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歷史解讀

歷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紹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祖籍北京大興縣,河南開封祥符縣人。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他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紹,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歷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紹

史可法簡介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祥符人,祖籍大興 ,明末抗清名將 、民族英雄 。他為官清廉,堅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當時正值夏天,屍體腐爛較快,史可法的遺骸無法辨認,其義子史德威與揚州民眾隨後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嶺。

史可法死後南明朝廷諡之為“忠靖”。清乾隆帝追諡為“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生平介紹

聞名鄉里

史可法,因祖上對朝廷的功勛得以世襲錦衣百户,稱北京錦衣衞籍。傳説史可法的母親夢見文天祥來到她的屋裏而受孕懷胎。

萬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時,史可法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 史可法早年以孝聞名於鄉,師從左光斗 。崇禎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進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後遷户部主事、員外郎、郎中。

鎮壓民變

崇禎八年(1635年),史可法遷升為右參議,負責鎮守池州、太平兩地。同年秋,總理侍郎盧象升大舉攻打農民軍,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慶、池州等地,監江北軍隊。黃梅農民軍攻掠宿松、潛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軍追擊潛山天堂寨的農民軍。

崇禎九年(1636年),滁州的農民軍被祖寬擊敗後,逃往河南。十二月,農民軍首領馬守應聯合羅汝才、李萬慶從鄖陽向東進犯,史可法轉駐太湖,扼守要道。 [8]

崇禎十年(1637年),任僉都御史,巡撫安、廬、池、太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羅田,湖廣蘄州、廣濟、黃梅,江西德化、湖口。正月,農民軍從安慶石牌的小路突圍出去,駐紮在桐城。參將潘可大將其擊敗,農民軍逃走途中又被廬、鳳兩地的軍隊阻攔,叛軍被迫又逃回桐城,早桐城周圍劫掠。史可法與潘可大率軍圍剿,叛軍敗走廬江,史可法與左良玉又在楓香驛將叛軍擊敗。三月,潘可大與副將程龍在攻打宿松時陣亡,農民軍分出同黨搖天動,另外編為一營,合計八營共二十多萬士兵,分別駐紮在桐城的練潭、石井、淘衝等地。總兵官牟文綬、劉良佐率軍在掛車河將其擊敗。

崇禎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為長時間沒有平定叛亂而獲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禎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為岳父的去世而離職。喪滿後,史可法被用為户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接替朱大典總管漕運,巡撫鳳陽、淮安、揚州等地。史可法彈劾罷免了三個督糧道,增設漕儲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務大有整治。之後,調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密政務,由於軍隊久不訓練,沒有戰鬥力,史可法上奏八條改革意見。

擁立福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史可法聽聞進攻北京,率軍進京勤王。軍隊抵達達浦口時,傳來北京失陷、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聲,以頭撞柱,血流到腳上 。史可法為朱由檢發喪,收到了張慎言、呂大器、姜曰廣等人的文書:“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孫子,按輩分、排行應當立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兒,賢良而且聰明,應當立他為君。”史可法也認為如此。但鳳陽總督馬士英暗地與阮大鋮商議,主張立福王朱由崧,並致書史可法稱論倫理、論次序都應當擁立福王。史可法告訴他們朱由崧的七個缺點,但馬士英聯合了操江提督誠意伯劉孔昭、鎮將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人,發兵護送朱由崧到儀真,史可法只得迎接 。

朱由崧訪孝陵、奉先殿,出外住在內守備府,羣臣上朝拜見朱由崧,朱由崧想避開,史可法勸説:“不能迴避,應當認真接受臣子的朝見。”朱由崧上朝後,開始討論戰守的問題。史可法説:“福王您應當身穿孝服,住於郊外,發兵北征,來向天下顯示您一定要報國家之仇的道理。”朱由崧連聲説是。第二天朝見之後,大臣們出來討論朱由崧監國的事,張慎言説:“國虛無主,福王就此可以即皇位。”史可法説“:太子生死不明,如果有一天太子到南邊來了怎麼辦?”誠意伯劉孔昭説“:今天已經説定了,誰敢再有更改?”史可法説:“慢慢再説吧。”於是大家退出。第三天,朱由崧監國,朝廷推選內閣大臣,大家都推舉史可法、高弘圖、姜曰廣。劉孔昭揎拳攘臂想入內閣大臣的行列,羣臣用本朝沒有勛臣入閣的先例阻止了他。劉孔昭憤憤地説:”就算我不能,馬士英為什麼不能入閣呢?”於是又一併推舉馬士英為內閣大臣,又討論填補大臣的空缺,推選了鄭三俊、劉宗周、徐石麒。孔昭推選阮大鋮,史可法説:“先帝親自定他為違逆案犯,不要再説了。”過了兩天,任命可法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同馬士英、高弘圖是一起任用的,可法仍然掌管兵部的事務,馬士英仍然督軍鎮守鳳陽,於是和北京過去一樣又制定了京軍制度,侍衞部隊和錦衣衞各軍都列入軍隊進行操練,錦衣衞東西兩司房,以及南北兩都的撫司官,不再全部設立,以防止告密,安定人心。

調解諸將

馬士英一天到晚想當首輔大臣。等到朝廷的命令發佈後,他非常惱怒,就把史可法以前列舉朱由崧不該立的七條理由進呈給朱由崧。然後帶兵入見朱由崧,遞上奏章就走了。史可法於是請求統帥軍隊,外出鎮守淮安、揚州兩地。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即皇帝位於武英殿,以次年為弘光元年。史可法入朝辭別,被加封為太子太保,改任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馬士英在這一天入朝值勤,討論把江北劃分為四鎮,東平伯劉澤清管轄淮、海等地,駐軍泗水,經理開、歸一路。總兵官劉良佐統轄鳳、壽等地,駐紮在臨淮,經理陳、杞一路。靖南伯黃得功統轄滁、和等地,駐軍廬州,經理光州、固始一路。史可法動身後,就派遣使臣尋訪已故帝、後的靈柩以及太子、二王所在的地方,並奉命前往祭告鳳、泗二陵。

南明此時處在清朝、闖王兩方面壓力之下,史可法為首的諸臣,主要採取的策略是“聯虜平寇”。希望能夠借重清朝的力量,首先剿滅流寇勢力,再謀求後續打算 。然而南明朝中卻不能同仇敵愾,反而仍舊黨爭不斷,文、武官員之間互相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東林黨人與馬士英、阮大鋮之間的矛盾,以及姜曰廣、高弘圖、劉宗周等人的辭官,説明了明朝廷的無法齊心向外,也因此種下弘光朝敗亡的原因。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揚言“聯闖平南”,而史可法在給多爾袞回信中只是為弘光朝廷繼統的合法進行辯解,沒有拿出對付清軍的辦法。九月,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勸説多爾袞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江南地區 。而此時清廷對南明政權態度也發生轉變,多爾袞致書史可法,以正統自居,否認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南明君臣無條件投降 。

史可法離開後,馬士英、劉孔昭等更加肆無忌憚。劉孔昭因為張慎言推舉吳甡,在大殿上鬧鬧嚷嚷,並持刀追殺慎言。史可法聽説此事後上疏勸解,劉孔昭最終沒能讓福王任用吳甡。史可法祭二陵完後,上書説“:陛下剛登位時,恭恭敬敬地拜見孝陵,哭泣之聲足見您心中的悲哀,路上的行人也為之感動。如果您親自拜見鳳、泗二陵,看到滿目蒿萊,無雞鳴狗吠的悽慘景象。想必會更加悲憤。我希望陛下能善始慎終,身居於高大舒適的宮殿時,能想到東北皇陵中先帝魂魄不能安息;享受宮廷的美餐時,能想到東北的皇陵中連麥子稀飯都沒擺上一碗;當得到瑞應之圖、吉祥符瑞時,能想到先帝儲才防敗,怎麼還會忽然遭遇危亡?早朝晏席結束時,能想到先帝一生克儉克勤,怎麼最終還是國破家亡?陛下如果辦事小心謹慎,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已故皇上、皇后還有列祖列宗都會在冥冥之中幫助我朝中興。假如晏樂、偏安於東南一隅,不考慮長遠的策略,不辨賢人和姦人,決策不夠靈活、明達,使老成的官吏離職而去,英雄豪傑裹足不前,列祖列宗在地下抱怨、擔心,天命在不知不覺中他向轉移,那麼東南一隅也是無法保住的啊!”朱由崧予史可法以口頭嘉獎。

史可法失勢之後自請督師江北,前往揚州統籌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江北四鎮軍務機宜 。當時,黃得功、劉澤清、高傑爭着想要駐軍揚州。高傑率兵先到揚州邊界,所經之地屍橫遍野。城中開始懼怕,登上女牆守備,高傑攻打了兩個月。澤清也在淮上大肆掠奪。臨淮不接納劉良佐的軍隊,也遭到攻擊。朱由崧命令史可法前往勸解,得功、良佐、澤清都聽從命令,於是,到高傑那裏去。高傑一向懼怕史可法,聽説可法要來,他連夜掘出近百個土坑埋葬地面上的屍骸。第二天早上來到軍營中拜見史可法,臉色和言辭都變了,汗流浹背。史可法卻坦誠地接待他,跟他的偏將講話也用温和的語氣,高傑喜出望外,然而從這以後他也有點輕視史可法,開始用自己的優勢兵力防護左右,文檄也一定自己過目後才肯傳遞。史可法簡單地把他們的情況上報給福王,又把他的兵力駐守在瓜洲,高傑對此又非常高興。等他離去後,揚州得以安定下來,史可法於是在揚州開設府署。

六月,李被清軍擊敗,放棄北京率兵向西逃跑,青州等各郡縣開始爭先恐後地殺死他設立的官員,佔據城堡自衞。史可法請求朱由崧頒佈監國、登極兩個詔書,安撫山東、河北軍隊和百姓的思想。並開設禮賢館,招收各地有才智的人,讓監紀推官應廷吉主管此事。八月,史可法外出巡視淮安,檢閲劉澤清的兵馬。返回揚州,向朝廷請求糧餉,作為進取北方的費用。馬士英吝嗇不肯送發,史可法上疏朱由崧催促他。藉此對朱由崧説:“近來人才日益減少,入官門路日益混亂,由此慕名之心勝而務實之心少,議論的事情很多但成功的事情很少。現在的局勢更和以往不同。一定要專心於討伐亂賊,報復國仇才行。除卻籌兵籌餉不應有什麼別的議論,除卻治兵治餉沒有人才之可言。如有撿拾空虛詞句,謀取高官厚祿的人,有罰無赦!”朱由崧只以詔書迴應史可法。

當初,史可法擔心高傑蠻橫不法,派黃得功在儀真駐軍防備他。九月,黃得功與高傑兵戎相向,高傑理虧。靠着史可法的和解事情才得以解決。北京原來投降大順的大臣們此時紛紛南下回朝,史可法上書建議説:“原籍在北方的大臣,應該讓他們到吏部、兵部聽候錄用,否則恐怕會使他們南下回朝之心絕滅。”又説:"北京的禍變,凡屬臣子的都有罪愆。在北方的官吏如果都應當跟先帝一道去死,難道在南京的都不是先帝的大臣?像我不才,在南京主管樞機,馬士英沾了國恩擔任鳳陽總督,都沒有能率領東南的全部優勢兵力迅速支援北都。鎮守大臣劉澤清、高傑因兵力不能支持,倒過來向南方逃跑。如此説來,先應該追究的,是我們這些大臣的罪過。竟然因為聖明的陛下您入繼王位,不僅沒加誅殺,而且一次次得到恩典。南方的大臣如此,而單單對於在北方的大臣們毫毛不放,一概繩之以法,豈不是閒散小吏,罪責反比南樞、鳳督還要重大了嗎?我以為應該選擇那罪狀顯著的降官,嚴加懲治,以示指教。如果大臣未曾接受亂賊的任命,或曾受亂賊刑罰的,可以撇開不加問罪。那些在北方逃避戰亂,猶豫多時而後才到朝廷來的,允許他們戴罪入官,討伐敵人,這些人可以到我領的軍隊裏酌情錄用。”朝廷經議論聽取了他的意見。

高傑駐兵揚州,很不馴服,史可法對他開誠佈公,用君臣的大義啟發、開導他,高傑終於感悟,接受上方的領導。十月,高傑率領軍隊北討,史可法到清江浦,派遣官吏在開封屯田,為經略中原地區做準備。各鎮兵力劃分防守地區。從王家營向北到宿遷一帶最為要衝,史可法親自負責,沿黃河的南岸築起了一道堡壘。十一月四日,史可法乘船駐於鶴鎮,信使報告清軍部隊已進入宿遷地區,可法率兵進抵白洋河,命令總兵官劉肇基前往支援。清軍部隊回頭攻打邳州,肇基又援助當地駐軍,與清軍相持半個月才解邳州之圍。

力保揚州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初,史可法親自安排高傑率軍北上河南,意圖協助清軍討伐李 。正月十二日夜,高傑到達睢州後,在故袁可立府第內被河南總兵許定國殺死,史稱“睢州之變”。清軍乘機南下。史可法聞訊長歎無法克復中原。 他傷心備至,親自趕往高軍營中做善後工作,立高傑子為興平世子,外甥李本深為提督,胡茂禎為閣標大廳(即中軍),李成棟為徐州總兵。高傑妻邢氏擔心兒子幼小,不能壓眾,她知道史可法沒有兒子,提出讓兒子拜史可法為義父。但史可法卻因為高部是流賊出身,堅決拒絕,命高傑子拜提督江北兵馬糧餉太監高起潛為義父。

二月,史可法從徐州回到白洋口。閻爾梅當時正在史可法幕中,勸他渡河復山東,不聽;勸之西征復河南,又不聽;勸之稍留徐州為河北望,又不聽”,一以退保揚州為上策 。

同年四月,左良玉率數十萬兵力,由武漢舉兵東下,要清君側,“除馬阮” 。當時,史可法移軍駐泗州,保護明朝祖陵 。馬士英竟命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磯,以致淮防空虛 。左良玉為黃得功所敗,嘔血而死,子左夢庚率全軍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時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揚州,繼續抵抗清軍的進攻。

志決獻身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鐸兵圍揚州。當時,有謠傳稱許定國軍要來殲滅高家軍,揚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壞城門外出逃命,大小船隻為之一空 。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降清,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此時多爾袞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拒絕投降。四月十七日,清軍進至距離揚州二十里處下營,次日兵臨城下 。史可法“檄各鎮援兵,無一至者” 。

四月十九日,高傑部提督李本深率領總兵楊承祖等向清豫親王多鐸投降,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史可法於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願歸葬鐘山明太祖孝陵之側 。四二十一日,總兵張天祿、張天福帶領部下兵馬投降,隨即奉多鐸之命於二十四日參加攻取揚州。揚州城裏只有總兵劉肇基部和何剛為首的忠貫營,兵力相當薄弱。

由於城牆高峻,清軍的攻城大炮還沒有運到,多鐸派人招降史可法、淮揚總督衞胤文,遭到嚴詞拒絕。四月二十一日,甘肅鎮總兵李棲鳳和監軍道高歧鳳帶領部下兵馬四千入城,兩人的意思卻是劫持史可法,以揚州城投降清朝。史可法毅然説道:“這是我殉國的地方,你們打算做什麼,如何想要富貴,請你們自便。”李棲鳳、高歧鳳見無機可乘,於四月二十二日率領所部並勾結城內四川將領胡尚友、韓尚良一道出門降清。史可法以倘若阻止他們出城投降恐生內變為理由,聽之任之,不加禁止。

四月二十四日,清軍以紅衣大炮攻城。入夜揚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眾將攔住。眾人擁下城樓,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擒住後,史可法拒絕投降而被殺。

清軍佔領揚州以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殺揚州百姓。清軍的大屠殺延續了十天,死亡逾八十萬人,史稱“揚州十日”。屍骨堆積如山,史可法遺體難以辨認,不知下落,一年後,其義子史德威以袍笏招魂,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後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史可法殉國後,南明贈諡“忠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清廷贈史可法諡“忠正”。

家族成員

祖父:史應元,官至黃平知州。

父親:史從質。

母親:尹氏。

弟弟:史可程,崇禎十六年(1643年)中進士。

義子:史德威,史可法副將。

主要成就

政治

參見:南明、朱由崧

史可法初期並不贊成擁立福王朱由崧為帝,指出福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但是卻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上下其手,借擁立爭功。南明的局勢勢必將土崩瓦解,一發不可收拾了。為了顧全大局,延續大明皇統史可法被迫同意四鎮擁立的福王登基稱帝。

軍事

參見:揚州之戰

外交

參見:聯虜平寇

崇禎帝死後,其堂兄在南京建立弘光朝,於是,一時間,中華大地上有三大勢力:清軍、南明朝、農民起義軍。這時候,南明雖然仍佔據半壁江山,但是朝中上下人心思變,士氣低下,戰鬥力堪憂。於是就有人想起了“借虜平寇”的招數。

吳三桂已經投降清軍,南明方面消息閉塞,對於吳三桂的立場問題一直認識的模糊不清,甚至對於吳三桂帶清軍入關的引狼入室行為認為是一大快事,可以借清軍之力滅“流寇”。於是幾番聯絡之後,南明與清軍建立了聯繫。有鑑於此,清軍在之後的華北地方剿滅農民軍的同時,其政治宣傳往往與“為明覆仇”相結合,這就讓一部分華北的明朝遺民分不清真假。南明方面還在為自己想出坐山觀虎鬥高招而暗自慶幸,清軍就暴露出真面目,清朝統一中國——不僅平寇,捎帶手把南明一起平了。

個人作品

史可法有《史忠正公文集》四卷,為其玄孫史開純於乾隆四十九年(1786年)彙集其遺稿,將其生平所作之詩刊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