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端午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端午節作文5篇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户户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着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户户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説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2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因為端午節藴含着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粽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麼一次難忘的回憶: 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着與《安塞腰鼓》中那羣茂騰騰的'後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後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

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為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後,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歎:“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後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讚賞。 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裏......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3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凡是中國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民間三大飲食節之一。

至於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也因地區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 ;惡月惡日驅避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等等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之説。還有賽龍舟、投放食品於水中、吃糯米粽子、門上插掛陳艾和菖蒲、飲雄黃酒、採百草燒水沐浴等不同習俗。其中因屈原著《離騷》等感人詩辭、不忍讒言逐放之辱自投汨羅江以明志的愛國精神,備受國人敬重,所以把吃粽子、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併成為影響深廣、佔據主導的端午節主流習俗。

但是,在我們這裏的鄉鎮農村地區,在眾多的農民老百姓中,並不把端午節看做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因為他們並不怎麼了解屈原其人其事。這裏的端午節習俗從祖輩流傳下來的有飲雄黃酒、送包子包蛋粽子等,沿襲至今不衰的有門上掛陳艾菖蒲、採百草燒水洗浴等習俗。記得我還在讀國小時,一貫不讓讀書孩子飲酒的父親,在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非要我喝小半杯雄黃酒不可,説是殺菌消毒;父親也要至少喝一大杯雄黃酒,還用手指頭沾上一些雄黃酒抹在我與弟弟的鼻頭、耳碗裏、額頭上,説是端午節喝了、抹了雄黃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不生瘡。後來我長大了聽醫生説,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還含有致癌物質,喝雄黃酒容易中毒,可以外用但不要內服。因此,現在的端午節基本沒有人再喝雄黃酒了。

我們這裏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端午節這一天,已經訂了婚的男子要給女方父母“送四百”禮品(包子、包蛋、生雞蛋、熟粽子等四樣各一百個),幾乎要裝滿一背篼了(家中實在貧窮的也有隻送一半的)。每年送一次,一直送到結婚後第二年的端午節才停送。當然,送去的“四百”禮品並不是岳父岳母全收,等你走時還會給你每樣回一半轉來;另外還會新買一把鈎鈎陽傘送給你的。端午節的這個習俗從祖先一直沿襲至我這一代。記得我當年結婚前後就連送了四年的端午節禮品,等到我的子女長大談婚論嫁時就拋棄這一傳統習俗了。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門上掛陳艾和菖蒲的習俗,現在仍然盛行,不僅是農村連城市也還保持着這一習俗。關於這個習俗還有個傳説呢。聽父輩們講,明末清初張獻忠帶兵剿殺四川時正值農曆五月初五日,命他一位川人好友帶路。這位川人説,帶路可以,但懇請將軍饒過我的家人及親戚。張獻忠答應道:“那就讓你的家人及親戚在門兩邊掛上陳艾與菖蒲作為標記吧。”又傳令全軍:“凡是看到門兩邊插着陳艾與菖蒲的人家,免殺!違令者斬!”於是,聞聽此消息的川人紛紛效仿才逃過滅門之災。從此以後,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就習慣的早早起牀扯回數根艾草和菖蒲掛在門邊。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妻子六點鐘就出門去扯陳艾和菖蒲,從官田村四社一直找到西林村三社的山上,往返五公里左右才尋得一些艾草、菖蒲、夏枯草等。出門晚了的那些人還是空手而歸嘞。現在為何如此難找這些“端午草”?一是田邊地角和果林四周因噴灑農藥而導致野草死亡甚至絕跡,二是個別頭腦靈活者,提前三天就將河邊路旁山坡上下的陳艾與菖蒲尋找扯回家中,待端午節這天運進中壩、綿陽等附近城市去賣錢,據説兩三根捆為一束可買到五元呢,最低價要買到一元一根喲。

另外,在每年端午節這一天,老百姓都會到野外尋找一些菖蒲、艾葉、八角楓葉、夏枯草、車前草、大蒜杆、桃仁等,燒上一大鍋水供全家人洗澡沐浴。為什麼只在端午節這天扯這些草熬水洗澡?傳説五月為”惡月”,天氣暑熱、毒瘴滋生,疾癘盛行。觀音老母大發拯救百姓的慈悲之心,在端午節這天天亮之前,將手中寶瓶裏的玉液灑在百草上,以供百姓用以驅瘴祛病。人們用後果然有效。於是説“端午節百草皆是藥”便流傳開了。實際上並非是觀音老母灑了什麼玉液,據中醫講,陳艾,菖蒲、大蒜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淨化空氣。以艾葉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菖蒲的葉片也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草藥。再加入八角楓葉、蘭草、五加皮、桃仁等,確實能起到消毒殺菌、祛病健身的作用。特別是陳艾葉內服可治小孩肚痛、,搗爛調酒外敷可治瘡毒、濕疹、皮炎等。還有車前草、夏枯草、燈籠花、半夏、葛藤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病功效。因為仲夏五月,不少草藥已經成熟,此時所採的草藥,藥力最強,人們都説端午節採的草藥功效最好。所以每年的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哪兒也不願去,頭等大事就是要去採摘芳香沁脾的新鮮草藥,回來熬水沐浴一番,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悠然自得,愉悦身心,遠比吃粽子或出門旅遊舒服多了啊!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賽龍舟、插艾草、吃粽子,進行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今年我們迎來的,是第一個作為法定節日的端午節,在汶川地震帶來的傷痛未止的時候,很有必要過好這個節日,藉端午節可以驅邪避疫的寓意,護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早日擺脱災害,永遠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正在被我們逐漸遺忘的節日。這和中國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有關。還有着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節日的娛樂化程度不夠。中國大多數的傳統文化節日,都曾有過它狂歡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於在這一天要給孩子身上掛荷包,以雄黃在小兒額頭畫“王”驅毒鎮邪,帶孩子製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孩子節”、“娃娃節”,讓孩子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惜大人們對待傳統節日,也往往採取快速消費的敷衍態度,沒有上一輩的言傳身教。

由於紀念屈原説影響廣泛,使得端午節順理成章地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節”。但要想讓傳統節日在公眾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就要深入挖掘它質樸而美好的一面,並賦予它可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活力,吸引全民參與。

很多人表示“端午節,不就是吃粽子紀念屈原嗎?”在端午節到來時,多數人在記憶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的一些習俗已經遠去。

“其實我們已對傳統節日習俗出現了集體失憶症。”民俗學家趙書説,端午節其實是一個大節日,節日內容繁多。原來過節的時間是從五月七年級到初五,在少數地區還熱鬧到五月十三;包括祭祀供“五毒餅”和“玫瑰餅”;用葦葉包裹黃米小棗粽子;家家户户插艾蒿防瘟避災;身上配戴五彩絲線以祈福增壽;貼葫蘆花以避“五毒”;孩童到郊外玩“鬥百草”遊戲等。趙書認為,民間習俗背後都有着深刻的傳統文化的內涵,而今天的人們恰恰忽視了這些。

如何讓端午節煥發活力,不能簡單放假了事,應和相關的民俗組織一起,搭建營造節日氣氛、吸引羣眾參與的平台。相關組織應圍繞所在城市特點,舉行一些羣體活動,比如賽龍舟,它成為端午節最顯眼的標誌行為,是因為它具備豐富的娛樂性和參與性。時間上的充足,

象徵意義上的提醒,會喚醒更多人關於端午節的文化記憶。不妨從今年開始,讓我們重新記憶端午節,讓它成為一個別人“搶不走、奪不去”的民族節日。

端午節端午節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一個,還稱重午節、端午節。

傳説在古時候有一為受人愛戴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因故投江自盡,於是老百姓自發地划着龍船去撈救他,還向江中拋撒粽子。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遺體。後來每到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為偉大的愛國詩人。

每當這一天來臨的時侯,人們總是要把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個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我想是想讓孩子們長命百歲吧!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怪不得一到端午節,奶奶就去菜市場買許多艾草和蒜泥,在中午12:00時放在太陽底下曬,説艾草、蒜泥能消毒,還在家中用艾草煮。我想:端午節的風俗可真多呀!

標籤:端午節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