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3篇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説)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2

我的家鄉是清豐,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門,但都有>幸福美滿的歡樂寓意。

農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氣,我家鄉的臘八節差不多就算是春節的開始,也就是説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特別是家鄉的農會,商店的老闆會把店裏的商品都搬出來,給客人們選購。家鄉的臘八節標誌着春節的慢慢到來,同時家鄉還有説這樣一種説法“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天還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臘八粥,胃裏熱熱的,心裏暖暖的。在這個粥裏放入了各種豆、米,足足有八種以上的穀類進行熬製,這不僅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

現在農民生活好了,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那甜甜糖果兒,有的晶瑩剔透,有的“紅紅火火”,這也是春節必備之一。再有就是買花炮了,那包裝精緻的柳葉鞭,更是我們男孩子的最愛。還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這是家鄉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裏那個美呀!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熱鬧,孩子們成幫結隊的在大街上放花炮,無憂無慮的跟朋友們走街串巷。特別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餚,散出的那個味道,那真是香味

撲鼻呀!下午黃昏時,火紅的對聯 開始上門了,喜氣洋洋的對聯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來。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餃子了,我們在家門口放鞭炮,而奶奶們卻在自己家的院子裏燒香拜神,燒元寶,拜五神,企求他們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餃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快要睡覺的時候,長輩們會在我們的枕頭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壓歲錢。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四五點鐘,老家還有起五更的習俗,我就跟在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後面就開始先給袓爺爺們袓奶奶們磕頭,然後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哈哈哈,小孩子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去逛廟會、走親戚了,我們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後面,去買好吃的東西,在親戚家還可以掙到壓歲錢,呵呵,心裏那個美呀!真希望天天過大年!晚上的節目就是放煙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這就是我農村老家的春節,是不是很美呀!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3

回到老家,心裏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與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悦,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與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説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與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説,説工作,説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説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與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有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説了!

這天,是七年級,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與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與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哦!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

我的家鄉是一個很熱鬧的一個小城市,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多的高樓,也沒有那麼多的車子,但是到了春天,寧靜的村子就會有一種熱鬧的氣氛,家鄉的春節是特別重要的,春節裏面除夕也是一個重頭戲。

在除夕夜,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團圓,幸福美滿,只有到了除夕,我才能看到經常不在家的爸爸,才能享受到一家人的親情,等到夜色降臨,家人們全部都坐在桌子前面,講着自己的經歷和一年來的收穫,不時還會發生笑聲,這個時候,我才體會到曾經的真正的含義,等到吃完飯以後,大人們開始了打麻將,這個也是我們加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在這個時候打麻將不一定要輸贏,關鍵的就是大家的聯絡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兄弟幾個就會開始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快樂。

家鄉春節的第二個重要日子就是七年級。在我的記憶中,七年級是睡不成懶覺的,父母總是很早把我喊起來,穿上新衣服,吃完湯圓或麪條,便開始我們的拜年之旅。七年級拜年在我們家鄉是一個很重要的習俗,代表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小孩子逢人就説好話,然後就等着大人的紅包,大人當然不會這麼容易就給紅包,還故意"為難"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後,再笑呵呵地把紅包給你,現在看來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過的童年記憶。

家鄉春節的尾聲就是正月十五,這雖説是尾聲,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湯圓,鬧花燈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時候,春節將逝,人們都即將恢復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這最後的放鬆中狂歡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湯圓後,便一起出門"鬧花燈"。花燈會可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花燈掛滿了整個會場,人羣熙熙攘攘,不時還有幾個小孩拿着精緻的花燈從你身邊擠過。兩頭"獅子"在會場中央狂舞,還不時引起一陣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賞花燈,猜燈謎,觀舞獅,那種樂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時間過得誠真快,春節就這樣過去了,我在心裏面又期待另一個春節的到來,家鄉的春節帶給我温馨帶給我團圓,不僅僅是鞭炮響起時的驚訝,不是收到紅包的喜悦,而是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團圓氣氛,不一樣的親情,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藴。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5

春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過了這麼多個春節,我越來越驚歎春節的奧妙,越來越對它有所感悟。

春節如慈母的一聲呼喚,喚遊子踏上歸家的旅途。春節人們最講究的便是團圓。平時難得歸家的遊子,寧願忍受種種不便,歸心似箭,必須要在春節時投入家的懷抱,感受親情的温馨。若回不了家,必須會報聲平安,表達祝福。在春節,走親訪友,一家人在一齊看春晚、吃餃子、逛廟會、賞花燈,享受着親情的歡樂,我便是這其中的一員,每時每刻都被醇厚的親情包圍着,感到無比幸福。春節教會了我親情的温暖。

春節似聚寶盆,使我變得錢包鼓鼓。哈哈,你們必須猜到了,對於小孩來説,拿壓歲錢可是春節的"重頭戲"。壓歲錢也不是那麼好拿的,須向長輩們行禮才能拿到。中國是禮儀之邦,拿壓歲錢固然重要,可在他的背後表現出的是對長輩的尊敬。所以,在拿壓歲錢時,千萬不要僅僅為了錢,要抓住機會向父母表達感情,繼承我國的傳統。春節教給了我禮儀的重要。

春節就像威力無比的魔法師,用神奇的魔法,將我國的民俗文化都聚集到一個地方——廟會。廟會年年都分外紅火,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今年我也去湊了個熱鬧。廟會上吃的玩的樣樣俱全,令我眼花繚亂,可是最引我注意的還是一些傳統的工藝品,像平安符、布老虎、吹糖人、捏麪人、剪窗花……不一會兒,我就一手拿着個小糖人,一手抱着個布老虎,興高采烈的了。那些傳統的工藝品,代表着我國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手藝人的智慧結晶,更代表着多少代人的歡樂。春節交給了我民俗文化的可貴。

春節教給了我許多許多,與春節有關的每一點習俗,每一滴畫面,每一樁故事,都讓我感到了春節的魅力,明白了她為何牽着所有中華兒女的心。那是我們的文化,那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所以,我期望人們不要摻雜太多的功利,要用去感受春節的一點一滴,不要因時代發展而淡泊了她。

春節就要過完了,可她帶給我的感悟,留給我的回味還在繼續。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6

按照家鄉撫州的風俗習慣,從農曆十二月二十日以後,家家都忙着過春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還是晴天多,這時大家都忙着打掃衞生,洗淨全部骯髒的東西,掃去一年的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陸續續趕回家和親……

按照家鄉撫州的風俗習慣,從農曆十二月二十日以後,家家都忙着過春節。雖然天氣很冷,但是還是晴天多,這時大家都忙着打掃衞生,洗淨全部骯髒的東西,掃去一年的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陸續續趕回家和親人團聚慶新年。

農曆二十三這一天,就是點灶燈,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圍着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首次過年,點上蠟燭,也就是希望來年紅紅火火。

農曆十二月二十五這一天,是過小年,也就是小孩子過年,這一天大人們為小孩子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餚,晚上我們一起放煙花,玩個痛痛快快。

農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户户貼對聯,滿桌的雞、魚、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飄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歡度春節。邊看電視邊聊天,大人為小孩發壓歲錢,希望我們來年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績。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着守歲黎明前開門,又鞭炮齊鳴,這就是像徵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正月七年級這一天,男人們帶着自己的小孩走親訪友,向長輩拜年問好,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機關團體打龍燈拜年,有機會全家一同逛大街購買拜年的禮品,這樣拜年,走親訪友,一直到農曆十五,這段時間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歸。

最後,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遊街,一片熱熱鬧鬧,也就是説這天是春節最後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過年剩餘東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湯圓,象徵着今年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生活紅紅火火,明天就要大幹特幹,學生上學,大人們外出務工。家鄉的春節年年如此,熱熱鬧鬧,一年更比一年好。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7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澱。奶奶告訴我,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奶奶説的年味兒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自從讀了國小後,每年最讓人期待的就是民俗節,校園裏洋溢着祥和、歡樂的景象,精彩紛呈的體驗活動,以及圍繞在舌尖的家鄉味,那就是校園中的年味兒。讓我們來一下深呼吸,一起走進我們校園中的年味……

年 味

遠遠地,就能看到一抹耀眼的中國紅在校園盪漾,那是一排排紅燈籠在迎風起舞。進入活動現場,我們更是聞到了濃濃的年味——剪窗花、寫春聯、編中國結……快來瞧,這邊筆、墨、紙、硯的幹什麼呢?原來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寫“福”字。大家一筆一畫認真書寫着各種字體的“福”字,給新年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順着香味進入美食區,眼前好一派過年新景象——別具一格的攤位,精心製作的美食,每個小朋友的笑臉,讓濃濃的年味在校園裏瀰漫……

江南味

江南,山清水秀,歷史悠久,一個最有味道的地方,我們的活動又怎麼會缺了江南味呢?瞧,在幾條主要過道的展板上給我們介紹了江南水鄉的多種精彩民俗以及“非遺”文化項目。木偶摔跤、陸埠車子燈,狀元閣、謝遷墨池等,這些都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底藴,讓我們感受江南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民俗文化區也不難發現江南蹤跡:滾鐵環、穿線綁、跳房子……帶我們體驗了父母輩們最流行的江南遊戲。美食區的江南味更不必説啦——樑弄大糕、陸埠豆酥糖、麻餈、年糕餃,在別的地方你可品嚐不到,這還真是名副其實的舌尖上的江南!

趣 味

“江南直街”體驗活動,一聽名字,我就愛上了它。果然,它讓我們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同學們忙碌而又有序地穿梭於各個體驗館之間,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盡情地玩樂,紅撲撲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皮筋掰五角星、竹竿遊戲”讓我們的手腳都動起來,“猜燈謎”讓我們的頭腦機器也開起來,“念童謠、唱姚劇”這邊同學們更是熱情高漲,躍躍欲試;更誘人的是,每體驗完一定的項目可以換取美食哦。玩耍體驗、品嚐美食兩不誤,怎一個“趣”字了得?

這次活動如同一道集“年味、江南味、趣味”於一身的佳餚,值得我們不斷回味,期待明年精彩繼續!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8

元宵節前的飯桌上總有幾分不同:糯米粉、鐵盆、木板、水杯——開始做元宵了!媽媽總是那一句“揉一點面放一點水,揉到元宵的感覺時,停水續揉。”在我面前的鐵盆裏。裝着白沙般的麪粉。在我左手指間亂搖一陣,掌心緩緩向麪粉拍去,無論怎麼用力掌心都不能壓到盆底。隨手一捧粉屑,立刻如流沙般從指尖劃過,用另一隻手輕撫一下,才明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這難辦。我想。“倒一點水”我自言自語,一邊專注地看着媽媽那雙泛黃的手。只見十隻手指乾淨利落地一推,一揉,手指從四面八方向麪粉擠去。她平緩的氣息一呼,一吸,把看似易散的麪粉都聽話地掌握在手中。

我也不閒着。雪白的右手緊緊握住杯子的腰桿,左手更是小心謹慎地托住杯口,緊皺的眉頭似乎能隨着上揚地手移動着,多倒那麼一滴也要狠狠滴罵自己一下。此時,杯中的水好比生命的源泉。沐浴了水的麪粉好像活了起來,幾下輕推慢揉,幾次“雨水”滋潤,那如沙般的麪粉彷彿讓那魔棍輕揮幾下,竟變成了一堆巨大的龐然大物——這就是元宵的稚型。“再把麪糰揉幾下,記得要往一個點揉,用力!”媽媽兩手互相摩擦着,細聲細氣地提醒,馬上就好了。

我雙手合併着,堅定的眼神自動鎖定了方位,腮幫如警示般股三股,雪白的掌心“刷‘地朝麪糰的白肚皮上刺去,只感覺得血管像打了氣般“快要炸了”,沒想到,麪糰軟而富有彈性,推在上面跟抹在臉蛋上沒什麼兩樣!此時此刻,我的手指好比牙齒,而麪糰已經有了元宵的味道。緊接着,媽媽如鷹爪般的手抓在麪粉的一點,捏出了一兩個白的深的深洞。輕而不急的一撕二撕,剎那麪糰一分二,而分四,八個白團靜卧不動——最樂的一刻“揉元宵”來了。

這時,可謂“全家動員”,五個人、八個面球,球在兩手之中左遊右逛,無頭蒼蠅般前撲後退,時而扁圓時而細長,在這千揉百磨之中,圓形的元宵完成了。八個“雪球”在木板之上排成一線,有誰能想到,再“推”、“揉”的鍛鑄下,竟會如此美麗‘和諧。許久後,廚房裏的鐵鍋腳踩火焰之上,在裏面蠢蠢欲動、不停翻滾的熱水下,鵝卵石塊般的元宵靜靜在水底圍成一圈,只為等待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9

隨着凌晨的鐘聲以及花炮聲,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開始到來了。日曆上我們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時鐘奏出動聽的音樂 ,太陽敞開寬闊的胸懷,迎來20xx年明媚的陽光 。

20xx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都很早的起來了,因為在中國有一個傳統的規矩,過年要拜年。而所謂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親戚的家裏打聲招

呼,順便吃點東西,説聲“新年好”就可以了。這可能會讓人覺得無聊 ,不過會使孩子們非常高興,因為他們會財源滾滾。

早上與家人吃了個團圓飯後,便和大人們出去“拜年”了。“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裏,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氣和人們的心情正好相反,到處寒風呼嘯。風聲、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交響曲”。一路上的>收穫真不少。其實每個孩子在拜年的時候都會“裝”。老人家給你送紅包,嘴上説着不要,但手已經把紅包”搶”過來。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樣子,可心裏樂滋滋的。在每接一個紅包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12點了。拜訪了幾個親戚後就去大姨家裏吃午餐中午1點,大姨做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飯菜,真是讓人“口水直下三千尺”。我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了起來,不到半個小時,桌子上的飯菜已寥寥無幾。

休息後,接到了姑爺爺的邀請,到了他家裏,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着電視機去看連續劇。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晚餐當然也是在姑爺爺家裏吃的啦!吃完飯後,大人們忙着打牌,我也該放鬆一下了。我拿起早晨還沒放完的鞭炮,又噼裏啪啦的放了起來,大家頓時精神抖擻,更加努力 的忙碌着。

一天下來,錢包鼓鼓的。看來今天“賺”了不少錢。一份紅包代表着一份愛,一份紅包代表着一個人的心願 ,有愛就會有付出,我們應該用行動去回報他們。

在新的一年裏,我們在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熟 。我們的爺爺奶奶 卻在慢慢的變老20xx像深秋飄零的落葉,如期而歸,我們清晰聽到了漸行漸遠的歲月足音,時間老人在不經意間悄悄轉換了年輪,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風從指尖輕輕滑過。儘管在歷史長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個瞬間,然而靜下心來細細盤點,卻也林林總總,學會了從喧囂和浮躁中漸漸平靜下來,走向從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點,新年新希望 ,它帶給你我的不僅僅是>幸福 和惆悵,還會有許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憂傷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0

放寒假了,意味着舊的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即將開始。

過了臘月二十,家家開始忙亂起來。路上車水馬龍,超市裏人山人海,從高處看,就像潮水一樣,因為人們都開始準備過年了。年貨是春節的根本,人們都往超市裏擠,買什麼呢?要買的年貨可多了:蔬菜、糖果、酒水……買完這些,提着大包小包,一臉笑意地走出超市。再去買對聯。對聯有鍍金的和油墨的。鍍金的更受大家的青睞,因為金色、紅色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臘月二十三,是大掃除的日子。新年新氣象,不能讓家裏太晦氣,房屋的每個角落甚至房頂都要打掃地乾乾淨淨。預示着來年呈現萬象更新的新局面。臘月二十八,家家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做年菜。殺完的動物都在桌子上趴着,身上的傷口被紅紙遮住,眼睛還睜着,看着新年的來臨。

在除夕那天,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春聯。“福”字一定要倒貼,寓意福到。貼完後在門前放一根棍子,讓福到了跑不了,保佑來年福氣永存。在除夕的下午必須在家中吃團圓飯,團圓飯裏必須有肉餡的餃子。在吃團圓飯前要先放一掛鞭炮。吃完團圓飯後,又要包守歲時吃的餃子。還要晚上十二點以前家家燈火通宵,一直守到十二點,並且鞭炮聲日夜不停。在我們這裏,年輕人守夜是給父母延壽。老人守夜是代表珍惜光陰。吃完飯後過四個小時,八點鐘要祭一下自己家的車。要給車放一掛鞭炮,給車祭一下酒,祈求平平安安。然後給請來的老人下餃子吃,祭酒。除夕過去就是大年七年級了。這是要拜年的。這時家家都要準備好糖、水果和衝好的茶等客人來自己家拜年。拜完年後,孩子們賺錢的時候到了。小孩子要給大人叩頭,大人要給孩子紅包。不過最快樂的是放鞭炮。鞭炮紅,孩子的臉更紅;鞭炮響,孩子的笑聲更響。

過完大年七年級,人們就要開始走親訪友,因為平時大家都很忙,正好趁着這空閒時期彼此交流一下情感,互相贈送一下祝福。不知不覺,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來臨了。元宵也早已悄悄上市。燈展也在夜幕中亮起來了。燈展可真美啊!各個單位的都別具一格:有書形的,有心形的的,有地球形的……有的地方還把自己的風景線——勃勃生機的桃樹在比較寒冷的冬天也搬到了現場呢!當然是假桃花,但是也可見做燈者的苦心了。

元宵節過後,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了,大人們也開始工作了。

我家鄉春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彩啊!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1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説,從臘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説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2

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年是有怎樣的來歷嗎?有怎樣的習俗嗎?哈哈,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相傳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一個乞討老人。鄉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且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攆走。”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火光與鞭炮聲,只能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後,村裏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非常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後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知道了過年的來歷,就讓我們再去了解一下紹興人是怎樣過年的吧!

在紹興,一跨入農曆十二月,人們就忙着準備過年:裹粽、撣塵、殺雞宰鵝、曬魚乾、醬豬肉,準備新年的衣裳,購買贈送親友的禮品。

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户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紹興人叫祝福菩薩,來答謝神明保佑與祈求來年幸福。人們都説,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乾乾淨淨。

大年夜,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祭祖後,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所備飯菜是最為豐盛的一餐。年夜飯後,就是“辭歲”,小孩向長輩行禮,長輩將事先用紅紙所包的錢幣分發給晚輩,俗稱“壓歲錢”。在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有些人會燃放爆竹,俗稱放關門炮仗。有些人則嬉戲娛樂,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稱守歲、坐長命夜,據説坐長生夜可以保佑長生不老。

過年的習俗,紹興與外地大同小異。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裏,人們就是這麼忙碌着的。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13

在我的老家——安徽省蘇州市靈璧縣,有一個很特別的新年習俗,那就是掛鐘馗像。

鍾馗畫像,第一眼看去便讓人感到不同凡響。畫面上的鐘馗身材魁梧,相貌兇猛。一襲寬大的紅色衣袍,遮不住腆胸疊肚。短筒朝靴,顯得風塵僕僕。他一手提劍,一手拎着一隻小鬼,彷彿立刻就要將小鬼斬成兩半。整幅畫惟妙惟肖。

説到這兒,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人們為何要掛鐘馗畫像了吧!那就是“避邪打鬼”。

掛鐘馗畫像始於很久以前。我的老家那兒最初都是在春節除夕之時將畫像掛在門上或正堂中,但到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才有的習俗。端午節那天,人們莊重地掛上鍾馗像,焚香禮拜,祈求驅邪賜福。小時看到門上的鐘馗畫像時,當時我真的是“餘年幼,方出神,望着畫中的‘怪叔叔’,不覺訝然驚恐”。直到近來,我才真正知道鍾馗背後的故事。

相傳,鍾馗為靈璧人,長相相貌醜陋,但聰明伶俐,讀書過目不忘,作文篇篇錦繡。大比之年,唐明皇開科取士,鍾馗的三篇文章字字珠璣,行行生輝。殿試時,只要明皇看中,就會穩中狀元。沒想到,唐明皇見鍾馗相貌醜陋,竟以貌取人,把鍾馗的名字劃到十名以外。狀元沒得中,鍾馗一氣之下撞牆而死。後來,在唐明皇的一個夢中,鍾馗的靈魂游到皇宮,一把抓住他,質問他為何以貌取人。唐明皇驚恐萬分,只好封鍾馗在陰間當辟邪鎮妖將軍,答應鐘馗在他的畫像上寫下“辟邪鎮妖將軍”,並將畫像送回鍾馗的故鄉。夢醒後,唐明皇令人呈上鍾馗的試卷,仔細一看,鍾馗的文章果然極佳,並提出了不上治國安邦之策。唐明皇看罷,不由得感到惋惜,於是立即按夢中所説的那樣,令人一一照辦。

畫像送到靈璧後,當地人處於的辟邪鎮妖心願,便開始在節日裏把鍾馗畫像張貼在門上或正堂中,而且據説辟邪鎮妖的效果特別好。於是經過代代相傳,節日掛鐘馗像已經成了靈璧與眾不同的習俗。靈璧也產生了很多畫鍾馗像的畫家高手,每逢節日畫像便供不應求。1915年,靈璧畫家翟光遠畫的鐘馗像還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中獲得金獎,給鍾馗畫像帶來了國際性的聲譽。

聽了鍾馗的傳説,每當我經過鍾馗的畫像,望着這位懷才不遇的“辟邪鎮妖將軍”,總是肅然起敬。雖然,這只是一個民間的傳説,但從傳説中,卻能看到“掛鐘馗像”這一習俗的文化底藴。

標籤:習俗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