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歷史解讀

鄭允端歷史人物介紹

鄭允端(1327年-1356年),字正淑,平江(今江蘇蘇州)人。據《四庫全書提要》記載,她是南宋太師尚書丞相鄭清之的五世孫女。

鄭允端歷史人物介紹

允 端從小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和薰陶,也成為一個知書達理,善詩能文的人。成年後,嫁給同郡人施伯仁。允端性情嫻淑,做完家室雜活,常“操弄筆墨,吟詠性 情。”伯仁也是一位善理文獻,儒雅風流的人。夫妻二人相敬相愛,“夫賢其婦之才,婦言其夫之學”,真好比一對志同道合的比翼鳥,翱翔在當時的文壇。

可 是,允端生不逢時,正值伐亂之時,伯仁也沒能逃出亂世帶來的厄運。當時,張士誠率領鹽丁起兵攻入平江,又有許多當地地主組織“義軍”搶劫民財,鄭、施兩家 均被亂軍洗劫一空。更不幸的是,此時的`允端正抱病在身,卧牀不起。雖然貧病交加,生存無計,在死神來臨之機,她還達觀地開脱自己:有生必有死,晝夜理之 常。“對死亡,她並不畏懼,唯一使她掛的是,自己辛苦寫出的詩作不能流傳後世。在彌留之機,她強作精神,理整編纂自己的詩稿,“詮次成帙”,並寫下自序。 她想“藏諸家塾,以示子孫。”1356年清明後不久,允端完成了己的著述事業後,英年早逝,魂歸黃泉,年僅29歲。

後來,伯仁又將她的遺稿悉心整理,編定成書,並題名為《肅庸集》。直到明朝嘉靖年問,允端的五世孫子施仁將它付印刊行。這樣,《肅庸集》才正式得以流行。

允端詩作很多,但其中古體詩成就最高,受人青睞,稱讚不絕。宋代潘是仁作《春慵軒集》中稱她的詩:“允端直風查晉風致。”《玉鏡陽秋》道:“鄭詩高素雋永,古體尤勝。五言如《羅敷曲》、《紀夢》、《聽琴》諸作。

允 端作詩,追求切實,,描寫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她極力反對當時流行於女流之中的那種“嘲詠風月,陶寫情思,纖豔委靡,流連光景者”的浮豔作品,她主張作詩 應“剷除舊習,脱棄凡近”,力求語言平實,風格恬淡,以反映現實為宗旨。她的每首詩都能體現出她的這種創作思想來。如《羅敷曲》:

邯鄲秦氏女,辛苦如蠶忙。

凌晨行採桑,來採不盈筐。

使君從南來,王馬多輝光。

相逢在桑下,遣我雙明璫。

聽婦前致辭:卑賤那可當!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郎。

請君上馬去,長乖《陌上桑》。

又如《山水障歌》:

我有一匹好東絹,畫出江南無數山。

筆法豈下李營丘,直疑遠過楊契丹。

良工好手不可遏,此畫森然能佈置。

層巒疊嶂擁復開,怪石長鬆伊相對。

板橋茅屋林之隈,瀑流激石聲如雷。

恍然坐我匡廬下,便覺胸次無凡埃。

此身已向閨中志,自恨無緣致幽討。

布襪青鞋負此生,長對畫圖空懊惱。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極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詩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只好“長對畫圖空懊惱”。這“懊惱”不僅僅是一種狹隘的個人的惱恨,更多的是對封建禮教壓抑女性的憎恨。由此可見詩人為女流之輩超凡絕倫之處。

允端寫詩,特注意詩的教化作用,她寫詩感於時實,緣事而發。當時,她發現許多尋常百姓之女,都紛紛嫁給達官顯貴人,允端認為這樣做,“雖誇耀於一時,而終不得偕老。”於是首詩教化意義很濃的《吳人嫁女璋》來警告世人,是難得作品。詩是這樣寫的:

種花美神官路傍,嫁女莫嫁諸侯王。

種花官路人將取,嫁女王侯不久長。

花落色衰情變更,離鶯破鏡終分張。

不如嫁與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四庫全書提要》認為:“其詩詞意淺弱,失黏落韻者,不一而足;錢惟善等皆—代勝流,不應濫評如是。”我以此評僅僅止於詩的表層,淺嘗止,而不作深究,以一概全,這對允端是極不公平的。她的詩的魅力正在於造詞淺顯,語言平易,風格超然深遠,令人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