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優選]人際交往心理15篇

人際交往心理1

一、自卑心理

[優選]人際交往心理15篇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理如不克服,會磨損人的獨特個性,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二、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言詞的人,由於怯懦,在人際交往中即使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卻不敢表達出來。這種心理別人也能觀察出來,結果對自己產生看法,不願成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

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託朋友辦事,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目光審視對方,無端猜疑,捕風捉影,説三道四,如有些人託朋友辦事,卻又向其他人打聽朋友辦事時説了些什麼。結果影響了朋友之間的關係。

四、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説明自己標新立異,對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説好,我就認為壞;你説對,我就説它錯,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反感。

五、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逢場作戲,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處處應付,愛吹牛,愛説漂亮話,與某人見過一面,就會説與某人交往有多深。這種人際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沒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見到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過河拆橋”。這種貪圖財利,沾光別人的不良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七、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各種事情只要與己無關,就冷漠看待,不聞不問,或者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人格”,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一些朋友。

八、干涉心理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祕,有一個不願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

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於探聽別人的情況,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人際交往心理2

學生在學校生活中不可能不發生矛盾,與同學之間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摩擦。即使是好朋友之間,也往往會因為某句話,某件小事而產生不愉快,如果學生不能正確地對待這些,只要有矛盾,只要別人對不起自己,就懷恨在心,從此再也不理這個人,那麼,恐怕與學生相處得來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所以,寬容地待人,在學生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寬容本身意味着原諒,而原諒又是與極大的忍耐和謙遜聯繫在一齊的,原諒別人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從某種好處上説,最能體現自己堅強、忠厚的品行了。寬容是能夠學習的。教師應在教學、平時的事件處理中培養學生學會寬容,個性是做好具體的指導工作,鼓勵孩子要主動解決矛盾,千萬不要記恨在心,更不要時時伺機報復。

活動資料

國小生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活動形式

表演法、討論法

活動對象

國小六年級學生

活動時間

40分鐘

活動準備

1、每人一棵心願樹剪紙。

2、準備小品表演《真正的原諒》。

3、學生座位按馬蹄形小組排列,馬蹄形開口朝黑板。

4、學生自備彩色筆。

活動過程

1、導入:同學們,你們明白嗎?寬容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寬容是一個神聖的概念,寬容是一種人類精神。寬容是一種善,寬容是一種美,寬容是一種人性,寬容是一種胸懷和氣度,更是一種境界。只有善良的心胸中才有寬容,只有慈悲的心靈才能放下寬容。這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來研究寬容,學會寬容。

2、活動:“真正的原諒”

請學生進行小品表演《真正的原諒》(表演前,講述發生背景、簡介人物)。

然後分小組討論:“之後,這個學徒為什麼能安安穩穩地把燈泡拿到了樓上?”學生自由討論,發言交流面要廣。之後請個小組代表發言,對於學生創造性的分析、評論,教師要儘量加以引導、予以肯定。

教師小結:寬容作為一種境界,是一種水平的體現,是一種對於被寬容者的理解和體諒,是一種深度與才能,是一種睿智和明達。

“自我反思”

請大家再想一想,自己以前碰到過不善待別人(同學、父母、長輩.......)的事嗎?你當時是怎樣想的?發生了怎樣的後果?此刻你對這件事又是怎樣想的?如果當時你原諒了別人,設想一下結果又會是怎樣?這一活動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

透過反思,我們更加懂得了寬容、善待別人的重要性,那麼究竟如何做到原諒別人呢?首先要做到----將心比心。

“畫心願”

“心願樹”上有許多心願卡,“將心比心”就是其中最大的一顆。此刻,讓我們拿起彩色的畫筆,去描繪那些寬容他人的心願。請同學們把貼合描繪條件的果子塗上美麗的顏色。(多媒體出示心願樹)心願樹上的'心願有:

豁達大度斤斤計較剋制忍讓

正直誠實與別人交談心平氣和抱怨奶奶走路太慢

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與別人爭吵

多聽少説,自己想説時,應等別人説完了再説

故意説別人的壞話

學生各自塗色,羣眾討論、交流。

“主角扮演”

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瞭解到如何原諒別人。此刻,有一位叫小雨的同學期望得到大家的幫忙。大家一齊來幫忙,好嗎?朗讀“小雨的來信”(多媒體出示):

陳老師:您好!我以前擁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但是,之後我慢慢地發現我與這所謂的朋友之間,也沒有真正的友誼。

以前,在我的眼裏,她是一個很不錯的女孩,學習好,人漂亮,開朗活潑,跟她在一齊,我很開心。但是,自從這學期她當上了班長之後,我就覺得她變了。我發現她只是向我借東西的時候對我熱情,在其它的活動中比如討論學習問題、去上早操的時候,她總是和別人在一齊。我覺得她根本沒把我當真正的朋友。我發現自己受騙了,心裏痛苦極了。最後有一次,我們吵架了。

好幾次,我想和她説話。但是這有不是我的錯,我為什麼要主動道歉呢.....我好苦惱。

一個求助的女孩:小雨

此刻,我們想象一下小雨會怎樣解決難題?並且表演給大家看,比一比哪組表演得最好?

主角扮演,學生按A、B、C、D四組分別上場表演各自理解的主角。

反饋討論:哪組表演得最好?為什麼?

請參加表演的同學説説有什麼體會,再請看錶演的同學説説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3、總結和推薦:

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寬容待人,勇敢、坦然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即時修正自己的言行,改正錯誤。

見人長處我則暗記於心從而仿效之,見人短處狹隘處我亦暗記於心並從而以之為鑑改過之,久而久之你自會對人寬之容之涵之納之。

課外作業:為了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將怎樣做呢?

人際交往心理3

小張是大一新生,性格較內向,從來沒有住過校,從小都住在屬於自己的房間裏,進大學後與7名同學同住,在條件優裕的環境中成長的他,看不慣的是同寢室同學"不良"的衞生習慣,更不喜歡他們隨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歡他們的高談闊論,總之,看誰都不順眼。由於內向的他本來就不擅長與人溝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學,於是,就以獨來獨往來減少與同學們的交往,時間一長,他發現寢室同學説説笑笑,進進出出都結伴而行,似乎視他不存在,他開始感到失落了,孤獨感油然而升,曾經多次萌發過主動與他們交往的念頭,可都事與願違。他回寢室時總覺得同學們都在議論他,對他評頭品足,還竊竊私語,一副嘲笑、鄙視的模樣,他覺得受不了了,想過換寢室,但沒有得到批准。

為了不和他們交往,他很少回寢室,只有睡覺時才回去,即使這樣避開他們,似乎還是沒有減少他們對自己的議論與不滿,他開始失眠,食慾下降,精神狀態越來越差,身體急劇消瘦,在寢室,話越來越少,甚至連笑聲都很少聽見,他感覺到聽課的效率也越來越差,最後終於病倒了。在住院期間,寢室同學輪流守護在病牀旁,看到那些平時讓自己反感透頂的同學都忙着照顧他,送水餵飯,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把內心的苦悶與孤獨告訴了他們,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同學們只是覺得他不願與他們交往,並不知道由此引發了他內心如此大的震盪。

1、鬱因子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在大學生心理諮詢中,我們常常遇到高

2、鬱低交往動機與交往水平的案例,尤其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多屬於抑鬱因子得分偏高的學生,改善社交認知,提高交往頻率,培養交往能力是降低抑鬱的有效措施,這也是團體輔導在改善交往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效果顯著的原因。

3 、焦慮因子得分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焦慮程度高的.大學生在社交中往往表現為迴避的社交態度與行為或產生焦慮的情緒體驗,相反,社交回避與苦惱又常常是造成焦慮的重要原因,二者交互影響。

4 、恐怖因子得分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在人際交往中,恐怖因子得分高的學生常表現為社交回避,即使不得已而發生的人際交往也常常讓他們感到苦惱,因為在交往中,他們常表現得較為自卑,缺乏自信,因而無法感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極力迴避人際交往,再加之缺乏成功的人際交往的經驗與技能,處理交往過程中的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訓練,造成交往的惡性循環。

5 、偏執因子得分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顯著相關,偏執因子得分是本次測量得分陽性排列第二位的因子,表明大學生偏執傾向較嚴重。偏執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表現為交往面較窄,容易因為交往中的某些自認為重要的因素而影響交往的質量,傾向於自我中心,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與特點缺乏客觀的評價與理解,固執己見,既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效果,更對心理健康起了明顯的負面作用。所以偏執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6 、在本次測量結果中,敵對因子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沒有顯著相關,與我們的設想不相吻合,在諮詢實踐中,我們很自然地認為敵對因子得分高的學生必然會對社交抱回避態度,而在社交中的苦惱也較多,這可能與我們的選樣有關,但在人際信任與scl - 90各因子得分的相關比較中,人際信任與敵對顯著相關,人際信任低的學生敵對傾向明顯。這表明影響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是複雜而又交互影響的。

7 、在本次測量結果中,人際敏感因子得分與與社交回避、社交苦惱也沒有顯著相關,也是出乎預料的,仔細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正是由於對人際敏感度低才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持順其自然的態度,對人際交往沒有太多的不切實際的期望與規劃,對社交很少表現出刻意的迴避與接受,也減少了因社交而產生的苦惱。在心理諮詢中,我接觸過不少因受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的負面信息暗示,造成了人際過分敏感,而造成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

從相關比較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人際交往水平是密切相關的,正如我們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際交往輔導中所面對的諸多案例所反映的那樣,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其人際交往相對正常,而人際交往異常是造成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或下降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大學生正處在心理上的第二次"斷乳"階段,人際交往幾乎是所有學生進入大學後面臨的第一課題,也是一大難題,所以一年級大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大多與人際交往有關,這種現象會持續到二年級,隨着年級的增加,到三年級後會有好轉,相對而言,高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較低年級大學生更高。

人際交往心理4

如何擺脱人際交往中的悲觀心理

拋棄世態炎涼的心態

在人際關係,有種以利益為前提的交往,看多了這樣的事情,人就會慢慢覺得,這世界只有變得有錢有勢別人才會跟你交往;當然現代社會是有這樣的現象,但這並不是世態的主流,不能因為一個人以怨報德,而懷疑所有人都是以怨報德者。

克服對人猜忌的心態

有句話説“人心隔肚皮”,這句話是不錯,但反過來你真的有去了解這個人的心理,還是隻有自己的胡亂猜測而否定這個人。

不要有人走茶涼的心態

很多人擔心兩個人的關係只要離得遠了,這兩人的關係就會慢慢的疏遠,因此他們寧願不去跟別人交往,也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就好比擔心旱災會發生,就不去種莊稼是一個道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關鍵是在於你和他是否有親密的友誼。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1.不要忌妒別人

忌妒是當看到與自己有關的人獲得了比自己大的成績,從而生出一種忌恨心理;當對方遇到苦難年,就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以獲得心理的滿足。就像黑格爾説的:“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2.遠離自負

只在意個人的感受,強調自己的需要,常常表現得目中無人。和朋友在一起,不高興就亂髮脾氣,高興時就會滔滔不絕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另外,在與別人相處時,往往過分估計彼此的親密度,説一些不該説的話。

3.不要做個多疑的人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品質,是友情之樹的.蛀蟲。就像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多疑的人,常常先在主觀上認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才從生活中找證據。

4.丟棄羞怯

羞怯是社會上很多人都有的一種心理。這樣的人,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者害怕見人。因為過度的焦慮和沒必要的擔心,讓人們在言語上會吱吱唔唔,行動上也會手足失措。

5.不要敵視他人

這是非常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類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看他人。這種心理有可能來自童年時期的沒有安全感,從而仇視一切。對比不上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達敵視;對比自己強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表達敵視;對與自己相似的人則用中傷的方式表達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願與之往來。

人際交往心理5

1、女性朋友往往會因為自身的修養,學識等因素而在交往當中產生了自卑的心理,在和他人交往當中常常做事猶豫,缺乏膽量,這樣就沒有了自己的主見這樣就會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女人的在交往當中更容易產生一定嫉妒的心理,所以在交往中,往往對於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着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温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最後,還有自私的心理,比如在於他人交往中,總是想着佔一些便宜,甚至從中得到一些實惠,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願意和對方交往。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後,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6

一、瞭解人和人性

提高人際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際關係技巧的第一步是。

瞭解人和人性可簡單概括為DD“按照人們的本質去認同他們”,“設身處地認同人們”,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人首先是對自己感興趣,而不是對你感興趣!換句話説DD一個人關注自己勝過關注你一萬倍。認識到“人們首先關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這一點,是生活的關鍵所在。

二、如何巧妙地與別人交談

當你與人交談時,請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什麼呢?是他們自己!把這幾個詞從你的詞典中剔除出去DD“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個詞,一個人類語言中最有力的`詞來代替它DD“您”。你是否對談話感興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聽眾是否對談話感興趣。當你與人談話時,請談論對方,並且引導對方談論他們自己。這樣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最受歡迎的談話夥伴。

三、如何巧妙地令別人覺得重要

人類一個最普遍的特性便是DD渴望被承認,渴望被瞭解。你願意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嗎?那麼,請儘量使別人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請記住,你越使人覺得自已重要,別人對你的回報就越多。

1、聆聽他們

2、讚許和恭維他們

3、儘可能經常地使用他們的姓名和照片

4、在回答他們之前,請稍加停頓

5、使用這些詞DD“您”和“您的”

6、肯定那些等待見你的人們

7、關注小組中的每一個人

四、如何巧妙地贊同別人

絕對不要忘記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對別人,而只有智者和偉人才會贊同DD尤其當對方犯錯誤時!“贊同藝術”可概括為以下6點:

1、學會贊同和認可

2、當你贊同別人時,請説出來

3、當你不贊同時,千萬不要告訴他們,除非萬不得已

4、當你犯錯時,要勇於承認

5、避免與人爭論

6、正確處理衝突

贊同藝術的根源在於DD

1、人們喜歡贊同他們的人

2、人們不喜歡反對他們的人

3、人們不喜歡被反對

五、如何巧妙地聆聽別人

聆聽越多,你就會變得越聰明,就會被更多的人喜愛,就會成為更好的談話夥伴。當然,成為一名好的聽眾,並非一件容易的事,這裏我有5點建議可供參考:

1、注視説話人

2、靠近説話者,專心致志地聽

3、提問

4、不要打斷説話者的話題

5、使用説話者的人稱DD 您和“您的”

六、如何巧妙地影響別人

促使人們按照你的意願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即他們想要什麼)。和別人説他們想聽的東西,他們就會感動。你只需簡單地向他們説明,只要做了你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之後,他們便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瞭解人們所想”的方法是,多觀察,多聆聽,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

七、如何巧妙地説服別人

當你説一些有利於自己的事情時,人們通常會懷疑你和你所説的話,這是人的本能的一種表現。更好的方式就是,而是引用他人的話,讓別人來替你説話,即使那些人並不在現場。因此,要通過第三者的嘴去講話。

人際交往心理7

人際關係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人際關係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也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一、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基礎。社會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體的人及其相互之間的交往編織起,對於大學生來説,與周圍的同學、輔導員融洽相處,使自己減少煩惱,身心愉快,為集中精力學習,順利完成學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二、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培育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一個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過去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中產生孤獨感、自卑感、或喜歡過孤獨的生活,往往不會從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認識問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樂於交往的人,既願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又能坦然接受別人的言談舉止,容易與周圍的同學保持一種和諧的交往關係,而離羣索居、喜歡孤獨、亂離朋友、不願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因此,大學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未來事業成功的必備素質。一個人要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際交往是不可忽視的前提條件。因為人際交往是青年人增長才學、開啟心智;適應社會、準確定位;認識自我、完善自身;協調關係、攻克難關的有效途徑,而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四、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大學生未來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只有善於與他人交往,對他人才能於所瞭解,又瞭解才能有溝通,有處理好各種關係。在不久的將來,你們都會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滿,從某種意義上説,也取決於你們自身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但許多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與個別人難以相交,與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難,社交恐懼症。原因有三:一、自私自利。如今像你們這樣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盼,對自家“獨苗”的呵護,成為培育“一切為我”的温牀。當你們來到大學校園,獨立地過集體生活,與同學相處時,一些同學自小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無餘。二、素質教育的匱乏。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仍處於應試教育階段,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一些家長、學生、老師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卻忽視了無法用分數衡量的內在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個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人際交往心理8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要做個地道的關係人,在人際交往中多多發揮積極作用,留下好印象。那麼如何做好人際交往呢,讀心術這種專業的東西咱學不來,但是瞭解一下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運用這些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打好關係,也是不錯的入門。那麼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有哪些呢?

1、首因效應

第一次交往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變它就不那麼容易了,即使後來的印象與最初的印象有差距,第一印象常常影響着我們對他人以後的評價和看法,很多時候我們還會自然地服從於最初的印象。首因效應對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由於首因效應的存在,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與人交往時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為了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儀表,衣服要整潔,服飾搭配要和諧得體,其次應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鍛鍊和提高自己的交談技巧,掌握恰當的社交禮儀。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可以利用這種效應,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為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人與人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過在社交活動中要進行深層次的交往,光具備首因效應是不行的,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即在談吐、舉止、修養、禮節等各方面的素質。

2、刻板效應

商人常被認為奸詐,有“無奸不商”之説。教授常常被認為是白髮蒼蒼、文質彬彬的老人,江南一代的人往往被認為是聰明伶俐、隨機應變的,北方人則被認為是性情豪爽、膽大正直的……我們在認識和判斷他人時,並不是把個體作為孤立的對象來認識,而總是把他看成是某一類人中的一員,使得他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很容易認為他具有某一類所有的品質。因而當我們把人籠統地劃為固定、概括的類型來加以認識時,刻板印象就形成了。

刻板印象的積極作用在於它簡化了我們的認識過程。因為當我們知道他人的一些信息時,常根據該人所屬的人羣特徵來推測他的其他典型特徵。這樣雖然不一定能形成對他人的正確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簡化認識過程。但刻板效應帶來的更多是負面效應。如種族偏見、民族偏見、性別偏見等。它常使人以點代面,凝固地看人,容易產生判斷上的偏差和認識上的錯覺。

3、投射效應

一位喜歡吃芹菜的人,總以為別人也喜歡吃芹菜,於是一到公眾場合就向別人推薦芹菜,成為笑話。生活中每個人都免不了犯類似以己度人的錯誤,心理學上稱之為投射效應,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屬性、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種典型的投射效應。當別人的行為與我們不同時,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為,認為別人的行為違反常規。喜歡嫉妒的人常常將別人行為的動機歸納為嫉妒,如果別人對他稍不恭敬,他便覺得別人在嫉妒自己。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做到嚴於律己,客觀待人,儘量避免以自己的標準去判斷他人。

4、近因效應

即交往中最後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存留時間最長。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友分別時,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説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這種美化有可能會影響你以後的生活。

如果前後兩次得到信息不同,但中間有無關工作把它們分隔開,那麼後面的信息在形成總印象中起作用更大。這種現象是由於近因效應的作用。前後信息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在交往過程中,可以用近因效應提升自身的形象。例如,雙方感情不合,一旦要分手的時候,主動向對方表示好感甚至歉意,會出乎意料地博得對方的好感,甚至將以往的恩怨化解。

5、光環效應

俗話説: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在相戀的時候,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所有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效應的表現。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

光環效應是指我們在對別人作評價的時候,常喜歡從或好或壞的局部印象出發,擴散出全部好或全部壞的整體印象,就像月暈(或光環)一樣,從一箇中心點逐漸向外擴散成為一個越來越大的圓圈,所以有時也稱為暈輪效應或月暈效應。多數情況下,光環效應常使人犯“以偏概全”、“愛屋及烏”的錯誤,產生一個人一好百好的錯覺。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不難發現,拍廣告片的多數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而很少見到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因為明星推出的`商品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一個作家一旦出名,以前壓在箱子底的稿件全然不愁發表,所有著作都不愁銷售,這都是光環效應的作用。

男女朋友之間也經常會出現光環效應。兩個恩愛的人在一起,便會覺得雙方身上都是優點,沒有一點點缺點。這就是在剛開始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只是喜歡上了對方表現出來的某一方面的優點,然後經過暈輪效應的擴大,才使自己覺得對方身上全是優點。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要善於傾聽和接受他人的意見,防備光環效應的負作用。同時也可以利用光環效應的影響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與人交往時,可以採用先入為主的策略,讓對方瞭解我們的優勢,以獲得積極的評價。

6、定勢效應

有一個農夫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盜,於是觀察他走路的樣子、臉上的表情,感到言行舉止沒有一點不像偷斧頭的賊。後來農夫在深山裏找到了丟失的斧頭,他再看鄰居的兒子,竟覺得言行舉止中沒有一點偷斧頭的跡象了。這則故事描述了農夫在心理定勢作用下的心理活動過程。所謂心理定勢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看待當前問題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也叫思維定勢或心向。

在人際交往中,定勢效應表現在人們用一種固定化了的人物形象去認知他人。例如:與老年人交往中,我們會認為他們思想僵化,墨守成規,跟不上時代。而他們則會認為我們年紀輕輕,缺乏經驗,“嘴巴無毛,辦事不牢”。與同學相處時,我們會認為誠實的人始終不會説謊。而一旦我們認為某個人老奸巨猾,即使他對你表示好感,你也會認為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心理定勢效應常常會導致偏見和成見,阻礙我們正確地認知他人。所以我們不要一味地用老眼光來看人處事。

7、設防心理

可能大多數都會有種感覺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擔心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怕別人奪走你的祕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由上可知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只有正確地認識、瞭解、掌握心理效應,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心理效應做好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9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在人際交往中,能與同伴合作,與老師和家長溝通;能關心他人的需要,體諒父母和老師;能寬以待人,誠心地讚美他人,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評;在增進人際關係的同時,保持自己人格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有自私、嫉妒、猜疑、自卑、自滿等不良的人際交往心理,具體的説存在下列不良的心理表現。

1.自我中心

目前絕大部分高中生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環境中,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注重自己的情感,高興時高談闊論,委屈時訴説煩惱,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也不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極易形成同學不願與其交往的尷尬局面。

2.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意識到某人、某事可能對自己有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怨恨、憤怒、痛苦的複雜情感,是一種極不愉快的負性心理體驗。有些高中生往往表現為不能容忍別人的進步和成功,害怕別人強於自己,但自己又不願作艱苦的努力。常常諷刺挖苦、誹謗攻擊他人,以求通過別人的失誤甚至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嫉妒心理是人際關係中非常有害的腐蝕劑,是損己害人的心理。

3.猜疑心理

部分高中生過分敏感,在與人交往中過分留意別人的臉色和言語。猜疑成癖,捕風捉影,往往節外生枝,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4.自卑心理

部分高中生,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過低地評價自己,常有 “我不行”、“我不如他們”等消極暗示,對自己信心不足,盲目地依賴別人、取悦別人,不敢涉足新的交往領域,在交往中總是表現為羞怯、憂傷、退縮。而不敢交往、缺少交往則會使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中。

5.自滿心理

部分高中生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看不起其他同學,喜歡對他人吹毛求疵,品頭論足。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聽不進別人善意的勸告,表現為抱殘守缺,不願延伸自己認識的觸角和拓展思維領域。自滿心理導致部分學生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逞能。

6.冷漠心理

有些高中生不尊重別人的人格,對同學缺乏熱情、關心和幫助,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

7.膽怯心理

一部分高中生因為缺乏社交能力而苦惱,總感覺別人在注視自己,時常過度緊張。見到陌生人臉紅、心慌、緊張,不願説話,不敢説話,眼睛不敢看人。與其交談時常出現面紅心悸、手抖出汗、言語支吾、手腳拘束的情形,與人交往中往往採取迴避、退縮等消極行為。膽怯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孤立、自我封閉的狀態。

人際交往心理10

概述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相關知識。

人際交往中四種有趣的心理效應

1 第一:首因效應 我們常説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裏就存在着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 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在社交活動中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這就需要你加強在談 吐、舉止、修養、禮節等各方面的素質,不然則會導致另外一種效應的負面影響,那就是近因效應。

2 第二: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後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會存留很長時間。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 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説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 友分別明,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有可能這種美化將會影響你的生活,因為,你有可能成為一種“光環”人物,這就是光環效應。

3 第三:光環效應 當你對某個人有好感後,就會很難感覺到他的缺點存在,就像有一種光環在圍繞着他,你的這種心理就 是光環效應。“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在相戀的時候,很難找到對方的缺點,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 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效應的表現。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 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即人的設防心理。

注意事項

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祕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人際交往心理11

一、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各種各樣的,就是處於同一班集體中,關係的好壞也有相當大的差別。影響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外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兩大類。客觀因素包括交往的頻率、距離的遠近、交往時的客觀環境和條件等;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個體的性格、脾氣、心理品質、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以及在與他人交往時的自我認識、情緒、態度和行為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

(一)交往的頻率

人們相互接觸的次數多少稱為交往頻率。一般來説,中學生在學習和娛樂中,交往的次數越多,越容易形成密切的關係。因為交往的次數多了,彼此相互瞭解的機會多,容易形成共同的感受和體驗。共同語言一多,就容易接近,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

交往的頻率,應該説只是一個共同接觸的條件,更重要的是交往的實質性內容。如果交往雙方目標相反,一個相處好關係,另一個無所謂或根本不想處好,或者交往的時候以對方為競爭對手,那麼這種交往頻率再高也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只有當交往雙方目標一致,以真誠友好的態度對待對方時,才能形成良好、融洽的人際關係。

(二)距離的遠近

地理位置的遠近對人際關係的親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同坐一張課桌,同在一個班級的兩個同學就容易形成親密的關係。但是,隨着年齡的增大,這個因素的影響會逐漸減弱。在國小和國中,同坐一張課桌的兩位同學容易形成親密的關係,到了高中,這個因素就逐漸不起作用了。只有在其他因素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地理距離的重要性才能充分顯露出來。

(三)儀表

一個人的長相、穿着、儀表、風度會影響同學們彼此的吸引,尤其在第一次見面時,這就是第一印象的作用。所謂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識的人在第一次交往時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總是由對方的相貌、身體、服飾、姿態等這些外表特徵綜合個人的情感因素而產生的,因此,它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情緒化、歸類歸因等特性。俗話所説的“以貌取人”、“一見傾心”等就是第一印象的典型表現。第一印象一經產生,便會對人們的認知及以後的交往產生很大的心理效應。人們往往會根據第一印象所得,作為往後認知、評價、觀察他人的定勢。即使以後所獲得的信息與第一印象性質有矛盾,也往往服從於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雖然是膚淺的、表面的,但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並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發生着重要的作用。

(四)興趣、愛好一致

興趣和愛好是聯結人際關係的橋樑。興趣愛好相同的人,碰到一起“心靈相通”,“酒逢知已千杯少”,很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際關係。我們有句古話“交友之道貴在趣味相投”也説明了這個道理。特別是中學生,興趣廣泛,探索精神強,興趣愛好一致的兩個人遇到一起,相互交換信息,交流感受,共同探討,很容易形成好朋友。

(五)思想、態度的相近

兩個同學之間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觀,對某個問題態度相同,思想感情就融洽,容易形成親密的關係。思想、態度相近是建立密切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俗話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以羣分的基礎就在於他們對某些事物有着共同的認識和態度。一般來説,中學生在接觸交往中相互認識到彼此間思想態度相近,需要有一個過程,有時還會有反覆。所以這種密切的人際關係建立較慢,但牢固性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六)能力與特長

一個同學如果在能力和特長方面比較突出,就有一種吸引力,使其他同學對他欽佩並欣賞他的才能,願意與他接近。我們在一個班級裏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有特長的同學往往也是人際關係的中心人物。

(七)個性心理特徵

心理學家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人際交往中,某些個性因素會起到很大作用。如有的人給人一種特別願意與之接近、交往的感覺,具有這種心理特徵的人,我們稱之為“人緣型個性特徵”;相反,也有一些人,給人一種特別不願意與之交往的感覺,我們稱之為“嫌棄型個性特徵”。我國西南師大的黃希庭同志曾以大學生為對象,研究了個性心理品質對人際關係的作用問題。他發現,在每個班級裏都有大約兩名人緣型學生及嫌棄型學生。從班級其他同學對本班人緣型及嫌棄型學生的評價,反映出兩類人物各具典型的個性特徵。

(八)需要的互補性

人們的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有利於雙方形成揚長補短之勢。例如,在一個興趣小組中,有的同學善於想象,富於創造力;有的同學善於設計,把想象轉化為現實;有的同學認真仔細,善於動手操作,這就是一種“智能互補”,由此導致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有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性格互補有時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熱情、粗獷、精神充沛的男同學比較喜歡幫助文靜、秀氣、瘦弱的女生;在一對好朋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個大大咧咧、一個內向拘謹;一個富有主見,敢説敢為,一個膽怯害羞,依賴性強……

二、中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分析

造成中學生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多種多樣,千差萬別。有的是交際能力方面的問題,有的屬於性格或習慣上的毛病。如清高、傲氣往往讓人敬而遠之,小雞肚腸受人卑視等等。但也有完全是由社會偏見所造成的。只有搞清楚學生在人際關係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及時地幫助他糾正偏差行為,協調好人際關係。

(一)交往水平

我們知道,人際關係是在“互動”中發生聯繫和變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前提。原先關係密切的兩個人,後來交往少了,關係可能淡漠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於經常在一起活動,關係也可能親密起來。因此,人際關係的親密程度是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人際關係越容易密切,反之亦然。例如,由於升學,兩個要好的同學分開了,彼此交往少了,再次見面感到生疏、沒話好説,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也遠了。

交往的內容有工作性交往和非工作性交往。兩位同學由於工作或學習的需要進行合作,合作得越好,交往的水平越高,人際關係也越容易密切;而非工作性交往則屬於工作、學習之餘的主動交往,如聊天、遊玩等,它屬於人的主動行為。這種交往的水平主要表現在交往的數量和深度上。通過主動交往,雙方從中感到愉快,加深感情聯繫,並逐步形成一種整體感,彼此的關係就容易密切。如果一位同學雖然想獲得友誼,心理想與人交往,但從不肯主動與人交往,那要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是不可能的了;或者一位同學性情孤僻,不合羣,從不主動與別的同學交往,他與別人的關係漸漸疏遠,也就十分自然了。再者,有的同學給人的感覺十分清高、傲慢,使人望而生畏,不願與之交往,自然而然地就與周圍同學的關係變得很冷漠、疏遠、陌生。

(二)互酬水平

互酬水平主要指人際交往中的“取”與“施”的關係。我國民間關於人際交往中的互酬行為描述很多。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戰國策·魏策》裏説:“人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南朝梁代蕭繹《金樓子·戒子篇》裏説:“無道人之短,無説已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這些都説明,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越容易形成穩定、密切的關係,這裏的“酬”,雖然包括物質的內容,但更重要的是感情、精神方面的內容。有些中學生人緣不好,互酬水平低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學生交往中的互酬水平低可以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當別人遇到困難,需要你的幫助時,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淡漠;二是用“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態度來對待同學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使人感到你“門檻精”,很勢利。別人既然從你這裏得不到感情上的温暖和愉快,他們同你的關係疏遠也不難想象了。

(三)評價水平

評價水平也就是你對別從怎樣評價,又要求別人怎樣評價你,看待你。如果你對交往對象評價很高,同時你覺得對方也很看得起你,那就是評價水平高,你就會很樂意與之交往了。

你看不起別人或覺得別人小看了你,都是評價水平低的表現,都會影響到你的交往。如自卑的同學就老是感到別人看不起他,會嘲笑他,因而不敢與別人交往。還有的同學自以為是,不大瞧得起別人,看人總斜着眼睛,在回答別人的問話時,往往顯出不耐煩的神情;即使在求教於別人時,也愛擺出一副似乎胸有成竹,好象在考人家的架勢,這種態度,使人感覺到你看不起人,在你心中沒有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尊重,從而產生挫折感,激起消極情緒,自然也不會以好的態度來對待你了。於是,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疏遠。

(四)真誠水平

人際交往,需要真誠,所謂“以誠相見”、“以心換心”,“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唐代張九齡《親賢第一章》裏説:“推心置腹,開誠佈公”,《韓非子·説林上》裏説:“巧作不如拙誠”,都説明了真誠在交往中的重要懷。在人際交往中以誠相見,相互之間容易加深瞭解,加深相互之間的信任,就容易結成真誠而牢固的友誼。

有的同學對待他人缺乏誠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或者妒忌別人的優點和成績,“上頭笑着,腳底下就使絆子”,或者從來不與人講真心話,顯得高深莫測。這就在無形中與別人之間構築了一道厚厚的、無形的牆,別人也不想與你講心裏話,或者以敷衍、玩笑、迴避來應答你,遠遠地與你保持着距離。

(五)溝通水平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從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溝通包括信息溝通和感情溝通。信息溝通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條件。有了充分的信息溝通,不但能加深彼此的瞭解,同時個體也因為情感得到表達,而感到心情舒暢,自然會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人際的融洽性也提高了。但有的中學生自以為掌握了最新信息、最好的學習方法,不願與人分享,這樣他也得不到別的信息和感情上的體驗。感情溝通比信息溝通更高級,它建立在雙方一致、融洽的基礎上。高度的感情溝通,彼此可以產生滿意、喜愛、吸引力等心理體驗,以形成牢固的整體感。有的中學生反映很孤獨,就是與人感情溝通水平低的典型表現。

在人際交往中互相信任是溝通的必要前提,犯有疑心病的人,從不相信別人,別人也很難相信他。凡看見別人竅竅私語,便懷疑是在議論他;別人多看他幾眼,他也會覺得別人眼中有話,難以忍受。這種人終日處於惶惶然之中,根本談不上與人溝通;別人對他也是避之唯恐不及,很容易產生人際關係的緊張。

(六)包容水平(寬容)

與人交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只有包容水平高的人,才能有很多朋友,才能與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哲學家斯賓諾沙説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出身、經歷、文化、修養、習慣不同的兩個人之間必然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差異。對這種差異,需要加以包容。包容性的另一層含意,是彼此相處中的非原則性矛盾要善於“鈍化”,“難得糊塗”。對於別人的缺點要善於理解,“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對於自己,也要寬宏大量,笑口常開。包容水平高了,與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大了,人緣關係自然好。

現在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有的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任性主觀,容不得不同意見,對很多事情或同學看不慣,處理同學的關係缺乏“彈性”,碰到矛盾一觸即發,只有別人讓他,沒有他讓別人,包容水平很低,人際關係搞僵也就成為合乎邏輯的結局。

中學生早戀調查報告

一、中學生早戀的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早戀現象逐漸嚴重,中學生早戀投入不少注意力、精力、體力、對學習造成了影響。而且,中學生的戀愛觀尚不成熟,不能夠清晰深入的認識"愛"的含義,常常因為對異性的好感誤以為是一種愛,給他們帶來了感情上的困擾,從而造成了心裏的傷害。關於中學生早戀這一現象,已經受到了家長,老師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引導男女同學正常交往,使中學生認識到早戀對學業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的成長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二、中學生早戀的調查調查結果

我們通過網上搜索,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到早戀對中學生自己所帶來的影響;

1、影響學習:

投入大量注意力,精力,體力,造成影響學習,而中學生階段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需要“拼”的時期,不單單是會考、大學聯考,而且,對其學習習慣,學習觀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2、浪費金錢:

談朋友要消費,中學生沒經濟收入,加之消費觀的不成熟,不理智。常常盲目消費,並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

3、對中學生成長不利:

中學生應該廣交善友,而非把情感交流僅僅限於“早戀”,這樣對於個性發展,人脈結交不利。此外,中學生性格比較單純,對愛情缺乏成熟,理智的認識,一旦發生問題很容易受到傷害,這樣的話 對其成長更不利。

三、中學生早戀的調查報告後感

通過這次的調研,我們認識到中學生早戀是弊大於利。使我們明白中學階段應該以學習為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為以後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標籤:人際交往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