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齊幹吉迭鄉龍源農村社區彙報材料

彙報1.82W

齊幹吉迭鄉是阿勒泰大尾羊的原產地,總面積約9000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現有居民845户5138人,其中以哈薩克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3%。近年來,齊幹吉迭鄉黨委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創先爭優為動力,以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建成1個鄉直社區、3個“村居合一”式農村社區,提升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齊幹吉迭鄉龍源農村社區彙報材料

一、因勢利導,準確定位,推行農村社區化服務 龍源社區是一個典型的鄉直社區,居民主要包括鄉政府、機關站(所)幹部、周邊村的富裕户、外來經商人員和2017年洪水受災户,常駐户204户,其中災後重建户76户、鄉直片區居民128户,總人口1203人,社區黨員5名,駐區單位16個、商業網點48個。成立龍源社區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去年福海縣遭遇60年不遇的暴風雪和特大融雪性洪水災害,齊幹吉迭鄉部分農牧民受災嚴重。由於農牧民居住比較分散,為加強農牧民集中管理,在縣委、縣政府的

支持下,鄉黨委結合新農村建設,整合資金1575.2萬元,圍繞10年20年不落後的目標,按照人畜科學合理分離的原則,在鄉直片區集中規劃災後重建小區。為集中開展公共服務,滿足居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鄉黨委研究決定依託災後重建小區建立農村社區。第二,社區成立前,鄉直居民由鄉政府直接管理,沒有專職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隨着鄉域經濟的發展,鄉直流動人口、商業網點數量明顯增多,鄉直居民的生產生活訴求進一步增加,亟需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提供管理服務。2017年,鄉黨委抓住農村社區建設時機,爭取縣農村社區建設資金35萬元,自籌50萬元,建立520平方米的鄉直社區陣地,實施農村社區化管理,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歡迎。

二、因地制宜,健全機制,促進社區規範運行

一是健全社區機構。按照“先黨組織後居委會”的'思路,成立社區黨支部,組織開展各項服務活動。採取選派職能站(所)幹部、聘用公益性崗位和下派掛職幹部等形式,配備社區幹部9名,建立社區幹部8小時坐班制,確保社區活動場所全天向居民開放。為進一步服務居民,鄉黨委推行“一線服務”,將涉農服務站(所)為民服務事項下放到社區,實施“一站式”全程代辦服務,內容涉及計生宣傳、黨(團)員服務、合作醫療、環境衞生治理等16項內容。二是落實

資金保障機制。建立縣鄉兩級資金保障機制,每年在縣財政撥付專項運轉經費4萬元的基礎上,鄉財政拿出2萬元,用於農村社區軟、硬件建設和各項工作正常開展。三是完善城鄉聯建機制。與福海鎮建北路社區結成聯建對子,學習城市社區的管理經驗,選派2名幹部到建北路社區進行3個月的調訓。開展城鄉社區文化、服務資源等聯建共享活動3次,有效促進社區規範化建設。四是建立共駐共建機制。實行“農村社區共建”認領制度,社區結合自身需要,制定衞生區、“激情夏日”廣場文化活動、志願服務等被選事項13項,治安巡邏崗、衞生監督崗、政策宣傳崗等公益崗位18個,由駐區單位進行認領和落實。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活動,鼓勵鄉直機關、站所黨員積極參與農村社區組織開展的各項公益活動。

三、因人施策,延伸觸角,強化為民服務功能

深入推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成立工作組,對轄區居民進行排查走訪,根據社區不同的居住羣體,分類建立居民基本信息台帳,開展針對性服務。一是針對流動人口開展無縫管理服務。建立流動人口管理台帳,將社區分為4個片區,對56名流動人口實行動態管理。成立流動人口服務站,組織社區幹部深入流動人口聚集地,廣泛開展法務知識、維權糾紛等宣傳活動,切實加強流動人口服務。二是針

對待業失業居民開展信息服務。設置致富信息發佈台,發佈就業致富信息,依託農村社區勞務派遣站,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60人,實現人均轉移增收500元。三是針對受災居民開展創業服務。深入開展“萬名農牧民黨員能力建設工程”,積極引導受災農牧民依託鄉直優勢,從事農家樂、牧家樂等餐飲服務業、商業經營及傳統手工業加工等第三產業。受災居民古麗加米通過技能培訓,學會了刺繡、手工藝品製作等技術,如今其作品銷往全疆各地,月均增收600元。四是針對從事農業居民開展市場服務。結合基層黨建項目化管理,實施黨羣致富聯合體惠民工程,成立聯強農牧民合作社黨支部,開展產、購、銷一條龍服務,走“支部+合作社+農户”的致富路子,130户會員每年户均增收1200元,成功培育郭銀花等致富典型11户。五是針對困難弱勢羣體開展救助服務。建立“愛心服務站”,為艾木爾汗等困難居民免費發放農村低保購物卡、醫療服務救助卡86張。六是針對老年人開展文化服務。組建“銀齡”曲藝隊、秧歌隊等文化隊伍,開展廣場文化活動6場(次),使老人們切實體會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社會主義農村新生活。七是針對未成年人開展陽光服務。建立“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乒乓球、電子琴、繪畫及美體等學習培訓活動,極大地滿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探索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將40~50户居民劃分為一網格,組建網格服務團隊、專業服務團隊和義工服務團隊“三級服務團隊”,進一步完善農村社區運行機制,使管理服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斷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再上新台階。

二是建立健全農村社區環境養護機制。聘用轄區內困難家庭勞動力組建環衞隊,開展環境整治和淨化綠化工作。

三是全面推進社區民主政治建設。建立居民代表議事制度,引導社區居民參與民主實踐,逐步建立完善的居委會選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