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老成都打喪火的七道程序是什麼

一説到成都的民俗,麻將和川劇已經成為代名詞。可是今天小編介紹的不是這兩樣東西,而是老成都打喪火的七道程序,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成都打喪火的七道程序是什麼
  老成都打喪火的七道程序

成都人歷來稱辦喪事為“打喪火”。舊時,打喪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視各自情況定,辦喪事的過程,都要經歷“備後事、送終、設靈堂、打喪火、燒七、除服”等。

父母進入衰年,子女要為其準備後事(也有老人自行籌備的),包括壽木、老衣。壽木即棺材,老衣即人去世後穿的衣服。後事還包括請陰陽先生看墓地,用石料砌好墓穴。火化推行後,壽木淡出,以前壽木生意很紅火,北門金華街就是集中銷售棺材的。

老人臨終,家人要急趕回家送終,聽臨終者囑咐後事或見最後一面。舊時子女要跪在老人牀前送終,直至落氣。若無子孫送終,被認為生前做了惡事;人子未給父母送終,必被嘲笑批評。老人氣絕時要放落氣炮(昇天炮),並立即將屍體從牀上移至木板或涼牀上,俗稱晾屍(以防假死)。以白布或紙掩其面,撤下牀帳。據説不這樣做死者如陷天羅地網,尋不着出路。繼而燒3斤6兩紙錢,名曰燒倒頭紙或落氣錢,供死者去陰間的路上用。大門貼孝對一副,如有門神,必拿紙錢將門神頭部貼住。租佃他人房屋,須釘一紅布條於大門門楣上,表示給主人掛紅。神龕、祖先靈位,用紙錢或白紙條架成十字貼上,以避邪穢,待喪出復原。

此後,喪家於堂屋設靈堂,安放靈柩供人弔唁,靈柩前用白布作幔,掛死者遺像,兩側掛孝對一副,用綢、布、紙製,多為死者兒孫撰的輓聯。布幔前設案桌、置靈位,有的還將靈位置於紙、竹扎糊的靈房內。父親去世,靈位上書“新故顯考X公諱XX老大人之靈位”;母親去世則書“新故顯妣X氏老孺人之靈位”,左下側皆書“祀男XXX敬立”。靈位兩旁擺紙紮金童玉女,俗稱陪靈童子。桌上放燭台、香爐、果品。香不斷燃點,蠟燭僅供飯時用。靈柩前列衣祿罐兩個,每日皆放上少許飯菜,出喪時,此罐與棺材同葬。夜間,兒子要在棺材側守靈。靈堂兩側陳列花圈、祭幛,死者的親朋往往借守靈之機玩麻將、撲克。

以前,親人故去,喪棚、靈堂是喪家自己搭建。遇颳風下雨,篷布翻飛,喪棚下香燭全倒,悲悲慘慘又添悽悽切切。喪事服務公司的創立,解決了難題。來打喪火的人大多是逝者的至親好友,表悲痛的“心意”都是仔細挑選帶來,以前送被面,後改送毛毯,這幾年送現金的多了。

從死者卒日起,每七天家屬要燒紙錢和祭奠,共七次,謂之燒七。三七、五七最重要,是日親朋也要送紙、燭。

父母去世要服喪3年,不着綾羅綢緞,不吃山珍海味,不居高樓廣廈。做官的要辭職還籍守制。3年滿後(通常27個月)換平常衣服,請和尚唸經,親友致賀,喪事始完,恢復正常生活,稱為除服。

  老成都的六大傳統民俗

  成都的傳統民俗1. 魚市

成都雖然不是水城,並且水產品種甚少。可因為錦江和解玉溪,老成都人都不愁沒有魚吃。現在的泥鰍黃鱔貴重,但是在那個時候,一般的人都吃的起。鯽魚鯉魚都是不缺的。 除了走街串巷賣魚的,在成都還有南門大街、湖廣館街的魚市蝦市。 成都人的飲食習慣偏好豬肉輕蝦魚,所以魚的烹調較為簡單,基本的做法都是在川菜譜上可以查到。

  成都的傳統民俗2. 竹器

竹子是在南方普遍分佈的植物,也是南方人經常用來編制各種盛器物品原材料。 竹器在北方不使用,在乾燥的北方會爆裂散架。 但是在成都,竹器用久了,也會壞。對於竹器壞掉的部分,可以等着修竹器的走街串巷吆喝的時候,全部整舊如新。 修竹器的帶着一捆竹子、篾條和工具四方遊走,不愁找不到生意。

  成都的傳統民俗3. 涼蓆

成都的夏季也是比較悶熱潮濕的。老成都那時的夏天,有專門“出賣清涼”的職業,有的小孩在茶館理髮鋪等公共場所專門為別人扇涼,和賣冰粉之類的,也有人會去專門補補扇子和涼蓆。涼蓆必然是老成都夏季不可缺少的物品, 涼蓆是使用竹篾條編制而成,用久了會變的更光滑,睡在上面會更舒服。老成都人都是捨不得丟掉,而是會請專門的師傅進行修補。

  成都的傳統民俗4. 水桶

老成都是沒有自來水的,要喝水,全靠用水桶去井裏提水,到河邊挑水。

那時候老成都人的'日常用品都是耐用消費品,幾十年不換,也有的直接成為傳家寶。水桶也是不例外的,那會用的是木桶。

木桶漏水或者散架了,小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大問題請專門的箍桶師傅解決。

  成都的傳統民俗5. 打草鞋

老成都的鞋就是簡單的草鞋,沒有華麗的外表,只有使用的內在。 成都是糧倉,穀草麥草秧草甚多,打草鞋,蓋草房、編草帽、捆貨物、編草蓆的原料。鄉場上都有打草鞋賣的鋪子。

  成都的傳統民俗6. 代客冒飯

老成都的服務行業是各種細緻周到,其中一項便是代客冒飯。 顧客帶碗冷飯,館子裏會用麪湯將飯冒德熱氣騰騰而分文不收。如果兜裏還有幾個小錢, 也可以來碗素面肥腸煮涼粉什麼的做菜。 這種吃法,今天的人可能聞所未聞吧。這類瑣屑的營生之多,也説明老成都有許多缺乏生計的城市貪民。如今當然沒有這些行業存在的必要了,但那種人情味卻是不該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