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精選3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精選35篇)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師加強閲讀,我比較認同。因為我事先就形成了讀書的習慣,這次從圖書館借閲要求閲讀的書目,靜心閲讀摘抄。陳鶴琴所著——《家庭教育》,讀來頗有共鳴,讀來如行雲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寫過育兒日誌,思想領悟起來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遠,語言、思想等方面沒有太多因素的干擾。總而概括,如下幾點:

概括來説,這本書讀來順其自然,語言毫不晦澀。作者比較常用的語法就是排比句、並列句。排比句讓讀者在跳動的節奏中闡釋了多種情況,讀者的注意力易於集中。同時,也感受到作者是一個可愛的人。並列句前半句便於讀者認識,後一句便於讀者思考。作為育兒的`書籍,比較適合父母閲讀。

其次,這是一個真正潛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個個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話語,那的確是自己的思考。讓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關注自己孩子的同時,還要關注別人的孩子的發展。這樣,通過對比就可以讓父母收穫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變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個成長階段不認真的時候也能夠育兒。

再者,育兒還需要更加細緻。我自認為是一個比較細心的媽媽,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問題總不是在想當然中結束。同樣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為許多細節,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細緻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後,在摘抄妙招的同時,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讀過不少書,拿《顏之推家訓》這本書為例,作者在看過之後,也有自己的觀點。《家庭教育》這本書從嬰幼兒到五六歲,都有一些建議。我看後頗為受用。

育兒書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陳老這裏,仍然有新的內容可學習。這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繼續好好讀書吧!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

對於家庭教育我一直都在苦苦摸索,也經常和家長們交流學習,可是總覺得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夠理想。從懷孕起就沒少讀關於胎教、早教方面的書籍,自己覺得只要多看書就可以做一個好媽媽,可是當孩子出生後並且隨着孩子的年齡增長,我發現我所看的書遠遠不能滿足我平時的教育。

説起教育孩子每個父母都會,但是有幾位父母能做到科學教育呢?這也是每位家長都想要學習的。《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書中有一些新型的教育新觀念,也有一些典型的成功型教育經驗,這本書讓我發現我在平時的教育中有許多無知,總覺得嚴厲就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同時也學習到教育孩子也需要科學教育,這樣我感受頗深!

【放低姿態和孩子成為朋友】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時作為家長我們忽略了這點,當孩子犯了錯時我只知道訓斥,從來沒有耐心的傾聽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所以每次訓斥完孩子後,我發現孩子很不服氣。

有一次孩子們在一起玩,大人們都在客廳看電視,忽然我聽見“砰”的一聲,我馬上意識到是爸爸的花瓶,我跑過去一看還真的是,幾個孩子都説不是自己乾的,只有兒子説:“媽媽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都沒想就開始訓斥兒子為什麼不小心一點,因為是爸爸很喜歡的,所以我狠狠的批評了兒子。過了幾天我才知道不是兒子打碎的而是另一個小朋友打碎的,兒子怕那個小朋友挨吵所以自己承擔了。我當時就很後悔自己的莽撞。後來不論遇到任何事情我都會和兒子溝通,現在我們倆成了無話不説的“好朋友”。

【走出媽媽教育的誤區】

現在的媽媽在教育過程中都會陷入很多的誤區,比如有些媽媽無論什麼事情都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孩子就成了“提線木偶”,並且還害怕自己的孩子會受到傷害,就限制孩子的探索和冒險精神,這樣不但無法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和冒險精神,同時也使孩子的運動量減少肥胖率上升。

有些媽媽對孩子過度寵愛百般呵護,這樣孩子如同温室裏的花苗一樣稍遇風雨就難以承受。應大幅提高孩子的耐挫性,磨練他們的意志力,這樣鍛鍊過的孩子將來步入社會在遇到一些挫折時就不會承受不了。

非常感謝這本《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它給了我們一些具體、實用、專業的教育理念,我堅信通過學習我會成為一名會科學教育孩子的媽媽!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

這個假期,我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通過家庭教育的學習我終於明白畢業證書或是高學歷都是你身份的一個象徵,那些東西往往是給別人看的,而學習和充電才是最重要的,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才會有的收穫的,學習不是給別人看,最重要的應該是個人成長了,學到的東西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了,每個活生生的案例都在教育着我。

國小的孩子們是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獲得的知識層面是不同的,通過和孩子以及家長的長期接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不斷積累,對於認準的事情就一定做好,堅持到底。面對生活反思而不抱怨,我感到學習後的最大變化就是:心態變好了,學會了心平氣和的生活和學習,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改觀。

自從學習家庭教育後,我時常注意我們老師和孩子家長的談話,常常會感慨很多。如果我們孩子的家長、老師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們的孩子會怎麼樣,還會這麼難管教、難理解甚至是這麼的害怕老師和家長嗎?孩子的問題,根在家長身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給孩子上課時更多的能冷靜下來去看孩子,突然發現孩子們所提出來的問題都是事出有因,而孩子們也不是很搗蛋了,變的很可愛。他們更喜歡上我的課了,也更喜歡跟我聊天了,學習讓我更深刻的明白理解和尊重他們,蹲下身子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用愛的目光注視着她們,用我們温柔的手去摸摸孩子的臉蛋……這樣我們的孩子會和我們走的更近。我們需要教給他們的不單單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應該是教會他們學會交流和溝通,用愛來教育孩子。

學習的最初很簡單,就是為了養育好自己的孩子和方便工作,但是隨着學習的深入,我看到家庭教育網絡為社會發展做出的努力,而我作為社會的一員,我也將腳踏實地的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希望多多去和那些有教育問題的家長進行溝通和指導,希望每一位家長都是一位很棒的家長,願每一個可愛的孩子都能因為家長的轉變而變得快樂福!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4

編者按:《與孩子共讀共書》,是高子陽老師編寫的教育書籍,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看完之後的感悟吧!

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事提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師——高子陽老師,那是同事聽完高老師的共讀共書講座之後告訴我的,那一刻,正是我束手無策之時,苦於尋求如何幫助剛上七年級的小子提升閲讀寫作興趣的方法,終無所得。共讀共書?很新鮮的詞,好理解,可如何去做呢?原來,高老師有一本新書《與孩子共讀共書》,於是,我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立即下單買了書。第二天,書一到,我便一口氣讀完,意猶未盡,感觸良多。

高老師書中告訴我們:真幸福與真成功=讀×書。“讀”就是多讀書、多讀世界,“書”就是在閲讀過程中多寫,既要把一個個字寫美,又要多寫文章與書。多少是“多”,高老師從科學的角度就多讀多寫做了全面彙總;如何做到“多”,高老師提供的方法人人能用,所言的智慧均經實踐檢驗;為孩子選哪些書,更有明確的答案,詳細的書單列在書的後面,這些書全部是高老師和他的女兒讀完的,極有參考價值。除了這些,高老師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共讀共書記錄本》。這個很有新意,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讀,一起寫,看誰讀的多,看誰寫的多,看誰讀的好,看誰寫的好!多麼有創意的方法啊!

正人先正己。想要求孩子讀書,不如自己先讀書。曾經的我,對待小子,疲於説教,也買了很多的兒童書給小子,似乎小子也讀了一些,但不知道讀了多少,讀的結果,也沒有過多的要求一定要寫什麼,整個國小,甚至連日記都不曾有寫,自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果就不佳,以致於已經在目前的學習中越來越顯現出相當多的不足。現在,回頭想想,這不能完全責怪孩子,因為,作為家長,我自己也沒有努力去讀書,去寫作,憑什麼來要求孩子就應該做到呢?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於讀書,我卻是懶惰的。要説喜好,其實,我倒是很喜歡古詩詞,偶爾還模仿學着寫上幾句;也喜歡讀讀詩歌散文,閒時記錄一些生活的小片斷,不成文,只圖個快樂。只是,對於大部頭的書,心存畏懼,不敢輕意觸碰,虎頭蛇尾也許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缺點。正如寫字,一篇文字寫下來,最好的只有前兩排,越寫越看不下去。儘管,一直以來,我自己也非常想改變,無奈,好的習慣不好養成,壞的習慣卻難以除根。堅持,這個詞我不陌生,作為一名老鋼絲,我可以追隨鋼子先生,在鋼絲善行團一起捐中堅持幾年,每天用不影響生活的一元錢去幫助需要的人,並且,這件事,我相信也會一直做下去。那麼,讀書呢?我應不應該也堅持一下試試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説做就做,帶小子參加讀書會活動,這是我們一起讀書的`第一步。兩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這個要求並不難做到,書單目錄也是照着國中教材所要求的名篇名著,本着共同的目的,一羣家長,帶着一幫半大孩子,從讀書到心得分享,體驗讀書帶來的樂趣,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幾番耳濡目染之下,我沒看出小子閲讀方面的進步,也許,時間才是檢驗成效的標準,即便現在看不出來,我想,若干年以後,等小子也做了家長,或許,對他來説,這些經歷未嘗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很難説。至少,這樣做觸發了我對閲讀的興趣大增,並且有心重新提起筆來,記錄心情,分享生活。

高老師書中提到的兒童讀物,特別是繪本橋樑書,使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繪本不僅限於孩子可讀,家長也一樣可以讀,簡單的文字,誇張的繪圖,藴含的是不凡的思想,佩服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的同時,也激發大人孩子更多的想象力,高老師把這種創意帶到課堂,給孩子們帶去更多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想象力是個好東西,它最終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創造力。我第二步的計劃便是,陪小子一起閲讀更多的書,對,就從橋樑書,繪本開始吧。讀完再動動筆,雖然不能像高老師一樣,每天筆耕不輟,一口氣就能寫好幾千字。我們從就短一點的文字開始,我對小子説,你可以隨意寫,200—300不少,1000—20xx不多,寫不出來,用畫的,也可以啊!你寫,我一定也寫!不信?等着瞧吧。

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記得20xx年春節前後,在空閒之餘,一羣素不相識又志同道合的網友,也曾弄了一個小集子《閒花文集》,其中,有我的一篇拙文入選。真沒想到,隨手塗鴉之作,自認為難登大雅,竟也有人能給予認可,這是對我信心的莫大鼓舞。開始,我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小子,甚至連我的妻子也不知道,這是多麼不值一提的事情。也許我想錯了,為什麼不告訴他呢,他也需要有個榜樣的力量,需要學習的動力。幾年後的現在,我把《與孩子共讀共書》拿回了家,跟小子説,好好讀一讀,咱們做個約定吧,一起讀書,一起動筆寫寫,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我不奢求孩子將來能像高老師和他的女兒那樣優秀,只希望他以後能記住,在他學習的道路上,有我這個“朋友”一路陪伴,一起讀,一起寫,一起玩,一起樂。

在微信朋友轉發來的文章裏,巧遇了“玉峯文苑”。原來,身邊還有一個這樣的平台,可以分享老師們的教育隨筆教學心得,可以曬曬自己的生活點滴心情文字,可以發表孩子們的優秀習作讀書感悟。讀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顆略帶“文藝”的心,寫了幾個小短文,發到了主編的郵箱。我想,就我寫的這點東西,能不能發表並不重要,貴在學習,拋磚引玉。如果我真正地去做了,能鼓勵小子也能多讀多寫,這便是成功。誰都想能夠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也要明白“最是書香能致遠”,多讀書的好處最是如此。陸游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要是不多讀書,總是會感到墨盡詞窮。杜甫不是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他還説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的是別人的,寫的是卻是自己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通過文字加以表達,再分享給他人,才能引發他人的共鳴。閲讀的快樂,無外乎是從讀讀和寫寫中來。令我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經過主編的指正修改,也有幾篇小文得以在平台發表,在此,要感謝主編們的抬愛,我將繼續努力,多讀多寫。我對小子説:小子,你要加油哦!

讀書不是讀死書、死讀書,活學更要活用。《紅樓夢》裏有一幅很妙的對聯,説“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字的書要讀,無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裏書外地苦讀,這個事情不死不休。我想,往深了説,這可能就是所謂“知行合一”吧。

高老師的《與孩子共讀共書》一書,給了我莫大的啟發,我也將不遺餘力地向朋友們推薦,並且從自身開始做起,共讀共書,共享成長的快樂。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5

讀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後,深知“怎樣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學問。書中對於小孩的生活教育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睡,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從遊戲到學習等,種種問題都深入淺出的進行了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説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説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説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難養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難教得很”,在《家庭教育》中,作者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則是一門更深的學問。

書中提到“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有時真是超乎想象,在不經意間我們教小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得另外一套,這樣她就會用懷疑的眼光看着你問:“為什麼爸爸可以這樣、媽媽可以那樣?,我不可以呢?”

她的是非觀會混淆,對你以後的話也會將信將疑、不會那麼採納聽從的。所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很重要,但以身作則説來簡單,實施起來卻着實不易,我們自己應在從生活習慣、待人接物方面改掉不良習慣,更稱職地為人父母。

自私似乎是現在小孩子的通病,在家裏她愛吃的東西最好只給她一人留着別人是不能碰的,喜歡的玩具也不肯給別人玩,而且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壞習慣。所以書中提到教育兒童要教他們掃除自私自利心理,對於食物不要爭多嫌少,對於玩具不要強奪霸佔,需善事曉喻,教兒童推己及人,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思想,養成大氣無私的習慣,認識到分享比獨佔更快樂。

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生理和心理髮展的規律,倡導“遊戲式教育法”。作者認為:“小孩子是生來好動、以遊戲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應遵循這一規律,“遊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遊戲”。例如作者提出應該給孩子塑泥的機會,小孩子玩污泥,雖有時會污及身上的衣服,卻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照今天很多孩子從上國小開始,就大大縮減了玩耍和遊戲的時間和機會,怎不令人感慨!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6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第一期剛出版時,我就有幸拜讀了。中間的幾期卻錯過了,3月份在小一班家長會上又很榮幸的見到了它,便毫不猶豫地把它帶回了家,真是有一種“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從出生便要接受的。孩子三歲以前所接受的教育都來在自己的父母,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但是父母卻是所有職業中唯一沒有經過培訓直接上崗的,育兒經驗的缺乏是所有父母的共性,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在影響和教育着孩子。

隨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問題也隨之增多,好多時候我們都變得舉足無措。《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中很多案例幾乎都在我們身上發生着,面對專家的分析,我們彷彿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專家的'出招、專家的指導不禁讓我看得心服口服,我不禁試着去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育兒觀念。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愛也是一門藝術。愛也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和正確的方法。願每位父母都能夠選擇科學的、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愛孩子,讓孩子真正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7

在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總是好的,不好的孩子總是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而是和教育分不開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所以要培養教育好孩子,就先得從自身做起。

現代的許多年輕父母十分自私,打着給孩子創造富裕生活條件的幌子,擺着疲於奔命的姿態,好像是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但其實卻很少捨得多為孩子花一點心思。孩子是人不是動物,動物尚且需要關愛更何況是孩子。既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就有責任關心他愛護他。現在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父母身邊長大,而是由老人們代為看管,很多父母只是定時去看望一下而已。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是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愛,倒不是説長輩們不關愛他們,但是此愛非彼愛。慚愧地説,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時也抱怨也覺得很累,看着別人在瀟灑的享受生活,我過着圍着家庭轉的日子,而且還總是有個小尾巴跟在身邊。現在想來,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我不得不自己帶孩子,如若我也把孩子放在父母身邊放手不管,將來我一定會後悔的。以前孩子都因為讓老人帶慣的不聽話,脾氣太犟了,還好現在孩子還小,改正還不晚。千萬別小看孩子,別以為他小小的,貌似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心裏都明白,只是説不出來而已。

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也非常羨慕作者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書中談到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也有想過,但是沒有那麼透徹。讀完這本書可以説給我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也是對我這個不太稱職的`媽媽啟蒙教育了一翻。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沒有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相信我們做父母的只要選對了正確的方式方法,用心的去關心教育孩子,那麼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會是最出色的。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8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有一詞“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詞很難下定義,母親對孩子的品格形成影響究竟有多大我們還沒有確鑿的數據,加以判定,但是我們可以從偉人的言辭中感受點什麼,拿破崙説:“一個孩子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他認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母親對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練,他母親是通過諸多的温柔、嚴厲又極有分寸的方法,讓他熱愛、尊敬和服從自己,從母親那裏,拿破崙學會了順從。”

歌德也把自己的愛好和品格的形成歸功於他母親,他們説他的母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潑,洋溢着母愛的智慧,她具有激發孩子形成積極上進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親的偉大絕不僅僅在於她賦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於她對生命的培育與呵護,在於她盡心盡力尋找打開孩子心靈的鑰匙,做母親難,做一個好母親更難,如今衡量一個母親是不是一個好母親,心理學上有這樣一種説法,那就是“給的太多也不好,給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給到足夠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給予的都是孩子能夠完全自願接受的一切。”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好媽媽呢?

首先我認為應該理解多一點,要求少一點,理解必須在瞭解的基礎上,母親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我更應該全面客觀地瞭解孩子,瞭解他的學習狀況,瞭解他的與人交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我們應像教育家魏書生所倡導的那樣“讓自己高興地活着,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這樣的心態,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都大有益處。

其次是表揚多一點,批評少一點,説到表揚,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蹟,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陪孩子一起長大,感受孩子的點滴變化,這應該是母親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親的應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及時鼓勵和更多的表揚,其實,不管是我們做教師的還是做其他行業的媽媽對孩子要求大都嚴格過度,批評過多,殊不知毀滅一個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斷批評,不斷地挑錯,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得多一份表揚,少一份批評,讓孩子揚起自信的風帆,自強自立的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9

家長對於自己兒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人之所有會犯罪,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教育的家庭。我們教導孩子不能夠用武力。而是要用理智來教育孩子。

在家庭中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問題,對於我們家長來説是一個非常嚴峻和複雜的問題。俗話説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父母,那麼家庭教育的好壞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它和學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説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的孩子聰明,活潑,大方,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等。但是她們面對困難和挫折,往往顯得束手無策,也不聽別人的勸告。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假期裏,針對家庭如何教育孩子,我閲讀了一本《家庭教育》,下面是我的讀書心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至今,無限存在的永恆課題。她延續至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日,仍是我們無法迴避。異常重視的問題。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應完成的任務,總結起來不過區區兩件,一是在社會中實現自我,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後代,完成自我延續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從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時間,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每一位家長都任重而道遠。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門綜合性很高的藝術,又是一項異常複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家長有個方面的知識和見識,而且要求家長懂得怎樣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獲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潛力完全發揮出來。

想為孩子好,就要培養他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讓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應儘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範圍內有充分表達情緒的權利,因為孩於能夠充分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正是孩子心理髮育基本健康的標誌。但畢竟是孩子,他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偏頗,有時會發生對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緒過激現象。

遇到這些情況時,父母不應視而不見,而要採取一致意見進行嚴厲制止,讓孩子知道發泄情緒也應有一定的界限,自己發泄情緒不應損害別人的利益和損害物品。孩子長大一些時,則儘量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他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説原由,而不要動不動就亂鬧、發脾氣。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0

愛孩子是天性,是與身俱來的,是連母雞都會的事。但是教養好孩子卻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淵博的知識與不斷進取的心。

《家庭教育》這本書不但是我們家長的好幫手,裏面所講的故事,連孩子都非常喜歡閲讀。每次,讀到有趣的,感人的,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時,我會及時與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讓她體驗故事情節的同時也可以得到重要的實例教育。

我非常感謝《家庭教育》這份家長刊物,它教育我如何向一位優秀的母親靠攏;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如何配合老師的`工作,做好互動;如何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更和諧更融洽。家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它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家庭教育》這份刊物將成為我的良師益友。這本書就象一盞指路明燈,為我們做家長的指引了一條怎麼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從此幫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長有了明確的方向,再也不走彎路,走錯路。我們愛這本書,從中我們學到了外國、中國的一些名人、古人、現代的一些好家長怎麼樣教育孩子的範例。

其中也有許多反面的教材,對我們也是一種很好的鞭策。例如,以前我們教育孩子的態度粗暴,孩子犯了錯誤不是打,便是罵,結果孩子是越打越不聽你的話,經常和你講“道理”認為是他做的對,和你唱對台戲,形成對立面。後來我們學習了這本書中的好多文章,怎樣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使我們明確了教育孩子不能用粗暴的方法,應耐心説服教育,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以後,我們要不斷遵循《家庭教育》一書的道德行為準則,在平時要從“言行舉止”、“待人處事”、“文明禮貌”、“寬厚待人”、“勤儉節約”、“積極向上”等方面做好帶頭人,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第二任老師,使孩子健康向上。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1

孩子的成長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方面。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體,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生活中你的個人品德,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要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和諧安寧的家庭環境。家庭和睦温馨了,孩子在心理上才會有安全感,才能給孩子一個愉快的學習空間,自由自在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讓孩子的心智得到健全的發展。孩子上國小時有一段時間我和愛人因為生活上的瑣事經常發生爭執,明顯感到孩子那段時間臉上看不到笑容,學習成績也下降了。有一次我們爭吵時剛好孩子作業沒寫好,我們夫妻同時訓斥了她,孩子高聲的頂撞了我們,並大聲説出了自己的不滿,説我們總是爭吵,她心裏擔心爸爸媽媽會分開不管她,而且哭的很厲害,這件事讓我們認識到孩子雖小,可是她的內心已經懂得很多道理了,所以我們家長有責任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平等、安寧的家庭環境。

第二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這一點又恰恰是當今社會孩子們最不容易得到的,現在的孩子除了要完成學校學習任務家庭作業外,還要應對無休無止的課外補習班、興趣班,基本上是連軸轉,雙休日基本都在刻苦學習訓練,沒有多少時間能做她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記得幼兒園和國小一年級時孩子學習舞蹈和二胡,每次回家練習壓腿和器樂總要經過一番“鬥爭”,有一次我送孩子去上舞蹈課,路上我不經意的問孩子,你覺得現在開心幸福嗎?因為作為家長我總覺得我們為孩子付出了金錢、時間和精力,孩子沒理由不滿足。結果,孩子的一句話驚醒了我,她説:“媽媽,我想要一個快樂的童年。”我第一次認真的考慮了孩子的感受。後來,我和孩子達成了一致意見,興趣班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而且雙休日必須有一天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安排支配,我覺得這樣即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又滿足了孩子的玩樂天性。

第三安全常識早灌輸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經意的碰到很多小意外,小傷害,作為家長如何才能做到防微杜漸。我會設置一些小小的“陷阱”,比如孩子18個月時(我寫過成長日記)對我縫衣服的針特別感興趣,我並沒有立刻抹殺孩子的興趣,而是觀察一段時間後在她沒注意的時候用針尾在她的小手上輕輕刺了一下,孩子立刻感覺到了危險,這時我會“不失時機”的趕緊上前安慰她,並適時告訴她這個東西的作用和危險性。還有一次,孩子看到大人經常從熱水瓶裏倒水喝,她自己也想嘗試下,但是對於一兩歲的孩子來説明顯有點困難,我看到後並沒有大聲呵斥,而是打開水瓶塞子,小心的讓水蒸氣輕微的飄過她的小手,孩子馬上就知道了。正是通過這些點滴的灌輸,在我們的家庭裏從不擔心孩子把開水瓶打翻了,剪刀傷到手了,桌角碰到頭了,睡覺從牀上掉下來等等······當然,前提是寶貝在兩歲前,我家寶寶一直“毫髮無損”的成長。

第四要儘可能地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

比如日常的`掃地、洗衣服、鋪牀疊被子,勞動最能鍛鍊一個人的品質和意志,孩子只有切身體會才會懂得勞動的艱辛,才能理解家長老師的辛勤付出,才會加倍珍惜。記得孩子國小一年級時做作業經常邊做邊玩耐不下性子,經常很少的作業能寫到晚上十點以後。有一次週六家裏來了客人,孩子寫了一個上午也沒有完成一項作業,那天我剛好買了一隻鴨子回來自己宰殺,我就把孩子叫過來,很平靜的對她説,協助我把鴨毛!孩子當時有點蒙了······做過家務的人都知道,拔毛樁是件很費時費神的事情,果然不一會孩子就開始嚷嚷不想幹了,到後來孩子基本上是邊哭邊做的,我雖然也心疼孩子,可是我堅持讓她必須和我一起完成這項任務,自那以後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有了不小的改善,因為她切實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

第五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孩子的成長中,家長要引導孩子無論幹什麼不但要用心而且要盡力,即使結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於斥責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擔錯誤的勇氣,然後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裏,為什麼錯了,會造成什麼後果,以後應如何改正錯誤。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的成績,不要盲目地批評他們的努力和失敗。給孩子樹立信心,自信心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能夠讓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失敗,而應該讓孩子樂於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成功。正因為這是一個漸進的培養過程,因此,需要我們無論在生活的小事上,還是在遊戲、學習中,都需要始終注意這一點。生活中,孩子需要幫忙,需要愛,作為父母不是全盤代替,而是進行合理的關懷和訓練,要讓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動樹立的,而不是別人能給予的,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2

兒子讀三年級了,讀的書越來越多了,卻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看書的時候有點囫圇吞棗,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對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情感、意境理解比較膚淺,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比較深刻,年紀尚小的他確實無法理解。其實,説來也慚愧,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這些年來不斷地要求所教的`孩子要養成閲讀的習慣,要多讀書,讀好書,但自己卻很少看書,那麼多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只是瞭解書名、作者,其他一無所知。

從兒子、從自身角度考慮,半個月前,加入了兒子的閲讀行列。我們會各自選擇一本書,挑選一個時間段,坐在一起靜靜地看,看到有趣處,也可以停下來先討論一下。等各自看完以後進行交換。當兩本書都閲讀結束後,利用一起騎車上下學的路途或者空餘時間一起聊聊書中的故事、人物,談談自己的體會、收穫。孩子的理解或許有些膚淺、孩子的語言或許有點稚嫩,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會用自己相對豐富的經歷、感悟去幫助他理解, 豐富他的語言。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檢查反饋的過程,能讓我清楚地瞭解孩子閲讀是否投入。更為重要的是,夜晚,温馨的燈光下,母子倆頭湊在一起,各自翻看着一本好書,彼此間的情感更近了,心貼得更緊了。

希望每天都能讓我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3

閒暇之餘我翻開了這本書。很快我就發現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讀後感觸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

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因此,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杆、開“後門”。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啟發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

環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閲讀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鑑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4

一個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是關鍵。當我們的孩子從兒童期步入青春期,也就是告別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她在兒童期比較“幼稚”,有時可以連哄帶騙,到了青春期就不一樣了,她的思想和生理走向成熟,她有了自己的鑑別能力和獨特的想法。當孩子遇到問題。絕對要耐心溝通,不能再像兒童期那時一樣對待,這對家長來説是個挑戰。她在成長髮展過程中,特別是青春期發育,生理髮生變化,好奇心強,有時情緒不穩定,遇到不順心的事容易激動,叛逆心理比較強。

比如,在學校裏有時對老師的教育方式不接受,或者認為老師的批評有偏激。她會在學校裏與老師頂撞,鬧情緒,不做作業,對着幹。回到家裏滔滔不絕,理由一大串,就是不服氣。有時很難説服她。

當我們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行一致,要做榜樣,不能口是心非。

首先,做到給孩子提供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在家裏充滿温馨、關愛、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其次,在青春期遇到一些問題,我們做一個傾聽者,讓孩子把想法和過程講述清楚,再去理清她的思路,慢慢溝通、説服。

再次,重視孩子的.健康發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遇到挫折正確對待,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講述一些“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敢於擔當責任。

積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社會倫理道德,使孩子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5

今天,我的女兒已經成為一名中學生了,走入了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正處於由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有其獨特的心理髮展特點及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的我們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對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響,而且對提高整個社會素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只是想把自己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説出來,目的於與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此我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粗淺認識。既然做好中學生家庭教育是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家長們要怎麼做才能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呢?

第一, 重視孩子的“健康”。這裏的“健康”不僅指身體的健康,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培養從自己的行為習慣做起,克服煩躁心裏和怕苦畏難心理,糾正粗心大意的習慣;生活中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亂花錢,不亂拋亂扔,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經得起批評與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第二,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在家裏我一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有相對獨立的、安靜的學習場所。以平常心對待孩子,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感到親情,驅除壓力感,有話樂意向你説,有苦願意向你訴;二是採取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方法。多一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多一些溝通。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少指責。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貪玩是天性,我們大人也一樣,一天工作累下來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們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對於孩子的貪玩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快些把手頭的學習做完了再去玩。不定時的檢查作業,抽查功課讓孩子知道我們在時刻的關注着他。家長在有些時候還是要做出犧牲的,陪着孩子看看書、看看電視,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懷和愛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會發現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變得懂事了,你還會發現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以前,兒子不愛和我交流,有事不主動説,問起來他也不知道,不做生活的有心人。問得多了,他也慢慢注意觀察了,學會思考了。現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他都主動跟我講。三是培養健全的人格,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如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我建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加讓他們有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因為只有在活動中孩子們才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樂!

第三, 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交流的,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對孩子講“我們不求無怨無悔,但求問心無愧”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踏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他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四,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道路指引人,做為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配合學校做好工作。老師也不是聖人,和我們家長一樣無法做到完美無缺,而且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試想,在家裏只有一個孩子,我們經常都感到很累人,很難教育,一個班也有幾十個孩子,其責任之大,難度之大應該是可以想象的。我們家長只有與學校積極配合,才能與學校形成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大合力,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第五,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當今這個以升學率來衡量教育成果的時代,家庭教育的實質往往被學業成績所掩蓋。大多數家長只關心中學生的分數,而不懂得如何去引導中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走向成功。其實,對於每個學生來説,並不都是學習成績好、考試分數高,就一定能體驗到成功。是體驗到成功,還是體驗到失敗,還取決於學生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只要平時上課用心聽講,學習認真、努力,無論最後考試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進步了,就都應該感到滿意。因為,進步即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己就是一種成功。

第六,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通過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鍛鍊了身體,錘鍊出了堅強的性格,培養了對大自然、對人類的博愛之心;他漸漸懂得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祕,開始了對理想的追求。

當然,作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不是找一本教育方面的書來看看就是學習來,學習是與時俱進,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她的想法會變,教育的理念要求會變,時代的要求也會變。我喜歡大方、瑞思等教育機構為父母創造的交流學習的平台,享受在湖北圖書館聽國學大師、教育專家的講座,在北京心理學課堂迴歸當一名學生,和家長們聚會交談孩子們的趣事、在網上接受網友的推薦讀一些好書瀏覽一些博客美文、留下一點時間和空間為孩子的事情思考……我因為孩子,又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收穫。為人父母,我們其實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變化,作為家長,我看在眼裏,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諄諄教誨,離不開同學們的無私幫助,也離不開家長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陪伴,有老師的科學指導,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她將會是我們的驕傲!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6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龍”“成鳳”,我也不例外,從女兒讀國小的那一天起,我就盼望着她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績,最好是班級第一名。但有時候,事與願違。隨着女兒慢慢長大,性格也發生了變化,成績也是起伏不定。每一次的溝通,都會成為戰爭的煙火。我一直在想,難道是我的教育出了問題?

很幸運看了《蘇州家庭教育家長讀本》,這本書裏面有很多的案例故事,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有孩子的苦惱,也有家長的無奈,有孩子的心聲,也有家長的心得。看了這本書,使我認識到我對女兒的教育的確存在着錯誤和不足。

本書共有九章內容,還一一分析了“小升中”後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家長該如何面對,解決這些問題。

成績,是我衡量女兒學習好壞的唯一標尺。每次測試,我都會問女兒考得如何,考得不好,會引發我一陣牢騷惹得大家都不開心。書中《如何面對孩子的不利成績》讓我知道,瞭解孩子不能只通過分數,而應該全面把握孩子分數背後的整體情況,與孩子一起分析失誤原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多鼓勵,少責罵。

《狠心的鍛鍊,勝過給孩子“特權”》,一位名師的孩子,因就讀的國小條件差,冬天教室要生爐子。孩子每天總是肩負着為班級生爐子的聖神使命,第一個趕到教室,嫻熟地點火生爐子,孩子的背上佈滿小裂口,露着紅紅的肉,但孩子從不抱怨,清理衞生區,也是幹得滿頭大汗,更可貴的是孩子一直承擔一項家務勞動——刷碗,即使在學習最緊張的九年級、高三也沒有放棄這項家務。最後,孩子成為英國某大學的一名博士生。這篇文章感動到了我。看來勞動和學習是不衝突的。現在的孩子,被我們慣的吃好的,穿好的,稍有不順就發脾氣,更別説幫家長分擔家務了。能力都是相通的。適當讓孩子做些家務活還能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

《向兒子學習》講的是一個13歲的小男孩對衝浪狂熱地喜愛。每天上學前,放學後,他都要劃到衝浪線外,等着接受挑戰。可是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孩子眼睛至鼻樑的地方縫了26針。母親原以為孩子會放棄,但是8天后,孩子又下水了。讓孩子不放棄的理由竟是一首藍斯登·休斯的詩《母親致愛子》:因為母親曾告訴他不能放棄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有時候,母親的一句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其實,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需要我們慢慢發現,相信孩子是最棒的。

這本書,改變了我教育孩子的觀點。其實,只要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樂觀的心態,正確的人生觀,不錯的將來。這應該是每一位家長所希望的。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7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家小女已經是六年級的國小生了,翻看着她從小到大的成長照片,回首着有女陪伴的這四千多個日日夜夜,我甚是欣慰,因為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同成長,共進步。

我家只是一個平凡的三口之家,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沒上過大學的我學識和能力都很有限,沒有什麼經驗之談,我只能用言傳身教區影響女兒,教育她做一個優秀的人、正直的人。

首先,和孩子一起讀書,是我永遠的追求。

在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這項快樂的讀書活動就在我和女兒

間開始了。從帶DVD的幼兒畫報,到帶拼音的註解小故事,再到各種名人傳記、世界名著,我一個階段都沒有放過。早早的讀書生活培養了女兒濃厚的.讀書興趣,大到新華書店,小到社區閲覽室,都曾留下了我倆的讀書身影。在女兒上學前班時,我就教會了她如何查字典,在讀書時,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她就會通過查字典,準確認識這個字,並且把準確的拼音標註上,旁邊備註上這個字的意思。通過大量的閲讀,讀書的好處已經在女兒身上得到了很明顯的體現。女兒剛剛進入一年級時,是唯一一個能認識全班同學姓名的孩子。就因為這個,女兒榮幸的當上了她們班的學習委員,並一直到現在。因為讀書多,女兒在校的語文學習得得心應手,如魚得水。讀書的好處同時也體現在了我的工作中。如寫一個宣傳材料或是工作總結都會很輕鬆,原因一半源於認真踏實的工作;一半源於措辭及語言的組織能力比較強,不會提筆忘字。這些都是閲讀的好處和魅力。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讀書,可以提高孩子的修養,愉悦孩子的思維,很多做人行事的道理,家長講多少遍比不上看一本相關的書來的有效果。

除了讀書之外,我還積極參與孩子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先決條件是她得感興趣。在女兒8那年,她突然對我説:“媽媽,我想學習彈鋼琴!”我嚴肅的對她説:“你想學鋼琴,媽媽支持,但你可得想好,一旦開始學習,就不能半途而廢!你能做到嗎?媽媽給你三天時間考慮,想好了告訴我!”三天後,我得到了女兒堅定的答覆“一定要學!決不放棄!”鋼琴學習,是個長期工作,一點樂理知識都不懂的我,從女兒的第一節鋼琴課開始,就一直堅持旁聽。每次女兒上鋼琴課,我都負責記筆記和錄視頻的任務。這些年來,我認識了五線譜、懂得了一定的樂理知識,自己還為沒花學費學來的知識偷着樂呢!閒暇之餘,女兒鋼琴伴奏,我則輕輕哼唱,從勵志歌曲《隱形的翅膀》再到侃侃的《滴答》……我倆自娛自樂。孩子則更多的享受着學以致用帶給她的樂趣。現在鋼琴已經陪伴了女兒5個年頭,從鋼琴比賽獲獎到鋼琴考級,女兒的鋼琴學習也算是開花結果了。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多麼昂貴的玩具、多麼漂亮的衣服,她們需要的只是家長能夠抽空陪伴她們,並且能夠平等地和她們説説話,耐心而不訓斥地聽她們講述她們自己的世界。教育孩子需要的是愛心和耐心,教育的技巧是必須的。但所有的技巧都要以發自內心的愛為基礎。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長。我驚喜到發現:和孩子一起誠招的路上,原來還可以這樣快樂、這樣幸福、這樣生動有趣。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8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之《不要為你的孩子安排一生》:一轉眼孩子踏進國中校門已3月有餘,孩子從思想單純的童年到青春懵懂的少年,無論孩子還是身為家長的我都有些措手不及。多門學科學習的緊張性,知識點掌握的牢靠性,無形之中對孩子來説開啟了自我挑戰模式,而我也不斷的尋找着所謂的捷徑!

起初我懷着急於求成的想法盲目的替孩子做決定,向無頭蒼蠅的亂投門後來妻子向我推薦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從書中我瞭解到了現代國中生的學習過程、思維方式、綜合素質培養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讓我意識到不能用70、80年代的'教育模式來要求00後。所以我們要做到“放手”與“引導”雙管齊下的方法,即通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引導學習節奏,又結合日常生活來體驗、試錯、確認、反思等最終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擁有探索未知的能力,因此讓孩子收穫更多的經驗與信心,有自信才會更優秀也希望我們率先成為更優秀的家長而一同努力!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19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證一個家庭關係穩定、成員幸福和睦的關鍵。在《聚焦家庭教育》一書中,愛自己、愛配偶、無條件地愛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則;既關注孩子本身的狀態,同時又限制孩子對其他人傷害,做一名權威型家長,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於所處的年齡段的緣故,我常常受到情緒的困擾,此書中對於“如何調節情緒”論述令我收益頗多。

不論是父母對孩子的引導,還是家庭成員的相處,處處離不開情緒的調節。有些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巨大的情緒波動,或歡喜或憤怒,人們往往認為這樣的情緒就是感受,本就應該得到表達和釋放。“動力溝通認為,情緒是一種思想,是思想對感受的傾向性評價。”本書認為,情緒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緒漩渦實際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畫地為牢,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最本質的感受已經經過思想的翻譯變成了另外一番樣子。

當讀到這樣的觀點時,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的一個小例子,一個嚴重精神分裂患者,認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別人看不到,外星人偷聽他的思維,並且趴在每個人的耳邊告訴別人,可是當他用那種奇怪的眼神看別人的時候,對方也覺得他奇怪,也會多看他兩眼,他就更加認為別人已經知道他想什麼了,會狂躁,會失常。簡單地聯想一下,也許這名患者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鎖,既然已經認定這個“事實”,後面情緒崩潰就顯得必然了,當然這樣草率的分析無疑是片面而不專業的。

故而把書中讀到的、自己感覺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觀點金句不做刪改,和盤托出,希望曾經帶給我心靈震撼的觀點也能帶給其他人省悟和啟迪。

關於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兩個方法如何去應對孩子,也不是教你怎麼説話讓孩子聽,而是家長與孩子相互學習,認識自己,認識對方,認識世界。然後,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那個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提升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的一個過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權威型家長。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我們傾盡全力培養、愛護我們的孩子,可是我們的做法是真的離“讓自己的孩子,離開家長後能夠獨立生活,能夠從周圍的人那兒學習,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這個目標更近了嗎?我們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嗎?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關於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讓孩子更自信,那麼就還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玩耍的權利,讓他體驗到,真正的自信,在未來,他才能夠自信的去選擇自己的路,自信的堅持所愛的事業。

那些站在台前意氣風發的人,那些帶着團隊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後,會不會像泄了氣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陳詞,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成功學套路的背後,踩着多少被夢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們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應該就是這樣: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夠欣賞別人的好,也能夠欣賞自己不那麼的好

-自己可以選擇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種從容的態度,在比賽前會緊張,贏的時候會開心,輸的時候會難過,在大部分的時候都能讓自己找到平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遠無法找到自己,關注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也會受到情緒無法宣泄的困擾。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壘,拋棄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別人,找回那顆嬰兒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進現實,走進自己,走進他人。

向孩子學習

孩子的心靈是開放而靈動的,他們時時處處在學習着,只要有安全穩定的環境,他們都會按着自己的節奏茁壯成長。

家長卻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裏,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孩子和外在環境與自己的思想地圖不一樣而產生焦慮、恐懼,所以隨時準備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學習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的。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0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讓她自己學會看,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也講一個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説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説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

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1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帶給我們很多啟示,本書與實際案例用很樸實的言語表達真實情感,分析孩子的日常行為所隱藏的寶貴信息,幫助我們做父母能夠正確的認識孩子以及孩子行為背後心理動態和意義,來幫助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家長應讀的一本必備好書籍。

書中這篇“孩子因玩手機跳樓給家長什麼警訓”我讀後想想很害怕,我們現在都生活在網絡信息時代,我們不可能完全杜絕孩子們與時代同步的步伐,書中的媽媽做的我認為很好,與孩子制定規則,週一至週五之間的時間不碰手機,週六日在做完作業的情況下可以玩玩看看很好,這樣也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能與時代接軌。

我家就有一個真實的例子,他媽媽在他上學期間從來不准他碰手機電腦任何的電子產品,時間久了他也自然而然對這些不感興趣了,可後來他上了大學就偏偏有軟件這方面的., 可他卻要從零開始學習這些來浪費更多的時間,我覺得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説我們要幫助孩子制定和規劃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多度以至於成癮,在適當的時間段可以接觸這些,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多陪陪孩子少看手機,這樣孩子的心裏也會平衡很多,同時我們也要幫助孩子定目標樹立理想,為我們的孩子保駕護航。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2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裏的一段內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這段內容主要講了五個問號教孩子養成規劃習慣。我家的哲凡同學時間觀念不強,做什麼都很慢條斯理的,看了以後覺的非常適合他做作業慢,拖拖拉拉的,不能合理規劃時間。一問是假期有什麼計劃?二問是想去哪裏放鬆一下?三問是那可能要佔用一天半的`時間,你覺的夠嗎?四問是那你制定時間表吧,怎樣才能休息好又能提高?五問是如果沒有完成,你覺的需要多久時間彌補?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劃態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律:詢問並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的延長時間,逐步鍛鍊孩子的規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成了規劃的好習慣。

通過學習覺的做什麼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呵呵,會繼續學習的。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3

《家庭教育》裏的《為孩子選一所好學校》一文,闡述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分析了其中的利與弊。這將為許多即將步入國小的孩子的家長們,提個醒,作個建議,供家長一個參考。不一定要上名校,上寄宿班。以為上了這些學校,孩子的前途就鎖進了保險箱。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殊不知,不適合孩子的學校制度,反而會使孩子拔苗助長,適得其反。譬如,要就近擇校,這樣就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路上,路上安全也是一個問題。有心理恐懼的小孩也不適宜上寄宿班,因為小孩更沒有安全感,反而造成更多的心理負擔。都説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大要素,只要讓孩子從小培養起對學習的興趣,那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先天的固然很好,但後天培養更重要,與其在東奔西走,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要進名校,擇名師,還不如加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培養一些他自身對學習的興趣。

《家庭教育》中的《智慧父母》不能不提,這些在教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按照書中的方法基本能得到奏效。還有《家長學校》,《幼兒發展》等等,看了都獲益匪淺。還有《巧手媽媽》,《小製作》,《家庭醫生》,都是值得一看的好欄目。希望以後能讀到更精彩,更實用的《家庭教育》。來共同提高對幼兒教育的認知能力,為他走向健康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4

在仔細閲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後,發現它確實是一本操作性、指導性、實用性和專業性於一身的好書。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的小標題,讓我們覺得一目瞭然,不由得產生一些共鳴。還有書中有許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實的實例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運用和操作。

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家庭教育。書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種可怕的“比較”後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首先第一個指出了比較造就喜歡“攀比”的孩子,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路上相遇,開始“比較”起來,結果到了幼兒園裏,這兩個孩子也開始“比較”起來,這樣的現象我們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難發現的,孩子之間會説:“我的裙子很貴的,我媽媽買的。”另一個孩子會説:“我家裏有一條比你的還要漂亮。”

其實家長會對孩子之間的比較感到無奈和不解,他們怎麼也想不通,這麼一丁點的孩子竟然也學會比吃、比穿、比誰家房子裝修的好,其實家長不知,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媽媽之間在“比較”,孩子當然很快地就學會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有這樣一個實例説一個孩子一直喜歡看電視,媽媽就説:“你就知道看電視,你看妹妹多聽話,一回來就練習彈琴……”當這個孩子一聽媽媽這樣説,立刻就不高興起來,就想難道自己就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媽媽的'話讓他很傷心。

其實在生活中,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情況,家長喜歡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處處不如人”的想法,這一點其實作為老師也是值得深思的,當一個學生經常犯錯誤,我們要找出原因,不能橫衝直撞地去責怪他,更不能説一些與他人比較的話,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較重,孩子的自信就會不知不覺地被逐步削弱,長此下去甚至會自暴自棄。最後一種負面影響是比較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壓力,其實愛比較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當孩子不如人意時,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強烈的失望情緒,反過來想,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他們也總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好,一旦別的孩子超過自己是,也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縱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學習,在與孩子溝通方面,我們知道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放棄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所以每個孩子都應該在自己的基礎上去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複製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輸在家庭教育上,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加健康、樂觀、向上。

好父母、好老師都是學出來的,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

讀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並瞭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點。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兒童健康成長,養成良好的習慣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

雖然我們在家裏對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等習慣,但讀完這本書,我仍然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認為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也學會尊重別人。

作為父母,一般對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從父母,這樣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獎勵、表揚。但是讀了這本書,我現在改變了主意。

我認為,雖然孩子還未成年,但他也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現在當孩子在家裏發生了什麼事,要徵求孩子的意見,有時他可以向我們表達他的意見,有時我們需要給他一些指導。這樣,他的果斷和自信才可以逐漸增長。

其次,我們應該平靜地對待我們的孩子。有時,當我們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釋作業時,如果他不願意或不理解,我們會不耐煩,導致他哭或不願意做我們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冷靜地向他解釋事情,讓他意識到做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靜的交談,可以使孩子放鬆下來你,這樣就可以和孩子們進行更多的溝通。

以前,我們不讓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們也不希望他干預,因為害怕讓事情變得更糟。

但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認為做事可以鍛鍊動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飯時,我們希望他準備好飯碗和筷子,晚飯後,我們讓他清理盤子,在假期,他還主動洗碗,我們同意了,他洗完後,我們還稱讚他。

從那時起,當他主動提出幫我們做家務時,我們一般沒有拒絕他。通過這些事情,我認為啟發了孩子更多的實踐,更多的好習慣,也培養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丟失家庭教育的責任感。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也意識到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環境,學校教育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那麼如何讓孩子比別人更好呢?有必要從加強家庭教育入手,因為家庭環境影響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5

孩子是家長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學習上各個方面都強,怎樣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話題。

有的學生不願意主動學生,當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能夠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當苗頭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會忘記自己的責任。學生也是一樣,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同樣也能夠為自己找到適當的理由,有社會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個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學生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應當及時的找到學生進行談心,告知學生,不比家庭比自己,當個人存在差異的時候,就應當窮則思變,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力氣來換取平衡,因為家庭是無法改變的,環境同樣也是無法改變的,所能夠改變的僅僅是我們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魏書生舉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親離家出走,父親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內當着班長,考試還是全班第一;又如劉巖鬆,父親有病,母親智力發育不正常,劉巖送在家裏洗衣做飯,家務活全都幹,他又是學校號隊的主號手,在班內是班長,在市運動會拿第四名,而且在學習上也不落後,是三年組的前5名。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洪佔輝等等等等,他們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家庭的態度都很好,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棄。

現在的孩子多是嬌生慣養,我們要培養孩子勤勞的'品質,多讓學生參與一些義務勞動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並且要讓學生學會寬容,培養學生多做自我批評,這樣我們的學生就會少了一些“雜事”,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利用起來。當學生的德育培養好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對待同學的態度就會相應的好起來,也只有這樣我們與學生的距離才會拉的更近,學校在管理方面也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的成熟,同時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6

“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許我們無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這本書卻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學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觸教育理論類的書籍,因為覺得此類書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讀了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後,我才發現原來一本充斥着條條框框的教育理論的書也是可以有着如此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的。這本書是以作者的孩子陳一鳴為主要記錄對象的,從1920年12月26日,一鳴出生起,陳鶴琴就開始記錄,記錄陳一鳴什麼時候哭,什麼時候笑,什麼時候小便,什麼時候會頑皮了。把陳一鳴身心的發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連着808天。808天的連續跟蹤觀察﹑文字攝影記錄及實驗對比,創中國研究兒童之先風,後來也就有了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着舉足輕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讀這書的過程中,每位讀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書裏作者用自己的觀察記錄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則切實的實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作者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漸觀察和總結基礎上提煉出家庭教育的101條原則。我們都夠清楚的看到,這每一條原則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讀者相信並付諸於自己的教育實踐的。我看了書之後就在想,如果我們現在的家長也能像作者一樣關注自己孩子成長的的每一個瞬間,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麼中國的家庭教育便會更加科學合理,中國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樂的成長了。

在書中我體會最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對孩子行為的思考和對孩子心理的分析,我們無法否認,這種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為一名教育家應有的,但是這種敏感度更是一名父親多特有的。其實,教育孩子和與他人相處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這都是要建立在對對方瞭解的基礎上的。在這本書上第一章首先談“兒童的心理”。作者提煉出7條原則:小孩子是好遊戲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歡成功的、是喜歡野外生活的、是喜歡合羣的、是喜歡稱讚的。這就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首相要充分的'瞭解了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經典的案例,對於有孩子的父母而言,這些到現在還都是有着很強的借鑑意義,因為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確的教育理論,而這些理論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幫助的。

這是一本正真經典的教育書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説,作者是“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的。

這是一本實踐與理論完美融合的家教全書。在書中幾乎每一條理論框架背後都會有一個具體而生動的實例,實踐與理論相互佐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這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教育典藏。如鄭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説:“這本書事實具體、文辭淺顯,可期家喻户曉。”

總之,這是一本我們可以信賴的好書,讀書的真正樂趣就在於你能夠與作者發生共鳴,把自己融入書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讀過《家庭教育》這本書的讀者,尤其是家裏有幼童的父母,定會覺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禮。也許您正在眾裏尋書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7

我讀了《家庭教育讀本》一書後感觸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養育成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在孩子身上寄託着我們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卻是一件苦惱的事情。父母費盡了心血,孩子卻總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有的父母節衣縮食儘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卻滿不在乎,甚至對父母不滿。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視為羅嗦。現在的孩子也不知怎麼啦?難道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上出現了問題嗎?通過讀《家庭教育讀本》之後,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從中我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養。學習家庭教育不但帶給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強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於學校教育,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它並不意味就沒有一套科學方法。查一查這本書,不管孩子出現怎樣的問題,從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決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們就能更好地解決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讀《家庭教育讀本》,當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會幫助他、鼓勵他、讚賞他,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我的誠懇。通過不斷地學習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養,經常與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壞習慣。學習《家庭教育讀本》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不斷地成長,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我覺的對待孩子的教育上,應該本着孩子的興趣而讓他去學習,現在有些大人認為孩子應該學什麼,就讓孩子去學什麼,卻從來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這樣孩子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父母佈置的任務而已,學習的動力是什麼,是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孩子才有長期學下去的動力。當然不是孩子所有的興趣我們都滿足,我想在我們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有選擇性的滿足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我們做父母應該作的。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8

今天讀了《家庭教育》上的一篇文章《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裏面有許多好的做法,值的借鑑和學習。

其中有一條説到:家長要學會寬容,敢於放棄“完美”。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功利思想驅動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是情不自禁的`追求“完美”。這種完美主義在於其他孩子攀比的過程中,難免對不同層次的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孩子的到的只是父母的嘮叨、不滿、抱怨、指責,長期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的遭到打擊,從而產生了厭煩感。

聰明的家長都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密切與孩子接觸,從深切智慧的愛出發,用“賞識”的眼光代替“挑剔”的眼光;用熱情讚美代替諷刺、挖苦,寬容孩子的缺點和過失,認為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是與生俱來、與生相伴的。於是,家長就會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優點,用有點去點燃孩子的自信,用自信去點燃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熱情。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29

讀一本好書,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這句話是我從讀《家庭教育》這本書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這本書一共分十三章:兒童的心理,學習的性質,普通教導法,衞生上的習慣,遊戲與玩物,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小孩子為什麼怕,為什麼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小孩子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這十三方面的內容。讀完後,我深深地為我以前不會當媽媽而慚愧,好在孩子還小,我還可以改之。其中書中讓我久久不能從腦海中忘記的一個詞就是“以身作則”。

以身作則這一個詞語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以自己的行動來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可我們家長很多時候是用嘴來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動。書上有一段話這樣説:兒童在沒有進入學校之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當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語動作,最是兒童所習所聞的。就是進了學校之後,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識習慣好,兒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學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養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如對人禮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個悲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悲觀的。父母是一個樂觀的人,看事物都用樂觀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態度也一定是樂觀的。兒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現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經讀六年級了,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學習成績也擺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呢?顧名思義還是以身作則。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書,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書中的內容,聊書中人物性格,聊看過這本書後你有什麼想法,聊書中的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2、不和老公吵架,儘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動,讓家庭氣氛和諧。

3、良好的做息時間,早睡早起。

4、努力學習廚藝,儘量滿足孩子的食慾要求。我這樣做了的以後的時間裏,我們的變化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不是在口水的戰爭中進行的,媽媽提出的要求,孩子也會樂於去完成,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發現孩子有問題,心裏就着毛。現在,我也能沉住氣,不會總生悶氣了。多虧了這本書,它時時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有內涵的媽媽形象。前進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們的明天是美好的。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0

《家庭教育》 是一本幫助家長教育的好書, 書上有句話“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 ,知道了我做的還遠遠不夠,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就要不斷的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學習家庭教育增強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從這本書中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幫助我更好的解決孩子的壞毛病和壞習慣。

我的孩子在寫作業時經常磨蹭,我就不斷催促,結果越催促越慢,寫出的作業質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氣,經常責罵孩子,通過讀《家庭教育》我的態度有所改變,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勵他、讚賞他,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一定能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

此外,還有把傳統美德方面的教育書和家長以身作則相結合,中華美德教育,()對孩子個人來説,是其做人基礎,家長對待長輩也要做到孝道,然後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啟迪、感染孩子,讓孩子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選擇,感激父母的養育,在發展到能用努力學習、爭取早日成才的實際行為來報答父母。

通過不斷地學習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養,經常與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壞習慣。

學習 《家庭教育》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不斷的成長,家長只有不斷的成長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讓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向上,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願望。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1

本書從孩子教育主要幾個方面進行展開論述,旁徵博引,切中時下流弊,非常中肯,給我們指明孩子成長道路,正確教育方法。看到書裏描寫情況,自然聯想到自己孩子學習、生活點點滴滴,幾分相似、幾分同感上心頭。

拔苗助長不利孩子發展。整個國小階段,孩子需要解決的發展任務,是處理好勤奮感與自卑感。適量的指認任務能促使孩子勤奮感、成就感。反之,如果任務不斷加碼,最終導致孩子無法完成任務,產生挫敗感,要麼反抗要麼放棄努力。一味填滿孩子,久坐桌前,缺少與大自然相處機會,孩子注意力、觀察力、感知力、想象力會有多大發展?我特別能感受到,偶爾幾次的作文作業日,寫完作文都已經快晚上九點了,看起來神態木訥,反應緩慢。有時作業少,完成的早,我們就去外面玩,一會捉迷藏、一會兒翻爬梯、有時在活動器械上做各種難度動作…那神態活靈活現,我説這才是孩子,孩子愛玩是天性,順着天性培養個性,春天小苗需要陽光和雨露。

健康是革命本錢。該書從中醫角度,讓我們觀察孩子成長變化,同時增長我們中醫知識。病在心,面紅而心熱,病在肝,面青或身體有疼痛,病在脾,面黃而浮腫,病在肺,皮膚面色煞白似有寒氣,病在腎,面黧黑而無光澤。如果一個孩子不愛活動,也許是脾虛而氣弱……這些都便於我們觀察孩子健康。我家孩子身體健康好,今年長高了許多,在身上有些瘦弱,飯量不大,我們一直比較在意,所以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抽空帶孩子看看中醫,二年級正在孩子換牙齒時期,門牙鬆動一直沒掉下來,如果不及時把牙齒換掉,會影響新牙發育,孩子怕疼,不肯去醫院拔牙,看來做正確事情,也要下決心。

安全無小事。書裏提到:經常向孩子説明什麼事有危險,什麼事不能做,應該怎麼做,而且這種苦口婆心嘮叨,要重複多次才有效果。這時我想起,過馬路時,一是不能闖紅燈,二是不能跑,要左右多看看,確認安全後在過馬路。還有孩子愛大鬧,做電瓶車時和大人背靠背,這樣萬一摔倒很危險,一定改掉不好習慣。遇到安全危險等如何應對,我們也給孩子考過,不過書裏這10道保命題,還是比較全面的,有些我們也沒遇到,一定要考考孩子,增強防範意識和應對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昨晚我問孩子,媽媽的生日是什麼時候,孩子確實答不上來,看來“不超過20%孩子知道媽媽生日”,統計結果相對準確的。我們無休止拋給孩子很多愛,卻忽視了培養孩子愛他人的能力。付出愛能提升愉快感,把自己最珍貴東西分享給他人是愛的體現。儒家倡導“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影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中華文明傳統薰陶的孩子不比西方價值觀教育孩子差。為了培養孩子愛心,大人適當的表現“弱些”,給孩子以關愛別人的`機會。別在孩子面前充當成頂天立地大人物。

讓孩子做自己心靈主人。人天生有自己做主的願望,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讓孩子在試錯中學習,提供發自內心的學習動機,這樣才有獨立思考能力,才有創造能力。所以,孩子學習時,不要陪伴,讓她獨立完成,有困難她會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會求助老師和父母,這點尤為重要,我們真沒意識到,以後孩子做作業是一定不要陪伴。讓孩子獨自完成作業,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自信的品質和專心做作業的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2

此書系我國現代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於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餘次,可謂經得起歷史考驗,日久彌新。

本書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實際經驗的語言介紹了兒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導原則與方法。詳細講了衞生習慣、遊戲、害怕與哭、接人待物、責罰和創造良好環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國情實際。

例如,針對孩子獨自睡覺一事,陳先生這樣説到——“做父母的不應當因為小孩子不肯獨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輩很不願或者説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騙),也不應當聽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為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讓孩子一個人哭到昏睡過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讓1歲多的孩子一個人哭了2個小時,哭睡了),應當用種種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獨自睡去(其實何止對待獨睡問題,對待孩子的多數問題都可以採取這類方法)。假使我讓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雖然因為哭的疲倦會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寧的。我用這種方法去教育他(即讓他哭一陣子,過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幾個晚上就能獨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應當獨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裏覺得很安寧,這種方法是寬猛並濟的,比較純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對於孩子的提問,書中説——“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拒絕小孩子的問題,也不要以‘有問必答’的方法對付他。我們應當利用他的問題來實行我們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問題來施行教育呢?書中舉了個例子——5歲的孩子同父親去散步,看到有個小孩放風箏,就問父親那個小孩在做什麼。父親説你要去看看嗎,就同孩子一起過去看。走到近前,父親説那個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裏拿了什麼東西,要走近看一看嗎。孩子離開父親走到那個小孩子旁邊,看到了他手裏的線,回來告訴父親是線。父親又問你要同那個小孩子那樣做嗎。孩子説要,父親就領他去買了紙竹等材料,回家做了個風箏給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風箏。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不知要好多少倍。

對於閲讀的評述,可謂點中做父母的`死穴——陳先生在東京,看見黃包車伕在沒有生意的時候看報紙,還是英文報,並且告訴陳先生報上説現在上海霍亂很厲害。不禁感歎道“一個黃包車伕竟然也愛看報,這種習慣多麼好!這種習慣,影響着小孩子多麼大!試問我們中國的家庭怎麼樣?我們的社會怎麼樣?不少受過教育的男女除了學校之後,對於看書,也都沒有大的興味,好像書是屬於學校的,於本身的職業,於本身的修養,於本身的娛樂,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實在要歎有血多人對於世界大事的認識程度是非常淺陋的,就是對於國內的事,也不甚關心,什麼各種科學上的新發明,史地上的新發現,都置若罔聞。這種環境,怎樣能引起小孩子喜歡看書閲報呢?”説來慚愧,回顧我工作8年間的買書記錄,除了在讀研究生時為了寫論文,買過100來塊錢的書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沒買過幾本書。感謝孩子的降臨,那種使命感促使我重新與書結緣,2年多陸續購進了5000元的書,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書,少部分是飲食健康家政的書。有朋友問,買了那麼多書,有時間看嗎?有!時間從來不缺乏,只是看怎麼用和用來幹什麼。懷孕和產假期間,我在牀頭、洗手間、客廳都放置了若干本書,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飯桌前等齊家人開飯前我也可以看上幾段文字。剛開始看書,分不清好壞(指的是作者的獨創性,觀點合理否),但當積累了一定的閲讀量後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從頭看到尾,遇到不好的書,略看幾眼便打入冷宮,省出來的時間就去看好書了。正是有了這些明人智者的言辭,才把我從一個粗陋的母親引入了正確的道路,甚至還能夠為身邊的朋友育兒給出合理有效的建議。這種成就感遠比我的代碼通過測試來的強烈的多!

書中用整章篇幅討論對孩子的體罰問題,他的結論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過良美教育並能施良美教育於子女的,體罰當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雖不應常常鞭撻孩子,然有時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別的良法指導孩子那是最好不過,如果不能用別的良法而不得不用體罰,也要善用。陳先生非常憂慮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樣責罰孩子,以致損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詳細列出了責罰小孩子的條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這本書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寫道“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裏面的確有很多科學的教育方法。看來其實在我國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學育人者。再好的老師也只能帶動周圍少數的家庭,我們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託於名師名校,關鍵還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們哪,甚至祖父們哪,如果你們想要教育孩子,請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對生命的崇敬,拿出謙卑之心態,從讀書開始學習吧!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3

看了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這本書,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當今中國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國教育的種種弊端。下面我就具體我的思考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記憶最深的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深。這句話我表示很贊同很贊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陳鶴琴先生所言,家庭環境好的人孩子相應的也文質彬彬,懂得禮貌;反之,家庭教育環境不太好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剋制,自檢,才能做到與前者媲美的程度。我舉個我看到的事例,我們家那邊有許多其他地方過來打工的人,他們的父母都要工作,相應的孩子就疏於管教了,我看到他們平時在家裏就是玩玩,然後出去轉轉,有點類似於混混的感覺,而且時不時地能聽到父母之間的粗口,我在想:當他們的小孩子長大後,會是另一個“他們現在的父母”嗎?然後代代相傳,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樣,薪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然後惡性循環,這樣時代、社會、經濟能進步嗎?中國的學前教育能進步嗎?

另外陳鶴琴先生説:“人好壞,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稟賦之優劣與後天環境及教育之好壞而已。”所以説,除了後天環境原因之外還有先天遺傳的原因。遺傳決定論的支持者有柏拉圖的“先天理念説”以及格塞爾的“成熟勢力説”,而選擇環境決定論的有洛克的“白板説”以及華生等人。而陳鶴琴先生是辯證客觀地對待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我記得有次老師上什麼課的時候説過,現在就要考慮後代的問題了,考慮基因,考慮家庭,考慮很多很多。所以啊,現在要從選男朋友開始了,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是也不失為一種驗證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環境就更不用説了。就如陳先生所言:環境、教育(學習)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遺傳也不可忽視。還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才能“對症下藥”。所以研究兒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會更加努力地加油,為學好這個專業也為學前教育的發展為目標而奮鬥!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4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我國幼兒教育的奠基人。而陳鶴琴老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一書,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把家庭教育實踐與科學緊密聯繫結合的開拓者。雖然我們還並未成為家長,但細讀這本書,也能收穫到許多感悟,對我們的專業實踐也有許多啟發。

《家庭教育》一書對於如何教養小孩講得詳細入微。不僅包括養育方面孩子的吃喝拉撒,更包括教育孩子的待人處事方面,用樸實的文字、生動的事例指導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養孩子。例如在講到遊戲與玩物時,陳鶴琴老先生建議家長應當謹慎挑選,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學會在遊戲中成長探索,確保孩子身體和心智健康的發展;又例如在責罰方面,陳鶴琴老先生提醒各位家長應理性思考,避免意氣用事,教育孩子用積極的暗示比消極的命令好得多,比如孩子字寫得不好,不要去全面否認,而是告訴他那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剩下的字也請像這幾個字一樣寫得工整規範。

看這本書時,突然想起小時候犯了錯,媽媽總會告誡我:“小心爸爸回來教訓你。”我想,在現在的大部分家庭教育中仍是存在這種情況。這就好比戲劇,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媽媽總是扮作紅臉,給予你慈母的愛,而爸爸總是扮作黑臉,給你嚴父的威嚴。可是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想過慈母的愛並不能消除嚴父帶來的傷害。《家庭教育》一書告訴我們爸爸並不是大老虎。父親是孩子力量和勇氣的依靠,不要隨意用父親去恐嚇孩子,孩子做錯事後不要就對他説:你再不聽話,你爸爸回來教訓你!這樣子只會將孩子推得更遠,對父親產生天然的抗拒感。

陳鶴琴老先生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提供了諸多養育孩子的方法,這些方法淺顯易懂、容易掌握,但我們知道,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陳鶴琴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思想在此書中也多次滲透與體現。“活教育”就是強調教育與生活實踐、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譬如現代教育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好遊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羣、喜歡稱讚的年齡特徵,正確把握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活”的`教育。就好比,孩子喜愛遊戲,成人就應多多創造條件並鼓勵孩子參與,提供合適的玩伴、衣着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易於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在教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多多帶孩子到户外去,而不是關在家裏,怕孩子弄髒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而是在確保孩子的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探索、多去感知。因為,生活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做父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庭教育》這本書為廣大成人提供了一個借鑑。這本書教育父母不僅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更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格。

家庭教育讀書心得 篇35

近日,拜讀了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此書分十三章,以淺顯平實的語言,闡述了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為人父母者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書中陳鶴琴先生運用了一百多個案例,而其中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有關兒子一鳴的。從所舉事例可以感受到,陳鶴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細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過許多的母親。陳鶴琴先生對自己的子女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試驗,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家庭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指出,“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此話説得不無道理。在不少家庭裏,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多采取的是這樣的作法: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對孩子怒氣沖天,大發雷霆,一個卻對孩子好言相勸,哄騙利誘。如此一來,孩子便可能會得寸進尺,甚至對父母之言產生輕視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年輕父母與爺爺奶奶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必須採取統一的態度。此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也同樣如此。作為教師,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一旦發現了問題,都會嚴肅對待,認真教育。可現在很多家庭,要麼是稱沒時間管教孩子,要麼是過於溺愛孩子,對於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極不重視,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長所教的,完全跟學校教師所教的背道而馳。結果呢,老師辛辛苦苦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後果。這豈不令人難過?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方方面面都應該達成一致,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書中124頁,有這樣一句話:“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的禮貌。”陳鶴琴先生的話,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同樣是獨立的有個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應該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把他們看做一個真正的“人”!既為真正的“人”,就應當享有作為“人”的尊嚴。我們就應當同樣給予他們尊重,而不能因為是他們的父母或教師,就任意的訓斥,或時整天板着臉孔,做出一副威嚴無比的樣子。這樣,有可能表面上讓孩子馴服了,但孩子的內心呢,卻不見得信服。甚至,還會在父子、母子或師生之間,出現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導致彼此的隔膜。此舉,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啊!但如若尊重孩子,則孩子會心悦誠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師的教誨,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時,有了尊重作基礎,孩子與父母或教師之間的關係則會顯得和諧、和睦而快樂。這種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則是用金錢也買不回來的。同時,孩子是善於模仿的。父母或教師的言行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孩子,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尊重他人。

陳鶴琴先生在書中還提到,“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愛人”。看到此處,不禁想起了一位學生家長曾經愁容滿面地對我説起的一句話:“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怎麼了,一點兒都不曉得關心父母!”其內心的憂慮,溢於言表。我想,有此煩惱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實,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懂得,需要後天的培養。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愛孩子,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為孩子操勞,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辭。但可憐的父母們忘記了一件頂重要的事,忘記在愛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關愛他人。於是,培養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於是,父母們無奈地發出上述的感慨。其實,教會孩子關愛他人,並不難。關鍵在於,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識,要善於抓住生活中一個個轉瞬即逝的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培養。比如,家人生病時,可讓孩子端水拿藥,噓寒問暖;吃飯時,教孩子把好吃的飯菜夾給長輩吃;出門購物時,讓孩子幫着拎東西;家人生日時,自制或選購小禮物,並送上幾句祝福的話語;遇上自然災害,引導孩子用零花錢為災區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識地長期進行訓練與培養,那孩子必定會成為一個富有愛心、關愛他人的人,而不會成為為世人所不齒的自私自利之徒。

“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要替他代做。”這是陳鶴琴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其實,這其中的道理,為人父母者可能都懂。可真的遇上,卻還是忍不住動手幫着孩子做了。就拿我來説吧,兒子小時候,生怕他剝不好葡萄,總是一顆顆剝皮去籽後再送到兒子嘴邊。做其他事,也是如此,關懷備至。老公發現後,極力反對。細細想來,自己的確做得不夠高明。表面上是愛兒子,實際上卻在無意中害了兒子。讓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情,好處多多。首先,在孩子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為了克服困難,他們自然會積極動腦,想辦法解決。這將極好地促進孩子的思維的發展。其次,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可以發展他的雙手的小肌肉,訓練並提高雙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而這又將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第三,孩子獨立做事,可能成功,可能失敗。成功,則可從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失敗,則從中汲取沉痛的教訓。因此,成功也好,失敗也罷,對於孩子來説,都是非常珍貴的鍛鍊機會,都將很好地幫助孩子積累實踐經驗,以免重蹈覆轍,提高做事的能力。第四,讓孩子在獨立做事,則孩子就會獲得成功的機會,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這種成功的體驗,是父母所不能給予的。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從而激發起再一次衝刺的信心和慾望。因此,為人父母者,何不放開手腳,讓孩子們獨立地做事呢?

沉浸在字裏行間,聽陳鶴琴先生娓娓道來,真的是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曾讚道:“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因此,真心希望有更多的為人父母者能捧起此書,認真拜讀,這樣,“小孩子可以多發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