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

熱點1.0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

方鋭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陳陸提出的3個願望:提高待遇水平、改進老舊裝備、建立鄉鎮消防站。如今,前2個願望已基本實現,第3個願望卻成了陳陸的遺憾。

“教導員在建立鄉鎮消防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詳細的規劃。”方鋭説,陳陸之所以這麼想建鄉鎮消防站,是因為20xx年龍橋鎮的一起火災。

20xx年,廬江大隊接到龍橋鎮的一起火警,一名姓郭的村民家裏着火,接連燒了附近5户人家。大火被撲滅後,一名村民氣憤地對陳陸説:“你們消防隊在幹什麼?這麼長時間才來!”陳陸立即道歉,見這名村民仍然氣憤不已,他讓這名村民坐上消防車,並告訴他消防車裏的水已經打完,現在是空車回消防隊,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結果空車歸隊用了40分鐘,而這名村民也發現,陳陸他們從接警到到達現場,用時約45分鐘。事實擺在眼前,這名村民沉默了。同樣沉默的,還有陳陸。方鋭説,這件事之後,教導員最大的想法,就是_年一定要建2個鄉鎮消防站,一定要解決第一時間撲火的問題。

説幹就幹,陳陸和方鋭立即找相關部門協調,着手建設龍橋鎮特勤消防站,併為盛橋鎮、羅河鎮、樂橋鎮、白山鎮的派出所採購了4輛消防車,作為消防執勤點。廬江縣南北長67公里、東西寬54公里。廬江大隊在中間,但要到達遠一點的鄉鎮,需要1小時左右,對處置初期火情極為不利。

20xx年3月,陳陸和方鋭代表大隊跟政府協調,在湯池鎮和同大鎮建2個鄉鎮消防站。“教導員利用鄉村學校、衞生院等老舊或廢棄的房屋改造成消防站,夠十來個人住,能停放2輛消防車。一旦發生火災,消防站能第一時間處置。”方鋭説。

20xx年8月和10月,同大鎮、湯池鎮2個消防站分別投入使用,覆蓋10個鄉鎮。至此,廬江縣17個鄉鎮只剩7個未納入鄉鎮消防站覆蓋範圍。

“如果龍橋鎮特勤消防站建好,現有的廬城是主站,龍橋、同大、湯池是分站,正好對整個廬江縣實現全覆蓋。”方鋭説,陳陸設計得很周密,下一步他還想把同大、湯池2個鄉鎮的消防站升級為二級消防站,下面再覆蓋鄉鎮消防站,“可惜這個願望還沒來得及實現”。“改制後,一些政策還沒有落地。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陳陸要建立鄉鎮消防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勁峯説。對此,劉書虎深有體會。“陳陸建立鄉鎮消防站是從零開始,要溝通的部門太多,困難重重。他也曾想過放棄,但想到對地方羣眾有益,他又笑嘻嘻地覥着臉讓我找相關領導協調。”劉書虎説,陳陸告訴他,要幹一點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事。章傳友要到魏崗村工作時,陳陸叮囑他牢記入黨誓詞,做的事要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並讓他多瞭解貧困户的情況。

一段時間後,陳陸向章傳友問起貧困户的情況。章傳友告訴他,有一户貧困户養殖土雞,銷路不太好。後來,陳陸用自己的錢,買貧困户的雞和蛋,卻始終不讓章傳友告訴貧困户。“陳陸説要幫忙找投資商,他犧牲之前,我們還一起謀劃這些事。”章傳友説。

誰也沒有想到,這場洪水帶走了陳陸,也帶走了許多他未完成的心願。母親再也不能在生日時收到兒子送的玉手鐲,妻子辦的海洋館年卡一次也沒去,兒子也收不到爸爸親手送給他的玩具消防車了……

7月27日,應急管理部批准陳陸為烈士、追記一等功。

殯儀館內,照片上的陳陸笑容温和、眼神堅定。劉書虎説,他們想為陳陸塑一座雕像,然而當他看到廬江人民自發穿上白襯衣、黑褲子,送英雄最後一程,千餘名社會各界人士在陳陸的靈柩前深深鞠躬、致以哀思,陳陸的戰友們像陳陸一樣仍然奮戰在抗洪一線時,他知道,陳陸在人民心中、在這塊土地上已經鑄起了一座豐碑。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2

61歲,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43年堅守偏遠山村,堅持苦幹實幹,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毛相林打通絕壁、誓拔窮根的事蹟傳遍了全國各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讚譽,他也陸續獲得“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全國脱貧攻堅獎奮進獎”等榮譽稱號。

頒獎辭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嚮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於帶着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峯,路的盡頭是家園。

適用話題

奮進擔當,脱貧攻堅,實幹精神,心繫鄉村,甘於奉獻

國測一大隊:山河功業存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3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4

陳陸:誓言“守好廬江”浪尖上逆行的他用生命兑現承諾

陳陸:

我還要回一次頭,還去救那兩個人。

《感動中國》頒獎辭

最先出發 最快抵達

為危難的鄉親奉上最好的年華

欠身體一台手術

欠妻子一個告別

欠父母一次團圓

洪水洶湧

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

大雨過後

你是天空中燦爛的霞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陳陸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5

骨科碩士、神經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骨科主任,這是樑益建的真實身份,然而,讓他感到最親切的稱謂,卻是來自患者的一聲“樑爸爸”。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精湛的醫術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這是樑益建作為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最真實的寫照。對於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樑益建顯得有些低調:“我就是個給病人看病的普通小醫生。

樑益建:“我只是個小醫生”

在醫院骨科大夫們眼中,樑益建是個精力充沛的人。這個留利落平頭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雙泛黃的運動鞋,疾走於病房、醫生辦公室、手術室之間,並不高的個頭一轉身便找不見人。病房裏的患者們覺得,樑益建是個和緩平靜的人。調整牽引支架時,他手拿10號扳手,弓着身子不緊不慢地調整每一顆可能影響角度的螺絲釘,平均每個人的調整時間30分鐘。面對媒體的採訪,樑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鏡,用沙啞的聲音説了一句:“我只是個小醫生。”

在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着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樑益建的話大辯若訥,“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着一線生機。

三醫院1號住院樓2樓,帶着脊柱牽引支架的於建紅,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轉角通往醫生辦公室的小平台上,靜靜地呼、吸。病區的空氣混雜消毒水和病房裏的各種藥味,並不算清新,他卻視為珍寶。

幾個多月前,一輛小汽車飛馳在河北滄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於建紅癱坐在哥哥於建忠的汽車後座,大口地吸着氧氣,生命的氣息隨着時間流逝,似乎正一絲絲地沒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見。因為40年脊柱側彎而變形的胸腔,壓迫着於建紅肺部的呼吸空間,“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歲的父母、媳婦周大姐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為了“活命”,從20xx年就出現呼吸困難的於建紅已經輾轉在河北、北京求醫2年,跑過很多家大醫院。“這是命運的事,回家好好休養”,醫生的這句話於建紅聽過很多遍。儘管呼吸對他來説越來越費勁,他一邊吸着氧氣一邊執拗地在網上搜索,不甘心地試圖叩開命運之門。當北京的一位醫生告訴他“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樑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沒人敢收你了”時,他連發短信的力氣都沒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於建紅的愛人周大姐試探着向樑益建的手機發了一條短信諮詢,立即收到了回覆。8月7日,於建紅最新的血氣分析數據被一一發到樑益建的手機上,“我的氧分壓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壓低於60mmHg,已經意味着呼吸衰竭。緊緊捏着手機的周大姐,反覆翻着手機,一條短信點亮了屏幕,這是於建紅期盼了2年的回覆——“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點從滄州出發,一天之後,已經陷入半昏迷的於建紅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立即進入骨科ICU。2天后,於建紅情況好轉,進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來”的於建紅,“活命”機率正在呈幾何級數增加,“現在上下樓梯都沒問題,聊天更是沒有問題”。

樑益建:“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於建紅和病友們互相打氣時,常常會聊到一個已經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歲、重慶壁山小夥子肖強。肖強的脊柱曾有三個嚴重畸形:嚴重脊柱後凸畸形、嚴重側彎畸形、嚴重脊柱旋轉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側彎達到了190度,被媒體稱為世界罕見。肖強也和很多病友一樣,因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臟等臟器已經受到嚴重積壓,呼吸越來越困難。如果再得不到治療,他最終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

從20xx年起,肖強在全國各地奔走尋找獲救的希望,走遍了國內知名醫院,拜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知名的脊柱專家,“在北京求治時,為了節約錢,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門診大廳裏。”然而,跑遍了國內多家大醫院,肖強都被拒絕。在北京某醫院,肖強曾住院15天,最後專家仍告訴他無法手術,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經過努力尋找,20xx年3月27日,沒有放棄的肖強找到了樑益建。

20xx年4月9日進行了第一次手術,20xx年7月進行胸廓成形手術,20xx年3月進行脊柱矯形手術,20xx年9月出院……如今,肖強仍把每一次治療節點記得清清楚楚,他説這對自己非常重要。距離出院已經一年有餘,肖強除不能彎腰外,生活與普通人無異,此前出現的腰疼、呼吸疼等問題也在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肖強的女兒出生了,他特意撥通了樑益建的電話報喜。

在“我能治”幾個字之中,有患者重獲新生的喜悦,也有不為人知的風險。國際脊柱側彎學會委員(SRS member)陶惠人説,脊柱側彎手術,醫生需要承擔病人癱瘓、出現呼吸問題等風險,“脊柱側彎手術是骨科手術中風險最大的,在醫學範疇內,手術出血超過兩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側彎手術及肝腎移植手術。”樑益建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天手術都很難,就像在青藏線的懸崖邊開車”,但他又將話鋒一轉,“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據公開報道,20xx年至今,由樑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千例。另據西南交通大學附屬醫院統計,20xx年至20xx年間,樑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後出院,餘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

智善公益基金會與全國20餘家公立醫院具有合作關係,“三醫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廣大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術難度高、風險大、治療時間長。”作為在全國範圍長期救助家庭貧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祕書長,苗強説,“樑益建的勇氣來自於對醫學事業的敬重與執着。”苗強眼中的樑益建是位勇士,“勇於探索醫學高峯,挑戰高難度的手術”。

據悉,樑益建在治療病例上已經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類型,突破了國際公認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手術三大禁區:極重度脊柱畸形、合併脊柱畸形和合並心肺功能衰竭。20xx年2月,樑益建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誌《Spine》的一個病例,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誌在審稿時會針對每篇文章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在每一天不斷髮生的工作細節中,樑益建的“勇氣”源自對己對人的“嚴格”。

“嚴格”是對時間的管理。樑益建常常晚上7點之後帶着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點睡覺,而午夜12點之後是他的練拳時間。樑益建舉起右掌緩緩地在空中虛畫出一個圓,圓圈末了,化掌為拳,出拳帶風,“太極講定,定下心,才能在手術枱上處變不驚;太極健身,才能支撐七八個小時的手術。”早上7點半,樑益建又準時出現在辦公室。7點45分,當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時候,骨科醫生辦公室裏已經熱鬧起來。36位醫生護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鐘後開始。

根據醫院相關規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時間為上午8時。“樑主任每天早上7點30分就會抵達病區,醫生、護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們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護士長陳瀾在內,每日上午7時50分參加交班的醫生、護士超過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鐘的工作時間計算,骨科的醫生護士每天共額外投入5小時為患者服務。醫生護士額外的時間投入,一年超過1000小時,相當於50天。每天,樑益建要巡房兩次,除了上午的常規巡房,手術後,他總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們做的手術太難,很多都是全國罕有的,現在的檢查手段有限,沒有經驗參考,有5%不可控的風險,要小心。”樑益建説。

樑益建對醫生的嚴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為治療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學科協作治療組,骨科、呼吸、神經等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都是成員。人稱“大師兄”的胡正軍從20xx年就跟着樑益建學習,“主任要求我們晚上12點再睡覺,多一點時間看文獻。”被稱為“勞模”的汪飛,2年半前加入小組,家住醫院對面的他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當天有手術,晚上10點就會到骨科ICU轉一圈,看看做完手術病人的情況,然後發條短信給樑益建,“我不來看,主任也會來看。”

“樑爸爸給我們重生,挺直脊樑實現夢想”

“主任要求我們晚上12點再睡覺,多一點時間看文獻”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誌銘,同時也是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座右銘,放在樑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對病人的愛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寬慰,有時比手術刀和藥物還更有效。

上午9時,骨科醫生的大辦公室裏,8個打着牽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着沙發邊依次站着。骨科的醫護人員給他們取了個“萌萌噠”的名字——“天線寶寶”。待樑益建從病區查完房,拿着盛滿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紙盒子走進辦公室時,大家微笑着,眼神隨着樑益建的身形移動。來自雲南的張映清排在隊首,樑益建從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號的扳手,開始擰動她身上固定支撐杆與頭盆環的螺母。張映清緊咬着牙關,緊繃着,儘量不讓身體發抖。她的頭部、腰部分別套着一個鋼環,用四根高過頭頂的支撐杆連接固定。通過頭盆環的牽引,讓彎曲的脊柱慢慢拉撐。為了將頭盆環固定在腦袋上,鋼環上的每根釘子都穿過了頭皮。

樑益建迅速翻動着手腕,儘量讓擰動的速度變快。每調一顆,樑益建便後退半步,雙手插進白大褂的口袋,貓着腰,伸着脖子,觀察張映清的牽引架是否平衡。嘴裏看似隨意地詢問着張映清的情況,“現在能爬幾樓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兩個雞蛋吃沒有?”樑益建指了指張映清,面向辦公室裏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帥的。”張映清雙手攀着頭盆環,靦腆地笑了。

私下裏,常有“天線寶寶”喊樑益建“樑爸爸”。在樑益建的個人網站上,有一位哈爾濱脊柱側彎患者術後出院,發帖感謝樑益建,“您不僅是我們的主刀醫生更像是我們的爸爸……對於樑爸爸,醫生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樑爸爸給我們重生,挺直脊樑實現夢想……”病友圈內傳言,“樑爸爸”收了個病友做乾女兒,讓好多病友羨慕。有人向樑益建求證,被直接駁回,“他們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樣。”平日裏送些牛奶、雞蛋已是常事,樑益建還掏錢為他們辦迎新春聯歡會,專門請音樂老師教他們唱歌,每週兩次。

8年多前,樑益建正是憑藉一顆同情心,發現、治癒了職業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0xx年2月,在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衞生工程中,樑益建前往鹽源縣做醫療支援。在瀘沽湖畔的一家租車店遇到一個胸口近乎貼着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頭就往下栽,脊柱嚴重畸形,走路時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樑益建眼裏的伍才林保持着一種“很痛苦的姿勢”。當了多年骨科醫生,第一次見到“駝”得這麼嚴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彎曲近120度。”樑益建圍着對方打量幾圈,説了句“我可以做手術讓你站起來”。

見伍才林不相信,樑益建要來紙筆,邊畫邊講能讓他站起來的原理。磨了40分鐘,才讓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桿走路的希望。電話徵得院長趙聰同意後,同年5月,樑益建將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經過13個小時的手術,這個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沒躺着睡過覺的“駝背”平躺着被推出手術室,康復後身高達到178公分。伍才林給自己改名“伍才立”,銘記人生的轉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積蓄並貸款70萬元,在瀘沽湖草海修了一棟兩層的農家樂出租,當起了小老闆。

手術改變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讓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樑益建”。短時間內,全國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擁而至。樑益建的職業生涯由此轉折,從一名普通骨科醫生轉而主攻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有90個“天線寶寶”正在接受牽引,等待手術,還有61個患者排隊等着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樑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

疼痛、掙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過的。有人説,醫學是一種迴應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當醫生在某種程度上瞭解患者的經歷,治療才能在謙卑、信任和尊重中進行。在樑益建的帶動下,參與瞭解患者經歷的人並不侷限於醫生,更包括了醫生的朋友、醫院、公益組織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療的效果,也在這些成員的深度參與之下拓展延伸。

26歲的女大學生王叢歌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和心臟病,側彎度數達到140度,身高僅有1.3米,手術費用需要16萬元。由於家庭困難,入院不久,有熱心病友告訴王叢歌:如果擔心手術費,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會申請幫助。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傳達的信息。原來,為了給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樑益建及其團隊從20xx年開始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會於20xx年10月在民政部登記設立,截至20xx年10月27日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會已向全國各地960位家庭貧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贈手術費2899.4萬元。根據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祕書長苗強的介紹,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90名脊柱側彎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會的捐助比例達95%以上。20xx年11月至今,基金會已累計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額達558.8萬元人民幣。此外,基金會目前已確定對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為什麼將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除了基於醫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這一背景外,事實上苗強更願意分享一個故事。

20xx年11月,為了讓更多脊柱畸形患者獲得實際幫助,苗強曾挨家拜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有條件進行脊柱矯形手術的醫院,並建立聯繫。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建立聯繫後,苗強每年會到成都三四次,與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樑益建與病友聊天,“哪有一個醫生,做了一天手術下來還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樑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苗強所見,樑益建對患者極為照顧,苦、痛、希望交織着的病房裏,醫生與病人、病人與病人之間變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沒躺着睡過覺的伍才林,不僅挺直了脊樑看見瀘沽湖的藍天白雲,還跟家人蓋了二層農家樂當起老闆;脊柱彎曲達153°的小夥子劉仁富順利完成了手術,開始在資陽學習理髮;曾經呼吸困難多次經歷搶救的肖強,如今也已成家並有了可愛的女兒……自稱為“小醫生”的樑益建曾説:“我的病人,首先要讓他們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這些曾被告知“無法治癒”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帶動下,更多人的力量匯聚成愛的洪流,讓脊柱畸形患者不僅“活了”,還能擁抱人生未來的更多精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6

國測一大隊

山河功業存20xx年5月,國測一大隊第7次測量珠峯高度,最終測定珠穆朗瑪峯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測繪科技的巨大成就。

兩下南極,7測珠峯,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無人區,52次踏入沙漠腹地……自1954年建隊以來,國測一大隊徒步行程累計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國測一大隊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生命極限的英雄史。建隊以來,有46名職工犧牲,還有許多人姓名難以尋找,連一塊墓碑也沒來得及立。他們的生命傳奇唯有大地作證。

【頒獎詞】

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傳家寶,奉獻還是家常飯。人們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們偏向艱苦挑戰。為國家苦行,為科學先行,穿山跨海,經天緯地,你們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獵獵風旗。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7

張富清,男,漢族,1924年12月出生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1948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8月加入,1955年1月轉業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先後在城關糧油所、縣糧食局、縣紡織公司、三胡區、卯洞公社、縣外貿局、縣建設銀行工作,1984年12月離休。

20xx年11月湖北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採集信息,一位退役老兵的物品震驚了現場所有人,紅布包裹一層層打開,人們發現94歲的退役軍人張富清,竟然是一位戰功顯赫的人民功臣。

張富清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後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新中國成立後,他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到偏僻的湖北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8

杜富國:臨危豈顧生

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説: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捨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頒獎詞

你退後,讓我來!

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

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着手趟過雷場。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

杜富國人物事蹟

杜富國,1991年出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

他已獲得的榮譽包括:

20xx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獎章和證書。12月18日,被授予“雲嶺楷模”榮譽稱號。12月20日,被評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在18年12月裏,陸軍黨委召開常委會,作出關於開展向獻身強軍備戰的排雷英雄杜富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此外,他還入選了感動中國20xx候選人物。

他是於20xx年6月15日主動申請從原單位加入到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的。20xx年他才27歲,當年才剛結婚。

20xx年10月11日下午,他們掃雷大隊四隊在雲南某雷場進行掃雷作業,作業組長杜富國帶戰士艾巖在一個爆炸物密集的陣地雷場搜排時,發現一個少部分露於地表的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且下面可能埋着一個雷窩。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報告。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後,他命令艾巖:“你退後,讓我來!”正當他按照作業規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的浮土時,突然彈體發生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飛來的彈片伴隨着強烈的衝擊波,把杜富國的防護服炸成了棉花狀,也把他炸成了一個血人,他因此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正是由於杜富國這捨生忘死的剎那一擋,兩三米之外的艾巖僅受了皮外傷。

發生爆炸後,杜富國當場昏迷休克、傷情十分嚴重。經過軍地雙方醫護人員近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杜富國術後傷情才得到有效控制,生命體徵趨於平穩。但他卻永遠地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友則在他的保護下安然無恙。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9

方俊明,男,56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XX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方俊明救人當年,武漢市尚無見義勇為方面的獎勵條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終不願出具書面證明,致使他見義勇為的行為一直未得到確認。對於這樣一位"英雄",他所在單位,原武昌車輛廠,只好比照工傷來處理。

武漢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但獎勵對象為"與犯罪分子作鬥爭人員".這兩年,有人問方俊明有沒有見義勇為證書,"我覺得蠻尷尬,只好把報上的報道拿給人家看。"

這些年來,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牀的兒子,並將當時尚未滿週歲的孫女拉扯養大。

XX年,一部話劇上演後,方俊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應方俊明要求,武漢市通過收集材料,確認方俊明當年行為屬見義勇為,並頒發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後悔那次行動。一個家庭的艱辛,一個生命的委屈,這一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0

張桂梅是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興滇人才獎等40多個榮譽稱號的獲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媽媽,山區女孩子的一線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華坪教育戰線上辛勤奉獻22年,用心血和汗水為華坪教育譜寫着新篇章。她就是張桂梅。

 一、全新辦學模式創辦免費的女子高中

2008年9月1日,在張桂梅老師的倡導下,在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會各界捐助下,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開學了。女子高中是全國第一家全免費的高中,是踐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隊。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同時也在黨和老百姓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開學那天,一些家長放聲哭起來,激動地喊出了:“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感謝全社會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張桂梅老師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但每一次,都沒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還是會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本來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過惡狗。一番撕咬後,看着被狗撕破的褲腿和流血的腳,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聲大哭。還有一次,在人羣中募捐,被以為是騙子,被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口水吐到臉上。張桂梅為了心中那份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辦學

辦校10年來,3650個日夜身患重症、滿身藥味、滿臉浮腫的張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陪伴學生學習。每天早上5點鐘起牀,託着疲憊的身軀咬牙堅持到晚上12點30分才睡,周而復始,常年如此。

辦校10年來,張桂梅每年春節一直堅持家訪,親自走訪了1527名學生的家庭,沒有在賬上報過一分錢。學生來自麗江市四個縣的各大山頭,家訪行程十萬多公里。不管山路多麼艱險,她從未退縮。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她都要重病一次。張桂梅用柔弱的身軀扛過了病痛帶來的巨大的痛苦,用共產黨人的信念,支撐着走進每個孩子的家。

10年來,張桂梅老師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諸多不解、非議和委屈,忘記了頭頂上的一長串殊榮,忘記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記了年齡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黨的教育事業的實現中。她堅信就是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陽光與温暖;學校就是要培養能回報社會、真正具有共產主義理想、能把自己從社會上得到的幫助再傳遞下去的學生。她曾經這樣説過:“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三、打破常規改革創新以信仰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麼走到了今天,剛開始的女子高中沒有宿舍,沒有食堂、廁所,沒有圍牆。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住在教室裏,食堂、廁所和鄰近的學校共用。困難可想而知,經常老師和學生哭成一片,教師辭職、學生不讀是常有的事。這時,在張桂梅那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的影響下黨支部率先打破傳常規,以黨建統領校建,開創了“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五個一”即“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温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黨員每週一次理論學習”、“組織黨員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並寫觀後感交流”。

張桂梅之所以為黨的教育事業、為人民的教育事業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就是因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雖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卻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給她治病的錢和獎金、工資,共7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所有榮譽證書,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了組織,全部保留在了縣檔案館裏。她説:“是黨為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為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就是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

目前,以張桂梅老師為首的女子高中,從2008年以來走過了十個春秋,女子高中這個貧困山區女孩實現夢想的大家庭容納了1527名成員,大學聯考成績始終保持全市第一名。從女子高中畢業的八屆學生沒有一個辜負家鄉父老的期望,沒有辜負學校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全部進入大學的殿堂,實現了走出大山,飛越大山的夢想。張桂梅曾説過“人要有一種不倒的精神,一種忘我的精神、一種自信的精神,雨水衝不倒,大風颳不倒,只有我們堅持着,覺得自己能行,就不會倒,什麼樣的奇蹟都會創造”。如今張桂梅讓人熟知的不再僅僅是兒童之家的“張媽媽”了,更多的,她是山裏女孩的“老師媽媽”,她創辦的女子高中,免費為山裏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學校已真正成為山裏女孩的“夢工場”、最貼心的“家”和黨委政府聯繫羣眾的一做愛心之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1

【頒獎詞】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祕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里,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人物事蹟】

葉嘉瑩,女,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教育家、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專攻古典文學方向。現為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她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帶給世人。

葉嘉瑩10歲前,她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誦讀經典,由此開始與詩歌結緣。1948年冬,葉嘉瑩隨丈夫來到了台灣,不久,因為丈夫沒有了工作,葉嘉瑩靠辛苦教書承擔起養活家中老小的重擔。

20世紀60年代之後,葉嘉瑩先後擔任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她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了國外。

1978年暮春,葉嘉瑩在報紙上看到內地的學校需要教師,便即刻給國家教委寫了一封申請信,她希望不要任何報酬回國教書。

1979年,她的申請得到批准,來到南開大學開始執教。40年來,她應邀到國內幾十所大學巡迴講學,舉行古典詩詞專題講演數百場。在數十年教學生涯中,葉嘉瑩先生培養了大批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人才,她的許多學生目前已是中國、加拿大、美國多所大學的知名教授和學術帶頭人。

20世紀70年代,已是多所名牌大學教授的葉嘉瑩,願不要任何報酬回國教書。如今,90多歲高齡的她仍堅持講學,還捐出3500多萬元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養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文學人才。葉嘉瑩説:“人的精神品格能夠提升,提升以後,他就有他自己內心的一份快樂。他不會每天總是為追求現實的那一點金錢之類的東西而丟掉人生最寶貴的價值。”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2

1、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獲獎名片】報國心皎潔

【事蹟】

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他是89歲高齡的于敏。

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頒獎詞】

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鈎,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託,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

2、老驥伏櫪:朱敏才、孫麗娜

【獲獎名片】為霞尚滿天

【事蹟】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佈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10年夫婦二人紮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後,他們被中央電視台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頒獎詞】

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3、心有清泉:趙久富

【獲獎名片】量與江海寬

【事蹟】

趙久富,男,60歲,湖北團風鎮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2010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省十堰市鄖縣餘嘴村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緻做好移民工作,帶領61户村民搬遷到團風鎮移民新村。

【頒獎詞】

清水即將漫過家園,最後一次,把紅旗在牆上摩平。你帶領鄉親們啟程,車輪移動的瞬間,心間隱痛。不敢回望,怕牽動一路哭聲。五十年間,兩度背井離鄉,我們的老支書,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髮高堂。

4、大愛深沉:張紀清

【獲獎名片】涓滴見滄海

【事蹟】

他是江蘇江陰市民張紀清,27年署名“炎黃”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國小。張紀清,74歲,江蘇省江陰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祕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1987年以後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國小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頒獎詞】

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他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為我們點燃。

5、同桌媽媽:陶豔波

【獲獎名片】愛子心無盡

【事蹟】

48歲的陶豔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在楊乃彬一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説功能。這給了陶豔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陶豔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作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着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國小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豔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嚮導。12年苦讀,楊乃彬如願考上了大學。

【頒獎詞】

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6、大漠“獵鷹”:木拉提·西日甫江

【獲獎名片】忠臣印寸心

【事蹟】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區的一名公安民警,曾榮立個人二等功兩次、個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讀書期間,木拉提就多次參與警方的反恐行動,擔當卧底和翻譯。從警14年來,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終堅持戰鬥在打擊暴恐犯罪活動第一線,用熱血和行動保護了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和諧穩定,被當地羣眾譽為大漠“獵鷹”。戰友的犧牲、親人的牽掛讓木拉提更加堅定。他説,我們的這個工作背後,是美好的一個未來。因為我們就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新疆。

【頒獎詞】

鋼的意志,鐵的臂膀,每天都在與死亡的狂沙較量。危險無處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為了同胞的安寧,他選擇了翱翔。高飛的獵鷹,他絕不孤獨,因為身後是人民!

7、不懼麻風:肖卿福

【獲獎名片】忘己愛蒼生

【事蹟】

肖卿福,男,66歲,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皮防所黨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肖卿福自1974年從衞校畢業後,走上麻風病防治的崗位。他獨立確診、治療麻風病新發、復發患者300多人,矯正康復手術100多例,從未出現過醫療事故。他在盡心盡力做好麻風病防治工作的同時,還利用各種機會宣傳麻防科普知識,到全縣各醫療單位進行皮防知識講座近百次。

【頒獎詞】

偏見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莊圍困。他來的時候,心裏裝着使命,衣襟上沾滿晨光。像一名戰士,在自己的陣地上頑強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驅趕絕望。醫者之大,不僅治人,更在醫心,他讓陽光重新照進村莊。

8、最孝女兒:朱曉暉

【獲獎名片】仁孝行於家

【事蹟】

朱曉暉,女,黑龍江綏芬河市民。朱曉暉的父親在2002年患瀰漫性腦梗塞,從此癱瘓在牀。為了更好地照顧父親,朱曉暉辭掉了在報社的工作。為了給父親治病,她不但賣了房還欠下一身債務。因為不堪重負,朱曉暉的丈夫帶着孩子離開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區的車庫裏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頒獎詞】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兑,你總咬緊牙關,寒風帶着雪花圍攻着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裏最温暖的宮殿,你病重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

9、光耀人間:師昌緒

【獲獎名片】憂國不謀身

【事蹟】

師昌緒,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兩院”院士,曾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師昌緒從1957年起便負責“合金鋼與高温合金研究與開發”技術,成為中國高温合金開拓者之一,領導開發中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温合金渦輪葉片,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自主開發這一關鍵材料技術的國家。

【頒獎詞】

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他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他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勛,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樑。

10、愛意滿園:“隴海大院”

【獲獎名片】和風春滿院

【事蹟】

鄭州市二七社區有個和諧的老院落,隴海大院。二七區隴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突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當不幸籠罩這個家庭的時候,大院裏的鄰居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自發形成的愛心羣體自覺承擔起照顧他的義務——洗澡、理髮、上車、下牀……生病時,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在牀前守候,至今38年從沒間斷。

【頒獎詞】

“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家,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這是2015“感動中國”給予“隴海大院”的頒獎詞。

11、【集體獎】中國援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病毒

【獲獎名片】流芳布天涯

“感動中國”還向抗擊埃博拉病毒中國援非醫療隊表達了年度致敬。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應對埃博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迄今,中國在當地支持並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國醫務人員累計近600名,並已向13個非洲國家提供了4輪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衞生領域最大一次援外行動。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3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人物事蹟】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原籍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義務兼任),麗江華坪桂梅助學會會長。

20xx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她四處奔波籌集資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經多方努力,20xx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建校12年來,已有1804名大山裏的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餘種疾病。張桂梅説:“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後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4

汪勇

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金銀潭醫院就在汪勇的服務區。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銀潭醫院的護士約不到車回家,在線求助。他就説服家人,趕到金銀潭醫院,把護士送回家。看到那麼多醫生護士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連睡個安穩覺的地方都沒有,汪勇心一橫不再回家團聚,新年第一天他連續送了30名醫護回家。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他就發動朋友圈來幫忙。司機缺口太大,汪勇就聯繫上了多家企業,最終讓醫護人員有了保障。

出行問題解決後,汪勇又多方聯絡,讓便利店再次開工,解決了很多醫護人員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間,汪勇專門建了一個醫護服務羣,只要醫護人員在羣裏喊一聲,汪勇和他的志願隊就會出來搞定。

【頒獎詞】

沒有人能百毒不侵,熱血可以融化恐懼;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催促你重裝上陣。八方統籌百般服務,你以凡人之力書寫一段傳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2事蹟15

葉嘉瑩:希望為不懂詩的人開一扇窗

葉嘉瑩:

人的精神品格能夠提升,提升以後,他就有他自己內心的一份快樂。他不會每天總是為追求現實的那一點金錢之類的東西而丟掉人生最寶貴的價值。

《感動中國》頒獎辭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

你發掘詩歌的祕密

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

轉蓬萬里,情牽華夏

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

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

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葉嘉瑩

標籤:事蹟 感動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