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名人傳》讀書筆記(彙編15篇)

熱點2.3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傳》讀書筆記(彙編15篇)

《名人傳》讀書筆記1

拿破崙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島,小時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父親夏爾·波拿巴,是個傑出的愛國主義者;母親萊蒂齊亞·波拿巴,是一個堅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嚴酷的母親。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誌着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紮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紮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説,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名人傳》讀書筆記2

書名:《名人傳》《托爾斯泰傳》

作者:羅曼羅蘭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主要內容簡介:

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望族,兩歲喪母,九歲喪夫。在喀山求學時,由於厭惡了貴族生活,於是逃到高加索去服兵役,在克里木戰爭中,曾任炮兵連長。1862年他與索菲亞結婚,幸福的家庭生活是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説界的著作。82歲的時候,他選擇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名人傳》優美詞語摘抄:

爭先恐後、意想不到、自始至終、滿面淚痕、自欺欺人、心猿意馬、忘恩負義、心灰意冷、可憐巴巴、魂牽夢縈、詩情畫意、蜿蜒巍峨、如詩如歌、無緣無故、融為一體、持之以恆、驚訝不已、接連不斷、枝繁葉茂、微不足道、輕蔑不屑、自言自語、隔三差五、怪里怪氣、悲痛欲絕、熱情洋溢、眼花繚亂、焦躁不安、栩栩如生、朝氣蓬勃、不知不覺、疲憊不堪、旁若無人、大喜過望、回眸一笑、奄奄一息、無能為力、愚昧無知、徒勞無益、畢恭畢敬、九牛二虎、渾渾噩噩、苟延殘喘、竭盡全力、狼狽為奸、一丘之貉、不屑一顧、相親相愛、相敬如賓、憂心忡忡、格格不入、惴惴不安、自私自利、津津樂道、義正辭言、堅信不疑、嗤之以鼻、無處不在、千篇一律、揮灑自如。

《名人傳》句段摘抄賞析:

①“這顆純潔的、仁慈的心,宛如一道明亮的光華,永遠能從別人的身上發現他們最優秀的品質”,這種極其温柔的心啊!當他幸福時,他想到的只是那個他知道其不幸的惟一的人,他為之哭泣,他願為之獻出愛心。他摟着一匹老馬,求它原諒他讓它受苦了。他很高興去愛,即使不被人愛也無妨。人們已經窺見他未來天才的萌芽:使他為自己的身世而哭泣的想象;他那永遠試圖想象人們在想些什麼工作不息的頭腦;他早熟的觀察和記憶能力;他那敏鋭的目光,能在自己舉喪樁時,看透別人的面容,知曉別人是真傷心還是假裝悲威。

②經歷了近幾年頹廢而緊張疲憊的日子之後,能重温童年那“美好的、無邪的、詩情畫意的和快樂的時期”,重塑一顆“善良的、多情的、會愛的童心”,他覺得非常之甜美。

③一條河邊,羣山中的日出;以極大的渲染手法描繪出聲和影的驚人的夜景;當遠處積雪山峯在紫霧中消失時夜歸的士兵唱出美麗歌聲在清純的空氣中飄蕩的美景。

④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在這片繁星點綴的廣袤天空下,人們難道不可以安適的生活嗎?他們在這裏怎麼會保存着一些兇狠的、復仇的情感,保存着消滅同類的狂怒呢?人類心中所有惡的東西都應該在與大自然接觸時消失掉,這是善於善的最直接的表現。”

⑤在大自然中,他傾泄,他麻痺,他激越他的憂愁、他的歡樂和他的愛情。但這種浪漫的陶醉從未損害他目光的敏鋭。

⑥清亮的新月那平靜的光芒。閃爍的池塘。一棵棵的老樺樹,枝繁葉茂,月亮下的一面呈鋁白色,揹着月光一面的樹影遮蔽着樹叢和大路。鵪鶉在池塘後面的叫聲,兩棵老樹輕輕相觸時難以辨出沙沙聲響。蚊子嗡嗡,一隻蘋果落在枯葉上面,一直跳到平台石階上的青蛙,綠綠的背部在一縷陽光下閃亮……月亮在上升;它懸於空中,清輝漫步;池塘更加的清晰明亮;暗處變得更加的暗黑,亮處則更加的清亮……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讀後感悟:

在這一章中我知道了雖然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望族,但是他同情於下層人民,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名人傳》讀書筆記3

我以前讀過許多的書,但是我發現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書本中寫下了令人深思的道理,如笛福借《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開拓進取,也獲得了挑戰自然的信心,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澤教會了我們要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自強不息,馬克·吐温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讓我們見證了一個男孩的成長經歷,還有《昆蟲記》《格列佛遊記》《小王子》等……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畢生思想的結晶,人生經驗的提煉。站在人類思想巔峯的大師們通過這些偉大的著作,和我們進行着親切、愉悦的對話……

本書《名人傳》則用激情的文字譜寫了三首英雄的讚歌:貝多芬——一個耳聾的音樂家,一個被命運捉弄的人,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米開朗琪羅——一個憂鬱症患者,一個賦予巖石生命的工作狂,一個享受痛苦,捨棄歡樂的英雄;托爾斯泰——一個離家出走的老翁,一個打破生活的安寧以安撫良心的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的是相同的成功與輝煌,他啟示我們:人要勇於面對生活的不幸與苦難,不向困難痛苦低頭的美好品質。

希望大家也能夠向那些英雄一樣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名人傳》讀書筆記4

優秀的傳記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瞭解人生,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自身創造的,而傳記則是把那些偉大的創造天才的人生軌跡描繪出來,就象這本由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一樣。

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是一個音樂家,一個雕塑家。一個小説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怨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人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造出了不朽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説裏描寫了千萬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愛的種子。他們堅信只要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就一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正如不向命運低頭的貝多芬告訴我們那樣;“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我們對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應當有所感悟。我們應當重新鼓起對人類的信心。

青少年朋友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那麼讓傳記成為你人生的伴侶吧。

《名人傳》讀書筆記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著《名人傳》,受益非淺。書中三位主人公堅持不懈的精神,改變了我膽小、懦弱、怕苦的性格。

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了。貝多芬出身貧寒,13歲輟學,17歲挑起家庭的重擔,25歲他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卻開始失聰。他嘔心瀝血創作的樂曲,常常拿不到分文報酬……總之他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然而所有的磨難只是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他從未享受過歡樂,卻創造了《歡樂頌》奉獻給大家。他終於戰勝了痛苦!戰勝了疾病!戰勝了所有磨難和障礙,攀上了生命的顛峯!

米開朗琪羅出生於佛羅倫薩頗有聲望的藝術家庭,從小接受精英階級的教育,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然而他在精神上受折磨:他眼見外族入侵,人民受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的家族只想從他身上榨取利益。更可悲的是,他的處境與奴隸相差無幾。他沒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得不為教皇勞碌終身。他們剝奪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是沐浴着文藝復興的春風長大的,沒有人比他更深刻的領悟到這思想運動的精髓,他比同時代的藝術家更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醉心於表現人的力量,尊嚴與意志。他的藝術理想是巨人式的。這就決定了他與那些只關心為自己樹碑立傳的教皇們永遠不能達成一致,決定了他將終身為實現不了理想而痛苦。

托爾斯泰是名門貴族,地位優越,衣食無憂,既不需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那樣終日勞碌;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有深愛他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幾乎沒有經歷過艱難的習作階段就獲得了成功;他蔑視已經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文學聲譽,惟獨渴望擁有他所未知的——生命真諦,於是他以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去探尋。他對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震驚,為農民的貧困和愚昧而痛苦,為難以擺脱家庭的羈絆而煩惱。他若像旁人一樣心安理得地享受命運的安排,也許就沒有煩惱了,然而托爾斯泰的偉大就在於不肯安享富貴,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造福於人類來實現自身的價值,於是煩惱接踵而至:他因為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而受到來自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壓力,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認同和理解。

常言道:“開卷有益”。《名人傳》中的三位主人公成為我人生路途的明燈,啟迪我懶惰的思維,鞭策我在漫長的人生中奮進。

《名人傳》讀書筆記6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書筆記7

花了3,4天的時間重讀名人傳。記得我第一次讀此書是11年前,當時大三暑假學校組織去南京實習從武漢到南京的船上。時間過得真快,一輪都快過去了。

我已經不太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候的感想了。這次讀,坦白説,感想良多。人説好書是精神食糧,這本書可説是精神的“滿漢全席”。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偉人的成長軌跡,就能感到自己精神力量的壯大。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説的,偉大的靈魂總是感到痛苦和孤獨,作者為這三位偉人立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用來慰藉那些靈魂的。

我不是學文藝的,所以專業的知識,比如説繪畫,雕塑和文學思潮,於我都不熟悉。因此,我所關注的是偉人精神的力量。貝多芬,作者在後記(還是前傳)裏非常精闢的用“力”這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和精神的精髓。他從來不向命運低頭,他的作品充分展現他的力量,他敢於打破sonata的刻板格式,賦予新的生命。於貝多芬,我非常欽佩,感慨也最多。

我不喜歡米開朗基羅的傳記(和他本人),並無冒犯大師的意思,我尊敬他的天才。佛羅倫薩是藝術的天堂。我還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對裴冷翠是那麼神往,可惜直到今天還沒機會去轉轉。可是他的精神世界,對我來説太消極。我認為不可取。就像我讀清朝張英的《聰訓齋語》和康熙的《庭訓格言》,張英是中國傳統的讀書人,講求心性的高遠寧靜(如鶴)。康熙不用説,注重實效,讀書做事相得益彰(如鷹)。對我來説,我就更欣賞康熙。大概我是學管理的而不是一個文藝家,對我來説,瞭解人性,增加自己的精神力量的最終目的還是積極向上的為人服務。

對於托爾斯泰的部分,我最感興趣的其實就是他1880年精神錯亂的那一部分,我認為那一部分也是他精神昇華的過程。用作者的話説,就是從藝術天分昇華到了道德力量。我讀托爾斯泰傳記的感悟,大概就在於,偉人的精神世界都是完美的,如托爾斯泰強調的是絕對的“愛”與“真理”。可是現實世界都是不完美的(far less than perfect)。兩者怎麼樣融合與接軌,是最大的挑戰。我贊成托爾斯泰對宗教世界的統一性(即耶穌,柏拉圖和孔孟有共通之處)的判斷。但是我不喜歡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態度,太消極。我也不喜歡他對待國家,軍隊等強力部門的批判態度。強力部門的存在是社會現實,如果沒有這些強力部門的支撐,一個民族(可以説政權)就無法存在,那它所奉行的政治思想就無法得以張揚。

這本書是人類文化的經典之一,是精神的滿漢全席。無論讀者尋求“真善美”的哪一個面向,都能從三個截然不同的偉人身上找到或多或少的成分。

《名人傳》讀書筆記8

音樂大師貝多芬,藝術天才米開朗琪,文學家托爾斯泰。這三位“英雄人物”被羅曼。羅蘭形象的寫進了《名人傳》中。表現了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與挫折,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

貝多芬一位音樂家,需要敏鋭的聽力,但是在他還不到30歲時耳朵就開始變聾了。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着幸福,但又立刻破滅。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在了創作上,繼而創作了《英雄交響樂》。《第五交響樂》等。從沒停止他前進。放棄自己鍾愛的事業。

米開朗琪出生在一個有聲望的家庭,似乎比貝多芬幸運,但他在精神上比貝多芬更加悲苦,家人從他身上榨取錢財,祖國又多災多難,目睹了外族入侵。人民受苦,共和主義破滅。但是他有偉大的藝術理想,七十歲時接受了聖彼得大教堂主建築師一職,顯示出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人文主義精神。

托爾斯泰出身名門貴族,有着美滿的家庭和很高的文學天賦,可他追求“生命的真諦”為農民的貧苦而痛苦,他這種思想淋漓盡致的揮灑在他的小説裏。

在這些傳記裏,作者極力頌揚他們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追求“真正的藝術”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意志。

《名人傳》讀書筆記9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豁朗琪羅傳》、以及《托爾斯泰傳》三篇著名人物傳記組成的一本書。

羅曼。羅蘭説:“敞開窗户吧!讓自由的空氣從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這句話藴蓄者很深刻的哲理也許這就是筆者寫這本書的目標吧。對於當初的時代來説,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美好的神魂糧食。

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不想他是這樣的不幸運。是啊,他的一輩子是坎坷的,整個兒人的生活中最不幸運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為一個音樂家,聽覺失聰了,這是多麼悽慘的一件事呀!並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非常致命的惡疾給他帶來的苦痛,是十分人所能假想的,不過全部的苦頭都使他變的.更加剛強:他苦痛,卻不肯屈撓於命數;他貧窶,卻既不賣身投靠,亦不迎合潮流,始末維持獨立的人格;他伶俜,卻能以熱心誠懇的赤子之心最愛的人類;他從未享用快樂,卻發明呈獻給全球。不過他卻聽不到許多人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個兒創編的一點佳作。

貝多芬的勇敢、盡力儘量、堅決保持並沒有徒然耗費,由於他終於成功了,他打敗了眾多我們難於假想和難於勉強承受的一點苦痛、惡疾,還有一點兒就是作為一名音樂家,戲台上的變奏者沒有台下聽眾的支持、肯定和青眼,這沒有疑問是一種苦痛的壓力,帶給心魄沉重的艱難困苦感。不過他仍然打敗了他們;他的盡力儘量使全球的人都為之歡樂的度過高興得;他的實在的力量獲得證實,所以最終他登攀上了性命的顛峯。

羅曼。羅蘭也曾説過:“生存是嚴酷的。對那一些不安於平凡的人説來,生存就是一場無停止的搏鬥,並且往往是無光榮的名譽無福祉而言的,在伶俜中默默施行的一場令人悲傷的搏鬥。”筆者寫的這三位著名人物,它們都是很平凡的人,可它們卻比常人碰到更多難於假想的苦頭和絆腳石。然而它們都是從幢幢艱難中勇敢起立來的人,也是從種種艱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著名人物,並且仍然不屈撓於命數對它們的挑戰和考驗。它們三個都是筆者確定地認為的英雄人物,由於它們都具備一樣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回的努力向前神魂;二是永恆維持人格的尊嚴,嚴格遵守個性的獨立,既不勉強服從於強權政治,也不認識不清地隨大流;三是具相關懷人、愛惜並保護人的博愛神魂,甘心為人的總稱的福址呈獻自身。

原來,著名人物也並不像我們假想當中的那樣子美妙,或許正由於幢幢艱難,種種阻攔、艱難困苦和不幸運的命數才讓它們勇敢地起立來而變成絕世傳誦的著名人物吧!它們要打敗這樣艱難危險的艱難到底要多大的力氣,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毅力呀!你們的力氣、勇氣、毅力都使我很欽佩。

沒有人敢説自個兒的人的生活很幸運,縱然是出身在豪門之家的世家庭弟也好,它們有時候也會很難去挑選自個兒的人的生活和理想,由於這都已經是被二老們一手專心謀劃和培育過的了。縱然它們想要成功也一定要具有勇氣和毅力,畢竟獨自一個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旦一夕的事。

那我們還等啥子呢?既是我們曉得要成功一定要支付相應的代價,那我們如今何嘗不為了自個兒的理想而加把勁,盡力儘量加油,一直向前呢?信任自個兒吧!既是著名人物們都是要經歷過艱難,況且從種種艱難中起立來而成功的人,更何況是我們自個兒。

它們都已經成功了,它們都為自個兒的理想而盡力儘量了,支付過了,同時它們也為自個兒的理想成功實現了而倍感無比的快樂和愉悦。我們也一定會像它們同樣嚐到成功的愉悦和滋味兒。我們到底在等啥子?來!加油吧!信任自個兒的人的生活是要自個兒作主的!加油!加油!沒關係能壓倒我們的,我們也一定會成功的。信任自個兒吧!——為了自個兒的理想而奮鬥吧!

《名人傳》讀書筆記10

好詞摘抄:

目不暇接 流連忘返 奇形怪狀 高聳入雲 賞心悦目 蜿蜒盤旋 五彩繽紛

玲瓏剔透 凌空展翅 九曲迴廊 趣味盎然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詩情畫意 齊心協力

好句:

1) 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獷野的光。

2) 臉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脹獷野的眼睛變得倍加可怕;嘴巴發抖;彷彿一個魔術家召來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

3) 充滿着熱烈的火焰,被神的精神燃燒着,在講壇上對教皇作猛烈地攻擊向全意大利宣揚神的威權。

4) 但其中已混雜着一種不可言狀的哀愁情調;這些美麗的軀體已沉浸在淒涼的氛圍中。

5) 我的聲音彷彿是幽閉在臭皮囊中的胡蜂……我的牙齒動搖了,猶如樂器上的鍵盤……我的臉不啻是嚇退鳥類的醜面具……我的耳朵不息的嗡嗡作響:一隻耳朵中,蜘蛛在結網;另一隻中,蟋蟀終夜的叫個不停。

6) 書中各個人物的肖像——如男子是一個善良的,懦弱的,壯實的,短視的,聰明的,真誠的,勤奮的,煩惱的人,——他的年輕的妻子是傳奇式的,多情的,——美麗的健全的鄉女,熱烈而不知貞操的,——都是傑作。

7) 也許是他作品中最深刻的,彷彿用血淚寫成的,結果是一文都不曾拿到。把貝多芬煎熬完的是,日常的窘況,無窮盡的訟案:或是要人家履行津貼的諾言,或是為爭取侄兒的監護權,因為他的兄弟卡爾於一八一五年死於肺病,遺下一個兒子。

8) 他心坎間洋溢着的温情全部灌注在這個孩子身上。這兒又是殘酷的痛苦等待着他。彷彿是境遇的好意,特意替他不斷地供給並增加苦難,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營養。

9) 他甚至在一八二六年時在自己頭上打了一槍。然而他並不死,倒是貝多芬幾乎因之送命:他為這件事情所受的難堪,永遠無法擺脱。

10) 不得不離開波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壯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彷彿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萊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波恩更美更雄壯更温柔的了,它的濃陰密佈鮮花滿地的阪坡,受着河流的衝擊與撫愛。

11) 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霧氛籠罩着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鬚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裏,——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着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裏,藍色的七峯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影,上面矗立着廢圮的古堡,顯出一些名人傳瘦削而古怪的輪廓。

12) 貝多芬的心靈裏多少有些清教徒氣息;粗野的談吐與思想,他是厭惡的:他對於愛情的神聖抱着毫無假借的觀念。

13) 他全沒聽見全場一致的彩聲;他絲毫不曾覺察,直到一個女歌唱演員牽着他的手,讓他面對着羣眾時,他才突然看見全場起立,揮舞着帽子,向他鼓掌。——一個英國遊歷家羅素,一八二五年時看見過他彈琴,説當他要表現柔和的時候,琴鍵不曾發聲,在這靜寂中看着他情緒激動的神氣,臉部和手指都抽搐起來,真是令人感動。

14) 什麼神祕的理由,阻撓着這一對相愛的人的幸福?——也許是沒有財產,地位的不同。也許貝多芬對人家要他長時期的等待,要他把這段愛情保守祕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

15) 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但下脣常有比上脣前突的傾向。牙牀結實得厲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顯得古怪地不對稱。

16) 耳朵完全聾了。丟開耳聾不談,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從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傷風。一八一七年夏天,醫生説他是肺玻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間的冬季,他老是為這場所謂的肺病擔心着。一八二○至二一年間他患着劇烈的關節炎。一八二一年患黃熱玻一八二三年又患結膜炎。從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們只有筆上的往還。

17) 對於這些延緩和躊躇的解釋,我們還得更進一步:它們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這個不幸的人永遠受着憂患折磨,永遠想謳歌“歡樂”之美;然而年復一年,他延宕着這樁事業,因為他老是卷在熱情與哀傷的漩渦內。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日他才完成了心願,可是完成的時候是何等的偉大!

《名人傳》讀書筆記11

《名人傳》是一本很有特點的書,它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篇組成,由三個偉大人物的生平組成。

羅曼。羅蘭説:“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句話藴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對於當時的年代來説,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麼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為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貝多芬的勇敢、努力、堅持並沒有白費,因為他終於成功了,他戰勝了很多我們難以想象和難以忍受的一些痛苦、疾病,還有一點就是作為一名音樂家,舞台上的演奏者沒有台下聽眾的支持、肯定和青睞,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壓力,帶給心靈沉重的挫折感。然而他還是戰勝了它們;他的努力使全世界的人都為之歡呼雀躍;他的實力得到證明,所以最後他攀登上了生命的顛峯。

羅曼。羅蘭也曾説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説來,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作者寫的這三位名人,他們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不過他們都是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的人,也是從種種困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名人,而且還是不屈服於命運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他們三個都是作者認定的英雄人物,因為他們都具有同樣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二是永遠保持人格的尊嚴,恪守個性的獨立,既不屈從於強權,也不盲目地隨大流;三是具有關懷人、愛護人的博愛精神,甘心為人類的福址奉獻自身。

原來,名人也並不像我們想象之中的那樣美好,也許正因為重重困難,種種阻礙、挫折和不幸的命運才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絕代傳頌的名人吧!他們要戰勝這麼艱險的困難究竟要多大的力量,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毅力呀!你們的力量、勇氣、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沒有人敢説自己的人生很幸運,即使是出身在豪門之家的世家子弟也好,他們有時也會很難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因為這都已經是被父母們一手精心策劃和培養過的了。即使他們想要成功也必須要具備勇氣和毅力,畢竟一個人的成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既然我們知道要成功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那我們現在何嘗不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加把勁,努力加油,一直向前呢?相信自己吧!既然名人們都是要經歷過困難,並且從種種困難中站起來而成功的人,更何況是我們自己。

他們都已經成功了,他們都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了,付出過了,同時他們也為自己的理想實現了而倍感無比的歡樂和喜悦。我們也一定會像他們一樣嚐到成功的喜悦和滋味。我們究竟在等什麼?來!加油吧!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要自己作主的!加油!加油!沒什麼能壓倒我們的,我們也一定會成功的。相信自己吧!——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吧!

《名人傳》讀書筆記12

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一個狂放的羈旅者,充溢着他清晰濃烈的感情,鑄就了凌駕於所有微不足道的痛苦之上的,純粹的歡樂。

我以為貝多芬是樂壇裏高傲囂張的巨人,實則不然,他是一個孩子。在獨屬於他的天空裏,單純可欺。用手平撫一遍琴鍵,為他所愛彈奏一曲神祕肅穆的鋼琴曲。他以一種近乎不可理解的強烈感情去愛他的朋友、愛人和家人。能邀請誰來和他一起奔跑呢?可不都是隻看到了他的深邃的平靜,然後在他更深沉的瘋狂裏,對他敬而遠之。聽他演奏的那些充斥着晦暗陰沉的奏鳴曲!你在聆聽的時候,是不是從來沒有想過,是同一個人,創作了温柔的《月光》。

他的生活欺辱了他,於是他把一切的精神和力量匯聚成耀眼的雷電,早已不在乎他的熾熱是不是已經被暴風雨淋濕。就算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脆弱的雨點不得不承認,他的鋒芒。這是一個天才,不止於音樂的天才,這個天才的血液裏流淌着坦蕩凜然的傲氣,讓這個天才的憤怒、痛苦乃至於光輝和快樂都揮灑的淋漓盡致。

假使我們在繪畫,我們要畫貝多芬。怎樣才能栩栩如生?要畫他的傲慢無禮,要畫他的自由任性,要畫他的嬉笑怒罵。在畫筆上灌注鋼鐵般的意志,然後一絲不苟地傳達到畫紙上,這就是我們所要畫的貝多芬的一隅了。説是一隅,那是因為還有一個孤苦頹喪的貝多芬,我沒有講到。貝多芬的大半輩子都在提煉歡樂,可惜的是雜質太多太多。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個殘忍的悲劇,直到最後他抓住了他的歡樂,然後他在臨終的時候説這是“喜劇的終結”。然後一個陌生人合上他的雙眼,從此一個超脱的人生終於解脱了。

我寫這些的時候,窗外是一場暴雨,這當然不是什麼天意,但我還是這麼以為。因為我心中已然是一派電閃雷鳴。我給這篇挫作取名“純粹”,因為貝多芬所帶給我的震撼被我慢慢消化之後,所剩下的,只有一種純粹的信念。

我寫不出我感受到的這種信念的全部,就好像貝多芬所説的:“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我只是知道,憑着這樣一種信念,不論是誰,在哪裏,做什麼——會得到不同的鄙夷,不同的懼怕,不同的恥笑——都會有一樣的被敬仰。

清貧又如何,失聰又如何,無人理解又如何。

貝多芬的痛苦是汪洋大海,而他在浪頭振臂高呼。

任他人生沉沉浮浮,任他苦痛影影憧憧。

平撫一遍琴鍵,豪言壯語盡在不言中。用不着聽見什麼,他本身就是最激越昂揚的交響曲。陶醉在看似可怕的癲狂裏,滲透人心的是不可抑制的戰慄。“貝多芬”只是三個字而已,值得大肆鋪張的,只是一種純粹的信念而已。

《名人傳》讀書筆記13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這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卷首語中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是他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名人傳》講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其羅和托爾斯泰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但是他們憑藉堅強的毅力,走完了輝煌而艱苦的一生。

《名人傳》讀書筆記14

大學畢業若干年後讀完了這本“全國青少年喜愛的優秀圖書”,其實買了很久了,只不過中學那會兒有點時間都用來學數學物理了,對暑期的書單以及讀後感的作業有着天然的牴觸情緒,而且《名人傳》的標題總以為裏面講的會是一些《我的成功可以複製》之類的內容。

最近看完《傅雷家書》又翻起這本舊書,羅曼羅蘭大師的視角果然不一樣,與其説是名人傳記,不如説是名人的心路歷程。作者沒有去展示偉大藝術家們的光輝成就,反而去剖析了三位傑出人物內心的掙扎與抗爭。

貝多芬偏執又傲慢,米開朗基羅怯懦又孤僻,托爾斯泰內心則時常充滿矛盾與內疚,但是他們都具有對藝術與生俱來的熱愛與執着,這點確實是天賦,學也學不來。

所以歸根結底,這本書是在説,人類歷史上如此傑出的三位名人也都不容易,在如此苦逼的生活條件下,創造除了亙古彌新的藝術佳作。藝術天賦這種東西學也學不來,但他們生活中的苦難與作品中傳達出來的力確實可以激勵一下碌碌無為又無病呻吟的孩子們。

《名人傳》讀書筆記15

閲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8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為2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