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推薦】中秋節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中秋節隨筆

中秋節隨筆1

中秋節是向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機,幼兒園緊緊抓住這個契機,於9月30日組織全園幼兒開展了“迎中秋”主題教育活動,引導他們在節日體驗中加深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識,增強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

本次“迎中秋”活動分為班級活動和全園活動兩部分,上午,各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在美妙的神話故事中,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在對月亮的添畫中,加深了月亮圓缺變化的認識;在創意盤中月餅的製作中,鍛鍊了動手能力……

下午,由全園幼兒共同參與的“做月餅”活動拉開了“中秋傳統文化大餐”的序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投入到製作月餅的勞動中:把麪糰放到手心裏揉一揉、壓一壓、捏一捏,讓香噴噴的紅豆餡乖乖地躺到麪皮裏,然後放到模具裏用力一壓,一個個月餅便做好了!間餐時間,孩子們品嚐着自己親手做的月餅,格外香甜!

一天的活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在勞動中體驗了節日的快樂,更感受到了濃濃的團圓氛圍。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契合了《指南》精神,加深了幼兒對中秋佳節多元文化的認識,感受了祖國文化的豐富性,萌發了初步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中秋節隨筆2

中秋到了,又是一年了。曾經的我們長大了成熟好多,不再像兒時那麼快樂,悠閒了。走着走着,才發現我們老了。

還記得嗎?小時候吃的香香甜甜的月餅,聽着爺爺講着古老的神話,思緒飄向那璀璨 的夜空中,讓我們幼小的記憶有了遙遠的夢....

年到三十,不再浪漫,人到中年,看淡了好多。人生之秋,多事之季,眼睛裏不再有曾經的甜美,曾經的執着,愛也遠去,情也漂泊,一度的心啊走出了浪漫的世界。

月到中秋,日子如瘋草滋長着寂寞。月到中秋,思念也遠去了,不再為一個人風風火火,不再為一個人分分合合,看清了心的空間,才發覺曾經的和現在的我站不到一條路上了,走出了曾經的世界。自己在新路上漂泊........

心中有個世界,眼中有個世界,説不清那一個在心中最多.......

歲月把我們推向中年,我們要學會感恩,感謝花草樹木,學會善待他人,才會心安。如果説中秋是中年的收穫,那麼我們應該感恩冬的孕育,春的澆灌,夏的火熱。走在秋日,心不在迷茫,因為我們長大了,學會這樣感恩生活。愛在中秋。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一度的中秋又要來臨了,提到中秋節,每個人都會想到團圓,想到思念,可對於已習慣身處異鄉的我來説,依舊在外忙碌中度過,只是徒增憂傷,不能和家人一起過個團圓中秋,但室友的話讓我打開了記憶中的洪閘,父親的身影在回憶中逐浙清晰。

想起家鄉,你不可能無動於衷,你不可能心如止水,是否有想奔赴回家的衝動,有拿起電話的慾望。我也許算是一個故土情節尤其嚴重的人,每年這個時候,總對家鄉有着濃烈思念。從小到大在老家那些激動、感動的往事和回憶一一湧上心頭。感謝父親的教誨、母親的寬容,姐姐的幫扶,這一切塑造了我堅強誠實的個性。恍然之間,離開故土已經20個年頭,父親已經從記憶中的嚴厲、健康的中年人變成了一個滿臉滄桑、略有彎腰的老者,只是再也不是那麼嚴厲了,突然如此的温情温暖隨和;慈母的寬容和善良影響我尤為深遠,如今,這些讓我難以忘懷。

家鄉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棉花地裏已經開出大量的棉花,繁星點點,一層一層的梯田是水稻飄香,小河邊是老人、小孩子在垂釣的身影,如果天氣好,你還能聽見鐵路上火車的油笛聲,站在海拔約100多米的房子背後的小山上,這一切盡收眼底。月明星稀的夜晚,站在高崗上,吹奏一曲長笛,悠揚的笛聲據説隔了幾個村子也能聽見,分外婉轉,分外悠揚。家鄉的秋天,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就是喜悦,家鄉的秋天,有一副美麗的圖像,基調也是喜悦。只是我這個遠離故鄉的孩子,只有在回憶和思念裏,感懷中秋。祈願這天邊的明月,捎去我的問候,願家人安康,願家鄉富足安寧。

中秋節隨筆3

中秋在即,眼下學校要放假。據説今年的中秋節和教師節緊挨着。很多人都在規劃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對於一個經常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説,這次的家是必須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為團圓節。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回哪個家。按照往年的慣例,先是回我家,因為我家離單位比較近。學生一離校,我們隨後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親訪友,歷來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節回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隨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馬虎。除了月餅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裏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相傳元末時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朱元璋欲聯合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温於是命王昭光製造餅子,餅子裏藏入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這才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東北地區至今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説法。

當然這只是個傳説,究竟月餅是否源於那個時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對家鄉的思念,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可見中秋節作為一種傳統佳節已經深入民間,紮根於人們的心中,而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更是一種絕美的人間享受。那麼,為何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呢?或者説,為何八月十五要賞月呢?據説八月十五成為固定節日始於唐初,“八月十五中秋節”(《唐書太宗記》)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事實上,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難怪中秋節要賞月。從季節這個角度講,七、八、九月為秋季,八月是中間月,而十五又處於八月的中間,故八月十五就稱之為中秋節。從農業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秋天顯然是收穫的季節,收穫之後,那些東西總不能束之高閣,還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於是就擬定這樣一個節日,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後的收穫。該吃吃,該喝喝,不亦樂乎?

俗話説:年怕中秋月怕半。過了中秋節,這一年也算是過了一大半。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時光如電,説的一點不差。月圓之時,渴望一家人聚一聚,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願。就藉着這個傳統節日,把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那份牽掛和思念一併寄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真的是這樣。不信,你去異鄉住上一兩年,舉目無親,你就知道什麼是思鄉之情,什麼叫想家,何謂鄉愁。

記得上大學那會,八月十五是不讓回家的。學校給發月餅。五仁的,棗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應有盡有。吃着他鄉的月餅,就是吃不出家鄉月餅的那種味道來。我後來才明白,那些月餅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誰吃。你那時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想到了家裏邊的親人,就跟鬧鐘定了時一樣,不自覺的。月餅,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種氛圍。

他鄉的月亮不能説不夠圓,也不能説不明,可就是缺了家鄉月的那種親切、可愛——你覺得它離我們是那樣的接近——你可以説,那就是你一個人的月亮。你想要擁有就能擁有,因為那是你獨有的感覺,可在外面就不一樣,實在沒有那種感覺。任何人都可以説,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歸根結底,那不是你我的家鄉。難怪説,月是故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鄉,故連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鄉。多麼美的語言,多麼悦耳的詞彙!

也許在外面住慣了的人已經沒有這種內心的撕扯,而是習以為常了。若不是因為紮根在外多時,恐怕就是一種麻木。這顯然是很可怕的。家鄉之所以稱之為家鄉,就是因為你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個地方,那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那裏的衚衕,人家,對你來説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無論你走到哪裏,你都不會在心裏捨棄它們,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腦海裏。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話音乃至血液裏,都有它的存在。那裏顯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家的那份親切感慢慢就會淡化,剛開始可能沒什麼,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覺。如果中間一下子沒有了,這對於一個人來説就等於切斷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謂的根。久而久之,內心的那種惶恐和寂寥就會席捲而來,頓時感覺一切都跟空了一樣,連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飄在水上,沒有了着落。即使該有的都有了,心裏也會隱隱覺得缺了點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沒有了根,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不管是誰,不管在哪,都是一樣。並且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家鄉的,所謂葉落歸根。

鑑於以上種種,我極力鼓動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當時應允了。可最後竟説,那也得看家裏的意思。天哪!這叫那檔子事啊!回家還得經由老家人的同意,説好聽點,家裏邀請我們,我們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話裏的意思——近鄉情怯。我想也是。這麼長時間沒回去過了,都不知道家裏的具體情況。好在,他信奉一句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公的心裏是有家的,只不過被現實的表象掩蓋住了,或者説是他自己故意這麼做,為的是不讓別人覺察出他的兒女情長來,免得被人説成是脆弱。久而久之,連他自己也感覺不出自己有回家尋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給騙了。這就是所謂的慣性,越是這樣的人,越是需要有人從旁提醒,否則會看不清真實的內心,無異於失去自我,豈不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中秋節,我們要回家。帶上月餅,帶上祝願。

中秋節隨筆4

人們常説“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着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裏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可你又那麼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這麼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少年,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看着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來。她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來,我的眼睛就濕潤了,奶奶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亮的傳説,我又想起台灣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人們常説“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着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雲,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啊,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裏為嫦娥搗藥。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

可你又那麼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這麼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少年,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看着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來。她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來,我的眼睛就濕潤了,奶奶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亮的傳説,我又想起台灣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節隨筆5

窗台上散佈着月光透過樹枝的殘暉,雖然有些斑駁,但是很亮、很乾淨,我情不自禁的想看清月亮的樣貌,抬頭之後才發現視線裏全是交錯的樹影,我索性披上衣服,走出了屋子。

已經是凌晨,馬路上沒有行人,在這個城市,中秋的夜晚本來就應很涼了,只是今晚沒有起風,也就不覺得冷。此時,沒有了樹枝的遮蓋,皎潔的月光肆無忌憚的投照在我身上,讓我有種沐浴的感覺,身邊的路燈在明亮的月光下也變得有些暗淡了,我凝望着渾圓的月亮,從那抹銀光裏,我看出了一點家的影子,可能漂泊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吧,眼睛忽然有些發澀,我不得不收回目光,低下頭後卻發現,腳下是那分外清晰的孤影。

我踩着自我的影子,開始漫無目的的行走。

一個人的中秋總會記起往年一些中秋的事情來,對親人的思念裏大多都是懷念,通常也是以懷念來寄託思念,但是我很努力的'搜尋記憶,卻發現腦中混沌不堪,甚至不記得有多少年沒有和家人一齊共度中秋了,在這個本應舉家團聚的日子裏,我不明白就應拿什麼來寄託我對親人的思念,儘管我心裏面滿是父親日趨佝僂的背影和母親漸漸滄桑的皺紋……

慶幸的是,外婆的面容在我的腦海裏慢慢清晰起來,我的中秋記憶似乎一向停留在與外婆一齊度過的童年時代。雖然有些模糊,但總還記得,外婆在過節的時候,會提前準備很多我愛吃的零食和水果,並且一改平時放任我玩耍的態度,整天都陪在我身邊,寸步不離,可能是父母不在身邊,她怕我會感到孤單吧。等到了晚上,外婆就會和我邊吃月餅,邊看月亮,還會跟我講一些外公在世時,媽媽小時候的事情,我也是那時從外婆口中明白,媽媽14歲就開始分擔養家的職責了。那些年,因為有外婆無微不至的呵護,所以我從未感到孤單。我想,外婆就是我心中的那一輪明月。

在離開外婆以後的中秋節裏,我都會在屋頂上,一個人靜靜的看着月亮,懷念着與外婆一齊的生活。

因為我出生在80年代中期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而且又是獨子,父母千方百計的想讓我過上舒適的生活,所以,他們選取了南下打工。數十載的奔波與漂泊,數十載的思念與牽掛,歲月蝕刻了他們的身體與面容,我想,他們就應是把對我的愛化作了在外漂泊的動力吧,數年如一日的艱辛為我鋪就的成長中舒適的人生軌道,可他們卻已經耗費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此刻時過境遷,我工作了,能夠養活自我了,但是還不能完全擔負起家的職責,於是,愧疚之心開始折磨我了。

這天上午和父母透過了電話,母親説了很多牽掛的話,讓我過年的時候無論如何要回去,還叮囑我必須要帶女朋友回家,説是想看看兒媳婦了;父親還是重複着那句跟我説了很多年的話“一個人在外面,要注意安全,不要惹事生非”,聽着他們漸趨蒼老的聲音,我哽咽着的一句話始終沒能説出口:“我該拿什麼來報答你們,我的父親母親。”

我忽然感覺到一束強烈的光線照射在身上,原先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街口,右邊一處還未建好的樓房頂上亮着一盞很大的探照燈,自我正走到了燈光的焦點處,燈光伴着很濃烈的水泥味撲面而來,讓人反胃,我停下了行走的腳步,思緒也伴着腳步暫時停頓下來,背後的月光毫不吝嗇的充滿着整個夜空,只是同時在探照燈的照射下,我的影子已經被衝得很淡了,那明亮乾淨的氣息也已經被濃烈的水泥味代替,我趕緊轉身往回走,想快點逃離這個被鋼筋水泥味充斥的地方,直到影子又漸漸清晰起來,空氣中沒了刺鼻的氣味,我才停下腳步。冰冷的鋼筋水泥和明亮乾淨的月光實在是很不協調;陌生的城市和温暖的家鄉也一樣,感覺衝突了,人就容易矛盾。

回到屋裏,月光依然斑駁的散佈在窗台上,但是我已經沒有了賞月的情緒,思念之情開始強烈起來,和衣躺在牀上,卻無法安睡,我索性起身,寫下了這篇隨筆。

中秋節隨筆6

今天是中秋節,中午我們一家人相聚在母親家吃飯,享受着團圓,感受着家庭的温暖。由於我們的工作都很忙,中秋節的聚餐的準備工作,完全由78歲的老母親來完成,我們一再強調就是團聚,儘量簡單,但老人還是做了幾個傳統的,也是我們最喜歡吃的老菜:粉蒸肉和板栗燒雞,再準備了幾個炒菜、涼菜和青菜,簡單而實惠。

早上10點鐘,我就趕過去幫忙,老媽媽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菜品,“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到了中午,弟弟和弟媳拿了雞蛋和飲料來了,女兒和女婿也拿着進口的奇異果來了,我趕緊“搶功”炒菜了……

大家吃着老人準備的美食,談論着生活中的故事,其樂融融,吃完飯,我們幫媽媽收拾完東西,弟弟還有事,女兒還要上班,我們告別的母親。在下樓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前天出院的病人,現在怎麼樣了?

這是一個67歲的男性病人,今年7月,在某醫院診斷為乙狀結腸癌,肝臟多處轉移,而沒有做手術。今年9月1日,腫瘤科請我會診,病人已經是腸梗阻了,只能做急診做腸造瘻手術了,但病人有嚴重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紊亂,術前與家屬溝通,家屬非常理解手術的風險,他們説:我們知道父親的病情很重,就是下不了手術枱,我們也理解,絕不會與醫院扯皮的。

有了家屬的充分理解,經過短時間的準備,2日,我們給病人做了手術,手術前,病人家裏來了40~50個家屬,看來是準備為病人送終的。手術中發現病人的腸管已經高度擴張了,直徑達到7~8釐米大小了,有成人的手臂那麼粗了,腫瘤已經和骨盆後壁緊密粘連了,腸繫膜上都是芝麻大小的轉移灶,肝臟已經成菠蘿樣改變了,手術別説切除了,就是造瘻都非常困難,我們只有切開小腸,放出了大量氣體和液體,這樣才能遊離乙狀結腸,我們大量的時間在忍受着糞便的巨臭和反胃,為病人清理腸管裏的大便,清理出的大便裝滿了7~8彎盤,手術做了3個多小時,當病人安全出手術室的時候,家屬沸騰了,連聲感謝。

在後面的治療中,病人又出現了血糖增高、腎功能不全,代謝性酸中毒、低鉀血癥等一系列問題,我天天都在病房裏,甚至利用休息的時間來處理病人,病人的這些異常都被我們一一糾正了,正在逐漸的康復中,但上週病人的情緒突然發生了變化,堅決要求出院,我問其原因是,其老伴將病情全部告訴他了,他認為自己沒有救了,堅決要求死在家裏。11日晚上,病人的家屬30多人,又來到病房給病人做工作,仍沒有説服病人,值班護士只有給我打電話,我跟家屬説,病人的病情是穩定的,儘管病情很重,還沒有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家屬説,我們知道,但我們無法説服他。最後我要求他們等到第二天我上班後處理。

第二天,我跟病人和家屬談話,仍無法讓病人回心轉意,最後,我只有給病人換了藥,檢查了造瘻口,並教會家屬回去後如何護理,如何處理傷口。在給病人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我才發現病人出生的月和日和我是同一天,更加深了我的遺憾。

今天是中秋節,我突然想到,病人回去三天了,他還好嗎?他最後放棄治療,執意要回家,是不是想過最後一箇中秋節呢?我慢慢地理解了老人的心事。

一個醫生為什麼會如此牽掛一個普通的病人,我想心繫病人的安危的,絕不是我一個人是這樣做的,每位醫生都有這樣的經歷,這是職業的行為,生命之託,豈能懈怠,正是這樣的一種職業精神,讓醫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我應該感謝這位病人的幾十位家屬,正是因為他們的理解,讓我們敢於救治這種危重的病人,正是他們積極的配合,讓病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這樣的家屬,我們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們希望病人在家裏能過一個團圓的中秋節。

中秋節隨筆7

微涼暗淡的風雨剛剛結束了這個短暫的我們所期待的中秋,現在大家有開始忙碌的投入工作中。雖然這個中秋有許多同事們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但是在我們這個芯片大家庭裏,我們已然過了團圓中秋,現在依然如此。

剛剛結束的中秋博餅聚餐,讓我們整個芯片大家庭在一起共歡暢飲。其中的博餅活動更是讓大家期待。看着大家滿載各式各樣的禮品回來,看着大家滿懷喜悦的笑臉,我也是由衷的歡喜。還有目前正在進行的微信博餅活動,大家也是滿懷期待。夜裏出去吃飯,出去休息時都能看到同事們在搖着手機博餅。呵呵,我當然也不例外了。

去年中秋,我沒有回家,在公司上班。今年,我特地回了家,與家人們過中秋。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可是這並不能影響我喜悦的心情。看着回家的馬路兩旁的柏樹在風雨中搖擺,似乎是在歡迎我回家呢!我也感覺到家裏的空氣是格外的清新舒爽。雖然在家的兩天裏幾乎是在雨中度,但是我沒有感覺什麼不好,看着家裏庭院中盛長的花花草草,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我上學離家前栽種的,看着那四面垂吊的吊蘭,清脆挺拔的寶石蘭,肥碩飽滿的蘆薈……我的心情也就不是那麼沉悶了。在家裏,和爸媽一起吃個家常飯,飯後聊聊家常。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温馨。

短暫的中秋結束了,我又返回到我們這個芯片大家庭裏來。上班期間看到大家,和大家一起工作、聊天、吃飯。看着大家的笑臉,我又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雖然,這兩天雨天沒有看到美麗的圓月,可是在家裏和家人們相聚,在公司和同事們相融。我能感受到那美麗的圓月一直就在我們的心中。

中秋節隨筆8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裏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譁!那裏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裏特別高興,盡情地賞着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着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裏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

爸爸的摩托車聲從窗外傳來,他大聲地喊道:“儷儷,快點下來,再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樓,車“嘟”地一聲離開了家。一路上,涼風陣陣,開始覺得蠻舒服,漸漸的,感覺有點冷,讓我嚐到秋風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

快到行政中心時,前面的汽車、自行車都堵住了,我們的車只能停停開開,開開停停,慢得像龜爬。我心裏真着急,眼看着前邊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開不快,可能是全嘉興的人都想辦法跑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美妙煙花。

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停了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天上的圓月跟隨着我,今晚是團圓的日子,月色是多麼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聲,禮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萬紫千紅。

“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聲一片連一片,使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連續綻放了近30分鐘,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又有繁花似錦的“菊花”佈滿夜空,一會兒晶瑩透亮的“星星”向你撲來,一會兒又見“五彩蘑菇雲”向上升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揮之不去。

中秋節隨筆9

我盼望以久的中秋節終於到了。

吃完晚飯,爸爸媽媽帶我和表姐們出去玩兒,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賞月。

“今晚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情不自禁地叫道。可這月亮就是躲在雲裏不肯出來,不一會兒她才露出半個臉,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又過了一會兒,月亮終於出來了。它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色的輕紗,使這個夜晚便變得更加浪漫了。

就在我們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呼喊聲:“北北,快回來吃月餅啦”!

我聽了,垂涎三尺,像箭一般衝進家門。一到家,月餅已經端上桌了,月餅有大有小,有豆沙餡的;有蛋黃的;還有草莓餡的……我們玩起了遊戲,遊戲規則是:用六個骰子骰,誰的數最大,這塊最大的月餅就是誰的,依次推論……結果,我以總數34贏得了最大塊的月餅,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這時我問:“不知道其他小朋友們是怎樣度過這個中秋節的?”

表姐説:沒有爸爸媽媽的中秋節,他們會感覺到幸福。”

於是,我度過一個快樂而圓滿的中秋節!

中秋節隨筆10

故鄉。老屋。東、北、西三面都有小河。河水清澈,微波盪漾,游魚嬉戲其間,活水終年流淌;古老的河堤,垂柳拂岸,小樹葱鬱,大樹茁壯,老樹遒勁,永遠那麼充滿活力。綠樹掩映中,老屋靜立。

小河永遠,大樹依舊,老屋蒼老。但是……

“村裏什麼都不缺,就是缺人!年輕人少得很了啊”!母親一接電話,就這麼説,父親一接電話也是這麼説,村裏的老人只要一接電話,都是這麼説,“村裏什麼都不缺,就是年輕人太少啊!”

是啊,自從改革開放,經濟搞活以後,年輕的人們紛紛走出小村--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城裏的錢容易掙啊!自那些年以來,村裏大凡是經濟頭腦出格的,有一點門路、本事的,這麼説吧,只要是自認有那麼一點文功武略的……反正是沒有幾個年輕人願意在家裏待下去的,他們紛紛告別本土,一任孔雀四面八方到處飛,四海闖蕩,五湖為家!

好在一個個都很爭氣,混不了幾年,活路打開,成家立業,養兒育女,比在家時風光多啦!

“兒女們爭氣啊!有本事啊!”那個時候,村裏的老人們常常不時伸出大拇指稱道、羨慕對方,甚或是在別人跟前揚揚自得,“來電話了”、“有匯款了”云云;如果兒女回家重修舊房,翻蓋樓房,那就更驚了天的喜啊!

……小河的水依然靜靜流淌,河岸的樹木依然那麼茁壯--日月依舊,不知不覺,幾十年彈指間,但見得老人們漸漸禁不住歲月,一個個不中用起來了。

“知道你要來電話,已經等了好久了!”一陣絮絮叨叨以後,老輩們就會訴起苦來,“路也走不動了,飯也做不成了,地也種不來了”,已經是“嘴來身不來,口動手難動啦!”……所有都是實話,可是“遠水難解近渴”。在外的兒女何嘗不明白這些?只是苦於他們已是心來身難到,思念腿難行了。天涯海角之處,他們業已事業有成,有家有口,甚至孫兒繞膝,創立了另一番新天地!讓他們如何捨棄這一方,顧及另一方?現在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割棄哪一方都無法忍受”啦!

山不轉水轉,樹挪死,人挪活。老輩人的心很開通,天下父母心都一樣。他們深明大義,只要兒女們有奔頭,都是傾力支持,為了兒女可以捨棄一切,甘心受苦受累,韁繩放得開開的,放手讓他們出去闖蕩,而絕不扯後腿!中秋節作文800字

我們應該感謝祖輩父輩,是他們讓我們有了一條新的生路,讓我們開創了一方新天地,我們怎麼能忘懷?怎麼能不刻骨銘心地牢記?月缺月圓,我們依然眷戀故土;天陰天晴,我們依然記掛家鄉!每時每刻,我們都想依偎在父母身旁!“每逢佳節倍思親”,遠方的兒女何嘗不是心揪腸連,時刻牽掛故土的白髮雙親?啊,當初實在是生活所迫,生計所為,生存所需,只要有一點辦法,也不願離鄉背井,拋下祖地,流浪他鄉的啊!

……小河之水依然湯湯流淌,河岸樹木依然鬱鬱葱葱。中秋圓月,倒映水中。此刻,老屋中已經電話鈴聲丁令,是遠方的子輩孫輩已撥通了老家的電話,他們候在話機旁,等待父輩祖輩的音訊,祈願祝福他們安康幸福!

天邊的遊子,故鄉的親人;故鄉的親人,天邊的遊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中秋月圓,親人團聚。千山萬水,佳音難隔。有線、無線,線線緊連。遠方的遊子們,請撳響話機,敲動機鍵,給遠方的親人打個電話,因為,月下,母親正在等候你傾訴衷腸!

願鈴聲長久叮噹!

願圓月長圓,世代吉祥!

中秋節隨筆11

今年的中秋來的特別的早,今年的夏天也不是特別的熱,今年的我也似乎變得特別的懶散,無精打采!潮潮的天,潮潮的地,鋪天蓋地的雨,讓人感到恍惚間,回到了黃梅時節的雨季。思維也被雨水,弄得粘粘的潮潮的,激不起一丁點浪漫的想象力。曼陀林琴聲般的雨聲,慣透了耳膜,像是疲乏了的蟬嘶耳鳴。

看看日曆啊,中秋接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和好聲音團隊的領隊安娜老師約定,明日下午1點去參加東方廣播電台《為您服務》老小孩好聲音的《迎中秋賞詩歌誦博文聯歡會》。昨天大妹打來電話,要我去浦東世博館附近的她家拿月餅和梭子蟹。

昨天下午儘管電視和電台説有雨,呵呵,人算不如天算。

看看豔陽高照,光線刺眼的天,室外氣温已經突破了30℃了。一個人草草吃完午飯,便倒頭悶睡,儘管眼睛閉着,心裏還是睡不着,海闊天空,一刻不停的大腦,胡思亂想着,就好像是在懵懂中演繹着、播放着往日生活的蒙太奇意識流奇異的影片。

誰能和我一同歡度寂寞中的,人日思歸,闔家團聚的中秋呢?過慣了一個人的孤寂的中秋,在中秋的明月下我望着陽台外的一輪明月,和隱隱約約陽台外學校綠化帶裏傳來的桂花的磬人心脾的香甜,想起往事,想起以往在他鄉與妻兒一同在過去了的岳母家度過的一個個的中秋佳節,轉眼間都成了留在記憶裏的舊日風景的往事。

看看日曆,看看對面學校,又開始傳來了新學年的一輪青春年少的小二郎們朗朗讀書聲,看看明鏡裏又添了白髮和皺紋的自我,那種古人們悲秋的意識不覺得油然而生。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我自然不是古代的聖賢,當然一生不愛飲酒,不愛抽煙,也沒有這樣的嗜好,也就不能在煙燻酒炙的薰陶下,激發詩意的洶湧澎拜的激情,成為像李白杜甫那樣偉大的詩人,思想深處多得是寂寞悲涼的古代閨閣思婦的説詞。

遙望着窗外的明月和桂花的芬芳,想起文友逸舟紅塵的那篇經典委婉唯美善感的隨筆《沒有愛情的日子》,沒有愛情的日子是寂寞和甘苦的。而又有隨意那種逍遙的、自由自在的、痛快和懶散,要耐得住寂寞和孤寂,成堆的書就是你最好的伴侶。你看古人説: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我以為在書中、在寧靜中,不失成為修煉自己的最好的無可奈何的唯一選擇。不為良相,皆為良醫,不為良醫,皆為良民。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嘛,在自我嘲笑中,舒心暢意,自我完善自己。呵呵,做一個柏拉圖的孝子賢孫,和在遠方的她,一同轟轟烈烈,演繹一場驚世駭俗的柏拉圖似得戀愛。做一個情愛中理想的,關漢卿似的,頑固不化的、爆炒叮噹的銅豌豆,遙想早春時節的齊魯大地,寄語着我的一番愛戀的心語。

從虹橋鎮圖書館借來的那本《中國美女地理》,翻翻書卷,驚奇的我難以相興在秋春戰國時期被譽為出產美人之鄉的齊魯大地,沒了美女蹤影的記載。翻翻歷史,翻翻電影影星,哪裏會缺失齊魯的女兒家的美人啊!我為才女塵兒的家鄉憤憤不平。這是作者的孤陋寡聞的遺忘,還是作者另有隱情,而偏偏不把山東齊魯之地的才女列為中國的地理美女之列?!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細細一想也許和諾貝爾獎如同一撤,吃不到葡萄,就乾脆把葡萄抹殺而去。呵呵,我恥笑作者號稱作家,心眼子和心胸也就忒小了,宛如一粒芥末塵埃。

呵呵,戰國春秋時代的姜太公家的後代(齊國)女兒,像文姜、哀姜、宗女等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美女啊。還有現代的大影星鞏俐等,以及我們的筆友塵兒、冰凌等也可稱得上才貌雙全美人了!

咋的,這部號稱囊刮全中國地理美女的書籍,會因此熟視無睹呢?獨獨少了齊魯山東的

美女呢?箇中的內情,也許只有本書的作者自己心知肚明瞭!令人遺憾的是,這隻能算是一部不全的、缺失的一部分地理美女的書籍了!

沒有詩意,沒有情愛,激情也無所依棲。淡淡的一彎圓月,追尋着古意心境的浪漫之情,天上演繹着彩雲追月,地上是寂寞的舉杯邀明月,對月成三影的寂寥自我。喝着啤酒,嘴裏咀嚼着花生豆、芋艿毛豆,啃一下圓圓的月餅,遙寄在異鄉的女兒,前妻説,女兒近來為女婿家添了一口人,呵呵,生下了一匹小馬駒小外孫了。我啊,這匹老馬,因此在中秋來臨前居然升格當上了外公了。

呵呵,又是中秋,又是一年一度的桂花飄香的中秋,花好月圓夜是寂寞的,或許是悲涼的。是驚喜焉能知曉?大千世界芸芸眾生,誰能與我同在,一起舉杯邀明月,逍遙自在,大塊吃肉,大杯喝酒,痛痛快快,一醉方休!何方的伊人,遠在他鄉的骨肉親人,只能是在中秋明月下的仰望他鄉,默默地祝福和祈禱,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一代文豪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道盡了人世間的情是,是非曲直,難以定論!有道是自古多情傷離別,離別久了,人就麻木了,疲乏了,見異思遷了。理性,在虛偽的外表虛榮的光環下支離破碎,被摧殘的如在暴風雨中零落的花蕾和花瓣,等久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塵,依然香如故。的歎息。情殤,摧殘得是多情的人兒,暗自的淚痕。在電話大妹告我不要出站,在地鐵八號線耀華路站2號出口內的大廳裏,等她給我送來中秋時節的月餅和中秋節為我準備的菜餚冷凍毛豆麪拖梭子蟹。從紫藤路坐上十號線,老西門站又換乘地鐵八號線,躲今日一夏逼人的暑氣,地鐵內也很涼快,又快又省錢。地鐵八號線人頭湧動,一直比較擁擠。老西門、陸家浜路、西藏南路、中華藝術宮站、耀華路站。和大妹在耀華路站的大廳內相見,隔着站內外的欄杆,大妹遞上了2盒月餅和梭子蟹,大妹還為我買了,我喜歡吃的鮮肉月餅。今年的中秋我一個人在家過,我詢問了老媽的身體情況。大妹還要去買菜,於是匆匆告別,重新坐上八號線。

來的時候那些青年和我搶座位,我自然不想和他們搶座位,而現在我剛踏上八號線人多的車廂,一位外地圓臉女孩主動讓座給我,讓我很感激。我坐下後仔細一看女孩手裏還拎着不少東西呢。我告訴她,我坐沒幾站路就得下車,到時間還是把座位會給她坐,姑娘默默地點了點頭。而上海本地的小青年比較自私,很少會讓座,不和你搶座位也已經算好的了,讓我頗為感歎!

換乘十號線比較空,一上車就能坐上位子,地鐵車廂裏的那位美眉美得豐滿白皙,白裏透紅,令人百看不厭。一點半出門,回到紫藤路家裏已經是快四點鐘了。

呵呵,一路上見到車廂裏的中老年人手裏度拎着一盒盒月餅,看看自己也是啊!望着地鐵站台車窗外的嫦娥奔月月餅廣告,讓我頗感感歎歲月的無情,又是中秋,又是中秋,天上人間,現實版的離婚率的升騰是悲是喜,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孰是孰非一時難以定論,悲喜皆在心間,一切如佛經上所説得是隨緣!

人生是一種修煉,是一種緣份。緣分盡了就,擺擺手作勞燕分飛。緣盡友誼依然。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相識就是緣啊!應當珍惜來自不易的情緣!過去的風景,畢竟有美好,也有不堪回首的回憶。過去的畢竟過去,面向的未來。何必斤斤計較!

不管咋樣,一回到家趕緊給自己泡上一杯立頓奶茶,坐在軟卧卧的沙發上,打開還有熱氣的鮮肉月餅,一邊吃月餅一邊喝奶茶,打開錄音機聽聽古典音樂,也很詩意舒暢!

呵呵,過兩天我想寫一篇《齊魯古今話美女》的文章,來宣揚一下山東的才女美女,也是一年一季寂寞中秋節的快事。明日要去參加東廣台為您服務老小孩好聲音迎中秋賞詩歌誦博文的聯歡會,過完中秋還得靜下心來構思寫劇。預祝各位友人,中秋佳節闔家團圓,幸福快樂!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隨筆12

農曆八月十五日,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又不知從何朝何代起,被人們稱為團圓的日子?究競是取自中秋月特別大,特別亮,特別圓的意思,還是因為有其他典故的因素,沒有人説得清,也沒必要深究下去,只要人們都認同這個觀念就好。

我們家也很重視這個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我們全家都會會聚一處,熱鬧一番。我的父母健在時,我們兄弟四個都要帶着自己的妻子兒女,捎帶一些老人愛吃或愛穿的禮品,從外地趕到唐縣鎮華寶老家中,與住在這裏的父母親團聚,一家二十幾口人,一邊吃喝,一邊海闊天空的説笑,或打牌,打麻將,下象棋,或聊天,其樂融融,至今回想起來,仍是那麼温馨,那麼開心,那麼快樂。

父母親過世後,兄弟姐妹幾個在中秋節相聚一處的機會很少了,而是各自在自己家中,與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的兒女們小聚。

今年,我們兄弟幾個,包括兩個姐夫,相約在中秋節這一天,到大哥家聚一聚,一者是看望幾次生病住院的大哥大嫂,二者是大家也想在這中秋佳節,匯聚一處,熱鬧熱鬧,找回二十幾年前,大家庭彙集一處,其樂融融的感覺。

八月十五日早晨五點多鐘,異常興奮的我就起了牀,稍微鍛鍊一會後,就拉着妻子乘上大外甥的順風車,來到唐縣鎮北街頭大哥家中。

看着頭髮變成灰白,目光有些呆滯,面部變得蒼黃,臃腫,身軀變得佝僂,走起路來有些搖晃的大哥大嫂,我的心裏的痛楚難以言狀,難以抑制的眼淚只能噙在眼眶,而不能放任它流出來,免得哥嫂又勾起那撕心裂肺的喪子之痛的痛苦回憶。

去年農曆五月初八,大哥的唯一兒子王洪兵到萬福店走親戚,下午二時三十分,剛坐上停在路邊的麪包車的他,被一輛違規越線超車的轎車迎面撞上,致使我的大侄子王洪兵被當場撞屎。已經七十多歲的大哥大嫂,老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是撕心裂肺的痛,當時的慘狀,至今回想起來仍是心有餘痛。

十點十分,除二哥因為家中來客人走不開而未來外,兩個姐夫與小弟都冒雨從隨州市、華寶山、魯城河趕過來,雖説兄弟沒來齊,大哥大嫂仍然很高興,大嫂與我妻子方煒、以及從棗陽趕回來的二侄女秀紅忙着做飯,我們兄弟幾個則陪大哥拉家常與打撲克,儘管我們強裝笑臉,但看着因大侄子出車禍過世後,侄媳婦外出打工,侄孫子在外地讀大學,只有體衰多病的大哥、大嫂守着那兩間四層的空家,心裏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們除了給幾百元錢,讓他們買點補品補補身子外,什麼也幫不了。

相聚總是短暫,下午五點多鐘,提前吃過晚飯的我們,又到分手的時候。大哥、大嫂拉着我們的手不肯鬆開,直到侄女們幫忙拉開才鬆手,我們原想慰藉他們的初衷,變成了又勾起他們痛苦回憶的因素。

帶着悽風的秋雨,一直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彷彿是在幫忙我大哥大嫂與我們傾訴對已故親人的無盡思念;翻滾的烏雲,彷彿故意遮掩圓月,免得觸動大哥大嫂的“月圓家不圓”的心靈傷痛。

中秋節隨筆13

我的家鄉在福建詔安的一個小山村,在我兒時的記憶裏,中秋是個好節日,因為可以吃到可口的月餅和水果。那個年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家庭經濟相對拮据,大多數人都還在為果腹而奔波。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裏才會買些節日的物品祭拜用。??記憶中的中秋似乎都是月朗星稀的,晚飯過後,媽媽會搬張桌子到曬台上,放幾個月餅在桌上。那時候的月餅沒有餡,也沒有包裝,碗口大小,主要是用麪粉做的,上面灑滿白芝麻,餅出爐後做餅師傅用毛筆在每個餅上寫一個紅色的“中”或“秋”或“月”或“圓”等字。這種月餅在我們當地叫“中秋餅”,當時物質相對匱乏,“中秋餅”要在中秋的前幾天餅鋪才有做,去買的時候都是剛出爐,還是熱乎乎的,吃起來格外的香。一家人圍着桌子吃着月餅賞着月亮,聽媽媽講古老而久遠的吳剛伐桂神話故事。在我兒時生活過的那個小山村,人們還有個習慣——賞月吃月餅的時候,要拿着月餅邀請月亮娘娘下來一起吃。大人們還會特地交代小孩子不能用手指着月亮,不然睡覺的時候耳朵會被割掉。孩提時的我們竟信以為真了????後來,社會發展了,經濟發達了,我們也搬離了小山村,住進了大城市。就這樣,我再也沒回過兒時的小山村過中秋賞月了。??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節讓遠方遊子思鄉之意更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節讓恩愛之人情更切!??長大了喜歡中秋,喜歡中秋的祥和,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變遷;喜歡中秋的歡聚,喜歡在這樣的節日裏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的變化。又是一年中秋時,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祈禱我的親人更加健康、我的家鄉更加美麗,也祝福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中秋節隨筆14

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推銷月餅,他是某知名月餅品牌代理商,他説,中秋節快到了,你要些吧,中秋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走親串友還是離不了它。我説,月餅前景不是很好,現在三高病人這麼多,月餅能量這麼大,還有誰吃它呢?他笑説,現在市場的確萎縮不少,但月餅時下花色豐富,品種繁多,有低糖的、無糖的,低脂的,幾十個單品,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口味,如果團購,價格還可以優惠。我給你推薦的這種月餅,你有時間品嚐一下,絕對是一流的品質,老百姓的價格。

我也莞爾一笑,説,你推銷的這種月餅,我三十年前就嘗過,那時它風靡我省,味道頂呱呱。問題是,我現在啥零食啥月餅都不吃,為了減肥,我平時只吃饃和蔬菜,吃饃能量少,上膘慢。

朋友露出一臉無奈,聳聳肩,説,現在吃月餅的就是不多,生意太難做了。我們這代人總算都知道“食谷者生”的道理,不勸你買了,你還是吃你的五穀雜糧吧。

其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零食少,每天飲食清湯寡水嘞,能有月餅吃,那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記得兒時,家裏徒然四壁,連糖果、紅糖都很難吃上,嘴裏整天淡而無味,我百無聊賴時,曾拿廚房鹽罐子裏豆子大的鹽粒子放在口中悠然服用。那種粗鹽粒子四四方方,晶瑩剔透,可玩可食,一粒在掌,愛不釋手,褻玩之後,意猶未盡,索性就丟在嘴裏在舌頭上反覆攪拌,細細品味。鹽粒與牙齒不時相碰,發出清脆悦耳的撞擊聲,宛如服着甜絲絲的糖果一般。只是這東西吃多了嘴裏齁鹹,所幸家裏新打了手壓井可解決後顧之憂。

八十年代後期,全國經濟條件好轉,我喜食的原來可望不可及各種月餅:五仁餡、豆沙餡、棗泥餡,大肉餡,統統被我一一征服攻陷。那時,每到八月十五前後,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爺三大叔,一輪輪親戚朋友走下來,家裏總會囤積下一大堆風味各異的月餅,那年代激情歲月青春年少過得逍遙自在,任意率性,也沒有健康飲食意識,家人嫌油膩難嚥的月餅,基本上都叫我一個人慢慢一個個耗盡,我如同寄生於糧倉裏的碩鼠,小日子過得甜甜美美,結果,夯實了肥碩的身材。

那時,中秋節那晚,爸爸會親自下廚,做上滿滿一桌子豐盛的菜餚。

爸爸解放前是一位民兵連長,曾為保衞陝甘寧邊區打游擊,每日冒着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直到新中國全面奪取政權。後來,他復員到農業部,1959年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人民大會堂聆聽敬愛的周總理殷切囑託後,他義無反顧拋下首都繁華錦繡之地,隨中直機關萬名下放支援地方幹部,從原單位農業部抽調來虞城縣貫徹中央人民公社60條精神,從此在虞城落地生根。

算起來,爸爸也是虞城縣紀委的一位元老級幹部,縣紀委剛成立時,包括爸爸在內僅有四位工作人員,記得那時正趕上撥亂反正,因為爸爸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又德高望重,組織上交給爸爸一項重要且繁瑣的工作任務,為全縣冤假錯案平反。前後五六年,爸爸沒日沒夜,走基層,寫材料,在單位甚至在家接待申述人聲淚俱下、涕泗橫流的冤情陳述,而爸爸卻從不要哪怕是人家隨手遞上來的一根煙。

爸爸先後為一千多名飽受摧殘、虐待的老幹部平反昭雪,卻不曾因此索賄受賄,中飽私囊,他為人處事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靠自己菲薄的薪水安然養家度日,多次受到了上級組織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爸爸也常常教育我們子女,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做人一定要為國盡忠,為人盡孝。

在廚房裏忙碌了一大晌的爸爸,下廚之後,往往滿臉是汗,這時節,月上柳梢頭,温柔明亮的月光從深邃的夜空中肆無忌憚地傾瀉下來,灑滿熱熱鬧鬧的小院,爸爸在臉盆邊彎腰呼呼啦啦大把撈水匆匆抹洗一下頭臉,然後,端坐在院子中早已被我們擺好的桌子上首,爸爸一聲喝令,我們五個姊妹筷子金雞點頭般凌空齊下。

月光無痕,綠窗朱門年年繞,那最後一道菜餚——拼在盤子裏,被爸爸祭月用的、切成八掰的月餅,如今在中秋節的家宴上再也不見了。現在,爸爸老到不能自理,可是,每到中秋的那天晚上,他仍然要求我攙扶他出來,自己一個人安詳地端坐於走廊下的藤椅上,靜靜地仰望那一輪皎潔的圓月,不知他能否看到他衷心愛戴的毛主席詩詞裏的“吳剛捧來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的美好畫面,也不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豁達情懷是否能慰籍他為了翻身鬧革命而少小離家,一生漂泊異鄉的惆悵、孤寂,而我和我的孩子們嚐遍了家鄉的美味美食,也都不再吃油膩濃肥的月餅。

中秋節隨筆15

秋風送爽,不經意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悄然而至。我喜歡這個節日,更喜歡這個節日裏一家人温暖而又温馨的感覺。如果你閉上眼睛細品,真的會感受到節日空氣裏的絲絲甜意。

隨着年齡增長,我已進入中年,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對這個節日的期待一直像小時候那麼的強烈,兒時過節的情節總是縈繞在腦海,揮之不去而又回味綿長。我記得小時候,中秋節的天空總是那麼的晴朗,在温暖的陽光下,成熟的莊稼在地裏泛着喜悦的金黃。吃完早飯,我和姐姐就掰着手指頭計算時間,眼巴巴地盼望着夜色儘快降臨,因為只有明月當空時,我們才能吃上香甜的月餅、提着燈籠到處玩耍。對於我來説,中秋節晚飯再豐盛也沒有月餅好吃。儘管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上一頓紅燒肉是最幸福的事兒了,但八月十五的月餅才是最讓我惦記的,一年只有一次,真的非常渴望。那個時代,每年過節,每家只能買到二斤月餅,還是限量供應的。數量越少,月餅給我們的誘惑力就越大。

隨着月亮越來越亮,我最盼望的時刻終於到來了。我們姐弟六人圍坐在小圓桌前,等待着幸福時刻的到來。小時候,我不懂得什麼是“矜持”,只是使勁兒的把小身板坐得直直的,儘量不讓口水留下來,眼睛儘量不直勾勾地盯着月餅看。爸爸微笑着坐在一邊抽煙,慈愛地看着我們這六個小饞貓兒。在我們姐弟眼裏,中秋節夜裏爸爸忽明忽暗的火光,是除了月餅以外,留在我們記憶裏最深刻的情景了。隨着層層包裝被媽媽打開,散發着香甜氣息的月餅在皎潔的月色下是那麼的誘人,不約而同的,我和姐姐們都嚥下了口水。二斤月餅只有十個小圓餅,一家八口咋分?我家自有我家分月餅的高招。媽媽總是先拿出兩塊月餅送給無兒無女的鄰居張大爺,然後再總結一下今年來我們姐弟的學習情況和各自的乖巧程度,學習最好的、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分到兩塊,這兩塊月餅總是年年被大姐得到。對於大姐的兩塊月餅,我們沒有任何異議,心服口服,大姐學習好,又幫爸媽做家務,我們服氣。隨後,剩下的五個孩子每人一塊,爸媽同吃一塊。月餅,雖然是這麼分的,但是每年都是我吃得最多。大姐的那兩塊,必然會給我一塊,爸媽的那一塊我也會毫不客氣地笑納。

小時候,我光顧着吃了,根本沒有體會到爸媽這麼做的含義:送給張大爺的那兩塊月餅,是敬老、愛老,傳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以孝為先的優良傳統;獎勵給大姐的兩塊月餅,是對好孩子的一種獎勵和激勵,告訴我們,只要努力了,就會得到回報。樸實無華的他們沒有講大道理,而是通過言傳身教,讓我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

長大後的我,對於中秋節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餅對我來説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超市裏盡是琳琅滿目的各色月餅,它們吃在嘴裏,已然沒有了小時候沁在骨子裏的香甜感覺,更多的只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而兒時分月餅的場景,已經定格在記憶的最深處了。常常想,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再回到過去,再雙手接過爸媽分給的月餅,享受家人團圓,與月共圓的美好時刻,多好!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時代在步前進,美好再繼續。現在,中秋節已經被定為法定假日,人們可以隨心隨意選擇如何度過。可以外出遠遊,放鬆心情,擁抱自然;可以在家懶睡,給自己一個不被瑣事煩擾的一個理由;還可以搭載飛機,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邊,共享團圓之樂。儘管時代變了,節日的氛圍不再那麼濃厚,但八月十五的月餅依舊香甜,中秋佳節的團圓盼望依然強烈。

每到中秋,我都會將小時候分月餅的往事講給女兒聽,與她分享我那時的喜悦。她會點頭,也會不時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是她不會理解,被她咬過一口就説不好吃的月餅,為何曾經那麼的珍貴,讓我動情、念念不忘。現在,我不會再勉強讓她去理解那個時代的感受,只是希望她健康快樂,每時每刻都擁有像我兒時過節那樣的幸福。因為,我只想讓她記住現在這美好的中秋和這美好的時代,也讓自己在回憶中逐漸成長完成轉換,把曾經的幸福和當前的幸福積累、沉澱,成為人生最寶貴的經歷。

今年的中秋夜,我會和女兒再一次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標籤:隨筆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