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集合15篇

熱點2.24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集合15篇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小林作為市派駐棗市鎮xx村工作隊隊長,始終牢記自己的工作使命,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為xx村鄉村經濟、文化、黨建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與看法,推動xx村鄉村振興工作落地見效。

駐村期間,陳隊長每月都會帶領工作隊和結對幹部走訪結對70户脱貧户、兩户監測户和兩户邊緣户。為了全面掌握了全村基本情況,聽取羣眾對於鄉村振興的理解與看法,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支村“兩委”幹部,對全村16個村民小組檔外的568户羣眾進行了全覆蓋走訪。在走訪的過程中,陳隊長髮現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他都登記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進行限時整改銷號,做到對村裏情況底子清、資料齊、措施硬、成效凸顯。

村裏的情況清楚了,下一步就是要尋找經濟發展“突破口”。陳隊長把培育和做強做大村光伏發電龍頭企業作為重要抓手,通過加強光伏發電設施的維護與管理,使該企業每年可為村集體盈利8-10萬元,為支撐現代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格局提供經濟基礎。同時積極為方綠生態股份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壯大提供優質服務,多次到縣交通局聯繫,調整了園區道路2條,並立項水泥硬化約4公里,為xx村做好鄉村振興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實現了好的開端。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2

張xx,化峪鎮付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走進付家莊村,温馨的環境、整潔的村莊、滿眼的綠色、完善的設施……處處體現着“生態宜居、村容整潔”。而這一切,無不浸潤着張xx的辛勤汗水,自她20xx年擔任支部書記以來,她修路、修渠,新建學校、新建舞台,改造吃水管道、改造管網,綠化村主要街道,完善農業灌溉設施,為村民辦了數不清的實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風氣健康向上,經濟發展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們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都喜歡找她商量,喜歡讓她給拿主意。無論是誰找她,她都熱心地幫忙、耐心地解決問題,村民們都把她當做是自己的家人,親切的稱她是“領頭人”。

在20xx年的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和愛國衞生季運動中,她帶領村兩委幹部率先垂範,先讓村兩委幹部清理自家房前屋後,引導村民們迅速行動,清、拆、改、種、建五治並舉,緊抓“四個重點”,全方位開展衞生整治,做到了村莊全面治理,應拆盡拆、應整盡整,全村共清理五堆120處,拆除高速路沿線的違法建築、違法佔地11處,拆除村內亂搭亂建6處。她還針對管化線兩邊的店外經營、亂搭亂建進行了徹底的整治,全村環境衞生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受到鎮黨委、政府一致好評。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以後的工作中,張xx將繼續通過建設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式,不斷增加農民收入,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她也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爭取建設美麗、宜居、文明、向善的和諧付家莊。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3

“事業興旺,關鍵在黨”,這是清水縣鄉村振興局幹部,白駝鎮楊坪村第一書記xxx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xxx自20xx年5月選派駐村以來,真抓實幹、傾情付出,和村“兩委”班子一道團結帶領廣大羣眾,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培育支柱產業、改善基礎設施、補齊村户短板,20xx年底實現整村脱貧退出,116户508人實現穩定脱貧。

如今的他,再一次站在了鄉村振興建設一線,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天水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清水縣第十六次黨代會精神。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強基礎、重創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務”的工作思路,以“四抓兩整治”為抓手,以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為重點,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為目標,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職能,協助村黨支部書記全面加強組織建設。

一是注重基層黨員教育管理提素質。嚴格落實執行“三會一課”制度,常態化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推動黨員做到五個熟悉(熟悉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熟悉黨建理論知識、熟悉村情實際、熟悉法律法規、熟悉全村重點工作),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讓黨員在理論水平上要高人一籌,在幹事創業上要先邁一步,引導楊坪村黨員做好“惠民政策宣傳員、村情民意信息員、幫辦實事服務員”,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夯基礎。對照黨章,嚴格執行“黨員管理制度”、“交心談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不斷嚴肅黨內組織生活,將從嚴管黨治黨措施落到實處,將村黨支部建成堅強的戰鬥堡壘。結合村情實際,創新推行楊坪村“流動黨員定期聯繫制度”“幫學幫教制度”“黨員聯繫羣眾制度”“黨員幫辦實事積分管理制度”,自覺踐行為民服務宗旨,20xx年來,認真推進“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羣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共4件,化解矛盾糾紛6起,開展為民代辦服務15次,進一步密切了黨羣關係。

三是聚力黨員隊伍建設強筋骨。注重從專業大户、農村實用人才、青年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中發現優秀人才,把符合條件的人員發展成黨員,讓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帶頭能力強的人吸收進黨員幹部隊伍,把優秀黨員培養為村幹部,不斷讓基層黨組織擔負起組織羣眾、宣傳羣眾、凝聚羣眾、服務羣眾的職責,凝聚起了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楊坪村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4

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xx村村部辦公室的燈還亮着,鄉村振興專幹小平還在電腦旁錄監測户的個人信息以及核查脱貧户繳納醫保情況。小平告訴大家鄉村振興工作是村裏的中心工作,自己也不敢馬虎。當問到在這裏熬夜加班有沒有覺得很辛苦,她説道,由於鄉村振興工作任務重,加班是常事,但看到村裏建設的越來越好,自己心裏也有成就感,也就不覺得辛苦。

xx村非貧困村,全村686户,其中脱貧户72户,邊緣户3户,監測户10户,這些對象主要包括:殘疾户、大病户、喪失勞動力。按照監測户的申報程序是村民到村自主申報,接到個人申報,小平第一時間就趕往對象家裏走訪瞭解況,為了保證評選公正公平,讓政策真正落地實效,小平會向調查對象所在組的組長以及其他村民求證申報對象反映情況是否屬實,最後召開村委會進行評議,評選過程做到公開透明,評選結果做到公平公正。

小平告訴我們,通過幾年的脱貧攻堅,一路走來,真心覺得為民服務是一件快樂的事,儘管很多事通需要跟多級領導溝通,程序複雜,她依然沒有產生退縮的念頭。每一次的村裏更換工作隊員,她不管多忙都會停下來手頭的工作,帶着工作隊新成員走組串家瞭解情況,幫助工作隊員儘快瞭解村裏情況,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開展。

去年年底,貧困户蘇姣妹得病手術後在家休養,小平得知他一個人帶着孫子不那麼方便,於是積極與縣、鎮有關部門溝通,陪護她辦好理賠並理賠到位。蘇姣妹告訴我們,正是村裏有許多像小平這樣熱心工作認真負責的人,所以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才越過越好,她非常感謝國家,也感謝這些默默給他們提供幫助的村幹部。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5

小清,女、侗族、高中文化、1962年9月生,現任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禾梨坳鄉古衝村黨支部書記。xx年以來,該同志多次被評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xx年12月被省婦聯、省民政廳授予全省優秀女村黨支部書記稱號,xx年6月光榮當選為xx大黨代表,xx年被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執著:為黨的事業樹好旗

古衝村過去由於村黨組織渙散,黨員作用發揮不夠,基礎條件差經濟起點低,集體資產流失嚴重,村級債務較多,黨員有情緒羣眾不滿意。當時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1萬元,村民年均純收入僅895元,而村集體負債卻達5萬元。xx年村兩委換屆時,鄉黨委將村支部書記人選鎖定在致富能手小清身上。親友們都勸小清:“村裏這樣的爛攤子,你就是條龍也幹不好。村裏欠帳多人心又不齊,千萬別往火坑裏跳。”村裏個別羣眾也有看法,説“古衝村男人都死絕了,要一個女的來當書記?”親友好意相勸和羣眾冷言冷語,反而激起她不服輸的勁頭,毅然走上古衝村党支書崗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上任之初小清從規範村務決策機制入手,以規範村民代表會議為重點,建立完善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從制度上保證村民民主決策權。凡與羣眾密切相關的事項都實行民主決策,由村支兩委聯席會議商議後,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做到會前向村民廣泛徵求意見、會後公佈表決結果。制定黨務公開、村務公開等18項制度,切實規範村支兩委班子運行機制,村班子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逐步增強。同時,小清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以“黨員亮身份、同心奔小康”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引導黨員主動亮出自己身份,結對幫助羣眾共同致富。全村55名黨員共有41名黨員與47户困難羣眾結成對子,現已幫助29户農户脱貧致富。

奮鬥:為富民興村鋪好路

要想富拉通村組路。齋公坡組毛玉梅至今也忘不了xx年冬天的三場大雪,當時她為把近2萬斤柑橘銷售出去,請人挑到鄉鎮集市租房等客商,結果柑橘一個也沒賣掉全部黴爛變質,白白虧損一萬多元。毛玉梅的事對小清觸動很大,為破解交通瓶頸,她一邊號召黨員羣眾投工投勞,一邊外出化緣籌資,共投入200餘萬元硬化水泥公路12.6公里,覆蓋12個村民小組,組級公路硬化率達70%。現在全村公路寬闊平坦交通便利,古衝村已成為外商收購柑橘的首選地。

村集體無實力,村支部就沒戰鬥力。為改變落後面貌,小清多方爭取資金10萬元修建電排兩座、對村柑橘場6000餘株柑橘進行品改、新建80畝柑橘場一個、投資9萬元修建750平方米大型庫房一個。如今古衝村不僅還清債務,而且村集體資產已達200多萬元,全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10多萬元,成為全縣集體經濟強村之一。

抓優勢發展多元產業。小清在全村大力推行有獎種植、有獎品改,全村柑桔種植面積從3200多畝增加到6120多畝、人均4畝;柑桔品改優質率達90%,價格平均高出老品種20%;年產量從600萬斤增加到1350萬斤;整個產業規模擴大一倍,僅此一項人均增收800餘元。牽頭組織成立禾梨坳鄉柑桔協會,銷售網絡遍佈全國15個省市,全鄉70%的柑桔都通過協會銷售。為增強柑桔市場競爭力,引導協會會員註冊“舞水牌”商標,並於xx年9月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產品十佳品牌”。憑藉品牌影響,“舞水”柑桔成功打入上海、廣州等10多個城市,還出口到俄羅斯等國,價格比註冊前普遍提高30%。成功舉辦首屆“舞水”柑桔節,湖南電視台等10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節會盛況,招商簽約資金達1140餘萬元。在做大做強柑橘支柱產業同時,古衝村還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烤煙生產和牲豬養殖。去年全村共開發烤煙150畝,創產值50萬元;年出欄牲豬4000多頭,創產值500餘萬元。xx年村民年均純收入達5000元,一舉跨入懷化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行列。

經濟要發展信息是保障,小清千方百計引進程控電話安裝項目。目前全村電視入户率100%,電話普及率100%,手機入户率100%。通過與外界聯繫,她成功將在外地創業致富村民李小河的100多萬資金引回村裏搞柑橘開發。如今,李小河已開發種植“山下紅”、“沙糖橘”等新型品種1000多畝,有力帶動羣眾致富步伐。

夯基:為科學發展增後勁

優化生活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先後投入20餘萬元,統一安裝自來水65户,打深水井337户,農村生活飲用水衞生合格率達95%以上;爭取資金42萬元建成沼氣275口,沼氣覆蓋率達80%,成為全市沼氣第一村;投入資金15萬元,進行以“四改”為主的院落環境整改,80%村民實現了“改溝、改廁、改廚、改圈”。

加強教育投入,提高村民素質。設立村教育獎金,對村裏成績優異學生及考取大學的給予獎勵。為了增強農民學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小清經常邀請技術專家實地開展培訓指導。在文化部門支持下,她還開辦了“農家書屋”,現有農業科普知識、法律知識等藏書4000餘冊。

創新載體樹文明新風。她牽頭組建秧歌隊、快板隊等5支文藝團隊,經常開展文藝活動,極大地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為提高全村文明程度,她以“愛黨、愛國、愛家庭”為主題,在全村積極開展“孝心榜上比孝心”、“十星級家庭評比”、“五好家庭”等主題的評比活動,樹立一批具有示範作用的文明新風典型組、典型户,形成人人爭當文明標兵的新風尚。

奉獻:為民不計得與失

在小清眼裏每位村民都是親人,村民冷暖疾苦都時刻掛在心頭。為了讓村裏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小清多次到民政部門爭取支持。xx年10月村養老院順利竣工投入使用,成為懷化市第一個標準化村級養老院。84歲五保老人許修進無人照顧,生活起居困難,她就像老人親女兒一樣照顧他。老人家裏沒自來水,她就出錢接通自來水。通水那天老人緊緊握住小清的手,熱淚盈眶連聲説:“你真是我們五保老人的好閨女!”在古衝村走訪時羣眾紛紛説,小清自擔任村支書以來,她至少拿出3萬多元,幫助20多户困難羣眾解決實際困難60多起。為這事家人不是沒意見,但她總是笑着對家人説:“我是村支書,我不幫他們誰幫?我不幫他們就是給村支部和黨員抹黑!”

小清對羣眾的無私奉獻和關愛,使她成為羣眾最可愛的人,反之卻虧欠了家人許多許多。xx年在修建組級公路時,小清要丈夫許積富義務為村裏移動電線杆。工作時許積富不小心從電線杆上摔下來,當即不醒人事。等她得知消息趕回來時,丈夫已在醫院搶救了1個多鐘頭。當她看到丈夫時,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嘩嘩地流了下來。在任村支書5年多時間裏,小清一心撲在村裏,農活、家務活、照顧公婆、小孩的責任全都由丈夫承擔。為此有人戲稱許積富為“家庭主夫”,曾經有村民問小清的公婆:“龍書記沒有照顧好你們,你們怪她嗎?”他們總是笑着説:“沒辦法她也是為羣眾做事,我們又怎麼好怪她?”可小清知道,她虧欠家人太多太多。

真心換來真情。村民見小清太忙無法料理家務,就主動幫她做家務為她送菜送水果。面對這些推卻不了的真情,小清總是笑着收下回頭又轉手送給困難羣眾。她深情地説:“黨的富民政策給了我一切,能夠為困難羣眾謀福利,帶領羣眾致富是我的本份,更是我應盡的職責。”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6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

今天,我帶大家認識一下我的家鄉——桂平市南木鎮聯江村綠水衝屯,給大家講講我的鄉村振興小故事。

綠水衝屯位於廣西桂平市4A級龍潭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毗鄰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豐富,村莊依山傍水、仙氣繚繞,這裏的空氣飽含負氧離子,讓人身心為之沉醉,是不可多得的休閒旅遊好去處。

小時候,我的家鄉偏僻閉塞,進城返鄉需要跋山涉水,先步行40分鐘的山路,再坐1個小時的輪船才能到達縣城,黔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每天只有一趟船,中午1點從碼頭登船出發,第二天才有船返回,而且每次經過黔江弩灘段險灘時都有一次死裏逃生,出行非常困難。父親從小教育我們這一代:“要走出大山必須靠自己。”父親的話一直鞭策着我成長,20xx年大學畢業後,我考上了公務員,真正地“走出”了大山。但是,我依然盼望着能有一天再“回到”大山。

綠水衝屯,這裏有養育我的熱土,有我可親可敬的鄉親,有我魂牽夢縈的鄉愁。富而思源,富而思報,支持家鄉發展謀振興,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兜兜轉轉,20xx年7月,根據組織部的安排,我回到了南木鎮人民政府任職,組織的這份信任讓我既歡喜又擔憂,高興的是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擔憂的是怕做不好愧對父老鄉親。在掛點聯繫老家聯江村的.2年多時間裏,我走家串户,和父老鄉親打成一片,我時刻惦記着如何帶領綠水沖人走出大山,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如何讓大山裏“走出來”的孩子再回到家鄉,建設家鄉,這始終是我心頭的一件大事。

20xx年,桂平市委市政府大力開展“萬名幹部回故鄉,助推羣眾建家鄉”活動,號召鄉賢們參與到建設家鄉中來,回到家鄉置業,支持家鄉發展。我非常興奮,這是一次改頭換面的好機會,我馬上把這好消息告訴村民,連續4次召開了綠水衝的户主會、理事會,謀劃村莊發展事宜,在我的勸説下,鄉親們紛紛表示願意給我一次機會,一起改造村莊。

非成業難,而得賢難。有了父老鄉親的支持還不夠,鄉村振興需要強大的外力支撐,而鄉賢迴歸可以實現人才、資金、信息、技術等資源要素的迴歸。於是,我又開始尋找綠水衝在外發展的鄉賢,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動員鄉賢回鄉出錢出力和獻策,我主動帶頭並動員家族兄弟姐妹們捐款捐物,村民和鄉賢們也跟着踴躍參加,僅3天時間就籌集到捐款捐物20萬多元用於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出乎我的意料。同時,為解決羣眾出行難的問題,經過多方走訪和爭取,建成“一事一議”道路1.5公里,搭建了總投資80萬元的村莊大橋,徹底解決了一到洪水期道路就被淹沒導致羣眾出行難的歷史遺留問題,消除了學生上學途中的一大安全隱患,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同時,依託人大履職平台的優勢,我多次邀請各級人大代表實地調研綠水衝屯,傾聽各界人士對綠水衝未來發展規劃的意見建議,並形成記錄,和鄉親們反覆探討,邀請了廣西設計院的專家一起參與村莊的規劃,深入瞭解村莊存在的實際問題、農民意願、發展動力,確保鄉村風貌提升建設符合村莊的實際發展要求,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

不忘家鄉根,回報桑梓情。大部分喝着龍潭水成長起來的綠水沖人,骨子裏都有一種濃烈的鄉情。未來,我將繼續用情懷號召人,讓鄉賢迴歸成為家鄉建設者用美景吸引人,讓鄉賢迴歸成為旅遊開發者。以“旅遊+康養”為特色產業,通過發揮綠水衝的自然環境特色,向山坡覓空間,將綠水衝打造成一個集康養保健、休閒娛樂、文化體驗、觀光住宿為一體的鄉村振興和康養旅遊度假名村。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7

何xx,男,1990年生,黨員,xx縣南城經濟開發區雲路口社區人,現任xx鎮鄉村振興辦主任,團委副書記。榮獲2020年度xx縣“優秀團幹部”、2021年度xx縣xx鎮“優秀黨務工作者”。

立足平凡崗位,樂於奉獻青春

我叫何xx,現任xx鎮團委副書記、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很榮幸能夠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工作心得,我報告的題目是《立足平凡崗位,樂於奉獻青春》。

2018年,是我從大學校園進入社會的拐點,這一年我從大學生村官很幸運地考上了鄉鎮公務員,組織分配我到xx鎮政府工作,崗位在扶貧辦任扶貧幹事。

xx鎮是我縣北部山區大鎮,版圖面積222。1平方公里,74個村僅貧困村就有9個,貧困户有5537户16354人。走上工作崗位,才知道鄉鎮工作難,從事扶貧攻堅工作更難。儘管之前在綠楊鄉有過大學生村官的經歷,也開展過結對幫扶工作,認為自己能夠很輕鬆勝任這份工作,也想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幹出一些成績,但接手以來,看似很輕鬆的工作,自己卻一直幹不好,如何落實好“雨露計劃”幫扶政策,如何做好扶貧項目實施和扶貧資金管理,如何寫好扶貧典型宣傳材料,各項工作任務的難點讓我倍感壓力,對於領導交辦的任務也不能按時完成,看到兄弟鄉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做出來的成績,內心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工作上也表現出了消極的狀態,甚至覺得自己幹不好這份工作。為了能夠改變眼前的局面,快速投入到工作當中,我開始積極學習上級扶貧相關政策,翻閲大量的扶貧資料,加班加點完成各項任務。通過兩年的不斷堅持,我的工作能力得到鍛鍊,工作效率也有明顯提高,各項工作取了較好成效。1000多萬的扶貧資金精準到户,扶貧項目後續管理得到有效完善,扶貧典型得到了較好宣傳,年度村出列、户脱貧任務如期完成,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也得到了鎮領導的肯定。我鎮也於2020年如期完成了脱貧攻堅任務,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537户16354人貧困户全部脱貧,1000多户貧困户通過產業扶持實現了脱貧致富。我鎮也榮獲省級“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的稱號。

回首我走過的脱貧攻堅路,可謂步履維艱。2020年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鎮還有121户234人貧困户未實現脱貧,剩餘的未脱貧户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再加上疫情影響,給脱貧攻堅帶來了新的挑戰。“行百里者半九十”,為了能讓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脱貧,我和扶貧辦人員對未脱貧户逐個走訪,分析致貧原因,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堅持因户施策,通過綜合施策、組合幫扶、政策託底,全面落實精準幫扶措施,用心用情用力幫助貧困羣眾紓困解難、增收致富。範坳村單身貧困户汪月嬋,年近八旬,患有長期慢性病,屬於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最難啃的硬骨頭”,由於缺乏勞動力、居住位置偏遠,年人均收入和“安全飲水”兩項指標未達標,為了能讓其如期脱貧,我多次上門瞭解情況,將扶貧政策逐條逐項地講解給她聽,幫其樹立脱貧的信心和決心,並幫助其申請低保,讓她享受政策紅利,為解決安全飲水問題,我多次協調鎮自來水公司,上門為其免費安裝自來水。如今,兩項脱貧指標均已達標,實現穩定脱貧。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8

我叫xxx,是西固鎮故現村一組人,現在居住在雷公路南苑小區三單元四樓。家中五口人,我、兒子楊雷,兒媳婦王佳,孫女楊曉倩,還有一個孫子叫楊辰逸,均是勝利國小的學生。勝利國小的孫瓊老師是六年級五班楊曉倩的幫扶老師。

孫瓊,198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是白水縣城關鎮勝利國小基層扶貧的一名一線教師,她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突出的工作業績,多次被學校和上級單位表彰,贏得了全校教職工的一致好評。在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用心教書,做一個負責任的教師;用愛育人,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用心做事,當好學校少先隊的勤務兵。

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她以紮實的工作態度,勇挑重擔,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宣傳黨的政策、瞭解學生所需,積極為幫扶學生提供幫助。

楊曉倩同學在2019年秋季轉入白水縣城關鎮勝利國小,剛到學校時,特別害羞,不敢大聲回答問題,更不敢下課和同學們一起玩耍。作為幫扶教師,孫瓊老師便每天下課都主動去班級裏找楊曉倩,帶着她和其他同學一起遊戲玩耍。為了讓楊曉倩儘快適應新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孫瓊老師帶着她一起復習課程、分析試卷,陪着她一起整理歸納知識點。時不時在辦公室聊聊天、談談心,瞭解她最近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受到班主任表揚時,孫瓊老師都會準備小禮物送給孩子作為獎勵,讓孩子更加自信、上進。還介紹班裏性格開朗的同學給她認識,在孫瓊老師的努力下,楊曉倩慢慢適應了班級生活,喜歡和班裏同學一起遊戲,在班裏有了交心的好朋友,上課時能夠大膽地舉手回答問題,主動上台進行課堂展示,學習成績飛速提升。2019年秋季期末考試時楊曉倩的語文考了全班第一,其餘課程都在90分以上。2020年成績一直穩居班級前三名,全校前十名。2021年成績全級前十,還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十佳少年、優秀少先隊員。

在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孫瓊老師瞭解到孩子的父母不能回鄉,便帶着新衣服和零食去家裏看望楊曉倩和她的奶奶,她告訴楊曉倩要聽奶奶的話,要幫着奶奶多分擔家務,做一個讓大人放心、父母開心、老師喜歡的少先隊員。當學校發放課本,孫瓊老師將楊曉倩的課本打包好送到小區門口,並準備了一些熱敷眼罩,讓孩子在網課學習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孫瓊老師時常與楊曉倩的奶奶在微信上聯繫,從各方各面關心瞭解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懷。

得知孩子的奶奶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不好,在家照顧她和弟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掙錢,半年多才能回來一次。孫瓊老師經常上門看望,並帶去各種禮物、讓姐弟倆開心。

女孩子的心思都很細膩,楊曉倩同學也是一樣。有次,在過生日的前幾天,她悄悄地説:“孫老師,我下週就要過生日了,可是我媽媽還在外地打工,她從來沒有給我梳過漂亮的頭髮,每天都是我自己梳洗的。”看着孩子委屈、難過的眼神,她心疼極了。在孩子生日當天,為小姑娘梳了美美的頭髮,還送了她一個粉色大蝴蝶結髮繩做禮物,孩子開心極了。回家後奶奶還專門給她打電話,説孩子高興地跟院子裏的阿姨説,是老師媽媽給她梳的辮子,還有漂亮的頭花,孫老師對她就和自己的親女兒一樣。

她説,我是社會的一個分子,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更是一個共產黨員,我們不但要立足本職工作,還要多措並舉,發揮和調動一切力量,為教育扶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是用一片樹葉搖動另一片樹葉,幫扶是用一顆心靈感動另一顆心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點亮愛的燈盞,喚醒貧困學生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讓人性發出最燦爛的光輝。對貧困學生多一份愛心,就會讓我們的社會少一份遺憾。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政府的關懷讓我們倍感温暖,學校的幫助讓我們淚流滿面,還有孫瓊老師的細心,耐心,貼心更使我們產生了由衷的感謝。我們全家將努力將楊曉倩和楊辰逸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9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路。沒有產業的帶動發展,廣大貧困農村地區很難真正脱貧,缺乏產業的支撐,即使脱貧也難以持續。未來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退役軍人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小欣説。

大坡鎮交村退伍軍人小欣有一個感人的創業故事。1995年退役後,小欣進入中船華南船舶機械廠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農村長大的他,看到國家對深化落實“三農”的改革政策的重視,堅定他回鄉創業的決心。20xx年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向單位提出了辭職。廠長知道後親自帶隊家訪瞭解,説:“我們是央企,待遇好,招工方向都是面向退役軍人為主,建廠30年沒出現過辭職的員工”。但在聽到小欣的心聲意願後,深受感動,走時對小欣説:“你辦停薪留職吧,隨時歡迎你回來”“不,我決心已定,鄉村需要我”。就這樣小欣回到了大坡鎮交村。

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交村以前是個非常貧困的村莊,當地的山地資源豐富卻沒有市場,老百姓守着資源無法致富。小欣在創業之初選擇該村作為創業地點,難度較大,但是他並未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而是與該村經濟帶頭人進行合作,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發展帶動該村脱貧致富的前進道路。

20xx年,在小欣的帶領發動下,交村創立了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動員村民利用荒山擴種玉蘭樹3000多畝,進行葉脈加工,作為工藝品原料。該合作社主要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户”的產業化模式和“部分農副產品直接與農户簽訂合同”這兩種方式來使農業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交村葉脈加工合作社從農民處採購農副產品,年採購金額達幾百萬元,由此農民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一些農民還積極參與農副產品購銷和販運,為公司提供運輸、儲藏等相應的配套服務,除了種植收入之外還能獲得相當可觀的副業收入。據統計,交村從事葉脈加工的農户達900多户,共解決了5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有92户貧困户,通過葉脈加工實現脱貧摘帽。合作社還定期為村民免費舉辦技術管護培訓班,讓村民學好技術,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在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龍圩區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葉脈生產加工基地。此外,通過和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的合作帶動,梧州市龍圩區的多家配套加工企業多年來不斷髮展壯大,龍圩區的年加工工業用葉脈達到了3000多萬葉,佔全國產量的60%以上。以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為例,所用的原料幾乎全部是農副產品,年需求量約3000多萬葉。公司通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參與,帶動了多家中小企業共同成長,900多户農民生產增收。這些中小企業90%分佈在農村地區,他們通過為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服務等,盤活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近年來,由於帶富成效明顯,小欣創建梧州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先後獲得市“十佳專業合作社”、自治區鄉村振興巾幗示範基地、廣西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展銷會“優秀參展企業”等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基礎,在退役軍人小欣的帶領下,種植成片的玉蘭林,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人們可以來村體驗葉脈加工的樂趣,也促進了手工藝業,觀光農業發展,現在交村鄉村振興示範點是葉脈為主題特色設計的觀光鄉村項目,每一個細節都是以葉脈命名,更體現項目建設對促進鄉村振興,促進就業崗位,第三產業發展起到示範作用,進一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0

xx自20xx年3月入駐拉伯鄉拖甸村委會以來,按照省、市、縣關於“回頭看”文件精神,紮實開展“四項工作”,以走村入户瞭解情況、徵求意見為前提,以解決羣眾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目的,與當地黨員羣眾同學習,同工作,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了拖甸村委會幫扶活動不走過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深入走訪,準確掌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於拉伯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47公里。全村有15個村民小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户191户,667人。

xx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駐地當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驗,起早貪黑、走村串户,深入農户調查摸底,訪貧問計,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足跡踏遍了拖甸村委會15個村民小組,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户159户。他還不時與村組黨員幹部、農民羣眾座談交流,瞭解生產生活狀況,認真記好民情日記。通過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訪調研,他不僅準確掌握了建檔立卡貧困户的第一手資料,還清楚掌握了整個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貧對象是否精準

xx剛來,正趕上全省扶貧工作轉入整改階段,按照省、市、縣關於“回頭看”文件精神,先後進行了7次“回頭看”。他先後參與了拖甸村委會易地搬遷工作存在問題的摸底調查、拖甸村卡外農户的摸底調查和託甸村精準扶貧動態調查等專項活動。xx與兩委班子一道,及時組織廣大扶貧幹部職工認真學習領會,把握政策要點,吃透政策精神,並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和“六九五六”貧困退出標準,嚴格對標對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進村入户摸底調查等工作任務。

在調查工作中,xx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脱貧目標,深入查找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創業、安全飲水、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查找扶貧對象是否精準,扶貧措施是否有效,資金管理是否嚴格,貧困退出是否真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評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開村民大會、黨員大會對村內建檔立卡户進行核實,擬定貧困户於組內,經村內評議、村內張榜公示後無異議報鄉政府,確保了全村貧困户的準確性。

摸底調查結束後,他與其他隊員一道不辭辛苦,認真撰寫出《寧蒗縣拉伯鄉託甸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户調查統計表》、《託甸村回頭看整改意見彙總》、《託甸村回頭看統計表》《託甸村建檔立卡貧困户人數增減情況明細表》、《託甸村貧困户信息表修改》等,準確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員會建檔立卡貧困户變動情況,着力降低錯評率、漏評率,努力提高了羣眾的滿意度,從而確保了拖甸村委會“整改”活動不走過場、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謀劃項目,農牧民受益匪淺

xx與雲南省社科院駐村工作組,籌建了託甸村委會精準脱貧作戰室,並以查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為出發點,同村班子一道,齊心協力,真抓實幹,把跑辦幫扶項目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盡最大努力爭取項目資金。

xx與他的隊友們,在確保託甸村委會貧困户1萬元掛聯配套資金、家庭助學基金10萬等足額投入外,時刻關注並落實託甸村委會三江口、布落、兩家村“灌溉用水”、託甸村委會文化活動廣場等工程項目推進情況。同時加強溝通協調,爭取更多資金幫助村民解決安裝太陽能路燈及安裝廁所+淋浴室+太陽能熱水器等項目建設。為此,xx親自認真撰寫了《安裝廁所+淋浴室+太陽能熱水器項目立項申報建議書》、《安裝太陽能路燈項目立項申報建議書》等報告。經過xx等同志不懈的努力,雲南省社科院共落實項目資金27萬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魯甸三個村組試探性地實施了太陽能路燈項目,經評估驗收後進行運營,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時間內辦成了讓羣眾看得見,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實事,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羣眾的認可。

xx還直接參與了《託甸村精準脱貧示範村建設項目》方案的草擬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瞭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發展現狀,初步確定了以打造4個示範村,即民族文化生態示範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燈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環境淨化工程、特色產業、村民素質提升工程、基層黨建創一流工程等為主的10大惠民項目。

艱辛的付出,收穫了累累碩果。如今,拖甸村委會各種規章制度健全,發展思路明確,農村經濟有了堅實的保障。走進拖甸村,一條條寬敞的路面、一盞盞明亮的太陽能路燈、一間間整齊的民房、完善的各類公益設施,儼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祥和、安康的農村新景象。

牢記宗旨,展現人民公僕形象

在離開昆明時,xx在他的日誌中寫道:説實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項全新的工作,確實有一定的挑戰性,何況是去偏僻的鄉下,有那麼一瞬的忐忑。但這次去的地方,卻是生我養我的故土,我能拒絕嗎?我拒絕得了嗎?故鄉時時象一隻無形的手,牽絆着我的心,何況我的故鄉還是那麼落後、閉塞,我能為她做點什麼呢!好吧,去了再説,那怕只有三分力,我會使出四分勁!就讓我帶着一顆誠心,一份熱忱,故鄉我來了!

剛入村那天,看着從車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鄉黨委書記驚訝地説:“真住啊?”xx真誠地説:“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從此,一住就是5個月。作為雲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員,xx首先認真思考了四個問題,一是省委為什麼要開展“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為主題的整改活動,二是下派駐村工作隊到村做什麼,三是駐村期滿給黨員羣眾留下什麼,四是回去收穫什麼。xx為了回答好這四個問題,他時刻警醒自己,駐村工作隊是一面旗子、一面鏡子,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

xx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堅持和羣眾“同吃、同住、同學習”。作為一名有着30多年黨齡的老教師,他深知脱貧攻堅工作事關黨羣、幹羣關係;事關黨和政府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事關黨的執政基礎。他毫無怨言、義不容辭地投入鄉村。時刻把基層黨員羣眾的反映做為第一信號,時刻把羣眾滿意又不滿意做為標準。他時常對身邊的年輕隊員説,我們工作隊來村是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不是來享福的,要多向老黨員、老幹部請教、學習,加強黨性鍛鍊和思想改造,自覺把廉潔自律貫徹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xx善於宣傳教育和政策落實,他不僅帶頭講黨課,而且在深入村組和貧困户家中時,耐心細緻地做好羣眾思想工作,解釋政策變動的原因及新政策要點,使羣眾理解支持政策調整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幾個月的相處,老百姓把xx和他的隊友當成了親人,他們的住處也成了村辦公室,一天到晚總會有老百姓來嘮家常,村民誰家有事,不管大小都願意來和工作隊商量。他感慨地説:“都説羣眾工作不好做,通過駐村這幾個月工作經歷,我看只要心裏始終有老百姓,帶着感情真正走到羣眾中去,老百姓就會把你當自己人,那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寧蒗,回報家鄉,這是本人長久以來的一個強烈願望。在駐村期間,我一定嚴守扶貧工作紀律,勇於擔當,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項扶貧攻堅工作任務,給組織和當地民眾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這是xx抵達拖甸村委會後第一篇日誌中的話,可也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1

我叫xxx,是西固鎮故現村一組人,現在居住在雷公路南苑小區三單元四樓。家中五口人,我、兒子xxx,兒媳婦xxx,孫女xxx,還有一個孫子叫楊辰逸,均是勝利國小的學生。勝利國小的xxx老師是六年級五班xxx的幫扶老師。

xxx,198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是白水縣城關鎮勝利國小基層扶貧的一名一線教師,她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突出的工作業績,多次被學校和上級單位表彰,贏得了全校教職工的一致好評。在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用心教書,做一個負責任的教師;用愛育人,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用心做事,當好學校少先隊的勤務兵。

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她以紮實的工作態度,勇挑重擔,深入貧困學生家庭宣傳黨的政策、瞭解學生所需,積極為幫扶學生提供幫助。

xxx同學在2019年秋季轉入白水縣城關鎮勝利國小,剛到學校時,特別害羞,不敢大聲回答問題,更不敢下課和同學們一起玩耍。作為幫扶教師,xxx老師便每天下課都主動去班級裏找xxx,帶着她和其他同學一起遊戲玩耍。為了讓xxx儘快適應新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xxx老師帶着她一起復習課程、分析試卷,陪着她一起整理歸納知識點。時不時在辦公室聊聊天、談談心,瞭解她最近的情緒變化。當孩子受到班主任表揚時,xxx老師都會準備小禮物送給孩子作為獎勵,讓孩子更加自信、上進。還介紹班裏性格開朗的同學給她認識,在xxx老師的努力下,xxx慢慢適應了班級生活,喜歡和班裏同學一起遊戲,在班裏有了交心的好朋友,上課時能夠大膽地舉手回答問題,主動上台進行課堂展示,學習成績飛速提升。2019年秋季期末考試時xxx的語文考了全班第一,其餘課程都在90分以上。2020年成績一直穩居班級前三名,全校前十名。2021年成績全級前十,還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十佳少年、優秀少先隊員。

在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xxx老師瞭解到孩子的父母不能回鄉,便帶着新衣服和零食去家裏看望xxx和她的奶奶,她告訴xxx要聽奶奶的話,要幫着奶奶多分擔家務,做一個讓大人放心、父母開心、老師喜歡的少先隊員。當學校發放課本,xxx老師將xxx的課本打包好送到小區門口,並準備了一些熱敷眼罩,讓孩子在網課學習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xxx老師時常與xxx的奶奶在微信上聯繫,從各方各面關心瞭解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關懷。

得知孩子的奶奶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不好,在家照顧她和弟弟,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掙錢,半年多才能回來一次。xxx老師經常上門看望,並帶去各種禮物、讓姐弟倆開心。

女孩子的心思都很細膩,xxx同學也是一樣。有次,在過生日的前幾天,她悄悄地説:“孫老師,我下週就要過生日了,可是我媽媽還在外地打工,她從來沒有給我梳過漂亮的頭髮,每天都是我自己梳洗的。”看着孩子委屈、難過的眼神,她心疼極了。在孩子生日當天,為小姑娘梳了美美的頭髮,還送了她一個粉色大蝴蝶結髮繩做禮物,孩子開心極了。回家後奶奶還專門給她打電話,説孩子高興地跟院子裏的阿姨説,是老師媽媽給她梳的辮子,還有漂亮的頭花,孫老師對她就和自己的親女兒一樣。

她説,我是社會的一個分子,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更是一個共產黨員,我們不但要立足本職工作,還要多措並舉,發揮和調動一切力量,為教育扶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是用一片樹葉搖動另一片樹葉,幫扶是用一顆心靈感動另一顆心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點亮愛的燈盞,喚醒貧困學生心靈中最美好的東西,讓人性發出最燦爛的光輝。對貧困學生多一份愛心,就會讓我們的社會少一份遺憾。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政府的關懷讓我們倍感温暖,學校的幫助讓我們淚流滿面,還有xxx老師的細心,耐心,貼心更使我們產生了由衷的感謝。我們全家將努力將xxx和楊辰逸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2

xxx,縣住建局科員,是一名思想積極進步,政治立場堅定,秉承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優秀青年,具有良好的道德風尚。在工作和事業面前,始終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住建局扶貧幫困工作表現優異,深入農村調研村情、民情,在“一對一幫扶”工作中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積極協調住建局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踏實苦幹的實際行動勇於投身脱貧攻堅戰。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3

退伍不褪色,是金子那裏都發光!

xxx,1974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伍,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黨支部書記。作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導核心作用,秉持軍人保家衞國的責任意識,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解羣眾之所困,以“三變改革”為有力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全村居民脱貧致富,以改善人居環境及精神文化建設為重點,帶領村委班子成員,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延家川村打造成為環境美麗、農民富裕、產業興旺、品質提升的美里鄉村。

2018年3月,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退役軍人xxx當選了該村新一屆黨支部書記。他上任當村支書,意味着他要放棄常年在西安經營的高薪酬生意。xxx猶記每次回到村裏,鄉親們圍住他問長問短,看着老鄉們期盼的眼神和延家川村貧窮落後的面貌,他的內心五味雜陳。這些年,無論走多遠,最惦記的還是這個生他養他的老地方,他決定放棄西安的事業,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讓鄉親們也富起來,讓延家川村舊貌換新顏。

凝聚班子的戰鬥力

自18年換屆任職後,發現村裏存在問題很多,也很嚴重,如一盤散沙,可如何要處理好這些問題的整合,對我這樣的一個新手真的也是難上加難,經村兩委多次和村裏的老黨員,老同志羣眾代表探討,研究,商議後,最終我們把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了妥善善解決,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提高,村裏現在不但團結安定,文明和詣,還被列為先進重點文明村。只有解決好問題安穩,才能有下一步的發展。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

開展脱貧攻堅以來,該同志始終戰鬥在脱貧攻堅一線,完成了全村92户188人脱貧,帶領羣眾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終堅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換取貧困户的放心”,經常“到户中、面對面”入户瞭解農户困難,對本村所有貧困户的家庭實際情況均能做到“情況清、底子明、瞭如指掌”,並且能真正做到把貧困户當做自己的親人,針對貧困户的困難需求,能夠及時到户瞭解並幫助解決,在當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評。

產業發展創益明顯

他上任後發現,延家川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全村土地閒置荒蕪,村集體經濟落後,主導產業薄弱,在家羣眾增收困難,村民人心渙散。面對這樣的現狀,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在深入學習中轉變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結合“三變”改革,圍繞盤活集體資產、農村土地、林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資源要素,激活發展潛能,先後到山東壽光考察温棚種植,陝南革命老區柞水,天津毛家裕,楊凌農高會等地學習考察;為了使“死資源”變成“活資產”,他決定流轉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個長效穩定的收入。2018年9月成立綏德縣中角鎮延家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採用三變改革六步法,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户模式。2018年11月,合作社流轉川地60畝來發展蔬菜大棚項目,建成標準大棚27個,同時大棚基地設施配套400噸蓄水池,管網,電,路,太陽路燈等均己建設安裝完成,帶動全村387户1089人增收,同時,大棚種植項目僱傭貧困勞動力20餘人,户均家庭務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這樣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時還能壯大集體經濟,儘早實現全村脱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轉土地100畝用於栽培高標準、高品質紅薯,預計穩定增產40%,可直接帶動20户62人增收。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看着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他説,再苦再累都值了。

基礎設施大變樣

村民富裕起來後,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能落後,他多方爭取,積極協調,依託政府和社會力量,解決了鄉親們吃水難的問題,新建3口水井,維修2處水井;同時打造村委陣地,對陣地會議室打造和牆面,亮化燈,廣場運動器材的安裝打造,全村路燈的更換90多盞,熱水器56個,新式電錶370餘户,硬化村裏道路一公里,為全村新建廁所235户;同時發展紅薯產業一百畝,建成可容納30人的幸福家園,爭取200萬包大棚河提解決了父老鄉親們的出行難,用電方便問題,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設施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激發羣眾內生動力

2019年中秋節,舉辦了延家川新民風表彰暨中秋大會,為了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和凝聚力,評出10名個人先進進行表彰,通過表彰,大力弘揚道德模範的無私奉獻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村民,以道德為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質,深入推進全村公民道德建設,助力脱貧攻堅。同時營造出勤勞致富光榮、安於貧困可恥的社會新風氣,形成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團結老兵,共創共建戰疫一線勇敢逆行行

作為延家川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為更好地服務退役老兵、團結退役老兵,他採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同時建檔立卡,每一名退役軍人一户一檔,收集訴求與建議,定期召開座談會,交流紅色基因故事、致力軍人精神傳承。將優秀退役軍人延維浩選為村環境衞生監督員,號召退役軍人羣體參與村集體建設,以軍人精神的引領示範作用營造全村積極進取氛圍。

戰役一線勇敢逆行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他衝在疫情防控一線,為羣眾築起一道堅固防線。他從臘月二十八接到鎮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帶領村兩委成員,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人員,衝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通過網格細化,班子成員與網格員一起挨家挨户走訪宣傳,確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曉。為切實把“內防輸出、外防輸入”落到實處,在村各出入口設立卡點,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嚴格排查勸返外來車輛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間,他總是主動值夜班,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其他同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始終堅守着軍人的性格和氣質、紀律性和無私奉獻精神,時時處處彰顯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養和赤膽忠誠,是退役軍人中的優秀代表,是一面旗幟。作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不計個人得失,為了全體村民脱貧致富奔小康不遺餘力。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4

xxx,八里甸子鎮人民政府科員。作為一名基層鄉鎮工作人員,xxx從20xx年工作以來,始終立足於本職工作,忠於職守,敬業勤業,能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績。任職6年以來,她一直從事宣傳,工會,人大,財務,土地流轉等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對於鎮黨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不打折扣、不講困難、不擺條件,能夠身體力行、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工作期間經常下鄉走村入户,宣傳國家政策文件,為村民排憂解難。

20xx年以來到村裏發放宣傳單5000多份,到村裏開展宣講活動30多場。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中,引導村民積極實行土地流轉,為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百餘份,流轉土地上千畝。

鄉村振興的先進事蹟15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路。沒有產業的帶動發展,廣大貧困農村地區很難真正脱貧,缺乏產業的支撐,即使脱貧也難以持續。未來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退役軍人xx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小李説。

xx鎮交村退伍軍人小李有一個感人的創業故事。1995年退役後,小李進入中船華南船舶機械廠工作,一干就是10多年。農村長大的他,看到國家對深化落實“三農”的改革政策的重視,堅定他回鄉創業的決心。20xx年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向單位提出了辭職。廠長知道後親自帶隊家訪瞭解,説:“我們是央企,待遇好,招工方向都是面向退役軍人為主,建廠30年沒出現過辭職的員工”。但在聽到小李的心聲意願後,深受感動,走時對小李説:“你辦停薪留職吧,隨時歡迎你回來”“不,我決心已定,鄉村需要我”。就這樣小李回到了xx鎮交村。

xx市xx區xx鎮交村以前是個非常貧困的村莊,當地的山地資源豐富卻沒有市場,老百姓守着資源無法致富。小李在創業之初選擇該村作為創業地點,難度較大,但是他並未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而是與該村經濟帶頭人進行合作,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發展帶動該村脱貧致富的前進道路。

20xx年,在小李的帶領發動下,交村創立了xx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動員村民利用荒山擴種玉蘭樹3000多畝,進行葉脈加工,作為工藝品原料。該合作社主要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户”的產業化模式和“部分農副產品直接與農户簽訂合同”這兩種方式來使農業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交村葉脈加工合作社從農民處採購農副產品,年採購金額達幾百萬元,由此農民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一些農民還積極參與農副產品購銷和販運,為公司提供運輸、儲藏等相應的配套服務,除了種植收入之外還能獲得相當可觀的副業收入。據統計,交村從事葉脈加工的農户達900多户,共解決了50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有92户貧困户,通過葉脈加工實現脱貧摘帽。合作社還定期為村民免費舉辦技術管護培訓班,讓村民學好技術,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在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xx區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葉脈生產加工基地。此外,通過和xx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的合作帶動,xx市xx區的多家配套加工企業多年來不斷髮展壯大,xx區的年加工工業用葉脈達到了3000多萬葉,佔全國產量的60%以上。以xx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為例,所用的原料幾乎全部是農副產品,年需求量約3000多萬葉。公司通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參與,帶動了多家中小企業共同成長,900多户農民生產增收。這些中小企業90%分佈在農村地區,他們通過為xx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服務等,盤活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

近年來,由於帶富成效明顯,小李創建xx市交村葉脈加工專業合作社先後獲得市“十佳專業合作社”、自治區鄉村振興巾幗示範基地、廣西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展銷會“優秀參展企業”等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必須有產業基礎,在退役軍人小李的帶領下,種植成片的玉蘭林,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人們可以來村體驗葉脈加工的樂趣,也促進了手工藝業,觀光農業發展,現在交村鄉村振興示範點是葉脈為主題特色設計的觀光鄉村項目,每一個細節都是以葉脈命名,更體現項目建設對促進鄉村振興,促進就業崗位,第三產業發展起到示範作用,進一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