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冬季養生吃寒食注意事項

冬季寒冷,需要養生,有云:“健康之道,在於養生,養生之本,在於飲食。”因此有些人在冬季進補的時候就會吃一些散寒助陽的温性食物,但卻忽視了這些食物含熱量偏高,食用後體內容易積熱,導致肺火旺盛,中醫認為,最好選擇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屬性偏涼的食物來制約。

冬季養生吃寒食注意事項

在冬天,可選擇的“甘寒”食物比較多。比如,可在進補的熱性食物中添加點甘草、茯苓等涼性藥材來減少熱性,避免進補後體質過於燥熱。平時的飲食中,也可以選用涼性食物,如龜、鼈、兔肉、鴨肉、鵝肉、雞肉、雞蛋、海帶、海蔘、蜂蜜、芝麻、銀耳、蓮子、百合、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生梨、蘋果等,這些食物做的菜譜都可以考慮。

冬季很多人喜歡燉牛肉,最好在其中加點蘿蔔。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説法。這是因為,蘿蔔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調劑平衡,不僅補氣,還能消食。

涼性食物雖然有鎮靜和清涼消炎的作用,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熱、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症狀的人,可以適當選擇“甘寒”食物。比如,鴨肉性涼,可以補虛、除熱、和臟腑、利水道,對於伴有虛弱、食少、低熱、便幹、水腫的心血管病人更為適宜。

一般來説,胃脾虛寒的人不宜進食寒性食品和涼性補藥,反而可以吃一些常人不宜過食的熱性火鍋,如狗肉、羊肉火鍋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補過量,熱量攝入太多會聚在體內,容易上火,導致陽氣外泄,對人體營養平衡造成破壞。

冬季也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老年人,由於自身體質較弱,更應注意保養。那麼,冬季如何養生?

補腎防寒是關鍵

在冬季,人體的陽氣收斂,氣血趨向體內,水濕不容易從體表外泄。經過腎臟、膀胱後,更多的水分下注膀胱成為尿液,這就加重了腎臟的負擔,容易導致腎炎、遺尿、尿失禁、水腫等疾病。冬季養生護腎是重要環節。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只有腎氣旺,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的侵襲。

另外,人體其他部位的防寒保暖也不能忽視。如果頭部受到寒冷的刺激,血管會收縮,頭部肌肉也會隨之緊張,容易引起頭痛、感冒、胃腸不適等症狀。寒冷刺激還可以通過背部的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危害健康。背部受涼還可能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內臟,促發各種不適。一旦腳部受寒,就可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的毛細血管收縮,造成抵抗力下降。

刺激足少陰腎經有補腎作用

在人體的十二經脈中,有一條“足少陰腎經”,適當刺激經脈上的相關穴位,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是足少陰腎經的起點,每天用熱水泡完腳後,用左手的大拇指點按右腳心上的湧泉穴100次,然後換用右手的大拇指點按左腳的湧泉穴100次。也可按摩腰眼,雙手握拳,手臂往後用兩拇指的關節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第四腰椎旁約2寸的凹陷處),向內做環形旋轉按摩,持續按摩10分鐘,早、中、晚各一次。

冬季作息要早睡晚起補陽氣

冬季養生之道應該早睡晚起,起牀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後。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的陽氣,保持温熱的身體,晚起可以養人體陰氣。等日出以後再起牀,就能夠躲避嚴寒。在冬季睡眠時,人們不應該矇頭睡覺。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睡覺,會感到胸悶、噁心、驚醒、虛汗,第二天也會感到疲勞。

建議,冬季室內的濕度,也要控制在適宜的範圍,一般以30%~70%為宜。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令人感覺憋悶,時間長會引起關節炎等疾病。室內濕度過低,空氣乾燥,人就會感到口乾舌燥,呼吸道不適。在冬季,市民們應該保持勤開窗的習慣,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有害病菌在室內的停留。

堅持早晨散步可提高耐寒能力

人的耐寒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體質不同的人對寒冷刺激的反應也是有差別的。通過鍛鍊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人們的鍛鍊必須採取逐步使機體適應寒冷的辦法。如果人們能堅持每天清晨不間斷的野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將會提高他的耐寒能力。隨着氣温降低、活動量逐步升級,大家可以在冬季採取跑步、打球、登山等運動項目。

古語説“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陽出來了,您再起來。因為冬天的時候,天地都在閉藏中的狀態,植物這時候所有的營養都在根部,如果你過多、過早、過激烈地鍛鍊的話,你的毛孔就要開放了,毛孔的開放不利於你精氣的儲藏。因此,冬天鍛鍊,一定要等着太陽出來。

早卧晚起雖無嚴格的時間界定,但一般認為晚上最好在11時左右睡覺為宜,因為進入子時大自然的陰氣開始盛過陽氣,此時人體若仍不安歇,易傷陰而冬晨早起最好也不要早於上午五六時、太陽還沒升起來之前起牀,因為這時大自然陰氣還盛,氣温很低。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解釋,此時空氣中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濁氣和污染物,不但空氣質量差,且寒重、霧濃甚至有灰霾,這時起牀鍛鍊身體容易受到濁氣、寒氣、霧氣甚至灰霾的傷害。

不過,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是太陽曬到股才起牀,根本就不存在起得過早的問題。相反,在這個時節很多人還常受到“瞌睡蟲”的困擾。如民諺所説的“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冬天不少動物都冬眠,有些人因此振振有詞地為冬天睡懶覺的行為“辯護”,認為這也是身體與自然相應的一種正常表現。

冬晨宜晚起,卻非提倡睡懶覺。對於經常打瞌睡或睡不醒,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的人應好好查一查原因。如果是陽氣嚴重不足,建議最好在早晨太陽出來後半小時左右,外界寒氣漸退、稍有暖意之時就起牀適當運動運動、曬曬太陽,幫助提升體內的陽氣,以保證一天的精力更充沛些。但注意運動要適量,別搞得大汗淋漓,反而令陽氣更易外泄,給寒邪以可乘之機,更易感冒受涼。

標籤:寒食 養生 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