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評析

我們在大學聯考理綜複習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理綜試卷要考察什麼內容。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8廣東大學聯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評析,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評析

  廣東大學聯考理科綜合全國Ⅰ卷評析

一、總體評價

2017大學聯考全國Ⅰ卷理綜卷物理部分,較好地貫徹了《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的命題指導思想,體現了以基礎知識為依託,以能力考查為主旨的指導思想。在保持歷年來一貫的嚴謹的科學性和規範性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基礎、體現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觀、全面。試卷的整體難度呈階梯型分佈,有較好的區分度,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有利於高校科學地選拔人才,對高中教學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同時試題也考慮了不同省區的教學實際。

命題難度:穩中有升

今年的試題總體難度較往年有所上升,靈活性增強。選擇題整體難度比往年略有上升;實驗題考察形式新穎,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變通能力要求較高;計算大題設問層次分明,計算難度有所下降,但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提高;選考題比較中規中矩,平穩過渡。選擇題、實驗題和計算題三種題型的難度起點都較低,都是由易到難的連續性難度設計,易、中、難比例合理,以中等難度為主,拓寬難度分佈範圍,對大部分層次的考生進行了有效的區分。多數題目難度不大,但計算題依然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具有較明顯的選拔效果。

2017大學聯考全國Ⅰ卷理科綜合試卷評析

二、試題分析

1.內容改革平穩過渡,試卷設計科學嚴謹

今年選修3-5首次納入必考部分,試卷第一道題就對動量進行了考察,及時到位,很好地落實了考試內容改革的方向。以及後面的第17題裏也通過核反應來對3-5的原子物理知識進行了進一步考察。不過這兩題都是基礎題,對於新模塊納入必考內容的這個變革,實現了較好的平穩過渡。

2.呈現科技前沿問題,考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試卷注重將高中物理的基礎內容與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關注現代科技發展,較好地體現了物理、生活和社會三者的有機融合。如第14題的火箭升空問題,17題的“人造太陽”的核聚變發電問題,18題的“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應用問題,這些試題情境自然而貼近生活,設問新穎巧妙、科學合理、不偏不怪,有利於考生真實水平的發揮,同時也有利於促進中學物理教學摒棄題海訓練,引導學生重視物理思維過程,體驗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

3.注重物理概念與規律,迴歸基本原理

試題迴避過難、過繁的題目,注重對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及核心思維方法的考查,解題過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部分題目都能找到解題思路,對於注重基礎的學生會有較大的把握與優勢。選擇題當中,既有定性判斷,也有定量計算,不過都是以考查基礎為主。如第15題的乒乓球平拋問題、19題通電長直導線的安培力計算,23題的伏安特性曲線測量。雖然有幾道題的情景比較新穎(如18和22題),但考查還是對物理知識的一些基本原理的運用。

4.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建模能力

試題在考察雙基的同時,也對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運算能力及對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進行了考查。選擇題和實驗題的設計,從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規律出發,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其中21題的動態平衡問題,22題“滴水計時器”的情景理解與應用,都對學生的題意解剖能力和建模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計算題25題和選考的33題都屬於思維性較強的題,考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知識基礎外,還要建模,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大學聯考理綜複習禁忌

一忌“多而不精,顧此失彼”

許多同學(更多的是家長)為了在大學聯考中領先於其它人,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比別人學得多,這無疑是件好事。但他們最後所採用的方法卻往往是對他們最為不利的,那就是:購買和選擇大量的複習資料和講義,花去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沒日沒夜的做,他們的精神非常可貴,他們的毅力非常驚人,其效果卻讓他們自己都非常傷心失望。有些家長甚至説:“我的小孩已經盡力了,還是沒有進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實,他們犯了很多科學性的錯誤,卻不自知。

1.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範圍,再多的複習資料、講義,也只不過是這一範圍內的知識的重複和變形。你所做的很多題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識點,代表相同的方法,對於那些你已經掌握的知識、方法,做再多的題目還是於事無補,簡單無聊的重複除了使你身陷題海,不能自拔,耗盡了你的精力不算,還使你失去了信心,因為你比別人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2.每一套複習資料都經過編纂人員的反覆推敲,仔細研究,都很系統地將相應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方法融會於其中。所以同學只要研究好一兩套具有代表性的複習資料,你該學的一定都能學到,該會的都能學會。

3.“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太貪心,這本資料也好,那本資料也不錯,好的資料太多了,同學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題目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的題目,永遠沒有盡頭,必然導致你對每一套資料都沒有很好的完成,都沒有系統地研究,反而會因為各種資料的風格、體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學習失去全面性、系統性,多而不精,顧此失彼,是高三複習的大敵。

二忌“學而不思,囫圇吞棗”

導致很多同學身陷題海,不能自拔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而不思”,題目是知識的載體,有的同學做了很多題目,卻仍然沒有明白它們代表同一知識點,不但不能舉一反三,甚至舉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華羅庚先生説過:“譬如我們讀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註解,就愈讀愈厚,我們自己知道的東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學’並不到此為止,‘懂’並不到此為透,所謂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煉的過程,即把那些學到的東西,經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這段話充分説明了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學而不思”的幾種具體表現,也許你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1.上課以為自己聽懂了,可你仍然作業不會做,去問老師的時候,老師告訴你,這就是上課講的例題或例題的變形;總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題目,覺得每個題目都很新鮮,常常遇到那種好象從未見過的題型;

2.從來不去想,怎樣發展自己的強項,怎樣彌補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佈置了作業就做,發了試卷就考。

3.考試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就是老師講的某個典型的東西,卻有那種話到嘴邊説不出的感覺,或者豁然開朗、猛然醒悟的感覺;

4.當老師要你總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和策略或要你總結某一章所學內容的時候,你總是支支唔唔無話可説;

5.一個自己所犯的錯誤,只是輕輕的告訴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簡單地歸結為粗心,但下次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學而不思,往往就囫圇吞棗,對於外界的東西,來者不拒,只知接受,不會挑選,只知記憶,不會總結。你沒有在學習過程中“加入自己的註解”,怎能做到華羅庚先生説的“由薄到厚”,你不會“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問題地本質,那麼,你的學習就很難取得質的飛躍。

三忌“好高騖遠,忽視雙基”

很多同學都知道好高務遠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詞,但卻不知道什麼是好高騖遠。

有的同學由於自己覺得成績很好,所以,總認為基礎的東西,太簡單,研究雙基是浪費時間;有的同學對自己的定位較高,認為自己研究的應該是那些高於其它同學的,別人覺得有困難的東西;有的同學總是嫌老師講得太簡單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學成績不怎麼樣,也瞧不起基礎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好高騖遠。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於最簡單的事實之中。一切高樓大廈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論,都是由基礎理論總結出來的。同學們可以仔細地分析老師講的課,無論是多難的題目,最後總是深入淺出,歸結到課本上的知識點,無論是多簡單的題目,總能指出其中所藴藏的科學道理,而大多數同學,只聽到老師講的是題目,常常認為此題已懂,不需要再聽,而忽略了老師闡述“來自基礎,迴歸基礎”的道理的關鍵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雙基,千萬別好高務遠。

四忌“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以下是對某校2004屆高三300名同學關於作業問題的兩項調查:(數值為人數比例:做到的/總人數)

你做作業是為了什麼?

檢測自己究竟學會了沒有佔91/30.33%

因為老師要檢查佔143/47.67%

怕被家長、老師批評的佔38/12.67%

説不清什麼原因佔28/9.33%

你的作業是怎樣完成的?

複習,再聯繫課上內容獨立完成佔55/18.33%

不復習,直接獨立完成佔69/23.00%

自己做,遇到問題參考同學作業佔113/37.67%

先看同學作業,看懂後再做佔44/14.67%

抄同學的作業佔19/6.33%

調查表明:做作業不是主觀要求完成的佔了略強,作業能夠獨立自主完成的只佔了50%多一點。這説明很多同學的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他們甚至認為是父母把他送到這裏來的,只能做這一切,這種心態在同學們當中普遍存在,必然會使這些同學只懂得被動應付,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沒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漫無目的中折折扣扣地學習,這樣的同學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即使取得成績也是很有限的。

  大學聯考理綜生物答題技巧

一、迴歸課本梳理知識:

1.概念、原理、規律(包括法則)、專業術語、數字、符號、過程或步驟的陳述。

2.關注經典實驗及其研究方法:每年大學聯考的實驗都是課本實驗的組合、拓展與外延,因此還是要重視課本,包括實驗原理、材料、試劑、方法、步驟、結果預測、現象描述和得出實驗結論;還要關注探究實驗、調查研究、作物育種方案的設計、預測結果分析等。

3.瀏覽課本輔助學習資料:“小資料”“為什麼?”“課外讀”等。

4.主幹知識及重點內容:代謝、調節、遺傳、生態等。

二、回顧試題查漏補缺:關注已做過試題中的錯題,也是考前複習的重點之一,分數的增長點就在錯題上,避免不必要失分。

瀏覽做過的模擬卷等,特別要複習曾經做錯的題目。可模擬大學聯考環境,進行近三年的大學聯考真題演練。

三、保證時間:保證答題時間在40分鐘到45分鐘。力爭不留空白,儘量使用生物學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