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鄭君南妙聯巧對民間傳説

熱點3.14W

晚清時期,峯尾崢嶸村的鄭君南是當時福建沿海一帶有名的詩人。他喜讀詩書,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諧趣對聯,他應對寓意巧妙、饒有風趣,給後人留下不少動人的故事。

鄭君南妙聯巧對民間傳説

童年的鄭君南聰明可愛,思路敏捷,對答如流,私塾先生很喜歡他,經常出對聯考他。一天放學後,師生兩人同行,路過一户農家,旁邊的雞棚傳來母雞"咕咯咕咯"的叫聲,原來是一隻母雞剛下了個蛋,好像在向主人報喜討食呢。先生隨口唸道:"母雞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個。"這上聯就地取材,看起來通俗明瞭,卻嵌入母雞叫聲的諧音字"谷多",巧妙地表現了母雞下蛋後討食吃的習性。鄭君南一聽,知道先生又在考他了,就仰起小臉思索着,忽然聽到路旁樹上的幾隻小鳥正"啾嘰啾嘰"地叫得歡,靈機一動,隨即大聲應道:"小鳥上樹,酒醉酒醉,並無半杯。""酒醉"不但是鳥叫聲的諧音字,而且形象地表現了小鳥歡叫的情景,先生聽了不禁點頭讚許。見到鄭君南搖頭晃腦的'樣子,先生緊接着又出題:"山中無酒,雀子如何歌酒醉?"此時農家主人正好出來給雞餵食,鄭君南見主人撒下幾把米,略一思索答道:"家裏有米,母雞因此叫谷多。"

一天,私塾先生進門來到書案前,往硯台添了一些水,取墨磨了起來,邊磨邊吩咐書僮去添煤燒水。書僮端來一簸箕煤往火裏添,剛添上的煤"噗噗"地爆着燃起來,火星四射,書僮急忙用沾了煤的髒手捂住眼睛。先生看了一笑,眉頭一揚説:"童子添煤,煤爆童子兩眉煤。"説完要學童們對出下聯,但見下面坐着的學童一個個面帶難色,先生有些得意也有些失望,連墨汁不小心抹到手腕上也沒發覺。鄭君南卻看見了這情景,思忖半晌,對出一條下聯:"先生磨墨,墨抹先生一脈墨。"先生看看自己手腕上的墨痕,會心地笑了,心想:對得巧,這孩子真有兩下子,不妨再出個更難的上聯,看他如何應對。

先生走到窗口,邊洗手邊思考。一陣風吹來,送來一陣泌人心脾的花香,正是暮春時節,院子裏紅色的花瓣飄落滿地,枝頭上開得正豔的幾朵花隨風輕搖,使人看了神清氣爽。先生沉思一會兒,説:"風送花香紅滿地。"這句上聯嚴謹巧妙,即使倒過來念作"地滿紅香花送風"也很通順,要對出下聯可頗費心思。這一回真差點把鄭君南難住了,他坐在書桌前苦思冥想了很久,還是想不出一個好的下聯來,便抬頭向門外望去,只見蔚藍的天空萬里無雲,藍得像一塊通透的碧玉,近處沐浴過幾陣春雨的樹木綠得發亮。碧空綠樹使鄭君南頓覺心曠神怡,一句下聯不覺冒出來:"雨滋春樹碧連天。"倒過來念"天連碧樹春滋雨",不但通順工整,而且比上聯意境更為開闊。先生聽了,也不由沉浸在這種意境之中。

光緒三十一年,鄭君南中了舉人,後來在浙南為官。有一年中秋之夜,他同幾位同僚好友一起飲酒賞月。其中有幾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文人,他們都知道鄭君南擅長對聯,就提議以"佳節美景"為題吟詩作對以助酒興。只見一位老者站起來念出上聯:"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鄭君南望着當空的皓月,想起昔時在家鄉望月的情景,悠悠念道:"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此情此景,鄭君南的一句話使在旁的幾位遊子不禁陷入了思鄉之中。良久,有一人突然開口説:"那日我回鄉路過江邊,偶得一句上聯“水打沙灘,沉一堵,陳一堵”,幾經苦思,仍無法對出下聯,請各位賜下聯。"鄭君南凝神聽後不禁驚歎:"好句?“沉、陳”二字音同意反,要對出下聯確實不易。"見眼前點燃的燭火在風中搖晃不定,心中一亮,答道:"風吹蠟燭,流半邊,留半邊。"眾人一聽,無不拍手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