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歷史解讀

張巡的代表詩歌作品賞析

張巡是唐朝著名的將領,歷史上張巡以區區兩縣幾千兵力,苦守雍丘、睢陽,二個孤城近二年,顯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巡的代表詩歌聞笛賞析,希望能幫到大家瞭解!

張巡的代表詩歌作品賞析

  張巡的代表詩歌聞笛賞析

聞笛是唐朝名臣張巡的代表詩歌作品,寫於安史之亂時期。詩歌作品《聞笛》表達了詩人張巡慷慨悲涼的抗敵精神。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下《聞笛》的詩歌內容:“岧嶢試一臨,虜騎附城陰。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門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

賞析詩歌作品時,先要了解詩人創作詩歌的時代背景。安祿山爆發叛亂後,張巡立馬率兵守衞雍丘,因不兵力強盛的敵軍,張巡只好退守至睢陽,和朝中大臣許遠一同抵抗敵軍。張巡在睢陽城中巡查時,聽見了悠遠飄揚的笛聲。笛聲引發了詩人複雜的內心情感流露,隨後便寫下名篇《聞笛》。張巡在首聯交代了自己所處的位置,即站在高樓上。此時,詩人看着城下兇猛的敵軍,內心非常憤慨。張巡用“虜騎”兩字表達了自己對胡人的憎恨與蔑視,在張巡眼中,安祿山等叛軍發動政變,侵犯大唐河山,本就是一件不可饒恕的事情。隨後,詩人指出睢陽城面臨的困境,即敵軍已經滴水不漏地包圍了睢陽,這讓詩人張巡非常焦慮。頷聯中,詩人張巡用反問句形式,表達了自己對抗擊胡人的信心和決心,以此展現了張巡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頸聯中,詩人描繪了一幅“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危急戰況,表現出詩人軍隊兵力單薄情況。尾聯用笛聲兩字昇華了詩歌聞笛的主旨,表達了詩人沉重的心情。

  張巡與許遠的關係

張巡許遠是唐朝玄宗年間的名臣,倆人英勇鎮守睢陽城的事蹟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許遠聯合鎮守睢陽要地,為挽救唐朝政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倆人也在守衞睢陽事件中,成為了千古名臣。後來,張巡、許遠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唐玄宗深受感動,並修建了祠堂來紀念張巡和許遠偉大的民族氣節。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任命許遠為睢陽太守,率兵鎮守睢陽。隨後,張巡不敵敵軍,退守進了睢陽城。於是,張巡和許遠便聯合起來對抗敵軍。雖然張巡和許遠都是一介文臣,但是倆人對軍事謀略上有不俗的見解。當敵軍通過雲梯等工具進攻睢陽城時,都被張巡、許遠的計謀所擊敗。面對死守城外的敵軍,張巡和許遠部隊逐漸沒有了食物裹腹,為了替唐軍爭取一些時間,張巡殺掉自己的愛妾讓士兵食用,隨後,許遠也殺掉了自己的家人和僕人讓士兵充飢。從這一方面來看,張巡和許遠都有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寧願殺掉自己的家人,也要讓士兵有體力守衞睢陽。張巡和許遠雖然為一代文臣,但是倆人身上具有的頑強不屈的民族氣節,震撼了古往今來很多人士。

張巡、許遠苦苦守城,但最終還是被敵軍攻入了睢陽。城破後,張巡、許遠被敵軍所俘虜,倆人不願意投降於敵軍,最終遭到了敵軍殺害。

  張巡的人物評價

張巡是唐朝名臣,並世人尊奉為通真三太子。客觀全面的來説,後人對張巡人物評價是什麼呢?唐代詩人杜牧曾説:“張巡亦進士也,凡三入判等,以兵九千守雎陽城凡週歲,拒賊十三萬兵,使賊不能東進尺寸,以全江淮。”從中可以看出杜牧對張巡英勇抗敵精神十分推崇,那麼除此之外,關於張巡人物評價還有什麼呢?

首先,張巡是位聰明機智,文武雙全的.人。早年間,張巡參加科舉考試,因取得進士名次,得以入朝為官。張巡任官期間,他將自己所管轄的範圍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後來,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優秀的軍事才能便顯現出來了。他用誘敵、智取等多種方法,大破令狐潮大軍。面對13萬叛軍,張巡用幾千士兵前去迎敵,並取得多次勝利。

其次,張巡還是位偉大的愛國主義人士,身上具備頑強不屈的民族主義氣節。張巡自幼學習的是儒家思想文化,三綱五常的倫理思想早已深入到張巡的內心。面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張巡憑忠君、忠國的思想來告誡自己奮起抵抗叛軍。即使張巡被捕,他依然不肯為叛軍效力,最終死在了叛軍刀下。

第三,張巡還是位愛惜士兵,沉着冷靜的人。張巡守衞雎陽時,因為士兵沒有食物,他便將自己愛妾殺害,讓士兵裹腹充飢。有人認為,張巡太過麻木,為了守衞江淮一帶,他不禁殺掉雎陽城中老弱婦孺來充飢。當張巡做出殺人充飢這一決定時,想必他的內心也十分痛苦吧。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張巡為了大義,最終捨棄了小義。

標籤:賞析 張巡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