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孩子賒賬消費不妥

熱點2.14W

到學校邊上的小店買變形金剛、買飲料糖果、買遊戲卡,如果沒錢,小店老闆還會“貼心”地允許其在賬本上籤個名,就可以賒,等到有錢的時候再來結清。近日,記者從浙江省工商部門和消保委瞭解到,一些學校邊上的小店竟然悄然玩起“小額賒帳”的把戲,讓10來歲的孩子賒賬買零食、玩具,甚至玩電子遊戲、買X幣。

孩子賒賬消費不妥

孩子瀟灑賒賬,家長苦惱買單,這樣“子債父償”的校園版,讓家長們憂心。工商部門認為,允許孩子賒賬,剝奪了家長消費選擇權和知情權。

孩子一天賒賬3次擺闊氣

剛開學沒幾天,家住湖州市區的一位家長林先生氣憤地跑到工商部門投訴,説他兒子在學校附近小店賒賬買零食、玩具。

“聽鄰居們説,我兒子在學校現在很‘闊’,老是請人喝飲料吃零食。”林先生説,他還在兒子的書包裏發現一個新買的“變形金剛”。春節期間,親戚朋友給兒子的壓歲錢已經上繳家長,他哪來的錢買零食、玩具呢?經過“軟硬兼施”一番問,兒子才承認,學校門口有一家小店可以賒賬。

第二天一大早,林先生便帶兒子找小店老闆算賬,老闆拿出一本厚厚的賬簿,裏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學生的名字、班級和賒欠的數目,開學才幾天,兒子就賒賬60多元,不僅天天賒,最多的一天賒了3次!每次都是1元至5元不等。林先生認為,小店未經家長同意,隨便賒賬給未成年人,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成長,也損害了家長的消費權益。

商家賒賬有一條“安全線”

其實,在很多學校邊上,小店是一家接一家地開,賣零食、玩具的小店總是不下10餘家,零售卡通玩具、遊戲卡、飲料糖果及炸羊肉串等,五花八門。

由於有的國小生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並不多,為了多做生意,一些小店店主就想出了一招,為學生消費提供賒賬。

對於賒賬的策略,店家們也自有一套:“價格稍高的商品是不允許賒賬的,對於學生賒賬金額和時限,我們是有一條‘安全線’的,能保證學生還得清賒賬。”

“這些店主都非常警覺。”吳興工商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曾以女兒可能賒賬為名要求一家小店店主拿出賒賬簿核對,店主馬上問你女兒是哪一年級的、姓名叫什麼。然後説:“我們要對情況保密,除非你帶你女兒一起過來查賬。”

據介紹,目前工商部門對多所中國小校的周邊經營環境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執法人員專門檢查了各商店有無賒賬情況,並對有違規賒賬損害消費權益的店主給予了行政警告,責令其立即改正。

家長憂慮:孩子靠啥來還賬

“我女兒也賒過賬,我覺得挺意外的。”杭州的'宋女士驚訝地説,自己買東西都從來沒碰到過賒賬這一回事。

記者採訪了宋女士今年10歲的女兒小麗(化名),她在讀國小四年級。她説,學校邊上的小店很多,“我們學校的同學都經常去的。”生意最好的就數賣吃的和賣玩具的了,放學的時候餓了,大家都是直奔過去,“我有一個同學,一次要吃10元的炸肉呢。”小女孩説起自己上次“賒賬”的經歷也有點難為情,畢竟那是自己第一回欠錢。“那次是有個同學生日,我準備買一份禮物送她,就去門口的小店挑了一本6元多的本子。”宋女士在零花錢上對小麗控制得比較嚴,當時她身上沒帶錢,又急着想買禮物,正着急的時候,老闆看到是熟客,很是大方,“你先拿去,改天來付錢好了。”而這樣的情況,應該也不是個例。

賒了賬,怎麼還呢?對於這個問題,小麗馬上説,隔天她就和媽媽説了,欠了小店的錢,向媽媽要了錢還了賬。

也有的家長則表示了憂慮,如果沒有正當的理由,有的孩子從來不敢向家裏要錢,他們靠什麼還清賒賬?會不會去偷家長的錢?

教育專家:孩子“賒賬消費”不妥

採訪中,一位學校老師認為,現代社會的經濟意識和消費習慣已經從成人走進青少年,孩子們過早接觸到獨立消費,如果缺乏科學的消費引導,不能抵制誘惑,很容易打下不好的基礎。

“現在學校也在注重對孩子消費觀的教育和引導。”浙江省教科院博士王健敏説,家長希望讓孩子們養成合理消費的觀念,雖然她對賒賬這一現象並未有具體的調查和研究,但覺得孩子這樣的賒賬行為還是不妥的。

據瞭解,杭州的一些學校曾開展過“賒與還”的主題班會,發現家長們大多覺得不應該讓孩子養成賒賬的習慣,但有時候家長自己也沒有做到。如果有的孩子形成有賒沒還的觀念,還會養成不懂得誠信和責任意識缺乏的毛病,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一個小小的賒賬問題,其實暴露出當下教育的薄弱環節:忽視理財教育。雖然大學裏理財、消費教育已經開始,但基礎教育中也應該適當做這類教育的滲透,“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努力,缺少一方都難達到理想效果。”

標籤:賒賬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