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監測方案十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監測方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監測方案十篇

監測方案 篇1

為了進一步推進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以下簡稱“減排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環境保護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的通知》、《省環保廳關於印發省20xx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計劃的函》以及《市環保局關於印發市20xx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環發,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xx年區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與運行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全面完成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安裝及驗收工作;二是全面完成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三是全面完成企業自測及自測結果的發佈工作。同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要完成5項指標:企業自行監測完成率達到75%以上;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80%以上;監督性監測完成率達到95%以上;自行監測結果公佈率達到95%以上;監督性監測結果公佈率達到100%。

二、重點工作

(一)繼續做好國控污染源和污染減排重點項目以及區域內重點污染源的監測工作

1、環境監測站配合市環保局組織完成環保部確定的《省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名單》中所列企業的監督性監測;

2、環境監測站要配合污控股完成減排項目的監測工作;

3、環境監測站根據我區確定的一類、二類、三類污染源分別制定監測計劃,並按照這三類污染源監測頻次,開展日常監測,確保及時高效地服務於環境執法及環境管理。(以上工作由監測站、污控股配合)

(二)不斷完善自動監控系統建設

1、進一步規範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審核。一是監察部門要嚴督促企業按照環境保護部《國家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和《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監督考核規程》的要求和程序,及時接受市環保局、市環境監察部門對國控企業自動監測數據進行有效性審核;二是監察部門每季度要配合市局對通過驗收的國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進行一次有效性審核,對未通過有效性審核的企業限期整改,確保已通過有效性審核的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三是監察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規範要求,督促企業及時傳送在線監測數據。

2、完成國控源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及調試工作。污染控制股要根據國務院下達的《省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名單》,督促我區匯能生物等國控企業於今年8月完成在線監測設備的安裝,10月底完成比對監測及聯網驗收工作。

(三)充分發揮企業在節能減排中的主導作用,督促國控重點污染源開展企業自行監測工作

企業自行監測工作是今年減排監測體系建設的重點。各國控企業採用手工監測的,每日至少開展一次自行監測;採用自動監測的,按照相關規定執行。企業要高度重視自測工作。

1、各國控企業要制定內容全面的自行監測方案,並報經市環保局認定;

2、各相關股室要督促各國控企業按照自行監測方案在生產時段內每天開展自行監測,沒有自測能力的企業要委託有資質的機構進行監測;

3、各國控企業要建立自行監測原始記錄台賬制度,並認真執行。

4、監察部門和監測站要依據市環保局批覆認定的企業自測方案,對企業的日常監測工作進行監督核查,確保企業自測工作落到實處。

(四)保障公眾知情權,完成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公佈工作

監察部門和監測站要配合市環保局將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和監督性監測結果在市環保信息網站上進行公佈。

1、按月公佈生產期間內每日企業自行監測結果,公佈的數據應包括企業名稱、排放口及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結果、執行標準及排放限值是否超標及超標倍數等;

2、按季度公佈生產期間內的各次監督性監測結果,公佈的數據包括企業名稱、排放口及監測點位、監測日期、監測結果、執行標準及排放限值、是否達標及超標倍數。

三、保障措施

(一)認清發展形勢,提高憂患意識。各有關企業要充分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友好的相互關係,對“環保是企業的第一生命線”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概念,自覺規範企業的經營行為,主動承擔社會義務,本着對社會有益,對企業負責的態度,寧可少賺一分錢也不能多排一滴水,為環境的可持續盡職盡責。

(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任務落實。各相關股、室、站、大隊要結合各自職能分工加強協調配合,積極承擔各自工作,確保工作如期完成。本實施方案中已將有關工作進行明確分工,督查室要對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並將督查結果應用於年底的責任書考核當中。

監測方案 篇2

為保證20xx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順利實施,確保檢測結果科學、公正、準確,特制定本方案。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目標

通過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掌握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狀況,並根據監測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和問題,研究完善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措施,進一步提升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通過監測工作及監測信息的發佈,進一步加強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安全責任意識,引導人民羣眾健康消費。20xx年確保實現全區蔬菜、大米、水果農殘超標率(定性快速檢測法)控制在2%以內。

二、監測重點

20xx年在深入開展蔬菜農藥殘留監測的基礎上,對蔬菜、水果、大米生產基地進行農藥殘留與重金屬動態監測,對獲證“三品”農產品和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專項抽查,全面掌握全區農產品質量狀況。

三、監測方式

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採取定期定點抽檢與專項抽查相結合的監測方式。對蔬菜、大米、水果、食用菌等大宗農產品以定期定點監測為主;對在監測過程中發現有重大安全隱患的農產品、獲證“三品”農產品以及食用菌產品採取專項抽查的方式進行跟蹤監測。

被確定為監測點的單位應該積極配合,接受抽檢。凡拒絕抽檢的,該單位在該次抽檢中被定為不合格產品的生產或經營單位。

四、監測承擔單位

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承擔,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由所在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承擔。

五、監測任務

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全年依法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例行(日常)監測工作,在各監測點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產品農殘抽樣檢測,全區全年完成抽檢任務960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負責所在鄉鎮農產品質量例行(日常)監測工作,全年完成抽檢任務480個。

六、監測種類

監測的蔬菜種類在番茄、辣椒、茄子、黃瓜、苦瓜、西葫蘆、結球甘藍、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生菜、菜心、蕹菜、芹菜、扁豆、荷蘭豆、四季豆和豇豆、食用菌中選擇。

監測的水果種類品種以生產的西瓜、桃子、李子、梨子、葡萄和柑桔為主。

七、監測項目和檢測依據

(一)檢測項目和方法

農殘快速檢測法。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情況,執行ny/t448-20xx標準。

(二)判定依據和原則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農藥殘留限量國家標準進行判定,所監測項目全部合格者,判定為“該批次樣品所檢項目合格”,有一項指標不合格者即判為“該批次產品不合格”。

八、監測結果報送

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將開展例行監測工作的結果每月底用電子郵件、傳真或規範文件形式報送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

監測方案 篇3

一、監測目標任務

1、例行監測

20xx年我市例行監測任務量為,快速檢測法監測蔬菜樣品23076個(其中市本級每月監測104個、縣區級每個監測單位每月監測107個)、色譜檢測法監測650個樣品(其中市本級檢測中心監測600個、全州縣檢測站監測50個)。

2、鄉鎮監測

我市每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每年監測樣品總數500個(每月監測不少於40個,月平均41.67個)。135個鄉鎮共計監測67500個,詳見附件1。

3、農貿市場檢測

全年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蔬菜樣品1053100個,詳見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確責任,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對檢測任務計劃要認真研究,落實專門人員和工作經費,明確責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確保我市檢測工作按時按質完成。

2、制定實施方案。根據“自治區農業廳辦公室關於印發20xx年全區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業辦發〔20xx〕5號)”,各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縣(區)的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實施方案,於20xx年6月30日前報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電子文檔發送到。

3、加強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資料整理。各縣(區)各檢測單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影像資料,做好蔬菜質量安全檢測樣品數據的原始記錄並妥善歸檔保存。

4、及時反饋檢測結果,嚴格報送程序。桂農業辦發〔20xx〕5號要求,承擔例行檢測任務的市、縣(區)各檢測機構要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受檢單位。發現有違規用藥問題的,應在8小時內反饋結受檢單位,並通知當地農業行政執法部門進行查處,同時在10個工作日內將查處情況書面報告自治區農業廳(書面報告格式見桂農業辦發〔20xx〕5號附件5)。鄉鎮監管服務站要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至縣級農業部門。

5、及時報送監測結果。各單位要按照“桂農業辦發〔20xx〕5號”文件中時間接點的要求,一是及時將例行監測檢測數據上傳至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系統;二是每個季度最後一個月的18日前,將本季度例行監測報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電子文檔形式報送我局安監科和檢測中心,以免影響全市檢測數據彙總上報工作;三是農貿市場檢測室檢測數據,當日從網上上傳,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報上季度彙總數據(附件4)至;

6、加強督促檢查。各縣(區)農業局領導要加強對所屬檢測單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局在20xx年將進一步加強對各縣(區)例行監測單位和農貿市場檢測室工作情況的檢查,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監測方案 篇4

西永微電子工業園CNG工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提供,監測任務委託沙坪壩區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完成。

擬建項目位於西永微電子工業園西園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

項目聯繫人:黎輝款,聯繫電話:1335xxx8989,現場聯繫人:代老師,聯繫電話:1521xx14993。

1、聲環境

監測布點:共2個,分別佈置於加氣站中心(1#)、加氣站門口外公 路噪聲(2#)。

監測內容:晝、夜等效A聲級。

監測頻率:連續2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監測方法:按現行規範進行。

監測布點詳見附圖。

2、環境空氣

提供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附近例行監測數據(NO2 、SO2 、TSP)

3、地表水

提供沙坪壩區樑灘河西永斷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類

監測斷面:樑灘河西永斷面

監測方案 篇5

一、工作目標

以落實《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和保障環境安全為重點,全面檢查我縣相關企業環境監測能力情況,督促落實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督促企業整治環境污染隱患,着力解決羣眾投訴與環境信訪問題,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根據市環保局20xx年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專項檢查工作方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檢查時間

20xx年3月6日至8月3日

三、檢查內容

(一)大氣污染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主要是縣水泥廠和縣機動車輛檢測廠。

(二)廢水污染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主要是礦業採礦區和選礦區、集團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

四、組織安排

(一)根據省、市環保部門的安排和要求,由環境監察的大隊對重點區域、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提出整改意見,對發現的違法行為當場下達法律文書,限期進行整改或給予處罰。

(二)對重點區域、企業進行梳理、檢查、統計完成後,召集相關企業負責人會議,明確專項檢查的重要意義,並逐個指出問題,提出整治要求和時限,要求企業明確表態,確保整治到位。

(三)採取明查、暗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對重點企業進行督查,檢查企業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是否進行了整改,整治的效果怎樣,對拒不整改或整治效果不好的企業下達處罰通知並直接曝光,持續保持執法檢查的高壓態勢。

(四)在8月底,將專項檢查工作總結及專項檢查情況及時報送市環境監察支隊。

監測方案 篇6

西永微電子工業園CNG工程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單位中國醫藥集團重慶醫藥設計院提供,監測任務委託沙坪壩區環境監測站進行監測完成。

擬建項目位於西永微電子工業園西園二路(惠普南面600米左右)。項目聯繫人:黎輝款,聯繫電話:13350348989,現場聯繫人:代老師,聯繫電話:15213314993。

聲環境

監測布點:共2個,分別佈置於加氣站中心(1#)、加氣站門口外公路噪聲(2#)。

監測內容:晝、夜等效A聲級。

監測頻率:連續2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監測方法:按現行規範進行。

監測布點詳見附圖。

環境空氣

提供西永微電子工業園附近例行監測數據(NO2 、SO2 、TSP)

地表水

提供沙坪壩區樑灘河西永斷面20xx年或20xx年地表水例行監測斷面監測數據

監測因子:pH、COD、BOD5、NH3-N、石油類

監測斷面:樑灘河西永斷面

監測方案 篇7

一、時間及科目

20xx年6月26日。

二、科目

1——6年級語文、數學3——6年級英語

上午:8:30--10:00數學(90分鐘),10:30--11:30英語(60分鐘);

下午:14:30--xx:30語文(120分鐘)。

三、命題與制卷

由教科中心根據本期教材和課程標準要求,統一命題,統一制卷。

四、監測形式:

閉卷筆試考試(其中英語學科有聽力測試)。

五、實施:

1、黃志祥校長為本校考點主任。

2、考室佈置:

(1)每個年級分為三個考室,單人單座,按各班學籍號順序呈“S”形編排學生座位。注意座位間隔均勻並保持適當距離,不得過窄。

(2)桌凳排列整齊,地面保持清潔,桌鬥內的雜物和紙屑要清除乾淨,考室內多餘的課桌整齊排在考室後面,考場四周牆上不能保留與考試內容有關的文字,圖畫。

(4)請各負責老師在6月25日下午佈置好考室,學校進行檢查。

3、監測信號:二鈴一哨。

(1)開考鈴:開始考試。

(2)提醒哨:下考前15分鐘,主監考提醒學生還有15分鐘。

(3)終考鈴:考試結束。

4、監考:

(1)請監考教師提前15分鐘到教導處領試卷,提前5分鐘發試卷.

(2)本次監測實行交叉監考,每考室設兩名監考人員。

(2)監考人員要注意着裝和儀表,不要穿帶釘的鞋進入考場。既要嚴肅認真地維護考場紀律,又要態度和藹地熱心關心考生,保證考試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閲卷與評價

1、監測科目實行分組流水閲卷。

2、請各組統一閲卷地點、時間。

3、各任課教師負責數據統計與分析評價工作。

附:

20xx春季期終監測安排表

年級 考室 考室佈置 監考老師 巡視

監測方案 篇8

一、工作目標

具體目標: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哨點醫院(區一醫院)全年收集報送病例信息不少於50份;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必須100%上報。

二、監測內容

1.食源性疾病監測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包括食源性疾病及異常病例監測、特定病原體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2部分內容(監測責任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對所有發現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報告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監測的衞生監督:包括對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進行監督,由區衞生監督所對區疾控中心和區一醫院履行監測職責、開展監測工作、報送監測信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區食源性疾病報告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落實監測和報告責任。

三、監測工作相關要求

(一)監測點設置

我區哨點醫院為區一醫院,區疾控中心為哨點疾控。

(二)檢測樣品數量及採樣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樣品採集後到實驗室檢測不得超過15天。

(三)檢測機構資質

區疾控中心已取得相關檢測項目的計量認證資質,能夠承擔依法出證法律責任。

(四)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銜接與配合

區一醫院負責食源性疾病個案信息和標本採集、信息與標本(或菌株)報送。區疾控中心負責監測信息的收集分析、標本實驗室檢測和信息網絡報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溯源分析,並承擔監測工作的技術培訓和質量控制。

(五)監測方法

根據國家衞生計生委制定的監測工作手冊採用統一的.國家標準方法或指定方法進行監測。

(六)監測結果報告

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按照監測計劃的要求報告。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報告:由區一醫院向區疾控中心報送食源性疾病監測病例信息和待測標本。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由醫療機構和區疾控中心負責報告。

四、監測工作管理職責分工

區衞生局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重點協調、督促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的核實報告;負責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病原學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

成立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工作相關組織機構。

五、經費保障

實行項目資金管理。根據國家重大公共衞生服務項目中“食品安全保障經費”安排,按照任務帶經費的形式,專項資金用於涉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及監督工作必需的業務、培訓支持及相關人員經費支出。

監測方案 篇9

為了確保放射源周圍環境的安全,瞭解放射源擬用位置周圍環境的輻射現狀,特制訂本計劃。

一、委託山西省輻射環境監督站承擔放射源擬用位置周圍環境輻射劑量的監測。

二、對於放射源周圍輻射環境背景值監測,按GB/T14583《環境地表γ劑量率測定規範》進行,對於放射源安裝後周圍輻射環境的監測,按HJ/T61-20xx《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範》進行。監測數據認真記錄,妥善保存,並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三、檢測內容:放射源運行期間,監測的內容主要是周圍環境γ輻射劑量率的監測。

四、監測頻次:

1、放射源正常運行時,每年進行兩次監測,數據存檔備案;

2、放射源進行維修前後,應分別進行一次監測;

3、事故發生後,在事故處理前後對其周圍環境分別進行一次監測;

4、放射源退役時,應進行一次退役監測。

五、監測點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運行和維修前後的監測點位置為:鉛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處;

2、發生事故時監測點的位置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區域。

3、放射源退役時的監測點位置為:鉛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處、過去安裝或存放場所。

監測方案 篇10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況

地下底板面標高為-6.900m,基坑開挖深度為約7.0m,

1.2場地巖土工程條件暫缺

2.監測方案的編制依據

2.1由浙江大學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地下室基坑支護平面佈置圖》等;

2.3相關國家、行業及地方規範: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範》(JGJ120-99);

《錨杆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範》(GB50086-20xx);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範》(GB50497-20xx);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xx);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xx);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2-20xx);

《建築地基基礎技術規範》(DBJ13-07-20xx);

《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範》(YB9258-97);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xx)。

3.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

根據本工程特點和對監測的技術要求並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監測工作應按以下要求進行:

(1)基坑本身及其周圍基坑開挖深度3倍範圍內的建築物、地下管線作為本工程監測對象;

(2)對道路下重要管線進行重點監測;

(3)設置的監測內容和監測項目必須符合有關規範及設計要求,並能結合現場實際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基坑本身和工程環境的變化情況;

(4)採用的監測方法、儀器、材料和監測頻率應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

(5)監測數據的測試、採集應做到全面、及時、準確;監測數據的整理和提交應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4.監測目的

(1)對基坑施工期間基坑變形和其影響範圍內的環境變形、被保護對象的變形以及其它與施工有關的項目或量值進行測量,及時和全面地反映它們的變化情況,實現信息化施工,並將監測數據作為判斷基坑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依據;根據現場監測所得數據與設計值(或預警值)進行比較,如果超過某個限值則立即採取措施,防止支護結構發生較大變形與破壞、防止周邊道路、建築物發生較大變形與明顯損傷;

(2)為修正設計和施工參數、預估發展趨勢、確保工程質量及周邊管線的安全運營提供實測數據,是設計和施工的重要補充手段,根據監測提供的數據指導現場施工,優化施工組織。

(3)為理論驗證提供對比數據,為優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據;

(4)積累區域性設計、施工、監測的經驗。

5.監測內容

根據基坑開挖的深度、支護結構的特點、所處的周邊環境條件及設計要求,基坑開挖監測項目設置以下幾項:

5.1基坑坡頂水平位移監測;

5.2基坑坡頂垂直沉降監測;

5.3基坑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

5.4地下水位監測;

5.5深層水平位移(測斜)監測。

6.監測的方法和監測點佈置

6.1基坑坡頂和支護樁頂部水平位移監測

(1)監測方法

利用前視固定點形成的測量基線,用經緯儀測量圍護體頂部各測點與基線間距離的變化;如果視線受限制,則建立平面控制網,採用全站儀測水平角、水平距進行計算,從而瞭解圍護體因相應位置土體的挖除對其頂部水平位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水平位移監測點佈置在邊坡及支護樁頂部,間距不應超過20m,預計共佈置有所成24個點,編號S1~S24。在邊坡坡頂噴射混凝土面上埋設測量釘,應確保測量釘略高出混凝土面,測釘與混凝土體間不應有鬆動。在穩定地方至少設置2個基準點,以進行相互校核。

(3)測試儀器

R-202N全站儀、覘牌、鋼捲尺等儀器

(4)儀器精度≤2"

(5)預警指標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2基坑坡頂垂直沉降監測

(1)監測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網,利用精密水準儀觀測測點高程變化情況,從而瞭解圍護結構因相應位置土體的挖除對其豎直方向上的影響程度,分析圍護體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測點佈置與埋設同“基坑坡頂水平位移”,每一個水平位移監測點作為一個沉降監測點,共計242個,編號為J1~J24。

(3)測試儀器

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

(4)儀器精度≤0.7mm/Km

(5)預警指標

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3基坑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

(1)監測方法

利用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建立高程控制網,監測基坑周邊道路測點及周邊建(構)築物測點高程變化情況,從而瞭解基坑施工對周邊道路、周邊建(構)築物豎直方向上的影響程度,分析周邊道路(地下管線)、周邊建(構)築物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道路監測點佈置在道路周邊,間距不應超過30m,預計共佈置個點,編號DCJ1~DCJ5。周邊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點應佈置在基坑施工影響範圍內的建(構)築物上,測點主要佈設於房屋角,長邊超過25米和結構較差、距基坑較近的房屋在中部適當加密佈點。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暫佈設12測點,編號為WCJ1~WCJ12穩定地方至少設置2個高程基準點,以進行相互校核。

(3)測試儀器

中緯ZDL700精密水準儀

(4)儀器精度≤0.7mm/Km

(5)預警指標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4地下水位

(1)監測方法

預埋水位觀測管於土體內,用水位計測量,瞭解止水及降水效果及管湧、流砂等巖土工程病害發生的可能性。

(2)測點佈置

觀測井佈設在基坑的四側土體中,距圍護牆為1~2m處。觀測井深度(從自然地面起計)8.00m。

設井時,先在土體內鑽孔至設計深度,孔徑130mm,然後將管徑為100mm的PVC帶有用土工布裹住的進水孔的水位管(長15m)放入孔中,再於管外回填中粗砂至進水段上方30cm,其上方回填粘土封孔。管口設必要的保護裝置。共計12個觀測井。編號依次是:W1~W12。

(3)測試儀器

宜興市中巖土木工程儀器廠鋼尺水位計,量程30m;分辨率1mm。

(4)儀器精度1mm

(5)預警指標

水位變化累計值超過1000mm或水位日變化速率超過500mm/d;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6.5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1)監測方法

本項監測是用測斜儀自下而上測量預先埋設在基坑外的測斜管的變形情況,以瞭解基坑開挖過程中或地下室施工期間深層水平位移的影響程度,分析基坑深度上的穩定情況。

(2)測點佈置

測點佈置在基坑外1~1.5m,暫定12點,深度9m基坑支護設計圖紙確定,編號CX1~CX12。測斜管為外徑70mm、內徑66mm內壁有十字滑槽的PVC管,安裝測斜管時,其一對槽口必須與基坑邊線垂直,上下管口用蓋子密封,安裝完成後立即灌注清水,防止泥漿滲入管內。測斜管管口設可靠的保護裝置。

(3)測試儀器

量程:±90°;分辨率:2〞

(5)預警指標

暫缺

(6)監測頻率

土方開挖暫定1個月,每1~3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暫定1個月,每1~10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後至土方回填暫定4個月,每7~14天觀測一次,底板澆築施工結束至土方回填,每7~14天觀測一次;遇到異常情況(颱風、暴雨)應加密監測。

7.監測工序及測點

7.1監測工序

各監測內容所需的監測儀器、監測點的安裝、埋設以及測讀的時間應隨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開:

(1)根據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佈設地表、建築物、及地下管線的沉降點。

(2)地下圍護結構施工時,同步安裝圍護牆體內測斜管。

(3)地下圍護結構及土體加固施工完成後,進行水位管的埋設。

(4)圍護牆頂的圈樑澆築時,同步埋設牆頂位移、沉降測點,同時做好測斜管口的保護工作。

(5)基坑開挖之前,應建立測量控制網,將所有已埋設測點測讀初始值,並應測讀三次。

(6)在相應施工區段及其影響範圍內的測點在施工期間按要求進行測讀並進行數據整理和及時完成、提交日報表。

(7)在相應錨索安裝施工時,同步安裝應力計,並在錨索施加預應力前後進行讀數。

(8)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後,按照有關要求相應測點停止測讀,以此類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9)編寫施工監測報告。

7.2測點保護

儀器(傳感器)、測點安裝、埋設好後應作好醒目標記,設置保護設施,平時加強測點保護工作,確保測點成活率,保證監測數據的連續性。

8.數據處理分析和信息反饋

8.1每次實測數據之後,應及時出具簡報並由監測人員簽字後報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員簽收。若發現數據異常應立即再次現場監測,以核實監測結果。若水平位移或沉降超過預警值第一時間口頭通知甲方後並在規定時間將報表報送甲方或甲方指定的人員簽收。監測簡報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基坑坡頂垂直沉降與水平位移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②基坑周邊道路、建(構)築物垂直沉降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③深層水平位移監測監測:本次變形值與累計變形值;

④地下水位監測:

⑤註明各監測項目預警值評價是否超過預警指標;

⑥各監測點平面佈置示意圖。

8.2基坑土方回填結束,即可終止安全監測。對所測資料進行全面地綜合計算分析,一個月內提交最終分析成果報告,形成具體總結報告一式五份交付甲方,總結報告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①工程概況

②監測方案

③監測結果

④總結

⑤附各監測項目各監測點歷次監測結果彙總表

⑥附監測點平面佈置示意圖

9.人員及儀器設備組織

9.1項目擬投入的主要技術人員

本項目參與人員為高級工程師1,工程師3人,監測員4人。

9.2項目擬投入的主要儀器設備(見附表1)

標籤:十篇 監測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