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描寫建築美學欣賞論文參考

熱點3W

建築是人類的組成部分,人類離不開建築,當然也是離不開現代美學。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描寫建築美學欣賞論文參考,希望你們喜歡!

描寫建築美學欣賞論文參考

  描寫建築美學欣賞論文參考篇1

一.“鳥巢”簡介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築師合作完成的巨型體育場設計,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寄託着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鳥巢工程中總佔地面積21公頃,鳥巢建築面積258.000。鳥巢內觀眾座席約91000個,其中臨時座席約為11000個。鳥巢舉行了2008年奧運會、殘運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廣泛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場所,鳥巢併成為具有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

二.“鳥巢”結構

2.1 結構概述

本節將從主桁、屋蓋主結構及鋼結構以下三方面對鳥巢結構進行概述: 主桁

主桁架圍繞屋蓋中間的開口放射型佈置,與屋面及立面的次結構一起形成了“鳥巢”的特殊建築造型。大跨度屋蓋支撐在周邊的24根桁架柱之上,主桁架儘可能直通或接近直通,並在中部形成由分段直線構成的內環洞口。為了避免出現過於複雜的節點,4榀主桁架在內環附近截斷。用分段直線代替主桁架空間彎扭曲線弦杆,減少構件的加工難度。將腹杆傾斜角度控制在60°左右,網格大

小盡量均勻,上下弦節點對齊,具有較好的對稱性。桁架柱、弦杆與腹杆形成完整的桁架,腹杆主要連接於外柱與立面次結構的交點。腹杆軸線與內外柱軸線在同一平面內,腹杆寬度為1200mm,與菱形內柱同寬。在屋蓋上弦採用膜結構作為屋面圍護結構,屋蓋下弦採用聲學吊頂。主場看台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體系,與大跨度鋼結構完全脱開。

屋蓋主結構

屋蓋主結構的杆件均為箱型構件,其中,主桁架斷面高度為12m,上弦杆截面為1200mm×1200mm~1000mm×1000mm,下弦杆截面為1000mm×1200mm~800mm×800mm,腹杆截面基本為600mm×600mm,主桁架沿洞口斜角交叉佈置。桁架柱為三角形格構柱,每根格構柱由兩根1200mm×1200mm箱型外柱和一根1200mm×1200mm菱形內柱組成,腹杆截面為1000mm×1200mm。桁架柱上端大、下端小,上端與主桁架相連,下端埋入鋼筋混凝土承台內,並將屋蓋荷載傳至基礎。 鋼結構

鋼結構體系新穎,經過多種施工方案反覆比較、多次多層次的專家論證最終確定鋼結構總體安裝方案採用分塊高空散裝方法。主體鋼結構的安裝順序遵循對稱同步、儘早形成安裝區域局部穩定的原則,總體上分為三個階段八個區域,主體鋼結構共劃分230個安裝單元,其中:桁架柱48個安裝單元;平面主桁架166個安裝單元;立體桁架16個安裝單元。外環佈置2台800t履帶吊負責吊裝24根桁架柱和外圈主桁架,4台150t履帶吊負責立面次結構的安裝;內環佈置2台600t履帶吊負責吊裝內圈和中圈主桁架;頂面次結構安裝階段,外環採用2台300t履帶吊負責吊裝外圈肩部及頂面次結構,內環採用2台150t履帶吊負責吊裝內圈頂面次結構。

2.2“鳥巢”的外形結構

2.2.1基本材料

“鳥巢”外形結構主要由巨大的門式鋼架組成,共有24根桁架柱,現已完成20根桁架柱整柱及2根下柱吊裝。國家體育場建築頂面呈鞍形,長軸為332.3米,短軸為296.4米,最高點高度為68.5米,最低點高度為42.8米。

2.2.2設計方案的改變

在保持“鳥巢”建築風格不變的前提下,新設計方案對結構佈局、構建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問題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與優化。原設計方案中的可開啟屋頂被取消,屋頂開口擴大,並通過鋼結構的優化大大減少了用鋼量。大跨度屋蓋支撐在24根桁架柱之上,柱距為37.96米。主桁架圍繞屋蓋中間的開口放射形佈置,有22榀主桁架直通或接近直通。為了避免出現過於複雜的節點,少量主桁架在內環附近截斷。鋼結構大量採用由鋼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構件,交叉佈置的主桁架與屋面及立面的次結構一起形成了“鳥巢”的特殊建築造型。主看台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牆結構體系,與大跨度鋼結構完全脱開。

2.2.3 Q460鋼材的運用

説起Q460鋼材,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瞭解。“鳥巢”結構設計奇特新穎,而這次搭建它的鋼結構的Q460也有很多獨到之處:Q460是一種低合金高強度鋼,它在受力強度達到460兆帕時才會發生塑性變形,這個強度要比一般鋼材大,因此生產難度很大。這是國內在建築結構上首次使用Q460規格的鋼材;而這次使用的鋼板厚度達到110毫米,是以前絕無僅有的,在國家標準中,Q460的最大厚度也只是100毫米。以前這種鋼一般從盧森堡、韓國、日本進口。為了給“鳥巢”提供“合身”的Q460,從2004年9月開始,河南舞陽特種鋼廠的科研人員開始了長達半年多的科技攻關,前後3次試製終於獲得成功。2008年,400噸自主創新、具有知識產權的國產Q460鋼材,撐起了“鳥巢”的鐵骨鋼筋。

2.3 “鳥巢”結構的主要特色

“鳥巢”在結構設計中突出了以下兩個特色:

防雷

“鳥巢”的防雷設計採用的是最傳統的防雷技術。充分利用建築結構自身的有利條件,將鳥巢的金屬屋面,鋼結構中的鋼構件、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等通過焊接等方式進行有效連接,整個“鳥巢”的“鋼筋鐵骨”部分構成了一個理想的“籠式避雷網”。為防止雷擊時對人體的傷害,在場館內人能觸摸到的部位,比如鋼柱等,都相應作了等電位連接;“鳥巢”內的幾乎所有設備與“籠式避雷網”都有可靠連接,保證雷電來臨瞬間產生的巨大電流能通過“籠式避雷網”導入地下,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證場館自身、儀器設備和人身的安全。

抗震

“鳥巢”所用鋼材強度是普通鋼的兩倍,是由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特種鋼材,集剛強、柔韌於一體,從而保證了“鳥巢”在承受最大460兆帕的外力後,依然可以恢復到原有形狀,也就是説能抵抗當年唐山大地震那樣的地震波。托起“鳥巢”最關鍵的是“肩部”結構,這一部分所用的鋼材——“Q460”鋼板厚度達到了110毫米,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温性和可焊性等點。為滿足抗震要求,鋼構件的節點部位還特別作了加厚處理,杆件的聯結方式一律為焊接,以增加結構整體的剛度和強度。“鳥巢”凌空的屋頂氣勢不凡,支撐它的24根巨大鋼柱腳更是壯觀雄偉。為保證

建造在8度抗震設防的高烈度地震區的“鳥巢”能站穩腳跟,科研設計人員克服“鳥巢”柱腳集合尺寸大且構造複雜、我國現行規範的計算假定與設計方法難以適用等情況,為這些鋼柱腳增加了底座和鉚釘,將柱腳牢牢鉚在了混凝土中。柱腳下的承台厚度高達400~600米,24根巨大鋼柱分別與24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墩子牢固地連在一起,共同擎起巨大的“精鈔”。

三.“鳥巢”的設計理念

國家體育場坐落在奧林匹克公園中央區平緩的坡地上,場館設計如同一個的容器,高地起伏變化的外觀緩和了建築的體量感,並賦予了戲劇性和具有震撼力的形體,國家體育場的形象完美純淨,外觀即為建築的結構,立面與結構達到了完美的統一。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了網絡狀的構架,它就象樹枝編織的鳥巢。體育場的空間效果即具有前所未有的獨創性,卻又簡潔而典雅,它為2008年奧運會樹立了一座獨特的歷史性的標誌性建築。體育場就象一個巨大的容器,不論是近看還是遠觀,都將給人留下與眾不同的、永不磨滅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國家體育場在功能和技術上的需求,又不同於一般體育場建築中大跨度結構和數碼屏幕為主體的設計手法。體育場的空間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獨創性,而又簡潔、典雅。體育場的外觀為純粹的結構,立面與結構達到完美的統一。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絡裝的構架,其立面、樓梯及屋頂完美有機地融為一體,穿過體育場的網絡狀構架,人們邊進入了體育場環繞看台的寬敞迴廊。從這裏,人們可以瀏覽包括通往看台的樓梯在內的整個區域動線。體育場大廳,是一個室內的城市空間,設有餐廳和商店,其作用就如同商業街廊或廣場,吸引着人們留戀忘返。此外,從選址到設計,鳥巢也充分體現了“綠色、科技、人文”三大設計理念。

綠色

國家體育場設計大綱要求“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應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採用世界先進可行的環保技術和建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和自然採光,在節省能源和資源、固體廢棄物處理、電磁輻射及光污染的防護和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替代產品的應用等方面符合奧運工程環保指南的要求,部分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樹立環保典範。”

科技

國家體育場設計大綱要求:“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應充分考慮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包括新材料和環保等技術的高新技術。在建築、結構、建材、環保、節能、智能化、通信、信息和景觀環境等方面,通過採用可靠、成熟、先進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國家體育場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以人為本的信息服務、方便可靠的通信手段、先進舒適的比賽環境和堅實可靠的安全保障的特點的新型場館。在設計中體現奧運場館的時代性和科技先進性,使其成為展示我國高新技術成果和創新實力的一個窗口。”

人文

國家體育場設計大綱要求“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應有利於普及奧林匹克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應充分考慮各類人員(包括殘疾人和有行動障礙人員)的需求,建立適宜的人文環境。” 在體現人文關懷方面,設計對建築功能、運營使用上做了細部設計以體現人文關懷。

四.“鳥巢”的標誌意義

鳥巢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碗狀座席環抱着賽場的收攏結構,上下層之間錯落有致,無論觀眾坐在哪個位置,和賽場中心點之間的視線距離都在140米左右。 “鳥巢”的下層膜採用的吸聲膜材料、鋼結構構件上設置的吸聲材料,以及場內使用的電聲擴音系統,這三層“特殊裝置”使“巢”內的語音清晰度指標指數達到0.6——這個數字保證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觀眾都能清晰地收聽到廣播。

“鳥巢”的相關設計師們還運用流體力學設計,模擬出91000個人同時觀賽的自然通風狀況,讓所有觀眾都能享有同樣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風。 “鳥巢”的觀眾席裏,還為殘障人士設置了200多個輪椅座席。這些輪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證殘障人士和普通觀眾有一樣的視野。賽時,場內還將提供供助聽器並設置無線廣播系統,為有聽力和視力障礙的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許多其他建築界專家都認為,“鳥巢”將不僅為2008年奧運會樹立一座獨特的歷史性的標誌性建築,而且在世界建築發展史上也將具有開創性意義,將為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建築發展提供歷史見證。

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與殘奧會的主會場,國家體育場(即“鳥巢”)將承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及足球等相關活動和賽事。盤根錯節的體育場立面與幾何體的建築基座合而為一,如同“樹和樹根”組成了一個體量龐大的建築編織體。國家體育場整體設計新穎激進,外觀如同孕育生命的巢,更像一個搖籃,寄託了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因而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建築,博得了世界的矚目。

  描寫建築美學欣賞論文參考篇2

一、傳統建築類型概述

建築是創建於地面上的物質實體,為人類帶來最實在的功用,同時建築亦是一件藝術品,它闡述人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意義,是一種象徵性的藝術。建築表現人的尊嚴與相互尊重隱私的行為,展示人類的自信、意志、友情和憧憬。傳統建築美學的理論是以西方為中心,現階段建築的風格分類還是以西方為標準。

1.古希臘式。古代希臘建築藝術的主要對象是公共神廟。神廟建築在風格上體現出明朗、寬敞、明亮的構想,四周的柱廊與入口是敞開的,供人進進出出,隨意遊覽、休息,使人感到自由、無拘無束。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中國這樣的建築相對比較少。

2.羅馬式。羅馬式建築興起於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是歐洲基督教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羅馬式建築線條簡單、明確、造型厚重,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封建權力的特徵,是教會威力的化身。中國天津的老西開教堂是中國羅馬式建築的代表。

3.哥特式。哥特式是歐洲中世紀的主要建築風格之一。與羅馬式建築造型穩重的風格相反,哥特式建築以“動”統貫全局,以垂直線條為表現形式,鋒利的尖頂是其主要特徵,是宗教情緒的集中體現。哥特式建築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一方面基督教氣息濃重,有一種宗教的狂熱,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市民階層的世俗激情。在中國的潿洲島上就有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它始建於1882年,主要取材於當地的珊瑚石塊,兼以土瓦木材構築而成。

4.文藝復興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是15世紀至17世紀流行於歐洲的建築。此種建築,造型上排斥象徵神權上的哥特式建築風格,以人體美的對稱、和諧為審美基礎。

5.巴洛克式。巴洛克式是與文藝復興建築同時期產生的建築風格,它追求在建築空間組合中產生複雜的明暗變化效果。上海外灘和平飯店就是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典型建築。

6.20世紀新型建築風格。20世紀初,世界上出現了新型的高層摩天大樓。這些高樓以鋼筋混凝土、鋼材、玻璃、化纖為材料,採取與基本結構體系無關的建築物內部空間分隔法,強調材料本身的質感和成比例的美,這種體現了建築上的一種新的審美。

二、中西古典建築藝術比較

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形態各異的古代文明,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各自經典的古典建築藝術。古典建築不僅是一種歷史角度,還意味着特定文明發展中的產物。偉大的建築不僅因為形式完美而永久具有其美麗,而且還可以揭示一個時代對建築審美的內容和人類的發展,並且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和經驗的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在中西古典建築藝術的不同上也有所表現。

1.使用主要建築材料的不同。西方人很早時期就開始大量使用石頭,且是建造巨大的單體建築;中國長期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做法,因此將精巧的磚木結構推向了極致。埃及金字塔就是石頭材料的典型的建築物,仰視金字塔的角度,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石頭堆砌而成,這樣的用法影響了整個西方建築史,反觀中國紫禁城就可以完全明白中西文化的差異。

2.建築分佈和建築面積的不同。西方的古典建築多是高聳的和集中式的。著名的意大利聖彼得大教堂起垂直高度有132米高,相當於四十層樓高,而中國的天安門才33.7米高,北海山頂的白塔也只有58.6米高。西方的集中式建築就是多個單體建築的相加,它的不同部分不僅有結構上相互依存的關係,而且在內部空間上也是成為一體的。中國的古典木架結構主要依靠其平面組合上的靈活性,在水平面上發展起寬闊的建築羣,這從紫禁城的設計上就可以看出它是由許多建築建立起來的一個統一體系的建築羣。

3.重要的單體建築形制度的不同。西方建築的主立面是在建築物矩形平面較窄的一邊,它把人的視線與想象力吸引到縱深的方向,正立面突出的是門廊的柱式與山花,縱軸線與其屋脊平行,而中國建築的主立面總是建設在建築物矩形平面較寬闊一面,剛好是垂直的,所以中國建築的屋頂、瓦面、屋檐和門窗成了重要表現部位,讓人在它面前體會一種寬廣的情懷,且可視整個建築的正面現象以及屋頂各種裝飾。

4.建築觀念的不同。在西方人的觀念中,“天”是神居住的地方,也是每個善良的人的靈魂的所歸,所以西方人在古典建築中會去儘量感觸天,貼近天,從而有比較濃厚的宗教的昇天感。在中國雖然對天也是同樣的感受,但是中國人在乎的不是要進天國,而是關係人們在天地之間的這一層人間怎麼如何和諧、幸福地生活,甚至不談論“死”的話題,從而更加突出中國古典建築人世間的味道,形象也比較和善。

三、中國古建築的主要形式

中國的古建築的種類繁多,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城池、宮殿、陵墓、寺院、樓閣、橋、塔、亭、住宅等。

1.古城建築。中國古代建城首先從戰爭角度去思考,是否堅固、是否有利於防守。比如南京的古城牆,這是中國現在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城池四周長33.5千米,城高平均12米,寬10米~18米。城牆是用特製巨型城磚築成的,至今已經有600多年曆史,且城外還有外城,周長60千米,有18城門。而前面介紹的是內城,內城中最雄偉的就要算中華門,且十分險要。

2.宮殿建築。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威嚴,滿足自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幾千年來,歷代皇帝不惜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己營造宮殿,這些宮殿無不顯示中國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現保存下來完整宮殿建築最著名的就是紫禁城,它是由10米高的紅圍牆圍起來的,周長3400米,城外是護城河。紫禁城分為前後兩個大部分:前部稱外朝,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和發佈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就是整個紫禁城的中心。紫禁城是中國宮殿建築藝術的高超水平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陵園建築。中國古代陵園建築,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建墳。從佈局來説,都是在陵園的四周築上陵牆,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上建有門闕,還有石人,石獸的造像,給人一種肅穆和寧靜的感覺。

西安附近是中國皇帝陵墓比較集中的地方,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很多王朝都定都於此。西安所在位置是關中,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渭河天然屏障,東有潼關,黃河天險。所以有很多朝代在這裏建都,比如秦咸陽,西漢、唐等,中國古代最繁榮的漢,唐都在這裏建都,足以説明這裏的地位。這裏除了最著名的秦始皇陵外,西漢有11個皇帝的陵墓,唐朝有18個皇帝的陵墓。比如漢武帝的茂陵是西漢皇陵中最大的一座,同時有5個陪葬墓(衞青,霍去病墓就在其中),並且在當時有專門的官員管理陵園。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周圍30千米,還有17座功臣的陪葬墓。

保存最完整的皇帝陵墓那就要算是明、清兩代的皇陵。明朝皇帝陵墓就是十三陵,除明太祖陵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其餘皇帝皆葬於此。最著名的就是萬曆皇帝的定陵,將大明江山拖入了死衚衕的昏君,花了七年的時間,在他只有20多歲的時候修建這耗費巨大的陵墓,其地宮可以説是十分完整的設施的地下房間,無積水,無石頭塌陷,可以説中國建造地下建築的典範。可又有誰估量過這背後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呢?從建築的角度來説,陵園是中國古建築中最宏偉、最龐大的建築羣,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的建築羣。

4.宗教建築。佛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它的影響範圍極其廣泛,而寺廟、佛塔、石窟被稱為三大佛教建築。這些建築可以表現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宗教的興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是中國古代建築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寺廟建築起源於印度,中國興建寺廟成風於南北朝時代。當時無論北朝的北魏政權還是南朝的宋、齊、樑、陳,特別是樑朝以佛教為國教,“菩薩皇帝”梁武帝尤為崇拜佛教,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描寫。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是佛教分支喇嘛教的建築,其特點就是佛殿高,經堂大,建築物多因山勢而築,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了藏傳佛教的特色。

佛塔同樣起源於印度。在公元1世紀前後,因佛教傳入中土,佛塔建築也隨着進入了中國,但中國卻沒有完全按照印度的風格來模仿建造,而是融入了中華民族自身的建築藝術特點,包括亭台樓閣的一些特點,創造出屬於中國自身獨有的佛塔建築。佛塔的意義不僅是放“舍利”之處,更多也有藝術表現在其中,從佛塔上的建築可以看出每個地區、每個朝代不同的建築風格與建築理念。

四、建築美學在旅遊中的價值和作用

建築美學傳達給旅遊者是這些建築作為一種旅遊產業的產品,是滿足旅遊者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旅遊者往往是通過建築物的形式達到對建築美學所包涵的歷史文化、風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欣賞和了解。建築美學的文化性必須以建築物為載體來表現,旅遊者通過對於建築美學的理解,從而補充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建築美學把所在城市的人文歷史及現實特點展示一覽無遺,並以文化傳遞的方式,滿足旅遊者對於建築所在地的生活閲歷、文化素質等的精神需求,創造極具個性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環境,以此展示其豐富悠久的文化內涵,使所在地積累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富有文化韻味的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創造一種獨特的建築美學特色,使建築美學更好地融入旅遊中來,營造獨具特色且富有鮮明的個性,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旅遊佈局形式,使遊人每到一處都有一種新奇的建築美學體會,給人留下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的印象。

建築美學同時把握現代社會人們希望通過旅遊去貼近歷史、追求文化、增長知識、提高品位的心態要求,把建築美學與旅遊景觀巧妙的結合起來,給旅遊者帶來的是一種震撼、一種驚歎,令旅遊者感受一種境界的昇華,在休閒中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把歷史建築景觀與建築美學,通過設計在旅遊景點充分展示,使人們在方便、舒適的條件下游憩,這正是建築美學所體現的價值和作用。

建築美學不僅要體現旅遊景觀的歷史文化,在搭配體現的輔助要突出個性、體現特色、合理佈局,以迥然不同的風格提升文化高品位、工藝高質量。建築美學作為一個概念,既要展現自身特色,又要藉助襯托出強烈的歷史文化氣息和時代脈動,從而使建築美學為歷史建築景觀增輝,給人留下回味無窮的印象。

建築美學在一些民族特色濃厚的地方,必須堅持獨立民族風格的原則。樑思成説:“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恰恰建築美學的物質載體就是建築,如果建築失去了屬於自己的藝術特性,那建築美學就無法完全、真實的體現,從而更加顯示了文化衰落乃至於消滅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建築美學的獨特性與否是體現這個國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重要標誌之一。雖然建築美學的概念相同,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應體現其豐富多彩性。希臘體現古希臘的衞城建築美學來表達雅典城邦國家時期的狀況;埃及用金字塔的建築美學來反映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中國可以從紫禁城的建築美學來讀出皇權的至高無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中國獨特的建築美學恰恰應揚之所長凸顯中國旅遊的民族特點,讓國外旅遊者通過旅遊中建築美學的感悟對中國的文化加深瞭解。

綜上所述,旅遊中的建築美學是旅遊系統中重要的一環,這需要每個旅遊景點擁有一個完整、適量、系統的建築系統和建築歷史文化,針對旅遊建築系統的研究有利於開發旅遊過程中建築美學的提升,從而提高旅遊品質。在區域旅遊開發中建築美學能幫助景點設計有序的開發,提升獨特的文化品位,避免抄襲別地的雷同,促進旅遊的獨特性發展。

建築美學現已經開始慢慢被物質生活豐富的人們所重視,旅遊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去把握其中對於建築景觀的審美和藝術鑑賞能力。建築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對客體對象的欣賞和單純的視覺愉悦與滿足,只有那些由主體的整個心靈選擇出來的與自己類似和溝通的事物才能使人愉快而產生美,這也是建築美學對於旅遊的核心價值和作用。

標籤:美學 論文 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