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精華】端午節日記模板彙編八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日記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端午節日記模板彙編八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的早上,媽媽給我煮了粽子、雞蛋和大蒜,爸爸給我們做了青椒託和馬齒莧餅,粽子裏面有兩顆大紅棗,可甜了,非常好吃!我對爸爸媽媽説:“爸爸媽媽你們先吃吧!謝謝你們為我做這麼 多好吃的!”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一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掛香囊,小孩兒還要系五彩線呢!姑姑還送給我好多香囊,我把香囊送給了爸爸媽媽和我的好朋友們。端午節讓我 學到了很多知識,今天真快樂!

端午節日記 篇2

剛過了快樂的兒童節,今天又是端午節了,這幾天實在是太開心了。上午我們一家三口回外婆家過節。有一段時間沒去外婆家了,不知道外公的身體好不好,還有外婆,還是那樣每天忙忙碌碌嗎?

外公見到我,像以前一樣喜笑顏開。爸爸説外公長胖了,其實那是爸爸想逗外公開心,外公的身體不好,需要長期服用激素,所以外公的臉有點浮腫,就像胖了。聽媽媽説,吃激素的副作用很大,會很不舒服,唉,外公一定也很難受吧。

中國人的習俗,在端午的時候吃粽子和綠豆糕。南京人過端午節,這天的菜要有五紅,分別是黃鱔,小龍蝦,鹹鴨蛋,烤鴨和莧菜。不過現在看來,大家越來越不講究這些了。外婆今天就只做了我喜歡的黃鱔和蝦。吃完飯,大家坐在桌邊聊天,外公外婆問了爸爸媽媽工作的情況,還特別關心了我的學習。看着大家輕輕鬆鬆的説着話,我突然想到,原來過節是這樣的,不需要多好的禮物,不需要多豐盛的飯菜,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

端午節日記 篇3

端午節有三天假期,我和朋友們一起去河源連平九連山度假村泡温泉。九連山度假村很大,但是那裏的温泉池只開了五個,還不錯的是它們都是中藥池。晚上天氣有點冷,泡泡温泉身體馬上暖和了。温泉中央有個很大的電視機,我們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泡温泉,真是太舒服了!

端午節日記 篇4

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這可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所以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將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更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代,詩人屈原不但其愛國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守舊派的反對,而且糊塗的懷王也因聽信讒言疏遠屈原。痛心疾首的屈原在寫下《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後的公元前278年,終因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聞訊趕到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餵食魚魚蛟蝦蟹,使它們不再啃咬屈原的屍體。

兩千多年過去了,但是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端午節那天(農曆5月5日,屈原的忌日),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把粽子繫上五彩絲線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日記 篇5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都所熟悉的是屈原投江,人們為了不讓魚蝦碰到屈原,便投下糯米糰給魚吃的故事。以及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而今天,正是端午節。

今天早晨,就被一道耀眼的光芒所照亮。早上醒來後先去洗澡,順便把幾日的悶燥洗去。因為知道今天是端午節,所以一直在催促父親別忘了買粽子。但看到父親昨日疲憊的眼神下透露着些許的興奮,就知道父親早已把買粽子的事情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裏。彷彿,在一位常年辛勤勞動的成年人心目中,過節就像我們玩遊戲一樣。雖然常年過節但依舊想着過好每一個節日。

等恍恍惚惚的早晨漸漸消退後,太陽也馬上升到了最高點。窗外人聲沸騰,各種雜音也衝了上來,鳥兒們在空中歡呼雀躍,不時發出幾聲婉轉的'“歌聲”。:“砰——”一聲落地,我也騎上自行車滑下緩坡,出小區了。這時的陽光也真是“可愛”,暖暖的傾灑在每位路行者的身上,頓時令心情大好。父親今天買了很多粽子,也有我最喜歡吃的黑米粽子。嫩綠的兩層竹葉緊緊地包裹着三角形的粽子,一根紅繩系在竹葉外面。忍不住讓人拿來品嚐一個。輕輕地剝開竹葉,黑米粽子便在中間的竹葉上出現了。咬一口,依然還很黏,並且温温的。我很滿足的嚐了兩個粽子,其中一個還帶着濃郁甜味的蜜棗。

中午,母親還帶我觀看了一個燕子窩。一個牢固的小窩被搭建在房檐上,窩裏還有兩隻嗷嗷待哺的小燕子和一隻剛剛會飛的燕子。看來是老燕子還沒有回巢,在外辛勤的搜捕小蟲子餵給這幾隻燕子。但也有不好的一點,就是地上全是鳥屎。我在飯店裏依舊吃了幾個粽子。以及父母為我們而炒的孜然羊肉和買的雞爪和鴨脖。飯後,我們都吃的很飽。

下午,我也在我的小屋裏睡了一會。然後繼續寫我的語文作業。終於,我在五點之前寫完了所有的作業。那時,光線馬上就要落山,落日的餘暉最後在“看”一眼我的房間,悲哀的隱去了……

我的端午節也終要過去。但這一天,也非常讓我滿意!

端午節日記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端午節。現在也很重視過這節,大魚,大肉,香菇,瓜菜,應有盡有;物質生活遠比以前豐富多了,然而,那傳統節日的味兒就是掉價了許多。

穿過時空隧道,我們來到六十年前。五月初四,母親推磨,奶奶坐在一旁下麥子,白白的麪粉與麥麩如密集的雨水,隨着磨盤沙沙地灑落在簸箕籃裏。上午磨粉,下午做粑。一面墊着洗清的被單的曬籃(曬穀用的)擱置在桌子上,母親和奶奶都是面帶微笑揉捏麪粉團粑,捏好一個很認真地擺放在曬籃裏,一行行,每隻間隔也均勻。差不多有一曬籃粑擺放着,等待着發酵(也叫醒粑)。這天我再怎麼調皮搗蛋,大人也是和聲悦色笑呵呵的,決不會大聲訓斥。傍晚開始蒸粑。蒸出來的小麥粑,比現在的饅頭還要鬆軟香甜。我們都笑呵呵地先嚐為快,晚飯也就免了。至於粽子,可能是這天吃的東西也蠻多,我們很少包粽子。到是現在的端午節,粽子還是重點美食。

初五,天剛矇矇亮,父親放小掛鞭炮,開始插掛菖蒲艾。菖蒲有很重的芳香氣味,菖蒲夾着一根艾,所有門框,連豬欄、牛欄、雞舍,掛插對稱的兩根艾,有的像八字,有的像x交叉着。掛菖蒲艾據説是防害蟲,那種氣味蛇都怕聞。電影《白蛇傳》裏的白娘子修煉了千年,在端午節這天,她都受不了,特別是喝了點雄黃酒,還真現出了原形;那青蛇,修煉了八百年,更是受不了菖蒲艾的氣味,只得躲進深山洞裏。這都是神話傳説,但菖蒲艾是有點驅趕蚊蟲的作用吧。

端午節的重點在早餐,也是小孩的最愛——吃鹹蛋。那時的雞蛋確實是最好的東西,鹹雞蛋就更好吃了。奶奶一早就將許多大蒜頭與雞蛋一起煮,上面還放一塊粑笮熱小麥粑。雞蛋有四十隻左右吧(這個印象最深,每年都有那麼多),非要打水的柄桶盛。五口之家,互相推讓着吃,自然是我吃得最多,我要吃五六個雞蛋,下午還要吃。那時,每家都有一個鹽水大壇,裏面總有幾十只雞蛋浸在鹽水裏。農家人人都養大羣土雞,差不多每天都有四五隻母雞下蛋。老百姓再窮,雞蛋還是有的,雞蛋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平時,買點糖呀鹽什麼的,就是靠雞蛋換錢。五月節,吃雞蛋最補身體,誰家這天能不奢侈一下?我當然是先吃雞蛋後吃粽子,煮熟的大蒜頭,也是要吃的。這是祖宗留下的規矩,説是初夏水汽重,吃大蒜可以預防水濕病,可以殺細菌。這煮熟透了的大蒜,味道也不錯,綿綿的也有股香味,大家都喜歡吃。

看,三五歲的小弟弟小妹妹,脖子上還掛着裝有紅殼鴨蛋的線織網袋子。繡花用的花線編織的,裏面裝一個或兩個鴨蛋,莧菜染紅的,好看極了。這天小孩脖子上還要掛香囊,三角形的小香囊,裏面的香藥,是在中藥店裏買的,説是除濕辟邪,反正好香,小孩都喜歡掛。

中午,小孩統統要洗艾水澡,這個程序差不多所有的大人都很重視。你想呀,大半年的沒洗過澡,小孩身上的污垢差不多有幾毫米厚吧。熱熱的艾水一搓擦,污垢紛紛滾落下來。小孩的皮膚舒展了,病菌也沒了,能不健康?穿上新衣裳,眉心點上雄黃,嗨,可愛的寶貝們,一個個鮮亮如花!全家也更是平添了不少喜慶!中午有些人還保留傳統習俗,喝點雄黃酒,説是喝過雄黃酒能百毒不侵;另外還要在屋內灑點雄黃酒,説是驅趕害蟲,有的人嘴裏還唸唸有詞呢!之後,大人忙着收菖蒲艾,帶上鞭炮,將菖蒲艾拋到村外的池塘裏——這叫送瘟神,祈求風調雨順,全家平安。

這天的活動也很多,三裏外的徐港碼頭有贛劇看,戲台下有貨郎擔,有油條攤,有穿着紅紅綠綠花衣裳的漂亮姑娘們;也有看龍舟賽的。野外,到處是綠油油的禾苗,路上,有川流不息的人羣。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大人小孩都非常開心。

現在過節,也很重視,好吃的多得去,就是沒了傳統的節日味兒。大人圍坐在桌子旁玩麻將牌,小孩呢?城市的,到遊樂園玩;農村的,只有在家看看電視,或到村裏的小百貨店,買垃圾食品。有些乏味吧,唉。

端午節日記 篇7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着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裏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裏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端午節日記 篇8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這天大街小巷到處都洋溢着節日的氣氛,端午主要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它與春節、中秋節一樣熱鬧。

這天,人們會把艾草和菖蒲掛在門上、還會吃粽子、看賽龍舟、小孩佩戴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聞起來清香四溢,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我媽在震源堂也給我買了一個很漂亮的香囊我把它掛在了自己的小房間裏。

端午包粽子是一大習俗,聽外婆説端午那天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但那時粽子裏的餡很單調沒現在那麼多餡,現在條件好了,人們對吃也有了很多講究,把原本單調乏味的粽子變化成五花八門的,有火腿餡的、香菇肉餡的、板栗餡的、牛肉餡的······真是別具一格吃着讓人回味無窮。早上外婆也給我煮了幾個不同餡的粽子讓我選,剛一出鍋我就聞到一股清香的棕葉味讓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香姑肉餡的剝開棕葉,撲鼻的香味就直入心肺,我忍不住咬了一口,閉上眼睛慢慢地咀嚼,粽子的香甜味佈滿了我的全身,真是舒暢啊!

我家過端午不光吃了各種餡的粽子還吃了“五黃”,外公還給我講了很多關於端午的趣聞,這個端午讓我收穫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