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工作中怎樣才不浪費時間

熱點2.18W

“聯網”是商業活動和職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電子媒介,我們的很多職能都無法履行。

工作中怎樣才不浪費時間

人們渴望聯網溝通所帶來的認可和慰藉。每個人在同他人交流時,都很在乎對方所表現出來的、哪怕是最細微的認可姿態。這類要求通常是隱含的。我寫信給你,不僅僅是告訴你一些事情,也是期望你回信給我作為答謝。電子媒介讓這類隱形的互惠很容易實現。便捷是一種社會美德。我們非常看重當代數字通信所具有的便捷性—動動手腕和手指,敲擊鍵盤,就可以同朋友進行交談。

竊取時間的溝通

溝通過多會分散我們思考的時間。我們常常在思考時間內,對自己的感知世界進行整理和組織。一旦過程被中斷,原本受歡迎的電話或電子郵件就會成為一種打擾,我們也因此會變得煩躁。

在數字化時代,隨着電子通信的深入普及,本應簡單輕鬆的交流變得勞神費力的概率會大大增加。無關緊要而又消極的溝通次數會增加。信息焦慮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信息焦慮症在職場中普遍存在,不單單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深層次的社會發展趨勢—現代組織生活已趨向於系統性的不確定。

那些在不確定性面前束手無策的人常常將溝通作為安撫其焦慮心情的手段。他們發送“信息”以尋求可以讓自己安心的迴應,這就是人性。每個人都清楚人性的脆弱,卻往往不太清楚此類溝通給他人帶來的影響。

當我們發送電子郵件時,並不只是將數據傳送到某台機器上,然後讓他人在方便時可以訪問這些數據,而是在發起一項溝通並期望得到他人的響應。這類溝通通常帶有道德的標籤,卻往往會引致不道德的後果。

這是因為如果發起的溝通並非必需(比方説,焦慮失控的影響),而且還帶有“發送信息應當得到迴應”的道德期望(例如,向過路人點頭致意的人將得到對方的點頭回應),那它所引發的後果如果大範圍出現,將會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説白了,這種溝通就是在竊取時間。

時間變成道德要素

受益於過去兩百年來所創造和積累的巨大財富、全球移民浪潮、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高度發展、組織管理的系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和組織都相對豐富。在最富裕的國家裏,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是時間。

兩百年前,即使是最富裕的國家,每個人手中也擁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即便是已經開始形成系統性時間觀念的新教國家也是如此。人們靜靜地等待寒冬或酷暑流逝。

如今我們不會如此耐心地等待。如果文件明天沒有出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就會對你失去信心;我們對同事們的信任度已與所期待的即時反應程度掛鈎;項目的時間週期不斷縮短,中世紀的歐洲大教堂跨越了數個世紀才得以最終建成,而如今郊區的住宅樓只需幾個月就可以竣工。“立刻”、“馬上”、“納秒”等都包含在當今的時間概念中,發達的電子通信則反映和強化了這種時間氛圍。

為了達到“立刻”這一時間要求,我們必須迅速作出反應。在收到電子郵件兩週之後才給予回覆就是明顯的失敗。我們對自己的延緩深表歉意。這樣的時間節奏往往引發焦慮,所有人都擔心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項目。

過去我們也焦慮,但焦慮的往往是“我是否有足夠的系統性來組織項目以引導它走向成功”。紀律和精心規劃是消除擔憂項目各方能否“準時”完成的良藥。而新的焦慮已不太關注控制突發情況的系統性方法。而是越來越多地用快速反應來取代原先的調控方法。

信息技術的出現,進一步強化了這種“信息統治”。如今我們完全生活在信息統治的世界裏。在過去40年裏,發達國家的.財富出現了大幅增長,知識階層越幹越出色,但他們的實際工作時間卻增加了。在19世紀,人們最富裕的就是時間,即便是英國的中級公務員,在下午往往都有空閒的時間來寫小説。但現今的職業階層和技術階層都時間緊張。

知識階層工作時間的增長部分是因為聯網。現在,甚至是幾秒鐘,在富裕國家也被認為是很長的時間。衡量社會進步的一種新標準是網絡連接的速度。下載速度越快,社會進步就越大。這通常是受人們對響應的期望所推動。

首先,我們期望那些給我們提供信息的服務器能迅速響應;

其次,我們希望溝通對象能快速回應。

“你為什麼不回覆我的電子郵件?”這表明了對方的不滿。我們怠慢了他/她,因而也就失去了這位溝通對象的認可。

速度世界裏的通行準則是,如果出現了延遲,不滿情緒就會迅速升級。為什麼延遲會帶來煩惱呢?因為“你的延遲讓我浪費了時間”。時間如今是生產的一種稀缺要素。可見,時間已不僅僅是關鍵的經濟要素,還成了一種道德要素。盜竊時間,變成了是一種道德和法律上的問題。

思考是浪費時間嗎?

在擁有大量時間的社會中,時間經濟性與稀缺性的矛盾既不明顯,也不重要。但在知識經濟社會中,這一矛盾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知識經濟社會之所以繁榮,是因為他們“聰明”,非常善於創造高效的流程、善於發明和使用科學技術,從而節省精力、時間和金錢。但為實現經濟和效率、優雅和美好而進行的創意構思卻又非常耗時。所以一個悖論是,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你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思考。

雖然人們會指責那些思考的人在浪費他人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如此。但總體而言,堅持不懈的思考比瞬間機智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任何解決問題、制定戰略、產生突破、發明新方法和創造新概念之類的創造性工作,都需要長時間的全神貫注。

靈感閃現確實會發生,但往往發生在對眼前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沉思之後,這樣的沉思很耗時。思考會動用社會的公有時間儲備,社會和組織往往都得為它騰出時間。時間的投入也是一種成本,似乎沒有任何明顯的回報。因此,思考看起來像是在浪費時間。

天才的CEO、傳奇的政治家、聰明的發明家,都能在想象力上實現飛躍,一鳴驚人。知識經濟的核心就是建立能夠激發想象能力、形成前所未有的認知聯繫的能力。認知聯繫,就是將沒有人想到去結合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想象的能力,它與網絡社會的聯繫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要求減少迴應,後者要求即刻迴應。

思考是一種孤獨的活動。世上沒有人會憑空得到偉大的概念。我們思考時會避開公眾的關注。因為大多數的交流都會讓人分心。他人所作出的迴應往往會中斷創造思維。為了進行創造性思考,我們必須遠離電子郵件、電話、短信等的干擾,需要與外界保持隔絕。

沉思這個詞聽起來很老氣,但在這個閒聊無所不在的社會,沉思非常重要。2004年,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一項統計研究發現,一個典型信息工作者平均每11分鐘就被打斷或自我中斷一次:要麼是因為新發來的一封電子郵件、新打來一個的電話或有人拍他/她肩膀,要麼就是他/她自己暫停工作去做同樣的事情給別人。根據美國一家信息技術研究公司Basex的一項統計顯示,人們平均每個工作日中被打斷的時間高達2.1小時,佔其工作時間的28%。

如果你總是這樣地不斷分心,或者向任何人隨時敞開自己辦公室的大門,可以確信的是,無論你擁有什麼樣的創造力都將會短路。如果你非常平易近人,你以為這種開放性可以讓你成為整個辦公區裏的“老好人”,那麼你在自認為可以開展創造性思考的時間裏將會徒勞無功。

創造需要我們與外界隔絕,必須“密閉百葉窗”,雖然不是永遠都這樣,保持隔絕的時間也應當比11分鐘長得多。創造性思考是一種歷時較長的頭腦活動,有賴於我們暫時與外界切斷聯繫的能力,而這對於我們當前所處的情況來説,這無疑是一種嘲諷。

“聯網”是信息社會的偉大創新,然而為了創造性,社會的創造核心階層必須切斷網絡連接,保證有時間來思考。

週末時間到,不妨過一天“脱網”的生活,做到“與世隔絕”。

標籤: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