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中醫院實習總結

實習1.45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醫院實習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醫院實習總結

中醫院實習總結1

尊敬的院領導:

我是XXXX的實習生XXX,來貴院實習已經8個月了,回顧過去實習的8個月,是我從學校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即將從醫學生蜕變為醫生,感慨良多。

實習時我沒有選擇學校分配的醫院,經人推薦,慕名來到貴院實習。在貴院的8個月,去了三個科室:軟傷科,放射科和內一科。

貴院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温馨,每個科室的人都親如一家。對同事友愛、關懷,對患者的耐心、平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也能贏得患者的傾心。

第二點感觸是關於貴院的管理模式。“發展醫院,富餘職工,患者滿意,社會認同”,當從院報上看到這樸實的十六字辦院方針時,我瞬間知道了貴院職工對貴院認同感,責任感的來源,“以職工為中心”的管理理念使每個職工都有了主人翁意識,當“幹活領工資的醫院”變成“我們的醫院”時,就有了強大的向心力。同時醫院也重視對醫護人員繼續教育,每週均組織全院職工業務學習及不定期的進修深造,為職工提供了很好的進步空間,也使貴院的發展有了後勁。

第三點感觸是貴院的文化氛圍,在校期間,我去過幾箇中醫院見習,所見多是名為中醫西化,中醫師被排擠或者同化,變得只會辨病而不會辯證,醫院片面追求利潤,對此置若罔聞。貴院“中醫很優秀,西醫也一流”的質量方針對中醫藥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大廳、走廊等所見處均有中醫文化的宣傳,軟傷科的中藥蒸氣浴、小針刀等中醫特色療法、肛腸科的中藥外洗、貴院開展的“學經典”活動、元宵燈展貴院燈籠上的中醫四季養生等等,這一切都深化了貴院的中醫藥文化底藴,彰顯出的中醫藥文化氛圍讓我這個學中醫的人很有歸屬感。

實習期間,我發現一些我認為可能需要貴院改善的地方。一是醫院發給住院患者的對賬單不夠明瞭,不少患者反應不如人民醫院的易懂,建議改進以增強患者的信賴感。

二是門診一樓的衞生間髒,它處於院內重要通道上,往來人員眾多,有穢氣事小,卻可能影響社會特別是患者對醫院的認同感,建議加大清潔的頻率。

以上所言均是單純所見所感,只為我已經當做家的醫院更加好。請院領導斧正。

在醫院8個月,一點一點的進步,讓我逐漸從醫學生向醫生轉變,第一次主任查房被責問的尷尬,第一次被患者喊劉大夫的激動,第一次獨立問診的忐忑,第一次寫病程的束手無策正是這一個個的第一次讓我進步,也讓我喜歡上了這裏,懇請貴院領導能給我提供這裏發展的機會,同時也圓我回家鄉工作的夢想,如果能為醫院的發展增加一點力量將是我無尚的榮幸。

最後,恭祝醫院原來越好!

中醫院實習總結2

轉眼間,實習結束了,在中醫院學到好多有用的東西。對餐飲的經營以及工作的流程都有了清晰直觀的認識。

一、結構組成

中醫院餐廳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倉庫、毛菜間、素切配間、冷藏間、肉切配間、小灶、大灶、主食間、洗消間、前廳售賣以及配送通道。

倉庫:儲存採購來的物品;毛菜間:粗加工各種蔬菜;

素切配間:對蔬菜進行清洗整理以及切配;冷藏間:儲藏各種肉食產品;

肉切配間:對肉類食品進行清洗以及切配;小灶:主要是對醫院的領導或接待客户加工食品;大灶:平時食品加工的主要場所;

主食間:饅頭、包子以及各種主食的生產場所;洗消間:餐具等物品的清洗和消毒;

前廳售賣:給前來醫院吃飯的人銷售飯菜,主要人羣為病人家屬以及醫院員工。配送通道:主要針對病房飯菜的整理以及輸送。

二、工作內容及感悟

在中醫院實習的工作內容主要是蔬菜的粗加工、素切配間的切配加工、主食間的麪點加工、前廳售賣食品。

蔬菜的粗加工:對蔬菜進行摘菜,將爛掉的、壞掉的菜葉切除,蟲子注意清理,將蔬菜不能食用的部分切除,然後將摘好的菜分類整理拜訪整齊,其中要注意垃圾的清理。

感悟:工作要仔細認真,尤其是對蟲子的清理,蟲子的顏色一般都是青色,稍微不注意就會漏掉一些。處理辣椒和洋葱的時候要注意眼睛的保護。

素切配間的切配加工:首先了解明白蔬菜的用處,需要做什麼食品;然後分析需要把菜切成什麼形狀(塊、丁、片、絲、末)和需要多少;最後開始進行徹底清洗以及切配。

感悟:分析菜的用途非常重要,只有知道用處才能決定菜的形狀。菜切成塊和丁的時候要用斜刀,這樣加工的時候有利於蔬菜受熱的均勻;切成片的時候要看保存時間,如果需要保存,那麼就不能太薄,如果即時使用,就可以切的適當薄點。徹底清洗的時候要確保菜的死角里面的泥土的處理。切配的時候,下刀要又直又穩,保證切出來的菜厚度一樣,大小一致,在烹飪的時候才能使菜受熱一樣。

主食間的麪點加工:做包子(和麪、擀皮,做餡,包包子以及蒸箱的使用)、捏饅頭、做麪條、蒸米飯。餐具的整理與擺放有自己單獨的地方,工具上都有自己特有的標記。感悟:做包子擀皮的時候要做到中間厚兩邊薄,這樣的包的時候才好操作。擀皮要掌握好皮的大小,形狀要儘量圓。饅頭要掌握好大小,一般一斤面7個饅頭或者11個包子。蒸米飯的時候,米和水的比例是1:1.5到1:2之間。工具要在使用之後及時清洗並且擺放到指定的位置。

前廳售賣食品:素菜6到7元,半葷10到12元;麪條6元一份;米飯兩元一滿碗;饅頭5毛一個;素包子1元一個,肉包子1.5元一個。

感悟:開始售賣之前要把主食和菜按照規定放好,打菜的時候要注意量的多少。一般一勺就是半份菜。要帶上口罩。給顧客賣飯的時候,説話聲音不能太小,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人多的時候,操作上要能及時到位。在人少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準備下次賣飯需要用到的東西,例如食品袋子的整理。

三、對整個實習的感悟

1、中醫院勞務合同談的人數為46人,不過實際人數不到46人,這樣能省出一部分費用。配的人數大概是經理1人,副經理1人,質檢1人,會計1人,廚師長1人,粗加工2人,素切配4人,葷切配1人,小灶1人,大灶6人,麪點6人,洗消2人,服務員4人,送餐5人。人數上的精簡,能保證費用利用的最大化,省出一部分勞務費。

2、合理控制員工工資,利用獎懲制度使員工的工資無法每月都達到100%,在員工的工資方面又能省出一部分費用。

3、物料的合理運用,不能隨便浪費東西,例如雞蛋破殼的要第一時間使用,切菜的時候要爭取少仍東西;剩下的能再次使用的要及時保存,但是剩菜會全部扔掉,一切都是在保證衞生的前提下進行。

4、衞生安全的掌控,質檢的監督作用。質檢員會適時的對全餐廳後廚進行檢查,確保衞生安全、東西的整理、以及人員的監督。後廚禁止玩手機,禁止餐飲工作人員帶首飾,禁止穿工作服進衞生間,進入後廚必須佩帶帽子,防止頭髮什麼的掉落。所有後廚工具要做到即時使用即時清洗。

5、存在的問題。餐飲方面的員工不好招,現在年輕人學餐飲的不多,導致員工老齡化比較嚴重,員工年紀都偏大。服務員的服務態度不是特別端正,經常發生和顧客爭吵的`情況。

中醫院實習總結3

我在一個省級中醫院實習。雖然時間還不長,但感慨良多。

  一、西醫排頭陣,中醫靠邊站

以前看書經常看到有人提過這這種情況,但體會不深,現在深深體會到問題的嚴重性。

到醫院的第一天,老師就問我會不會看化驗單,我説不會,他就不太高興了。他説,現在無論在哪裏做醫生,你都要懂西醫,會開西藥,穩住病人,這是最基本的。至於中醫該怎樣,鍼灸該怎樣,那都是你用西醫西藥把病人的病情穩定住以後的事。你的中醫如何厲害,針術如何了得,那只是提高你的知名度的東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在他看來,無論大病小病,都必須先上西藥,實在不行了,再考慮用中醫。換言之,中醫就是不行!

當然,事實並非中醫不行,而是他的中醫不行——他壓根就沒學好中醫,甚至還沒入中醫的門。我沒有輕視老師的意思,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因為有一次查完房,開好了醫囑,醫生們都沒事了,就坐在辦公室裏邊看報紙邊閒聊。不知是誰首先問了一句我們實習生説:“你們現在醫學課程都是怎麼安排呀?我們當年中西醫的比例是7:3。”我們的組長説大概是五五吧。我説:“哪裏,幾乎已經是4:6了!”我的口氣有點重,本來是想發發牢騷的——我們現在中醫四大經典都已經淪為選修課了,因為選的人少,有些課甚至開不起來。孰料某老師接口道:“這還差不多!應該多學點西醫,才能跟臨牀相銜接。我們當年就是學的西醫太少了,中醫也沒學懂。”又有老師道:“中醫就是有點玄,不好懂。”主任説:“學中醫啊,講究悟性。像咱都不是那個料。”

主任平時好開玩笑,但説這話的時候不像是開玩笑。他平時就是以開西藥為主。一科之主任尚且如此,其他人還用説嗎?

  二、西醫抓襟見肘,中醫束之高閣

不可否認,許多方面西醫有其長處,西藥對不少疾病確有良效。可是同樣不容否認的是,西醫的發展有限,極多西藥在愈病的同時其副作用亦“蔚為壯觀”。比如降脂藥阿託伐他汀常可以導致頭暈、視力模糊;鎮靜藥艾司常讓病人口乾、嗜睡、乏力;腦血管擴張藥長春西汀也可見頭痛、頭重、眩暈和睏倦感。在我所在的神經內科病區裏,因為都是西藥治療為主,中風(腦梗死、腦出血)病人因為用阿託伐他汀、長春西汀等藥,腰腿乏力會長期無法好轉,經常可見頭暈等;如果病人合併焦慮症的,便用艾司和(或)阿普,隨即又產生嗜睡或者睡眠紊亂,甚至抑鬱症;帕金森病人因為長期使用鹽酸苯海索而產生嚴重幻覺的亦大有人在。

每個病治到一定階段,症狀已經很難再有改善,西醫西藥沒有辦法了,這時“中醫師”們才會想起可以用湯藥。可是因為本來就學的不怎麼透徹,又極少運用,臨時開中藥也就成了瞎胡鬧——一點都不講究辨證論治,又不識變方加減,只是套用成方。像腦病科,凡是中風病人一律是氣虛血瘀證的,方子幾乎永遠是補陽還五湯。當然,效果並不理想,於是又得出結論——中醫就是不行。於是更加不用中醫中藥了!

  三、擺脱惡性循環,揚我中醫

我們是中醫院,就應該以中醫中藥為主。當然這就要求我們中醫師有紮實的基本功和極強的臨證能力,要求我們中醫師有敢於面對和解決急症、重症的自信和膽量。

這又要溯源於中醫的教育現狀了。教育是人才的基石。中醫教育如果出了問題,人才培養或者説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必然會有問題。教育的話題歷來就是比較大的話題,不好討論。但有一點是誰都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如果中醫教育的主修課程不是中醫而是西醫,那培養出來的人才還能叫中醫麼?許多中醫院校的課程設置中,中西醫比例是5:5,甚至是4:6的,也就是説大學四年(除去一年的實習時間)的理論學習有至少一半的時間是學西醫的。這樣的後果是,少數只鍾情於中醫的人因為排斥心理,西醫課程都學的不好;有一半的人偏向於轉學西醫(既“科學”,又賺錢);剩下的一大批人便成了“中西醫結合”——中醫學了點皮毛,西醫也懂那麼一點點。我曾N次聽到有同學抱怨説,都快五年了,他卻感覺自己中醫還沒入門!這樣的教育現狀,實在令人憂心,別説培養什麼中醫大師、一代大家,只怕中醫將後繼無人矣!中醫的教育有其自身規律要求,需要重視經典,重視對前人的繼承,重視對基礎理論的掌握。誠如國醫大師鄧鐵濤所言:“只有繼承好了,才能談創新和發展。拋開前人的理論、經驗而一味求新,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還好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提出注重經典,並做了一些教育改革。作為一箇中醫者,我希望中醫教育改革往更有利於中醫的發展的方向前進!

人才是中醫事業發展的基石。有一大批志於中醫事業的人才,中醫才能發展。

一旦有了人才,我們就要讓其發揮作用。也就是説作為一箇中醫,我們就要運用中醫。所以無論是中醫診所還是中醫院,中藥要隨時可以配備,隨時可以急煎,有醫院製劑,成藥等等,以應付急危重症。這不是説要抵制西醫,更不是無視現代科技成果,而是尋求中醫的進步,讓中醫在當代環境下遵從自身發展規律來發展自己。

不過光有人才還不夠,還要有讓人才施展才華的環境和條件。為什麼許多學中醫的會轉西醫?為什麼許多中醫師不願用中醫中藥而喜歡用西藥?因為用西藥獲利大,經濟效益好。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沒有人不想多掙點錢,沒有醫院不想獲取更大利潤。而西醫西藥正是這種大環境下的產物。西醫講究精細,用某個藥必須有哪幾個指標都很明確,每個病人必須做這個那個檢查,必須什麼都查個清楚才能用藥,好像這樣就能保證藥到病除。可惜經常事與願違,有些病根本就查不出來什麼;查清楚的,很多又沒有辦法;有辦法的,不是開刀切這割那就是用價格昂貴的西藥——而且這些藥往往有許多相當明顯的毒副作用。看看這個過程,我們就會發現,首先各項檢查就是一宗大生意了;然後動手術的話——手術費有多高大家都知道的;再就是上西藥了,西藥再便宜,也要比中草藥貴的。反觀中醫,中醫歷來以“驗、便、廉”著稱,本來就沒有注重經濟效益的傳統——她更注重的是療效!中醫也沒有強調藉助器械做什麼檢查的傳統,望聞問切四診都主要依靠醫生對病人面對面、手把手的操作,所以沒有什麼檢查費收入;中醫不主張輕易動刀,崇尚內治法,加之大多數中草藥價格便宜,經濟收入自然無法與西醫相提並論。今年有代表指出:“……醫生勞務技術價值長期偏低,醫生不能通過“陽光收入”實現自我價值。由於勞務技術定價遠遠低於成本,違背了價值規律,導致很多醫生開“大處方”,從藥品回扣中進行補償。”西醫尚且如此,中醫更不待言。中醫師的勞務、技術價值一直嚴重偏低,不但與其他行業相比基本工資收入偏低,也與西醫師的基本收入偏低。西醫還可以從處方用藥上刮油水,真正的中醫卻無法這樣也不忍心這樣做!許多學中醫的人會被告誡“中醫不賺錢,西醫賺錢——還是轉西醫吧”!就是在這種一切都追求經濟增長的大浪潮下,西醫正在以強大的攻勢同化中醫。

因為不賺錢,很多療效極佳的簡易方藥都在慢慢被人遺棄;因為不賺錢,中醫會慢慢沒有人願意使用;因為不賺錢,中醫會慢慢沒有人願意學……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要擺脱這個惡性循環,政府、醫院、教育機構和中醫師個人都要努力。政府應該發揮導向作用,加大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提高醫生尤其是中醫師的經濟待遇,不能一切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讓醫院成為只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試問健康和生命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嗎?醫院和教育機構是改革和發展中醫的切入點,中醫現代化不應該是一個口號,更不應該是偷天換日以中醫西化取代中醫的現代化,需要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廣大中醫師是繼承和發展中醫的主體,要勇於承擔責任,自強不息。

  附:

中醫在20世紀已經走了許多的彎路,最初是政府的作為對中醫不利,中醫處於從屬地位。自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成立之後,這個從屬轉到中醫本身對中醫自己不相信,沒有信心。為什麼沒信心呢?因為他沒有掌握真本事,沒有學到真本事。感覺自己對病人沒有把握。所以就只有追求西醫的東西,搞內科的,就打開《實用內科學》去對吧,他也能找到一點路。而對中醫,他心中沒底。但,他如果跟到一些老師,看過老師用一些中醫中藥的方法解決問題,這個信心就會生起來。樹立信心之後,他自己再讀書,再臨證,就上路了。他不一定都要帶。帶入門很重要,入門就是相信中醫,知道中醫能夠解決問題。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來培養中醫的信心,這一點很重要。要培養中醫的信心,首先你的學術水平要提高,過去這個水平所以下降,就是把四大經典作為選修課,這是個最大的錯誤!以為用一千七百年前的《傷寒》、《金匱》來做課本,這在全世界都是沒有的。但是,他們不知道美國的西點軍校還要讀《孫子兵法》。

中國的文化跟外國的不一樣,你不知道讀了四大經典之後,中醫的辨證思維才能樹立起來。中醫跟西醫不一樣,像心臟的病名中醫都沒有,所以一來就不相信中醫。像失音這個病,我們沒有講它是腦血管的病,可是治療後能使他講話,後來腦CT一做,説它是腦中風,其實中醫就是治療腦中風,可他們認為是我們誤診了。其實病人在好,能講話了。所以,有些人拿西醫的病名來做標尺,你都沒診斷出這個病,你怎麼會治這個病呢?現在的人就很容易這樣來理解。他不知道去羅馬是有好多條道可走的,可以從法國去,可以從德國去,也可以從土耳其去,是嗎?我們中醫有我們自己的路,現在我們忽視了自己的路,而去搬別人的路,所以,水平就會下降。只要我們的辨證論治,中醫的系統理論你能夠熟練掌握了,任何新的疾病譜,只要我們用我們這一套去進行研究,慢慢就會摸索出對付的方法,而且把它根治。

標籤:中醫院 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