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印度風俗習慣及禮儀介紹

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它的風俗習慣有些也確實奇葩,但這類的習俗也是他們文化的體現。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印度風俗習慣,希望對你們有用!

印度風俗習慣及禮儀介紹
  印度風俗習慣1:主要宗教

(一)印度教

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隨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而興起的。印度教沒有單一的信條,多數印度教徒是多神論者,他們崇拜三大神:“創造神”梵天,“保護神”毗濕奴和“破壞再生神”濕婆。這些神象徵宇宙間各種力量。印度教的主要經典有《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和四部吠吒經等。

印度教認為人類靈魂永存,宣傳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即所謂靈魂的轉世。虔誠的印度教徒一般願望是獲得解脱,即脱離生死輪迴,在一種永恆的狀態之中獲得安息,這種狀態叫做梵我合一。印度教還主張非暴力,不殺生。

在印度眾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數最多、分佈最廣、影響最大,印度現有印度教信徒約8億多。

(二)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數僅次於印度教徒人數,約1.3億人。

伊斯蘭教是在公元11世紀後隨着穆斯林入侵印度而傳來的。13世紀初至19世紀中葉,伊斯蘭勢力曾先後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和莫卧爾帝國,伊斯蘭教成為居統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體系之一。但由於印度複雜的社會和歷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個穆斯林為主體的國家。

伊斯蘭教是一種嚴格的一神論教,只相信一個真主(安拉),主張該教信仰者親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無種姓等級的社會。

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印度穆斯林與印度其他人種屬同一血統,有着相似的文化傳統,主要分佈於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北方邦、阿薩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爾邦等地區。

(三)佛教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至5世紀的古代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他被佛教徒敬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由於印度教興盛,佛教內部派系紛爭以及頻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8、9世紀以後佛教在印度開始衰微,到13世紀幾乎消亡。現在印度的佛教徒很少,僅佔印總人口的0.8%。絕大部分集中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爾邦等地區。

(四)錫克教

錫克教是印度教的派生,由拿納克祖師於十五世紀創建。錫克教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幹,反對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視婦女。規定教徒必須蓄鬍須,加發梳,衣長至膝,右手腕戴鐵鐲,佩劍。錫克教徒絕大部分集中在旁遮普邦,其次是德里和哈里亞納邦。

(五)耆那教

耆那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之一,其創始人為筏馱摩那。該教的信仰是理性高於宗教,認為正確的信仰、正確的知識、正確的操行和貞潔會修成解脱之路,而達到靈魂的理想境界。耆那教是一種禁慾宗教。當代耆那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尤其是古吉拉特邦和卡納塔克邦。

  印度風俗習慣2:印度的節日

(一)共和國日(1月26日)

1930年1月26日,印度人民在抗英鬥爭中曾發誓要堅持不懈地爭取建立一個主權的'印度民主共和國,這個目標在1950年1月26日實現,這一天在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從此,1月26日成為共和國日。

每年共和國日,印度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活動,首都新德里舉行大型遊行和閲兵典禮,全國放假1天。

(二)獨立日(8月15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脱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告獨立。每年8月15日,印度在德里紅堡城樓向全國人民致辭並主持升國旗儀式。全國各地懸掛國旗,舉行慶祝集會和遊行等活動。

(三)灑紅節(公曆2、3月間)

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穫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性質類似於我國的春節。節日早晨,人們見面後互致節日問候並擁抱,相互潑灑紅水或塗抹各色顏料。

(四)燈節(公曆10、11月間)

該節日在印歷8月朔日舉行,類似我國的元宵節,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節日來臨,家家户户點燃一排排的油燈,同時燃放煙花爆竹,四鄰和好友還互相串門祝賀,並一同觀賞花燈和焰火,其熱鬧景象與我國春節相似。

  印度風俗習慣3:社交禮儀

(1)小費:

飯店要加10%的服務費,故不須另付小費,若是較高級的飯店還須7%的奢侈税。於機場或車站委託搬運行李時,每件應於櫃枱付1盧比小費,不必再付給服務員,搭乘計程車時通常多加車資的10%,但非必須。

(2)辦公時間

印度的辦公時間通常由早上9-10時起至下午5-6時止,其中下午1-2時為午休時間。

此外10月份正逢印度的過年,假日較多,政府機構或公司的幹部出外旅遊者居多,出國前應事先和拜會單位聯繫,以便調整行程。

若和公司相當有地位之人見面時,必須先預定時間。

除固定的國定假日外,印度還有許多依宗教、神話或傳説制定的節日,如Diwali,Dusse-hra,Holi,Shivaratri Janmashtami,Ram Navami,Muharram Id-ul-Zuha,Id-ul-Fitr,Id-i-Milad,Good Friday,Baisakhi,Gurpurab,Buddha Jayanti,Mahavir Jayanti和Navroze等皆依每年曆法變動而改變,於出國拜訪前,應先查證是否為假日。

  印度風俗習慣4:絢麗的印度服飾禮儀

印度紗麗來自“詩之國”,它是服裝裏的詩,看印度紗麗常常就會想到泰戈爾的詩,那麼理想,那麼光明,充滿了永恆的生命力。每一舉步都像是道路上的歡歌。

紗麗本是一塊四、五米長的布料,質地多是輕薄的柔軟的。但必須先到專門做胸衣的店裏量身定製與自己的上下胸圍完全合符尺度的胸衣,另外還需配一條襯裙,然後才可以將紗麗纏繞到身上,穿紗麗需要技巧,紗麗的下襬,不能太露腳趾,但又不能太長。

穿紗麗走路,上坡時尤其得提防別被紗麗絆倒,也因如此,穿紗麗走路是十分妖嬈搖曳的。

印度的女子大多體態豐腴,紗麗的效果更是半遮半掩,肩後搭着的一段紗麗隨步伐飄動……在色彩上就如泰戈爾的一句詩那樣:“暢飲了翡翠似的綠蔭和金子般的陽光釀造的餘暇的醇醪,暢飲了田野上揮舞霧紗的迷醉雨天的甘美。”

  印度風俗習慣5:印度主要禁忌

除了各民族各宗教都有自己不同的禁忌外,帶有普遍性的禁忌主要是:忌用左手拿東西、接東西、傳東西、遞東西;忌用豬的圖形作商標;不能動別人的頭,小孩的頭也不能觸摸;“3”、“13”是忌數,南方忌“1、3、7”;睡覺不能頭朝北,腳朝南;日食、月食禁忌走動、男女同房;嬰兒忌照鏡子;父親在世時.兒子忌纏白頭巾、剃頭;晚上忌談蛇;出門時碰到貓、蛇是不祥之兆.應返回;開始做某件事情時,打噴嚏時要應馬上停止。他們忌諱別人看見自己的皮膚,女人的裙子要蓋住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