業務範圍、經營範圍等變更登記增加養老服務等內容後,民政部門做好養老機構備案工作。醫療衞生機構可內部建設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可設置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病牀和養老牀位,因地制宜開展家庭病牀服務。醫療衞生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提供養老服務的,涉及建設、消防、食品安全、衞生防疫等有關條件,可依據醫療衞生機構已具備的上述相應資質直接進行登記備案,簡化手續。醫療衞生機構設立養老機構(牀位),符合相關條件的,民政等相關部門應按規定落實牀位建設和運營補貼政策。探索醫療衞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服務銜接,完善硬件設施,鼓勵將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共體建設,建成1家醫養結合示範單位。(責任單位:區衞健局、區民政局、區住建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管局、區財政局、各鄉(鎮、辦、場),排第一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咸安區現有養老機構咸寧市咸安區博德老年人養護中心、梓山湖生態養老院、鹹安夕陽紅老年護理院內設醫療機構,後期將鼓勵公辦養老機構申請內部設置診所、衞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衞健部門對其進行備案管理。養老機構不符合設置醫療機構條件的,實行簽約服務。到xxxx年,全區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佔比不低於50%。(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衞健局、區住建局、區醫保局、區應急管理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3.支持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簽約合作。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則,鼓勵醫療衞生機構與周邊的養老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方式、費用及雙方責任,養老機構可通過服務外包、委託經營等方式,由醫療機構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衞生服務。沒有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要實現與醫療機構簽約合作全覆蓋。養老機構中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與簽約醫療衞生機構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嚴格按照醫療衞生機構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指徵,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及時、便捷、有效的連續、全流程的醫療衞生服務。(責任單位:區衞健局、區民政局、區醫保局、各鄉(鎮、辦、場))

4.支持開展醫養結合上門服務。健全上門醫療衞生服務的內容、規範,完善上門服務收費標準,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要為簽約老年人實行健康檔案信息動態管理,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衞生等基礎性簽約服務,按照有關規定,在患者知情自願的情況下,探索提供有償個性化的上門服務。每年對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次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健康指導等服務;開展醫療簽約服務,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家庭病牀、社區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0%以上。民政部門要推動家庭養老照護牀位建設,有效破解老年人居家養老難題,使老年人特別是中度、重度失能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專業的養老服務,建立健全家庭養老照護牀位服務與機構養老牀位服務之間有序互轉的評估、運行和監管機制。衞健部門要提供巡迴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責任單位:區衞健局、區民政局、區醫保局、各鄉(鎮、辦、場))

5.加大醫保支持力度。按照國家醫保局《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及時受理醫養結合機構醫保定點申請,按規定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納入全區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實施協議管理。做好新增醫養結合相關診療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範圍的受理、初審及申報工作。動態調整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將符合條件的康復診療項目及時納入我區醫保支付範圍。全面落實醫療康復項目醫療保險待遇政策,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康復管理的,醫保管理部門在專業人員資格和康復病種的確定、康復機構標準化和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開展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工作,進一步擴大省內和跨省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醫療機構覆蓋範圍,規範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流程,實現參保患者門診費用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釐清醫療衞生服務和養老服務的支付邊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符合基本醫療保障範圍的疾病診治、醫療護理、醫療康復等醫療衞生服務費用,對生活照護等養老服務費用不予支付。(責任單位:區醫療保障局、區衞健局、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市場監管局)

二、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開展養老服務

1.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分區分級規劃建設要求。在編制和審查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時,對於新建的居住(小)區,合理佈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按照建築面積不小於0.1㎡/人,最小面積不小於120㎡進行配建。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城鎮閒置和低效用地調查,為組建咸寧康養服務集團做好土地評估、確權、不動產登記服務。積極探索農村建設用地用於養老項目的用地激勵機制。探索將空置公租房、黨政企事業單位閒置用房、社區小區公服用房、學校、廠房、商業等場所用於以護理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開通綠色通道。為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辦事環境,把養老項目中建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市政公用設施類改造項目納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項目清單。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編制好專項規劃,積極對接咸安區“十四五”規劃項目庫,確保納入咸安區“十四五”規劃護理為核心的大健康項目落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住建局、區生態環境局、區城管執法局、區民政局)

2.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開展康養服務。盤活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閒置資產,結合城市投資建設的豐富經驗,建設康養陣地。一是根據區政府的統一安排和康養業務的市場需求,在國有企事業單位現有的閒置門面等相關房產中,挑選一批進行統一改造,建設康養陣地。二是在安苑物業承接的、有條件的物管小區中,將部門公共服務用房進行改造,建立社區康養中心。以有條件的小區,輻射無條件的小區,實現康養業務小區全覆蓋。(區國資局、區民政局、區衞健局、區經發集團)

3.推動物業、家政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配合區住建局及相關部門清理整合居住小區內各類閒置和低效使用的公共房屋和設施,經業主共同決策同意,可交由物業服務企業統一改造用於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與區級溝通,支持物業、家政服務企業根據自身條件,結合養老需求,成立獨立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經營。鼓勵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物業服務企業、家政服務企業建立養老服務專業人員隊伍,加強崗前培訓及定期培訓。(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區發改局、區經發集團、區財政局、區民政局、浮山辦事處、永安辦事處、温泉辦事處)

4.加強政策支持保障。凡通過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建成的養老服務設施,符合相關部門政策的,經民政部門備案均可依照有關規定享受養老服務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資金支持、税費減免和水電氣費用優惠等政策扶持。鼓勵支持空置公租房、黨政企事業單位閒置用房、社區小區公共用房、國企物業等通過劃轉等方式無償或低償用於養老。為空置公租房、黨政企事業單位閒置用房、社區小區公共用房、學校、廠房、商業場所等開通綠色通道,對符合國家鼓勵型的項目,加大扶持力度。對新建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進行建設補貼,每張牀位給予不低於1500元、改造和租賃用房每張牀位給予不低於1000元一次性補助(每個機構最高補貼不超過500張牀位);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根據實際入住人數進行補貼,每張牀位給予不低於1000元。對接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實際入住人數享受運營補貼,每張牀位給予800-1000元(每個機構最高補貼不超過500張牀位)。(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住建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税務局、區金融辦、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三、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1.拓寬來源渠道。支持醫務人員從事醫養結合服務,實施醫師執業地點區域註冊制度,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鼓勵退休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建立相關支持政策,鼓勵衞生專業技術人才轉崗養老行業,鼓勵家政服務人員、醫院護工和我區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專業培訓從事養老服務,鼓勵退休或臨近退休(1年內)人員、低齡老年人(65歲以內)參加專業技能培訓並提供養老服務,支持城市社區和鄉鎮村組織40-65歲無職業人員積極報名參加專業技能培訓並參與提供養老服務﹔積極吸引市外、省外、國(境)外優秀人才,充實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根據其他職業與養老護理員的關聯性,規定護士、護工、家政服務員在申報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時,其從業年限可視為養老護理工作的從業年限,為相關職業從業人員轉型發展為養老護理員提供路徑。(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衞健局、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經發集團、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2.暢通發展通道。加強崗位管理,科學設置養老護理、專業技術、服務管理等崗位,細化崗位責任,通過開展多崗位鍛鍊培養高級複合型養老服務人才。每年在行業內開展養老護理技能大賽,對獲獎者按相關規定授予“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晉升相應技能等級。在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和質量評價工作中,逐步加大養老護理員與老年人的照護比例、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等指標的權重。定期開展養老服務優秀人才評選表彰,授予榮譽稱號、頒發榮譽證書。(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衞健局、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城發集團、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3.加強職業技能提升培訓。持續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百千萬”工程,民政部門每年組織開展不低於2次養老機構院長、護理員、居家養老人員培訓活動,深入推進養老護理知識技能進家庭、進社區。將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社會培訓機構組織開展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納入人社部門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按規定落實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費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等政策,所需資金按規定從失業保險基金支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中列支。(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人社局、區衞健局、區財政局、區經發集團、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4.提高薪酬待遇。凡在我區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從事養老護理工作,且連續從業2年以上的,由行業主管部門分別給予本科及以上每人不少於10000元、專科每人不少於6000元、中專每人不少於3000元的一次性補貼,連續補助三年。完善養老服務人員薪酬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掛鈎機制,對取得五級至一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護理員,且在我區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工作2年以上的,由行業主管部門分別給予4000元至10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對在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護理崗位上從事一線護理工作的養老護理員,由行業主管部門發放一線養老護理服務獎勵津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不少於200元。其他營利性養老機構參照執行,經費由企業自行負擔。(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衞健局、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經發集團、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5.推動養老護理產教融合發展。依託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在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中建立一批養老服務專業的培訓基地,開展養老護理人員崗前培訓、在崗輪訓,以承擔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中的護理人員照護知識技能培訓,以及志願服務人員短期培訓,特別是依託護理專業培養養老服務專業護理人員,提升養老機構專業護理服務水平。支持將條件較好的養老機構掛牌成為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實習實訓基地。着力在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人性化上下功夫,形成咸寧養老護理技能等級標準,打造“咸寧品牌”,吸引各地養老護理員到我市參加培訓的同時,對外輸送養老護理員,將咸寧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養老護理員培訓基地(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衞健局、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經發集團、各鄉(鎮、辦、場)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2

為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桂政發〔20xx〕33號)精神,充分發揮我市的自然生態優勢,加快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和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醫、康、養、健”產業要素,推進健康產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健康產品供給,優化健康服務,把大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眾滿意的新興產業,成為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二、主要目標

到20xx年,健康旅遊及緊密關聯產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3%;建成市級以上健康旅遊集聚區5個以上,健康主題小鎮3個以上,形成5個以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健康旅遊品牌。實現特色健康服務與旅遊服務融合發展,服務模式和服務標準不斷健全,新業態大量湧現,成為國內著名健康旅遊目的地和宜居康養勝地。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1.健全養老體系。促進養老與家政、保險、教育、健身、旅遊等相關領域互動發展,創新發展“候鳥式”旅遊養老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合理利用閒置賓館、學校等設施申辦養老服務機構。全面實施公辦民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鼓勵養老機構服務功能向社區延伸,養老機構服務社區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化,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豐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內容,推動智能化居家養老服務。[牽頭單位:市民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衞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完善養老設施。完善市縣兩級福利院、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鄉鎮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福利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全州縣老年公寓康養樓、龍勝各族自治縣老年公寓怡養樓、市福利院養護樓、桂林市第二福利院、桂林市城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桂林夕陽紅養老中心改擴建項目。[牽頭單位:市民政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衞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進醫養結合。推進不少於3家現有醫療衞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試點,發揮互補優勢,推進醫養深度融合。出台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流程相關制度,實施“一事通辦”審批事項清單。將符合醫保協議管理規定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範圍。(牽頭單位:市衞生健康委、民政局、醫療保障局,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二)重點推進健康旅遊產業

1.豐富健康旅遊產品。依託現有的健康旅遊資源,深入挖掘民族健康養生文化,着力打造靈川縣、永福縣、陽朔縣、龍勝各族自治縣、平樂縣、恭城瑤族自治縣、灌陽縣、臨桂區、雁山區等縣(市、區)精品健康旅遊線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設施完善、品質一流的健康旅遊產品。[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推進健康小鎮建設。推進永福百壽鎮、陽朔興坪鎮養生度假小鎮、龍勝龍脊鎮、秀峯桃花灣旅遊休閒度假區、雁山草坪回族鄉、靈川大圩鎮等一批養生養老小鎮建設(市民政局牽頭);推進龍勝温泉、全州炎井温泉、平樂仙家温泉等温泉健康小鎮建設(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牽頭);推進陽朔運動休閒小鎮、桂林天湖生態旅遊度假區、恭城平安鄉等運動休閒小鎮建設(市體育局牽頭)。[配合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健康主題小鎮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其中各健康主題小鎮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為項目實施主體單位]

(三)發展壯大醫療醫藥產業

1.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加快建立桂林區域醫療中心,重點推進桂林旅遊綜合醫院建設,確保xxxx年投入運營;加快推進區域醫療資源整合,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鼓勵社會資本舉辦的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完善旅遊服務與安全等設施,構建區域性遊客醫療急救服務網絡,健全醫療急救服務體系,逐步實現急救網絡旅遊景區景點全覆蓋。(牽頭單位:市衞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交通運輸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2.發展特色醫藥產業。以特色中藥民族藥和醫療器械為重點,進一步發揮桂林喉口類、抗泌尿系統感染等中成藥的產業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現代中藥產業,扶持一批壯瑤藥材知名品牌和知名企業;支持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路線,進一步提升崇華中醫街服務內涵;充分發揮我市在臨牀檢驗設備及配套試劑、超聲波潔牙設備等方面的生產研發優勢,進一步鞏固現有的生化分析儀、牙周治療儀、光固化機等優勢產品市場,打造桂林智慧醫療產業鏈。(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衞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四)提升發展健康食品產業

1.大力發展健康食品。利用桂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加快食用菌、羅漢果、芋頭、馬蹄、果脯、果蔬萃取、速凍菜、脱水菜等產品產業化發展,積極研發一批健康飲品、健康食品等系列產品。(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商務局、衞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

2.支持發展營養膳食。挖掘地方特色飲食文化,開發具有桂林地域特色的藥膳、滋補類膳食,加快培育桂林養生功能菜系列,建設一批以健康飲食、食療養生為主題的餐飲和名店,深度開發便攜型桂林米粉等方便食品,打造一批桂林特色營養膳食知名品牌。(牽頭單位:市商務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場監管局)

(五)培育發展健康運動產業

1.促進健康運動融合發展。以桂林山水、氣候和生態資源為依託,積極開發户外運動產品、線路及服務,大力發展“健康+體育”產業。辦好桂林國際馬拉松賽等羣眾性品牌賽事,完善“一縣一品”品牌賽事佈局,重點打造環廣西公路自行車賽、陽朔攀巖系列賽、荔浦全國汽車短道拉力賽、灌陽全國山地户外運動錦標賽等賽事,不斷提升賽事等級,推動“健康+體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機關事務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積極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加快市、縣、鄉、村四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加強綠地、江河堤岸等健身步道和體育公園建設;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按照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發展羣眾健身休閒項目。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指導服務,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動全民健身生活化。[牽頭單位:市體育局,配合單位:市衞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加快重點工程和集聚區建設

1.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在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健康醫療、健康醫藥、健康食品、健康運動等領域認真篩選一批健康產業大型項目納入桂林市重大項目、自治區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對帶動性強、投資額度大、示範性好的重大項目,要成立市級或縣級指揮部,統籌協調有關工作,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全程跟蹤推進。[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體育局,各重大項目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或管委會,其中各重大項目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或管委會作為項目主體實施單位]

2.加快健康產業集聚區建設。按照《桂林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6-xxxx年)》(市政辦函〔20xx〕13號)部署,大力推進桂林國際智慧健康旅遊產業園、桂林萬福養生休閒旅遊區、桂林市琴潭“大龍灣·棲息式”社會化養老服務創新示範區、灕江東岸百里生態示範帶、陽朔興坪休閒養生度假區、桂林漓東健康養生旅遊綜合區、羅山湖體育旅遊休閒區、桂林生命電子博覽園等健康產業集聚區建設。[牽頭單位:各集聚區所在地的縣(市、區)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民政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

(七)優化健康產業發展環境

1.簡化審批手續。全面推進“證照分離”“多證合一”,大幅減少行政審批環節,着力解決“准入不準營”問題;實現企業開辦“一個窗口、一套材料、一張網絡、一個工作日”,打通企業辦證最後一公里,推動建立聯審聯批制度。切實降低健康產業相關企業成本,進一步改善企業發展環境,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行政審批局)

2.強化招商引資。不定期開展有關生物醫藥、健康管理、智慧醫療等專題招商,通過項目建設、產業鏈條合作、參股合資、品牌管理、平台運營等方式,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外大型健康產業企業機構。(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體育局)

3.加大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大對健康產業發展的宣傳報道,宣傳推廣各類健康產品,營造健康產業發展良好氛圍。(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配合單位:市衞生健康委、桂林日報社、桂林廣播電視台)

(八)落實提供各項政策支持

1.落實用地保障。將健康產業項目用地納入國土空間利用總體規劃。對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可採取劃撥方式供地。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前提下,可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地。鼓勵將未開發房地產用地通過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轉型用於健康養老項目用地。對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騰退的用地用房,適宜的要優先用於社區養老服務。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增加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築面積的,可不增收土地價款;若後續調整為營利性養老服務的,應補繳相應土地價款。(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

2.爭取資金支持。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要求,做好項目儲備,全力爭取中央及自治區的資金支持,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工作,爭取普惠養老支持資金。積極開展政銀企合作,創新符合健康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利用外資發展我市健康產業。(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體育局、金融辦)

3.落實税費優惠。對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企業收入免徵增值税,並減按90%計入所得税應納税所得額。非公立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氣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的機構與公立養老機構同等享受用水、用電、用氣、有線電視收費等優惠政策。支持用電量達到要求的大健康產業龍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牽頭單位:市税務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民政局、衞生健康委)

4.加強人才建設。依託桂林現有高等院校、教育培訓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培訓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豐富和優化相關學科和專業,加強複合型人才培養,規範並加快培養護士、護理員、康復治療師、健康管理師、醫學英語、營銷運營等從業人員,為全市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各層次服務人才。加強針對健康醫療服務機構、國際旅行健康諮詢機構、旅遊服務機構等相關服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健康旅遊的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鼓勵探索建立區域性醫療衞生技術及服務人才有序流動機制。(牽頭單位:市衞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衞生健康委、體育局)

四、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市健康產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成員單位由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衞生健康委、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做好統籌協調,各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解決我市健康產業發展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上下聯動,狠抓工作落實。

(二)明確責任分工。牽頭部門對分工任務負總責,並指定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認真抓好組織協調;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推進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其他配合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分工,積極支持,共同完成好所承擔的任務。

(三)強化督促問效。市健康產業發展部門聯席會議辦公室要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強與有關部門的銜接溝通,對照工作目標要求,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並將年度任務落實情況報市人民政府。對工作紮實、成效突出的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懈怠、推進不力的要依規嚴肅處理。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3

為進一步理順公立醫院與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管理關係,優化醫療相關資源配置,加快構建新型醫療服務體系,促進我市醫療健康養老產業快速發展,對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運營方式進行調整,制定本方案。

一、調整方式

取消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益類業務板塊設置,將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三家醫院劃回市衞生健康委管理,市國資委將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委託市中心醫院監管,由市中心醫院負責指導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展健康管理、醫療康養、醫藥配送、醫療後勤服務、智慧醫療研發等經營性業務,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不再由市委管理,領導班子成員由市中心醫院提出,報市國資委備案同意後,履行相關程序。撤銷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組織隸屬關係調整至市中心醫院。

二、註冊資本金、出資人、經營範圍

調整後,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出資人、經營範圍及下屬子公司等保持不變。

三、法人治理結構、組織架構

(一)法人治理機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有關規定,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集團董事會、經理層進行縮減。

集團董事會成員調整為3名。其中董事長1名,職工董事1名,其他董事1名。

集團設監事會,成員5名,其中職工監事2名。監事會設主席1名。

集團設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2名,組成公司經營班子。

集團董事長兼黨組織書記。

(二)組織架構。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內設機構6個,分別為行政辦公室、規劃發展部、業務拓展部、財務部、組織人事部、保障事務部。調整後,由市中心醫院根據實際需要提出意見,報市國資委備案同意後執行。

四、人員選聘及薪酬

(一)人員選聘。調整後,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員人數初期控制在20名以內,相關人員原則上以從其他市屬國有企業現有人員選聘為主,確需新招聘人員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新選聘或招聘的人員,由市中心醫院初審,經市國資委審核並報市政府同意後,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聘用。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員實施備案管理,定期向市國資委報送聘用人員變動情況。

新選聘人員變更勞動關係,新招聘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人員薪酬等按照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制度執行。

(二)人員薪酬。調整後,市中心醫院負責建立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對班子成員實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結果與薪酬掛鈎,報市國資委備案同意後執行。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部建立全員績效考核體系,層層落實考核目標任務,相關績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方案報市中心醫院備案同意後執行。

五、企業資產監管

以現代企業制度為基礎,建立由董事會、監事會、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組成的監督管理組織,明確各自職能,加強資產管控,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經濟審計工作,加大財務決算審計組織工作力度,並按規定上繳國有資本收益。

六、職責分工

(一)市國資委。代表市政府依法履行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人職責,負責股權管理,不介入企業的經營決策和具體業務。委託市中心醫院對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資產進行監督管理。

(二)市衞生健康委。履行醫療行業管理職責,負責組織相關醫療機構賦予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特許經營權,將醫療相關經營性業務通過購買服務方式交由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實施,組織協調醫療相關經營性資源資產劃入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企業化運作;協調市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全力支持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醫養結合養護中心的運營工作。

(三)市中心醫院。履行對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國有資產監管職責,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負責指導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制定戰略發展規劃、實施市場化運營、優化經營性醫療資產配置,開展業績考核和薪酬分配相關工作。

(四)盤錦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制定經營目標、打造核心業務板塊,以市場化方式拓展業務範圍,開展健康管理、醫療旅遊、醫藥配送、醫療後勤服務、智慧醫療研發等經營性業務,實現醫療健康產業全鏈條發展。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4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桂政發〔20xx〕33號)和《中共貴港市委員會貴港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健康貴港建設實施意見>及<“健康貴港xxxx”規劃>的通知》(貴發〔20xx〕17號)精神,為加快貴港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推動“健康貴港”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醫、養、管、食、遊、動”全產業鏈要素,推進健康產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健康產品供給,優化健康服務,把大健康產業培育成為人民羣眾滿意的新興產業。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發揮政府在基本健康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強化市場主體在非基本健康服務中的主導作用;堅持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積極構建我市大健康產業體系;堅持開放帶動、集聚發展,在“東進融合”“一帶一路”中謀劃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打造特色鮮明的健康產業集聚區;堅持體制創新、優化環境,激發改革創新活力,發揮社會資本作用,推動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營造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工作目標。到20xx年,覆蓋全生命週期和特色鮮明、佈局合理的大健康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打造一批自治區級特色小鎮和示範基地,培育一批重點項目和龍頭企業,完成健康產業8個特色小鎮建設(桂平市3個、平南縣2個,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各1個)、12個示範基地建設(桂平市、平南縣各3個,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各2個),培育12個重點項目(桂平市、平南縣各3個,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各2個)、12個龍頭企業(桂平市、平南縣各3個,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各2個),健康產業成為重點產業。到xxxx年,大健康產業體系和佈局更加完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人民羣眾健康水平優於全區,將貴港打造成宜居康養城市。

二、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

(四)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建設5個以上養老服務示範機構、區域性農村養老服務中心以及老年人宜居社區。實施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行動和區域性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對於新規劃建設住宅小區按每百户不低於20平方米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已建成住宅小區按照每百户不低於15平方米的標準調劑解決,在不變更產權關係的前提下,驗收後移交給轄區政府,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統一管理,通過招標、委託等方式,無償或低償提供給養老專業服務組織使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支持連鎖化、綜合化、品牌化運營,建設社區居家養老信息平台。(責任單位:市民政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金融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五)推動養老產業集聚發展。推進桂平西山泉國際養生旅遊文化綜合區項目、貴港市康樂灣養老中心等重大養老項目建設,優先落實項目用地指標,落實項目融資優惠政策。支持港南區創建“長壽之鄉”。依託桂平西山泉、平南北帝山、港南區四季花田、荷美覃塘等景區良好生態宜居環境資源,培育2個以上養生養老小鎮,吸引周邊地區旅居養老消費羣體。(責任單位:市民政局、發展改革委、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自然資源局、金融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深化醫養結合。推動基層醫療衞生服務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延伸,實現有效銜接。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區域衞生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對空置率高的養老牀位可轉設為護理型牀位。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衞生機構通過協議合作、合作共建、服務外包、建立醫療養老聯合體等方式開展合作,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要與1家以上公立養老機構開展醫養合作。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符合條件的,享受養老機構相關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其他政策;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屬於社會辦醫的,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享受政策扶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可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範圍,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到20xx年,實現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所有醫院全部開設便利老年人就醫的“綠色通道”;公辦養老機構實現醫療衞生服務全覆蓋,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更加完善;每個縣市區至少建立1所醫養結合型養老服務機構或康復醫療機構。(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委、民政局、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突出發展健康旅遊產業

(七)培育健康旅遊集聚區。以桂平市成功創建特色旅遊名縣、健康產業發展示範縣為契機,將桂平市打造成為健康旅遊產業示範點。加快推進太平天國紅色旅遊、西山泉汽車房車露營基地等項目,打造以桂平西山景區為核心,構建以生態旅遊、文化體驗、休閒運動為重點的旅遊產品體系。通過桂平市大健康旅遊示範點建設,帶動全市健康旅遊產業發展,在桂平市建成1個大健康“特色小鎮”,平南縣、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各建成1-2個大健康“幸福鄉村”。(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發揮貴港中醫藥特色優勢,使旅遊資源與中醫藥資源有效結合,打造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和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形成地域特色鮮明、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產品。依託平南雄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色資源優勢,開展特效中醫藥產品、保健品、保健酒等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逐步打造成為工業釀酒、生態農業種植、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健康旅遊示範園區。支持桂平市中沙鎮上國村以源安堂藥業為核心,打造中醫藥康養文化特色小鎮。支持覃塘區荷美覃塘景區以蓮葉、蓮心等中藥為特色,創建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鼓勵旅遊景區增加中醫藥養生保健體驗功能,開展特色中醫藥療養服務,形成豐富的中醫藥健康旅遊業態。(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局、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九)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重點完善全市旅遊交通引導標識系統、景區遊客諮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等設施。推動城市集散中心、汽車旅遊營地建設。(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打造健康養生精品旅遊線路。依託貴港良好的自然環境,突出健康養生主題,深入挖掘康養旅遊資源,積極整合優化,着力打造南山寺—園博園—平天山國家森林公園—荷美覃塘—九凌湖景區—港南區四季花田—銅鼓灣度假區—西山風景名勝區—桂平西山泉國際養生旅遊文化綜合區—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雄森動物大世界—北帝山旅遊區健康養生精品旅遊線路。(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發展壯大健康醫療醫藥產業

(十一)提供高品質健康醫療服務。優化中心城區醫療資源佈局,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兒科遷建、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整體搬遷、市第四人民醫院新院區等項目建設,構建“步行15分鐘醫療服務圈”。實施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發展,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服務業,發展高端醫療、康復療養、老年護理等。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醫學檢驗、影像診斷、病理診斷、醫療消毒等第三方專業機構。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推動大數據分析在疾病監控、醫療輔助決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鼓勵興辦中醫醫療機構,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到20xx年,每千常住人口社會辦醫牀位數達到1張。(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二)發展健康醫藥產業。以特色中藥民族藥、醫療器械為重點,大力支持廣西源安堂藥業有限公司、石藥控股集團廣西泰諾製藥有限公司等龍頭骨幹企業。促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積極打造中藥材原料基地特別是藥食同源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扶持並建成一批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積極招商推介,吸引國內外知名醫藥生產企業落户貴港。力爭到20xx年,培育5家以上醫藥企業年產值過億元。(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投資促進局、衞生健康委、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三)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服務。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加快推動智慧醫院建設,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患者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導醫分診、就診提醒、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移動支付、診間結算、牀旁結算、信息推送、智能配藥發藥等線上便捷服務。積極推進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服務規範有序發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允許註冊或者備案的執業醫師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允許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在線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委、大數據發展和政務局、醫保局)

五、培養髮展健康管理產業

(十四)完善社會健康管理體系。大力發展以健康信息檔案、健康檢測、健康干預、慢病管理、家庭醫生、健康諮詢、健康保險等為主的健康管理產業。支持建設月子中心、母嬰照料、託嬰托育等機構,發展適應不同人羣需求的備孕調理、生產全程護理、孕婦產後康復、母嬰專業營養飲食、新生兒早期智力開發等新業態、新模式,開展第三方婦幼健康檢測評價及諮詢服務。支持精神障礙康復、心理治療、健康體檢、疾病早期篩查等機構建設,提供職業病健康管理服務。以創建職業健康促進示範企業為抓手,積極推進以“安全--健康--環境”為中心的工礦企業職業健康促進工作。加快市老年大學建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老年醫療、護理、康復等領域。引進國內外大型商業健康保險機構,拓展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發展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委、市委老幹部局、貴港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五)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由全科醫生、中醫師、公共衞生醫師、家庭護士、健康管理師等構成的健康管理服務團隊,為簽約對象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創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開展便捷的健康諮詢互動,不斷拓展健康管理、社區醫療和雙向轉診、家庭病牀和遠程健康監測管理等服務。(責任單位:市衞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大力發展健康食品產業

(十六)打造全國重要的富硒食品生產基地。深入挖掘富硒資源,全力推動“中國生態富硒港”建設,推進富硒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富硒農產品認定及“三品一標”建設工作。大力發展稻米、茶葉、蔬菜、中藥材、水果、畜禽、水產等富硒產品,塑造健康養生食品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打造健康農產品交易平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七)實施嚴格的健康食品標準。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健康食品專項標準建設規劃,推進健康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完善質量追溯體系,配合國家和自治區搭建統一發布、動態管理的健康食品標準公共平台和建立健全健康食品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

七、積極推動健康休閒運動產業

(十八)完善健身休閒服務體系。到20xx年底前完成全市城鄉體育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將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健身步道、騎行道等場地設施納入專項規劃。健全市、縣兩級體育總會和行業體育協會,廣泛開展全民參與體育賽事和活動。加快推進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基本公共體育設施體系建設,到20xx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以上,實現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城市管理監督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九)發展特色休閒運動項目。利用貴港豐富的自然資源、生態資源和體育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山地運動、户外休閒運動、水上運動、汽車房車露營等健身養生項目。鼓勵各縣(市、區)依託優美的田園景觀、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綠色生態環境開發體育休閒項目,打造體育旅遊精品,創建一批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和示範項目。支持桂平市進一步提升西山泉汽車房車露營基地服務功能及武術之鄉基地創建水平,支持平南縣、港南區打造龍舟賽事基地,港北區依託平天山優勢資源拓展户外運動休閒基地建設,港南區“比麟堂”舞獅賽事基地建設,覃塘區發展搶花炮、高腳競速、板鞋競速、珍珠球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探索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將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引入旅遊景區,提高民族傳統體育影響力。(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十)培育健康運動產業。支持桂平市木樂體育服裝製造業轉型升級,培育品牌,做大做強。培育專業化的體育賽事推廣和運營機構,支持體育策劃與創意、諮詢與經紀、場館運營等企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企業從事體育產業。(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二十一)實施自治區“四個一百”培育工程。按照自治區到20xx年培育100個健康產業特色小鎮、100個健康產業重大項目、100個健康產業示範基地、100個健康產業龍頭企業的“四個一百”目標要求,立足區位優勢,深入挖掘我市富硒、文化旅遊、中草藥、保健食品的資源,加強項目策劃包裝,建立我市大健康產業龍頭企業庫、重大項目庫和示範基地“兩庫一基地”,爭取更多項目列入自治區“四個一百”工程項目庫。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重點培育廣西源安堂藥業有限公司、石藥控股集團廣西泰諾製藥有限公司、桂平大藤峽谷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廣西中健運動休閒服飾有限公司、貴港市康樂灣養老中心等企業或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健康產業知名企業來貴投資,鼓勵本土企業進軍大健康服務領域,投資規模1億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優先安排申報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納入自治區“四個一百”工程的項目在項目審批核準、資金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民政局、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投資促進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九、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十二)優化發展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對連鎖經營的健康產業企業,由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擴大健康養老、健康醫療醫藥、健康管理等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支持規模養老機構自主興辦護理院、護理站、門診部等醫療護理機構。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佈局不作規劃限制,實行社會辦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出台社會辦醫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流程規範,實施“一事通辦”審批事項清單。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限制,凡符合配置標準和使用資質的不得限制配備。實行區內醫師區域註冊制,允許市外醫師到貴港多點執業。(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民政局、財政局、衞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

(二十三)擴大開放合作。積極參加中國—東盟衞生合作論壇、中國(玉林)中醫藥博覽會等,吸引更多人員來貴港康養休閒。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大力引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人才、資金等優質資源,推動我市健康產業發展,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康養休閒的重要基地。(責任單位:市投資促進局、衞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四)強化用地保障。將健康產業項目用地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可採取劃撥方式供地。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前提下,可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地。鼓勵將未開發房地產用地通過調整土地用途、規劃條件,轉型用於健康養老項目用地。對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騰退的用地用房,適宜的要優先用於社區養老服務。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內增加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築面積的,可不增收土地價款;若後續調整為營利性養老服務的,應補繳相應土地價款。各縣(市、區)、開發區要規劃相對集中且不低於50畝的養老服務建設用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十五)加大資金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採取貼息、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支持健康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示範基地建設。利用現行政策優惠,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健康產業的投入。積極開展政銀企合作,創新符合健康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有效利用外資發展我市健康產業。(責任單位:市財政局、發展改革委、金融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十六)實施税費政策優惠。對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的企業收入免徵增值税,並減按90%計入所得税應納税所得額。非公立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氣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機構與公立養老機構同等享受用水、用電、用氣、有線電視收費等優惠政策。支持用電量達到要求的大健康龍頭企業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責任單位:貴港市税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十七)壯大人才隊伍。實施人才培養引進工程,培育壯大支撐大健康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積極與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合作,培養一支規模適宜、技藝精湛的'健康產業技能人才隊伍。運用好我市人才引進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重點引進健康產業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衞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十一、保障措施

(二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市健康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快推進大健康產業規劃編制、政策出台和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各縣(市、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上下聯動,狠抓工作落實。(責任單位:以上各責任單位)

(二十九)強化督促問效。根據全區大健康產業統計指標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我市統計指標體系、考核評價體系,適時對全市各級各部門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工作進行評估檢查,對工作紮實、成效突出的給予獎勵,對工作懈怠、推進不力的予以問責。(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衞生健康委、統計局)

(三十)加大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傳統和新興媒體,加大對健康產業發展的宣傳,擴大貴港健康產業在廣西的影響力,營造健康產業發展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各責任單位)

健康產業運營方案範文(精選5篇)5

為打造長治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健康產業集羣”,全面提升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水平,根據《“健康山西xxxx”規劃綱要》和《長治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xx—xxxx)》,結合長治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整體要求,牢固樹立健康優先、預防為主的大健康理念,圍繞“太行水鄉·康養之都”建設目標,以“全域、全民、全生命週期”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互聯智慧為平台,以集聚融合為引領,充分發揮我市大健康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醫療衞生、健康醫藥、特色康養、文旅養生、健康食用品、體育健身、健康管理與教育等大健康產業新業態,形成“醫、養、健、食、管”大健康全產業鏈,構建“一谷、兩地、外環帶、多功能”的大健康產業空間佈局體系,力爭在xxxx年將我市建設成為山西大健康產業引領示範區。

(二)發展定位

立足太行山區獨特的山水、人文、醫藥資源以及氣候、區位、研發優勢,挖掘身養、食養、心養、醫養、智養、旅養“六養”產業特色,實現康養產業與生態文化旅遊、醫療醫藥、健康食用品、體育健身、健康管理與教育等融合發展,打造“太行康養”品牌,將我市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太行水鄉·康養之都”。發展長治特色大健康產業,重點推進“六養”建設。一是“身養”:依託太行、太嶽等山水森林資源,大力發展養老養生、户外健體、水上運動等康養、健身產業;二是“食養”:依託我市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及中藥材種植基地,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綠色健康食用品產業;三是“心養”:依託我市豐富的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醫藥文化等健康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健康文化產業;四是“醫養”:依託醫學院校、三甲醫院、醫聯體等醫療資源,康寶集團、振東集團、太行藥業等醫藥企業以及平順縣、長子縣等道地中藥材基地,大力發展醫療醫藥產業;五是“智養”:依託我市在生物製劑、中藥製劑、創新藥物、體育健身用品製造領域的優勢,推進健康製造向健康智造轉變;六是“旅養”:依託長治機場、太焦高鐵、太長、長邯、長晉、長臨高速等交通優勢,提高我市交通便利化程度,吸引更多的省內外遊客來我市休閒度假。

(三)總體佈局

按照大健康產業涉及領域、產業發展的佈局要求,充分利用長治醫療醫藥、自然山水、文化旅遊、保健食用品資源,堅持核心區域和重點區域相結合輻射全域的發展理念,規劃形成“一谷、兩地、外環帶、多功能”的空間佈局。長治大健康產業發展整體佈局實現健康谷引領、基地支撐、環帶集聚、功能板塊協同,構建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功能完善、全域健康共建的長治大健康產業空間佈局體系。

1.一谷:生命健康谷。依託長治高新區和長治經開區兩大園區,依託東山(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水(漳澤湖片區)在健康養老、中藥養生、户外健身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潞州區突出的醫療資源、醫護服務條件以及長治醫學院等科研院所、機構的研發力量,結合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長子縣的醫療資源、醫藥企業和交通優勢,打造長治“1+4生命健康谷”,實現集聚、引領、創新、示範和輻射帶動功能。建設醫聯體示範工程、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生物醫藥研發與製造產業集羣、中醫藥產業集羣、健康養老產業集羣等,打造健康小鎮、體育小鎮、醫藥協同創新中心、醫藥物流園區、醫養結合示範區和健康管理示範區。

2.兩地:康體健養基地和中藥醫養基地。依託山西太行板塊旅遊資源,在武鄉縣板山景區、黎城縣太行國際旅遊度假區、沁源縣太嶽山景區等大力發展山地户外運動;依託長治西北地區山水資源優勢,繼續打造山西精品龍舟賽事,形成山西水上賽事運動中心;依託長治紅色資源、綠色生態和古色建築,大力培育品牌賽事,舉辦“一地一品”地方賽事,打造康體健養基地;依託平順縣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振東集團五穀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神龍灣康養綜合體等,在上黨區、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一帶建設中藥醫養基地。

3.外環帶:生態文旅養生環帶。全域發揮長治山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促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與休閒養生融合,打造綠色生態文旅養生環帶;以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為核心,打造太行山水風情養生帶;以沁縣、沁源縣為核心,打造太嶽山水休閒養生帶;以武鄉縣為核心,打造紅色文化旅遊養生帶。以全域荒山綠化和果林整治為載體,農旅結合發展美麗鄉村遊,為果品深加工項目提供特色原料,促進鄉村振興。

4.多功能:大健康產業功能板塊。為實現全民健康、全域健康的發展目標,着力建設和完善十大功能板塊:醫療服務功能板塊、醫藥研發生產功能板塊、醫養結合示範功能板塊、健康養老功能板塊、山水養生功能板塊、中藥養生功能板塊、健康食用品加工功能板塊、體育健身功能板塊、健康管理與教育功能板塊、健康醫療大數據功能板塊,積極推動各大板塊完善功能,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醫療服務功能板塊——利用我市“醫、教、研”要素集聚優勢,有效應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醫療APP等信息技術,推動智慧醫療發展。依託長治健康醫療數據中心和長治公共衞生數據中心,建立和完善健康醫療基礎數據庫,促進長治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發展。依託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全分級診療制度,以潞州區為核心,以上黨區、屯留區、潞城區、長子縣為依託,打造我市“1+4”醫療衞生改革創新高地。以縮短平均住院日為抓手,擴大縣辦醫院、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牀位規模,在平順縣、壺關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形成衞生資源配置提高區。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設備和人才利用效率,積極引導基層醫療機構重點向康復、老年護理、長期護理服務延伸。積極加入“優護送”醫療轉運服務平台,形成與京津冀地區乃至全國的一體化醫療轉運聯動服務機制。發揮壺關縣醫聯體先行改革示範縣作用,縱向整合長治醫療資源,建設集“預防、治療、康養、健康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高水平醫聯體或醫療集團。

醫藥研發生產功能板塊——依託康寶製藥、振東集團、太行藥業、三寶藥業等龍頭企業,在生命健康谷發展現代醫藥產業,打造生物製藥產業集羣、化藥產業集羣和中醫藥產業集羣,重點推進康寶生物製藥、振東創新藥物、太行藥業現代中藥及中藥材深度開發等項目。在潞州區建設現代醫藥物流園區,引入高端電商企業,融合信息智能技術,加快構建現代醫藥物流配送網絡,形成物流配送新模式。在上黨區神農中醫藥文化園,振東集團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合作投資新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學院。打造環太行山、太嶽山中藥材種植基地,實現潞黨蔘、連翹、黃芩、柴胡等道地藥材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在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平順縣、長子縣實現中藥材深加工和精加工。在潞州區建設醫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引進國內外知名醫藥企業,與我市醫藥企業開展互補型良性合作,構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台。

醫養結合示範功能板塊——依託我市醫療服務資源,吸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探索建立多層次、多樣化醫養結合模式。將潞州區、上黨區、屯留區作為醫養結合品牌創新發展核心區,重點發展潞州區惠豐養老院、李新如醫院中醫康復中心、上黨區神農文化園醫養結合康養中心和安馨養老康復中心、屯留區九三老年病醫院、市老年護理醫院(長治衞生學校附屬醫院)、北大醫療長治醫療健康園區、平順縣蘆芽康養小鎮,建設山西和年康養社區居家醫養照護一體化服務體系項目、潞州區五福家園醫養康一體化項目、上黨區康生醫養結合項目等。

健康養老功能板塊——以居家社區養老為核心,在縣區、鄉鎮及農村構建多級居家養老服務站點和服務中心。搭建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和信息平台,重點建設市愛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智慧養老服務示範工程等。打造以武鄉縣、沁縣為核心的養老基地,以長子縣為核心的養老社區,形成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的多元健康養老養生帶。

山水養生功能板塊——打造以壺關縣、平順縣、黎城縣為核心的太行山水風情養生帶,以沁源縣、沁縣為核心的太嶽山水休閒養生帶。重點建設武鄉縣板山、太行龍湖、太行龍洞和崇城山森林公園,襄垣縣仙堂山及百里旅遊綠帶長廊,沁縣森林公園,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太行風情小鎮,平順縣太行水鄉、通天峽、天脊山,黎城縣北部山區“太行畫廊”,屯留區老爺山等重點旅遊景區和示範小城鎮。

中藥養生功能板塊——在屯留區、平順縣、長子縣、沁源縣等中藥材資源富集地區,大力建設一批融合生態農產品種(植)養殖、旅遊觀光、食療、中醫民族醫保健等元素的滋補養生基地。重點建設平順縣國家級中醫藥旅遊示範區及神龍灣康養綜合體、壺關縣太行風情旅遊小鎮、振東集團五穀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老頂山百草堂、上古神都康養旅遊度假區、長子縣連翹基地等項目。

健康食用品加工功能板塊——以開發區為載體,推進健康食用品製造業發展。以長治高新區達利園食品、沁縣開發區沁州黃等為龍頭,發展功能食品、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健康產業;以上黨經開區、平順開發區、屯留康莊工業園區的振東製藥、太行藥業等為龍頭,發展“藥食同源”保健品、功能食品、家護產品、特醫食品、軍需食品等健康產業;以襄垣經開區襄子老粗布、上黨經開區雅瑞地毯等為龍頭,發展健康家紡產業。利用全市農業資源,大力發展健康農產品、中藥材產業,形成健康農業品牌化、規模化、集羣化發展態勢。

體育健身功能板塊——依託潞州區體育健身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舉辦、承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打造高水平體育競賽舉辦地。以澳瑞特為龍頭髮展體育健身器材產業。各縣區大力培育具有本土特色、地域品牌鮮明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力爭在規劃期內實現體育競賽“一地一品”。圍繞建設“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目標,落實“兩山一帶”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發展“1+6”體育產業經濟圈,實施市、縣(區)、鄉、村“6565四級全民健身工程”。

健康管理與教育功能板塊——完善和發展我市各級健康檢測服務機構,建立覆蓋全市的健康管理網絡體系。提高常見病早期檢測能力,完善健康風險評估、諮詢和干預、健康培訓、康復護理等服務,打造山西健康管理創新示範區。依託高等院校等健康教育資源,建設山西健康管理專業化人才輸送中心。加強高等院校、醫療機構與企業的研發與合作,組建健康管理產學研聯盟。

健康醫療大數據功能板塊——依託我市現有的醫療數據中心和公共衞生數據中心,採集、存儲、整合全市醫療機構、體檢中心、醫養機構、社區管理等多方數據,搭建市縣一體化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電子處方、健康產品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為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共享和開放奠定基礎。全面深化健康大數據應用,加快數據技術升級和人才引進,推進“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工程建設,實現電子醫保卡和移動支付。推進健康醫療臨牀和科研大數據應用,構建臨牀決策支持系統。推動疾病危險因素監測評估和婦幼保健、老年保健、衞生健康保健等智能應用。發揮大數據服務支撐作用,培養健康大數據新業態,促進健康醫療業務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鼓勵發展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健康管理服務。推進健康醫療與養生、養老、家政等服務業協同發展。規範網上藥店和醫藥物流第三方配送等服務。推動中醫藥養生、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諮詢、健康文化、體育健身、健康旅遊等產業發展。

(四)主要目標

在《長治市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xx—xxxx)》的引領下,立足五大領域、十大板塊,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把提質增效、轉變方式、轉型升級作為發展導向,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發揮重大項目輻射帶動作用,狠抓龍頭企業精準招商,實現規模倍增、產業集聚。到xxxx年,力爭建設5個康養小鎮、2個體育小鎮、5個醫養結合示範點、20個產業基地及園區、20家骨幹企業,打造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中草藥健康產品基地、健康管理創新示範區和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培育一批健康管理和服務人才,每年滾動實施30個主要健康產業項目,大健康產業的產值規模佔到GDP的10%,我市大健康產業的示範效應和集聚效應日益顯現。

二、醫療衞生

(一)創新醫療衞生服務模式,切實提升服務能力

1.探索醫聯體建設新模式。進一步完善“三醫”聯動改革機制,推廣長治和平醫院—東街中心、市醫院—紫金中心、市二院—英南中心、城區醫院—西街中心、惠豐醫院—延南中心5所緊密型醫聯體模式。積極組建完善市人民醫院醫聯體,與潞州區人民醫院和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組建緊密型醫聯體,力爭在xxxx年組建2—3個以三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醫聯體。依託市婦幼保健院,推進長治婦兒專科醫聯體建設工作。以和平、和濟等三級公立醫院為主體,以管理、技術、科室、人才為切入點,發展縱向幫扶醫聯體,形成“多對多”的醫療聯合形式(1所三級醫院與多所縣區級醫院、1所縣區級醫院與多所三級醫院組建服務醫聯體)。(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2.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構建居民—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醫聯體三級醫院“1+1+1”模式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通過建立“零距離溝通、親情化服務”微信羣等方式,入駐家庭醫生團隊,提供24小時健康守護。在市人民醫院北側續建全科醫生臨牀培養基地。到xxxx年,每萬城鄉居民擁有2—3名全科醫生,每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擁有2名以上全科醫生。(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3.加快創建智慧醫院。以我市三級醫院為主體,有效應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工具,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在相繼開通並加入省域、市域醫療APP或微信平台的基礎上,加強線上與線下銜接,在智慧便民、智慧醫療、智慧護理、智慧醫技等方面繼續開展智能化應用服務。在醫院門診服務等重點領域為患者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牀旁結算、就診提醒、結果查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務。支持長治醫聯體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醫療資源上下貫通,推動我市形成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牽頭單位:市衞計委、市經信委)

4.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發揮長治衞生學校人才護理實訓基地的作用,依託惠豐醫院護工培訓優勢資源,紮實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實現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全覆蓋,積極發展高端護理服務。在醫聯體內實現優質護理服務下沉,鄉鎮、社區等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要充分利用優質醫療資源,加強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服務。在我市各大醫療機構設立醫務社工崗位,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協助開展醫患溝通,同時開通患者服務呼叫中心,統籌協調解決患者相關需求。(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二)加強醫療衞生服務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1.加強預約診療服務建設。我市三級醫院要進一步提高預約診療服務比例,門診和出院複診患者的預約時段精確到1小時。優先向醫聯體內的基層醫療機構預留號源,三級醫療機構預留轉診號源佔總號源的比重不低於60%,二級醫療機構不低於50%。有條件的醫院要逐步完善住院牀位、日間手術預約服務,探索提供預約停車等延伸服務。(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2.擴大遠程醫療服務範圍。全市所有醫聯體要實現遠程醫療全覆蓋。醫聯體牽頭醫院要依託“互聯網+”,建設遠程會診中心,打造遠程醫療平台,面向基層開展遠程視頻會議、遠程教學查房、遠程病例討論、手術示教指導、遠程醫學教育等形式多樣的遠程醫療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要逐步擴大遠程醫療服務範圍,推行“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上級制定方案、下級實施治療”醫療模式,使更多患者能夠在家門口獲得上級醫院診療服務。(牽頭單位:市衞計委、市經信委)

3.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搭建市醫學檢查結果電子認證平台,彙集全市醫療機構檢查結果電子數據並給予數字認證,實現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病例等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全覆蓋。對我市達到互認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認定入網管理,實現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工作的監督評價管理,提高患者在互認評價過程中的參與度,完成互認過程中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的雙向確認。(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4.加快基礎與臨牀技術協同創新。充分發揮我市基礎醫療資源優勢,不斷強化臨牀新技術應用,實現基礎與臨牀技術的協同創新發展。加快我市三甲醫院生物治療、系統生物學、基因檢測、靶向治療等前沿技術的臨牀應用,增強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支撐能力。加快發展與基因技術緊密結合的精準醫療,構建精準醫學創新平台。支持開展複合手術、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等臨牀治療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支持應用綜合介入放射技術,提高腫瘤疾病、出血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的臨牀療效。(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三)促進大數據創新發展,培育醫療服務新業態

1.加快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依託初步建成的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我市現有的醫療數據平台和公共衞生數據平台,搭建我市覆蓋市縣兩級的一體化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建設並完善以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為長治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共享與開放奠定基礎。將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移動應用、國民體質檢測設備、科學健身指導等產生的數據資源規範接入我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實現健康醫療數據集中存儲、統一管理。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提高醫療衞生機構服務能力,有針對性地促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衞計委)

2.拓展醫療機構康復護理養老服務。充分利用基層醫療機構的設備和人才,積極引導基層醫療機構重點向預防保健、康復護理、醫養結合等方向發展。在惠豐醫院“企業醫院+養老服務”、市二院“公立醫院+養老服務”、潞州區安康社區“社區養老+醫療服務”、潞州區王村“村衞生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四種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醫養結合運行模式,推進“醫、康、養、護、管”為一體的北大醫療健康產業園區、李新如醫院中醫康復中心、上黨區康生醫養結合項目、山西和年康養社區居家醫養照護一體化服務體系建設。將特殊家庭全部納入長治智慧養老便民平台,安裝集醫療、生活為一體的“一鍵通”呼叫設備,全天候提供緊急救援、生活照料、日間託管、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綜合服務。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為老年人家庭提供簽約醫療服務,與養老機構建立合作機制,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到xxxx年,我市所有醫療機構要開通老年人優先掛號、優先就醫等便民服務綠色通道。(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衞計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三、健康醫藥

(一)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打造優質產業集羣

依託現有的醫藥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延伸產業鏈和配套產業鏈,提升競爭創新能力,打造生物製藥、中醫藥、化藥“三大產業集羣”,逐步形成集羣輻射帶動效應。

1.強化龍頭企業引領示範作用。以康寶生物、振東製藥、海森製藥為依託,大力發展生物製藥,建設千噸血液製品深度開發及基因工程疫苗兩大生產基地,打造生物製藥產業集羣;以振東製藥、開元製藥、昂生藥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現代中藥,打造現代中醫藥產業集羣;以振東製藥、三寶藥業等企業為依託,創新發展化藥製劑,打造化藥產業集羣。(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長治高新區管委會)

2.推動醫藥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圍繞供應鏈、銷售鏈和物流鏈,推動醫藥產業配套體系建設,加快形成醫藥產業集羣。供應鏈方面,針對三大醫藥產業集羣,發展與生物製藥、中醫藥、化藥相關藥材、藥劑、醫藥原料的種植、製作與加工;採用引進外部企業、培育當地企業兩種方式,利用高端醫藥設備及醫藥裝備技術等發展上下游產業。銷售鏈方面,按照市場一體化運作要求,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施醫藥產品訂單獲取整合戰略,組建集羣專業銷售公司。物流鏈方面,根據醫藥原料及產成品的進出總量和運輸距離,合理選擇公路、鐵路、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形成完整的物流鏈。組建專業物流公司,建設物流園區,承擔醫藥產業集羣的貨運業務。通過發展相關上下游產業,與醫藥產業共同形成醫藥產業集羣的中心和外圍。(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市商務局)

3.引進知名醫藥企業加快集羣發展。探索與哈藥集團、西安楊森、天津藥業、上海醫藥集團、揚子江藥業集團、深圳海王集團、吉林修正藥業等全國前100強企業的合作模式,推動與華潤生命科學產業有限公司的深度融合,引入與我市龍頭醫藥企業在產品上可形成差異化支撐的全國百強醫藥企業,以“合作+競爭”的良性互動方式推動我市龍頭企業快速成長、醫藥產業集羣發展壯大。(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招商局、市經信委)

(二)發揮優勢打造品牌,推進生物製藥產業提質升級

1.打造區域生物製藥產業高地。強化康寶生物在血液製品、固體制劑、小容量綜合液體制劑、原料藥、雪蓮、功能食品、體外生物診斷試劑等生物藥品在生產和市場佔有率方面的優勢。發揮康寶生物在人血白蛋白、靜注丙種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康寶得維、留普安、康多寧、普力安等新產品上的創新優勢,力爭在xxxx年把康寶生物打造成為全國百強醫藥企業。充分發揮康寶生物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海森製藥、雙鷹藥業等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製藥企業,加快推進屯留區三寶藥業年產60萬噸1,2,4三咗-3-羧酸甲酯、潞城區新建特色原料藥廠等項目,提升生物製藥產業的研發、生產能力,提高我市生物製藥的品牌地位。(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

2.提高生物製藥企業競爭力。依託康寶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醫藥園區項目,實施生物醫藥血液製品深度開發、年產2000萬支注射劑的強效抗HZV藥物生產線、年產1000萬支抗癌藥物的納米抗腫瘤藥物生產線等項目。依託太行生物科學研究院,實施太行藥業植物幹細胞及燕麥β-葡聚糖、抗癌等天然化合物研發生產項目。依託振東集團健康產業規劃,實施振東製藥抗腫瘤藥物拉洛他賽脂質體系列產品創新研製和產業化、年產20億粒軟膠囊生產線等項目。實施屯留區天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萬噸丙三醇、三寶藥業HER2廣譜腫瘤疫苗及治療技術研發、海森生物二期等項目。通過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形成3—5家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生物製藥企業。(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三)集約優化規範升級,加快推進中醫藥產業發展

1.打造太行太嶽中藥材種植基地。發揮我市區域優勢,合理規劃中藥材種植。依託振東集團中藥材種植基地,在平順縣、黎城縣、武鄉縣、沁縣等建立黨蔘、連翹、山桃、黃芩、苦蔘、柴胡、板藍根七大藥材生產基地,形成中藥材全域化、差別化、規模化、規範化種植體系。太嶽山區主要以沁源縣林溪種植有限公司為主體,在沁源縣建立苦蔘、黨蔘、柴胡、黃芩等藥材種植基地。以太行藥業、千草、民康、邦仕得等企業為主體,在屯留區培育生地、桔梗、山楂、杏仁、板藍根、黃芩等一系列中藥材種植基地。以長子縣十萬多畝連翹種植為主體,形成連翹的連片種植。在襄垣縣建設馨寶中藥材科技示範基地。推進黎城縣振東道地中藥材種植倉儲加工基地、武鄉縣萬畝中藥材種植加工基地、沁縣地中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沁縣沁暉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及加工等項目。(牽頭單位:市農委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2.加強中藥材集約化種植。按照分散種植和集中連片種植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人工栽培基地,打造我市中藥材規範種植基地。以振東集團為中心推進連翹、苦蔘、黨蔘、黃芩等大宗中藥材標準化建設,從種子資源、藥材種植、釆收加工、藥材飲片規格等級等方面制定地方標準,重點實施黎城縣豐鑫生態園二期、壺關縣中藥農業科技產業園等項目,打造長治中藥材產業名片。採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户”運營模式,加強道地藥材、大宗藥材和重點中成藥品種所需中藥材的規範化、規模化、產業化基地建設,實現中藥材從分散生產向集中生產轉變。(牽頭單位:市農委、市食藥監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3.發展中藥材加工業。以潞州區、屯留區、上黨區、長子縣、平順縣為主體,中藥材加工形成“三區+兩縣”的發展格局。以平順縣振東道地連翹開發公司獲得首批全國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為契機,大力發展中藥材加工產業,加快建設長子縣中藥材深加工基地等項目,實現中藥材加工集約化、包裝規範化、倉儲集中化,實現物流管理與追溯管理的無縫對接,保障中藥材在流通中的品質。打造以中藥資源為核心的中藥材產業“大品種、大產業”發展新格局,促進中藥材產業全面提質增效。(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農委、市食藥監局)

4.鼓勵企業研發生產新型中藥產品。鼓勵和支持振東、邦仕得、興潞康等一批中藥飲片企業,重點發展振東開元中藥配方顆粒和振東中藥超微飲片(破壁飲片),規範飲片市場,推動中藥飲片發展。加快實施山西振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哈藥集團製藥六廠雙黃連口服液生產、振東製藥軟膠囊生產線、振東道地連翹有限公司年產2000噸中藥提取物生產車間、沁縣中藥材飲片加工、太行藥業中藥注射液再評價研究及生產線升級改造、山西正來製藥中成藥生產剩餘物應用和開發、市華豐農牧林現代中藥材種植基地等項目,為我市中藥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委)

5.大力弘揚長治中醫藥文化。深入開展我市名老中醫傳承、古籍文獻整理挖掘、傳統知識保護和理論創新研究,建立中醫傳承平台和傳統知識保護名錄數據庫與保護體系,為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論支撐。(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衞計委、市科技局、市中醫院、長治醫學院)

(四)融合信息智能技術,建設現代醫藥物流體系

1.建設現代醫藥物流園區。重點實施潞州區現代醫藥物流園區、山西天士力康美徠醫藥物流園、振東製藥現代醫藥物流中心、昂生醫藥電子商務醫藥物流等項目。對屯留區、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沁源縣等具有一定規模的中藥材產地市場進行改造升級,建設成為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上黨中藥材交易市場。鼓勵藥品流通企業精細化、專業化、特色化、聯合化發展,鼓勵藥品零售業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經營,支持藥品流通企業向社區、鄉鎮佈局和延伸。(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長治高新區管委會)

2.構建現代醫藥物流配送網絡。依託三大醫藥產業集羣奠定的優勢產業基礎,大力建設現代醫藥物流營銷配送網絡。扶持振東醫藥物流、昂生醫藥物流、景康醫藥物流、太行醫藥物流等本地醫藥物流企業、原材料生產加工企業及包裝材料企業,做大做強醫藥流通龍頭企業,鼓勵發展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推動智慧物流體系建設,打造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現代醫藥物流配送網絡。(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商務局)

(五)硬件支撐軟件突破,提升醫藥研發創新能力

1.培育多元化醫藥科技研發創新主體。發揮振東集團、康寶生物、三寶藥業、太行藥業等醫藥企業,長治醫學院、長治衞生學校等醫學院校,和平醫院等具備研發能力的醫療機構及民間祖傳藥方所有者的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建設醫藥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間機構共同參與的產學研合作平台,鼓勵和引導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充分發揮科技類社會組織作用,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全面提升創新主體能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長治高新區管委會)

2.建設醫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重點推進我市醫藥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振東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建設項目。整合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各方資源,圍繞產業發展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合作,實現10—15項重點技術突破,提高全產業鏈創新能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依託長治大健康產業研究院創建市級植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和省級植物萃取技術重點實驗室。實施醫藥產業創投計劃,引導社會資本設立1—2個醫藥產業創投基金,總規模達到1.5億元以上,為醫藥技術創新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建設醫藥研發數據和公共資源平台。(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及長治高新區管委會)

3.創新發展中醫藥理論、技術與產品。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鼓勵中醫藥企業把系統生物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前沿技術與中醫藥深度交叉融合。以我市振東集團、太行藥業、昂生藥業等一批領先醫藥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核心,加快推進中藥新藥創制、中藥大健康產品及中藥精製飲片開發,為重大新藥創制提供源頭創新。協助我市相關企業與山西納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長治大健康產業研究院合作開發、應用植物萃取技術。統籌利用國家、省、市相關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加快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實現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牽頭單位:市衞計委、市食藥監局、市科技局)

四、特色康養

(一)完善社區居家養老,實現養老服務全覆蓋

1.打造居家養老服務示範基地。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法律援助等上門服務。推動養老服務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變,由重點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向為全體老年人服務轉變。到xxxx年底,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基本養老服務覆蓋所有居家老年人。完善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和居家養老呼叫服務網絡覆蓋率均達到100%。(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衞計委)

2.實施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示範工程。培育和扶持養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家政、物業和個人以加盟、參與、託管等方式,運營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膳食、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閒娛樂等日間託養服務。鼓勵建設小型社區養老機構,對個人利用居民住宅興辦的家庭化、小型化養老機構與一般養老機構享受同等補助政策,滿足老年人就近養老需求,方便親屬照護探視。到xxxx年,我市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其中由社會力量獨立運作的達到90%。到xxxx年底,我市轄區至少建成1—2個具有示範作用的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和3—5個具有示範效應的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3.建設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示範工程。結合美麗鄉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在修編完善縣域村莊布點和村鎮建設規劃時,凡人口聚集地、中心村必須規劃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鼓勵整合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等醫療資源,增加為老服務功能。全市90%以上的鄉鎮和8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繼續開展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示範縣、示範村創建活動,力爭到xxxx年在全市創建1—3個示範縣、10—30個示範村,實現全市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幸福工程基本覆蓋千人以上行政村的目標。(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二)依託社會力量,發展多元化多層次養老產業

1.全面推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在全市範圍內選擇1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公建養老機構開展試點,總結經驗並完善推廣。新建、已建成尚未投入使用和運營效果不佳的公建養老機構要逐步實行公建民營模式。到xxxx年,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機構牀位達到40張,其中民營牀位和護理型牀位分別達到50%和30%以上;將90%以上的農村敬老院建成養老服務中心。到xxxx年,公建民營機構達到各級公辦機構總數的35%以上。(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2.鼓勵營利性養老機構發展養老服務業。進一步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的門檻,簡化手續、規範程序、公開信息,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對符合條件的閒置醫院、學校、企業廠房、商業設施、農村集體房屋及其他可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改造,開展養老服務。完善落實優惠扶持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建設運營養老機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信息平台等養老設施和服務組織,推動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業市場主體,打造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到xxxx年底,全市各類養老牀位達到1.8萬張,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農村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達到300處以上。(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三)推廣智慧養老,構建健康養老新平台

1.實施“互聯網+智慧養老”示範工程。依託現有的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台,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實時監測、緊急呼叫等設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積極培育省級智慧健康養老示範社區、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到xxxx年,健康管理、居家養老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基本普及,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顯著提升,培育形成3—5傢俱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企業,打造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民政局)

2.創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應用示範基地。依託醫養結合試點、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平台,推動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領域的應用和推廣。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建設。到xxxx年,爭取將我市建設成為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經信委)

3.推進養老信息化工程。整合全市老年人口、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老年人能力評估、養老從業人員等大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分析,為城市社區居家老人提供配餐送餐、家政預約、物品代購、服務繳費、上門護理等各項服務,通過線上建設平台、線下提供服務,實現“點對點”式的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精準對接。實施醫保、社保、養老“聯機運營”,並與城鄉社區網絡化建設同步推進。到xxxx年,全面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隨時就地接受醫養信息服務和診療服務信息網絡,形成比較成熟的、可持續的全民養老制度保障體系。(牽頭單位:市民政局、市經信委)

(四)促進融合發展,培育健康養老新業態

1.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養老產業。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服務結合。二級以上中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牀數量,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支持養老機構開展融合中醫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養生保健、醫療、康復、護理服務。有條件的中醫院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建立醫療契約服務關係,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諮詢等服務。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推動中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多種形式合作。到xxxx年,發展中醫藥特色養老專業機構5家以上。(牽頭單位:市衞計委、市民政局)

2.加快養老與房地產、醫療、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候鳥式養老、旅遊養老、農家養老、以房養老、會員制養老等新興業態,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聚集度。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搭建供需對接平台,支持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用品用具和老年旅遊、老年保險等服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引導社會力量投資休閒健康養生養老基地,開發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建設能夠滿足老年人教育、健身、娛樂、保健、醫療、康復、護理等多種需求的老年社區和大型養老綜合體,重點實施屯留區嶷山養老公寓、沁縣休閒養老城、山西多維牧業健康養老園區等項目。(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五)加快醫養結合,打造健康養老新模式

打造醫養結合示範工程,整合醫療和養老服務資7源,規範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內容,對在養老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建立和完善電子健康檔案,為每位老年人開展健康評估。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或提供協議服務的醫療機構,為入駐老年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急診救護、老年保健等服務。重點實施潞州區惠豐養老院擴建、市二院醫養結合康復醫院醫養康護融合、潞州區五福家園醫養康一體化、屯留區康華醫院醫養結合康復院等項目。到xxxx年,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為入住養老機構和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各縣區至少建成1個醫養結合機構或醫療養老聯合體,養老機構醫療衞生服務覆蓋率達到90%,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醫療衞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牽頭單位:市衞計委、市民政局)

(六)培養服務人才,為健康養老提供智力支持

實施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工程,加強健康養老人才的培養和培訓,鼓勵醫療機構內優秀的執業醫師和執業護士到養老機構進行輪崗服務,幫助養老機構開展有關老年護理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膳食營養、心理諮詢、社會工作等專門人才。到xxxx年,全市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率達到100%,持證上崗率達到80%,為老服務志願者達到5000人以上。(牽頭單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五、文旅養生

(一)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壯大休閒旅遊養生產業

1.發展生態旅遊健康養生特色小鎮。依託屯留區老爺山深厚的文化背景,打造禪茶文化園、森林漫步道、森林體驗園等。在黎城縣北部山區“太行畫廊”重點建設黎侯古城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以及黎城縣中太行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依託平順縣太行水鄉、通天峽、天脊山重點發展全域旅遊太行水鄉整體開發項目和太行鄉愁走廊旅遊開發項目。依託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太行風情小鎮等發展集聚區打造常平小鎮、太行山大峽谷旅遊風情小鎮等示範小城鎮。到xxxx年,建設潞州區老頂山鎮神農醫藥科技小鎮、平順縣中醫院健康旅遊特色小鎮、上黨區陶清湖體育特色小鎮等10個健康養生特色小鎮。(牽頭單位:市旅發委)

2.大力發展養生文化產品。重點實施潞州區太行山軍工文化小鎮、神農部落森林小鎮、張祖八仙小鎮、環漳澤湖全域文化旅遊等項目。依託武鄉縣板山、太行龍湖、太行龍洞、崇城山森林公園,襄垣縣百里旅遊綠帶長廊,沁縣森林公園綠色風情遊、水城休閒娛樂遊和鄉村農耕文化遊等重點項目建設,用中國傳統修身健康養生理念和現代健康理論,大力發展景區森林浴、登山攬勝、天然氧吧、天文科普休閒等健康養生產品。到xxxx年,將我市建設成為覆蓋全生命週期和全地域發展的休閒養生基地。(牽頭單位:市旅發委)

3.建設避暑度假養生基地。發展涼夏度假養生產業,推動與海南、廣東、福建等地的跨省域合作,融合避暑度假、休閒體驗、健康養生保健等多種元素,重點打造漳澤湖濱湖新城建設項目、太行神龍灣旅遊開發建設項目、屯留縣上古神都田園綜合體、黎城縣長壽果鄉田園綜合體、壺關縣鵝屋黃崖底休閒避暑度假區和九龍洞旅遊開發項目。到xxxx年,建設5個省內著名的避暑度假養生基地。(牽頭單位:市旅發委)

4.打造休閒觀光養生基地。加快推動建設上黨區蔭城古鎮旅遊開發及配套設施、上黨區陶清河水上樂園、黎城縣黃崖洞風景區5A級景區創建、黎城縣長壽果鄉田園綜合體、長子縣方興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示範園區、武鄉縣上林苑農業休閒旅遊等項目,促進休閒觀光度假與健康美食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融合旅遊觀光、休閒購物、農業體驗、中藥材養生等元素的休閒觀光度假產品。到xxxx年,建設休閒觀光養生基地25個左右。(牽頭單位:市旅發委)

(二)挖掘中醫藥文化,發展中藥文化養生產業

1.打造中醫藥文化特色小鎮。依託振東集團五穀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老頂山風景旅遊區、太行藥業屯留GAP中藥材種植基地、長子縣連翹基地、平順縣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襄垣縣仙堂山法顯文化旅遊區等基地項目,建設長治中藥養生基地,重點打造老頂山神農醫藥科技小鎮、山西振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平順縣中醫藥健康旅遊特色小鎮等項目。(牽頭單位:市旅發委、市農委)

2.打造國家級中藥養生示範基地。在潞州區、上黨區、平順縣、壺關縣、武鄉縣、黎城縣等重點旅遊縣區,大力發展中醫民族醫保健。在屯留區、平順縣、沁源縣等中藥材資源富集地區,建設一批融合生態農產品種(植)養殖、旅遊觀光、食療、中醫民族醫保健等元素的滋補養生基地。依託振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振東集團康養小鎮,大力發展家護產品、養生酒、保健品等,重點推動我市藥材進入新資源食品目錄,實施太行藥業特醫食品、有機食品、軍需食品、天然化粧品項目建設,推進振東道地藥材新建中藥飲片加工項目、振東健康產業集團養生酒項目、振東年產5億瓶家庭健康護理用品生產區項目、振東道地連翹有限公司年產2000噸中藥提取物生產車間項目。到xxxx年,打造5箇中藥養生示範基地,把長治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中藥養生基地。(牽頭單位:市旅發委、市發改委)

(三)構建全產業鏈,健全多層次養老養生產業

大力發展健康養老養生產業,在醫療資源條件較好的潞州區及周邊區域建設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和健康小鎮,打造特色健康養生集聚區。依託老頂山景區、康生養老基地、神龍灣康養綜合體等基地項目,把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閒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提供養老、康復、老年產品等一體化的特色產品,積極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精神慰藉等服務。重點實施平順縣杏城鎮避暑康養、振東集團康養小鎮、潞州區百草堂裕人生態養生、襄垣縣寶峯湖旅遊區養老養生休閒度假基地和潞城區盧醫小鎮康養基地等項目。(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四)落實全民健身綱要,發展康體健身養生產業

1.發展户外健身運動養生產業。引進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建立山地户外運動健身基地,大力發展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車、山地摩托、山地汽車、野外探險、户外露營、攀巖等山地户外運動康體養生產品,推動我市户外健身運動養生產業發展。重點實施上黨區陶清湖體育特色小鎮、平順縣“太行天路”户外體育旅遊、潞城區山地越野峭壁攀巖、壺關縣滑雪場等項目。到xxxx年,建設4個具有長治地方特色的山地户外運動基地,打造2個具有全國、國際影響力的山地户外運動品牌賽事,擁有2個具有全省、全國影響力的山地户外賽事活動,把長治建設成為具有全省、全國影響力的户外運動養生中心。(牽頭單位:市旅發委、市體育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2.發展水上運動養生產業。在沁縣等水面資源富集地區,根據不同水域特點,依託沁縣端午龍舟賽等民俗品牌活動,大力發展漂流、垂釣、皮划艇等水上運動及民族民間文化特色鮮明的龍舟、獨竹漂等水上運動,把長治建設成為全省、全國重要的水上運動基地。(牽頭單位:沁縣等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3.發展健身休閒養生產業。大力推廣適合公眾廣泛參與的健身休閒項目,加快發展馬拉松、球類、游泳、棋類、廣場舞等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保障公共服務供給。探索發展自行車、汽車、摩托車運動,創造條件舉辦拉力賽、越野賽、集結賽等賽事,組織家庭露營、青少年營地、主題自駕等活動,不斷完善賽事活動組織體系。大力支持發展武術、龍舟、舞龍舞獅等民族民間健身休閒項目,傳承推廣中國象棋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強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牽頭單位:市體育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六、健康食用品

(一)突出雜糧優勢,發展特色健康農業

1.建設小雜糧等特色健康農業生產基地。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建設。依託穀子、高粱等小雜糧全國優勢產區和玉米良種、名米、大青椒、核桃、北方旱地西紅柿、大紅袍花椒六大中國特產之鄉的優勢,積極建設上黨區、壺關縣、沁縣穀子專業化生產基地、長子縣大青椒生產基地、壺關縣旱地西紅柿生產基地、沁源縣馬鈴薯生產基地等,在武鄉縣等縣區建設小雜糧產業園等重點種植基地,發展肉豬、野豬、肉驢、肉雞等禽畜養殖業。(牽頭單位:市農委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2.實施特色健康農產品標準化管理。推進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和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健康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大“三品”認證力度。(牽頭單位:市質監局、市農委)

3.實施特色健康農產品品牌經營戰略。加大品牌整合與提升力度,推進沁州黃小米品牌融入全省“山西小米”品牌,培育老軍莊等上黨驢肉品牌,融入富硒等健康元素,繼續打造和推廣更具長治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品牌。(牽頭單位:市農委、市工商局)

4.創新特色健康農業組織方式。推動紫團生態農業、沁州黃小米、林盛果業等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户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建設高質量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以林盛果業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完善種植、加工、觀光旅遊等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健康農業組織方式,培育田園綜合體等新型農業組織形式。(牽頭單位:市農委)

5.完善特色健康農產品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網格化監督管理機制,對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各個環節實行信息溯源管理和全程質量監控。增加農技推廣經費,推進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建設,提高高級農技科研人員比重。採取資金扶持、優先供地等措施支持龍頭企業改善農產品貯藏、加工、運輸、配送等冷鏈設施與設備,提高農產品冷藏保鮮和市場供應能力。大力發展農超對接,開展直供直銷,進一步規範集貿市場、超市的收費標準,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牽頭單位:市農委)

(二)堅持市場導向,提升農產品加工競爭力

1.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支持重點龍頭企業改革,打造旗艦型龍頭企業。培育壯大3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選擇具有示範效應和引領作用的50個“一村一品”示範村、30家示範龍頭企業和20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掛牌命名,引導龍頭企業集團化發展。(牽頭單位:市農委、市經信委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2.提高健康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延伸小雜糧、蔬菜、水果、禽畜加工等產業鏈,發展功能農產品加工業。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加工技術,開發引進特色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新工藝和新設備,研製特色農產品小型加工機械,建立地域特色加工技術體系。利用小米加工的品牌、技術、規模優勢,協同組建國家功能小米技術創新中心。大力開發特色農產品的營養、保健、藥用等多種功能,滿足市場均衡化、多樣化需求,最大限度挖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水資源,開發健康飲用礦泉水等健康產品。(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農委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3.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圍繞農產品加工主導產品,開展商標註冊和認證。加大對沁州黃小米、老軍莊驢肉、沁園春礦泉水等特色健康農產品、食品品牌的培育和引導力度,爭創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打造一批國字號品牌。增強品牌保護意識,杜絕品牌冒用、泄露商業機密的行為。(牽頭單位: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農委)

4.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開展深加工農產品實體店營銷,推進深加工農產品網絡營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充分利用農產品交易會、展示展銷會等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牽頭單位:市農委、市商務局及有關縣區人民政府)

(三)開展以商招商,吸引知名食品企業落地

1.發揮達利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以達利食品工業園為平台,重點打造休閒食品製造產業集羣。堅持市場需求導向,發展壯大健康功能食品產業。在長治高新區實施達利園二期建設工程。(牽頭單位:長治高新區管委會)

2.加大食品加工行業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商會、協會等組織機構作用,鼓勵已投資客商“牽線搭橋”,吸納食品包裝印刷、食品物流、展銷以及其他生產性服務業進入園區,培育互補、互促、共榮的食品加工產業鏈、產業羣,形成整體競爭優勢。(牽頭單位:市招商局、市農委)

3.促成國內外知名企業與本地企業合作。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與沁州黃、沁州綠、林盛果業等本地骨幹食品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推動農畜產品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傳統食品向休閒食品、功能性食品轉變。(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招商局)

(四)堅持創新引領,做強“藥食同源”保健品產業

1.建立中藥保健品產業基地。以振東集團五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為基礎,建立1個大規模的中醫藥及保健品現代化產業基地,吸引知名中醫藥、保健品企業落户我市,帶動中醫藥及保健品相關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吸引國內著名高等院校、海外智力資源設立研發機構,進行科技創業,形成集羣發展的態勢。(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

2.實施中藥材品牌化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我市作為“黨蔘之鄉”“藥材王國”“天然藥庫”的資源優勢,積極傳承和弘揚神農嘗百草等傳統文化,大力開展品牌營銷和文化營銷。立足上黨中藥材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吸收借鑑“雲南白藥”的成功案例,重點打造具有長治區域特色的全國知名中藥品牌。(牽頭單位:市農委、市經信委、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

3.聚焦中藥保健品開發與創新。加大道地中草藥進行創新藥物及保健品研發支持力度,重點實施太行藥業中藥材循環利用生產中藥保健品等項目。積極與高等院校開展合作,提升我市中醫藥及保健品行業對關鍵技術的創新和引進消化能力。通過先進技術設備和提取技術,推動我市中醫藥及保健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市農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

4.推動食療性健康功能食品發展。以山西振東五和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行藥業大健康科技公司等為龍頭,鼓勵其他傳統食品類企業延伸拓寬產業鏈條,開發各種食療性綠色健康功能食品,滿足羣眾飲食結構從“營養”向“保健”轉變的需求。(牽頭單位:市農委、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

5.弘揚“藥食同源”文化。通過電視專題節目、互聯網、展銷會等多種方式弘揚“藥食同源”傳統文化,提高人們在藥理學上對中藥保健品的認可度和接受度,積極培育和開拓中藥保健品市場。(牽頭單位:市農委、市經信委、市食藥監局)

(五)健全產業鏈條,振興健康家紡產業

1.豐富健康家紡產品類型。鼓勵支持襄子老粗布、雅瑞地毯、雲霖地毯等家紡企業在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品的基礎上,豐富產品種類,發展多樣化產品,形成門類眾多、品種齊全的多元產品體系。(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2.提升家紡產業創新能力。支持家紡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設立研發機構,協助申報各類科技研發項目。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企業所需紡織技術人才。融合傳統手工紡織技藝與現代高新技術,提高家紡產品耐污、透濕、排汗、速幹、抗菌、耐熱、防皺、防彈、抗靜電等性能,研發高端化的綠色健康家紡產品。(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

3.完善健康家紡產業鏈。充分發揮襄子老粗布等家紡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骨幹企業為核心、相關紡織農户與配套企業為支撐的產業組織體系,形成從產品研發到紡紗、織造、印染、整理、縫製等完整的紡織產業鏈,打造集設計研發、生產營銷、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國內知名健康家紡產業集羣。(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4.拓寬產品營銷渠道。在傳統直營批發渠道和門店銷售基礎上,利用網絡電商營銷、打造文化旅遊伴手禮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渠道互補,促進傳統營銷模式升級。積極參與國內外各種家紡博覽會、展示會等商貿活動,依託“一帶一路”進軍海外市場,做大做強以襄子老粗布、雅瑞地毯、雲霖地毯等為代表的健康家紡品牌。(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商務局)

(六)創新發展理念,培育“中藥洗護和藥粧”產業

1.提升“中藥洗護和藥粧”研發能力。依託我市中藥資源優勢,加大“中藥洗護和藥粧”研發支持力度,鼓勵相關企業設立專業科研機構、組建研發團隊,加強與國內外研發機構合作,推進中藥洗護與藥粧產品適應症與臨牀研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相關產品。(牽頭單位:市科技局)

2.規範“中藥洗護和藥粧”生產標準。嚴格按照國家藥品GMP標準,以“無公害道地藥材+先進萃取方式+科學配方”的規範流程,保證科學合理的產品結構和穩定可靠的產品性能。從生產原料、工作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等多方面落實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牽頭單位:市質監局)

3.拓寬“中藥洗護和藥粧”細分產品市場。依託振東製藥等醫藥企業的種植、研發、生產和資源平台,生產一系列純中藥萃取的全新健康洗護產品,滿足嬰幼兒及成人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需求,涵蓋孕嬰兒童、成人洗護、家居洗滌等方面。依託太行藥業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精製優勢,與上海交大生命科學院合作開發生產藥粧、天然植物化粧品。(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4.加大“中藥洗護和藥粧”推廣力度。通過投放廣告、媒體報道、網絡宣傳、參加和舉辦相關展銷會等多種形式,推廣“中藥洗護和藥粧”全新理念,倡導少用化劑的生活方式,開啟洗護行業新時代。(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商務局)

七、體育健身

(一)部門聯動,建好全國體育產業聯繫點城市

1.加快全國體育產業聯繫點城市建設。在資金支持、項目建設、示範試點等方面積極爭取省發改委、省體育局的政策支持。加快形成培育體育健身產業的長治經驗和模式,打造全省體育健身產業排頭兵,引領全省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體育局)

2.積極落實《長治市體育產業聯繫點工作方案》。健全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在財政支持、市場準入方面給予體育產業一定的優惠扶持政策。完善體育產業發展市場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體育健身產業。培養體育人才,制定出台體育人才培養引進政策措施,提升我市各類體校人才培養水平。加強體育產業統計,把握全市體育產業發展基本情況,提高體育產業管理水平。(牽頭單位: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

(二)培育品牌,壯大競賽表演體育服務業

1.培育和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圍繞“足、籃、排、乒、羽、遊”等羣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承辦一批國際國內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專業體育賽事,營造濃厚的體育健身氛圍,提升我市承辦大型賽事能力和體育健身產業影響力。鼓勵和扶持我市大型企業集團、社會資本建設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職業體育俱樂部,簽約、引進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參加全省、全國性體育競賽項目。(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2.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賽事。堅持體育競賽與全民健身相結合,鼓勵各縣區因地制宜,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賽事,形成“一地一品”區域賽事。繼續做大做強環漳澤湖國際馬拉松賽、黎城縣自然巖壁國際攀巖賽和太行紅山國際自行車騎遊文化節、武鄉縣八路軍文化旅遊節、沁縣端午龍舟民俗文化節、潞城區全國花鍵邀請賽、長子縣健身秧歌大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賽事。(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市旅發委)

3.開發各類健身休閒運動項目。充分利用我市太行山水自然資源、革命老區人文歷史資源及場館設施資源,鼓勵開發各類健身休閒體育運動項目,創建特色地域品牌。依託太行山推廣登山、徒步、騎行、露營、定向越野、拓展、攀巖等山地户外運動項目,打造精品山地户外路線、賽事活動和旅遊產品,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户外露營基地等體育設施,創新我市太行山大峽谷攀巖運動組織方式。發揮長治航校資源優勢,提供航空運動服務,推動體育類飛機、熱氣球、滑翔傘、飛機跳傘、動力傘、輕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航空模型等運動項目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航空飛行俱樂部和營地建設,鼓勵打造航空體育品牌賽事。發揮沁縣“北方水城”資源優勢,打造山西精品龍舟賽事,形成山西水上賽事運動中心。利用千泉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地域品牌,打造生態、避暑、養老、度假等休閒產業集羣。(牽頭單位:市體育局、市旅發委)

(三)試點先行,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

1.創新全民健身組織體系。推動全民健身組織“3+X”模式(“3”指體育總會、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X”指單項體育協會、俱樂部)建設。突出抓好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城市鄉鎮(街道)、農村(社區)的專(兼)職體育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升全民健身站點建設質量,逐步實現全民健身組織向基層延伸,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管理規範、覆蓋面廣的“行政組織、協會組織、社團組織、民間健身組織、健身輔導站點”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2.豐富全民健身活動內容。普及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登山、游泳、自行車、柔力球、廣場舞等優勢項目。發展網球、賽車、射擊、射箭、極限運動、電子競技、房車露營等前沿項目。扶持武術、太極拳、健身氣功、龍舟、健身秧歌等傳統項目。(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3.鼓勵全民參與健身活動。鼓勵各縣區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鼓勵具備辦賽條件和羣眾基礎好的縣區、部門、行業開展“菜單式”體育活動。大力開展學校體育活動,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體育鍛煉活動,每位中學畢業生均能掌握1—2項體育健身項目。支持社區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羣體的健身活動,併為老年人、殘疾人健身提供科學指導。發展少數民族體育,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加大對社會矯正人員等特殊人羣的健身服務供給。(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4.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引導各類健身活動向促進人的全面健康轉變,增加健康元素,推動全民健身活動與衞生、文化、教育、旅遊、養老、精神文明等相結合,逐步培育有利於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交良好的新型健身健康活動。鼓勵各縣區利用文化、旅遊等特色資源,打造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點、影響力大、可持續性強的健康品牌活動。同時,探索建立“大體育”“大健康”社會組織協作機制,實現健身與健康服務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站點向健康指導服務站點轉變、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向健康監測站點轉變。(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5.積極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開展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創建工作安排部署及《長治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在完成申報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創建工作。到xxxx年底,在實現全市體育事業“十三五”規劃目標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我市全民健身事業的整體實力,努力形成組織領導有力、政策體系健全、資金投入和激勵機制完善、公共服務健全、場地設施充足、社會參與廣泛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新局面。(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四)創優環境,營造體育健身產業發展濃厚氛圍

1.加快市縣全民健身場地建設。圍繞實施縣級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普及工程、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縣城社區“10分鐘健身圈”建設提檔工程,建設一批便民利民惠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健身步道等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環漳澤湖濕地步行、慢行、騎行、車行、綠行“五行”系統,開闢休閒健身新空間。新建市體育公園,將文化休閒、商業開發、運動健身緊密結合,滿足市民健身休閒需求。盤活存量資源,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於體育健身。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和民間各類文體設施向社會免費或優惠開放。積極倡導“每天鍛鍊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健康理念。(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2.加大體育比賽和羣眾性體育活動的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新聞網站等媒體宣傳體育健身活動,激發羣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鼓勵開設體育消費類欄目,為體育市場和羣眾搭建宣傳、溝通渠道。注重健身文化建設,支持形式多樣的體育題材文藝創作,鼓勵創作倡導健康文明生活、宣傳全民健身理念的文藝作品,鼓勵編排融體育、舞蹈、健身為一體的健身舞、廣場舞等。(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體育局)

(五)企業引領,打造體育用品製造業集羣

1.打造體育用品製造高地。支持澳瑞特等體育製造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產業規模與實力。鼓勵帶動更多企業進入體育用品製造領域,繼續保持室外健身器材製造優勢,重點研發室內健身器材和健康養老器材,培養一批有優勢、有潛力、有特色的體育用品製造企業,逐步形成具有較大規模的集體育用品研發、製造、集散為一體的體育用品生產基地。(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體育局)

2.創新健身器材生產模式。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變傳統健身器材大批量流水線重複生產製造模式,轉向多規格、小批量、智能化的製造模式,開展定製化生產,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和多樣性需求。(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3.創新驅動引領行業標準。繼續加大科技投入,保持體育用品製造骨幹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優勢,積極申請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力爭使企業標準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質監局)

4.堅持品牌化運營。積極打造澳瑞特國家品牌形象,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充分利用國家為打造“新國貨”健身器材品牌提供的良好政策環境和配套政策措施,將澳瑞特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和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工商局)

5.以O2O戰略推動健身器材銷售。利用網絡購物平台與線下實體門店的融合協同,通過O2O戰略打造全渠道零售模式,拓寬健身器材銷售渠道,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和產品好感度。(牽頭單位:市經信委)

(六)縣區協同,優化體育健身產業發展佈局

潞州區重點打造以老頂山户外全民健身基地、長治市全民健身公園、屯留嶷山體育產業休閒園區為特色的“兩山一帶”體育產業鏈。全市域重點打造“1+6”體育產業經濟圈(潞州區+上黨區、潞城區、屯留區、壺關縣、襄垣縣、長子縣),發展健身裝備製造、體育服務、健身娛樂、競賽表演、中介服務、體育培訓、體彩銷售等業態。(牽頭單位:市規劃局、市體育局及相關縣區人民政府)

八、健康管理與教育

(一)優化機構和產品質量,建設山西健康管理創新示範區

1.發展健康管理服務機構。制定《全市健康管理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確定屯留區、平順縣、長子縣為市級試點,成立健康管理促進辦公室及專家組,在各個試點建設全省示範的全面健康管理檢測及服務機構。到xxxx年,在全省率先形成個性化體檢、重大疾病風險預警、一般疾病跟蹤隨訪、個性化中醫藥等一體化健康管理服務機構。在各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醫院設立健康管理中心(科室),實現一縣區一綜合體檢中心、一鎮一健康檢測機構、一街道(社區、村)一體檢康復組織。條件成熟的社區設立健康管理實驗基地。到xxxx年底,全市推廣社區醫生和居民健康管理契約服務。實施全市三級醫院對縣級體檢中心、縣級體檢中心對鄉鎮檢測機構、各街道(社區、村)體檢康復中心健康管理業務的對口支持。在全市各鄉鎮衞生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建設中醫科及中藥房。每個社區至少設置1個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諮詢和治療診所。(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2.豐富健康管理新型服務產品。以全市各級健康管理機構為平台,提供心腦血管疾病、脂類糖類代謝、骨質疏鬆、腫瘤、傳染病早期檢測等優質體檢服務。通過康復醫院、康復機構、託(安)養機構、庇護機構、工療站等,逐步完善慢性病、亞健康、精神健康、健康風險的評估、諮詢和干預機制。針對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常見心理疾病,開展個性化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到xxxx年,在屯留區、潞城區、襄垣縣、平順縣、黎城縣、壺關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完成集特色療養產品、康體運動、休閒旅遊、養生養老、文體保健於一體的全面健康管理服務產品建設。(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3.加大健康管理宣傳力度。製作健康管理宣傳片、宣傳手冊等資料,在全市開展健康文化、科普宣傳。推廣平順縣所有市民簽約家庭醫生服務的健康計劃行動。在各社區(村)開闢健康管理專欄,以講課、談話、討論、諮詢、微課等形式,進行常見病、亞健康等的預防、評估、干預知識宣傳。向全市大、中、國小生髮放常見疾病健康教育處方,在學校開展結核病防治專項培訓,保障學生每學期健康教育課程不少於6個學時。實施全市學校傳染病防治計劃。(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衞計委)

4.擴大健康管理品牌效應。由市委宣傳部牽頭製作“健康長治”主題形象宣傳片、“養生長治”文化專題片和大型健康類演繹節目3—5部。創意策劃長治健康形象大使選拔、志願者招募活動5個。結合各級醫療機構開展的主題健康節等活動,在機場、車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及國家、省、市電視台等主流媒體進行健康長治形象宣傳。辦好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暨龍舟公開賽、長治振東國際馬拉松賽、環城越野賽、全民健身日精品展示等活動,積極推廣我市追求健康、營造健康的整體形象,形成品牌效應。(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衞計委、市體育局及相關縣區人民政府)

5.採集整合健康管理大數據信息。制定《智慧醫院大數據體系建設方案》和《電子病歷智能分析方案》。到20xx年底,整合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各級醫院影像資料等健康管理大數據庫資源。發起山西省全基因組測序計劃,建立省內最大規模的DNA測序平台、生物組學大數據分析中心,實現基因檢測與健康管理的數據對接。加快健康醫療大數據信息平台建設,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健康醫療移動應用等產生的數據資源規範接入健康醫療大數據信息平台。啟動健康管理產業園建設,到xxxx年底,吸引或培育5—10家健康大數據企業落户產業園。培養5個健康管理數據開發應用產業化示範項目,到xxxx年底,建成全省心腦血管、腫瘤等臨牀醫學健康管理數據示範中心。(牽頭單位:市衞計委、市經信委)

(二)加速教育和培訓發展,打造山西健康管理人才輸送中心

1.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程度。將鄉鎮計生活動室打造成為功能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活動室,形成基層大眾健康教育宣傳平台。制定完整的病房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後(隨訪)健康教育、村衞生室和社區健康教育、社會性宣傳教育內容。邀請健康管理專家授課,每月至少開展1次健康大講堂或專家大巡講活動。在市縣兩級主流媒體開設“大家來養生”“健康加油站”等健康欄目。面向全市發行“衞生與健康”等刊物。在長治日報開闢“衞生計生視野”“健康專欄”等欄目,擴大健康知識宣傳覆蓋面。(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衞計委)

2.加強醫護人員教育培訓。依託和平醫院、和濟醫院、長治醫學院、長治衞生學校,建立健康教育醫護人員培訓基地。在全市開展高血壓防治、糖尿病防治、中醫養生、婦幼保健、健康預測、家庭護理、社區康復、職業心理衞生、院前急救等專業化教育培訓。加大對長治衞生學校校企辦學、國際辦學的支持力度。以和濟醫院為試點,開展遠程影像診斷、會診、監護、手術指導。開發長治健康教育手機APP等新興媒體。(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三)促進產學研要素集聚,孵化山西大健康協同創新基地

1.實施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工程。發展壯大以振東製藥、太行製藥、昂生藥業等企業為依託的中藥核心業務。支持振東製藥、三寶藥業、康寶生物研發生產高新技術藥物。培育各類創新型醫藥企業。到xxxx年,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各類科技型、創新型企業30家,創新型初創企業50家。全市超過50%的醫藥企業建立研發機構,2—3項重點產品技術領跑全國。(牽頭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

2.建設健康管理產學研聯盟。引進海外及省內外醫療醫藥科研院所在長治設立科研機構。在振東神農五穀山新建1所中藥資源學院,培育中醫藥專業人才。以長治醫學院血液病、心血管病、生殖遺傳病、腫瘤、老年病、肝病6個研究所為行業骨幹支撐,加強與北京振東光明藥物研究院等技術中心的技術互動創新和資源互補共享。藉助以振東集團、太行藥業、康寶集團等為主要依託的醫療產業工業園區和長治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組建產研聯盟。整合長治醫學院2所直屬三甲附屬醫院、9所非直屬附屬醫院、60所教學實習醫院、20個藥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和30個其他教學基地,推進內科學成為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發揮臨牀醫學專業入選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優勢。加強“消化道腫瘤的基礎與臨牀研究”重點創新團隊建設,組建產學研教育聯盟。(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衞計委)

3.完善健康教育和學研推廣場館羣。利用我市脊柱病研究所數字教研室、生命館的資源優勢,製作各類醫學紀錄片,開展醫學學術講座和科學實驗展示,進行健康管理視聽教育和學研推廣,力爭打造山西省健康教育優秀實踐基地。以振東集團為核心,加強與中國中醫科學院藥植所合作,建設中藥植物館、中藥標本館、中醫古方館、中藥炮製工藝工具館、神農及中藥材種植館、學術交流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開設主題展館、健康大講堂和心靈驛站。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健康教育和學研推廣工作,形成省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健康教育文化場館羣。(牽頭單位:市衞計委)

九、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成立長治市大健康產業推進領導組,負責統籌協調、督促指導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研究解決大健康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協調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各縣區要切實把大健康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程,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二)環境保障

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的宣傳報道力度,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宣傳健康生活理念、行業發展現狀及先進典型的經驗做法,提高人們對大健康產業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行業准入制度,在市場準入、醫保定點、重點專科建設、職稱評定、技術准入、運行監管等方面確保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加快推進全市工商登記制度便利化,對健康產品連鎖經營企業和服務機構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優化審批方式,規範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積極幫助企業申請新藥品、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盤活已取得的批准文號,鼓勵支持企業併購外地醫藥企業和收購外地批准文號,幫助企業解決各種政策性問題。

(三)平台保障

建設大健康園區平台,完善園區功能配套,聚集發展要素,加快建設一批省級、市級大健康產業基地(園區),每年篩選部分產業基礎好、市場前景廣的基地(園區)予以重點扶持,積極申報創建國家和省級試點示範。充分利用健康醫療大數據,建設大健康雲網絡平台,培育一批“互聯網+”健康養老產業示範基地,搭建C2C護工平台、O2O診後上門陪護平台等社區養老服務平台,加快發展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業。加快整合大健康、新醫藥等優勢行業商務平台資源,加大對電商服務平台的扶持力度。搭建行業交流平台和會議推動平台,加快組建大健康行業協會,鼓勵以協會為平台成立行業投資基金、行業擔保公司等。鼓勵協會企業採取眾籌等方式投資新項目,實現行業自律和抱團發展。積極申辦國家級、省級大健康產業發展大會、發展峯會、博覽會等,參加國內外重要的大健康產業交易會,提高長治大健康產業發展水平。

(四)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扶持大健康產業園區及企業的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及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向社會公佈大健康產業相關企業、機構的税收及非税收目錄清單、優惠清單,依法享受財政税收優惠政策。建立大健康產業相關發展基金,並與已有的投資基金共同形成多層次的投資體系。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強政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為大健康產業發展優先發放貸款,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到資本市場融資和發行債券。

(五)人才保障

將大健康產業類人才納入全市人才工作規劃,加快引進一批大健康產業發展領軍型高端人才來我市創業發展。依託長治醫學院建設的藥品研發人才培養基地,培養一批本地專家型、學者型、領軍型人才。引導支持長治學院、長治醫學院等高等院校開設大健康產業類相關學科專業,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熟練操作藥品生產機械的熟練工、技術工以及中藥材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能手等實用型人才,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研發保障

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資源,打造大健康產業科研平台,引進國際、國內先進一流技術,為我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支持。積極打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產學研一體合作,以聯合、單獨、協同等方式積極申請國家和省級的研究基金。大力支持企業開展新品研究,支持申報建設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研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