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精選1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精選1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精選17篇)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

今天非常用心的觀看了劉老師推薦的“家庭教育法”的短視頻,該視頻深入詮釋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需要重視家庭教育,推進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引導家長們如何成為更好、更強大的父母,通過本次學習,受益頗深,心得體會如下: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着學,如果孩子父母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

2、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責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物質資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3、温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因為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4、家長與孩子要進行良性溝通。要善於傾聽,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我會每次在睡覺前聽孩子講講學校裏發生的事情,做的對的我會表揚,做的不對的我會及的糾正。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做到真正溝通。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責任有義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不侈求孩子將來取得多麼偉大的成就,只願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擁有自信自強的心態,擁有獨立的人格,對他人和社會充滿愛。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2

這期的教育視頻看完之後,作為家長,我對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塑造榜樣的力量產生了深深的思考。我們都知道,孩子到這個世界上來之後,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模仿成什麼樣,所以孩子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否能夠發揮好榜樣的力量。要想發揮好榜樣的力量,我認為父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行動上言傳身教。針對這個方面如何能夠做到言傳身教,相信每位家長都有每位家長的做法,都有針對不同孩子獨特的、行之有效的言教之法,我就不拓展開來講了。但是,我認為父母如何提高自身例如自律、坦然、堅毅等素質和品質,是孩子在將來成長過程中,慢慢地才能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這些品質是我們做家長的在日常教育孩子過程中,需要和孩子同步提高,共同深造的。

二、思想上平等相待。我們雖然自認為比孩子懂更多的道理,比孩子經歷過更多的世事,但我們絕不能認為我們所認識到的世界、看世界的角度一定是對的。我們應該和孩子交朋友,教育孩子的同時,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世界,這樣一來可以給我們一個新的角度來理解和認識世界;二來可以讓我們能夠更容易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產生一些特殊言語或行為方式的原因。填鴨式的教育,並不會把孩子變得比我們更強,只會讓我們培養的孩子以我們為“天花板”。

三、處事中端正觀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直接傳授給孩子的品質,那就是我們作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面對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做法。有些父母考慮問題從面子出發、有些從個人利益出發、有些從整體利益出發,還有一些坦然接受與世無爭。其實無論哪種做法都不為錯,但是我們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就要注意自身在處事的過程中是否會讓孩子跟着我們學習那種處事的觀念,否則就是“學其表而未學其裏”。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3

通過線上觀看專家對《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解讀,讓我從中受益很多,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還有所欠缺,同時我也意識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首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

其次,要做好家庭、學校的有機結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和根本,學校教育也影響着家庭教育,作為家長應積極地投入到對孩子的家庭之中,要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從而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孩子在校的時間相對來説比在家多些,與同學、老師相處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孩子在家和在學校表現的會不一樣。通過與老師的溝通能夠對孩子掌握得更多些,瞭解孩子的習性、表現,及時取長補短,同學的交往和老師的鼓勵將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成長必須靠家校共同努力。

最後,還要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教育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的行為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為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極為重要。

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回到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

這次學習光讓我受益匪淺,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帶娃”卻任重而道遠,作為家長,必須要更用心去理解法到的真理,與學校共努力,與孩子共成長。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4

通過本次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人生課。而這門課程是需要全方位重視和成長的。作為一個家長、一所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對下一代的培養都應該有一種責任心和關注度。而我們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更是深刻地影響着孩子,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

父母承擔着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我們要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來教育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行的習慣。教育理念跟着時代發展是一致的,都要不斷前進,不斷變革,作為家長有擔當,有責任感,多陪伴,才能提升感情,對自己嚴格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讓孩子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習慣養成不在一朝一夕,日積月累才能破繭成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不斷加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攜手家庭和社會,共同營造關愛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用愛滋潤孩子心靈,用心啟迪孩子智慧,履行家庭教育的責任,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5

説實話,當聽到家庭教育被立法,家教不再是“家事”而發展到“國事”的時候,作為一名家長的內心是激盪的。激盪是因為它打破了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孩子不再是自家關起門來的事情,而升級成了國家和社會都要共同重視的事業,一項沉甸甸卻偉大的事業。法律規定,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者,因而身為家長的我們有義務要扮演好這樣一種時代交班人的角色。

是什麼?家庭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個體差異,以因材施教為準則。我個人特別認同節目中朱永新教授的話:“要成才先成人”,只有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找到幸福感和人生價值,他才可能成為對國家和對社會的有用之人。

怎麼做?在學校,孩子以學知識為主;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更多的責任應該是尊重孩子,正向引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要充分意識到父母在家教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把高質量的陪伴納入生活的日程表裏,嚴慈相濟,鬆馳有度。家長不應單純地把分數作為衡量孩子成長的唯一標準,要看到孩子發展的全面性。在生活中與孩子一起進步,共同成長。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家長應努力做到家校合作促成1+1>2,才能真正的立德樹人……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6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某一瞬間,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的確,面對家庭教育,我們每個家長都是參與者、體驗者、發生者、影響者和推動者。

確實是這樣,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格局決定着孩子的格局,孩子人生能夠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教育。父母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父母要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父母給孩子人生最大的底氣,是給他一個温暖的家,無論貧窮或是富有;是做情緒穩定的父母,欣賞他,鼓勵他,接納他,讓孩子擁有滿滿的安全感、自信心和無懼困難的勇氣。作為新時代的父母,要不斷學習,在陪伴中與孩子共同成長。通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優良品德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教育方法是關鍵,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指導支持是保障。我堅信,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協同育人,

孩子們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7

家庭是人生第一堂課,“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父母任重道遠,只有自己不斷學習,瞭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心理,保持情緒穩定,無條件的愛孩子,感化孩子,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走的更好,更遠。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家長要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幫助其走適合自己的路。

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他的隱私權,孩子的心底就會產生隔閡,儘管他沒有説出來。

有感於家長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我的孩子作息時間亂,主要是從小到大沒有做好榜樣。孩子閒時不能主動閲讀書本,更愛刷視頻,玩遊戲。這些大人眼裏的矛盾,歸根結底還是父母沒有做好榜樣。

與孩子的關係緊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無法通過一朝一夕就能緩解。需要長期的陪伴,長期的探索。遇到問題,想辦法克服解決,與孩子一起約定規則,與孩子一起努力戒手機、戒遊戲。一起看書、運動。做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8

在這炎炎夏日裏,兩位專家的線上課給我們家長帶來一陣陣解暑良藥。讓“相親相愛”這個詞更具體更深刻。讓我們明白了先要懂得愛,然後再去愛。

國家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把家庭教育上升到了法律層面,這充分説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當然也從另外一方面説明了我們現在家庭教育存在嚴重的不足和偏離。

現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物質方面對孩子們幾乎做到了有求必應,這讓孩子們覺得一切都來得太容易,讓他們無形中養成了理所應得的壞習慣。很多時候他們都一直生活在被愛中,而不懂得去愛。

我們時常用愛來交換他們的成績,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好好學習最重要,家裏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與他們無關,或者高高在上嚴厲的批評辱罵孩子,讓孩子們承受着有壓力的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機器。

以上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我們要做新時代的父母,用愛感化孩子,用勤勞影響孩子,用睿智成就孩子。

我們要跟孩子一起讀書學習,感受知識的樂趣;跟孩子一起做家務,知道家庭事務的繁瑣;帶孩子一起工作,看到大人工作的辛苦;跟孩子一起孝敬長輩,懂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家庭教育,作為家長我們不缺席,我們一直在路上。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9

聽完兩位專家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為父母同時又是教師,雙重身份的自己這些年見識了太多孩子的成長故事,家長的喜怒哀樂,孩子的悲憤交加,無不詮釋着人類最大的話題-愛與被愛!有愛才有成長,被愛才會進步!可是,如今的孩子,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就是愛,而是要陪伴他們一起成長,一定是高質量的陪伴,即尊重他們的人格獨立,引導他們的情感共鳴,支撐他們的精神需求。

這就要求我們做家長的要與時俱進,與孩子同行,不斷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家長要用正確的行為去引領孩子,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去扶持孩子,還有用正確的方法去指導孩子,做他們堅強的後盾,而不是簡單的“供給者”。愛孩子,不要成為他們的負擔,而要做他們成長路上的同路人,傾聽者,放低姿態,嚴慈相濟,尊重他們的合理發展,並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情感上的共情,才能讓孩子以一種輕鬆的狀態去成長。而身心健康地成長,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0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家庭教育宣傳片》。幾十分鐘的教育片,卻讓我熱淚盈眶,讓我感觸良多。

回想我剛上國小不久,可愛的妹妹來到了我們這個幸福之家。曾幾何時,我也片面的理解為,妹妹出生後,爸媽就不再愛我了。那時的自己感覺家人們所有的愛和目光都聚在了妹妹身上,她受到百般寵愛,我受盡冷落。印象裏的父母總是重複着一句話:“妹妹還小,你是姐姐,要讓着妹妹,她什麼都不懂。”這句話更讓我深以為,爸媽不愛我了。只要妹妹打壞了東西,爸媽都會怪罪在我頭上,都會説:“你怎麼搞的?妹妹這麼小,怎麼不好好看着她?”當我據理力爭時,爸媽就會罵我反嘴。有時,當我難過沉默時,爸媽就會罵我啞巴或是嘴裏含着核桃。種種這些行為都讓我十分反感,甚至有了離家出走的'想法。

現在回想起來,父母縱有教育方式上的千般不對,但他們總歸是愛我的,只是剛好把脾氣發出來了而已。這也許是我也是沒做好一個乖女兒的原因。不是嗎?我也有回家不換鞋弄髒地板,衣服亂扔不雅觀,喜歡抬着手機玩遊戲不做作業的壞習慣,這些怎能不讓父母生氣呢?有時自己也認為,爸媽也在我的學習上過於嚴苛,讓我增加了不少壓力,覺得自己快失去自由了。爸媽越是對我嚴厲,我越變得叛逆。

現在想想爸媽確實是為我好的。經過我的努力,學習成績還是上升了一些。爸爸雖然工作忙,但他一直鼓勵好好學習,按時認真完成作業。這些都是父母們呵護我成長,愛我的表現。妹妹長大後,他們也一樣會嚴格要求妹妹的。只有在父母和老師的嚴格教育下,我們才會成長得更加茁壯。

看了家庭教育宣傳片,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和遇到的事情,我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和我一樣遭遇的朋友。我也在試着長大,理解父母的不易。但也希望爸媽和我一起共同進步,共同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1

聽了這堂課,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同時也感到能聽這堂課,真是件很幸福的事啊。這堂課讓我這位不知所措的家長領悟到許多,也點醒了我,同時也謝謝老師給我的這次學習的機會。作為年輕的父母,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從孩子出生後我一直很無措,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如何做才能教好他? 今天的課堂上曹萍教授提到:國小是孩子習慣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

是啊,從一年級上學期開始,我就一直在變着法地教孩子學習的方法、處理人際關係等等方面的知識,一遍一遍地講,收效甚微,後來就改變策略:講實戰演習。比如遇到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解決,遇到別的難題,該如何化解。這樣説教式的只會是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相比之實戰,則要印象深刻許多。 我一直都知道孩子上國小後,培養他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很重要的,但真不知道平時點滴的説教好壞,會影響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聽老師講過:國小階段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培養。 曹教授同進也提到:原生家庭愛的釋放,也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小孩自信心的培養是很有益處的。我們當家長的平時可能一直處於高高在上的態勢,從未想過孩子的感,曹教授教我們要與孩子站在同一點上看問題、分析問題,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會更容易溝通。

另外曹教授講的一個關於“水結晶”的故事,也讓我領悟到:很多時候我們當家長的經常會喝斥孩子,其時有時也許只是一丁點兒的小錯,但家長們卻“大發雷霆”。如果能以平和的心態去思考孩子的錯誤,家長們也不至於出現過激的行為。而且我認為教授講的一點也蠻重要:經常和孩子擁抱,也就是肢體語言勝過語言的力量。 最後,我個人認為以後家長應多與孩子溝通,多鼓勵孩子,從正面進行教育或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和社會認知能力,做一名身心健康的小寶寶。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2

關於家庭教育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下面,我就從這次培訓給我的感觸來談談我的一些心得。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促進學生教育發展。

先談談家庭教育的現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必須是良好的學校教育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然而,教師們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學校辛辛勞苦地教育了一週,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在我們教學實踐中不難發明,當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A“望子成龍”型。B“重視分數”型。C“順其自然”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現實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龍”和“順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癥結所在。所謂的“超現實性”,是指家長不能正確客觀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種過高的估價和期望,經常用鄰居同事朋友的小孩的優點去評判自己孩子的成敗,從而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二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

惟獨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和家訪,全面指導家庭教育。孩子是培養教育的對象,不把孩子當寵物,不要剝奪孩子的權利。賞識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賞識孩子所取得的點滴進步,甚至要學會賞識孩子的失敗,讓孩子感到家長永恆是他的後盾。在提高家長熟悉的基礎上,採取統一的內容,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教育與評價。學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麼做”。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實踐為重點,及時反饋,樹立模範,找出差距,從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學校包打天下”的被動局面。

經過兩天的學習,讓我覺得,對於家庭教育,我還有許多知識要學習,但是,從這兩天的講座中,我卻學到了很多,我會將所學到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身為母親的我,不僅在學校教育學生,回到家也同樣教育自己的子女,我相信這次家庭教育專家培訓的學習是幾代人都享不盡的充電之旅。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3

家庭教育中做到寬嚴相濟呢?應從多方面來理解和進行。

家庭教育要使用正確的行為、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法。首先,尊重孩子,使其具備獨立人格,平等,理解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發展的權利,給予正確方向的引領;把培養健康快樂,對社會有用的人作為基礎目標(教育觀)。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表達權利,對自身發展有思考決定的權利;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與孩子親子關係密切,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可站在自己的角度愛孩子,要明白孩子成長需要什麼樣的關心和愛護,促進他成長,給他支撐(孩子觀)。愛他,不要讓愛成為他的負擔,而應該成為動力,成為力量的源泉(成長觀)。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教育融入生活,理性的愛,真正從內心深處表達出愛,讓孩子心理更強大,更好地成長。

其次,幼兒時期是建立規矩的重要時期,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從小嚴格要求。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家庭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學會關愛,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愛,要內在實質的愛,家庭中愛是功德的基礎,愛是一種能力。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營造出相親相愛的家庭情感氛圍。讓我們要同步進行家庭建設、家風建設、家規建設。給予孩子無私但理性、有原則的愛,教會孩子如何愛自己、愛父母、愛他人。家庭教育中寬與嚴,不要角色化,而應該是家庭教育的統一原則,應該滲透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所有人與事,家庭教育的各個環節,不要錯誤地把寬與嚴作為對孩子的態度,而應該在孩子人生髮展的重大問題上引領和嚴格要求,主要體現積極引領、和顏悦色地講解,方法上可以柔和,但目標上要嚴格明確。

寬與嚴,是家庭教育原則問題,是家庭教育方向性問題,通過有原則的家庭教育,培養出符合社會規則、受社會歡迎的人。讓寬與嚴伴隨孩子茁壯健康成長,希望孩子們成為心中有愛、眼裏有光的明日之星,成為民族復興的棟樑之才。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4

看了這次的視頻,收穫頗豐,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除了孩子在學校裏的學習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一個生長環境的場所,具有無可替代無與倫比的作用。

孩子的青春期是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之間,這段期間孩子容易受情緒腦的控制。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可以宣泄的空間更少了,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娛樂是和小夥伴們一起出去摘東西吃,而他們卻是回到家中,面對冷冰冰的電子產品。他們孤獨,缺少玩伴。他們失落,因為難得的週末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他們迷茫,因為他們只知道學習,不懂得自身的價值感在哪。

所以,家庭教育在這期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家庭的凝聚力,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的快樂與温暖;用傳教的方式教會孩子們如何在面對壓力時解決困難;用家庭環境的力量幫助孩子們培養堅韌不拔的性格,不會輕易被壓力壓垮。

關於如何保護家庭環境方面,現在的家庭問題就是家庭的過於冷漠,家庭的劇烈衝突以及家裏遭受了重大變故。第三點一般家庭是不會遇見的。第一點家庭的冷漠,家長對孩子的不聞不問,放養型讓孩子成長,這樣孩子看起來很自由,但卻沒得到關愛,對於成績等方面也是無所謂的態度。第二點劇烈衝突,家長太管孩子了,往往適得其反,意見不合而產生了衝突。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溝通,少説教。溝通是雙向的,雙方能像知心朋友一樣吐露自己的心聲,毫無保留,而説教則是家長單方面的教訓孩子,孩子在長大了之後該懂的道理早就懂了,説多了也嫌煩。

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由我們每個家長共同守護。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5

爸爸這個陳教授講得挺好,裏面實例很多,而且他的思維觀念也很新鮮,據他講,好多方法都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陳教授不是學院派,是個實幹家。印象深刻的有這麼三個事例:一是女生染頭髮,陳教授沒有生硬地規定就是不行,染可以,考進前五名;二是遊客總是到果園把裏面弄得亂七八糟,主人想了個辦法,弄個牌子寫着如若被毒蛇咬傷,醫院離此二十公里,這樣再沒遊客敢進去了;三是陳教授講他自己當年入伍超齡,他想辦法做到了看似不可能的事。

我覺得這個陳教授不簡單,首先他頭腦活絡,善於思考,特別是通過逆向思維解決問題;其次陳教授是個敢想敢幹有魄力的人,從一個普通的鐵路工人成就了今天的一番事業,的確不簡單,善於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成就自己,就是他説的要善於整合資源吧;還有就是陳教授把自己投資兩個億的學校捐給社會,也説明他是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最後他説的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聽説,但也的確如此,成功的人總是在困難面前積極地想着對策,他們可能會一個困難想到三個解決辦法,再從中選優,不善於動腦的人,可能一個辦法都想不出來,或者總是寄希望於別人替自己解圍,永遠掌握不了生活的主動權,的確那些失敗者總是在為自己找理由或者是抱怨上天不公,從沒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我經商的弟弟常説的話,我覺得很有的道理。人生之中出現困難那是太正常的事了,關鍵是出現困難該怎麼辦。一個困難出現,我們起碼要想到兩至三條應對之策。而且也要培養自己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陳教授提到孩子懂得愛父母,也就是感恩教育,也是大有必要。懂得愛別人,特別是父母的孩子,才會具有健全的人格,成功之後才會走上更高的境界。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6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孩子成長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天長地久的。通過這次家庭教育學習,體會頗深。下面就淺談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1、給孩子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長,最最離不開祥和有愛的家庭環境。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可以給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做有愛的父母,孩子的內心才會充滿愛,有愛的孩子不懼艱難的挑戰。面對要求自然會甘之如飴,有愛的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

2、把禮貌教育貫穿始終。禮貌是當代社會文明的基礎標誌。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文明習慣。

3、講究原則,不溺愛孩子。高爾基説:愛孩子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事情。沒有那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去愛。給給孩子一個界限,在界限內她可以完全自由活動。我們越早給孩子設立限制,孩子就越容易放棄她內心試一試的想法,繼續在我們允許的範圍內開心的玩耍。

4、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習慣可成自然,習慣即為平常。一種好的學習習慣,可能相伴永遠,受益終身。學習能力是會長久影響孩子學習成績以至關係今後能否成才的最本質、最基礎、最重要的因素。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我們父母要用耐心,用積極的心態去幫助引導孩子養成。

5、培養孩子多元的、廣泛的、持之以恆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能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梁啟超在《學問之趣味》中説:凡人必須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複雜的艱鉅任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共同來承擔,希望我們的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觀後感17

最近一直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很焦慮,因為太焦慮所以都忘了自己之前學習的家庭教育課程,今天觀看了《中國小生家庭教育和網絡安全》,忽然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共情能力培養不夠。

以前遇到問題就是一味地指責,沒有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一點尤其在姐弟兩個關係上特別明顯,所以現在每每都聽到她指責我:只愛弟弟不愛她。做父母的有時候也會被假象迷惑,之所以每次都指責她,是因為每次都看到她打弟弟。但是她告訴我的是:弟弟自己把自己臉挖爛了他還説是我挖的。我説:哪有自己挖自己臉的!後來還被我真的看到了,真是我兒子自己把自己弄傷,然後就説是她姐姐弄的!在那之後我沒有在一味指責姐姐了。但是,在她的心裏已經烙下印記,偶爾爭寵的時候就會説我只愛弟弟,不愛她!所以,現在儘量多的培養姐弟倆的感情,讓她們兩人和諧相處。

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不會做的題目也不多,尤其是背誦作業,就沒有見她不會背的。就是有一點,寫作業不夠專注,寫着寫着總想幹點別的,所以就造成了拖拉現象,而且比較嚴重!尤其是她不願意寫的作業特別明顯,這一點還沒有更好方法。不過從開學到現在為止,還是在進步的,現在回家願意寫作業了,每天都能完成自己的作業,比如:昨天的數學卷子,自己主動拿着本子去抄寫,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所以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父母教育孩子沒有現成的經驗,只有不停地摸索!唯一的相同點就是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同樣離不開父母!仔細傾聽,耐心引導,做好孩子第一任老師,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