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精華】元宵節日記六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如何把日記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日記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元宵節日記六篇

元宵節日記 篇1

今天,我們坐着30路車來到白鷺洲看花燈。

一進門就看見一個大大的花燈,上面掛着許多燈籠,飛着六隻白鷺,中間大大地寫着“20xx”四個大字。放眼望去,特別美麗。

一陣書香向我們飄來,原來是一個主題叫“篔當書院,孔子學府”的花燈,它由許多人組成,有的還戴着眼鏡哩!接着,我們來到“瘦西湖”旁,呵呵,別奇怪,當然不是真的瘦西湖,這是一個花燈,“湖”上的小船還會動呢!這時,一隻米袋做的烏龜爬上了展台,做得可像了!一隻孔雀站在草叢中,得意地看着遊客們盡情地欣賞自己五光十色的羽毛。看,我們可愛的小老虎來了,它們為我們演藝了一虎嘯春、雙虎獻瑞、三虎……

我們來到河邊,遇到了浪花寶寶,它説:“小海豚帶着人來河裏玩啦!”衝浪的人們也跳下水去,趕上了小海豚的步伐。五十六個民族的代表來迎接我們了!他們跳着歡快的舞蹈,個個滿臉笑容。

我們再次來到河邊,一個個轉動的大球上飛着白鷺,真漂亮!還有荷花呢!它們開得多豔哪!有了荷葉的襯托變得更加美麗,白鷺在上面盡情地玩耍。

忽然,四周一片漆黑,只有路燈的微光。廣播中飄出甜蜜的女聲:“各位遊客,十點已到,花燈全部熄燈。”

我們出了白鷺洲,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紙燈籠和一個氣球。坐車的時候,氣球只能斜着放。好不容易到家了!車可真難等!元宵節可真開心!親愛的白鷺洲,明年元宵節不見不散!

元宵節日記 篇2

人們都説:“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不一樣,新聞裏説今年的月亮是本年度裏最圓最大的月亮,比十六的圓,真的是這樣的嗎?今年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吃完元宵後一起去樓下賞月了。

“哇!好大的`月亮!這要比我平時看到的大的多,雖然月亮離地球非常遠,但我還是覺得月亮離我們很近。”我不禁讚歎道。“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句話真貼合實際。爸爸笑了笑,説:“月亮還有不少好聽的名字呢!如玉盤、嬋娟、玉兔等等”。我想:今天的月亮真亮呀!難怪叫月“亮”。

媽媽説早起有點兒飄雪花,俗語説“正月十五雪打燈,八月十五雲遮月”,今天要是下雪的話晚上沒有月亮,可能中秋節的時候也看不到月亮呢。我覺得媽媽説的很有意思,從元宵節能猜到中秋節的月色,我們的祖先很有智慧呢!

元宵節月亮真像金子做的圓盤,掛在天空中,給幾片浮雲加上了金邊。不一會,月亮被雲霧遮住,若隱若現,想一個羞答答的少女,一會兒躲進雲間,一會兒又撩開面紗,偷偷地向下窺探,發現沒有什麼動靜,一轉身,出現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掛着一盞明亮的燈,周圍的景象都被鍍上了一層銀白色的月光,點亮黑夜。

月亮真美啊,我要靜靜地品味。

元宵節日記 篇3

今天下午我參加了紫薇地產組織的元宵節活動。有捏泥人、畫臉譜、做中國結等項目。我和媽媽畫了一個京劇臉譜,我還捏了一個泥人。

捏泥人很有意思,泥是用面做的,有各種顏色。手藝伯伯教我做了一個憤怒小鳥。伯伯説第一步先揉一個圓球做頭;然後做尾巴、眼睛、嘴巴。最後把頭冠的那塊剪三下,尾巴部分也剪三下,最後拿一塊白色的面揉成球壓扁,放在小鳥底部。小鳥就做好了。

元宵節日記 篇4

2月6日是20xx年的最後一天,過完了這一天,才算真正過完了20xx年。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元宵節。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我們一家人一起來到了外婆家吃了鹹酸粥,大家聚在一起吃元宵,看元宵節晚會。看見一包元宵,我對外婆説:“外婆,今天晚上的元宵節尤我來露一手。”外婆説:“好啊,你試試看不會的叫我,小心一點!”“耶,好高興啊。我終於可以試一試怎麼燒元宵了,讓你們瞧瞧我的廚藝。”我得意地説。第一步:先把水倒入鍋中,打開煤氣等水燒開聽着媽媽這麼説下去,我頭都大了。對媽媽説:“行了,媽媽這麼簡單,我已經知道了怎麼煮元宵了。”於是我把媽媽“請”了出去,把上了廚房的門。按照媽媽説的,我已經準備好了第一步,就等着水燒開把元宵放下去煮上一會就大功告成了。於是我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等我想起來時水已經燒乾了。再來一次,我不灰心。這次我死死地盯住鍋裏,不一會兒水燒開了我把元宵全部倒了下去,不一會兒元宵浮了上來我把煤氣關掉。把元宵盛在碗裏,大功告成了。吃了元宵,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因為這些元宵是我親手煮的,別有一番滋味。

今年的元宵節,我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元宵節。

元宵節日記 篇5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每逢這天,我們縣都要舉行春節民間文藝匯演。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早晨,外面“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和震耳欲聾的鼓聲把我從美夢中叫醒了。哦,匯演開始啦!我和爸爸媽媽趕緊收拾收拾,一起走上了大街。哇,大街上人山人海,裏三層外三層,把四條龍和兩個鳳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努力向前擠都擠不過去。爸爸建議我們去體育場——他們的終點站觀看演出。

來到了體育場。那裏正在進行表演,所以大家你擠我碰,爭先恐後。爸爸給開了個後門兒,我和媽媽坐在了前排。今天上午觀看的節目很多,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有:

第一個節目是打腰鼓。有二十幾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姐姐們在跳。她們腰間繫着腰鼓,兩手拿着鼓錘,鼓錘上繫着漂亮的紅絲帶。只見她們兩手一會兒開一會兒合,優美的舞姿再來個空中旋轉,酷!帥!

下一個節目是排鼓。四位身強力壯的叔叔們推着鼓來到了舞台下。我奇怪地問媽媽:“他們為什麼不上台表演?”“因為排鼓太重。”媽媽笑眯眯地回答,“抬上抬下不方便。”説完,我便聽見“咚咚咚”的巨響。“哇,排鼓的聲音這麼大呀!”“當然啦。”我仔細地看着正在打排鼓的叔叔們,發現了:他們每打一下排鼓,都要蹲下來,然後用很大的力氣敲下去。我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媽媽説:“如果不使勁兒敲,就不會有那麼大的聲音。”我聽了,感覺叔叔們好威風。

第三個節目是盤鼓。大概有28個人,每人背一個大盤鼓。掄開膀子,把鼓雷得震天響。“咚咚隆咚嗆”,這樣的節奏一直持續到最後那個驚人的造型——兩個人架着一個人,一起打着盤鼓。我們都拍手叫好。

最有意思的是舞獅的那一段兒:一頭獅子圍着主人的孩子,只見孩子一點兒一點兒地被獅子吃進嘴裏。獅子表演地活靈活氣,惟妙惟肖。吃完以後,主人從獅子的嘴裏找孩子,可是找不着。過了一會兒,獅子又生了一頭小獅子,長得簡直和主人的孩子一模一樣。我們全場笑翻天!

節目還有秧歌、廣場舞、武術……我們興奮了整整一個上午。

今天的文藝匯演真的好有趣呀!明年我還要看!

元宵節日記 篇6

大家都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古代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説,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説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説:“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