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國學試題古代貨幣知識閲讀思考題及答案

1.我國古代貨幣制度梳理

國學試題古代貨幣知識閲讀思考題及答案

貨幣是商品生產和交換髮展的必然產物。據現有資料推斷,我國的貨幣起源於殷商。商代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經歷了三次社會大分工,“隨着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轉化為貨幣”(《資本論》第一卷)。

最初作為貨幣的物品有牲畜、布帛、貝殼等,隨着商品交換的日益擴大,到商代晚期,出現了象形的銅貝,這不僅是我國,也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貨幣。春秋戰國時期,金屬貨幣開始流行,有布幣、刀幣、環錢等銅鑄幣。秦統一全國後,統一了幣制,使用外圓方孔銅錢:秦半兩。從此以後,方孔圓形成了我國銅錢的固定樣式。在東漢至唐代的七百多年間,我國的主要貨幣是五銖錢(銖是一種重量單位),這一時期,鑄幣幣值同重量名稱相統一。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始鑄“開元通寶”,迄清為“宣流通寶”,歷時一千三百餘年實行制錢制度,不再以重量作為貨幣名稱,鑄幣名稱改為“元寶”、“通寶”等,並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清光緒年間,開始鑄造銅元,銅元逐漸通行全國,成為貨幣的主流。以上是我國古代銅幣演化的過程。

我國古代除了以銅為貨幣外,還以金銀、鐵錢、谷帛為貨幣。從春秋戰國起,歷代均以金銀條塊的重量參與流通使用,屬於稱量貨幣。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鑄造了中國最早的鐵錢。每當時局動盪不安,錢幣嚴重貶值時,谷帛就自然代替金屬貨幣擔當起貨幣的職能。比如在王莽末年、南北朝時期,在一定時間一定地區內,都曾以谷帛為貨幣。

另外,我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唐代的“飛錢”,已具有紙幣的某些特徵。北宋的“交子”和“錢引”、南宋的“會子”,則是真正的紙幣了。(交子、會子等都是對當時票據證券類的俗稱。)到了元代,元世祖於中統元年(1260年)發行“中統寶鈔”,有漢、蒙兩種文字;禁止金銀和銅錢流通,規定公私均用紙幣。元代的紙幣制度在世界幣制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清代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大數用銀,小數用錢。清朝後期,隨着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用於製造銀元、銅元,手工鑄幣轉向機器鑄幣。

總之,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國古代形成了以銅幣為主體,兼用金銀、鐵錢和紙幣的多元化貨幣制度。

思考:我國貨幣史上,什麼時候結束了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狀況?

  2.我國古代金銀作為貨幣的情況

金、銀作為貴金屬,都曾作為貨幣先後出現在歷史舞台上。首先是黃金在秦漢前後被廣泛使用,然後是白銀在宋代開始登台唱主角。金、銀在貨幣流通史上的代興,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生活產生過重大影響。

春秋時就開始有以黃金作支付手段的文字記錄。進入戰國以後,黃金被廣泛地用作貨幣,但大多限於國君、貴族等富裕階層使用。黃金流通需要計量,它以“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鎰”(一鎰相當於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等重量單位作為計量單位,因而黃金是稱量貨幣。秦代以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漢承秦制,仍以黃金為上幣,但改以斤為單位。秦漢時黃金與銅錢的`法定比價是黃金一斤值錢一萬。西漢末黃金大量上流,到王莽時國庫積貯達六十萬斤以上。不過,王莽政權敗亡之後,黃金大量散失於民間,使得黃金流通量在東漢急劇減退。

自東漢至唐末,是銅錢作為主幣流通的時期。白銀是在唐末時進入貨幣領域的,主要用作軍費、政府經費等。進入宋代以後,白銀作為貨幣使用的範圍更加擴大。但是,白銀不能直接用於日常交易,一般須換成錢才能使用。金人一向通用白銀,白銀的使用以五十兩為一錠計算,每錠對銅錢作價百貫文。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鑄“承安寶貨”銀幣,自一兩至十兩,分為五等,每兩折錢二貫,這是我國有法定計數銀鑄幣的開始。元代和明初,政府為推行紙幣政策,禁止民間用金銀交易。直至明英宗時方才解除用銀之禁,從此白銀正式以合法貨幣的身份登上經濟流通舞台。萬曆年間,全國推行以賦役折銀徵收為內容的“一條鞭法”,從而使白銀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員必需的貨幣,成為財富的主要標誌。到了清代,則以用銀為本,用錢為輔。白銀被鑄成不同規格的貨幣:元寶(五十兩)、中錠(十兩)、錁子等,但交易時,仍需稱量,銀與錢的法定比價,明清相同,均為銀一兩值錢一斤。

思考:張明正在撰寫一部歷史小説,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為他的兒子準備上學堂的學費。張三不知道在這種情形下,主角應該使用何種貨幣。請您根據卡片內容,為張明判斷最有可能使用的貨幣是什麼?

 古代貨幣知識閲讀與思考題答案

1.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2.白銀。明萬曆年間,全國推行以賦役折銀徵收為內容的“一條鞭法”,從而使白銀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員必需的貨幣,張明小説背景是明末,符合歷史上“一條鞭法”在全國推行的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