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於連的人物形象分析

《紅與黑》全書的亮點於連·索雷爾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情敗露後,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反抗所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

於連的人物形象分析

法國作家司湯達筆下的於連,是法國王政復辟時期小資產階級青年個人奮鬥的典型。

他出身卑微,在老軍醫的薰陶下接受了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他小時侯瘋狂地崇拜拿破崙,渴望像拿破崙那樣身佩長劍,做世界的主人。但拿破崙的倒台和波旁王朝的復辟使他想在軍界一展鋒芒的希望破滅。之後他又想當神父,因為“如今我們眼見四十歲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萬法郎的薪俸。這就是説他們能拿到十萬法郎,三倍於拿破崙當時手下的著名的大將的收入。”於是,他投靠了教會,於連以虛偽為武器、以反抗和妥協為手段,開始了個人奮鬥式的道路。

在德·萊納市長家做家庭教師,第一次踏進上流社會門檻的於連,就感受到了上流社會的虛偽與醜惡,以及來自上流社會的冷落與輕視。這讓於連的自尊受到了嚴重的侮辱,無法忍受市長的訓斥和蔑視,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於連, 以佔有市長夫人作為報復。在貝尚鬆神學院期間,神學院內的黨派鬥爭、猜忌和爾虞我詐,使於連逐漸地認識到社會的醜惡,並決心偽言驕行,忍辱負重,用兩面派手法對抗社會。進入巴黎以後,於連的內心矛盾鬥爭更為激烈。為了往上爬,他攀龍

附鳳,煞費苦心博得侯爵小姐的愛情;為了討得主子的歡心,甚至參加黑會。仕途的順利,侯爵的重用,女人的青睞,使他沉醉其中,願為給他勛章的政府肝腦塗地。

然而事實上,於連並沒有真正的融入貴族階級。他不可能徹底出賣靈魂,在“陰謀偽善的中心”,他仍然保持一定的清醒。他的自尊,使他不願出賣靈魂,不擇手段的傾軋和奴顏婢膝的諂媚。他不夠卑鄙而過於自尊,既不能屈尊成為貴族們徹頭徹尾的奴隸,也不願以他人的鮮血換取自己的功名利祿。自尊,是他個人奮鬥中用以自衞的唯一武器。

對於於連在神學院的偽善以及在巴黎給貴族幫兇,與其説是他的蜕變,不如説是不自覺地為保全其內心世界而進行的嘗試和妥協。黑色教袍只是他的偽裝。生活在充滿敵意的世界裏,他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誠和激情。直到最後一刻,他深陷監獄。在監獄中的反省,使他認識到“自由的幸福”在這樣的社會中是無從實現的。他終於認清了社會的本質,在殘酷的現實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宿命。

在陳述了對這個世界的最後一點驕傲後,於連帶着一顆仍舊完整的靈魂坦然就死。

中文系07級對外漢語(俄語)方向一班

姓名:孫健一

學號:BC07450124

於連的人物形象分析 [篇2]

奧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專家阿德勒認為,人類精神生活的所有外在表現都指向同一個特定的目標,目標的實現能保證優越感的獲得,而人對優越感的追求,是起因於人的 自卑感。“人類是各種各樣的 自卑情節發展的載體。精神生活的進程,那種尋求補償和要求安全感和整體感的騷動,早在 自卑感產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其目的是為了生活的安寧和幸福。”[1]在阿德勒看來,人是一種弱小的生物, 自卑感和不安感時常出現在他的意識之中。生活不斷地向每個人提出等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也不斷地給出更加豐碩、完善的答案。然而,人類總會追求更完美、更理想的狀態,永遠無法滿足於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所以, 自卑感並不是心理上的變-態現象,它是人類不斷增進自己的內趨力。“對優越感的追求是人類的通性”[1],這種對 自卑的 超越意識貫穿了人類的全部生活。甚至可以説,人追求的目標,都是對 自卑感的補償和 超越,個體的潛能和創造力都在這個過程中迸發出來,自我價值也得以實現。

一、 於連 自卑感形成的原因

運用阿德勒的 個體心理學理論來剖析 於連的心理機制,可發現他的性格特徵和行為範式都與其內心的 自卑感和 超越意識有關,其奮鬥的人生就是一段對優越目標的追求和對 自卑 超越的過程。

於連身上 自卑感的形成可以歸結為兩方面的原因。先説內因, 於連從小體質羸弱,得不到勢利的父親的歡心;再從外因來看, 於連生活在19世紀初的法國,拿破崙的帝制時代宣告結束,又恢復了黑暗的階級制的復古時期。在復辟年代裏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必須擁有金錢和權勢,而 於連出身微賤,實際上屬於社會的最底層,“像一個弱者那樣受到人人的蔑

視”[2],因此 於連 自卑感的產生便很自然了。 於連接受了啟蒙思想的薰陶,書本培養了他的知性和自尊,使他的思想境界更加深刻。他希望憑自己的才幹擺脱屈辱的階級地位,但拿破崙的垮台又使他的希望破滅,不得已只能選擇徹本底的“偽善”作為武器,為自己打造着出人頭地的道路。 於連期待着周圍世界的變革,在不斷的嚮往和屈辱中,他與冷漠的社會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他越受到壓制, 自卑感越強,同時自尊和反抗性也越強烈。這種奴性的 自卑與激起的強烈自尊和反抗構成了 於連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這種特徵貫穿了他的全部人生歷程,尤其是他的兩次愛情經歷。

《於連的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標籤: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