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生命的意義》有感

《生命的意義》有感1

春季的某天,駕車由四川往雲南麗江。恩雅的歌聲在曲折驚險的公路上灑落了一地。即使車速並不快,但一個又一個的急彎讓人覺得不是你駕着車而是車拖着你急不可耐地投身到不可名狀的神祕之地。

《生命的意義》有感

出乎意料的是,麗江並沒讓我感到那種震顫:就像我看到雲南怒江地區碧羅山下偏僻的白漢洛小村代課老先生那神態自若站在十分簡陋的教室裏的圖片,我會鼻子發酸————但我知道那不是同情是震顫————麗江古城經多次毀容(地震)卻出奇地平靜,如同深埋的巖漿的宣泄之後。

城裏有拍《雪山戀人》的攝製組忙進忙出。遠處的玉龍雪山沉默安靜,那條原始的穿城河本是無聲的,卻格外地不寧靜:洗衣、淘米做飯、飲人、飲牲口全在河裏,甚至有大批的孩童在河裏追逐,孩子中有兩個金髮的,他們的瑞士籍母親就坐在河邊的棚蔭下看書:據説她帶一雙兒女來麗江已有一年,她的願望是讓兩個孩子在這樣的古城裏學習唐宋古樂,直到學會為止。果然那女孩的手指上帶着彈琴的彈片,向母親告發弟弟的不專心,弟弟狡猾地逃跑到坐在橋邊的納西族老者身後,在他耳旁説着什麼,老人笑了。

河水在一陣胡鬧後依舊是常清。城裏很少有騷動:沒有吵架圍觀、沒有工廠、沒有汽車馬達的聲音,甚至自行車也極少,面色古銅的納西人,彼此路遇的招呼也顯得像唱歌一樣。因為個頭較小,背上又常揹負東西,頭不免低着。大部分人還帶着60年代的藍布帽子,帽檐下的臉顯得十分平和、温順甚至害羞(其實那害羞只是儒雅的結果)。

沒見到活得膩味了的人,你也看不到大悲大苦,那種痛不欲生的生命體驗,也許因為一次次地震都來得那麼突然和自然而來不及細品了;老房子倒常常是一張張笑臉,漫不經心地述説某次的劫後餘生。

麗江平靜得讓人無法忽略,它的沉靜儒雅令你吃驚,連那種“生命不可兒戲”的嚴肅安全話題在山間的險要公路旁也被書寫成“司機同志,附近沒有醫院,請注意安全!”那些通常口吻、常見內容、使人意識鈍化的祈使句也未見得讓人有這樣的警惕。

生命原來有這樣的不同方式,有這樣的自我掌握、自我醫治的方式。你的生命是自然簡單的,並非時時要與別人有關,何況你生命的意義與每個人都不一樣,更何況你生命的意義本來就在於與每個人都不一樣呢。

《生命的意義》有感2

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又出現在我的眼前時,那個飽經風霜而又面帶微笑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彷彿又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的感情複雜,又是憐憫,又是同情。終於合上了書的最後一頁,我突然發現: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會充分體現。

當他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並且他用他的現實經歷開創了意義療法,造福了很多精神問題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樂觀的精神,最主要的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完美認知所造成的。

當我看見有人支撐不了現實中的困難而選擇最慘烈的方式來逃避時,我認為這是胡鬧,生活中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只有那些瞭解困難知難而進的人,那些人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和生命比起來,這些困難又算什麼呢,而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命還在,一切還有挽留的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忘記生命對你付出的一切,因為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

《生命的意義》有感3

隨着工作時間的延長,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加大,面對一切事物逐漸變得麻木,找不到工作之初的激情。那生活着的意義又在哪裏呢?從《活出生命的意義》這部書中我看到了“責任”二字,對家人的責任、對工作的責任、對一張張渴望知識的幼稚小臉的責任。我們應該向弗蘭克爾一樣,勇敢的挑戰自我、挑戰生活、挑戰麻木和倦怠,在逆境中勇敢前進,在壓力下不斷拼搏,在生活和工作中尋求快樂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更會影響到學生,學生好比一張白紙,會把他們見到的一切花在上面,我們不能給他們任何不好的影響,應向他們展現出積極向上的面貌,帶動他們向新生活前進。

《生命的意義》有感4

我記得我們學過一篇叫《生命生命》的課文。這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杏林子寫的,她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她與病魔抗爭的同時,也找回了自我生命的價值。這篇文章表達了她對人生意義的見解。

課文中“飛蛾求生”的一句話令我深深地感動着:“但她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作者筆下這隻在絕境中掙扎的小飛蛾,,讓我感受到:凡是生靈都會愛惜自己的生命,小到昆蟲大到人類。

生活中除了杏林子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二戰時期,在納粹集中營裏,一個叫瑪莎的猶太女孩寫過這樣一首詩:這些天我一定要節省。我一定要節省健康和力量,足夠支持我很長時間。我一定要節省流下的淚水。我需要它們安慰我。我一定要節省忍耐,在這些風暴肆虐的日子。在我的生命裏有那麼多需要。這些我一定要節省。

即使在隨時都可能死去的時候,瑪莎仍然熱愛生命。她節省眼淚,節省精神之火,用稚嫩的文字給自己弱小的靈魂取暖,用堅韌的希望照亮黑暗的角落。當時只有12歲的瑪莎迎來了新生的曙光。

我被這個故事震撼了,這個故事包含了人類最美好的東西,以及對活的渴望,還有生命的頑強。

這個故事是我想到了一件事:一次,我在馬路上看見了一個缺少一隻腳的人正微笑的像前緩慢地走着。這是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如今,世上能有幾個像他一樣微笑的面對人生的人?答案是否定的:沒有,世上沒有幾個這樣的人!

我們作為一個國小生和一個健全的人,更應該珍惜時光,把握生命的恩賜。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父母,抱怨老師?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充實自己的人生,讓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把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因為,生命本來就是一樁奇蹟!

《生命的意義》有感5

天並不都是藍的,雲並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卻永遠都是鮮豔的。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看完這本書,我時常問自己。許久以來我不停的求索。卻總解釋不透生命的真實,人生的真諦。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寫到:“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已奉獻給了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平凡的,不平凡的,他們都曾站在我們腳下的地方生活,他們哭過,笑過,愛過,恨過……也曾立下驚世偉業,也曾一生碌碌無為,最終不過化作腳下一堆黃土。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為了歷經千辛萬苦,帶領這十萬紅軍不畏艱險,排除萬難,翻越終年冰封的雪山,穿過杳無人煙的草地……完成了二萬五千裏的長征。經過眾人的不懈努力,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我們歡呼,我們沸騰!期待已久的時刻來臨了。全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我們把你深深地印在心裏了。

被尊稱為“樂聖”的貝多芬。8歲登台演出,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不幸的是貝多芬雙耳失聰了。貝多芬無時不充滿着一顆火熱的心,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着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可是,貝多芬沒有被打倒,他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重重困難,創作了舉世聞名的交響曲。1827年3月26日貝多分去世了,他走了,但他給世人留下來優美動聽、洋溢着歡樂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絢麗多彩的鋼琴協奏曲和奏鳴曲。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們去了,但是他們留下了令人無法忽視的精神、事蹟。

有一位名人説過: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就如朱自清所説的:“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時間老人很公平,他給每一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沒有多一秒,也沒有少一秒,關鍵是如何把握時間。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時間一去不復返。就讓我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無限的價值吧!

生命的早晨,東方天際一抹緋紅的雲霞裏,噴湧出一輪火紅的太陽。生命的黃昏,暮色中,一片片金黃的落葉,寧靜安詳地翩然飄落。生命的港灣,碧波萬頃,千帆競渡,萬檣林立。生命的河牀,佈滿圓潤的鵝卵石,清澈的溪水,魚兒在自由地暢遊。生命的天空,碧藍如洗,海鷗在翩翩飛翔。讓我們感悟生命,放飛理想吧!

《生命的意義》有感6

斷斷續續地把《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讀完了。之前讀過英文原版,受限於英文水平,很多意思還是沒有理解。現在將中文翻譯版讀完,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知道這本書是從《得到》推薦的,自己讀下來,感覺作者的親身經歷增加了説服力,是我喜歡的類型。對於我這種整天愛瞎想"人為什麼而活着"的人來説,讀這類書籍也算是跟自己對話了。

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猶太人。生活在二戰時期,可想而知命運的悲催。作者本人被關入了埃斯維辛集中營,後世人稱"死亡工廠".但是幸運的是,作者活了下來。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研究對象,展示了在集中營中人生百態。有些人放棄了對未來的渴望而死去,有些人過於樂觀而死去,但是有些人知道為什麼而活,有幸生存了下來。殘酷的經歷讓作者領悟到:人們活着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或許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享樂?承受痛苦?或許我們不經歷極端的環境考驗是不會真正領悟什麼是生命,什麼是生活。作者經歷了對於一個人來説所有的苦難,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進入集中營後,這些不幸的人首先表現出驚恐,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映,因為死亡可能近在咫尺。而後進入冷漠,相當於"活死人",他們面對同伴的痛苦不在有任何情感,因為自己也可能隨時面對這種境地。作者發現,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義、任何目標,覺得活着無所謂的人會很快死掉。物質上的匱乏不是根本原因,精神上的絕望才是最死亡的導火索。最後作者總結到: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態度上根本轉變。我們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説服那些絕望的人;我們期望生活給與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去思考自身。我們的回答不是説與想,而是採取正確的行動。生命最終意味着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作者將生命的意義歸結為責任,那麼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呢?作者給出了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情;愛---關愛他人;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作者強調,命運的無常會奪走你許多東西,但是永遠奪不走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讀到這裏,我想起了餘華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貴。不管生活如何剝奪他的財富、親人、尊嚴,他的生活總有目標,選擇堅強面對生活的不幸。作者所説的尋找生命的意義的三個途徑,跟瑞·達里歐的《原則》中如出一轍,"有意義的工作,是指人們有激情去投入的事業;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指相互之間能夠真心相互關愛".

這本書可以時不時翻出來看看,審視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生命的意義》有感7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

這,是《生命的意義》中主人公保爾在憑弔烈士陵園時思考的一個嚴肅的人生課題,也是一段充滿了深刻哲理的格言。這不多的言語,卻道出了生命的真諦,它給人們以啟迪。

所有的人,都熱愛自己的生命,但人們熱愛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為人類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的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這些人儘管虧了自己,卻得到了人民的尊重;有的卻不斷榨取,榨取本來屬於人民的東西,有的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置法律於不顧,他們的私慾在得到滿足的同時也失去了生命的真正價值。

保爾和他的戰友們就是以珍視生命的真正價值的崇髙精神,為事業而奮鬥,為人民而戰鬥的,他們奮鬥了一生,也貢獻了—生。

現在,擺在我們青少年面前的不再是烽火硝煙,只需要我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為長大後把我們的袓國建設成為富強的國家做好準備,這才是我們目前最根本的任務,也只有這樣,才能算得是更好的珍惜青春,珍視生命。

生活,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質享受,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實。人,應該好好地生活,為自己,為別人,為人類應該更加充實地生活,像保爾他們一樣,在為人類奉獻的同時,也充實了自己的生活。這樣才算得上珍惜了這人生僅有的一次生命。

《生命的意義》有感8

讀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成功的並不是最聰明的人。因為決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確的目標,積極的心態,努力和堅持,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做一個始終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並不是輕鬆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能夠堅持自己的價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積極的工作,可能他感覺不到自己的意義所在,但他的意義確實存在,社會的美好是由各個層面的勞動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那只是一種感覺,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為社會貢獻了一點力量。

全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人無論遭遇任何境遇,都適應得了”這句話,人生就是如此,有很多艱苦和變數,但是隻要挺過去,適應了,就能跨越,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屬於我們的真正的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有感9

保爾的話猶在耳旁迴響:“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段關於生命的意義的話語,不知激勵了多少人去拼搏,去奮鬥,讓自己的生命更燦爛!

生命在於堅持!

一個人在他的一生裏,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和打擊,但遇到這些並不能就此放棄自己的目標。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戰勝它們!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霍金,21歲時便被確診患有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運動神經性疾病!醫生預言他只能活兩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癱瘓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忍受着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痛苦,選擇了堅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進行了氣管穿刺手術,使他失去了説話的能力,這對全身癱瘓的他來説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又一次堅持了下來,霍金不僅堅持活了下來,還向世界證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論轟動了全世界!

生命在於勤奮!

海倫·凱勒便是一個利用勤奮與不屈創造出奇蹟的人。出生僅十九個月時,突如其來的猩紅熱引發的高燒奪走了海倫的一切,使她成了集聾盲啞為一身的殘疾人,這其中的任一個降臨到普通人的身上都是毀滅性的,許多人認為這又聾又啞又盲的人是生不如死的,活在世上已沒有了意義。但是海倫沒有放棄,她用自己的勤奮證明了自己仍有存在的價值,她整日不知疲倦地從書中吸取“養分”來豐富自己,利用自己僅有的勤奮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她一生出版的十四部著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

霍金的堅持,海倫的勤奮,都讓他們的生命充滿了意義。他們並不比別人多擁有什麼,相反,他們比正常人缺少了健康,但是他們用堅持,用勤奮讓自己本已殘缺的生命比健康人更豐滿,他們的生命是真正完整的,充滿意義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實際上已擁有了很多東西,他們的生命本該是充實的,但卻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竟然放棄了他們的生命!這樣的例子也時見報端。

成都某13歲的少年,僅因與父母就學習問題發生了爭執,竟縱身跳下了七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河南省高三一考生,僅因估分成績不理想,就在家中自殺,而大學聯考成績揭榜後,他的真實成績竟高出了本一錄取線33分。

他們自認為這是自尊心強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懦夫的表現,對自己的寶貴生命毫不負責,他們的出生有何意義?每個人的生命僅有一次,該怎樣度過呢?我們應該認真選擇。讓我們通過堅持、勤奮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生命的意義》有感10

看完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失望。首先它很薄,一點沒有心理學著作的樣子,比如《心理學與生活》,厚厚的、重重的放我牀頭一年了也沒翻幾頁;其次是它淺顯,幾乎沒有專業術語,即使有也十分易懂,比如“意義治療”就是啟發患者發現生命的意義。如果是網絡雞湯也罷了,可此書的作者弗蘭克爾是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家,如此盛名寫的書卻這樣平凡,是不是我漏了什麼?於是再翻一遍。

沒有。

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給出學習一門外語最重要的方法是勤學苦練一樣,弗蘭克爾給出的生命意義也很簡單:愛一個人且為之負責。

於是我想:是不是生活其實是很簡單的事呢。人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反覆實踐的過程。比如:保持身體健康、長期自律、持續成長等。這些都是簡單的道理在我年幼開蒙時就已知道,可做到卻不容易。

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飲食、情緒平和、合理運動。在一桌美食麪前説停止就住口,在對着識字卡讀了十分鐘“你、我、他”孩子還不認識時再讀十分鐘,在累了一天只想黏在牀上時拿瓶水再去健身房一小時。

長期自律不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習慣。放棄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道德執照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後,他就會獲得一種道德優越感,彷彿取得了一種道德許可證: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地放縱一下自己。“我這周鍛鍊了三次,必須吃一塊提拉米蘇獎勵自己”很可能一週的訓練泡湯了;“我辛苦了幾個月,現在喝了幾杯酒開車有什麼關係”很可能一個家庭就毀了。養成習慣可有效節省我們的意志力,一個有運動的習慣的人就不會為每天的十公里感到累心,可將多餘的精力用在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上;一個有讀書習慣的人就不會恐懼百萬字的`著作,只需放在牀頭,每天翻上半小時,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持續成長就更難了,需要不斷地學習、持續地自我要求。有人從走出學校那一天不再成長,有人則停在工作幾年後。其實成長從都是“瞬間”的、而不是“持續”的。我在生產之前想着生產後花三個月恢復身體,孩子白天交給公婆,晚上和老公輪流值班照顧,一切有條不紊、按部就班。我在生產之後才發現事實的真相:三個月刀口都長不好,婆婆連奶粉温度都控制不了,老公晚上值班將感冒傳給孩子引發肺炎。抱怨豬隊友有用嗎?這一切都需要我瞬間成長、拿出可行辦法解決問題。像大S説的逢開路、遇水搭橋、降妖打怪。

弗蘭克爾一生都對生命充滿熱情,67歲學習飛機駕駛、80歲登上阿爾卑斯,願我和他一樣永遠熱愛自己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有感11

有道是女人一思考,上帝也發笑。近些日子混在稻讀社科羣,一星期一本牛津通識讀本。近期看《人生的意義》一書。讀完竊喜,竟然把書啃下了。此書由英國當代著名的藝理論家、學批評家家特里。伊格爾頓著。他用幽默輕鬆明快的方式述説的。

説到人生的意義,粗略一想,感覺很偉大,就如小時候,我們常説的: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等等。但今天我要説的意義,是個體存在的意義,拋棄宏觀概念,歸根到人性的層面討論人生的意義。我可不想繞繞去的故作高深,只想直觀簡單地説説自已的感受。真如我的半百人生:簡單樸實倒也起伏有序。

當然在認識人生的意義時,也要認識自已。只有清楚的認識自已,才知道我要什麼,我要變成什麼樣的人,我能做些什麼,不能做什麼。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意義是一種詞語,只有依於事物才成為意義。我所理解的人生的意義是:存在,創造,愛。

我存在,我活着,便是意義所在。真如笛卡爾所説的"我思故我在"説到存在,先想到上帝。"由於有了一個上帝,人生的意義問題就變得一清二楚。"這使存在變得有具體的指向。也如書中伊格爾頓説言:"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人生意義的一部分,就像我發表餐後演講的時候不知道自已説了多少個字,這反而有助於我圓滿地完成演講。"

通常開朗的人活得輕鬆快樂,因為他們想的少,不會去糾結。就像人們常説的傻子不得大病一樣。怎麼樣讓自已活得輕鬆?不斷的充實自已的人生,學習工作旅遊讀書,都是意義之所在。通俗些的説法就是折騰,人生在於折騰,折騰折騰去,快樂踏實也就油然而生。最怕有些想的多但不做事的人,那再想怎麼多也是空想,空則痛。空則無意義。

想到前陣子的自己,有位認識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得知我的近況後一次次的約我去她店喝茶聊天,可我一次次的拒絕。因為身體之故,我遠離了所有的朋友。但是這朋友沒有放棄,隔三差五的問候我,告訴我怎麼樣養身怎麼樣認識世界。記得有次了她發一段話:我們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去感知去認識,你這樣不走出去,空想有用?你以為我們在美國,就這麼點路,你竟然一直拒絕……然後我去了她的店。老朋友相見分外親熱。品茶中我們感歎分開有十二年,都老了。

創造生命,創造奇蹟。創造一切的一切。萬物有靈。比如當二個俊男倩女經過戀愛相知相親,孕育出一個小生命時,那是何等的奇妙。這也得以人類長久的延繼下。這其中有道德的層面,也有情感倫理在其中。當你看着自已的孩子一天天長大,長得像爸又像媽時,夫妻之間的感情更親密牢固——有了共同的載體。

愛是人之本性。愛世上美好的人和事物。愛使我們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牽掛不捨,才會有珍惜。愛分大愛和小愛。大愛可以是愛國家愛工作之類的,小愛可以細微到愛一個人或一朵小花。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滋潤陽光,讓生活變得有支撐有依靠。

記得以前上國小生作培訓時,幾個漂亮的六年級小女孩,稚氣地問我:老師什麼是愛?你愛你老公之外還會喜歡另外一些男人嗎?我笑着回答:愛老公,也喜歡長得帥氣有才華的男子,那是欣賞。嘩啦一下,孩子們嚷嚷開:我要告訴你老公去,你怎麼能再喜歡別人?!這回答讓我滿意。安靜下後我給他們講了什麼是大愛什麼是小愛。因着這愛字,展開講了整整一節。第二天家長反應還很好的。

伊格爾頓是位極富幽默感的人,他筆鋒一轉這樣寫道:"人生就像一篇華麗的演講,看上去很有意義,實則了無趣味。人生又像一位演技拙劣的演員,看上去要表達什麼,但能力不夠。"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人生的意義沒有標準答案。正如我在稻讀社科羣,感知到讀書的意義:快樂充實,自我豐富。有感想時碼上一段讀書筆記——寫出的都是美好、儀式感、成就感。真如陳老師所言:有輸入才有輸出。

再怎麼燦爛的人生,最後都走向永遠的靜默。把握人生,過好每一天每一時,才是最真實的意義所在。

《生命的意義》有感12

一個人在他的一生裏,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和打擊,但遇到這些並不能就此放棄自己的目標。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戰勝它們!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霍金,21歲時便被確診患有罕見的、不可治癒的運動神經性疾病!醫生預言他只能活兩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癱瘓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忍受着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痛苦,選擇了堅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進行了氣管穿刺手術,使他失去了説話的能力,這對全身癱瘓的他來説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又一次堅持了下來,霍金不僅堅持活了下來,還向世界證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論轟動了全世界!

生命在於勤奮!

海倫·凱勒便是一個利用勤奮與不屈創造出奇蹟的人。出生僅十九個月時,突如其來的猩紅熱引發的高燒奪走了海倫的一切,使她成了集聾盲啞為一身的殘疾人,這其中的任一個降臨到普通人的身上都是毀滅性的,許多人認為這又聾又啞又盲的人是生不如死的,活在世上已沒有了意義。但是海倫沒有放棄,她用自己的勤奮證明了自己仍有存在的價值,她整日不知疲倦地從書中吸取“養分”來豐富自己,利用自己僅有的勤奮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她一生出版的十四部著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

霍金的堅持,海倫的勤奮,都讓他們的生命充滿了意義。他們並不比別人多擁有什麼,相反,他們比正常人缺少了健康,但是他們用堅持,用勤奮讓自己本已殘缺的生命比健康人更豐滿,他們的生命是真正完整的,充滿意義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實際上已擁有了很多東西,他們的生命本該是充實的,但卻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竟然放棄了他們的生命!這樣的例子也時見報端。

成都某13歲的少年,僅因與父母就學習問題發生了爭執,竟縱身跳下了七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河南省高三一考生,僅因估分成績不理想,就在家中自殺,而大學聯考成績揭榜後,他的真實成績竟高出了本一錄取線33分。

他們自認為這是自尊心強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懦夫的表現,對自己的寶貴生命毫不負責,他們的出生有何意義?每個人的生命僅有一次,該怎樣度過呢?我們應該認真選擇。讓我們通過堅持、勤奮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標籤:有感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