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倖存的竹簡民間傳説

熱點1.83W

前不久,一本叫做《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的圖書正式出版發行,隨即轟動學界。

倖存的竹簡民間傳説

這是清華大學兩年多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裏面隱藏了一部分《尚書》的篇章。自秦代焚書之後,這些篇目已經消失了兩千多年。

孔鮒在焚書坑儒那一年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裏記載了公元前213年的一個故事。秦始皇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建議,頒佈《挾書律》。民間只允許留下農耕和手工相關的書籍,其他只能保存在官府。

孔子的八世孫孔鮒這一年51歲了,他一生都在兢兢業業地學習和傳揚祖先留下來、被稱為“六經”的典籍。他的朋友、魏地名士陳餘找到他,跟他説:“秦將把先王的書籍都消滅掉,而你存這麼多書,太危險了!”

孔鮒回答説:“我所研究的是無用的學問,瞭解我的人只有我的朋友。秦不是我的朋友,我會有什麼危險呢!我將把書藏起來,等要找這些學問的人來,他們來了,也就沒什麼禍患了。”於是,他把這些書藏了起來,等待將來重新流傳。

而在山東濟南郡(今山東章丘南),一個曾經擔任秦博士的儒生冒着同樣的危險,將記載唐堯、虞舜、夏、商、周時代歷史典故的'《尚書》藏在牆壁夾層之內,期待有朝一日它能重見天日。

公元前213年,秦收天下書而焚之。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的璀璨年代落下餘暉,不可統計的古代典籍從此滅絕。

藏在牆壁中的典籍

秦亡漢立,公元前191年,劉邦的次子漢惠帝劉盈頒佈了一條重要的命令:廢除承襲自秦代的《挾書律》,使各家思想重新生髮流傳。

濟南郡那個儒生這時已經69歲了,他聽到這個消息,挖開自家的牆壁,找出當年冒着殺頭危險保存的《尚書》。一些竹簡已經在數十年間腐壞,保存完好的還有29篇。他開始在齊魯之地教授《尚書》。到漢文帝時,皇帝聽説了這個儒生的故事,召他進宮整理典籍。但是此時他已經90多歲,老不能行。文帝派時任太常掌故晁錯到儒生家,抄得《尚書》,重新流佈於世。這位儒生,被稱為伏生。

又過了幾十年,到公元前154年,在位的皇帝是漢景帝劉啟。他把兒子劉餘封為魯王,封地在曲阜,孔子的故鄉。魯王隨即開始擴建自己的宮室,拆毀了孔子的舊宅。在一堵破牆裏,人們也發現了一堆竹簡,上面刻寫的不是當時通行的隸書,而是一種更古老的文字──蝌蚪文。

後來,這些竹簡被孔子的第十一世孫孔安國得到,他辨析古籍,發現裏面竟有伏生所傳《尚書》裏沒有的十六篇。

沒有人知道,這些竹簡是否是當年死於抗秦戰爭的孔鮒所傳。

清華簡穿越兩千年

公元311年,晉“永嘉之亂”,中原的讀書人和書籍,又一次遭遇浩劫。孔安國留下的《尚書》篇目,又全部亡佚,後來出現了一些偽造的《古文尚書》,經過歷代學者辨析,認定悉是偽造。

直到2008年7月,清華大學接到一筆捐贈。捐贈的內容是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戰國竹簡,多達兩千餘枚。清華大學組織了十餘位專家、教授、博士,建立研究團隊,對這批竹簡進行整理、解讀。在3個月的時間裏,他們用毛筆一點點清除黴點和污跡,將竹簡封入裝有無菌純淨水的玻璃瓶裏。竹簡已經散亂無序,他們根據竹簡的長短、編繩位置,乃至字體,將它們重新編排起來。

經過對這些戰國古文字的辨讀,人們發現竹簡的內容多是經、史書籍。北京大學加速器質普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對這批簡中的無字殘片標本進行了AMS碳14年代測定,結果顯示,竹簡是在公元前335年到275年間保存下來的。

當辨讀逐漸進行下去時,人們開始興奮,他們發現竹簡上的文字竟包含有《尚書》的篇目,其中一些是流傳至今的文獻中所未見,十多位專家從2300多枚竹簡中編訂整理出文獻60多篇。

這些竹簡是誰保存下來的,無可考證。也許,和伏生一樣,他是一個史學家語焉不詳的小人物,也許只是戰亂中一次偶然的湮沒。冥冥中似乎有歷史的意志庇佑,雖然在兩千年裏經過焚書、屠城、顛覆,古老文明的血脈依然悠悠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