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清明節吃哪些食物

明節除掃墓祭祖外,但是少不了吃的,那麼清明節吃什麼食物?以下是小編為你推薦清明節吃哪些食物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吃哪些食物

  清明節吃什麼食物

1、清明節吃什麼食物: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清明節吃什麼食物: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3、清明節吃什麼食物: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麪,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穀物類,穀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4、清明節吃什麼食物:清明飯

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户户都要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飯糰,添進紅糖搓勻,製成飯塊蒸熟即成。

5、清明節吃什麼食物:菠菠粿

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製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

  清明節期間最忌諱的事

忌諱婚嫁等喜慶之事

古代人很重視婚喪嫁娶,講究婚嫁等喜事一定要吉利,都要討個好兆頭。

清明期間,家家都要上墳掃墓祭祖;遠在他鄉的子女,也要在路口為先人燒紙錢。人們的臉上多是憂傷、思念。這樣不適宜舉行婚嫁等喜事。

不宜大規模洗滌

舊時習俗認為,逝去的亡魂,只有在清明節期間,趁着這萬物復甦的時候,才能出來洗滌、晾曬衣服、被褥。所以,河邊、溪邊、井邊、泉水旁,都有亡靈在洗滌、晾曬。

所以,活着的人,要給逝去的人機會、地方,別和他們搶地方搶水,讓他們好好的清洗。

不宜大動煙火

清明又叫寒食節,相傳,最早是晉文公為了紀念對自己有恩,卻被自己錯誤決策燒死的.介子推,就下令將放火燒山的那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動煙火,只能吃以前做好的飯菜。

隨着時代變遷,雖然禁動煙火的禁令廢除了。但是人們也因為出於對義士介子推的尊崇,還是將寒食節的習俗延續了下來,一般都會在清明節前準備好食品,儘量避免在在清明節這天大肆吃喝。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標籤: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