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開展課外閲讀的意義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關於讀書的成功經驗。開展課外閲讀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慾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也有利於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紮實,學得活潑,是啟發智慧和鍛鍊才能的一條重要途徑。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開展課外閲讀的意義,希望對你有幫助。

開展課外閲讀的意義

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我認為在對課外閲讀進行評價時,應突出對閲讀數量的評價,要求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引導學生博覽羣書,拓展自己的視野;其次,還應引導學生適當精讀優秀作品,明確向學生提出積累各種語言材料、加強背誦的要求。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維材料、情感材料,這些材料儲存於大腦,將成為學生終身的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極有利於學生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下面,具體的來分析一下課外閲讀的意義(當然,這裏所講的閲讀是指健康讀物)。

一、 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語文教學內容因其所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養一代新人的優勢。"大語文觀"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尊重真理,富有責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學生在書中可以讀到: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誠,李白"安能摧眉彎腰事權貴"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吉鴻昌"國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頭"的高風亮節,郁達夫"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真知灼見,錢三強"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的深情吶喊……幾千年的民族精神,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學生在自己閲讀課外書時,讀懂其生動有趣的情節,心中再現栩栩如生的形象,體味關於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乃至愛國主義等永恆的人類精神,從而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盪起品味人生,昇華人格的內在慾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促進學生獨立、自然地成長,其效果遠勝於教師口乾舌燥的説教。

二、 有助於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着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試想,學生每天用半小時時間抄3遍字詞,以確保聽寫不錯一個字和讓他們每天用10分鐘有的放矢地練習難字,用20分鐘讀課外書,哪個更好呢?課外閲讀對於語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葉聖陶先生認為閲讀語言文學材料可以實現六個"獲得":

1、 獲得間接經驗作為寫作材料

2、 獲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觀點可供思索和立意;

3、 獲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 獲得認識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會觀察、會思考;

5、 獲得表達方法,佈局謀篇、鋪陳比興有所借鑑;

6、 獲得語彙有了語言積累。有了六個"獲得",語文能力何以不會提高?説到底,課外閲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並採取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

三、 有助於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大語文觀旗幟鮮明地認為是是面向每個學生,提高"人"的全面素質。大量的課外閲讀 ,有助於把祖國母語素質與愛國主義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大量閲讀祖國的語言文字,不僅可以領略中華語言的.優美、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邏輯等深刻內涵,從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藴。古人曰:"鄉音一曲淚千行。"可見母語的情感力量。給學生以時間,發學生以激情,使之大量閲讀課外書籍,大量接觸、理解、感悟、運用母語,是鑄造民族意識的重要途徑。大量中國優秀的文化作品,更是如滔滔江河,是學生取之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與文化的源泉。中國語言中,那"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優美,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闢,那"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含蓄,那"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創意,怎能不叫人"口角噙香對月吟"呢?多讀,是增強對母語情感的唯一途徑。

四、 有助於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從傳統語文教學觀到大語文教學觀是一個從知識本位向人本位的轉化過程。它不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教學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為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現在,中國社科院的專家也在呼籲不要把讀課外書變成"地下黨活動","給學生真正自由閲讀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本身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表現。而學生由封閉式讀書轉為開放式閲讀,本身又極大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大力推動課外閲讀,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慾望,最終形成習慣。柏拉圖説:"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裏的。"華羅庚説:"歷史上繁重每一個發明創造家都不開自學,光是老師問什麼學生就答什麼,是創造不出新的東西來的。"課外閲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動,有助於實現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五、 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傳統語文教學,一是強調語文的工具性,二是強調"文以載道",但這裏的"道"主要指思想教育。而大語文觀則強調語言文字是各種知識的載體,所有學科都要通過理解、運用語言文字來領悟觀點、概念、內涵、外延、邏輯、哲理……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不僅僅是一科學問,還是所有人類文化的基石,是解開所有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因此,學生對多種信息的收集、處理與掌握仍是語文能力的延伸,語文教師亦應以此為已任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説過:“兒童閲讀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無論從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還是從知識的遷移、拓展來看,廣泛地開展課外閲讀,百益而無一害

標籤:課外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