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説禮作文範文4篇

熱點3.1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禮作文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説禮作文範文4篇

説禮作文範文1

用“禮”字我們可以造出許多詞語,比如禮儀、禮貌、禮物、等等。我今天要説的就是送禮。

最喜歡春節了,每到那時,父母都會帶着我去商場買禮物,雖然買回來也不是給我的吧,但是我還是很喜歡熱熱鬧鬧的買禮物,然後把禮物送到各個親戚家。此時的禮物代表了我們一家人的心意,這禮送的也就值了。

可是有些人送禮卻沒有這麼單純。最近重慶市的大學聯考生改民族的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民族是絕對不能隨便改的,他們家不知道為這個花了多少錢、送了多少禮。這樣的禮送的就不值,沒有意義。多那十幾分加分就可以一步登天了?我想不是,學習要靠自己,憑藉自己真實本領考出來的才拿得出手。送禮換來的?多麼荒唐、可笑。

不過,現在的社會也許真是個荒唐的社會。人們以送禮、走後門為潮流,把“有錢能使鬼推磨”發揮到了極致。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一個公司的總經理總是拖欠員工的工資,部門經理非常着急,拉關係、走後門,不知為這事扔進多少血汗錢有一次偶爾聽到總經理在為自己的純種狗找不到配偶而發愁,他猛然想起自己表哥的狗剛好合適,於是把狗抱來。總經理見了眉開眼笑,事情自然也很快解決了。説部門經理的行為可恥?可是不這麼做,他又該怎麼辦呢?上面不發錢,下面吵着要錢,夾在中間真是有點啞巴吃黃蓮的感覺。是這個逼的他必須送禮這條路,他也是出於無奈,送禮對他來説是下下策,同樣同樣也是唯一一策。

送禮,有的是出於友好;有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更有的是出於一種無奈。現在的社會將我們曾經對送禮的概念扭曲了,讓我們出於友好的舉動變成了無奈之舉。我們要學會出淤泥而不染,讓送禮的意義回到曾經的單純、美好。

説禮作文範文2

孔子一生都在夢想恢復周朝的禮制,認為周朝的禮制能夠使各安其位,井然有序,社會安定。“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説,周朝的禮儀制度借鑑了夏商兩朝,真是豐富多彩呀!我遵從周朝的制度。在論語裏,他由始至終強調“禮”的重要性,對於不合乎禮的人和事進行了辛辣的批駁與諷刺,有的則避而遠之。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孔子所説的“禮”僅僅理解為禮節、禮貌、禮儀等。孔子所説的“禮”,是一系列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是整個社會的行為規範。它規定了許多細節,有的甚至是繁文縟節,用今天的眼光看起來近似“迂腐”。但是,“禮”是用來維護秩序的,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是大家都依禮行事,那麼,整個社會、家庭的秩序就會井然安泰;否則,則會雜亂無章,老實人、善良人受欺負;小人、壞人大行其道、為非作歹,那也就人不成人,家不成家,國不成國了。

因此,我們有必要稍稍看一看孔夫子所強調的“禮”都在那些方面,或者説,他為什麼總是強調要遵守禮制。

孔子對於“禮”的重視,可以從他與顏淵的對話中管窺一斑。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把“禮”上升到極高的程度,説剋制自己,言行都符合禮,就是仁德,而“仁德”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標準。並強調説:“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告誡大家一切言行都要遵守禮,符合禮。

首先,“禮”是立身處世的基礎,是做人的根基。俗話説的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孔子曾教導自己的兒子孔鯉要好好學禮。他問:“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有一天,孔子看見兒子孔鯉從院子裏走過,就問他:你學過禮儀了麼?兒子回答説還沒有。孔子就説:不學好禮儀,在社會上就無法立足。現在的人不懂得必要的禮儀,也是到處碰壁,舉步維艱。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説,廣泛地學習文獻知識,又用禮來約束自己,就不至於離經叛道了。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説:詩歌讓我振奮,禮法使我立身,音樂陶冶使我修身養性,成就高尚人格。

孔子這樣説,並且這樣做。論語裏,記述了許多有關孔子依照禮行事的細節,即便在病中,也不違背禮制。如“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待食於君,君祭,先飯。”國君賜給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坐席,先品嚐;國君賜給生肉,一定要煮熟敬奉祖先;國君賜給活物,一定豢養着;賠國君進食,國君飯前祭祀神靈,孔子先吃飯,替國君品嚐。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國君去看望生病的孔子。孔子朝東躺着,把禮服蓋在身上,配上束腰的大帶。即便在病種行動不便,不能起牀,也儘量使自己的行為符合於禮。

“入太廟,每事問”。進入太廟,對每件事都像別人請教。當有人懷疑孔子不懂得禮儀時,子路回答説,老師的行為就是禮啊。

還有“寢不屍,居不容”:孔子睡覺時不像死屍那樣挺直這,家居時也不像接待客人那樣端坐着;還有:“食不言,寢不語”,等等。

孔子自己踐行禮制,同時也提倡大家要學禮,並且把是否懂得禮儀作為選人用人的一個標準。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孔子説,先學習禮樂,然後做官的,是庶民百姓;先當官,然後再學習禮樂的,是世襲的貴族子弟。要是我選用人,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其次,禮是一個人處事的行為準則。一個時時、處處、事事都彬彬有禮的人,會給人美好的感覺,使人願意與之合作共事;否則,則會讓人生厭。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説,君子把義作為行事的根本,依照禮節來實行它,用謙遜來表達它,憑藉誠信來完成它。這樣的人才是君子啊。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孔子説,一個人如果缺乏仁愛之心,禮儀對他有什麼意義呢?一個人如果缺乏仁愛之心,音樂對他有什麼意義呢?

再次,禮是用來處理政務,治理國家和上下級之間和睦相處的前提。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定公問君臣之間相處如何做才好。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孔子回答説:君主依照禮使用臣下,臣子盡忠奉事君主。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説,居於上位的不能寬宏大量,禮儀活動不能恭敬嚴肅,參加喪禮不悲痛哀慼,這樣的情形我哪裏能看得下去呢?因此,禮是須臾不能離的。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説,如果能夠用禮儀謙讓來治理國家的話,那還會有什麼困難呢!要是不能夠用禮儀謙讓來治理國家,那禮又有什麼意義呢?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孔子説,在上位的人依禮行事,老百姓就容易使喚了。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有子説,禮的運用,以和合為可貴。先王治國之道的好處正是在這裏。小事大事都按這個原則去做。但也有不能這樣做的情況。只知道要均衡而一味地求和合,不依禮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尊禮重禮的結果是使人的言行規範,社會和諧穩定。那麼,不遵守禮的後果是什麼呢?換言之,不重視禮的結果會怎麼樣?孔子用一段話給予了明確的闡述。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耐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他説,恭敬而不循禮就會勞苦,謹慎而不循禮就會懦弱,勇敢而不循禮就會作亂,直率而不循禮就會尖刻傷人。因此,大家都要重視禮,依禮為人處事。

最後,禮要講究實效,而不能為了“禮”而“禮”,要注重內容,而不是隻看重形式。否則,就不是真正地循禮行事為人。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林放問禮的本質是什麼。孔子説,這個問題的意義重大呀!對於禮儀,與其奢侈浪費,不如樸素節儉;對於喪事,與其禮儀周到,不如真心哀慼。

子曰:“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孔子説,禮呀,禮呀,難道僅僅是供玉獻帛嗎?樂呀,樂呀,難道僅僅是鳴鐘擊鼓嗎?”

但有的時候,禮的形式又是很重要的,必須堅持。譬如:“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子貢(端木賜)想要免去每月七年級祭告祖廟用的一隻羊,因為每次祭告都要殺一隻羊,子貢覺得有點可惜。孔子説:端木賜呀!你愛惜那隻羊,我卻珍惜那種禮呀。

因此,要重視禮的實質,而不僅僅是禮的表象。有些形式可以省略,有些形式則是必須的。但最好是內容與形式的協調統一,相得益彰,即便在今天,這樣做的人和事不也是最讓人尊敬的麼?

説禮作文範文3

幾千年的文明,造就了華夏子孫的禮儀幾風貌.從周公制定的禮多黨制度到現今,都教導着人們要遵守禮儀.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可是隨着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講求平等,那些代表着繁文縟節的禮儀已經不重要了,人們都一個個在淡忘它們了.可我卻認為禮儀是重要,一定要傳承下去.

記得上次在奶奶家過清時節時,奶奶擺酒弄菜祭拜祖宗.按照往常的禮節,一家人都應該到齊,磕頭祭拜祖宗.可是香燭都燒完了,除了我們一家子和奶奶爺爺外,其他人統統沒到.舅舅阿姨一個個都説沒空來,而且説這種東西都老古董了,不拜也沒有關係,氣得奶奶飯都吃不下.

我心中也不禁沉覺得有點變扭,心想:祭拜祖宗又不是迷信封建,只是一種思念前人方式和禮節,幾句話就搪塞過去,未免太輕視這些禮節了吧.

我的歷史老師也曾對欠説中國歷史之所以不與世界歷史歸為一類,那是因為中華的文明禮節是唯一沒有斷過的,因此中國歷史之淵源流長就得宜於此.

我非常贊同老師的觀點,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的最久,就是它的文明禮儀盛行和發展,沒有因其他因素中斷過.因此,我認為對於中華民族的禮儀文明,我們都要加以保護和傳承,這樣才會使我們中華民族更加繁榮和昌盛。

“禮者,人道之極也。”這是荀子説過的話,意思是“懂得禮節,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不按“禮”辦事,社會就會瓦解,陷入混亂;人將無法生活。因此,荀子把“隆禮”作為了自己的理論落點,同時也是他的學説的核心。

禮儀是我們大家不可缺少的東西,禮儀簡單的劃分為“儀表,舉止,言語,居家,遊樂”這5種。

儀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儀容、服飾、姿態和風度,是一個人教養、性格內涵的外在表現。講究個人衞生、保持衣着整潔是儀表美的最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條件,就必須勤梳洗、講衞生,尤其在社交場合務必穿戴整齊,精神振作。要正確認識自己,不盲目追趕潮流,注意得體和諧,做到裝扮適宜,舉止大方,態度親切,秀外慧中,個性鮮明。

舉止,指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即一個人的表情、行為、動作,也包括人的體態語。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養和氣質。個人的禮儀修養正是通過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不管在什麼場合,都要舉止端莊,大方。

言語,説話時要注意對方心態和時機,不可説假話、空話、大話,注意區分客套語和反語。人是最富有情感的高級動物,獲得禮遇可滿足自尊需要,因此,説話必須講究情感。要有角色意識。説話時應注意自己和對方的身份,主次不分、沒大沒小,從來都是不禮貌的.。要顧及他人,考慮措辭,學會幽默。在人際交往中,稱呼反映着自身的教養,體現着雙方關係的程度和社會風尚。

居家,“詩禮傳家”是書香門第的優良傳統,“知書達理”也應成為現代家庭的基本信條。家人相處,應謙恭有禮,互相尊重,及時溝通,彼此包容,共同營造温馨氛圍,和樂共處。家庭成員之間應分工合作,共同承擔家務,保持居家內外環境整潔。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人倫之禮。待客禮儀最重要的是要熱情、周到,努力營造賓至如歸的氛圍。俗話説“遠親不如近鄰”,搞好鄰里關係顯然是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

遊樂,在眾目睽睽、熙熙攘攘的道路上,不可忽視走路禮儀。遵守法規,各行其道。步態端正,舉止文明。並行時候,講究位置。路遇朋友,熱情有度。舉止文雅,講究衞生。在公共汽車狹小的空間裏,乘車禮儀十分重要。上下車要有序。要遵循前門上、後門下的規矩。要主動禮讓,保持車廂衞生,舉止要文雅、端。莊。旅遊時,愛護旅遊景點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所以,禮儀很重,每個人都得遵守。

説禮作文範文4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説到“禮”這個字,就會想起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美德。翻開禮儀之書,你會三天三夜也瀏覽不完。打開禮儀之門,你定會遨遊在其中,不能自拔。也正是禮儀,是的我們的人生豐富多彩。

一個有禮的人會尊老愛幼、會舉止文雅、會謙和友善,對待他人有禮有貌,會受到他人的好評讚許,生活、學習、工作也因為他的禮而井然有序。沒錯,禮儀就是這樣,作為人與人交際的準則,它必不可少,起着關鍵的作用。

記得有一次外出遊玩,售票處的窗口前排着長長的縱隊,隊伍中的大家一改往日的嘈雜混亂,靜靜的站在其中,那一個個加隊的身影也全然消失,幾個外國遊客看到這種情景,露出了微笑,暗暗的伸出大拇指,用蹩腳的口音説道:哦!中國人都有所進步啊!我越來越喜愛這個國家了!

禮是一個人、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標誌。可是當國人出國旅遊時,路邊一些“請勿扔垃圾”、“請勿踩草坪”等的一些提示語,總少不了漢字的身影。我們要做一名有禮的中國人,因為我們的言行舉止代表着自己的國家,你忍心讓外國人指落中國的不是?

“禮”,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寫起來容易,説出來簡單,可要是去做,卻是一件不易的事。真正的禮是刻在心中的,是時時刻刻的彬彬有禮。它不是規定,更不是約束人的規則,它是人心底對事物的“誠”與“真。雖然有時,它有些繁瑣與麻煩,但是,它卻能讓人更有修養讓人更從容的應對各種場合,所以,我們更要學習禮儀,遵守禮儀,處理好現代生活與各種禮儀的關係讓禮儀成為我們生活的增色劑而不是絆腳石。

標籤:範文 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