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淺談雷鋒精神與時俱進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眾多名言之一,許多人都耳熟能詳。50年過去了,這種雷鋒精神還存在嗎?

淺談雷鋒精神與時俱進

昨天,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服務副總隊長朱強榮説:“雷鋒精神已經與時俱進了。我接觸的許多角膜捐獻志願者,他們在身後幫助別人重見光明,在生前參與角膜捐獻的公益事業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服務中去,角膜捐獻也是雷鋒精神的傳承。”朱隊長給我們講述了許多活躍在角膜捐獻這個無償公益事業中的人和事。

2月12日早上5點多,氣温很低。前一天晚上,朱強榮剛剛調解完一個糾紛,一覺睡到早上5點多,被手機振動聲吵醒。

電話是省紅十字會器官捐獻辦公室的曹燕芳打來的,説下城區回龍廟前三弄4號的徐盈盈女士於早上5點15分過世,她本人在前年就提出要捐獻眼角膜、器官和遺體。由於長期的心臟病,器官衰竭,只能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在被窩中接完電話,朱強榮一躍而起,一邊聯繫眼科醫院的醫生,一邊從冰箱裏拿出冰塊。自從20xx年成為省防盲指導中心的角膜勸捐員後,他家的冰箱內就長年會凍着冰塊,隨時準備在這樣的.突發情況下從家裏出發。

雨淅淅瀝瀝地下着,朱強榮騎着“小電驢”,帶着裝着冰塊的保温瓶,從城西趕到下城區的刀茅巷,徐盈盈的兒子小黃在家門口等着他。

進門後,朱強榮就看到這樣一幕:徐女士的丈夫黃雷霆靜靜坐在牀邊,低着頭,和再也不會睜開眼睛的妻子説着悄悄話。

“這對老夫妻很恩愛,這麼恩愛,還能毅然捐獻出遺體和眼角膜,很不容易。”朱強榮説。

“我角膜動過手術,沒有辦法捐獻了,其他的都打算捐掉。我爸爸早在上海就捐獻遺體了。”老黃説,父親的行動,對全家影響都很大,所以妻子和自己也決定在身後捐獻。

“爸爸和媽媽很恩愛,結婚40年從來沒有紅過臉,我媽媽一直想多陪爸爸兩年,無奈身體不允許。”小黃已經連續六天沒有好好睡覺了,一直陪在母親身邊,對於母親的選擇,他覺得應當完成她的心願,才是最大的孝道。

一對恩愛老夫妻的捐獻故事

“我碰到的許多角膜捐獻者,都是像他們這樣的普通人。而且像他們這一代老人,能想得這麼開通,而且家人思想工作也能做通,非常不容易。”講述完這對老夫妻的故事,朱強榮想起了自己當年決定捐獻眼角膜的情景。

xx年朱強榮成為我省第一位角膜捐獻志願者,他的編號是001號,他至今還記得這個號碼意味着的壓力。

“有人説,我這是要出風頭,既然要捐眼角膜,生前怎麼不捐?”朱強榮説起這個事情很無奈。社會上的不認同,讓朱強榮更加堅定了堅持下去的決心。通過三年努力,社會上逐漸開始認識角膜捐獻的意義。20xx年,他成為省防盲指導中心勸捐員,他親眼目睹社會對角膜捐獻認同度的逐年提高。

“許多人開始給我寫信,希望也能在身後捐獻眼角膜,通過書信來往,我也認識了許多熱心人。”朱強榮説,從20xx年開始,截至目前已經有2000多人志願在身後捐獻眼角膜。

最讓他欣慰的是,在各行各業中,湧現許多願意參加到角膜捐獻事業中來的普通人。

王勇是出租車司機中的001號角膜捐獻志願者,黃樟英是勞動模範中的001號誌願者,王立剛是蕭山地區的001號誌願者,吳貽谷老人是餘杭地區的001號誌願者,朱強榮的女兒是我省001號器官捐獻志願者……

“朱師傅很不容易,這麼多年了,跟着他,看到了許多感人事情。”今年38歲的王立剛是蕭山地區的001號角膜捐獻志願者,接過朱強榮的話茬,説起自己從事這個無償事業的經歷。

20xx年,朱強榮成功勸説一名患者捐獻了眼角膜,王立剛看了報道後很感動,決定自己也要在身後捐獻眼角膜,就給朱強榮寫了一封信,很快,他就收到回信。

信中,朱強榮表示很高興能有這麼一位願意並肩戰鬥的戰友,歡迎他能加入到角膜捐獻的無償公益事業中來。王立剛成為蕭山地區的001號。

“一開始,我也僅僅是覺得朱師傅做這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是真正對於捐獻意義的理解,開始於我媽媽。”王立剛説,媽媽由於視神經受損,右眼逐漸喪失視力,這讓他逐漸明白失去光明意味着什麼。

他開始和朱強榮一起開展角膜勸捐工作。蕭山第一例角膜捐獻者就是他和朱強榮一起勸説成功的,從20xx年以來,他已經發展了80多名志願者。

“蕭山地區主要是農村居民,他們受傳統觀念影響,比城市裏的人要深,我剛開始做這個工作的時候,許多人都不理解。”王立剛説,首先他就從自己家人做起,妻子成為他第一個勸説對象,從親戚朋友逐漸擴展到不認識的人。

角膜捐獻志願者中的001號們

妻子成為他的第一個勸捐對象

他放棄賺錢

無償幫忙運送角膜

同樣被朱強榮影響的還有出租車司機王勇。

王勇妻子是尿毒症患者,對於器官捐獻的意義,他也深有感受。他説:“角膜、器官和遺體,如果火化了,什麼也沒有了,但是如果能幫助別人的話,顯得更有意義。”

正是這種理解,王勇屢次無償運送眼角膜。因為眼角膜的保存時間有要求,所以王勇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捐獻現場,放棄接送客人的賺錢機會。

20xx年過年前,當時下着大雪,臨安山區有一名村民在身後捐獻眼角膜。接到朱強榮電話後,他二話沒説,一路開車趕到臨安。在回杭州的路上,因為路面比較滑,又是晚上,和迎面而來的車子發生碰撞。為了趕時間,他沒有去爭取賠款,事後自己承擔500元的修理費。

“他們都很難能可貴。從xx年只有我一個人單槍匹馬,到現在有2000多名志願者,其中100多人在身後實踐了捐獻眼角膜的諾言,20人在身後捐獻遺體。這些都是靠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朱強榮説,這些人就是雷鋒精神與時俱進的代表。

標籤:雷鋒精神 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