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數學會考知識點歸納整理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會考知識點歸納整理,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會考知識點歸納整理

數學會考知識點歸納整理1

單項式與多項式

僅含有一些數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運算的式子叫做單項式單獨的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單項式中的數字因數叫做這個單項式(或字母因數)的數字係數,簡稱係數。

當一個單項式的係數是1或-1時,“1”通常省略不寫。

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的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如果在幾個單項式中,不管它們的係數是不是相同,只要他們所含的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同,那麼,這幾個單項式就叫做同類單項式,簡稱同類項所有的常數都是同類項。

1、多項式

有有限個單項式的代數和組成的式子,叫做多項式。

多項式裏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單項式可以看作是多項式的特例

把同類單項式的係數相加或相減,而單項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數不變。

在多項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數的個數,稱做這個多項式的元數經過合併同類項後,多項式所含單項式的個數,稱為這個多項式的項數所含個單項式中次項的次數,就稱為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2、多項式的值

任何一個多項式,就是一個用加、減、乘、乘方運算把已知數和未知數連接起來的式子。

3、多項式的恆等

對於兩個一元多項式f(x)、g(x)來説,當未知數x同取任一個數值a時,如果它們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麼,這兩個多項式就稱為是恆等的記為f(x)==g(x),或簡記為f(x)=g(x)。

性質1如果f(x)==g(x),那麼,對於任一個數值a,都有f(a)=g(a)。

性質2如果f(x)==g(x),那麼,這兩個多項式的個同類項係數就一定對應相等。

數學會考知識點歸納整理2

1.數軸

(1)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的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

(2)數軸上的點: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但數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一般取右方向為正方向,數軸上的點對應任意實數,包括無理數.)

(3)用數軸比較大小:一般來説,當數軸方向朝右時,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重點知識:

國中數學第一課,認識正數與負數!新七年級的來~

2.相反數

(1)相反數的概念: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相反數的意義:掌握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不能單獨存在,從數軸上看,除0外,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它們分別在原點兩旁且到原點距離相等。

(3)多重符號的化簡:與“+”個數無關,有奇數個“﹣”號結果為負,有偶數個“﹣”號,結果為正。

(4)規律方法總結: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就是在這個數的前邊添加“﹣”,如a的相反數是﹣a,m+n的相反數是﹣(m+n),這時m+n是一個整體,在整體前面添負號時,要用小括號。

3.絕對值

1.概念:數軸上某個數與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

①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絕對值相等;

②絕對值等於一個正數的數有兩個,絕對值等於0的數有一個,沒有絕對值等於負數的數.

③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

數學會考知識點歸納整理3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義,有一個角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為邊的三角形是以c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邊a,b,c滿足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個三角形30°內角所對的.邊是某一邊的一半,則這個三角形是以這條長邊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兩個鋭角互為餘角(兩角相加等於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兩直線相交且它們的斜率之積互為負倒數,則兩直線互相垂直。那麼

判定6:若在一個三角形中一邊上的中線等於其所在邊的一半,那麼這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個三角形30°角所對的邊等於這個三角形斜邊的一半,則這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與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於已知斜邊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定義:

外心:是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即外接圓的圓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邊的垂直平分線交於一點。該點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質:

1.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於一點,該點即為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圓有且只有一個,即對於給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個圓的內接三角形卻有無數個,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鋭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內;

鈍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與斜邊的中點重合。

在△ABC中

=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