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

熱點1.2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事蹟材料,肯定對各類事蹟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蹟材料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麼事蹟材料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

王蘭蘭,女,50歲,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幸福家園小區“愛心食堂”負責人。

十年前,王蘭蘭女兒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發現女兒“我要成為一名慈善家”的遺願後,她化悲痛為力量,從此她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王蘭蘭下崗後靠政府低保補助和打零工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僅僅是富人的事。

20xx年,王蘭蘭發現身邊小區內有很多獨居老人,吃飯是一大難題,有了開辦愛心食堂的想法。愛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連這個價格也承受不了,他們就免費。

三年來,愛心食堂為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葷兩素一湯,每餐收3元錢,按當地物價,實際每餐成本5.5元,差額部分均來源於社會資助。20xx年,愛心食堂運轉困難,這個小區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愛心食堂的`義工隊伍,她們沒有工資,和王蘭蘭一起免費為老人們做飯、洗衣、陪護。周邊學校、部分公益組織也會定期組織志願者前來食堂幫忙,為食堂義工減輕部分工作負擔。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2

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宣佈,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

翻看已確定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3人簡歷,進行首次飛行的`航天員湯洪波系湖南湘潭人,20xx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是首位飛向太空的湘潭籍宇航員。

湯洪波,男,漢族,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xx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xx年5月,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xx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3

葉義言,1941年出生,男,漢族,湖南邵東人,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原湘雅醫院兒科教授。

葉義言從事兒科醫療、教學、科研40餘年、兒童生長髮育和內分泌遺傳代謝臨牀20餘年,他也是我國最早接觸生長激素的醫生之一,然而如今,有不少醫藥公司醫藥代表以“終身提成”為誘餌,操控醫生濫開兒童生長激素,此舉對兒童的生長健康有着極大的危害。葉義言教授頂着巨大的壓力站了出來,踢爆“醫藥代表試圖控制醫生濫開生長激素”的.黑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生長激素是一種處方藥,用於治療因下丘腦器質性因素導致生長激素分泌過少或者不分泌而導致的矮小症患者。濫用生長激素不但會影響患兒生長髮育,還會導致患兒體內內分泌紊亂,影響患兒的一生。但是一些兒科醫生面對藥廠開出的“高達10%的提成”和“一次開藥就可從此患者終身用藥中抽取提成”的條件,沒有經受住誘惑。兒童濫用生長激素成為業內一個潛規則。葉義言從學生那裏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堅定地站了出來,揭露了“醫藥代表試圖控制醫生濫開生長激素”的黑幕。

“為了孩子們,我覺得我做的是值得的。”葉義言這樣説,並且也這樣做了。在他看來醫藥代表試圖通過控制醫生的方式將黑手伸向孩子,是極其可怕的。不僅僅殘害兒童,也會對醫風醫德造成毀滅性的傷害。73歲的葉義言一直堅守着他名字中“義”,做無愧於己心、無愧於醫德的醫者。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4

氣動力是飛機設計的靈魂,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推動了飛機的跨代發展。我國開始飛機設計之初,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蘇聯在當時對我國進行的援助僅限於製造,關於設計方面的技術堅決不提供。

顧誦芬參加工作後接受的第一項挑戰,就是我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他在大學學的'是螺旋槳飛機,現在需要設計噴氣式飛機,而且徐舜壽提出要採取兩側進氣,不能用機頭進氣,國內沒有先例。

當時聽説北航圖書館有一份相關的國外文獻,他便動身從瀋陽來到北京,借一輛舊自行車,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錄資料。他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佈局設計。

顧誦芬隨後又完成我國首型初級教練機——初教6飛機氣動佈局設計,建立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初教6飛行品質出色,為我軍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飛行員。

一刻不停,顧誦芬轉身又投入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研究。當時國內一無超音速風洞,二無工程適用的數值計算能力。他依靠紮實的理論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體系,實現了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計算、試驗與試飛的閉環。他所創立的飛機氣動力設計方法體系至今仍被國內飛機設計採用,為後續殲擊機設計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5

顧誦芬對航空的興趣始於燕京大學附屬國小讀書時期。當時,哥哥顧誦詩就讀於市區裏的崇德中學,學校裏的學生用硬一點的紙板做滑翔機,用橡皮筋彈射。哥哥把學校裏做好的滑翔機拿回家裏,帶着弟弟顧誦芬在空曠處放飛。在天空中翱翔的`飛機模型吸引了年幼的顧誦芬,他以極大的興趣與哥哥一起開始製作,一起在外放飛。入讀中學後,他又從父親那裏得到了一本有着重要影響的人物傳記——《一個飛機設計師的故事》。這是蘇聯飛機設計師雅科夫列夫的自傳。

“1937年七七事變,有天早上把我炸醒了,日本飛機排得很整齊往西邊去,緊接着就是炸彈響。1939年我們到上海,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上海(日軍駐地)經受了美國飛機的轟炸,所以我知道二戰美國人之所以佔優勢,就是他們的空軍厲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

不久後,顧誦芬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1951年,顧誦芬大學畢業。因為抗美援朝,我國急需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上級組織決定,這一年的航空系畢業生要全部分配到中央新組建的航空工業系統。面對母親的不捨,懷揣着航空夢想的顧誦芬,踏上了北去的火車。與他同一批的畢業生都被分配到飛機設計和航空技術研究部門,唯有他被留在了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機關。一心想設計飛機的顧誦芬,因此還有一點小小的不開心。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6

為了實現教鄉親們學文化的目標,朱彥夫騰出自家的一間堂屋,用母親做壽材的木板做成書架,買了200多本書,建起了全村第一個圖書室。隨後,朱彥夫又張羅着辦起了張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裏常常要艱難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給村民上課。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來都費勁,沒手沒腳的朱彥夫不知在夜間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的8名黨員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開始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們砌石壘堰、改天換地,在山坡上開出了80多畝“大寨田”,治理了3條大山溝,為村裏新增200多畝良田。

1960年開始,朱彥夫帶着鄉親們翻山越嶺打了9口水井,並在村裏打了3口用於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繪製圖紙,帶領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長的灌溉渠。同時,又成立了村林業隊,建起40畝蘋果園、10萬株的花椒園、2萬株的桑樹園。如今的村民,單是果樹每年就能收入幾萬元,生活富足,原來貧窮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範村。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他與死神又一次擦肩而過,朱彥夫自知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主動辭去幹了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英雄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開始了另一場戰鬥。

他讓兒女買來筆墨紙張、參考書,説:“我是二十六軍的戰士,我要替連指導員完成他的遺願,把戰鬥經歷寫下來,讓後人知道我們是怎樣和敵人殊死搏鬥的。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彥夫寫書有多大困難。殘疾的身體讓他吃盡了苦頭:他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方法交替使用。寫不了幾個字,眼睛就疼得難受。他每天只能寫幾百個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紙上。

另一個攔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為了寫成這本書,他舔爛了4本字典。由於日夜煎熬,他的視力持續下降,原來的傷口發炎,心臟病加重。不論醫生怎麼勸、家人怎麼攔,他始終筆耕不輟。

熬過了嚴冬,熬過了酷暑,經過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彥夫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出版發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書名並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人們説朱彥夫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而遲浩田將軍則説,朱彥夫就是活着的“鋼鐵戰士”!

《極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全國各地紛紛邀請他去作報告,在淄博市的一場報告會上,朱彥夫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當場暈倒在講台上。經搶救治療後,雖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卻從此癱瘓,沒了知覺。英雄永遠是英雄,他硬是撐着病體,經過幾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

朱彥夫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用鋼鐵般的意志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20xx年12月12日,朱彥夫家庭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受到書記的親切接見,朱彥夫説,這種榮耀和幸福,他終生難忘!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7

“983”一戰,“蘇神”二字再一次成功刷屏。

其實,自國中開始走上專業運動員道路,蘇炳添年少時也曾春風得意馬蹄疾——2009年時年僅20歲的他就曾橫掃國內賽場,囊括了各大田徑短跑比賽中大大小小11枚金牌。然而很快他就遭遇了傷病困擾,第二年幾乎有半年時間都在養傷,無法正常訓練。

不過年輕的蘇炳添積極康復,養傷期間無法落地跑步便主攻上肢力量,最終趕上了當年的廣州亞運會,還與隊友們一起在廣州亞運會上以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拿回了闊別20年之久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

小荷初露後,蘇炳添的成績既有突破又有瓶頸,一方面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成為了中國短跑史上第一位晉級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選手,還在第二年闖入了世錦賽男子百米半決賽,但卻在全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裏惜敗於國家隊隊友張培萌,特別是張培萌當年還跑出了10。00秒的成績,成為當時該項目的中國第一人,風頭一時無二。

不過避開了輿論的“追捧”,反倒給了蘇炳添更多時間沉下心來去鑽研短跑技術。他和他的廣東教練袁國強一起嘗試做了更科學、更適合自身的改變,包括起跑、步幅、步頻等都在不斷地調整,畢竟短短100米賽道上,每個0。01秒都要凝結許多心血。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努力,蘇炳添終於在2015年迎來了重大突破,他在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跑出了9。99秒,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

此後三年間,他又七次打開10秒大關,還曾在2018賽季兩度跑出過9秒91的好成績。然而,就在大家以為這位廣東飛人終於可以穩步起飛時,惱人的傷病卻降臨在了蘇炳添身上,在咬牙又堅持了一個賽季取得東京奧運入場券後,他不得不暫停了2020賽季的所有比賽,專心養傷,在腰傷最痛苦的時候,連彎腰繫鞋帶這樣的簡單動作他都無法正常完成。

不過年逾30的蘇炳添,並不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在傷病和遺憾中結束,奧運延期也為他爭取了更多康復時間,就這樣從直不起身也要堅持訓練,到重新回到跑道,蘇炳添不僅克服了外界對他的所有質疑,還在東京奧運男子100米比賽裏兩度“破10”,創造了9秒83的'驚人成績,兑現了他“絕不放棄”的承諾。最終蘇炳添在東京奧運閉幕式上擔任了中國代表團的旗手,這也是對這位廣東老將多年來堅持最好的肯定。

“曾經大家都覺得,百米運動員破不了10秒,但是通過這幾年科學訓練,我發現並不是這樣。”2014年之後,蘇炳添開始有不斷出國學習的機會,他開始真正感受到跑步技術中有很大的學問。

“直到今年的全運會,大家也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田徑100米的決賽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很多運動員已經開始接受一些新的訓練的理念和手段了。”

“我覺得,因為那些曾經的定義,沒有人去嘗試走出這一步。但是現在我站出來,跑到了這個歲數,之前所謂的定義就被打破了。每個人的人生是被定義的,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8

蘇炳添最大的天賦就是堅持,幹一件事,就要幹到底,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他的付出終歸獲得了回報。在20xx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摘得銅牌,成了第一位闖入9秒關口的黃種人。那一刻,站在他身邊的清一色的黑人選手,蘇炳添為中國揚眉吐氣了。

3個月後,20xx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百米半決賽,蘇炳添與維考特在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三位上的數字皆為9秒987,因此兩人以並列第八的成績晉級決賽。蘇炳添也成為了首位殺入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亞洲運動員。決賽他以10.06的成績獲得第九名。

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這樣評價蘇炳添:“蘇炳添非常偉大。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自己跑不過黑人選手,每到大賽,輸竟然成了‘正常’結果。整整等了幾代人,我們才贏來了蘇炳添的爆發。他的突破有一個特別大的`意義,那就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思想和一些神話性的東西,挖掘出了隊員的潛力。”

20xx年裏約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8月18日,里約奧運男子4*100米接力預賽,中國隊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跑出37秒82的成績,破亞洲紀錄晉級決賽。8月20日,里約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蘇炳添與湯星強、謝震業、張培萌代表中國隊以37秒90獲第4名。

再快的選手也跑不過時間,20xx年,28歲的蘇炳添曾一度向田徑隊遞交過退役報告,打算年內結婚,開啟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給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在當年天津全運會上,蘇炳添輸給了新人謝震業屈居亞軍,蘇炳添回憶,“我覺得上天一直在考驗我,但是沒關係,我有這個耐心。運動員有誰願意服輸呢?”

名師出高徒,20xx年,蘇炳添開始正式跟隨美國外交蘭迪-亨廷頓訓練。蘭迪出身於NCAA名校俄勒岡大學,迄今從事跳遠和短跑的支教工作長達四十年,曾帶出兩位男子跳遠世界巨星班克斯、鮑威爾。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9

2月3日,農曆初七,立春萬物生。

廣袤的中原大地上,麥田無邊地綠着,一如“平民英雄”王鋒的精神之光,在中原大地蔓延與傳承,煥發着新的生命力。

英雄王鋒,走了!在20xx年南陽的那場大火中,王鋒捨己救人,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海。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鄰居無一傷亡,而王鋒全身有98%的面積燒傷。四方捐助,仍沒留住英雄。20xx年10月1日,王鋒因多臟器衰竭,不幸在北京離世。

英雄王鋒,還在!立春時節,大河報記者回訪英雄身後事。他的“善良基因”在兒女身上得以傳承,他的“俠肝義膽”在四鄉八鄰得以弘揚,他的“捨己為人”已從中原腹地感動整個中國。

昨日上午,記者從南陽市委宣傳部獲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鋒,榮膺20xx“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將於今晚8時在央視一套首播,2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9時30分重播。

[回憶]

即便再回那天她還是“攔不住丈夫救人”

潘品清楚地記得,她的丈夫王鋒,已經離世120多天了。

為方便女兒上學,潘品在南陽新租了房。這裏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遠,但潘品幾乎再也沒有回去過,那是一段不願啟封的回憶。

去年5月18日凌晨,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樓上住了25口人。

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卧室正對着的一樓大廳內濃煙滾滾,停放的10多輛電動車熊熊燃燒。

“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時,王鋒抱起10歲多的女兒,衝到了樓外。

第一次衝進火海,王鋒先到一樓北間的卧室,護送出妻兒。

第二次衝進火海,王鋒救出一樓東間的一名託教老師和兩名學生。

火更大了,煙更濃了。

可是王鋒沒有猶豫,他迎着烈焰和濃煙,第三次衝入火海。這次,他跑上二樓、三樓,使勁兒地敲打鄰居房門:着火了,着火了!

幾分鐘後,再次衝出火海的`王鋒被燒成了“炭人”,他赤腳跑到近百米外的張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帶血的腳印。

全樓的鄰居無一傷亡,而王鋒全身有98%的面積燒傷。20xx年10月1日,王鋒因多臟器衰竭,不幸在北京離世。

在丈夫離世後的日子裏,潘品曾假設了無數次,“如果那天我攔住他,現在我們是不是還有一個完整的家?”説完,潘品又自言自語:沒用的,我知道我攔不住他,看着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

[夢想]

孩子們長大了想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王鋒9歲的兒子王玉金,夢想是長大了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怎麼才能成為“爸爸那樣的人”?王玉金低着頭,沉默。片刻,他抬起頭回答:幫別人修電視機、修電腦、修電動車——這些都是王鋒曾經常做的。

“不管多累,不管在幹啥,只要別人開口求助,王鋒總是擱下手中的活就去幫忙。”潘品説,她總能在兒子身上找到王鋒的影子,善良又細膩。

採訪中,兒子依偎在潘品旁邊。當談起丈夫時,一向堅毅的潘品忍不住落淚,王玉金趕忙伸出小手,輕輕地給她擦了又擦。

兒子幫自己擦淚的小動作,讓潘品心疼又感動,“倆孩子長大了,更懂事了”。

“昨天晚上,我還幫媽媽用鹽水熱敷腿。”年前,潘品意外遭遇車禍受傷,每晚要用鹽水熱敷兩三個小時。王婷説,能幫忙照顧媽媽,她很開心。

“女兒有三個夢想,第一個是成為一名教師,第二個是成為一名外交官,第三個是成為一個科學家。”

在“感動中國”候選人物投票時,王婷認真看了每一位候選人的事蹟。她多了一位偶像: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她央求媽媽到北京錄節目時,一定要和偶像合影。

1月15日,潘品到北京錄製《感動中國》時,見到了潘建偉,順利幫女兒完成了心願。得知王婷對科研感興趣,潘建偉的助手專門電話聯繫上潘品,“他要了我們的地址,説潘教授想給孩子們寄些科普讀物”。

兩個孩子的變化和成長,是潘品最大的欣慰。把兩個孩子撫養成才,也是潘品最大的希望。

今年過年,女兒王婷給王鋒寫了信:“爸爸,我們過年了,我會照顧好媽媽、弟弟和奶奶,好好學習,不惹媽媽生氣。”弟弟緊跟着寫道:“爸爸我想你了,我會好好學的,我會保護一家人的……爸爸我愛你。”

[期許]

新租了房子她的微信名字改成“希望”

潘品娘仨在南陽新租住的屋子,收拾得温馨、潔淨。女兒王婷在屋裏養了十多盆花草,陽台上的一盆水仙長了半米高,一串串米白色的花,吐着芬芳。

客廳裏放着兩張小書桌,將近兩米高的四層書架,塞滿了孩子們的書。客廳電視機旁,最顯眼的位置貼着兩張“獎狀”。

一張是屬於女兒王婷的“學習標兵”獎狀,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王婷拿了全班第一。一張表彰潘品是“優秀家長”。

新的一年,潘品把微信暱稱改為:希望。

名字孕育着兩層含義,一層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堅強、振奮,擔起家裏的責任。另一層含義是,希望能把兩個孩子培養成才,為社會做貢獻。

關於未來,潘品也有了新的打算,她想繼續當老師。這不僅是潘品的夢想,也是她選擇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社會上那麼多好心人幫助我,我不知道該怎麼回報。”潘品覺得,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把愛傳遞給孩子,這也算是一種感恩。

出租屋的魚缸裏,4條紅色的小金魚結伴相遊,自由自在。“這4條小金魚代表着王鋒、我、兒子、女兒,我們一家四口人永遠不分離。”潘品説。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0

今年30歲的江夢南,出生於郴州宜章縣莽山瑤族鄉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江夢南半歲時,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讀脣語和別人進行交流。最開始,江夢南靠着反覆撫摸爸媽的喉嚨,來感受聲帶的震動並練習發聲,往往一個音節父母重複上1000次她才能學會。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着鏡子學口型、摸着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脣語學會了“聽”和“説”。在江夢南的印象裏,身為老師的父母都愛讀書、看報。正是學脣語這個決定,讓江夢南的求學之路走得越來越長遠。她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頒獎詞: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從無聲裏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裏,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1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繫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着殘疾的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來解決村裏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清廉公正,用撫卹金接貧濟困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裏人多地少,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裏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乾瘦如柴。朱彥夫瞭解到情況後,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幹,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為村子裏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裏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卹金為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羣眾。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羣眾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後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羣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於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於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2

王婭,一個普通的名字,連日來在天津市民口中傳頌。

王婭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餘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聽説資助的學生家裏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裏拿出2000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後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從1985年開始致力於慈善事業,30餘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深受感動,隨後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後,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在遺贈書裏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卧於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3

自1998年聶海勝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以來,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備份;神六、神十,他兩度飛天,如今,他帶着全國人民期待和重託,再次叩問蒼穹!

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是從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選出的,但由於第一批航天員年齡較大,必須要提高系統訓練的強度,以確保他們能適應太空環境。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聶海勝為祖國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仍然年輕!他知道每次載人飛行航天員乘組的選拔,都是“從零開始”,即使執行過航天任務,面對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年齡最大的他更沒有捷徑可循!

聶海勝頂住了壓力,得益於他在生活中近乎“自虐”的自律,堅持鍛鍊和控制飲食,時刻以航天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很快適應了訓練強度和節奏,表現優異,最終入選。

聶海勝的履歷十分光鮮,標籤也很多,博士、少將、57歲、指令長……這些標籤隨便一個都可以“吹一輩子”,但聶海勝卻不,他口中最常提到的身份是“航天人”,不管自己有多大成就,有多少榮譽加身,他總是説:“航天員狀態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我們的初心使命就是飛天。”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4

聶海勝説自己是幸運的,高中畢業時遇上了招飛。當飛行員是聶海勝的夢想,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時候,從沒見過飛機的他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有一天,家中來人,説是縣武裝部搞政審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飛翔了。臨走時,聶海勝像往常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讓母親出門送自己,是怕母親難過。

來到航校,聶海勝好似鳥兒上了天。他覺得自己與飛行有緣,要不兒時為何會做那個無緣無故長翅膀的夢?為何摸着操縱桿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樣操作自如?聶海勝覺得自己是為飛行而生的.。當年,作為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辭的他只説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若預備梯隊有機會飛天的話,執行過神舟六號任務、已於20__年晉升少將軍銜的聶海勝,將成為首位以將官身份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196四年10月13日出生於湖北棗陽的聶海勝,是唯一一位從「神五」到「神九」四次載人任務的梯隊成員。

儘管各國載人航天曆史上,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年齡並無上限,但因為年齡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員中還沒有執行過任務的成員,將部分退役或轉崗。

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材料15

終於開始了正規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體現出來。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説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麼慢,我能夠跑到11秒以內。”表哥蔡健髮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能夠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麼就獎勵什麼。”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xx__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牀訓練並不適合。而且,因為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裏做説客,勸説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着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xx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協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