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北京的春節》(15篇)

《北京的春節》1

今天看了老舍的文章——《春節》,發現其實各地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但是,現在的春節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呢。

《北京的春節》(15篇)

老舍的文中提到過,那時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臘八節有喝粥的習俗,不過現在貌似已經不是很流行了,而且臘八節還要泡臘八蒜,一直要到年底吃餃子的時候才用,因為那時過年每家每户是要吃餃子的,現在過年只是偶爾會吃餃子,在我的印象中,現在過年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但並沒有一定要吃什麼,只是要一家人在一起才有氣氛。

而在春節,最熱鬧的就是放鞭炮、放煙火,可能正是因為大家都很喜歡煙火和鞭炮帶來的喜慶的感覺,所以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是很喜歡在過春節的時候放鞭炮。每當過春節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樓下鞭炮噼噼啪啪的響,這才有過春節的氣氛啊。

文中還寫了,在過春節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是不動刀子的,因為動刀剪是不吉利的,而且過小年的時候要祭灶王,吃年夜飯的時候要先祭祖,,這些都可以説是迷信,但也可以説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雖然人們求神仙保佑他們,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但大家也明白,美好的生活不是靠祖先保佑出來的,所以即便是祭過了神仙,也還是會在來年辛勤耕耘,祭祖這種形式現在有的人家也還在用,但在現在,這只是表現對祖先的尊敬。

過年時,最高興的就要數小孩子了,以前過年的時候,即便不出門,也可以看走馬燈,而且過年時可以出去盡情的玩,不論是誰都會很高興的吧?現在過年,很多小孩子都要收壓歲錢,所以小孩子當然更是喜歡過年了,不過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要把壓歲錢上交的,儘管這樣,還是很多小孩盼着春節。

春節是新的開始,這不管是在從前,還是現在,大家都會認可,因此,春節才會如此的隆重,新的開始就要有新的面貌,人們常説新的一年就要有所改變,也確實是如此吧?不過,唯一不變的,只有過春節時那熱鬧、歡樂的氣氛!

春節,一個喜慶的節日,給中國添加了許多的色彩,讓傳統的中國更紅,更絢麗!

《北京的春節》2

一、説教材

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説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4、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二、説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三、説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説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老師相機板書: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説説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結合閲讀説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裏行間都瀰漫着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⑴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

②整個春節都瀰漫着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説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⑵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

②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着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⑶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①正月七年級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閒、娛樂、高興的心態。

②結合自己的實際,説説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⑷ 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藴涵着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繫你過年時的感覺,説説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3、除夕夜可以説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着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重温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後,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説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麼燈。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對比寫法:

閲讀課後的《閲讀鏈接》中兩段關於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麼啟發。

(第一段落採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於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四、拓展總結,佈置作業

1、拓展閲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五、説板書設計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北京的春節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除夕:真熱鬧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七年級: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觀燈(總—分—總)

《北京的春節》3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剛好是農曆正月十九,老舍筆下“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基於時間關係,開學第一週,我將教材第二組“中華民風民俗”移到前面來上。今天上了《北京的春節》第一課時,開學第一課,課堂還是熟悉的課堂,孩子們照常做着充分的預習準備(當然也發現小部分人應付了事),初定的學習目標完成了,但卻沒有什麼成就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課後我反思着自己的這節課:課堂環節安排。

1.瞭解本組課文編排導入新課(這環節過於拖沓了些,尤其是在回憶你過春節的情景,當學生回答的答案已差不多相似之後沒有見好就收)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對於第一個問題“説説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學生對於這樣的問題顯得有些茫然了,説明課前並沒有很認真地讀課文、思考內容)轉換問題後”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於是大家就談開了,有的説是除夕守歲、有的説是元宵的燈展......(説明學生對整體的把握,概述能力的培養還需加強)

3.交流讀懂和不懂的地方(讓我比較欣慰的是,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針對詞、有針對句也有針對篇章提出疑問,這也提示着我“學貴有疑”要珍惜學生這種能力並加以培養提高!

4.梳理課文內容,瞭解北京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這也是課堂的一個重點,讓學生填寫表格後加以梳理,可惜的是時間過於倉促,少了梳理和朗讀和總結的時間,頗感遺憾!這更是提醒着我,課堂上一定要精簡教師語言,學生懂的老師不説,學生會的不再重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北京的春節》4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温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教學時,我從單元導讀入手,瞭解單元學習重點,明確單元目標後,過度到本課的教學。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北京人怎樣過春節的;二是理清文章順序。 這節課得意之處是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學生通過看課件中錄象和燈節圖片,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發言踴躍,用學生高小鵬的評價就是“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這節課我覺得與學生配合很默契。 不足之處是:儘管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還有許多遺憾之處。首先,初讀課文時怕學生準備不充分,便成了老師範讀。因為早自習檢查預習時,發現很多孩子沒完成作業。老舍的文章讀來雖容易懂,個別句子很難讀流暢。為了不影響課堂進度,我選擇了範讀。現在想來,這樣也許不能加快教學進度,因為學生都無法將課文讀正確,深入的理解又從何談起? 有時候遇到困難人們會不由自主選擇逃避。我記得給學生積累過這樣一條名言“被克服的困難就是勝利的契機。——賀拉斯”。如果能幫助學生將課文讀通便流利,克服了眼前的困難,理解課文才會水到渠成。如果每篇課文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將其讀得正確、流利,養成了習慣,形成了能力,即使拿來一篇陌生的文章,也不必擔心他們讀不好了。所以,以後的閲讀要給學生更多“閲”的時間,充分“讀”的時間,壓縮“講”的時間,真正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

《北京的春節》5

每年的正月七年級,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春節。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不過,你們知道北京人是怎麼過春節的嗎?

我剛到北京,就被那裏的廟會吸引住了。廟會上有許多小玩意,像糖人、泥人、手工草編人……還有許多精彩的表演,像舞龍、舞獅子、鬥雞、走旱船……還有各種小吃,像糖葫蘆、艾窩窩、驢打滾……好不熱鬧!

奧林匹克公園裏掛了許多彩燈,到了晚上,閃閃發亮,像一顆顆小星星。隨時還可以看到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水立方柔和的藍光像波浪一樣,不停地變換顏色。紅色、紫色、綠色、土黃色、灰色……一共變了72種顏色。鳥巢在橘黃色燈光的襯托下顯得金碧輝煌。

北京的新年可真熱鬧呀!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熱鬧的場面。要是什麼時候我們濮陽的新年也可以這麼熱鬧該多好呀!到了那時候,我們就不用出門旅遊,在自家門前逛廟會、看彩燈,説不定還會有外地遊客來我們這裏遊玩呢!

《北京的春節》6

大家都有過過春節吧?春節是熱熱鬧鬧的節日,我是非常喜歡過春節。今年的春節,是在老家過的。

正月二十,我們的餐桌上擺滿了食物,一共擺滿了四桌。紅的紅綠的綠。我們幾個小孩子看見那麼多美食,都流出了口水,準備大吃一頓。這就是所謂的年飯。當然,年飯主要不是吃,而是一種熱鬧的形式。我們幾個孩子剛吃完年飯,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外面買小鞭炮玩。

到了正月二十一,就是拜年的時候,簡單地説就是向大人問聲好,然後像大人索取紅包。如果你認識的親戚非常之多,那你就發財了。

正月二十二,這天要忙起來了,第一個項目就是去山上拜祖宗,拜祖宗的的形式有很多種,可以拿着幾根香去,也可以直接拜,還可以燒錢作紀念。我拿着一大沓冥幣,拿上打火機。一千億一張。我拿了很多,然後燒掉了,這種感覺就是爽。

接着,我們還拿出長鞭炮出來燃放,一個大叔燃放以後,漫不經心的走出來,隨後聽見:啪啪啪的聲響,還有一些小孩捂着耳朵,但還是流露出了笑容。從山上爬下來,這一折騰,可累了。我睡的很香。

正月二十三上午,也就是春節這年,要貼新對聯。帶着一鍋糯米膠(烹飪出來的那種),走遍屋子,把舊對聯撕下來,然後貼上新的,我負責撕下舊的。雖然這個工作簡單,但也不能亂撕,要對整齊,然後撕下來,不然的話就會撕成不規則形狀,貼不上新對聯。

春節晚上。我們每家每户都要放煙花,我們也開始放了。有一位大叔叼着煙擺好煙花,不緊不慢的燃放了。我連忙把耳套帶上,這才開始了節目。在持續了3秒後,一束火花直速上升,在空中爆發出一條條綵帶,接着又是一束火花衝上天,在許多煙花同時上升時,天空立刻映出煥然一新的景色

直到看完春晚,我們才休息,這一天真累啊。

《北京的春節》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生詞。

2.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彙,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説説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學會場景描寫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情境導入

1、唱歌謠想春節,和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節。

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北京春節的呢?都是什麼時間?你能不能按照時間順序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呢?

(課文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七年級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3、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4出示本節的課的學習目標。

二、分清詳略

1、在這些日子的描寫當中,老舍先生把什麼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又把什麼內容寫的比較簡略呢?快速默讀課文,把詳寫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

2、學生彙報,板書:(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

三、深入詳寫片斷,品讀課文,感受節日氣氛

1、在詳寫的這些內容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呢?深入的讀讀,勾畫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2、學生自由讀

3、學生交流:

(一)臘八:(課件出示句子)

“在臘八那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農業展覽會。”

從“家家都”都可以看出節前人們的忙碌,對春節的重視。

“農業展覽會”是説粥裏的各種豆、米、乾乾過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開展覽會。(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多麼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動的比方,把臘八這天人們的忙碌描寫得如此風趣。板書:忙碌

“把蒜瓣放進醋裏…..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一個“翡翠”寫出了蒜瓣的形、色;一個“辣”字寫出了醋的味道,這樣的色味雙美當然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讓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詞的簡潔、巧妙。

(二)除夕

1、知名讀第七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除夕給你什麼感覺呢? 板書:熱鬧

3、你們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熱鬧”呢?

★人們的活動“家家趕”“到處”“男女老少都”“萬不得已”“必定”“除了”“都”

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為了父母延壽。

師:從這些詞語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是多麼重視除夕夜的團圓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歡度除夕,當然熱鬧了。

★從味、色、聲的描寫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華”“鞭炮聲日夜不絕”

師:從味道到色彩到聲音,除夕這一夜,作者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無不體現出除夕的熱鬧,也讓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觀察的細膩。

3、除夕這天,你是怎麼過的呢?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吧? 生自由説

小結:是啊,熱鬧的除夕,處處洋溢着喜慶,訴説着團圓的故事。

4、 指導朗讀:想象着這熱鬧的場面,有滋有味地把這一段讀讀。

(三)正月七年級:

1、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課件出示:

“正月七年級”的光景怎樣? 與除夕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什麼意思? 形容兩種食物毫無共同之處。

“正月七年級”與“除夕”又什麼截然不同的呢?

課件演示:“鋪户……全城都在休息。”

這樣的“截然不同”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呢? 板書:悠閒

2、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七年級,人們的遊戲自在?

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鋪户們,夥計們。

小結: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每個人都在拜年,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總之都沒有閒着的,分明都是那麼快樂輕鬆自在。

3、 指導朗讀:誰願意讀出這輕鬆自在的感覺。

(四)元宵節

1、誰喜歡寫元宵的這一部分。咱們先不着急説,讀讀這部分,看看作者寫的最多的是什麼?(燈)

2、再讀課文,把描寫燈的語句畫出來,讀一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

3、學生彙報交流:

“正月十五……紅火而美麗。”板書:紅火而美麗

“有名的老鋪子……故事。” 一連串的排比,讓我們感受到了“燈”的數量多、種類多。

“家中也有燈…….叮叮地響”完全走進了燈的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美麗啊!

師:讓我們也進入這燈的世界裏遨遊,感受這份紅火而美麗吧!

課件演示:各種燈的圖片。

4、想象:假如你在這燈的世界裏暢遊,你還會看到怎樣的花燈呢?

小結:是呀,在這五光十色的燈的世界裏暢遊,讓人情不自禁,讓人流連忘返,難怪老舍先生説課件演示:——“元宵上市,春節的有一個高潮到了”

——“這的確是美好而快樂的日子”

四、比較閲讀、領悟寫法

1、 剛才,我們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詳細描寫的四個部分內容,感受了北京春節的温馨而美好,那麼好還又那些部分寫得比較簡略呢?再回顧課文看看。

2、學生討論。為什麼這樣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嗎? 抓住主要特點來描寫。突出了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讓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們的習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詳略得當,抓主要特點描寫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北京的春節》8

今年的春節,我是在北京度過的。北京的天空真的是藍湛湛的,朵朵白雲飄在空中,她們有的像一隻只在吃草的牛,有的像在奔跑的馬。晴朗的天空,總是那麼的乾淨,使人心曠神怡……

在北京我參觀了嚮往已久的鳥巢和水立方,雖然那天很冷,但我的心裏很是暖洋洋的,他們的美麗和壯觀深深震撼了我……我還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哪裏是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地方。在城樓上,看着嘩啦啦飄動的五星紅旗,我真的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還遊覽了北京著名的地壇廟會,這裏非常的熱鬧。

各種燈籠、木偶、面具和小吃等等,啊,廟會裏最多的就是人和各種牛的玩偶啦,今年是牛年嘛,牛氣沖天!節日的夜晚,我燃放了各種造型的煙花和爆竹,五彩的焰火,映紅了天,映紅了地,也映紅了歡呼的人們的一張張笑臉……

這個春節,我很開心,在北京和阿公、阿婆、爺爺及其他的親戚們團聚,大家都説我長大了,學習進步了,也更懂禮貌了,我還收穫了好多的紅包包呢

《北京的春節》9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了。

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到年底,臘八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

到了臘月十九日,學生們開始放年假了。他們第一件事是上街買禮炮和玩具,貼近年根就去趕集買年畫了。

到了年三十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通宵燈火,禮炮聲徹夜不絕。出門在外的人,必定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

大年七年級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人們走出家門,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同時,城內城外的廟會也開放了,小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可以騎毛驢,看美景,還能買到春節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節的高潮就到了。年三十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紙燈,人們還會吃元宵,預示着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短小的篇幅,質樸的文風,卻原汁原味地反映出了老北京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怎能不讓讀者於新春佳節同喜同樂呢?

《北京的春節》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3、以文帶代文,學習《除夕》《本命年的回想》《青玉案·元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描寫的“除夕”“十五”這兩個日子,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詳略得當、總分結構、準確用詞等寫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引入新課

美好古老的傳統節日,各具特色的地方節日中藴含着一份份美好動人的情感,一種種支撐民族脊背的精神,凝聚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本節課老師要帶着大家再次走進《北京的春節》一課,去體驗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二、回顧課文,總結寫法

1、這一課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臘八、小年、除夕、七年級、十五、十九”六個日子,在這六個日子裏,作者詳寫了“臘八、除夕、七年級、十五”四個日子。這樣寫詳略得當,條理清晰,讓人讀了感覺清楚明瞭,重點突出,如果面面俱到,會讓人感覺文章非常臃腫,讓人讀着不夠輕快明瞭。

2、複習回顧課文內容3、總結寫作法寶一: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三、在美讀中悟情,在悦寫中提升

1、現在就請同學們選擇作者描寫最詳細的四個日子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反覆讀讀,體會寫法,加以批註。

2、反饋交流:

(1)學習“除夕”部分

①教師總結讀。

②圍繞中心句強調讀。

③本段中心句:除夕真熱鬧。在作家老舍的筆下除夕夜是熱鬧的,那在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地區除夕夜又是怎樣的呢?

④以文帶文:

A、斯妤《除夕》 B、劉紹棠《本命年的回想》

⑤比較三兩位作家筆下的除夕的異同之處。

相同點:都寫出了除夕夜的紅火喜慶,都採用了總分的寫法。

不同點是描寫的側重點不同,描寫的角度不同,一個抓住了熱鬧、一個抓住了忙碌,一個抓住了歡樂而又莊嚴,然後從各方面圍繞重點去寫。

⑥總結寫作法寶二:總分結構,條理清晰。

⑦朗讀地方節日特色範文。

⑧學生課堂練寫。

⑨分享交流、評價。

以上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除夕部分,現在我們來學習“十五”部分,如果説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那什麼又是元宵節的高潮就是燈了。

3、學習元宵節部分。

(1)換詞朗讀:

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各形各色,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文中的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什麼意思?我們把它們都換成“都”,感覺怎麼樣?

(2)比較換詞的效果,總結寫作法寶三:準確用詞,生動表達。

漢語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字或詞語來表達。這樣可以避免言語呆板枯燥,也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當然文中妙不可言的美文表達還有很多呢。

(3)朗讀感悟

這妙不可言的是迴環反覆的美——大人賞燈: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上燈中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這妙不可言的是簡潔流暢的美——小孩玩燈: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

這妙不可言的是留白遐想的美——吃元宵:這一天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在現代作家的筆下元宵節是這麼的美好快樂,那麼在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筆下元宵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4)以文帶文:《青玉案·元夕》南宋辛棄疾?教師誦讀譯文,學生讀原文。

簡析助理解:在這首詞中的元宵佳節之日作者都描寫了些什麼呢?有馬、有車、有燈、有人。那馬、那車、那燈、那人、何其美哉!繪聲、繪色、繪形、繪神,讓人回味無窮·······一切的美好都會讓人回味無窮,最後請同學們帶着這份回味無窮和本堂課學到的三大寫作法寶完成課後的學習。

四、佈置作業,鞏固拓展延伸

1、小練筆:寫寫你印象最深的一個節日。

2、背誦《九月十日即事》和《鵲橋仙》。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小年除夕總分寫法條理清晰七年級十五準確用詞生動表達十九

《北京的春節》11

學習目標 :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引題。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歌,想不想聽?知道里面説的什麼節日嗎?(春節)喜歡過春節嗎?説説你的理由。

2、提起春節有説不完的話題,今天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板書:北京的春節 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地朗讀課文,把自然段標出來,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檢查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2、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學生交流。師隨着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熱鬧、喜慶、忙亂、團圓)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這麼熱鬧的春節從臘月初就開始了(板書臘月),一直持續好長時間,到了什麼時候,春節就結束了? 下面老師請你們默讀,請快速地瀏覽,找出北京的春節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做上標記。開始。

2、都畫好了吧,咱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臘月初幾就已經開始了,首先第一個好日子是( )…… 生交流,教師板書:臘八 臘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七年級 正月十五

可見,北京的春節長達一個多月,那麼多的風俗習慣。一會兒功夫就讓我們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條理,這就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板書:時間順序)。同學們,在這些重要的日子中老舍爺爺特別詳寫了哪些日子.(學生説師作出標記)

四、品讀課文

1、在老舍爺爺詳寫的這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下面請同學們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和大家交流交流。

2、師:畫完了嗎?哪位同學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1)臘八

學生交流 :

1、臘八的當天要做的兩件大事是哪兩件嗎?(鰲臘八粥 泡臘八蒜)

2、師配合圖片。 (那你知道臘八粥是有哪些東西熬製的嗎?那老舍先生是怎麼形容的?感覺到老舍先生是個幽默風趣的人?)

師:臘八蒜你們見過嗎?老舍先生又是怎麼描寫的?能讀讀嗎?

師:聽了有什麼感受,試想象。

(2)除夕,生交流。

“ 守歲”是什麼意思,你們明白了嗎?

古代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簡單説,守歲就是象徵把病疫等驅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吃着美味可口的飯菜,聽着喜慶的鞭炮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場景?生試説。

這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這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這是一種閤家團圓的熱鬧,一起來讀出這種熱鬧。

(3)大年七年級

七年級的景象和除夕相同嗎?( 除夕的晚上是熱鬧的,貼年畫,穿新裝,紅紅的對聯,日夜不絕的鞭炮。而大年七年級是比較悠閒的,人們可以逛廟會,騎毛驢,看美景,還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所以説大年七年級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我們請男生和女生分別來讀一讀除夕的熱鬧和大年七年級的悠閒?好我們男女生各推薦一名同學看誰讀得好! 學生評價。 師小結。

(4)元宵節

除夕,大年七年級過後,元宵節到了,春節的高潮到了。哎,同學們,除夕和大年七年級就夠熱鬧了,老舍爺爺卻説更熱鬧的是元宵節,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11—12自然段,找出描寫元宵節熱鬧的句子。

1、老北京的燈我們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看老師準備的燈吧。出示圖片。

2、觀看幻燈片(各種各樣的花燈,加上五彩斑斕的花炮,令人耳目一新,誰能不喜歡呢?這麼熱鬧的燈會,你們想不想讀一下呢?先自己練習讀讀。然後分小組比賽讀)。

五、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老舍先生寫的這篇課文,我們也可以把它編成一首童謠。我們一起拍着,一起來讀一讀這首童謠。

老北京,過春節,臘月初旬就開忙。 臘八粥,家家香。臘八蒜,色味雙,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過小年。除夕夜,真熱鬧,做菜守歲放鞭炮。年七年級,拜年忙,大人小孩兒逛廟會。初六户户新開張,店裏夥計並不忙。 正月十五鬧元宵,張燈結綵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過,大家做事又照常。

六、拓展延伸

不同地區的人過春節的有不同的習俗,瞭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試着和同桌説一説。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 祥和 團圓

《北京的春節》12

【字詞薈萃】

1、讀拼音寫詞語。

fěi cuì jiǎo bàn fēnɡ zhenɡ

( ) ( ) ( )

biān pào xiǎo mài sì yuàn

( ) ( ) ( )

【句段集錦】

摘抄課文中你喜歡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鏈接】

讀課文,填寫以下。

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

風俗習慣___________________

臘月初旬~除夕___________________

除夕___________________

正月七年級___________________

正月十五元宵節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春節》13

地點:雍和宮

介紹:法會期間除廣誦經文外,第七日下午還要跳“金剛驅魔神舞”,即百姓所説的“打鬼”。舞蹈以西藏土風舞為基調,吸收了西藏苯教儀軌和印度瑜珈面具舞的某種形式而形成,為藏傳佛教的一種密乘宗教舞蹈。

《北京的春節》14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裏行間藴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我們同屬北方,過年的習俗大致相同,對於課文的理解相對比較容易,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們高村完小在08——09學年度語文教研組查進行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小課題研究,因此,學生養成了提前預習的習慣。在教學課前我讓學生蒐集相關資料,開闊眼界;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老北京過年的每個習俗的來歷。瞭解作者的生平簡介,主要作品等等。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課堂上,我通過檢查導學案,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瞭解生字的掌握情況,課文的大致瞭解情況。課堂上通過研讀除夕夜的段落讓學生感悟春節的喜慶祥和。

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對課文的理解不是重點,因為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對春節習習俗的理解不是難點,難點我覺得應該是寫作方法的學習,以及課堂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研讀了除夕夜這一部分之後,我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家除夕夜的情景,學生仿照老舍先生的除夕夜真實地再現了自己家除夕夜的情景。課例大教研中有的老師説現在的孩子對春節不是很感興趣,寫的除夕夜大多是看春晚,但我們的孩子卻不是這樣,有的孩子饒有興致的寫了自己家供財神的情節,怎樣擺供品,爸爸和自己怎樣磕頭、許願等等,真實俗白非常貼切,這或許是城鄉的差別吧。通過這樣的小練筆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家鄉春節的獨特習俗,也明白了真實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寫作素材。

儘管通過教研組集體備課,自己精心準備,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聽完徐元霞老師執教的“北京的春節”以及楊主任的講話,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覺得還存在如下不足:不敢真正的放手給學生,對課標的解讀還不是很到位。今後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北京的春節》15

  《老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着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全文共7個自然段。依次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臘八節、臘月十九、除夕、大年七年級、元宵節、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裏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後增長見識。

今天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説一説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後細讀課文,瞭解“開始”“高潮” “結束”的日子,畫出每個時間人們都在幹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茫然的狀態,興趣並不高。於是我停了下來細想。原來學生對於課文中的臘月以及正月沒有準確的概念。於是我靈機一動。打破原先的教學思路,在黑板上按課文中的時間變化順序結合20xx---20xx年的日曆,在黑板上寫上臘八(1月3日)——臘月十九(1月14日)——大年三十(1月25日)除夕——正月七年級(1月26日)——等等。再在每個時間段下面結合課文寫上老北京人的具體風俗。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學生以下感覺自己的生活拉近距離。再讓學生暢談一下自己過年的感受,出乎我的意料,平日有些沉默的孩子們,一反常態,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閃光,孩子們興趣盎然的交談,讓我欣喜的同時,也讓我感觸頗深。

標籤:春節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