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17註冊電氣工程師模擬電路複習資料

模電是許多電氣從業者感到非常頭疼的一個知識點,提前做好針對性的複習很重要。那麼關於註冊電氣工程師模擬電路複習資料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註冊電氣工程師模擬電路複習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2017註冊電氣工程師模擬電路複習資料
  註冊電氣工程師模擬電路複習資料

一、 橋式整流電路

1、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

2、橋式整流電流流向過程:

輸入輸出波形

3、計算:Vo, Io,二極管反向電壓。

二、電源濾波器

1、電源濾波的過程分析:

波形形成過程:

2、計算:濾波電容的容量和耐壓值選擇。

三、 信號濾波器

1、信號濾波器的作用:

與電源濾波器的區別和相同點:

2、LC串聯和並聯電路的阻抗計算,幅頻關係和相頻關係曲線。

3、畫出通頻帶曲線。計算諧振頻率。

四、 微分和積分電路

1、電路的作用,與濾波器的區別和相同點。

2、微分和積分電路電壓變化過程分析,畫出電壓變化波形圖。

3、計算:時間常數,電壓變化方程,電阻和電容參數的選擇。

五、共射極放大電路

1、三極管的結構、三極管各極電流關係、特性曲線、放大條件。

2、元器件的作用、電路的用途、電壓放大倍數、輸入和輸出的信號電壓相位關係、交流和直流等效電路圖。

3、靜態工作點的計算、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

六、分壓偏置式共射極放大電路

1、元器件的作用、電路的用途、電壓放大倍數、輸入和輸出的信號電壓相位關係、交流和直流等效電路圖。

2、電流串聯負反饋過程的分析,負反饋對電路參數的影響。

3、靜態工作點的計算、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

4、受控源等效電路分析。

七、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射極跟隨器)

1、元器件的作用、電路的用途、電壓放大倍數、輸入和輸出的信號電壓相位關係、交流和直流等效電路圖。電路的輸入和輸出阻抗特點。

2、電流串聯負反饋過程的分析,負反饋對電路參數的影響。

3、靜態工作點的計算、電壓放大倍數的計算。

八、電路反饋框圖

1、反饋的概念,正負反饋及其判斷方法、並聯反饋和串聯反饋及其判斷方法、電流反饋和電壓反饋及其判斷方法。

2、帶負反饋電路的放大增益。

3、負反饋對電路的放大增益、通頻帶、增益的穩定性、失真、輸入和輸出電阻的影響。

九、二極管穩壓電路

1、穩壓二極管的特性曲線。

2、穩壓二極管應用注意事項。

3、穩壓過程分析。

十、串聯穩壓電源

1、串聯穩壓電源的組成框圖。

2、每個元器件的作用;穩壓過程分析。

3、輸出電壓計算。

十一、差分放大電路

1、電路各元器件的作用,電路的用途、電路的特點。

2、 電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何放大差模信號而抑制共模信號。

3、 電路的單端輸入和雙端輸入,單端輸出和雙端輸出工作方式。

十二、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1、場效應管的工作特點、場效應放大器的特點。各元器件的作用。

2、放大過程分析。

3、電壓放大增益的計算。

十三、選頻(帶通)放大電路

1、 每個元器件的作用:

選頻放大電路的特點,電路的作用.

2、特徵頻率的計算 ,選頻元件參數的選擇.

3、幅頻特性曲線:

十四、運算放大電路

十五、差分輸入運算放大電路

1、 差分輸入運算放大電路的的特點用途

2、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關係式

  電氣工程師複習指南

1、 1~5日:根據以前複習整理出的各章節要點,結合複習資料書的內容以及習題集的內容,對各章節的內容以瀏覽的'方式加深重點印象,對習題集可多注意基本的計算方法,並標記下解題答案的頁數。這幾日,以加深各章節內容在記憶中的印象為主,重點要知道在複習資料、習題集中的什麼地方能找到答案。

2、6~12日:重點複習“n本規範”,對於規範,每一本、每一頁都要看(但並不是都要求記住),對可能考的要點(可能是設計中的常識,也可能是“強條”,也可能是各種表下面的小字),在書上要作標記,以提大學聯考試時查找的速度。大家一定要注意,有“條文説明”的規範,一定要看“條文説明”。最好把其中有公式的部分做上標記。

3、13~14日:“抱着”規範、複習資料、習題集,自己覺得哪裏不熟就看哪裏。主要以放鬆心情為主。

4、15日:上午準備考試時需要的一切物品,下午去看考場,晚上一定要比平時早睡一點。在白天,可把你總結的重點內容在瀏覽一遍。

5、平時的作息時間

應注意:1~12日,如果你晚上精力旺盛,可以多複習一段時間,第二天可以多睡一會兒。13~15日,作息時間應當按考試時間調整。起牀,上午複習,中午休息,下午複習均應按考試日時間進行,以適應考試。

  電氣工程師複習知識點

回轉半徑

回轉半徑是一個物理量,雖與動力學中回轉半徑有相似的數學表達形式,但含義不同。

回轉半徑是指物體微分質量假設的集中點到轉動軸間的距離,它的大小等於轉動慣量除以總質量後再開平方。 當一支力矩作用於一個物體時,物體會依照轉動慣量呈現應有的旋轉運動。物體對於一支直軸或質心的回轉半徑,是此物體所有粒子,對於此直軸或質心的均方根距離。

物體對於一支直軸的回轉半徑 ,是與對於此直軸的轉動慣量 和物體的質量 有關。

物理上認為,剛體按一定規律分佈的質量,在轉動中等效於集中在某一點上的一個質點的質量,此點離某軸線的垂距為k,因此,剛體對某一軸線的轉動慣量與該等效質點對此同一軸線的轉動慣量相等,即i=mk^2.則k稱為對該軸線的回轉半徑。

回轉半徑的大小與截面的形心軸有關。最小回轉半徑一般指非對稱截面中(如不等邊角鋼),對兩個形心軸的回轉半徑中的較小者。這在計算構件的長細比時,如構件的平面內和平面外計算長度相等時,它的長細比就要用最小回轉半徑計算。

力學簡介

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是研究物體的機械運動和平衡規律及其應用的。力學可分為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三部分。靜力學是以討論物體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狀態的條件為主。運動學是撇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來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描述方法,而不涉及引起運動的原因。動力學是討論質點系統所受的力和壓力作用下發生的運動兩者之間的關係。力學也可按所研究物體的性質分為質點力學、剛體力學和連續介質力學。連續介質通常分為固體和流體,固體包括彈性體和塑性體,而流體則包括液體和氣體。

16世紀到17世紀間,力學開始發展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學科。伽利略通過對拋體和落體的研究,提出慣性定律並用以解釋地面上的物體和天體的運動。17世紀末牛頓提出力學運動的三條基本定律,使經典力學形成系統的理論。根據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釋了地球上的落體運動規律和行星的運動軌道。此後兩個世紀中在很多科學家的研究與推廣下,終於成為一門具有完善理論的經典力學。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對於高速運動物體,必須用相對力學來代替經典力學,因為經典力學不過是物體速度遠小於光速的近似理論。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得到發展,它根據實物粒子和光子具有粒子和波動的雙重性解釋了經典力學不能解釋的微觀現象,並且在微觀領域給經典力學限定了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