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精選春節傳説的作文九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傳説的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春節傳説的作文九篇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1

傳説中,有一種名叫“年”的怪物,頭長尖角,非常兇猛,它一直深居海底,但是,每到春節,它就會爬上岸來,傷害人們的性命,因此,春節時,村裏的人們都到山洞裏,來躲避“年”的傷害。

春節晚上,“年”闖進村裏搗亂時,“年”發現今年的氣氛與往年的氣氛不同,忽然,“年”聽見噼裏啪啪的響聲,“年”立即起了雞皮疙瘩,它還看見了一位身穿紅袍的老人,嚇得立即逃跑了,從此“年”再也不敢再來搗亂了。原來,“年”有三怕:一怕紅色,二怕火光,三怕響聲。 因此,春節時,人們都貼福字,放鞭炮,燈火通明,還要串訪親戚。因此,這就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過年方式。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2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1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枴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着紅紙,院裏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着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1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3

歲時節日由來已久,歲時源於古代曆法,節日源於古代季節氣候,簡單地説是由年月日與氣候變化相結合排定了節氣令。

與二十四節同時並行的節日,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各季各月朔望之間。確定節日的標準之一是以月的朔望圓缺為記。所謂朔日,是各月之七年級,又稱元日,正月的朔日,謂元旦,舊曆新年之始。元旦為一歲最早的節日。一年之始的`正月元旦是古俗中大慶大祭的節日延續至今,雖改稱春節,但民間仍然習慣稱新年。

年,既是時間概念,也是記時單位。年節無凝起源於計時單位的年。人類在漫長的矇昧時代,沒有時間的概念,過着山中無曆日,寒暑不知年的生活,隨着生產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需要,逐漸從天象和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了一套測定和計算時間的方法。

我們的祖先早在以採集和漁業為生的舊石器時代,就對寒暑來往的變化,月亮的圓缺,萬物生長和成熟的季節,逐漸有了一定的認識。到了新石器時代,中國進入了原始農業社會,人們為了掌握耕作時節、不誤農時,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星象循環的規律,發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週期;這對農作物的種植、管理和收穫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結束了人們盲目度日的狀況,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年的名稱出現較晚。根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曰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改歲稱招,周代才稱之為年(後來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也曾改年為載,唐肅宗三載公元758年,又改為年)。中國古代是一個以農業發達而著稱於世界的國度,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從他們的遠祖棄的時候起,既好種樹麻菽,棄被人民推崇為農業的始祖,號稱后稷。到公劉之時,仍然務耕種,行地宜,所以,周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農業的民族。因此,年的時間概念最初就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循環而逐步認識的。在《説文解字》中,最早對年解釋是谷熟也!《穀梁傳》記載:五穀皆熟為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這裏所謂有年指的是農業大豐收。在大有年的時候,人們一定要慶豐收。據記載,早在西周初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慶豐收活動。

在先秦時期,各地各代的歷法不一。西周時行周正,即以建子為歲首,(周曆的正月相當夏曆的十一月)。同時在豳國又行豳歷,豳歷的歲終是十月,即周曆的十二月;豳歷的歲首為一之日,即周曆的正月,夏曆的十一月。在《詩紀豳風七月》中,就記載了西周時期新舊歲交替時的風俗活動。一般庶民結束田間的農業勞動基本上已到了十月,進入冬季了。冬季室內是人的主要活動場所,人們常把向北的窗户堵上,在室內生火,用煙燻鼠,準備過年。所謂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人們收得棗子,釀製美酒,慶豐收,敬老人。朋酒斯饗,日殺羔羊,臍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美酒犧牲,歡慶新年,成為一項隆重的慶祝活動。與這種人的歡慶活動相對的是對神的敬獻。在豐收之後,人們為感謝神的保佑而舉行酬神賽會。酬謝神明的保佑,祭祀列祖列宗,用新米做的飯、新谷釀的酒,求神降福,求列祖列宗保佑來年再獲得豐收。在《詩紀周頌》中保留着一首秋收後祭祀祖先時唱的樂歌《豐年》:今年糧食收穫多麼多呀!糧倉是那麼高大,用豐收的五穀釀成酒和醴來祭祀祖先妣和神靈,讓神靈的恩澤遍施人間。

周代的這種歡慶豐年和祭祀活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日子,因此還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節日,但由於每年都有收穫後的慶祝以及冬季的來臨,這種天定日的祝豐活動基本上是一年一度,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規律作為年節的雛形,為以後年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4

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再給其他人拜年。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5

過春節我們可以放鞭炮,穿新衣,還可以收壓歲錢。可是你知道春節的傳説嗎?我來給你講一講吧。

在山洞裏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年的除夕,它就會下山去襲擊村裏面的老百姓,並且搶老百姓的糧食。老百姓實在受不了了,每到除夕前一天就會去躲到城裏去。但總這樣也不是個辦法,有一天,他們遇到了一位仙女,仙女説年最怕炮、鼓、對聯和紅色的東西,村民們便準備了這些東西做防備。除夕那一天年又來襲擊村裏面的老百姓,可它走到村裏的房子一看,每家每户都貼着紅色的對聯,外面放着紅色的東西。人們趁年不注意就開始放沖天炮、板炮和鞭炮……怪獸年看了害怕極了,連忙跑到山下,不敢再來了。人們為了紀念,就把這幾天稱為“過年”,而且每年都會慶祝。

直到今天過年時,家家户户依舊會貼春聯放鞭炮,期待着未來生活的幸福美滿。河南省沁陽市實驗國小三年級陳宇航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6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商場里人來人往,大家都忙着買年貨。但你知道嗎?過年還有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我講給你聽吧!

傳説中,在一個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鼠,每到春節的晚上“年”都會襲擊山下的一個村子。村子裏的人非常害怕年,準備到城裏過年,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仙人,仙人對他們講“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人們聽了以後,連忙去買了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

現在,我們每到過年,吃完午飯,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裏買許多禮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禮花撕開包裝袋,取出禮花,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後向天空發射,只聽一聲“啪”,一束美麗的煙花掛在天空上,五彩繽紛,好看極了。

這就是春節的傳説。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7

關於春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説,流傳最廣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但是"年"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於是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大年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春節於是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8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個被稱為“年”的怪獸。這個怪獸兇殘無比,力大無窮,頭上長着一根尖尖的角,住在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見人吃人。所以一到除夕,家家户户都扶老攜幼逃入山上避難。

一年除夕,一個村子的居民正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走來一位老人,一位正要上山的老婆婆看見了這位老人,對他説“‘年’獸要來了,你快上山避難吧!”老人笑了笑説:“你們不用擔心我。”

半夜,“年”獸衝進了村子,四處覓食,當他看見老婆婆的家時,全身發抖,怪叫了幾聲,逃走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和炸響聲,老婆婆家正好放着鞭炮,家內點着蠟燭,門上貼着對聯。

原來老婆婆家的對聯和鞭炮就是那位進入村子的老人放的。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的門外都貼着對聯,放着鞭炮,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春節傳説的作文 篇9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説)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標籤:九篇 春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