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模板彙總8篇

實習2.52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實習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模板彙總8篇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1

上週的週四和週五,特聘名師要第二輪聽。因為要被聽,所以我內心是非常緊張的。在下我也做了很多的準備,比如説聽其他老教師的,還有在網上去聽一些公開。有句名言叫不打無準備之仗,心裏有譜才能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講期間,我按照之前設計的教學思路走,講也是平平淡淡,主要的缺點是學生參與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就説可以借鑑別人的經驗。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帶着一顆學習的心,認真地聽完了和我一塊實習的老師。我也學習到了好多處理堂問題的方法。首先,我跟學生雖然有一定的互動,但是還是以我為主。這就涉及到一個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第二點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處理得當,我由於要幫助學生複習九年級的知識,所以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處理就不如別人的細節處理好。

在這次聽之後,我做了深入的思考。怎麼能在實習中把自己的教學水平快速提升。特聘教師的評價站在一個名師對後輩的培養,然而實習生之間互聽是互幫互助的好方法。兩個途徑都是通過不同角度,這會促進全面認識自己的短板。實習生之間的評價我覺得是比較真誠的。共同語言是最大的優點,同行之間是沒有障礙的。我們是站在同一高度可能看到的景色是一樣的,但是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哈姆雷特。名師的經驗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素養,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孔子有句名言用在這裏再好不過了,三人行必有吾師焉。三人同行,肯定會有人具備旁人沒有的特點。學習別人的長處,我們才能夠查漏補缺。對比的過程是自己彌補自己的短處的階段,發現別人的閃光點。虛心接受指導,才會是進步的好方法。

發現問題之後應該解決問題,學習經驗是為了以後少出錯或者是把問題處理的更加完美。在以後的實習日子裏,我們就要多聽,保持自己的優點同時,將別人的優秀教學方法和自己實際結合,形成獨有特色的教學理念。朝這個方向努力,你的堂將更加生動,活潑。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2

今天距離上第一節歷史已經過去了三天。到現在為止,我上過了四個班的十節。三天下,我在每一天每一節每一個班都有不同的收穫、感想與反思。

四個班分為兩類,一類是特別活潑的,是11、12班,一類是較內斂的,是1、14班。接手11和12班級之前,就聽舍友和辦公室的教師説過這兩個班的堂紀律情況。三天下,我發現他們雖然調皮,但是大部分也還是會跟着我的步伐,在我的引導下積極回答問題。或許是因為實行了小組積分制,學生回答問題格外的積極,所以整堂下也較為順利,除了極個別的學生比較不服管教外,整體還是可以的。對於這一點,我還是比較慶幸的,因為即使我管教不了特別調皮的學生,但是還有兩個極為負責任的班主任協助我,這樣就為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幫我解決了部分難題,我也能繼續輕鬆地授。

相較於11、12班説,在內斂的1和14班授時,也有不一樣的感受與收穫。第一次上前,我其實已經在1班聽過。因為舍友孫婉慶也和我教授一樣的班級,所以我決定提前去聽一節舍友的地理,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學習她的優秀之處,同時也提前觀察一下我未的學生,簡單地瞭解一下他們的堂情況。我坐在教室後面,能夠明顯地感覺到這兩個班與11、12班的堂紀律和氛圍的差異。1班的學生很聽話,回答問題也較積極,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我旁邊的最後一排的一個男生,幾乎每個問題都會舉手,即使不舉手也會跟着老師回答問題。總而言之,他上極其認真,回答問題極其積極,所以我特別注意了他。當我接手1班第一次上歷史時,卻發現那位學生不再積極,反之表現得很無精打采,甚至不願意抬頭。我不知道他是對歷史不感興趣呢,還是對我教授的歷史不感興趣。不管是哪種,我覺得對我説,都是一種無形的“打擊”。正當我打算要和他談一下從而解答我內心的疑惑時,他主動跟我提了意見。他説:“老師,您上可不可以大點聲,能不能把那些搗亂的學生趕出教室,我都聽不見您説話。”通過他的話我知道了問題所在:其實不是因為我説話聲不夠大,真正的原因是我管理班級不嚴厲,太過縱容調皮的學生而忽視了認真聽的學生。其實這也是我一直以在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也正在學生的建議下和班主任、紀律委的幫助下努力改進。

與此同時我也在不斷髮現自己授時存在的問題。從第一次的坎坷到逐漸適應歷史授形式,並在平時積極備,完備自己的知識。漸漸地我發現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現在我很感謝學校能給我這個機會讓我接觸歷史,我才能從中發現不一樣的樂趣。

帶着一顆感恩的心投入到教學中,你真的會發現事情並沒有原想象的那麼糟糕,相反,你還會收穫美好的體驗與回憶。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3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沈老師的一堂“時間的測量”勾起了我對這近兩個月教育實習的無限回憶。

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們經歷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初嚐了身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我漸漸領悟了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確切的來説應是先育人再教書。兩個月的時間不長,但感受卻填滿的我的心房。

一.為人師表是前提條件

俗話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為一名教師,若你播下的是文明的種子,開的也必將是文明之花,收穫的也必定是文明之果。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平日裏的點點滴滴都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頭。在不經意間,我們從小帶來的不好習慣就如同種子般,悄無聲息的種在學生的心田,隨之發芽。一想到我們的陋習將被無數的學生放大千百倍,然後再去影響他們周邊的人,這該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教師因以身作則,不僅在教學上要這樣,在平時的生活中亦是如此。

二.教師的管理、教學工作要從學生出發

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工作主要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起,只有讓他們的思想態度擺正了,班級管理的工作才能水到渠成。這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的解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在這一方面上,就要求班主任充分展現自己的風采。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為我們每一次面對的主體是不同的。我想這就是大教育家孔子為何要倡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的原因吧。

不僅班級管理工作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教學工作更應如此。每一位家長都滿懷希望的把孩子送到學校來,作為人民教師,我們有義務也有必要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儘量發揮其長處,發展他們的才能。為了全面提高每個人的科學素養這個總目標而不懈努力。

三、用寬容的心去包容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不要談學生了。嚴以律生是好事,但凡事都該有個度。而且,我們更不應該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們的行為。凡事多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想,回憶下我們自己的學生時代,很多棘手事情的解決方案就躍入眼前了,難道不是麼?中學生有極強的可塑性和極強的自尊心,特別是我們這特殊的班級,班上有好些同學的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留下他們與年邁的爺爺奶奶輩生活在一起。也有個別學生的父親或是母親已永遠的離開了他們。我們更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好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不要一錯百錯,全盤否定。其實,好學生幾乎都是靠表揚出來的。老師對他們滿懷期望的眼神一定能得到他們積極地迴應----努力學習!一位優秀的老師應時刻用“愛”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很多時候一個笑容,一句鼓勵的話語,有時甚至是一個眼神,都可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實習的過程是一個摸索、探究的過程,每一天我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理論知識與實際教學中還是有一段差距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積累經驗,用實踐這個武器去裝備完善自我。另外,我還覺得聽課這個環節對於教學經驗的積累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師範生應該儘早的開始聽課這一教學活動。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很榮幸能到國小參加教師實習,這次安排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讓我收穫了非常多的知識,都是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是一次珍貴的實習機會。

在國小教師實習期間,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有幸去聽了指導老師的數學課,老師用遊戲的方式導入,整節課又有不同的遊戲穿插其中。分別使用了紙條、氣球、粉筆、小圓片等做媒介。順利的、成功的將個位數的減法教給這些可愛的小寶貝們。一年級的孩子剛走進正式的課堂,如何讓他們安靜下來,實屬不易。指導老師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導入,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這正是對小孩子心理的正確判斷,這樣就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上來,以便教學的順利進行。通過反覆創設不同的情景,反覆的練習減法。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反覆是個不錯的選擇,熟能生巧。蒙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也是很強的,能根據學生、課堂的發展趨勢靈活的進行教學,很值得我借鑑。

小孩子天真的童音感染着每一個聽課的老師,我很想用手摸一摸這些小寶貝的臉蛋,又怕別把小孩嚇着。看到他們,所有的煩惱都風消雲散了。在純真面前我們的虛偽總是傷的體無完膚。今年的一年級小孩子特別膽大,面對着全班30多位同學和10幾位聽課的'老師一點都不畏縮,老師讓唱歌,一人起頭,其他會唱的都回去認真的去附和。至今那首歌還縈繞在我的耳邊。

實習期間我發現,和孩子們溝通是一件很快樂,很開心的事情,有許多事情如果能説開,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猜測和誤會,對國小生也是如此,要對他們敞開心扉。我告誡自己要試着和孩子們多溝通交流,我説了要“拼”一下,我做了,我收到了我想的結果,我的國小教師實習越來越好了,我也會將它一點一點的完善。

在實習期間我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總是那麼的膽小,因為膽小,我失去了很多很多,不能再失去了。我告誡自己要勇敢,要自信,要對得起教師這個行業,對得起國小實習教師的身份,在實習生活中好好表現,把理論知識充分的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到最大化。

以上就是我這個大學生國小教師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總的來説,這次實習讓我受益匪淺。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5

在行進中摸索,在摸索中進步。三尺講台的實踐讓我逐漸明白付出不止包括教師努力的教,也更包括學生怎樣學習到你的教,也就是説我們要交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下面我想就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與大家共同探討:

1、尋找知識點分組教學法。分組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時掌握所學知識點,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集體意識。分組教學尤其可以運用在複習課、以及預習課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掌握學生學習程度。這樣教師教起來便有重點,學生也知道哪裏是自己缺乏之處。

2、 教師重音強調法。對於重點的知識,教師可以採用重音強調。所以平常時候教師不用一味高亢的聲音,教師的課堂應該隨着你的課堂知識情感變化有節奏感也即有聲調變化。這樣重點的知識時候就可以採用重音,當然教師也應該配合肢體語言,例如舉手放到黑板之上,這樣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認真聽講以有利於掌握牢固知識。

3、 教師循環強調法。我們不可否認社會最後評判學生還是要落實在試卷上。那麼試卷考高分,對於文科性知識來講,必須學生努力的付出,當然教師怎樣讓學生容易的接受也是關鍵,也因此重點性知識我們也應該採用循環強調,激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的腦子裏面知道“嗯,這個知識是需要我記住的”。

4、 圖表利用法。每一課每一單元的知識都需要一個靈魂,也就是線索,只有一個線索在其中那麼本課、單元知識學生才會更容易的去掌握。例如,一單元知識學後,如果不進行系統的把握,對於每一課知識來講,就顯得瑣碎,所以教師應及時利用各種方法找出一個線索,帶領學生串聯知識。這時候就可以採用圖表法。

5、教給學生善於利用板書做筆記。板書就是學生的大腦,這裏面儲存着他們最需要掌握的知識,所以我們在寫板書時才會將最重要知識寫在其上。有的學生不知如何做筆記,對於老師寫的板書走馬觀花,有的將板書ppt全部抄下,殊不知在課本中就已經明顯寫着此知識點。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那些知識記住,哪些知識在課本上畫住,哪些需要抄在課本上。

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希望與大家共同進步,願所有實習生頂崗順利。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很榮幸能到國小參加教師實習,這次安排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讓我收穫了非常多的知識,都是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是一次珍貴的實習機會。

在國小教師實習期間,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有幸去聽了指導老師的數學課,老師用遊戲的方式導入,整節課又有不同的遊戲穿插其中。分別使用了紙條、氣球、粉筆、小圓片等做媒介。順利的、成功的將個位數的減法教給這些可愛的小寶貝們。一年級的孩子剛走進正式的課堂,如何讓他們安靜下來,實屬不易。指導老師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導入,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力。這正是對小孩子心理的正確判斷,這樣就可以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上來,以便教學的順利進行。通過反覆創設不同的情景,反覆的練習減法。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反覆是個不錯的選擇,熟能生巧。蒙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也是很強的,能根據學生、課堂的發展趨勢靈活的進行教學,很值得我借鑑。

小孩子天真的童音感染着每一個聽課的老師,我很想用手摸一摸這些小寶貝的臉蛋,又怕別把小孩嚇着。看到他們,所有的煩惱都風消雲散了。在純真面前我們的虛偽總是傷的體無完膚。今年的一年級小孩子特別膽大,面對着全班30多位同學和10幾位聽課的老師一點都不畏縮,老師讓唱歌,一人起頭,其他會唱的都回去認真的去附和。至今那首歌還縈繞在我的耳邊。

實習期間我發現,和孩子們溝通是一件很快樂,很開心的事情,有許多事情如果能説開,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猜測和誤會,對國小生也是如此,要對他們敞開心扉。我告誡自己要試着和孩子們多溝通交流,我説了要“拼”一下,我做了,我收到了我想的結果,我的國小教師實習越來越好了,我也會將它一點一點的完善。

在實習期間我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總是那麼的膽小,因為膽小,我失去了很多很多,不能再失去了。我告誡自己要勇敢,要自信,要對得起教師這個行業,對得起國小實習教師的身份,在實習生活中好好表現,把理論知識充分的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到最大化。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7

回首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們每日與旭日同起,伴着皓月而歸。生活充實而有規律。

在實習之前,我迷茫過,壓抑過。要成為一個老師,除了知識淵博,説話必會需要一定的魅力。但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在眾人面前説話我常會緊張,或是聲音顫抖,或是説話太快。因此越接近實習,我心裏越緊張。到了實習動員大會上,我們院的指導老師的一句話,留給我很深的感受:實習,我們就是去失敗的,去成功的。這句話讓我釋放了許多。

來到實習學校,見到穿着統一白色服裝的學生,特別是第一天就聽到一句很真摯的“老師好”,我的心裏已平穩了許多,很自然的,接受了另一個身份。也開始了這不同尋常的八個星期的有着雙重身份的學習生活。

一.教學體會。

我任教九年級級的美術。之前在學校的十節微格教學訓練,在這裏變得有點微不足道。

1.基礎技能課。

第一堂課,我抱着敢死的心態,沒有緊張。聲音自我感覺也比較響亮,而且教的內容是基礎技能課,這樣的課堂彷彿有個形去抓,目的非常明確。我結合我的經驗和初學者易犯的錯誤,分步驟去教。同學們的專注的眼神不斷地給我動力和勇氣,這讓我感覺很實在。

但是,一個星期下來有五節的重複課,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課堂反應,活躍或沉悶。這相當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根據課堂上的反應,我也做出相對的改變。一個星期下來我有了一個小總結:

(1).聲調錶情是控制課堂氣氛的方向盤。

(2).別想着一節課你説完了就了事,那是完了你的事,別忽略了學生。

(3).儘早摸索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接受能力,學習美術興趣等。

(4).別老在簡單的問題上搞太多花樣。

(5)學生喜歡實際例子的引導。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我以這幾點去要求自己,在課堂上多了幾分自然,也漸漸加強了隨意發揮的能力。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學生作業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批改作業的作用是如此的大。它讓我更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面對學生的時候,讓我有個底。在上課之前,評論分析同學們的作業,可以讓課程分階段性,更加系統性。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2.作品鑑賞課。

可以説鑑賞課是美術教育裏面最難以把握的課堂,像水中月,霧裏花,你知道她的美,卻難以展現在學生面前。

在備課階段,我儘量想象優美的語句,或搜索大師的一些幽默的小故事來渲染課堂氣氛,我把課堂儘量設成我的想像中那樣完美。

而到了真正的課堂上,才發現以上準備的這些,需要你的語言藝術,你的真正的感受去感染學生。但我的感覺是,我像是把剛發現的新聞報告給觀眾聽一樣。我放不開,無論是動作,表情或是語調。每一節課,我的指導老師顏老師都全程跟蹤。顏老師意見比較簡短,她讓我注意與學生互動,像這種課留多點時間讓學生去説.還有聲調沒有控制好,整節課就平了。

我抓住這兩個意見,反思。的確,幾節課,我都上得比較吃力,想盡量帶學生進入那個大師的崇高的藝術境界當中去。卻沒注意到學生的感受。就像前面總結的別忽略了學生。

接下來,我嘗試讓學生去説大師的故事,或是怎麼欣賞大師的畫。有一個男同學給我的印象很深刻,他把達芬奇的畫模糊地總結了一下,雖然聽起來有點稚氣,但着實讓我產生了點小佩服,課堂氣氛也比較好,那是從他們理解的世界出發,比較容易帶動同學。課堂氣氛也比較好。我也更加註意了什麼時候用什麼聲調,適當停頓或留個空白,會讓課堂更富有節奏感。

幾節課下來,我多了點體會和一些思考。

(1.)課堂就像匹野馬,需要你的點點積累去慢慢馴服。

(2.)要想去感染學生,你必須要有真實的感受。

(3.)教好美術,需要一種情感,這種情感包括你對藝術不斷的探索,還有對學生的一份愛心,守護學生的天性並加以引導。

(4.)把你對學生的愛融入到你對藝術的熱愛。這樣你的教學質量才能不斷上升。

3.手工製作課。

最後的一個星期是手工製作課,主要讓同學們製作和設計傢俱模型因為前面的許多挫折,我很早就為這個課做好準備,我努力回想我在國中時對美術課的期望,和那個時候對房子裝扮的一些幻想。搜索了大量而又精美的手工製作,我也事先做好了幾個範品。我也想着讓音樂融進美術課堂,音樂美術本相通。有些音樂就是有種無形的力量,激發着人的情感。

在真正的課堂上,效果都不錯。我把國中時的一些幻想陳述或轉為提問放在導入部分。這給課堂起了個很好的展開,在展示樣品時,同學們的眼睛都亮起來了,氣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同學們的製作過程當中,我慢慢推放原先準備好的一首節奏輕鬆的鋼琴曲,沒有人發問我為什麼播放音樂,我也沒故意説明。整個課堂情境,輕鬆流暢。師生能得到較好的交流。上完這個課以後,我發現和同學們的感情更親切了。一部分同學的作品都不錯。看着她們的作品,我彷彿回到了我的中學時代。

藝術是一種語言,藝術探索的是人類情感的奧祕。在美術教育中我深深體會到:必須注重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盡全力、用愛心喚醒和鼓舞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講方法、抓契機引導他們用美術語言去表現內心的情感,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能夠身心和諧地健康成長。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篇8

即將登上講台,當了十幾年學生的我,不免有些緊張和焦急。於是,從上學期到暑假,我都在為實習做準備。

第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其他專業知識;通過從事家教了解學生心理,提高分析和講解能力,練習使用準確的數學用語,學會與學生交流和溝通。

第二、實習板書,務必做到工整,同時也提高了板書的速度。

第三、到圖書館查閲有關教師、教育、班主任工作書籍和雜誌,收益非淺。

教學實踐

9月5日,我們正式進入四中實習。真正的教學實習開始了,令人興奮。

教學安排:第一週聽課,第二、三週聽課,第四周出卷測驗。

我分配在高一(7)班(重點班),指導老師是李老師正好她就是高一(7)班的班主任。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開朗、幹練。

在聽課階段,我認真聽課,作記錄,學習老師引入問題的技巧,講解分析的方法上課的停頓,學習根據學生程度、接受能力調整講課速度和難度,李老師的課,思路清晰,安排緊湊,銜接自然,聽她的課,時間過的很快。我一邊聽課一邊準備第一份教案,這份教案我修改了七次。現在的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真正的具體的學生。教案就是講課的書面形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深度、難度、速度。我同時上兩個班級的課,重點班(7)班和普通班(9)班,兩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水平有較大差距,所以同樣的新課,要對教案進行不同的處理。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的方式更是為了學生學的更好。在(7)班,可以對較簡單的內容一筆帶過,不作詳細分析,在完成課本練習的基礎上,補充進一步的思考題,引發思考,探索求解,讓較好的學生能“吃的飽”。在普通班,比較難理解的部分儘量多重複,適時補充一些相應練習,讓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

經過一週的學習,終於有機會走上我向往已久的講台。畢竟是第一次面對學生,有些緊張,不過更多的是興奮。我提早五分鐘到教室門口。在走廊站了兩分鐘,這兩分鐘太漫長了,時間一秒一秒地挪動着,我的緊張情緒也是一點一點的增加着。為了緩解緊張的情緒,也為了不使學生覺得太突兀,我提早3分鐘走進教室,走上講台。同學們果然議論紛紛,這是誰啊,不過,等到上課鈴響,他們已經安靜下來。隨着“上課”的喊出,我緊張已去了一半。我精心準備的第一節課,反覆試講的第一節課,也是老師耐心指導的第一節課,讓我越講越從容,越上越鎮定。面對一雙雙的眼睛,我明白了他們的困惑,接着的練習讓我更明確,學生吸收了什麼,還存在的問題。第一節課很快結束了,受到老師的表揚,讓我覺得信心百倍。這節課讓我明白,課前充分的準備,課上自然發揮自如。

在接下來的教學當中,我發現兩個班級的課堂氣氛走極端。七班過與沉悶,無論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難是易,班級還是鴉雀無聲,反覆提問仍無人響應,讓老師搞不清學生到底懂了沒。九班則是一片歡騰,一呼百應,大叫大嚷又影響上課進度。

在七班,我要活躍課堂氣氛,鼓勵發言。讓上課氣氛活躍,關鍵是學生參與思考,跟上老師的節奏。問題的設置不宜太簡單,也不宜過難,提出之後讓大部分同學能參與思考。提出問題可做必要的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提問時,語氣,語調要有所強調。體温的對象也要注意:

1、簡單的問題提問基礎相對不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

2、難度一般的問題交給中等程度的學生;

在九班,有些同學上課發言的習慣不好。有一個男生特別突出,他很積極思考,不但會拍桌子要求發言,而且是大喊大叫。對這樣同學不能置之不理,否則越叫越兇,別的同學也會乘機大叫。抓住他愛發言,愛表現,過分自信的心理。我對他進行提問。第一,我問的問題是什麼,因為我問題沒有説完,他已經大叫答案了;第二,答案;第三,為什麼。如果對了,自然請坐。但是經常是正確率不高,“為什麼”,就更難為他。經過幾次提問,他變得規矩多了,其他同學也就沒機可乘。課堂秩序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