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精選8篇)

為了確保活動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為某一活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怎樣寫活動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精選8篇)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遊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麼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瞭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説》。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瞭解龍舟的特徵。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麼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麼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裏,像什麼?

2、請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

老師小結: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隻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裏嗎?引導幼兒瞭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瞭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麼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麼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後説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划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划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着鼓聲有節奏地前後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遊戲感受划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划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遊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着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後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師的節奏嘗試划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划龍舟的遊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

在玩這個遊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划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划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划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麼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説説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划龍舟遊戲。

教學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粽子的特徵,體驗吃粽子的快樂。

2、知道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

活動準備:

每組桌子放上大小形狀味道各不一樣的粽子一盤,濕巾紙若干。

活動過程:

1、猜猜摸摸今天老師在桌子上的盤子裏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食品,猜猜看是什麼?

——幼兒聞一聞是什麼味道的,猜猜會是什麼?

——幼兒摸一摸,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形狀的,再猜猜會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像什麼?)

——這一會兒像……有一會兒像……會是什麼呢?

——哇,原來是是香香的粽子

2、嚐嚐説説——好香的粽子,你吃過嗎?什麼味的?你們還想不想吃?

——幼兒吃粽子

A、每位幼兒拿一個小粽子,自己來剝,剝下的粽葉放在盤子裏。粽子外面衣服叫什麼,你知道嗎?

B、幼兒邊吃粽子邊隨機問:你的粽子是什麼形狀的?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C、吃完後提問與小結:

——吃粽子的時候先把什麼解開。(繩子)然後剝開什麼?(粽葉)

——你剛才吃的粽子是什麼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麼?粽子裏面有什麼?

——我們吃到了各種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鹹鹹鮮鮮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紹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我們為什麼要吃粽子?什麼日子才會吃粽子呢?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呢?

——原來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會有什麼活動呢?(遷移活動:瞭解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寫王字掛香袋

4、拓展遊戲

——QQ粽子店環境創設: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種可以做餡的圖片;玩法:幼兒剪下做餡的圖片,貼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講講它的味道。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3

一、設計理念:

1、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聯繫在一起的,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歌深入人心,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隨着西方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衝擊,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國人面前出現了逐步淡化的趨勢,學生對於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表現出嚴重的“營養不良”,為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二、主持策劃:

三、班會過程:

1、主持人介紹有關端午節由來等知識: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端午節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説法不一,主要介紹以下一種。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2、請同學們展示蒐集的人們紀念端午節的詩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裏黃驪時一弄。猶鬆等閒驚破紗窗夢。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午日處州禁競渡(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3、請社區的杜阿姨教同學們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學們學得積極,剛剛開始時,同學們還有點不敢動手,在杜阿姨的鼓勵和講解下,大家紛紛嘗試,包出一個又一個長相有點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果實,大家開心哦!老師把同學們包好的赤豆粽帶回家煮熟,端午節的第二天中午,同學們第一次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這次班會與以往的不同之處是:學校請社區的杜阿姨來教同學們包粽子,有外來的交流活動,孩子們從杜阿姨身上學到了勤儉節約,樂於助人等很多優秀品質。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4

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大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知道農曆五月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3、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重點),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難點);

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

活動準備:

1、實物:紮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袋,鹹蛋,粽子

2、圖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鹹蛋,塗雄黃,字卡活動過程:

導入:播放背景音樂,師生律動出場——乘火車(進站)

一、開始部分

1、打招呼2、手指遊戲——《手指歌》

二、基礎部分1、談話導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呢?(粽子),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鮮肉粽子、鹹肉粽子、紅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歡吃哪一種粽子?

(2)你們知不知道人們在什麼節日裏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嗎?(幼兒討論後,教師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節)2、欣賞故事(要求幼兒安靜傾聽,理解故事內容)3、根據故事內容提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1)農曆五月五是什麼節?

(2)你們知道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3)為什麼這個節日要吃粽子?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等。

4、拓展延伸(1)瞭解屈原的故事;(通過故事激發幼兒愛國情感)(2)出示插艾草、香袋、鹹蛋、塗雄黃、系彩色絲線的圖片,瞭解其用途。

(幼兒討論)師: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裏,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説一説,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師:哪一組來説説,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幼兒邊説邊觀看圖片,説出來給幼兒展示相應的實物。(虛實結合,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五索象徵五條龍,民間傳説能降服鬼怪。

向幼兒介紹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的含義:在屈原投江的日子裏,人們把米裝在竹筒裏投入江中給他吃,後來人們怕蛟龍吃米,就用粽葉把米包起來,纏上蛟龍最怕的五彩線。還有一種傳説:古代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設立了"端午節"。"吃粽子"本義是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遺體;"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撈救屈原;香包用紅、黃、藍、白、黑五彩絲線製作,裏面裝有芳香的藥物,寓意是祛毒長命。

三、學習兒歌1、欣賞兒歌2、跟讀兒歌3、朗讀兒歌(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4、認讀字寶寶"龍舟、艾葉、粽子"四、遊戲部分——蘿蔔蹲教師出示圖片,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字寶寶做出蹲下的動作五、活動結束(播放背景音樂,遊戲退場)師: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假設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哪種習俗過端午節?

師: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帶領幼兒玩賽龍舟遊戲走出活動室(通過遊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欣賞故事、玩遊戲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 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並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 《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 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 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麼?戴什麼?進行哪些活動?藉助圖片和實物,在寬鬆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於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麼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 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藉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 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瞭解節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 品嚐粽子。

幼兒邊品嚐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6

一、教學目標 :

1、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2、引導學生珍惜並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愛祖國。

3、鍛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辯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學生自己調查走訪,查閲資料。

2、小組活動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學準備:

分小組蒐集並整理資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2、那麼端午節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去了解一下。

(二)活動一:端午説由來

1、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別稱嗎?(分小組彙報成果並補充)

2、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學生分組交流)

(三)活動二:端午講故事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關於端午節故事傳説很多,

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嗎?

(學生講述端午節故事)

(四) 活動三:端午話習俗

1、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

説,於是各地有着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學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麼嗎?(課件展示:賽龍舟)

3、端午節為什麼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4、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嚐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

種琳琅滿目。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你知道嗎?(學生自由交流)

(五)活動四:端午頌詩詞

同學們都蒐集了哪些與端午節相關的詩詞呢?(學生交流分享)

(六)活動五:談感受,激發情感

今年端午節你打算怎麼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計劃。)

五、教師總結: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相信我們都對端午節加深了了解。兩千多年的歲月,這在歷史的長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讓我們世世傳遞端午節,代代都記住他,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最後老師就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段話來結束今天的傳統文化課,也希望同學們用這段話來勉勵自己,在以後的時間裏努力學習,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7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故事,導入本次的端午節活動。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

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

花婆婆非常高興,驚奇的問:“你們怎麼回來了,還帶禮物。”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因為今天過節呀?

花婆婆説“今天什麼節日啊”孩子們説,打開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2、教師講完故事後,帶領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觀看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教師繼續出示香包、划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麼節日呀?

(1)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

(2)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説,最常見的傳説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4、教師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幹些什麼?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1)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2)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引導幼兒觀看製作粽子的過程。

(1)看完課件後,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包粽子呢?

(2)此活動環節可以分為兩個活動:意識手工活動、而是遊園活動。

6、教師播放端午節PPT,引導幼兒觀看划龍舟視頻。

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參與遊戲:賽龍舟。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着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教育活動方案8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説一説。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為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反思:

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粽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四、請幼兒説説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