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登高望遠作文六篇

熱點3.12W

1登高與望遠

登高望遠作文六篇

登高不一定能夠望遠,但望遠必須登高。

——題記

是誰在暗夜裏點亮心燈?

是誰在風雨後送來彩虹?

是信念,是我們登上高峯的信念。我們希望看到彩虹,所以必須歷經風雨;我們希望看到山尖最美的日出,所以必須登山;我們希望尋找世間最瑰麗的風景,所以必須遠足。因為我們有所希望,所以我們必須付出。

人們總是相信,世間最美麗的風景總是隱匿在不為人知的密林深處。古人留有“世之奇偉、瑰怪之觀,常在於險遠”的詩句;今人留下探索原始天坑、原始森林的足跡。不論是古人的記錄還是今人的實踐,都向人們昭示着:無限風光在險峯。

世間最美的風景不僅隱藏在險遠之處,更藏匿在每一個探索者的足下和心裏。路是被人踩出來的,理想是靠不懈的追求實現的,美好的生活也是因艱辛的努力而得來的。人類在探尋美麗風景的征程上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足跡:從歐洲封建王室開闢新航路到中國明朝徐霞客遊遍湍流峻嶺,從西方的《馬可波羅行記》到東方的《水經注》都留下了人類為追求夢想而留下的足跡。他們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的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最終他們站到了高處,看到了遠處。他們不僅昇華了自己的生命,更提升了人類歷史的高度。

要望遠必須登高,但是登高卻不一定可以望遠。中國古代的甘英出使大秦,因為陸路不同,雖然他經歷了兩次共計數十年的艱苦的跋涉,但最終並未到達大秦,並未完成國君交予的使命。後來,大秦派使者從水路到達了中國,這才實現了中國與大秦的交流與往來。兩者同樣都付出了努力,甚至前者的努力更為艱辛,但收穫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望遠的願望想必人人都有,登高的決心或許也人人都有。但最終可以成功的登上高處,望見自己心中神往的風景的人就不多了。因為,望遠不僅需要登高的決心和毅力,更需要登高的技巧和方法。

人們應該記住:登高不一定能夠望遠,但望遠必須登高。

2登高望遠

今天,大桔子帶領小桔子們去登高望遠。

我們早上九點來到沫若廣場集合,然後向着世坪山行進,一路上大家有説有笑,非常開心。

到了世坪山底,仰望着高大雄偉的山峯,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看着含露的花兒,真是神清氣爽。準備爬山時,老師把我們分成了五個分隊,每個分隊有一個小旗手,五個小旗手有一個大旗手帶領。分好隊以後,黃老師正式宣佈,現在易蒙主題活動登山,正式開始。隨着黃老師的一聲令下,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向上爬,五個小旗手,一個大旗手,身先士卒,帶領着同學們向上爬。可是爬到一半,有的同學就體力不支了,可有的同學還精力旺盛,他們放慢速度,邊爬邊欣賞美景,不時還用手機拍照。整個隊伍像長龍一樣,綿延了一兩百米,蜿蜒盤旋在世坪山。

當同學們爬到山頂時,個個都已經筋疲力盡,可是同學們發現終點近在咫尺,頓時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大家卯足了勁往上爬,黃老師對同學們説:“上面就是我們的終點,大家再加把勁。”聽了這番話,同學們一口氣爬上了山頂。

在山頂俯視下方,美景盡收眼底,玉米在地裏隨風飄動,蒼翠的樹挺直着身子,好一片壯麗的景色啊!

這次爬山,我戰勝了自己,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3登高望遠

高山直插雲霄,為的是能夠看到更遠的地方。站的更高,才可以看得更遠。

站在山下的人,總想要攀上上山頂,想要看到更遠。可登山的路途,不會陽光明媚,舒適平坦。只有成功的走過那充滿陰暗的登山路,才會登上山峯,才可以登高望遠。

然而那漫長的旅途中,又不是每個人都有毅力走下去的。很早的.時候,鳥兒是不會飛翔的。可有一隻鳥兒,它嚮往着藍天,想要有一天能飛向天空,俯視下面的世界。它和別的鳥兒説自己的夢想,別的鳥兒笑它不切實際,都離它遠去。它只有自己,執着的相信這個夢想,默默的努力着。

它一次又一次的爬上高處,再跳下時身體用力的向上,可是沒有用,它還不懂去張開翅膀,所以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受傷。但它依然沒有放棄,日夜思考着,怎麼才能飛向藍天。

所有的鳥兒都笑它痴傻,朋友也離它遠去。它還沒有放棄,是一種想要望到遠方的信念,它一直執著着。

終於有一次,它在從高處跳下時,用力的張開了翅膀,藉助翅膀的力量,是身體在空中上升了一個高度。雖然還無法觸及自己的夢想,但這一發現,讓它更加的自信了,因為它發現自己的翅膀,有着那麼大的力量。

它又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有一次,它找到了成功駕馭那雙翅膀的方法,成功的飛向藍天,看到了它曾經夢想着看到的遠方。

誰都沒有想到,這個曾經被嘲笑的夢想,會成為現實。它只是一隻平凡的鳥,不過有着不平凡的毅力,讓它超越了其他人,可以登高望遠。

其實每個人都有着一雙翅膀,只是要尋到駕馭它的辦法,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真正做到登高望遠的,能夠一覽眾山小的只是那些堅持不懈的人。

登高望遠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只是攀登的路途,要不畏艱辛,一直走下去,最後才能望到遠方。

4登高望遠看世界

如果説眼前利益是一花一草,是局部得失,那麼長遠利益則是千山萬水,使全局成敗,是百年根本。有近憂,更要有遠慮;看眼前飯碗,更要登高望遠看世界一看前程,看大局,看未來。

看長遠利益就是看前程,是分高下,心有凌雲志,不求嗟來之食。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十年辛苦,五次增刪。那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瀝瀝字墨當不出半塊塊燒餅。她也曾經叩富人門,也曾經獻諂媚笑,但他最終醒悟,自戒:“殘羹剩飯有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他最終也沒能過上優越的生活,但一部《紅樓夢》成就了他永世的名聲,他將是中華民族活的最久的人。他把人生前程看的最高,是大氣,是大胸懷,是人生大智慧。

看長遠利益就是看大局,是量大小,分主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這個道理。日寇侵華時期,一個叫藴藻濱的小村莊裏,八百抗日戰士繩捆炸藥,全身澆滿煤油,衝入敵營。都是青春之軀,都是兒女情長,都有莊稼田畝,都有父母守望。他們的碑墓都是無字碑呀!但他們的血肉在日本強盜心中刻下了“中國”的字樣,更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鍛造了必勝的鋼鐵信念。沒有無數中華兒女的英勇前赴,哪有祖國的獨立與繁榮的後繼!他們看的最大,看得最遠的是大義,是大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看長遠利益就是看未來,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是子孫萬代。還記得濟南名勝趵突泉嗎?當年泉水汩湧的美麗景色只剩下死水殘葉,泉城不全,泉城將成為枯城,這都是人們過度開採地下水的結果!豈止是趵突泉,看太湖藍藻,看渤海赤潮,看沙暴,看荒漠化,哪一處不是我們在糟蹋?殊不知這是為眼前的GDP在挖掘我們的生命之根,在斷絕我們的子孫後路。國家提倡“可持續發展之路”就是着眼明天,讓山變綠,讓水變清,利在千秋萬代。

貪戀河邊的一朵鮮花,就會錯過山外春色桃李紅;難捨朝穴的一把穀粒,就會失去天高地廣,萬里鵬程,登高望遠,自有胸懷,不為眼前利益迷失,畢竟長遠利益最美!

5登高望遠

唐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再上一層樓,可以見得更遠,視野更為開闊。

站在一個山頂,你的目光所能達到的地方很遠,站在山腳,你的目光只能觸及山腳的那一點地方。不遠處就是天地之界,處的位置不同,目光的範圍也就不同,既然位置能決定目光的所見,你何不選擇一個更高的位置?此時,高處的寒冷不會被目之極的美麗風景驅除嗎?當你站在一個高度時,會不會因為這個高度有蜂擁而至的人羣而邁上更高的高度呢?我想,你會,因為人類就是在不斷攀登中取得社會進步的。

牛頓説:“如果説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牛頓站在與巨人相同的地面上,會有他的三定律嗎?當然,牛頓的這句話更多地是讚揚前人的努力,但我們也不難看出登高而望的牛頓,他的目光比別人看得更遠。

你的位置會影響你的目光,目光也會決定你的位置。桃花源裏的百姓,不知魏晉,過着自己簡單的農耕生活。他們的生活其實是悲苦的。不知道戰爭的痛苦,怎能珍惜現在的美好?不與外界競爭,怎能發展進步?因為有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才有了生態的平衡,有了生物的進化。在競爭中得到更好的位置,才有利於生存。桃花源中的人,目光註定是短淺的,他們在社會上的位置也必然會處於劣勢。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國中畢業就不願讀書,看重現在打工可掙到的那幾百元錢,而他們的同學有一個遠大的理想目標,去了高等學府繼續深造。那些只有國中文化水平的人,每天為温飽的生計忙碌奔波,早已忘記生存的意義;那些去深造的人,每天除了生計,更多的注重生活的質量,生存的環境,心繫大事,他的眼中有着更多的人。

生活告訴我們,只有登高才能望遠。位置可以影響到目光,目光更能決定位置。一個生命的意義,需要一個好的位置去實現;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得更遠。

我們需要有一個長遠的目光,去選擇一個好的位置,擁有一個好的位置,就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遠。那麼,就登高吧,征服它,你就會比別人先步看見旭日東昇!

6登高望遠過重陽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迎來了一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日,因此又名九月九,重九。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九九相重是一個最大的長久之數,特別吉利,故稱重九為重陽節。

因為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它又被命名為茱萸節、菊花節,登高節,甚至“野餐節”。九月是一年中的黃金時節,“九九豔陽天”,雲淡山青,秋高氣爽,此時正值豐收季節,碩果累累,菊花盛開,是一年外出遊覽的最好季節。

在去年重陽節那天,爺爺帶我去登高,我站在山腳下抬頭望,啊,峯頂這麼高,我能爬得上去嗎看看峭陡的山,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真的叫人發顫!再看看我爺爺白髮蒼蒼七十多年了還能爬,我鼓足勇氣,手腳並用奮力向山峯爬去。好一會兒,我們終於爬上山頂。我和爺爺在山頂上休息了一會兒,然後看看山下美麗的景色,有金黃的稻穀,火紅的高粱,有累累的果實;漫山遍野的菊花;有四處飄香的桂花,紅紅的楓葉,田野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總之,伴隨重陽節有豐富多彩的活動。九九重陽節,今天已經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

標籤:登高望遠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