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端午節驅五毒的故事

民間有一習俗,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還要吃“五紅”或“五黃”,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五黃分別是燒黃魚、燒黃鱔、拌黃瓜、鹹蛋黃、雄黃酒,據説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或“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端午節驅五毒故事內容吧!

端午節驅五毒的故事

傳説很久以前,玉帝宣佈,天上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它們在端午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户人家門口,就聽見這家裏女主人在説,快吃,這是油炸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户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裏有紅紅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説,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眼裏變成了它們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户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菜來嚇退那些有毒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家裏。於是,所謂“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吃“五黃”是江浙一帶民間習俗。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説南京人端午節有吃“五黃”習俗。他説:“端午節最大風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蘇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黃’,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説是五月近黃梅,國人崇尚黃,菜餚應有“五黃”。科學説法是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時候,可利用端午節節氣力量,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精力。

  什麼是五毒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惡月”。因為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熱,雨水漸漸增多,人們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驅趕瘟疫毒蟲的日子。

民間傳説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分別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

民謠説:“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月初五端午節這一天被人們認為是“九毒”之首,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就是要提醒人們注意防病。

避“五毒”是過端午節的初衷,端午前後正值初夏季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將艾葉編成老虎形狀,據説老虎能夠威懾百蟲驅邪辟瘟。

為了防五毒,在端午節,有些地區用雄黃酒在小孩子額頭上畫“王”字,取避邪之意;有些地方還專門縫製五毒衣、五毒背心,讓小孩子穿上護身;也有人在孩子脖頸、手腕、足頸上纏繞五色絲線,以求長命百歲;大人們還給孩子穿上老虎鞋,圍上老虎兜,據説可以避“五毒”之害,等等。

  端午節驅五毒的方法

1、五毒圖:在屋中貼五毒圖,用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在“五毒”的上面,就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

2、五毒兜:端午這一天,小孩子要帶“五毒兜”,上面有繡織的五毒圖,寓意是以毒攻毒,確保健康。媽媽或奶奶會在兜裏放一個温熱的雞蛋,或者用温熱的雞蛋在小孩子的肚子上滾幾遍,邊做邊説“一年不會肚子痛”一類的話。

3、戴香包:“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愛。”給孩子戴香包,這是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繡成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

4、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五毒”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這樣做可以驅“五毒”,防瘟疫。

5、五毒鞋:五毒鞋因其鞋身上縫製了五毒蟲而得名,五毒鞋是在端午節那天一早穿起,一直到次年,再換新鞋,直到小孩三週歲。端午節穿五毒鞋的習俗,就是通過以毒攻毒,趕走五毒。

6、五毒餅:端午應節食品中的“五毒餅”,是一種用刻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這“五毒”形象的印子蓋在酥皮兒上的玫瑰餅。五毒餅餡料多是玫瑰餡,既做貢品,最後也落的家人分食,慢慢細嚼,且有對那五毒之物“咬牙切齒”的趣味呢,也有着以毒攻毒,無災無病的寓意。

7、炒五毒:把銀魚、韭菜、蝦米、茭菜、黑豆腐乾等一起炒成一盤“黑菜”。這是出於驅毒等需要。農曆五月初五,是蛇、蠍子、蜈蚣等毒蟲出動的時節,而古代的消毒技術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吃了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黃”中一定要有雄黃酒。

此外,為了對付五毒,在端午節還要賜扇,捕蛤蟆,沐浴蘭湯,貼永安符,舉行鍾馗賽會等等。在端午節,有的人還用綁有紅線的笤帚掃除垃圾,清潔衞生。

標籤:五毒 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