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精選9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精選9篇)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1

活動準備:

繪本PPT、國小生及國小老師的視頻錄像及錄音、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入學前的準備與擔心。

1、欣賞繪本故事第一部分,引發幼兒共鳴,表述自己對入國小的擔憂。

2、關注幼兒入學前的心理狀況,梳理孩子對入學前的擔憂。

馬上就要上國小了,準備好了嗎?做了哪些準備哦?進國小前還有沒有擔心的事呢?

小結:大家都為入國小準備了很多,可是也有那麼多的擔憂。

二、解決擔憂並交流分享

1、故事導入:《小阿力上學》

(1)老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引出阿力對入國小的三個擔心。

(2)呈現3幅擔憂的圖片,過程中關幼兒對情景圖片的觀察及合理推斷。提出問題:你能看出阿力在擔心什麼嗎?

生活方面:找廁所

情感方面:交朋友

學習方面:做作業

2、嘗試解決

請幼兒想辦法嘗試幫助阿力解決擔心,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規則:後面每張桌子上都放着一個阿力擔心的問題,每人選一個問題想一想,我們有3分鐘的時間,請把你想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記錄下來,然後貼到黑板上。(認識時鐘,開始記錄)

3、交流彙總

分別對這些“擔憂”進行交流,各組表述出羅列的應對方法,教師加以梳理。

(1)生活方面——先請幼兒介紹記錄,交流後以國小老師的錄音來為幼兒進行小結。

(國小每一層樓都有男、女廁所,根據標誌找到廁所,下課時分鐘時能夠去上廁所。)

(2)情感方面——請幼兒解讀記錄卡。

小結:交朋友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我們都能夠去試一試,一定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3)作業方面

a觀看國小生做作業的視頻,幼兒從中觀察梳理出正確的學習方法。

(視頻中包括的學習方法:抓緊時間,先做作業後玩,做完後自己檢查,完成後整理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好準備。)

b幼兒的記錄中是否有視頻中沒有提到的學習方法,請幼兒進行補充。

三、延伸活動

1、告訴幼兒如果有其它的擔憂能夠記錄下來,然後去尋找解決的方法。

2、欣賞故事的結尾部分,感受小阿力鼓氣勇氣面對擔心,引發對國小的嚮往之情!

小結:上國小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如果有那麼一點點的困難、擔心,這也是很正常的。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不要把擔心都藏在心裏,要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説出來,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都會很樂意幫助你的。辦法總比擔心多。這樣困難會越來越少,本事會越來越大,你們會很快成為快樂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2

為進一步提升xxx區各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的實施質量,引導幼兒園科學的、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幼兒入學適應性教育,促進每一位幼兒自信、快樂地融入國小學習活動,協助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的平穩過渡,特此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遵循幼兒自然發展規律、把握幼兒發展目標及學習特點,構建科學適宜的幼小銜接工作體系,杜絕超前學習,幫助幼兒逐步適應入學教育及生活。

二、具體實施

(一)幼兒園主要任務

1、依據幼兒發展目標,制定適合本園幼小銜接活動實施方案、確保幼小銜接活動科學、有序、有效實施。

2、一日生活中開展有針對性、豐富多樣的、生動有趣的幼小銜接活動,幫助兒童從身體學習轉換為用大腦學習的能力、從具象物體轉換為具象符號、從具象符號轉換為抽象符號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預備適應課堂的心理準備、動機等從而促進每一位孩子在身體、情感、習慣、能力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

3、利用家校傳播正確的幼小銜接價值取向,引導家長建立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合理期望,掌握符合幼兒個性特點的教育方法,解決入學焦慮,為幼兒營造輕鬆快樂、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

(二)幼兒發展目標

具備入學具備的學習能力:包括視知覺能力、聽知覺能力、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能力、學習品質、社會適應能力、閲讀興趣、前書寫準備能力。

具體措施:

通過家園共育、區域活動、一日生活環節、集體教學等途徑為幼兒開展活動、創設環境、提供資源等方式。

視知覺能力:

1、感知物體或者符號的位置,包括方位、距離、大小、形狀、等空間特性的知覺,如走迷宮、找對應等遊戲活動。

2、從日常生活中辨別人-物-圖形-數字-字母-形近字等異同,如找相同、不同、圖形比較等遊戲活動。

3、幼兒學會把物體從包圍它的背景中區別出來,從觀察事物的角度能從整體中分離出部分的看問題的能力。如智力拼圖、鑲嵌圖形等遊戲活動。

4、培養幼兒對物體、圖形、字母、數字等視覺再認能力。如猜謎語、七巧板擺圖等遊戲活動。

5、家庭建議:鼓勵孩子多看、多觀察、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區,引導幼兒養成將所見畫出來。

聽知覺能力

6、利用日常生活契機有效引導幼兒口頭所述信息、多聽故事,多些同伴交流、多些家庭教育人數,如複述數字、打電話等遊戲活動。

知覺轉換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引導孩子依據時間順序描述外出過程中經歷的某件事情,並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畫出來,同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數學準備能力

1、掌握從1-100的順數、50倒數到1、數羣(由易到難)例:數字連線、接龍數遊戲切記把進位留給孩子,給孩子一個頓悟的過程慢慢就熟悉了、小兔吃餅乾、數字連線。

2、能排除物體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干擾掌握20以內點數

對應。

3、根據物體相聯對應關係、相關關係的對應、一對多關係的對應、從屬關係的對應(上下關係)、並列關係對應(同一級別關係)相反關係的對應培養和建立對應的思維方法。

比較

4、根據物體的一些特徵:如大小、長短、高低、寬窄、粗細、顏色的輕重、薄厚、形狀、數量的多少、物體的空間位置比較等等。

5、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分、公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分類。

6、根據一組物體的某種特徵(長短、高低、大小、多少、重量、高度等)的差異或按某種規則(如從長到短、一長一短、兩長一短等)按順序進行排列。

7、從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開始建立幼兒圖形建構能力,如具體教學遊戲:遊戲《七巧板》建構拼搭、插素、學習簡筆畫。

8、集體教學活動認識鐘錶(分針、秒針、時針、鐘面數字意義)體驗一分鐘,建立時間概念。

9、大班幼兒重點是加強錢幣認知能力、錢幣應用能力了。從小正確樹立金錢觀。

學習品質

10、加強幼兒口語表達及言語理解能力。

11、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如同情分享、處理衝突能力、同伴交往能力、情趣表達和自信心。

12、注重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如情感方面(興趣、榮譽感、合作性、靈活性)、內驅力方面(主動性、好奇心、專注力、堅持性)、習性(責任感、獨立性、條理性、生活習慣)等。

閲讀能力

13、具有良好的傾聽、閲讀興趣和閲讀習慣。

前書寫準備能力

14、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以剪、貼、粘、撕、拉、抓、穿、插、刺、夾、縫、擰、揉、拍、疊、折、綁、塗鴉等途徑,以家園共育形式組織幼兒每日開展各種各樣的動手操作的活動,培養幼兒精細肌肉動作發展。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3

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對於幼兒來説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長為學校的國小生,角色變了,要求也變了。國小和幼兒園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如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的習慣等,面臨着許多不適應。

我園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依託寧陽縣第二十中學國小部,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教育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等途徑,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與學習適應能力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學習習慣。認真做好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工作,幫助幼兒順利度過這個轉折期,減少家長的焦慮和擔憂,為幼兒入國小學習從多方面打好基礎。現結合幼兒園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對象:

在園學齡前幼兒。

二、實施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國小的相關知識,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4、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家園同步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三、實施具體方案:

1、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1)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改變作息制度和環境佈置。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國小的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適當延長時間;另外,在環境佈置上,定期按國小桌椅的形式排列桌椅。

3)帶領幼兒參觀國小。讓幼兒熟悉國小和激發幼兒入學的願望,聯繫我校國小部,請國小教師來園做講座;定期到國小部班級中進行模擬上課;進行“大手拉小手”活動,使幼兒從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學準備。

4)加強紀律教育。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備熱愛集體等道德品質。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國小生課間和課餘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這就要求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第二學期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逐漸養活成人的直接照顧。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

3)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兒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自己的學習用品,懂得自我保護。下學期將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來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

4)增強文明禮貌。要求幼兒會用日常禮貌用語;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5)講究個人衞生。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會正確使用手帕;注意個人衞生;保持環境整潔。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結合主題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刨鉛筆和其它學習工具。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有,培養幼兒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的習慣;最後,通過適當的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遊戲、活動中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四、保證措施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與領導,加強活動過程的管理,確保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2、落實目標責任制。將各項工作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責任人、定活動方式,定活動地點,確保活動的紮實開展。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幼小銜接是學前教育和國小教育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過程,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而國小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學前教育與國小教育是相互區別又是相互銜接的幼兒教育階段,既要充分認識它們的階段性,又要充分認識它們的連續性;幼兒園的教育,要為幼兒入學做好必要的準備,減緩幼小之間的坡度,實現教育之間的銜接。由此可見,幼小銜接的意義重大。

二、工作目標

1、高度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應的規範,並將此項工作作為幼兒園的常規工作,列入每學期的方案。

2、組織各種活動,使教師瞭解各學段幼兒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特點,從而使教師做好銜接準備,為幼兒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3、通過幼小銜接活動,使幼兒

三、具體工作

(一)轉換思想,做好心理銜接

1、通過幼兒參觀國小一日活動,熟悉國小的生活環境,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上國小,瞭解國小與幼兒園的區別。

2、組織畢業幼兒回園談話,激發幼兒對國小的喜愛之情,加深幼兒對國小的嚮往。

3、教師及家長從正面鼓勵幼兒,營造“我要上國小”的氛圍,讓幼兒對國小生活保持期待。

4、幫助幼兒樹立起自信心和任務意識,讓幼兒做一些簡單的任務,並監督幼兒準時地完成各項任務。

(二)加強鍛鍊,做好身體銜接

1、通過每天兩小時户外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加強幼兒的平衡、跳躍、攀爬等能力的發展,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地邁入國小;

2、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正確的讀書、寫字以及握筆姿勢,同時,讓幼兒懂得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種感覺器官。

3、注重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安全小常識,讓幼兒懂得並遵守相關規則,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三)培養獨立品質,做好生活銜接

1、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感知到,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2、培養幼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早睡早起,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3、通過我會疊衣服、我能整理書包等遊戲加強幼兒遵守紀律、規則,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幼兒做事有計劃,並鍛鍊幼兒的意志與品質。

4、幼兒園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行為的管理,重點培養幼兒的時間意識,避免出現拖延的情況。

(四)增強學習動機,做好學習銜接

1、教師營造出良好的閲讀氛圍,引導幼兒進行閲讀,利用看圖講述、故事續編等方式培養幼兒閲讀興趣。

2、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有許多識字部分的內容,對於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可通過課堂、遊戲、生活、閲讀等方式讓幼兒掌握這些漢字。

3、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為幼兒搭建講述的平台,提高幼兒的誦讀水平。

4、書寫準備技能的訓練,讓幼兒認識田子格和四線格,為書寫奠定基礎。

5、教師在一日常規中要適時組織一些有助於幼兒數學思維鍛鍊和提升的數學遊戲活動,採用順序選圖、傳遞推理等方法解決,強化幼兒思維能力。

6、在進行五大領域教學時,可以選擇音樂、故事、古詩等作品,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7、大班定時開展拼音字母、智趣數學、創意繪畫、趣味故事等遊戲活動,培養孩子的聽、説、讀、寫興趣和能力。

8、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本學期,結合主題教學,運用操作包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

(五)密切合作,做好家園銜接

1、通過全園家長會、《科學幼小銜接》講座、家長開放日、家園聯繫欄、校訊通、家長羣、諮詢活動等形式與家長共建交流的平台,宣傳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2、幼兒園要告知家長孩子的發展現狀,給家長詳盡地介紹幼兒園的幼小銜接計劃,確保家長對於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能理解,並積極地配合幼兒園。

3、舉辦專題研討,幼兒園可以通過專題研討會的形式,改變家長對於幼小銜接工作的態度。

4、邀請國小教師,對於幼小之間的差距進行分析,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

埃裏克森認為,在人格發展中個人與其周圍環境的互動起着主導和整合作用,做好幼兒與國小階段的銜接,對幼兒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身心健康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幼兒園要經常與國小進行溝通交流做到雙向銜接,應當密切聯繫家長,及時溝通,不斷交流,結合工作實際及時調整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從不同的方面去促進幼小銜接工作的完成,幫助孩子順利地渡過幼小銜接階段,開啟自己人生的又一個新徵程。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5

一、實施“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人生道路上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活動環境,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業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厭學的不適應的現象。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關鍵。那麼如何讓孩子愉快的進入國小,自信獨立的面對國小生活呢?這需要幼兒園、家庭和國小共同重視、努力配合,才會取得一定效果。《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xx市課程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

二、指導思想:

以《xx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為依據,針對我園大班幼兒的特點。以及我園原有的幼小銜接的工作經驗和做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大班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有機結合,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國小“學習準備期”主題活動做到有機結合,通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三、銜接目標:

1、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的`良好心理品質。

2、以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為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3、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為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4、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為幼兒入國小做好準備。

5、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活動時間:

xxxx年4月中旬——xxxx年6月中旬

五、活動對象:

大班組全體幼兒、教師、家長、實驗國小的部分教師

六、具體措施與內容:

1、入學前的思想準備:

通過參觀國小、與國小生同上一節課等方式深入國小,多方面體驗國小的學習生活,激發兒童對國小的嚮往,並對上國小充滿期待,同時幫助兒童瞭解他們想知道的國小的事情。

2、社會適應方面的準備:

首先是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兒童的獨立意識,知道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要想辦法,自己能夠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請求教師、家長等成人的幫助;通過自己動手自己操作、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鍛鍊兒童的動手能力和生活問題處理能力;通過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讓他們懂得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並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其次,培養兒童的新環境適應能力。在兒童對國小產生嚮往的前提下,發展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讓兒童掌握一些與他人溝通交往的技巧,並期待到新環境中;通過對兒童集中力、自制力的培養,以及對規則的認同,讓兒童能適應新環境的新規則和新的要求。

3、學習適應方面的準備:

首先要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兒童養成守時的好習慣,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請假;在教學活動中讓兒童養成愛思考、專心、願意傾聽的好習慣;培養兒童正確的握筆寫字、讀書的習慣,以及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文具,學會使用學習用具。

其次,要培養兒童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這兩種能力在國小的學習生活中試非常重要的,語言是交流的基礎,數學是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因而,要特意培養這兩方面的能力,在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方案中也特別強調這兩方面的知識準備。

4、家長工作

首先,開學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實施的幼小銜接教育方案及實施進度,取得家長的支持,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然後,對家長進行理論指導,更新其觀念。請國小老師來幼兒園為家長舉辦有關幼小銜接的專題講座,使家長正確瞭解幼小銜接的意義和重點,掌握入學前習慣培養、能力培養的內容、方法,並瞭解入國小除了需要知識的準備,還應重視兒童心理的準備及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準備,全面理解幼小銜接工作。

繼而,在幼兒園實施幼小銜接教育方案的同時,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同步銜接。在家長園地中開闢幼小銜接的專欄,介紹幼小銜接的相關信息,並及時跟進幼小銜接教育方案的相關內容,讓家長一起參與培養兒童的社會適應、學習適應等方面的能力。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6

幼小銜接一直是受到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視的問題。《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對於幼兒來説,從幼兒園的小朋友成長為學校的國小生,角色變了,要求也變了。

國小和幼兒園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如活動的組織形式、學習的習慣等,面臨着許多不適應,所以幼兒園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性適應與學習適應教育,促進幼兒在入學前具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養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學習習慣,認真做好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工作,幫助大班幼兒順利度過這個轉折期,減少家長的焦慮和擔憂。

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國小的相關知識,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4、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家長了解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家園同步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具體實施方案:

1、幼兒入學的心理準備

(1)注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

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這對幼兒的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改變作息制度和環境佈置

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國小的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可延長時間,適當增加課時,並逐步減少睡眠時間;在環境佈置上,可按國小桌椅的形式排列課桌,並設立黑板。

(3)帶領幼兒參觀國小

讓幼兒熟悉國小和激發幼兒入學的願望,還可與國小生聯歡,請國小教師來園做講座或者上課、搞“大手拉小手”活動,使幼兒從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學準備。

(4)加強紀律教育

幼兒入學前應具備的心理準備方面要有強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衝動,上課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應具有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初步具備熱愛集體等道德品質。

2、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1)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

國小生課間和課餘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這就要求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幼兒學會自理、自立。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

(3)提高自理能力

要求幼兒會正確的穿衣、褲、鞋,會保管自己的學習用品,懂得自我保護。我們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來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

(4)增強文明禮貌

要求幼兒會用日常禮貌用語;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級常規,注意自己的行動不影響集體;學會傾聽、不亂插嘴;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亂翻別人的東西;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5)講究個人衞生

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會正確使用手帕;注意個人衞生;保持環境整潔。

3、學習方面的準備

(1)培養幼兒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

讓幼兒學習有關的常規知識: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鉛筆盒,愛護並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學習工具。

(2)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請家長配合幼兒園,讓幼兒養成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如:不遲到早退、不隨便請假等;其次,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養成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注意傾聽的習慣;再次,通過適當佈置作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4、家長工作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並能夠有針對性的為幼兒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利用家園共育欄目,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同時向家長提出一些相應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幼兒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

(3)利用家園聯繫冊、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幼兒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4)利用家校互動和班級主頁與家長進行多方面的溝通與交流,互相交流幼小銜接的一些困惑和心得。

(5)藉助家委會的平台,向家長進行推廣幼小銜接的信息,由家委會代表向家長征集一些存在的困惑或、問題,並通過家委會來進行反饋和解決,更有效、更快捷地做好家長工作。

(6)與國小教師溝通,或邀請來園做講座等形式,互相交流幼小銜接的要點,探討出具體措施,幫助幼兒更好的習慣國小的學習方式。

(7)請國小教師來班級為幼兒上一節語文課,讓幼兒感受國小生的上課模式,激發幼兒對國小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7

一、設計思路

六月,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面臨着畢業進入國小,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面臨這樣的轉變,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周圍所有的人都在為孩子做着充分的準備,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不斷“鼓勵”和“暗示”下似乎也覺得自己能夠真的成為國小生了,可是成人是否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去關注孩子的想法?當我們班級的一個孩子怯怯地説:媽媽讓我去很遠的地方讀書,可是那裏我一個人也不認識怎麼辦啊?我感悟到,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助孩子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是如此的重要。的確,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新的學習方式,面對如此多的未知數,孩子心理存有擔憂是很正常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準備好如何在新的轉變和處境裏減少負面情緒,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去積極適應變化。

二、目的意義

從各方面的信息(初入國小的孩子、家長、教師)反饋:一年級孩子入學,往往出現下述情況,第一天很新鮮、很開心,第二天就有許多小朋友情緒低落,感到國小的生活沒有幼兒園開心。由於活動環境,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業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厭學的不適應的現象。而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關鍵。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3—6歲幼兒發展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因此,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家庭共同重視、努力配合,才會取得效果。為了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國小教育的銜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前兒童入國小適應性教育,必須在幼兒園貫徹落實幼小銜接活動,從而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為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指導思想

1、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樂地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諧發展。

2、幼小銜接活動的開展,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並體現後繼學習和未來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

3、幼小銜接活動,應充分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幼兒園的新課程實施有機結合。

4、幼小銜接活動與國小"學習準備期"綜合活動做到有機結合,特別在兒童發展的評價問題上,體現價值取向的一致性。

四、活動目標

1、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2、初步瞭解國小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對各類學習活動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慾。

3、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閲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五、活動時間:

5月—— 6月

六、活動對象:

大三班全體幼兒、教師、家長。

七、活動形式

1、專家專題講座

2、幼兒外出參觀

3、模擬小課堂

4、宣傳園地

5、家園共育

八、具體工作幼兒園、幼兒方面。

(一)環境準備

1、心理環境:關注良好氛圍的營造。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氛圍,融洽的師生關係,寬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感到在一個文明,安全,和諧,愉快充滿愛與尊重的良好精神環境中生活。同時,着力培養幼兒自我服務及自控能力。進入國小後,兒童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發生新的變化。在幼兒園中,幼兒的一日生活多由老師提醒和引導,進入國小後,更多的是幼兒的自我管理,能控制衝動,不做小動作,堅持完成規定的任務。因此,從思想上讓大班孩子知道自己馬上要升入國小,需要不同於幼兒園的"自我管理",加大力度培養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服務的能力十分重要。

2、物質環境:注意適當調整活動室的佈局。將集中圍坐式的環境改變為分隔式區域型環境,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把她們帶進國小生的課堂,參觀國小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

(二)知識準備

1、注意水平的銜接國小生上課時需要的有意注意,即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師。而幼兒園的孩子需要老師的提醒與引導,多為無意注意,容易遊離。針對這一變化,教師應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兒的注意水平。教師要慢慢減少教學活動的遊戲成分,逐漸把幼兒的無意注意發展為有意注意。可經過教師的要求,活動的規則,幼兒間的競爭來實現。

2、思維能力的銜接學習活動説到底是一種思維活動,學習成績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入學準備,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維能力的準備,即學習活動中不但有感知、記憶的過程,更要有歸納、概括、推理活動的參與。從"拉動幼兒發展"的角度出發,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大班幼兒思維異常活躍,好奇心強,教學的內容要有適度的挑戰性。

3、知識點的銜接在知識點的銜接上,教師應根據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願望,把握分寸。如:語言課上和幼兒玩一些口語化的、感受四聲的語音遊戲。根據漢字、字母、數字的基本筆畫進行前書寫練習。幼兒上學後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上學後容易引起認知共鳴,產生強烈的上學願望。

(三)實施內容。

主題1——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實施:

1、組織幼兒到國小去參觀國小生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

2、把幼兒帶進國小生課堂,比較兩者教學氛圍與組織形式的不同。

主題2——時間、內容上的銜接與調整實施:

1、內容與技能上的銜接。

(1)學會整理。

(2)學會生活。

(3)學會自主。

(4)學會勞動。

(5)善於傾聽。

(6)自主閲讀。

(7)握筆訓練。

2、物品上的準備每位幼兒堅持每天背小書包來上幼兒園,選擇每天要帶的生活用品。

主題3——結合新課程學習活動的銜接實施:

1、模擬國小課堂教學,在區域活動中創設"國小生之家""小課堂"等區域,創設與國小接近的學習環境,模仿國小生上課、寫字等活動,讓幼兒在幼兒園裏感受到國小班級式教學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

2、根據主題活動"我要上國小",組織幼兒生活、學習、遊戲、運動。

主題4——我們畢業了實施:大班畢業典禮家長方面為增加"銜接"工作的實效性,做好家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幼兒園、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才能真正起到理想的效果。

具體形式有:

1、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和教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長們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從而讓大班的家長們能夠初步瞭解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國小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除了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各種準備,並能讓這些家長有針對性的為自己的孩子進行各種有目的性的訓練和培養。

2、家長園地、成長快樂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每月一次的成長快樂手冊,向家長們宣傳和溝通本班在幼小銜接方面所開展的每一項工作,並向家長們提出一些相應的配合與支持的要求,如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培養幼兒做事的效率性,為入國小的學習提供在時間上的保證;培養幼兒責任性,使幼兒進入國小的學習能夠堅持有始有終,以防出現在學習上的虎頭蛇尾。

3、家園互動充分運用好家園互動這一平台,增加與家長溝通的頻次,把幼兒的情況及時用QQ、微信羣中進行反饋與呈現,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鍼對性的家園合作與培養,以求發揮其優勢,改正其習慣等各方面的不足。

4、其它時間與形式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使家長們能夠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教師方面:

1、結合教研活動開展幼小銜接研討活動。

2、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3、與國小老師座談,瞭解歷屆我園幼兒升國小後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幼兒園需要注意的幼小銜接的問題,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4、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加強幼兒對國小生知識的學習和熱愛上國小的情感培養,做好幼兒心理疏導聆聽、視頻、記錄提升幼兒的觀察、傾聽和表示能力。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1、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嘗試經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標:

1、經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和諧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向國小順利過渡。

2、本着“真誠、尊重、互動、合作”的原則,增強幼兒園與國小的溝通銜接。(園校行政之間、園校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國小生等。)

3、有效整合家園力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知識觀。

三、活動時間:

5月30日

四、活動地點:

大三班教室

五、參加對象:

全班家長主持:金老師

六、活動準備:

1、班主任寫好方案和發言稿 。

2、家長簽到表。

3、提前二天給每位家長髮一份邀請函。

4、會場標語:幼小銜接家長會。

七、活動流程:

1、主持人致辭介紹活動流程。

2、由蔡老師講座《幼小銜接》。

3、由班主任介紹班級情況。

4、有家長填寫反饋表。

5、與家長交流。

附:家長會講話稿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你們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和我們一起共同探導幼小銜接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國小生活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拿孩子離開家庭走向幼兒園;離開幼兒園到國小;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這幾個階段做對比的話,那最薄弱、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幼小銜接”。因為它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謂幼小銜接,既是幼兒園教育的結束,又是國小教育的開始,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羣、生活有條理,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覺得我們老師和家長應有一個超前認識,提前認識到從幼兒園到國小,孩子的生活會出現哪些變化?並估計這些變化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影響,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使孩子順利地適應國小生活。

一、首先和大家談談關於幼兒園和國小的區別:

進入國小,兒童所處的客觀環境、學習內容、作息時間、自理要求、師生關係等都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許多方面都存在着斷節問題,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家長首先必須要明確幼兒園與國小的主要差異:

第一,學習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有豐富的物質環境,玩具琳琅滿目;而國小教室只有課本、黑板、桌椅等教學設施,這對孩子缺乏吸引力,操場上的運動器械對低年級孩子來説,享用機會也比較少,使剛入學的孩子感到有些不適應。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幼兒園教育的特點我們總是採用“以遊戲為基礎活動”來進行。而國小學習則完全不同,因為學習是國小生的主要活動,不論你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學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課、完成作業。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很短,孩子面臨的是和5、6年級學生一樣的每天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的課堂學習。而且最後總是以考試來衡量孩子學習的成敗,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很大。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在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生活照顧比較多,老師像媽媽般地照顧孩子,並參加到孩子們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的關係近似於親情關係,在孩子眼裏,老師就像媽媽。三個個老師整天與她們為伴,少了其中任何一個孩子都會問老師哪裏去了?而進入國小就不一樣了,老師的角色會有所變化,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的比幼兒園老師要相對減少,老師與學生的交往主要在課堂上,師生個別接觸的時間比較少,新入學的孩子就可能會感到這種新的師生關係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壓抑。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國小正規的課堂教學方式與幼兒園的自由遊戲、探索和發現、提倡在玩中學,學中玩的學習方式有較大的區別,比如在散步的時候小朋友發現小草發芽了,於是我們便很隨機的帶孩子在幼兒園裏觀察,尋找除了小草發芽了,還有哪些東西也發芽了呢?銀杏樹發芽了、柳樹發芽了、柿子樹也發芽了,小桃樹也發芽了等等,從而得出一個結論,春天來到了。而國小以課堂教學和書面語言為主,強調文化知識的系統教育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訓練,課堂大多時間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除了老師的講解,孩子還必須完成一定量的作業。這些都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第五、行為規範的變化

一般在幼兒園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個人要求,如上廁所、説話、玩東西等。舉個例子:我班有個小朋友經常有這種情況,這邊老師的課講得津津有味,小朋友們聽得聚精會神,她突然下位請假小便,老師真是左右為難。批准了好好的教學秩序被她打亂了,再有你離開教室老師總不能把課停下來讓其它的小朋友都等你回來再上,説不定後面關鍵的知識你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不批吧,萬一把小便弄在身上怎麼辦?孩子入國小後,必須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改正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做到上課抱臂坐正、不東張西望、不隨便説話、發言要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課本作業不準撕,上課不準喝水、在指定地方等家長接送等規定都納入學生一日行為規範中,孩子們以往的感性將漸漸被理性和規則所控制。。孩子在幼兒園裏許多自選活動的時間和權利將被服從統一要求所替代。

第六、家長和老師期望值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家長和老師主要考慮的是孩子的營養、心理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孩子在幼兒園吃好,玩好,與同伴相處好就行了。而一旦孩子入了國小,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值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學習方面對孩子給予新的期望,高的要求。考試要95分以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橫向比較激烈了。

總而言之,為了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必須遵循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既要重視兒童智力的訓練與培養,又要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力求兒童入學前心理準備的全面性。

接着向在座的家長彙報一下我們兩個班的老師具體已經做了的,還有即將要去做的幾個方面工作:

(一)、孩子們的學習方面

1、寫字時,我們請小朋友將本子放直,眼睛離本子一尺距離,胸離桌沿一拳距離,握筆姿勢正確。

2、看書時,請小朋友把書拿在手裏,頭不能靠在桌上,並保持一尺的距離。

3、小中班時,我們是説“小手放在小腿上”。現在我們請小朋友像國小生一樣坐,雙手放在桌子上,背挺直。

4、活動的時間延長到30或35分鐘。

5、還有算術時,就像國小生一樣開火車。

6、在活動中有問題要舉手,而且回答問題要響亮。

(二)、孩子們的生活方面。

1、每天有小值日生、小老師等“職務”,有了這樣的“權力”,小朋友會很積極地參加班裏的活動。

2、每次做完作業後會整理記號筆、油畫棒、並分組擺放整齊。

3、用餐時儘量保持安靜,而且能吃完,有節約糧食的意識。

4、餐後擦嘴巴,並知道餐後不能跑,要參加一些安靜的活動,如:分享玩具,能培養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能力並體驗其中的快樂;閲讀,主要是看圖説話,並讓孩子與小朋友自由地交流;聽故事,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及思維能力;摺紙,讓孩子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讓個別能幹的小朋友起到帶領作用。

5、午睡時請小朋友安靜地進入午睡室,而且脱穿衣服要有順序,併疊放整齊。午睡起牀請小朋友自己折自己的棉被,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三)、孩子們的心理方面

我們已經帶孩子參觀過國小了,活動中既能擴大幼兒園孩子的接觸面,增強她們對學校的興趣,激發求學的慾望,也能夠幫助她們儘快儘早地熟悉校園生活。熟悉校園的環境,瞭解校園和我們幼兒園的區別,而且看國小生上課,哥哥姐姐坐的姿勢、發言是怎麼樣的等等。讓孩子知道我們上課的時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樣,要立正,而且聲音要響亮。我們還要看哥哥、姐姐做操,感覺哥哥、姐姐不像我們小朋友需要老師的帶領。她們是班長帶隊的,心裏就在想我以後也要當班長。我們還看哥哥姐姐做眼保健操,知道怎樣保護我們的視力。在孩子們的心中感覺對國小非常向往。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現在側重於關注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培養想象力、觀察力、表示溝通能力等基本素質,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多方面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四)、關於幼小銜接的小貼士

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國小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其中家長的作用特別不能忽視。因為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自理能力、身體素質、學習態度和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力等都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家長首先要有正確的心理定位,走進新華書店經常能看到家長們爭相翻閲哈佛女孩、北大清華狀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後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往往會照着這些書本像菜譜燒菜一樣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眾的地方,家長對孩子要有個正確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優勢,時刻反問自己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個人?如果是我,我會説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個心理定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會變得非理性。

其實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孩子上國小,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讓孩子對國小產生嚮往,盼望早一點上國小。切忌家長對孩子這樣説:“現在開始要吃苦頭了”,“瞧,你這麼坐不住,將來上國小可要受罪,讓國小老師好好修理你!”

其實,這一時期的孩子對國小生活處於一種朦朧的狀態,她們對國小的瞭解都是經過成人的介紹和她們的一些參觀活動,而家長對孩子這樣説,會引起孩子對國小的恐懼,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受罪的事,一旦讀書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自卑心理,更不能適應國小生活。

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國小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國小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國小自豪。

幼小銜接下學期教學計劃9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國小,為了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以及家長在孩子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困惑,幫助家長明白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本次家長會我們特邀中心國小一年級教師宋良辰進行“幼小銜接”講座。就孩子入國小前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等內容與家長進行交流和互動。

一、活動宗旨:

1、幼兒入國小前要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老師和幼兒園老師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為孩子的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通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實施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3、本着“真誠、尊重、互動、合作”的原則、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

4、有效整合家園力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知識觀。

二、活動時間:

5月2日下午2:30

三、活動地點:

幼兒園多功能活動室

四、活動前準備:

家長邀請函、簽到表、相機、班主任代表準備發言稿。

五、人員分工:

1、大班級部主任張新芳負責策劃活動方案,紀金梅準備家長簽到表;

2、副園長李真負責家長邀請函。

3、大班教師孫海英準備發言稿

4、王愛新負責家長會PPT的製作,李園長負責音樂的準備

徐園長主持幼小銜接家長會;

5、大班教師負責家長接待、簽到和拍照;

6、大班教師提前一天佈置會場及會場衞生;

六、活動流程:

1、大班教師負責會場接待家長簽到。

2、會前播放音樂等待家長。

3、大班班主任負責安排家長按規定的順序入座。

4、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和流程。

5、中心國小一年級教師宋良辰講座。

6、班主任代表發言。

7、徐園長精彩講座。

8、與家長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