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地質實習報告集錦15篇

實習2.1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質實習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質實習報告集錦15篇

地質實習報告1

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學習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養野外觀察和分別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和獨立思考等科學素質,體驗野外生活,訓練對野外工作的適應能力,加深對地質知識的瞭解!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認識常見巖石並對其組成成分、顏色、構造、結構等性質,並且對相應巖石進行採集並且進行描述。

3、學會用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以所處方位。

5、現場認識水平層理、楔狀層理、巖層的尖滅等地質現象。

實習人員和時間:

指導老師:申振強老師、景永強老師、封強老師、李影老師帶隊老師:王志強老師

小組成員:白培霞,劉倩,楊毅,白斌

實習人員有11級一班、四班全體學生及老師,本次野外地質實習歷時三天,即20xx年5月14日早晨出發到20xx年5月17日中午返校。

實習地點:

陝北地區

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三條路線,即:

(1)延安市棗園鎮莫家灣

(2)延安市安塞縣肖官驛

(3)延安市宜川縣壺口瀑布分組情況:

此次實習共有我們一班四班兩個班級八十多位學生,我們二個班以小組為單位共分成二十多個小組一位組長帶領一小組(我們油畫四班是我們的輔導員王志強王老師帶領的),另外每四個同學分成一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發一個地質包,包內盛放實習工具。一輛校車乘載一個班級的學生及帶隊老師,路線詳細下面根據實習敍述!

實習具體內容:

一、地點一

日期:20xx-5-15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技術學院—莫家灣後山

實習任務:飽和含油砂巖的描述及其標本的採集,製作信手剖面圖,熟悉

使用羅盤儀測量巖層產狀(走向、傾向、傾角),以及瞭解黃土

地貌和地理坡度的測量。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天氣是那樣的炎熱,作為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

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瞭解了很多不同的地質現象。老師詳細講解了幾種常見巖層、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閲讀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地質現象的分佈規律,並且畫出地質剖面圖,再根據地質圖分析區域和地質發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有所收穫,我認真的閲讀了實習指導書,初步瞭解地質為了在野外實習時有所收穫,我認真的閲讀了實習指導書,初步瞭解地質

勘察之重要以及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瞭解了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點一:首先我們觀測的是河邊的一些飽和含油砂巖,經過我們小組的細心和認真討論後得出飽和含油砂巖的一些性質,他的新鮮面為黑色,風畫面為紅褐色,具有厚層狀層理,粗粒碎結構,碎屑成分主要有碎屑顆粒,礦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長石等,膠結物為較硬的硅質膠結物,飽和含油,具有原油味,可污手。點二:距點一向西1000米,進溝距溝口約800~900米,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巖層的剖面,根據老師的認真描述與我們的細心觀察,最後瞭解到該巖層剖面分為四個層次,最頂層是黃土層,緊接着是中砂,炭質頁巖和細砂巖,並分別進行巖層的描述,黃土層:土黃色,由粉砂組成,含有一定量細砂和粘土,顆粒徑在0.05~0.01mm之間,厚度約1~3m之間,中砂:灰黃色,粉狀結構,含較多的粘土,細碎屑巖,且很單一,厚度約5m。炭質頁巖:灰黑色,層狀結構,頁狀層理,厚度約為3m。細砂巖:淡黃色,塊狀構造,成分較為複雜,厚度約為10米。

點三:據點二為基準,再進溝500米,向東到達山頂,本地貌點土質疏鬆,多為黃色土壤,此地形主要以黃土塬,黃土樑,黃土卯為主,黃土卯是黃土被侵蝕切割而成渾圓頂部的孤立丘崗地形,如饅頭狀,各方向的坡度不一,此點北邊坡度為38°,東邊坡度為40°,西邊坡度為43°,綿延數百米的長樑和渾圓狀丘崗地貌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溝壑縱橫,丘陵起伏,一眼望去,與頂基本相平。羅盤的使用:

地質羅盤是地質實習中傳統三大件之一,運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是地質實習的基本技能。本次實習,我們通過運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複習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具體體方法如下:

(1)用地質羅盤測巖石的走向

測量巖層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羅盤上標有N—S相平行的邊)的一條稜與層面緊貼,然後緩慢轉動羅盤(注意:在轉動過程中,羅盤緊靠層面的那條稜的任何一點都不能離開層面),使圓水準器的氣泡居中,磁針停止擺動,這時讀

出磁針所指的讀數即為巖層的走向。讀磁北針或磁南針都可以,因為巖層走向是朝兩個方向延伸的,相差180°。例如巖層的走向為60°或240°。

(2)用地質羅盤測巖石的傾向

測傾向時,用羅盤的北端指着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即S邊)與層面貼緊,放平,並轉動羅盤,轉動方法及原則同上,北針所指的讀數即為所求的傾向。傾向僅有一個指向,只能用一個數值表示,例如巖層的傾向為150°。

假若在巖層頂面還是哪個進行測量有困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長測望標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北針受障礙,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S針亦可。

(3)用地質羅盤測巖石的傾角

測傾角時,將羅盤豎起,以其長邊貼緊層面,並與走向線相垂直,用中指撥動羅盤,使測斜器上的水準器(長水準器)氣泡居中,這時測斜器上的遊標所指半圓刻度盤的讀數即為傾角。傾角的變化界於0-90°之間,如一巖層的傾角為35°。

(4)注意事項

在野外測定產狀要素,往往只要測量巖層和一切構造面的傾向和傾角,並記錄下來。記錄的格式:巖層的產狀為150°∠35°,前者表示傾向,後者表示巖層的傾角。由於走向和傾向相差90°,傾向加或減90°即為走向,上述巖層的走向是60°或240°兩個數值。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不記錄走向的原因。只有當巖層傾角近於直立時才記錄走向。

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必須在巖層露頭上測量,不能在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分露頭和滾石,主要是靠多觀察和追索,並善於判斷。

另外,若被測量的巖層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巖層面上當作層面,以便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如果巖層出露很不完整時,這時要找巖層的斷面,找到屬於同一層面的三個點(一般在兩個相交的斷面易找到),再用記錄本把這三個點連成一平面(相當於巖層面),這時測量記錄本的平面即可。

一眼望去,與頂基本平其。

二、地點二

日期:20xx-5-16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安塞縣建華鎮肖官驛

實習任務:觀察河道沉積,觀測楔狀構造和尖面構造,觀察鐵質砂巖的特徵,並且及進行標本採集

點一:河牀上河流沉積剖面描述

位置:肖官驛河道走向25度,小橋旁10米處

描述:河流沉積的砂巖顆粒的大小變化,説明分選性差。顆粒由粗變再變粗,説明當時水動力差,水流變化快,河流快速沉降,和水比較濁,河水擺動不定。

點二:巖性截面圖

位置:肖官驛對面溝300米處,方位145度根據巖石的分佈畫出巖性截面圖

點三:肖官驛對面溝據點二200米處,方位130度

交錯層理:通常也稱為斜層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於層系界面的紋層組成,斜層系可以彼此重疊、交錯、切割的方式組合。其特點是細層理大致規則地與層間的分隔面(主層理)呈斜交的關係,上部與主層理截交,下部與主層理相切。可以利用斜層理的傾向瞭解沉積物的來源

方向。

這種層理是由沉積介質(水流及風)的流動造成的。當介質具有一定流速時,底牀上可以產生一系列的砂波,這種砂波順流移動的結果,在陡坡加積作用一側形成了由一系列紋層組成的斜層系。

根據沉積巖構造畫出巖層的層理圖點四:鐵質砂巖的描述

位置:肖官驛對面溝據點二150米處,方位115度鐵質砂巖:新鮮面為暗紅色,具有厚層狀層理,粗粒碎屑結構,磨圓度較差,分選性較好。含大量鐵礦物的沉積巖,若其中鐵礦物含量很高達到工業品位時,即為沉積鐵礦。鐵質沉積巖中常見的鐵礦物包括赤鐵礦、針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赤鐵礦是前寒武紀和顯生宙鐵質巖的重要組分。針鐵礦是中生代鐵質巖的主要組分,磁鐵礦在前寒武紀鐵質巖中大量存在,常與燧石呈紋層狀互層;鐵的碳酸鹽主要以菱鐵礦形式出現,在一些非海相的富含有機質的泥巖中,尤其是煤系中,菱鐵礦常呈結核體或放射狀球粒結構的菱鐵礦產出;鐵的硫化物包括黃鐵礦和白鐵礦。

前寒武紀沉積鐵質巖:主要由碧玉鐵質巖、磁鐵礦石英巖、燧石鐵質巖等組成,其特徵是磁鐵礦、赤鐵礦層與碧玉巖、石英巖、燧石巖共生,構成條帶狀或紋層狀構造。我國鞍山式鐵礦即為此類巖石經變質作用產物。

海相沉積鐵質巖:與海相沉積有關的鐵質巖礦牀有鮞狀赤鐵礦巖、鮞綠泥石鐵質巖和菱鐵礦巖等。鮞狀赤鐵礦巖常形成大型鐵礦,如法國的洛林鐵礦、美國的克林頓鐵礦以及我國北方的宣龍式鐵礦、南方的寧鄉式鐵礦。礦石主要由赤鐵礦鮞粒組成,形成於濱海環境。

菱鐵礦巖分佈於我國貴州、陝西等省,可構成一定規模的礦牀,菱鐵礦是典型的成巖礦物,因此菱鐵礦礦牀大多屬成巖期形成的層控礦牀。湖沼相鐵質巖:產於某些中、高緯度的沼澤與湖泊中,礦石的結構有鮞狀、結核狀、球粒狀、疏鬆土狀等。礦石成分以針鐵礦常見,其次是菱鐵礦、藍鐵礦。古代的湖沼相鐵礦常與含煤地層共生,礦石成分以菱鐵礦為主。

三、地點三

日期:20xx-5-17天氣:晴

路線: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壺口瀑布實習任務:瞭解溯源侵蝕內容及意義

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位於黃河中游,晉陝大峽谷中段,總面積約60

平方千米。黃河壺口瀑布聲如雷鳴,氣勢壯觀,它以排山倒海的獨特雄姿著稱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徵。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一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澱。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瀑布水勢洶湧,濤聲震天,景色壯麗,是黃河最壯觀的一段,也是國內外罕見的瀑布奇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面目,壺口瀑布這顆黃河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它巨龍般的姿態奔騰、咆哮着。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佈。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絡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户投票的方式各產生XX個獲獎地方。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壺口瀑布位列其中。

實習體會

這是大學以來的第一次野外實習,可謂感觸頗多。儘管我們這次的"篤行"只有短短三天,但得到的並不次於在校所學,甚至更多。尤其那些在課堂上看不到,學校也見不到的。通過短短的實習大開眼界。把一些理論上傳奇的東西看了個明白。烈日炎炎,我們並沒有為此而頭疼,也沒有為此而止步,恰恰是因好奇而大步向前。本着對大自然神奇的嚮往,我們克服重重困難,憑着頑強的意志,去尋找我們想要的和未知的。因為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鍛鍊機會,我們不得不珍惜。另外,我們在課堂上所學的能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繼續學習的的信心和熱情。當然,每天去的地方都對我感觸很深,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那裏有很多東西,同時找到了許多巖石,在老師的幫助和講解下我也學到了不少,這也是值得欣慰的。大夥都熱情高漲,興趣盎然,信心百倍。有人照相,有人照石頭,有人和老師留影,我和幾個人問老師問題,老師在休息之餘給我們講解,讓我們懂得更多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然而我更深刻認識到了地質學的意義,它也與我們將來的工作息息相關相聯繫,如地層與油田密切相關。也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道理,並且學會了一些基本的考察地質構造的方法和要領。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需要準備那些東西,記錄那些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同是充分認識到地質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這也激發了我們自己對地質學考察和探索的興趣。最後感謝指導老師的辛苦講解,我代表油化四班全體同學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地質實習報告2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工程地質學探討工程地質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勘探、室內實驗、現場測試等;調查研究巖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地質構造,地貌等工程地質條件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分析研究與工程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並結合工程的具體特點及要求,進行巖土工程分析評價,為基礎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設計方案。而做好這些,不僅需要我們精確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我們能夠鑑別各種礦物及巖石的物理特徵和工程性質,更需要到實際的環境中觀察比對,把課本講的和實際看到遇到的相聯繫起來,本次實習就是本着這樣的目的進行的。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XX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位於天津薊縣北部山區,京、津、唐腹心地帶,交通方便,面積342平方公里。園內保存着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它系統記錄了距今18億年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和事件,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保存完好、構造簡單、化石豐富、頂底界線清楚、巖石變質淺而聞名於中外地質學界。園內峽谷幽深、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閒度假、旅遊攬勝和科學考察的勝地。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景區是:☆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通過觀察辨別出巖石的種類結構礦物組成顏色以及特性2、瞭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

XX年5月20日星期二

三、實習地點:

1、土木工程學院樓(室內)

2、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室外)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四、實習活動: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高於莊組地層,其主要巖石為頁巖和白雲巖,還認識了瘤狀結構、巖層產狀、錳方硼石礦等。瘤狀構造瘤狀構造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以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為主,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白雲巖為主。由於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於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

高於莊組地層:高於莊組原稱“高於莊灰巖”,屬中元古代長城系頂部,分佈於中國冀北一帶,最初命名地點在天津薊縣高於莊,故名。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主要為灰色、黑色白雲巖,含燧石團塊或條帶,底部燧石條帶尤多,且呈網狀。本組特點:下部含疊層石豐富,中部普遍含錳較高,上部含各種形狀的結核,頂部多含鈣質和瀝青質。厚405—1963米。重要的疊層石分子有:錐疊層石及微古生物霧迷山粗麪球形藻。在冀北一帶,下部常夾有含錳頁巖(菱錳礦)。

傾斜頁巖,走向東西,傾向南,傾角50°,組成部分主要為多頁巖、白雲巖。頁巖是由黏土經脱水固結而形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徵也稱頁理,風化後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根據混入物的成分或巖石的顏色可分為:鈣質頁巖、鐵質頁巖、硅質頁巖、黑色頁巖及碳質頁巖。錳方硼石礦錳方硼石是一種很少見的無水氯硼酸鹽礦物。形態一般為不規則粒狀,集合體呈變鮞狀、變豆狀,光澤為油脂-玻璃光澤;無解理、裂紋發育;貝殼狀-不平坦狀斷口;白色或灰白色,硬度7。

薊縣錳方硼石礦牀的形成具有二元結構:即下部是火山巖(大紅峪組鉀質粗面巖),上部為含硼的蒸發巖。由於大紅峪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延續時間長,致使熔巖分佈廣泛,並以含硼為特徵,火山活動後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導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質,為硼礦牀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

對高於莊組的劃分從下而上分為官地亞組、桑樹庵亞組。桑樹庵亞組為含錳方硼石亞組。主要巖性為含錳白雲質粉砂巖和厚層灰白色、淡紅色微粒含灰白雲巖,中上部為厚層至塊層狀微粒含灰白雲巖,略含錳,風化面呈白色或褐色,斷口呈貝殼狀,層理平直,層面上有波痕,常成陡崖。下部為主要含砂層含錳白雲質粉砂巖和砂質白雲巖,多風化為黑褐色,易受剝離成薄片,俗稱“含錳頁巖”。高於莊組之官地亞組,即錳硼礦層之下疊層石發育,形態常為錐狀或柱狀。兩個亞組之間是整合過渡關係。

塊莖狀高於莊層疊石:疊層石是前寒武紀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於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週期性礦物沉澱、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柱體形態主要受基本層形態的控制,同時受環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由塊莖狀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雲巖所充填。基本層層平緩到凸起較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為15億年。

藻席或藻屑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到能反映有機生物的的藻架結構或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疊佈置而成,如果早期(準同生)被硅化,有時還可以保存藻絲體化石。通常形成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疊層石,在形成過程中若藻架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二再次沉積則會形成藻屑構造。此處遺蹟尤為重要,因為世界上的其他的中上元古界地貌中,沒有發現含有藻席和藻屑構造的遺蹟。

大紅峪組和高於莊組分界此兩組地層在此處屬於平行不整合的接觸關係高於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大紅峪組,含錐層燧石白雲巖,其錐頂處切,表示受到了侵蝕的作用,代表了一次沉積間斷,地質年齡約為16億年。

大紅峪組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巖漿巖噴出時,壓力降低,氣體揮發析出,聚集成氣泡開向表面浮動,同時又隨巖漿浮動。當巖漿凝固時,氣泡的孔壁固化,內部的氣體或散失或凝為液體大部分流失,只保留空洞,即為氣孔構造。若這些氣孔被後期礦物所充填,即為杏仁構造。根據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可以判斷和恢復當時巖漿的流動。

火山角礫巖:火山爆發時,隨着深部巖漿的噴出,由於通道附近圍巖的加入,加上噴發強度及諸多因素,可形成火山熔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凝灰巖等。大紅峪組的火上角礫巖十分發育,分佈廣泛,角礪成分由白雲巖、玄武巖、碎石等組成。角礪大者稱為角礪集塊巖。

斷層: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顯著的位移或失去連續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形跡。斷層幾乎在地殼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巖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巖沿着溝被錯開,它位於斷層面上盤。斷層會出現很多危害,斷層快速活動形成地震。地震災害主要表現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最典型的斷層緩慢活動(斷層蠕滑)的例子是美國西部的聖安德烈斯斷層。而在我國,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現象中最常見的為地裂縫。雖然地裂縫的成因複雜,但其與構造的相關性不可忽視。

之後我們來到了大紅峪組與團山子組的分界處。此兩個地層單元界線為整合過渡關係,以大紅峪組底部厚度較大的石英巖為界線,其下為團山子組頂部夾薄層砂巖的含粉砂白雲巖。團山子組系高振西等原稱的“串嶺溝頁巖”上部的碳酸鹽巖系。1957年地質部221隊在河北省龐家堡鐵礦區命名為“龐家堡灰巖”。1960年河北省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在薊縣團山子村一帶的相當層位也見到相似的碳酸鹽巖地層,遂建議改稱為團山子組,19xx年被《薊縣震旦系現場學術討論會》接受,沿用至今。

波痕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峯、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波痕是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出現於巖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泥裂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曬而乾涸,併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成為泥裂。泥裂的裂片多為多角形,裂縫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的成分,泥裂多見於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

最後是格魯納疊層石。格魯納疊層石為一種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由硅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基本層呈薄而平緩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突起變化,地質年齡約為16.8億年。

國家地質公園的野外實習就到此結束,來到石碑處我們合影留念。吃過午飯,我們向着另一個目的地---府君山公園出發。

來到府君山公園,看到由地層運動形成的山峯我們感歎不已,在攀爬的過程中,飛來峯帶給我們的震撼最大。府君山組屬於早寒武世地層。巖性穩定,見於中國冀北及冀西北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山區。主要為厚至巨厚層豹。底部普遍有砂礫巖或角礫層巖,平行不整合或超覆於青白口系各組之上,一般厚數十米。我們看到了逆掩斷層形成的景象。斷層面平緩彎曲。上部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狀白雲崗(12億年)逆掩於府君山組角礫狀巖(5.6億年)之上。斷層是巖層或巖體中的一個或一組破裂面,沿破裂面兩側的巖層或巖體發生有顯著的位移。斷層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僅幾釐米,大者可達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斷層是巖塊間的一種不連續面,巖塊在平行於不連續面的方向上發生相對位移。我們還看到了巖石兩億年的跨越,井兒峪組疊層狀泥晶灰巖(8億年)與府君山組角礫狀灰巖(5.6億年)之間,有一套紫紅色黃白色相間含礫砂頁巖,它是古風化殼面上的沉積物,中間缺失2.4億年的地層。最後我們看到了飛來峯地貌。在逆掩斷層或輾掩構造中,常見老巖層覆蓋在新巖層上,這樣的老巖層稱推覆體。當推覆體遭受強烈剝蝕,周圍地區露出原來的新巖層,而殘留一部分老巖層,孤零零地蓋在新巖層上,叫飛來峯。

到此為止,我們結束了一天的野外實習任務。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的含義。短短的一天,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最直接的瞭解。並且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觀念,將實踐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將對我今後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寫實習報告的時候,我又將那一天的經歷回憶了一遍,並總結出有意義的結論,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在我以後的歷練中,這次實習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3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實習區地理位置 宜陽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位於距洛陽市以西25公里處,東西長5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總面積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8125公頃。宜陽縣交通發達,焦枝鐵路洛宜支線直抵城郊,宜故、鄭盧兩公路分別沿洛河兩岸縱貫東西,南閻公路橫跨縣境南北,另有數十條鄉村公路與全縣各地相通。

實習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李溝一帶,行政區劃隸屬宜陽縣城關鎮管轄,北側與宜陽縣城相鄰,西至頭道溝水庫,東至宜陽採石場,南至葛家崖斷層,面積約36 km2。

第二節 行政區劃

宜陽縣轄6個鎮、10個鄉:城關鎮、錦屏鎮、柳泉鎮、韓城鎮、白楊鎮、香鹿山鎮、鹽鎮鄉、高村鄉、三鄉鄉、張塢鄉、花果山鄉、上觀鄉、蓮莊鄉、趙堡鄉、董王莊鄉、樊村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20xx年1月,將宜陽縣豐李鎮的西霍屯、邢屯、樑屯、王屯、油坊頭、畢溝、侯城、小營等10個村劃歸洛陽市洛龍區古城鄉管轄。20xx年12月29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銷城關鄉,建立錦屏鎮。20xx年1月20日上午,宜陽縣城關鄉更名錦屏鎮慶典儀式隆重舉行。20xx年3月5日,洛龍區豐李鎮掛牌儀式舉行,此後豐李鎮脱離了宜陽縣管轄。

宜陽縣共396個行政村,3511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總量7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4萬人,佔總人口的12.8%。民族有漢、回、壯、蒙、藏等30多個,其中漢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壯族人口占0.2%,其他民族人口占0.1%。

第三節 道路交通

宜陽自古即為交通要道。《尚書2禹貢》記述夏啟開闢了“南崤道”,此道由洛陽沿洛水西行至宜陽三鄉折入連昌谷,經洛寧縣北過陝縣之雁翎關,沿黃河南岸西行。春秋前後,秦楚交往形成一條西通秦隴、東下吳越的交通要道,稱為“秦楚孔道”,是一條古商旅大道。

宜陽交通發達,省道八官線、安虎線橫穿東西,省道南車線、縣道宜新路和宜白路貫穿南北,洛陽市西南環繞城高速和鄭西鐵路客運專線穿境而過,焦枝鐵路洛宜支線直抵縣城,境內已形成“兩縱兩橫加一環”的公路網絡,全縣公路里程達2223公里。全長17公里的洛宜快速通道使宜陽縣城與洛陽市中心的通車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全縣353個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了縣級公路鄉鄉連、農村公路村村通的公路網絡。現有三家客運企業:洛陽一運公司宜陽汽車站、宜陽縣公交公司、

宜陽縣天禾出租車有限公司。宜陽縣汽車站現有客車197輛,線路82條;公交公司現有公交車46輛,公交線路8條;天禾出租車公司現有出租車100餘輛。實習區內有簡易公路通往縣城。

第四節 自然經濟地理 宜陽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地跨東經111°45′~112°26′,北緯34°16′~34°42′,東連洛陽,西接洛寧,南與嵩縣、伊川交界,北與新安、澠池為鄰。宜陽縣總面積1620平方公里,佔河南省總面積的1%,洛陽市總面積的11%。全縣平均海拔360米,縣城海拔195米。

宜陽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地貌特徵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嶺中為灘,洛河東西全境穿”。地理區劃大致可分為洛河川區、宜北丘陵區、宜南丘陵區、白楊和趙保盆地、宜西南山區五大區域。宜北屬秦嶺餘脈,宜南屬熊耳山系,境內有花果山、靈山、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峯。花果山主峯海拔1831.8米,為全縣最高峯。

宜陽水系屬黃河流域,全縣大小河流及山澗溪水360多條。境內主要河流有洛河及其九大支流,洛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縣水資源4.49億立方米,主要水產品有鯉魚、鮎魚、鰱魚、鯽魚、鱔魚、草魚等。全縣大小水庫19座,其中中型水庫1座,總庫容2910.3萬立方米。最大的水庫為寺河水庫,庫容為1050萬立方,是全縣唯一一座中型水庫。

宜陽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温、夏熱、秋涼、冬寒。年均氣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無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時,日照率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壓控制,多偏北風。夏季多偏東風,平均風速為25米/秒。全年無霜期平均228天,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對温度條件的要求。

宜陽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蹟較多。據縣誌記載和文物普查中發現,全縣有古城址15處,宮殿17座,廟堂41處,亭台、樓閣19個、祠、庵、寺、觀78處,古驛站9處,古橋樑29孔,古墓葬38個,館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窯遺址、蘇羊遺址、靈山寺、五花塔等被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宜陽縣不僅古蹟眾多,山水名勝也星羅棋佈,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應俱全。距縣城50公里、海拔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被確定為國家森林公園。“靈山寺”是中國佛教名剎“白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陽城西8公里處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內建築典雅莊重,古色古香,寺後鳳凰嶺滿山翠柏,濃密葱鬱,寺側鳳凰泉幽深清麗,甘甜宜人,寺前銀杏樹下懸崖垂秀,洛水縈迴。

第五節 工農業狀況

近年來,宜陽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力實施產業立縣、工業興縣、科教強縣、旅遊名縣和項目引資雙帶動戰略,促進了縣域經濟的跨越發展。先後建設了投資9.6億元的龍羽535.75萬千瓦火電項目、投資12.8億元的黃河同力日產1萬噸幹法水泥生產線、投資8億元的中信重機鑄鐵件、投資6.5億元的

乾納冶金年產6.5萬噸鋁板帶、投資20億元的升揚硅業年產20萬噸金屬硅等一大批工業骨幹項目,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精細化工、冶金、機械加工和製造、煙花爆竹等六大工業支柱產業。

宜陽縣從20xx年以來舉全縣之力建設產業集聚區,聚集區規劃面積達11.9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積達到6.6平方公里,集聚區總體規劃、區域環評、空間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省級評審,“三縱五橫”的路網框架已經形成,變電站、集中供氣、集中供熱工程正在實施,集聚區功能日益完善。20xx年新建標準化廠房10萬平方米,新上項目18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在全省175個集聚區排序第16位,綜合發展指標在全市17個集聚區排序第3位。宜陽20xx年,宜陽縣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69個,總投資57.8億元,完成投資29.6億元。其中投資12.7億元的升揚硅業10萬噸金屬硅一期、投資8億元的中信重工鑄鐵件一期等48個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投資18.7億元;投資7.1億元的黃河同力二期日產4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投資4.6億元的凝瑞鎂業年產3萬噸鎂合金一期等21個項目加緊建設。全縣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1家,全年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達到117.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8.8億元、增長10.2%,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15.7億元。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營業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別達到了168億元、52億元和5.5億元。

第六節 實習目的和內容

實習目的:

(1)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通過野外現場的反覆實踐,鞏固所學的基本理論

知識。

(2)逐步提高運用基本理論去解決實際地質問題的能力。

(3)訓練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4)掌握地質報告的編寫方法及有關地質圖件的繪製方法。 (5)培養吃苦耐勞、實事求是、熱愛地學事業的崇高使命。

實習內容包括:

(1)熟練掌握羅盤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質觀測的記錄方法。

(2)瞭解實習區地層時代、層序、巖性、化石、礦產、厚度和接觸關係,並能應用所學知識對實習區沉積相、巖相、古地理環境和古氣候進行初步分析。

(3)肉眼較熟練的鑑別實習區各種沉積巖,並能掌握主要巖石類型和礦產特徵的描述方法。

(4)掌握褶皺和斷層等構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識別標誌,認識實習區的構造特徵,並能根據實習區褶皺和斷裂的組合特徵進行初步的幾何學、運動學及動力學分析,追溯構造演化史。

(5)掌握野外原始資料編錄方法,進行剖面的測量,學會畫路線剖面圖和信手剖面圖、路線平面地質圖和露頭地質素描圖。

(6)掌握實測地層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和地形地質圖等主要圖件的編制方法和繪圖基本技能。

第七節 實習情況 起止時間:20xx年8月20日——20xx年9月9日。其中,20,、21日為校內培訓階段,由老師講解實習區的地質情況、野外實習方法及注意事項。實習期間,8月31日、9月1日降雨,進行室內作圖。

組隊和分組情況及指導教師:此次實習共八個班,以班為單位,每班兩名指導教師,負責本班的野外指導工作。班內再分小組,每組6—7人。我班分為五個組,指導教師為張漢瑞、牛永斌。

本組成員:李蓮、郭許成、靳玉鑫、孔垂芳、李健、凌端俊、李文鵬。 完成的工作量:地質剖面圖兩幅(1:1000)

綜合柱狀圖一幅(1:20xx)

地形地質圖一幅(1:10000)

信手剖面兩幅

觀察講解路線:駐地—長嶺—武家嶺—二里廟—駐地

駐地—馬莊—王家門—駐地

駐地—李溝—大雨淋—二馬營組—駐地

第二章 地層

第一節 區域地層

區域地層區劃屬華北地層區豫西地層分區陝澠地層小區。區域地層除缺失寒武系上統長山組至石炭系下統及侏羅系、白堊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羣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間有缺失地層)。元古界地層主要分佈於陳宅溝斷層以西;寒武系地層主要出露於煤田北部及李溝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礦區亦有零星分佈;石炭、二疊系主要出露於宜洛礦區和高山礦區諸井田之內;三疊系則大面積分佈於李溝向斜軸部及殷橋斷層以東;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廣佈煤田的中部和南部。

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中統上、下石盒子組和上統孫家溝(石千峯)組。太原組含一煤段,山西組含二煤段(二1煤為實習區

主要可採煤層),下石盒子組含三煤段、四煤段、五煤段,上石盒子組含六煤段、七煤段、八煤段。

第二節 實習區地層及古生物

實習區屬基巖裸露——半裸露區,地層出露情況良好,特別是公路揭露剖面清晰,易於識別。現將實習區地層及古生物情況從下之上敍述如下:

(一)中元古界Pt2

北大尖組。北大尖組主要為淺肉紅色富長石石英砂巖,夾薄層灰綠色粉砂質,具淺變質作用。主要沉積環境為濱海環境。該處巖層產狀為85°∠45°。

(二)上元古界Pt3

地質實習報告4

一、地質背景

北京延慶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北部。地理座標為動靜115°49’-116°29’,北緯40°28’-40°45’。

延慶縣地處延懷盆地東部,燕山沉降帶西端,地勢東高西低,仙域形態為東北一西南延伸的橢圓形板塊(延慶縣誌編纂委員會,20xx)。

延慶縣境內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變質巖,中、上元古界長城系、薊縣系和青白口系、中生界中侏羅統窯坡組、上侏羅統髫髻山組、土城子組和下白堊統東凌台組,新生界中更新統和上更新統(北京市地質礦產局,1991)。延慶地區區域構造演化主要經歷了穩定的蓋層沉積——準地台發展階段和強烈構造活動階段。第一階段時限為前寒武紀時期,該階段延慶地區沒有發生強烈的構造變形,只在局部地區發生斷裂活動繼而形成裂陷槽接受沉積。第二階段時限為晚三疊世晚期到新生代,包括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發生的燕山構造活動奠定了延慶地區地質構造的基礎骨架,該期以斷裂構造和巖漿活動非常活躍為特點,廣泛分佈酸性深成侵入巖體和中性噴出巖體,僅見少量的基性巖脈。喜山期在延慶地區表現為差異性升降活動,形成新生代斷陷盆地,龍慶峽獨特的巖溶地貌景觀就是在該期形成的。

二、碳酸鹽巖

由沉積形成的碳酸鹽礦物組成的巖石的總稱,主要為石灰巖和白雲巖等兩類。

1、波痕構造

波痕為非粉性的沙質沉積物層面上特有的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波痕反映了曾經位於淺海環境,可推測海岸線在附近。該波痕構造波峯寬波谷窄且整體連續,峯谷均圓,對稱性非常好,顏色為灰黃色至灰黑色,推測其為含泥晶有機質白雲巖,然而巖石晶粒細小,也可能為泥晶。波痕構造是地質歷史時期海岸線附近潮坪環境下由水動力反覆沖刷的結果。該處巖層厚度薄,性質穩定且顆粒細小,波痕為干涉波。且該處出露的其他巖層面巖性推測與波痕處相似,但顏色偏黑,顆粒細小,結構緊密顆粒間吸附力強大所以無法形成波痕。

2.疊瓦狀構造

在波痕構造附近還發現了厚度均勻穩定的白雲巖與碳酸鹽巖巖層。類似於疊瓦狀構造,該現象表示此處海相沉積的古環境十分穩定,沉積緩慢進行。此處由於是碳酸鹽巖,結構緊密,故即使巖層的傾向、坡向一致仍然不容易發生滑塌事故。

3.背斜構造

於實習第二個點,我們觀察到了一個由碳酸鹽巖發育而成的背斜以及旁邊的逆衝斷層一起構成的牽引構造,左翼平緩,右翼陡峭,由於逆衝斷層牽引而形成。

而在背斜的軸也有許多垂直的裂隙,也是由於碳酸鹽巖被雨水侵蝕形成的,還可在裂隙間看到紅色的底層。在這些白雲巖的層間長有植被,而層面上卻沒有,植物的選擇性 生長説明層間發育有巖溶風化形成的黏土質,層與層厚度差異不大, 説明沉積巖性差異不大。白雲巖有灰色和紅色兩中,色澤的差異決定了沉積環境是潮坪相 沉積,其中紅色為潮上坪,灰色為潮間坪。另在厚層的純白雲巖之間夾有薄的泥質白雲巖。這兩種顏色顯示了原始的沉積環境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為背斜處形成張裂隙,張裂隙風化被消滅,故無法成山。而向斜由於地勢低,各種物質在此搬運時接受沉積,進而成山。而此處形成了背斜山,推測該處山地形成時間距今不長,即使有裂縫也暫未被風化剝蝕。與該背斜上方可見巖溶裂縫,裂縫中的白色條帶推測為碳酸鹽晶粒。其成因為流水中溶解的碳酸鈣和碳酸鎂,在流水下衝時局部不飽和發生沉澱,沉澱出碳酸鹽,沉積長久即可形成白色條帶。溶洞下也可見白色條帶。形成機制同理,為新發育的碳酸鹽。

三、碎屑巖

巖石機械風化後形成的巖石碎屑和礦物碎屑,經搬運、沉積、壓實、膠結而成的巖石,稱為碎屑巖。此次實習主要觀察碳酸鹽巖,觀察到的碎屑巖較少。

1.花盆構造

在該觀察點對面,我們遠觀了硅化木形成的花盆狀沉積盆地,從其四周連續的厚層灰白色泥巖可以初步推斷出其沉積環境為海相沉積、遠處的山脊,可發現山脊是凸凹變化。凸出的底層抗風化能力強,可以斷定為為抗風化的石英砂巖,凹陷的底層部分為抗風化能力弱,則應該是泥巖。該處地層為晚侏羅紀時期地層。由於其沉積運動所形成的盆地,花季時可有幾十至上百畝的花海,稱其為花盆構造(如圖4)。

2.碎屑巖露頭

最後一個觀察點未觀察到成層性。巖層較平直 ,厚度變化很大。在晚侏羅紀時期,整個華北平原多處發生火山活動,該處地層開始活躍起來。拉張作用使地面產生許多裂隙,地脈裏的巖漿在高壓下開始向外噴湧,由此説明曾發生大量的火山活動。此處巖層的顏色整體為紫紅色,其中有些許深綠色為苔蘚。此處為一處典型的碎屑巖露頭。遠觀形態,礫巖由顏色分辨,呈正粒序;砂巖多為中砂至粗砂,個別存在海粒的中沙至粗砂巖;泥巖總體來説看不見顆粒,較光滑,手觸仍有顆粒感,對於沙礫巖來説,頂面較平,地面下凹,如透鏡狀。透鏡體多發育於泥巖之中,地面下凹面為沖刷面。從沉積構造上來看,可以觀察到沖刷面以及各種交錯層理。

四、鹽巖與碎屑巖的野外鑑定區別

1.顏色:酸鹽巖顏色單調,主要為灰色、白色、灰白色;碎屑巖顏色豐富,常見紫紅色、灰黃色、灰黑色、黑色、過渡色等

2.成層性:碳酸鹽巖具有成層性,層理面平行,長距離延伸;碎屑巖巖層厚度不穩定

3.地貌:碳酸鹽巖地層多為懸崖峭壁;碎屑巖為平緩陡峭交替,且平緩的多為細粒巖,陡峭的多為沙礫巖

4.植被:碳酸鹽巖地層不發育植被,以灌木叢為主;碎屑巖植被茂密 5.完整性:碳酸鹽巖溝壑發育,具有巖溶裂縫發育;發育平緩山溝 6.韻律性:碳酸鹽巖地層韻律性強薄厚交互規律;碎屑巖不規律

五、總結

在經過漫長的車上顛簸後到了實習地點,今天的實習我們主要研究了碎屑巖與碳酸鹽巖,在野外的實習中也收穫了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也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也鞏固了構造方面的知識。十分感謝老師的教導!

地質實習報告5

一、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實習地點介紹

唐山市灤縣地處河北省北部,灤河西岸,地處東經118°16′,北緯39°35′,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天津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東距秦皇島82千米。全縣下轄灤河街道、古城街道、灤州鎮、響R鎮、東安各莊鎮、雷莊鎮、茨榆坨鎮、榛子鎮、楊柳莊鎮、油榨鎮、古馬鎮、小馬莊鎮、九百户鎮、王店子鎮,共2個街道、12個鎮。截止到20xx年,全鎮常駐人口71。5萬人。地處燕山南麓灤河西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8°14′3”――118°49′45”,北緯39°34′39”――39°58′25”。東西長50。9千米,南北寬43。8千米。東與盧龍、昌黎隔灤河相望,南和灤南縣相接,西鄰豐潤、古冶區,北靠遷安、遷西二市縣。

三、實習體驗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此次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我瞭解到唐山市灤縣的地勢是北高南低,沙河以西及白龍河、橫河以東為山丘區,面積395。7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積為219。41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的22%,主要山脈有羅家嶺、青龍山、魏峯山、風山、橫山等。境內最高峯城山峯海拔高程535。7米,一般山丘海拔高程200―30米之間。中部平原區面積603。2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60。4%,京山鐵路以北,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上,局部有山丘出露,地勢較為平坦,京山鐵路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30―50米,由於受風沙影響及河流切割,沙丘溝谷出現較多。

四、實習總結

通過本次唐山市灤縣地質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緻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瞭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總的來説,本次實習不輕鬆,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麼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閲資料。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視野,增長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實習報告6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研究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工程地質學探討工程地質勘察的手段及方法,如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勘探、室內實驗、現場測試等;調查研究巖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質,地質構造,地貌等工程地質條件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分析研究與工程有關的工程地質問題,並結合工程的具體特點及要求,進行巖土工程分析評價,為基礎工程、整治工程、土方工程提出設計方案。而做好這些,不僅需要我們精確掌握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我們能夠鑑別各種礦物及巖石的物理特徵和工程性質,更需要到實際的環境中觀察比對,把課本講的和實際看到遇到的相聯繫起來,本次實習就是本着這樣的目的進行的。

xx國家地質公園,20xx年x月x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位於xx北部山區,x腹心地帶,交通方便,面積x平方公里。園內保存着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尤其是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它系統記錄了距今18億年至8億年間的地質歷史和事件,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保存完好、構造簡單、化石豐富、頂底界線清楚、巖石變質淺而聞名於中外地質學界。園內峽谷幽深、空氣清新、自然風光秀麗、地質科學奧妙,是休閒度假、旅遊攬勝和科學考察的勝地。 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景區是: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xx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通過觀察辨別出巖石的種類 結構 礦物組成 顏色 以及特性

2、瞭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

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

20xx年x月x日,星期二

三、實習地點

xx國家地質公園(室外)xx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四、實習活動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高於莊組地層,其主要巖石為頁巖和白雲巖,還認識了瘤狀結構、巖層產狀、錳方硼石礦等。 瘤狀構造瘤狀構造 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以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為主,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白雲巖為主。由於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於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

高於莊組地層:高於莊組原稱“高於莊灰巖”,屬中元古代長城系頂部,分佈於中國冀北一帶,最初命名地點在xx高於莊,故名。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主要為灰色、黑色白雲巖,含燧石團塊或條帶,底部燧石條帶尤多,且呈網狀。本組特點:下部含疊層石豐富,中部普遍含錳較高,上部含各種形狀的結核,頂部多含鈣質和瀝青質。厚405—1963米。重要的疊層石分子有:錐疊層石及微古生物霧迷山粗麪球形藻。在冀北一帶,下部常夾有含錳頁巖(菱錳礦)。

傾斜頁巖,走向東西,傾向南,傾角50°,組成部分主要為多頁巖、白雲巖。頁巖是由黏土經脱水固結而形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徵也稱頁理,風化後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根據混入物的成分或巖石的 顏色可分為:鈣質頁巖、鐵質頁巖、硅質頁巖、黑色頁巖及碳質頁巖。錳方硼石礦 錳方硼石是一種很少見的無水氯硼酸鹽礦物。形態一般為不規則粒狀, 集合體呈變鮞狀、變豆狀, 光澤為油脂 - 玻璃光澤; 無解理、裂紋發育;貝殼狀 - 不平坦狀斷口; 白色或灰白色, 硬度7。

xx錳方硼石礦牀的形成具有二元結構: 即下部是火山巖 ( xx組鉀質粗面巖) , 上部為含硼的蒸發巖。由於xx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 延續時間長, 致使熔巖分佈廣泛, 並以含硼為特徵,火山活動後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 導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質,為硼礦牀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

對高於莊組的劃分從下而上分為官地亞組、桑樹庵亞組。桑樹庵亞組為含錳方硼石亞組。主要巖性為含錳白雲質粉砂巖和厚層灰白色、淡紅色微粒含灰白雲巖, 中上部為厚層至塊層狀微粒含灰白雲巖, 略含錳, 風化面呈白色或褐色, 斷口呈貝殼狀, 層理平直, 層面上有波痕, 常成陡崖。下部為主要含砂層含錳白 雲質粉砂巖和砂質白雲巖, 多風化為黑褐色, 易受剝離成薄片, 俗稱“含錳頁巖”。高於莊組之官地亞組, 即錳硼礦層之下疊層石發育, 形態常為錐狀或柱狀。兩個亞組之間是整合過渡關係。

塊莖狀高於莊層疊石:疊層石是前寒武紀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於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週期性礦物沉澱、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柱體形態主要受基本層形態的控制,同時受環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由塊莖狀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雲巖所充填。基本層層平緩到凸起較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為15億年。

藻席或藻屑 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到能反映有機生物的的藻架結構或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疊佈置而成,如果早期(準同生)被硅化,有時還可以保存藻絲體化石。通常形成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疊層石,在形成過程中若藻架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二再次沉積則會形成藻屑構造。此處遺蹟尤為重要,因為世界上的其他的中上元古界地貌中,沒有發現含有藻席和藻屑構造的遺蹟。

xx組和高於莊組分界 此兩組地層在此處屬於平行不整合的接觸關係高於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xx組,含錐層燧石白雲巖,其錐頂處切,表示受到了侵蝕的作用,代表了一次沉積間斷,地質年齡約為16億年。

xx組 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巖漿巖噴出時,壓力降低,氣體揮發析出,聚集成氣泡開向表面浮動,同時又隨巖漿浮動。當巖漿凝固時,氣泡的孔壁固化,內部的氣體或散失或凝為液體大部分流失,只保留空洞,即為氣孔構造。若這些氣孔被後期礦物所充填,即為杏仁構造。根據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可以判斷和恢復當時巖漿的流動。

火山角礫巖:火山爆發時,隨着深部巖漿的噴出,由於通道附近圍巖的加入,加上噴發強度及諸多因素,可形成火山熔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凝灰巖等。xx組的火上角礫巖十分發育,分佈廣泛,角礪成分由白雲巖、玄武巖、碎石等組成。角礪大者稱為角礪集塊巖。

斷層: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顯著的位移或失去連續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形跡。斷層幾乎在地殼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巖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巖沿着溝被錯開,它位於斷層面上盤。斷層會出現很多危害,斷層快速活動形成地震。地震災害主要表現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最典型的斷層緩慢活動(斷層蠕滑)的例子是美國西部的聖安德烈斯斷層。而在我國,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現象中最常見的為地裂縫。雖然地裂縫的成因複雜,但其與構造的相關性不可忽視。

之後我們來到了xx組與團山子組的分界處。此兩個地層單元界線為整合過渡關係,以xx組底部厚度較大的石英巖為界線,其下為團山子組頂部夾薄層砂巖的含粉砂白雲巖。團山子組系高振西等原稱的“串嶺溝頁巖”上部的碳酸鹽巖系。19xx年地質部xx隊在xx省龐家堡鐵礦區命名為“龐家堡灰巖”。xx年xx省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在xx團山子村一帶的相當層位也見到相似的碳酸鹽巖地層,遂建議改稱為團山子組,19xx年被《xx震旦系現場學術討論會》接受,沿用至今。

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徵,由尖波峯、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 波痕是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誌,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 出現於巖層的頂面.並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泥裂 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曬而乾涸,併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成為泥裂。泥裂的`裂片多為多角形,裂縫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的成分,泥裂多見於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

最後是格魯納疊層石。格魯納疊層石為一種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由硅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基本層呈薄而平緩的穹形,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突起變化,地質年齡約為16.8億年。

國家地質公園的野外實習就到此結束,來到石碑處我們合影留念。吃過午飯,我們向着另一個目的地---xx山公園出發。

來到xx山公園,看到由地層運動形成的山峯我們感歎不已,在攀爬的過程中,飛來峯帶給我們的震撼最大。xx山組屬於早寒武世地層。巖性穩定,見於中國冀北及冀西北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山區。主要為厚至巨厚層豹。底部普遍有砂礫巖或角礫層巖,平行不整合或超覆於青白口系各組之上,一般厚數十米。我們看到了逆掩斷層形成的景象。斷層面平緩彎曲。上部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狀白雲崗(12億年)逆掩於xx山組角礫狀巖(5.6億年)之上。斷層是巖層或巖體中的一個或一組破裂面,沿破裂面兩側的巖層或巖體發生有顯著的位移。斷層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僅幾釐米,大者可達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斷層是巖塊間的一種不連續面,巖塊在平行於不連續面的方向上發生相對位移。 我們還看到了巖石兩億年的跨越,井兒峪組疊層狀泥晶灰巖(8億年)與xx山組角礫狀灰巖(5.6億年)之間,有一套紫紅色黃白色相間含礫砂頁巖,它是古風化殼面上的沉積物,中間缺失2.4億年的地層。 最後我們看到了飛來峯地貌。在逆掩斷層或輾掩構造中,常見老巖層覆蓋在新巖層上,這樣的老巖層稱推覆體。當推覆體遭受強烈剝蝕,周圍地區露出原來的新巖層,而殘留一部分老巖層,孤零零地蓋在新巖層上,叫飛來峯。

到此為止,我們結束了一天的野外實習任務。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地質學的含義。短短的一天,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最直接的瞭解。並且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觀念,將實踐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將對我今後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寫實習報告的時候,我又將那一天的經歷回憶了一遍,並總結出有意義的結論,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在我以後的歷練中,這次實習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出發前往中國地質大學秭歸實習基地進行為期一週的野外實習,歷經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嚮往已久的中國地質大學秭歸實習基地!

我們信息工程專業兩個班的幾十號學生在黃鷹、陳佔龍等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秭歸實習的腳步。沿着蘭陵溪木材檢查站——杉木溪大橋東700米——九曲腦中橋東西各100米——九曲腦中橋後700米——泗溪公園外——銀杏沱混裝碼頭——湖錦天城採石唱—三峽大壩——鏈子崖——泗溪公園這條線路進行學習,原本是一次別樣的野外實習,中途卻有幾天以天氣原因草草了事,使得這次實習存在太多的遺憾!但是從這次實習中,對於我這個未來從事測繪工作的人,是一種難得的經歷與體驗。

第一章緒論

走進秭歸,走進基地

一,實習基地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秭歸實習基地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西部邊緣,北瞰三峽庫區庫首部分。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臨宜昌市,距離湖北省省會武漢市約400公里,武漢至秭歸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數班客車直達武漢,到宜昌的班車每15分鐘一班。實習區處於我國三個梯度帶的第二個梯度帶的大巴山山系的東端。屬長江上游下段的三峽河谷地帶的鄂西南山區。山脈走向為北東—南西或北西—南東向。氣候為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温18℃。

水力資源豐富,長江橫貫縣境,8大溪河水系水電開發潛力巨大,水能理論藴藏量17.2萬千瓦,中小型水電站星羅棋佈,秭歸已成為全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建設縣,是全國農村水電中級電氣化建設試點縣。

新中國建立後至1975年,先後有數十個單位或部門進入測區,進行比較深入的地質調查礦產普查或勘探工作,分別對黃陵背斜巖漿巖、變質巖均做過較詳細的研究;對鄂西的鐵、煤、汞、金、鉻鐵礦、黃鐵礦等做了不同程度的普查勘探工作,積累了豐富資料;對峽東震旦紀至二疊紀地層做了詳細的研究,其研究程度較高。近年來,特別是三峽工程開工建設以來,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省煤炭局、江漢石油管理局均在區內進行許多專題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更是加深了區內的地質研究工作。上述研究工作為教學實習提供了豐富的地質資料,為實習基地的建立奠定了堅定的基矗二,秭歸縣概況

1,行政區劃與經濟

秭歸全縣轄7鎮5鄉,全縣總人口約39.5萬人(20xx),面積2427平方公里(圖1-1)。全縣耕地面積2.39萬公頃,多以荒山林地為主,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資源豐富多樣,尤以臍橙盛名,有“中國臍橙之鄉”的美譽。

秭歸縣是我國柑桔生產的最重要產地,本縣的臍橙尤其是“長紅”目前在我國已享有盛名,此外,本縣生產的香菇、木耳、核桃、茶葉、中藥等,也在省內佔有一定市常

近年來,伴隨大壩水庫蓄水的遞增,網箱養魚業已悄然興起,從發展的角度看,其前景將十分看好。

此外,本縣尚甚產各種天然奇石。

秭歸縣成礦條件差,礦產資源較少,具有工業價值、並有一定規模的礦產資源主要為煤礦與金礦,此外為灰巖及建材。因此區內礦產開發業不發達而且難以發展。但是,其餘有關經濟發展項目卻存在較好前景。

2,交通條件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臨宜昌市,距離湖北省省會武漢市約400公里,武漢至秭歸交通十分便利,每天有數班客車直達武漢,到宜昌的班車每15分鐘一班。

3,自然地理

a地貌

實習區處於我國三個階梯的第二階梯大巴山山系的東端,屬長江上游下段的三峽河谷地帶的鄂西南山區。山脈走向為北東—南西或北西—南東向。

b氣候

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實習區由於高山夾峙,下有水墊,因此600米以下形成逆温層,即在冬天形成沿江兩岸的冬暖帶,年均氣温18℃,極端最低温只有-3℃,有利於柑桔特別是臍橙的生長三,地質實習概況。

1,目的與任務

本次實習的任務是為了鞏固與加強我們所學的《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基本知識,加深學生們對地質學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通過實習使我們具備以下幾項能力:

a)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與要求步驟;

b)掌握三大巖類的野外觀察方法與描述內容以及地層系統的建立原則;

c)掌握野外褶皺、斷層等構造現象的識別、觀察與描述;

d)掌握野外相關地質圖件的繪製與要求;

e)具備一定的資料綜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獨立完成實習報告的編寫,為以後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地質學基矗

2,實習時間及組隊情況

第二章實習

地點:一、蘭陵溪木材檢查站

天氣:多雲

任務:觀察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接觸處

巖漿巖:以花崗巖為主

變質巖:以片巖、片麻巖為主

1、觀察花崗巖

從外形來看這裏的花崗巖是一種灰白色、中立、黑雲母角閃斜長花崗巖,它的主要成分有石英、黑雲母、斜長石、角閃石。其中斜長石和石英都是有淺色光澤的物質,黑雲母和角閃石都是暗色物質。它們的區別是黑雲母有油質光澤而長石是肉色,沒有油質光澤;黑雲母

是片狀金屬光澤,角閃石是柱狀無金屬光澤。

2、觀察灰色片麻巖

灰色片麻巖是在30億年前形成的,有“大陸巖石之母”之稱。它的主要成分是長石和雲母屬於混合變質巖。呈片狀構造。

3、觀察它們的侵入關係

片麻巖形成之後,由於巖漿的噴發,侵入巖石形成黃陵巖。

地點:二、杉木溪大橋東700米

任務:

1、觀察、辨認變質巖(3~5種)

巖漿巖-----變質巖(正變質)

沉積巖-----變質巖(負變質) 2、辨別幾種變質巖

1綠泥石的片巖:呈淡綠或暗綠色,呈塊狀或鱗片狀,片理明顯,常具有○

小褶皺,片理面觸之有滑膩感,綠泥石一般很細肉眼不易辨識,其質地很軟,用指甲便可刮傷之,有時可看到斑狀變晶的石榴子石與磁鐵礦。

2黑雲母斜長片麻巖:鱗片或葉片、粒狀變晶結構。原巖主要是含長石砂巖○

和安山質火山巖。

3二雲母片巖:灰色。鱗片變晶結構。片狀構造。 ○

4黑雲母斜長角閃巖○

5條帶狀混合巖○

6黑雲母斜長巖○

片麻巖結構和片巖結構的區別在於前者有顆粒狀、不連續

地點:三、九曲腦中橋東、西各100米

任務:觀察斷裂構造、震旦系蓮沱組和座椅褶皺

西100米:這裏主要是觀察斷裂構造,包括裂隙構造和斷層構造。其中裂隙構造是山體無移動,斷層有山體的錯位。在這個觀察點有明顯的斷層和裂隙構造。在山體上出現了巨大的裂隙,左邊的山體發生了移動。

東100米:這裏觀察的是座椅褶皺,這個褶皺分為多個層次,位於山腰上。由於地勢險要,我們只是對部分主要層次進行了瞭解。

第一層:薄層裝的白雲質灰巖和泥灰巖。

第二層:鈣質頁巖

第三層:泥灰巖加頁巖

第四層:薄層泥質巖

第五層:條帶狀灰質泥巖

第六層:含碳質頁巖

地質實習報告8

專業:

姓名:

學號:

指導老師:

時間: 20xx年7月1日

實習目的和任務:

《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時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

1) 認識實習區常見的礦物和巖石,學會區分三大類巖石;

2) 瞭解該地區的地層構造和特殊的地層關係;

3) 認識實習區地層剖面,瞭解對比地層劃分,熟悉地層時代;

4) 認識實習區地質構造(褶皺、節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

5) 認識實習區的內、外力地質作用的結果;

6) 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斷層)產狀;

7) 學會做簡單的野外地質記錄;

8) 編寫實習報告。

地質實習報告9

實習目的.:工程地質是水利工程、水建、農水、路橋等專業的技術基礎課,它內容多,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僅憑課堂上的理論教學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生在學習了基本理論,掌握了基本知識和了解了基本的工作方法的前提下,通過野外地質實習的實際鍛鍊,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實際能力,為學生畢業後參加水利工程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習任務:野外地質教學實習,是工程地質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實習地點定在日照水庫。具體要求如下:

一、能夠熟練地使用羅盤測量節理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學會閲讀和使用地質圖;

二、學會在野外肉眼鑑定和描述巖石巖性的方法,熟悉實習區內的地層特徵,掌握地層層序的劃分;

三、分析實習區內地質構造類型,找出判斷其類型的依據並分析其特點;

四、分析實習區內的地形地貌特徵,探究各種物理地質現象的成因類型;

五、南灣水庫周邊地區節理十分發育,為迅速查明節理的分佈規律,我們需要在現場進行節理統計,然後需在統計範圍內,依次測量各條節理的產狀;

六、學會實測地質剖面圖以及繪製地質剖面圖,通過地質剖面圖可以系統德建立一個工作區或某一水庫、壩址等工程項目地層的標準分層;

七、瞭解實習區地殼演變發展的歷史,綜合分析日照水庫的工程地質條件,對日照水庫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評價,分析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實習內容: 8月23日坐火車抵達信陽完成緊接着兩天的認識實習後,就開始了緊張的地質實習。

(一)、南灣水庫簡介

風景優美的信陽南灣水庫位於淮河最大的支流溮河上,在河南省信陽市城市規劃區內,位於信陽市西南8.5km溮河上游南灣風景管理區,大壩距市區中心7公 裏,是建國後首批興建的大型治淮骨幹工程。水庫工程開工於1952年,建成於1955年,1955年11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其功能當初第一考慮的是防洪, 其次是灌溉,然後是發電和水產養殖等。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目前水庫已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發展成為集城市工業與生活供水、水利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 利工程。

(二)工程地質狀況:本區位於秦嶺—崑崙東西複雜構造帶之南亞帶東延部分與淮陽山字型步弧兩翼銜接地帶。東西向構造在本區起控制和主導作用,地質土與南灣水庫較密切的是片麻巖,片巖巖組和第四系鬆軟組。水庫壩址地層為震旦系,下古生界信陽羣龜山組是一套淺變質巖系,石英雲母片巖,鐵質雲母,炭質雲母,其次為少量中生代晚期侵入的火山巖,第四系鬆軟堆積物。走向,呈東西狀,傾向30—50度。壩址斷層破裂帶19條,寬度為2cm—44m,處理措施:挖滌基礎,截水槽向上遊加寬,心樣上游的粘土鋪蓋。輸水洞圍巖為石英片巖,炭質片巖,火成巖和炭質葉巖。節理髮育沿線大小斷層35條,寬度5—7.7米,與洞軸線15-90度。溢洪道為斷裂構造發育,表層風化嚴重,斷層內夾有斷層泥和膠結不良礪巖,地質情況複雜。常常導致滑坡。

(三)、節理(裂隙)統計

在8月26早上我們跟隨老師來到南灣水庫大壩東邊,老師給我們講解了裂隙節理的發育後,就開始給我們演示用羅盤測節理的使用方法,之後我們各組就開始自己動手完成老師分配的任務。

(四)、實測地質剖面

8月27日早上我們有來到了壩東邊,準備完成我們的最後一項工作任務:實測地質剖面圖,老師在帶領我們查看測量路線範圍的時候沿路給我講解了各類地層的巖性、化石、變質程度、沉積旋迴等規律,又給我們講了實測地質的剖面選擇和要求,然後我們各組就開始了組內的分工合作。

實習的意義:工程地質教學的野外實習是培養了我們學生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精神,這給不久要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上了很重要的一堂思想教育課,也讓我們日後工作積累了經驗。同時,南灣水庫地質實習也為後續“水文地質”、“土力學”、“巖體力學”、“巖土工程勘察”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質實習報告10

一、實習情況簡介

1、實習時間

20xx年10月8日至月日

2、實習地點

此次實習共有三個地點:我們依次到京娘湖、天乳山及玄武巖景區進行了實地的參觀學習。

3、實習目的

本學期我們已經在課堂上開設了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這門課程,對於地質這種工程性質的學科,實用性很重要,因此,進行地質地貌野外考察實習是我們學好這門專業基本課的必須環節。開展實地考察,更好的認識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徵,以及當地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進一步認識並瞭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徵,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做出基本的解釋。

通過此次實習,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基本原理,學習並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也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實習地點介紹

此次實習的三個地點相隔不遠,大致都位於武安地質公園。武安地質公園位於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東麓中南段,距北京約450km,園區總面積412km2,是一座集地質地貌、水體景觀、地層構造,玄武巖溢流遺蹟、溶洞景觀、化石產地、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於一體的

綜合型地質公園。並是省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級旅遊區。

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蹟豐富多彩,30億年的滄海桑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多次構造運動,尤其距今2.05億年以來的燕山運動、喜馬拉雅運動造就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華山的石英砂巖峽谷峯林景觀;第四紀以來玄武巖漿在柏草坪景區多期溢流,留下了奇特的巖流景觀,溢流口景觀,對圍巖烘烤景觀;嶽莊寒武紀地層中找到多種屬的三葉蟲、腕足類、牙形石,尖山奧陶紀峯峯組灰巖中含的三葉蟲、角石、腕足類、螺等化石,記錄了距今5.43~4.38億年的古地理環境;蓮花洞中有多姿多彩的巖溶景觀。

公園主要由8個景區組成,其中京娘湖景區為主景區,位於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是上世紀60年代建造於口上村的一處蓄水工程,亦稱口上水庫。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長短各3公里。距武安城30公里,距邯鄲約60公里,太行山脈腹地。

玄武巖景區:區內有第四紀玄武巖噴溢口、三層熔巖疊置剖面,玄武巖漿對圍巖的烘烤面及玄武巖中黃土包裹體,充分展示了系統、完整的火山遺蹟,對研究太行山區新構造運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天乳山:

京娘湖:

玄武巖景區:

天乳山位於武安市活水白雲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鍾乳滿山,森林茂密,天下奇景,這裏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全國少有。

與之相呼應,相距不遠是蓮花洞溶洞,二者一外一內,交相輝映。距京娘湖、七步溝、長壽村、古武當等景點都不太遠。

三、實習內容

(一)、京娘湖

1、地形地貌:研究某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首先,應該從該地的地形地貌下手研究。京娘湖周圍的地勢以水為指向,建築物也依水而建,為流水地貌。

2、巖土類型及其構造:本區最古老的地層為長城系大紅峪組,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紅色的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區內紅色石英砂巖生成於距今18—14億年,經多次構造運動,特別是距今2.05億年以來的燕山運動,推動太行山區地殼上升,併產生了北東向與北西向兩組斷裂。距今6500萬年喜馬拉雅運動發生後,太行山區地殼進一步上升。巖石受侵蝕、剝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今日的峽谷峯林地貌景觀。

京娘湖區內為沉積巖,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明顯。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徵,是沉積巖區別於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誌。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並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物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地質實習報告11

一、前言

1、實習目的

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

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短期的野外實習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通時通過實習鞏固學過的《普通地質學》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2、北京概況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北接灤平、豐寧、赤縣和承德等縣;西臨懷來、涿鹿等縣;南臨淶水、涿縣、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縣、市;東與大廠、香河、三河、興隆和天津市的薊縣為鄰。東南是一塊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稱北京平原,其形狀很象一個向羣山叢中突出的海灣,故有“北京灣”之稱。北京城座落在北京灣的西南隅。

北京市南起北緯39度28分,北到北緯41度05分,西起東經115度25分,東至東經117度30分,南北橫跨緯度1度37分,東西經度相間2度05分。北京地處中緯地帶,氣候具有明顯的温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形成的帶性植被類型為暖温帶落葉闊葉林。

北京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山脈綿延,山峯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米,為全市最高點。地貌呈明顯的層狀結構,山區河流多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馬河。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曾發現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頂洞人遺址。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轄九縣十區,人口達1000多萬,是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城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的交通運輸樞紐。

 3、實習路線

本次實習共有五條路線。

6月25日:灰峪村口的採石場-->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灰峪東山腰處-->灰峪東山樑處

及從軍向北,向西遠眺-->軍莊火車站南,鐵路剖面-->鐵路隧道附近6月26日:軍莊以西,永定河邊的陳家莊-野溪附近-->下葦甸村西公路邊-->河東鐵路東面-->鐵路隧道北口一帶6月27日:昌平一號隧道-->龍山頂-->十三陵水庫6月28日:房山區石花洞6月29號:周口店山口村東側-->羊屎溝口-->東山口花崗巖採石場

 二、地層

北京的地層發育比較齊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統、三迭系及上白堊統外,其它地層都有發育,總厚度達六萬米以上。

1、元古界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佈很廣。

元古界的特點是在古老變質巖系之上發育的第一個蓋層,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沒有變質的沉積巖系。底部下部巖性以碎屑巖(礫巖、砂巖、頁巖)為主,夾有白雲質灰巖及火山巖(安山巖、玄武巖),中上部以化學巖(白雲質灰巖、頁巖等)為主,夾有少量的粉砂巖。

(1)青白口系(Zq)

[1]下馬嶺組(Zqx)

本組特點是淺海相灰色,、黑色、黃綠色粉砂巖——頁巖組成頻繁、明顯的沉積韻律。巖性變化較穩定。沉積厚度116-458米,由東向西有逐漸增厚的趨勢,青白口以北最厚。

[2]長龍山組(Zqc)

本組底部為含礫粗石石英砂巖;下中部為灰白色薄——厚層石英砂巖(局部為長石石英砂巖),夾黃綠色頁巖及粉砂巖,交錯層理髮育;上部為黃褐、灰綠色薄——中層含礫鐵質石英砂巖及石英砂巖與粉砂巖互層含海綠石;頂部為暗紫、灰綠及黃綠色頁巖。與下馬嶺組假整合在不同層位上。厚約20-191米。

[3]景兒峪組(Zqj)

本組底部為石英粗砂巖(含灰巖角礫),呈現沉積間斷特點;下部為灰色中至厚灰層巖或白雲質灰巖;中部為黃綠色薄層泥灰巖或白雲質泥灰巖夾灰色灰巖透鏡體;上部為灰白、灰黃、紫紅、黃綠色薄層板狀泥灰巖、白雲質泥灰巖,緻密細膩,具有泥質條帶及縫合線構造。厚約76-204米。

2、下古生界

北京的下古生界巖性基本穩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夠豐富,代表一種典型的穩定淺海沉積。本區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而上奧陶統及志留系(與華北廣大地區一樣)都不存在。

下古生界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豹皮灰巖、泥質條帶灰巖、竹葉狀灰巖、鮞狀灰巖和純厚石灰巖等,總厚約1600餘米。

(1)寒武系下分三個統;

(1。1)下寒武統

[1]昌平組即府君山組

本組主要由豹皮灰巖、白雲質灰巖及白雲巖等碳酸鹽巖石所組成。

巖性橫向變化大,厚約13。5到95米。

[2]饅頭——毛莊組

本組下部為角礫狀泥灰巖,含角礫泥灰巖;中部為紫紅色頁巖夾砂質頁巖,泥質白雲巖與白灰質灰巖;上部為紫紅色砂質頁巖、頁巖及綠色頁巖,夾薄層細粒結晶灰巖。與昌平組(府君山組)為整合接觸,但局部有沉積間斷。厚約50-185米。

(1。2)中寒武統

[1]徐莊組

本組以鮞狀灰巖為主,可劃分為五個沉積韻律。每個韻律起始於細砂巖,經鮞狀灰巖與細砂巖或泥質條帶灰巖互層,到大量的巨厚層鮞狀灰巖出現結束。厚約60-100米,與下浮地層整合接觸。

地質實習報告12

前言

為了加強對《煤礦地質學》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把課堂上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於我所學的專業來説,實習必不可少。11月12號,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在王鞏老師的帶領下,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我們學校後面的實習基地—阿哈水庫。

本次實習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是學會辨別幾類典型巖石的特徵,掌握地質野外實習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地質錘,羅盤,放大鏡。對實習地區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有基本的瞭解,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理論知識到野外能夠解釋多種現象,以實踐促學習,加強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習,培養出用地質觀點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徵,辨認和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地質及自然地理與現實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

本實習為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認識實習是在學完基礎課之後,開設專業課之前進行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教學環節。 通過實習,我們初步瞭解到物質組成、構造形態、發展演化以及礦產資源的形成和分佈規律等。為我們今後將要學的煤礦建設及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地質問題〔煤層賦存、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瓦斯地質、煤塵等方面的情況〕以及今後有關專業課的學習創造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並樹立為煤炭工業現代化作出貢獻的專業思想。

這次實習,也是一次接觸社會、瞭解《煤礦地質》,向老師和同學學習的好機會。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一些初步的實際生產中常用到的知識。所以特進行此次實習。

一、實習目的

為了鞏固教學和學習成果,讓同學們對各個地層的結構巖石特徵有以一個深刻的認識。要聯繫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聯繫實際,通過野外觀察研究,積累大量感性資料,分析對比,歸納分類,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結論。

二、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12日星期五

三、實習地點

從學校出發——阿哈水庫——五里衝——金沙灣——學校。 其中阿哈水庫位於貴陽市南明河支流小車河上,屬烏江水系,壩址以上控制面積為190 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 千米。該水庫1958年4月設計,同年8月動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37.5 米,壩頂長為133.0 米,壩頂高程為1114.50 米,校核洪水位為1113.5米,總庫容為7200萬立方米。

四、實習內容

1.地形地貌觀察(南北高,中部低、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2.白雲質灰巖的觀察(白雲巖,石灰巖是沉積巖的一種,其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雜質較多可呈深色。其特徵為:有致密狀,結晶粒狀,生物碎屑等結構,性脆,遇稀鹽酸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泡。鈣質頁巖火山碎屑巖在阿哈水庫西側);3.沼澤地觀察(在氣候濕潤的地區,河水夾帶着泥沙匯入湖泊,因為水面的突然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攜帶泥沙的能力減弱,泥沙便在湖邊沉積下來,形成淺灘。);4.水的循環(煤鏽水,鐵,錳,酸性水,生石灰,富營養化,一級保護區,小車河,屬烏江水系);5.節理觀察;6.沉積巖觀察;7.巖石產狀觀察(貴陽地處向斜的核部);8.羅盤的使用;9.鹽酸鑑別石灰巖;10.第四季紅粘土;11.指示植物(柏木為石灰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鐵芒箕,茶,鬆為酸性土的指示植物);12.阿哈水庫地質結構(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37.5米,壩頂長為133.0米);13.河流的搬運作用;14.方解石觀察;15.巖石的構造與構造觀察;16.植被觀察;17.自然剖面觀察;18.裂隙井觀察;

19.巖層產狀(水平,傾斜,直立,倒轉);20.斷層觀察(三,二迭系,侏羅系,煤系);21.礦物識別(石英,長石,角閃石,方解石等);22.巖石識別(灰,頁,泥,煤巖)。

五、總結

經過1天的實習,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老師的講解,

使我學會了很多課內學不到的東西,

當然在本次實習過程中顯露出不少的自我問題,例如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具體完善,應該在實習前將課本知識複習瞭解一遍.由於個人知識有限,對於地質的整體把握還欠缺很多,還不能獨立系統地承擔考察任務,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認識還不全面、不成熟.實習過程中應認真瞭解每一處地理現象,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理論聯繫實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野外地質認識實習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區出露的主要巖石類型及其特徵與鑑別標誌。熟練掌握地形圖的使用、路線地質剖面的測量,利用羅盤儀測量地層產狀要素及野外地質記錄等基本地質工作方法。通過本次地質認識實習提高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獨立思考,認真負責,團結協作的精神。所以説同學們的收穫是多方面的。通過本次實習充分反映出教師的優良品質和為人師表的好作風,同時也體現了全體教師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地質實習報告13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刻的熟悉與瞭解,把握了關於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基本學問,但是書本上的學問與實際狀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熟悉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領下開頭我們的地質實習。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用法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把握褶皺的基本學問和推斷背斜、向斜的力量

6、現場熟悉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1、熟悉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愛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頭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特別的嚴峻,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其次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化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留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稍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巖表面掩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巖,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於該層位於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峻。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其次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於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峻,表面基本無植被掩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三米。

二、徐莊組

由於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連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看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2、熟悉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四周,開頭下午的實習,主要是熟悉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着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後具體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終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熟悉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頭了其次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由於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晰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熟悉。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看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看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長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着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狀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連續登山,開頭褶曲的熟悉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推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説是向斜,老師説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漸漸的揭露它,然後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

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連續上行,在途中老師時常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潔通過直觀的感覺來推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特別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終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於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簡單造成錯誤推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後,

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學問,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用法,測得巖層產狀

3、把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熟悉,理論聯繫實際。

5、瞭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熟悉。

地質實習報告14

實習時間:

20xx年4月20日——4月28日

實習地點: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實習班級:

20xx級地理科學20xx級水文與水資源

帶隊教師:

張威、尹善君、劉集偉、單良、孫雲笑

一、實習區域概括

(一)實習區位置及交通

秦皇島市石門寨北方地質實習基地位於秦皇島市北28KM。該區自然地理位於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實習區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陽)鐵路貫穿實習區南部,並有地方鐵路秦(皇島)——青(龍)線,能通往山區。公路以秦皇島市為中心,四通八達,客運可通省內的青龍、承德、平泉、灤縣、遷安、撫寧、興隆、昌黎、盧龍等地,省外可達遼寧綏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陽和天津等地。海運目前尚無客運,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貨運從秦皇島港可同我國沿海各綱和世界各地。

(二)實習區地形、氣候、水文

1、實習區地形:

實習區南鄰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綏中、西與昌黎接壤,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北、東、西三面羣山懷抱,山脈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勢由北向南漸低,屬冀東北的中底山區和低山區,最高點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點南部沿海地區,海拔僅0.8-5米。

2、實習區氣候:

實習區屬温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温為10.1℃,一月份平均氣温為-5℃,七月份平均氣温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達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無霜期179天。實習區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濕潤温和,海濱海濱地帶夏季涼爽宜人,古為避暑勝地。

3、實習區水文情況:

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除大石河發源於青龍縣牛心山區以外,其他均源於撫寧縣北部山區,各河均為獨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隨季節變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達2-3米。

燕山塞湖位於山海關城西北6KM山口處,在燕山腳下,是一個人工湖,於1994年建成,蓄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

(三)實習區土壤、植被及礦產

柳江盆地為半乾旱森林景觀與乾草原景觀和半濕潤夏綠林與森林草原景觀的過渡帶。表現為旱生闊葉林—山地棕壤。耕作土壤中有耕作熟化後的黃壚土和潮壚土。目前面積最大、分佈最廣的自然植被是森林遭破壞後次生的灌草叢。次生植被中以灌木以荊條、酸棗為主,草本以黃背草、白羊草佔優勢。枸樹、臭椿、文冠果、欒樹等為北極第三紀植物區系的殘留種。綜上所述,本區氣象資源(光、熱、水)條件較好,適於農業生產和旅遊業的開展,但本區又處於高低氣壓過渡帶,季風盛行,為濱岸沙丘堆積帶來動力。夏季雨量過於集中,暴雨頻發,10年週期的大雨和每年台風的患擾,給第四紀沉積物的堆積帶來特殊的影響。如海岸帶的蝕退均為與大雨、颱風有一定的相關性。再如凍土深達70 cm,歷時長達140天左右,對巖石風化與崩解均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對山區的影響更加明顯,大片倒石堆的形成,均與寒涼風化密切相關。已探明的礦種有煤、螢石、硫鐵礦、耐火粘土、石灰巖、石英砂巖、白雲巖等九種,未探明的礦產有鐵金銀銅鉛鋅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屬建材

(四)實習區經濟情況

實習區工業非常發達,以秦皇島為中心,有造船、機械、建材、煤炭、紡織、食品加工等,山海關橋樑工廠,秦皇島耀華玻璃場在全國享有盛名;農業,主要是北方乾旱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穀子、紅薯等為主。山區盛產水果和藥材;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二、地層描述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羣,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羣

(1)龍山組

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紀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雲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分層標誌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雲質結晶灰巖,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雲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4、徐莊組

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誌。厚101m。

5 、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

6、崮山組:

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7、長山組:

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8、鳳山組:

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誌層。厚92m。

二、奧陶系

1、冶裏組

分佈於區內東、西部,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礫屑灰巖及蟲孔狀灰巖;上部為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所產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等。與下伏的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誌是以灰色礫屑灰巖作為底界,此礫屑灰巖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純灰巖。厚125m。

2、亮甲山組

位於石門寨亮甲山。屬淺海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含有頭足類、腹足類和蛇卷螺未定種等化石。與下伏冶裏組為整合接觸,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層狀豹皮灰巖為標誌,風化後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泥質結核。層厚118m。

3、馬家溝組

本組分部與亮甲山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莊北山發育較好。屬淺海相沉積,較深水環境。本組巖性以白雲巖和白雲質灰巖為主,底部具微層理、含角礫、含燧石結核黃灰色白雲質灰巖。化石有:頭足類和腹足類。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界限十分明顯。白雲巖具"刀坎痕"。層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本溪組在本區的東、西部分佈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莊一帶發育較好,小王莊剖面可作為本區的標準剖面。有2—3個由陸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積韻律。本組巖性特徵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陸相粉砂巖中含植物化石:鱗木、科達、蘆木等。下部為鐵質砂巖、褐鐵礦和粘土巖,平行不整合與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巖、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石門寨西門—瓦家山剖面地層厚度為70、7m。

2、太原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帶發育較好。本組巖性比較穩定以灰黑色砂巖含鐵質結核為主要特徵,夾少量煤線及灰巖透鏡體,由兩個韻律組成,是海陸交互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脈羊齒、鱗木,動物化石:網格長身貝、古尼羅蛤。與本溪組呈整合接觸,分界明顯,本組底部青灰色鐵質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具小型球狀風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疊系

1、山西組

主要分佈於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有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是區內重要的含煤地層,屬近海沼澤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含植物化石:蘆木未定種、帶科達、纖細輪葉。與下伏太原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組

分佈於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佈。由三個韻律組成。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多脈帶羊齒、山西帶羊齒、帶科達。層厚115m。

3、上石盒子組

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側有出露。發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特徵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淨砂巖為主,夾極度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本組未獲得化石資料。與下伏下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係。層厚72m。

4、石千峯組

最初的命名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峯。本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出露較好的剖面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礫巖、粗至中細粒淨砂巖和雜砂巖。含植物化石:太原帶羊齒、尖頭輪葉、朝鮮羽羊齒。與下伏上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關係,兩者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厚150m以上。

三、實習區人文景觀

(一)北戴河

北戴河位於秦皇島市西南部,一脈青山,山光積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北戴河海濱環境優美,風光秀麗。風景區西面是婀娜俊美的聯峯山,山色青翠,植被繁茂。每逢夏秋季節,山上草木葱寵,花團錦簇,各種松柏四季常青。戴河如練,沿兇腳婉蜒入海。山中文物古蹟眾多,奇巖怪澗密佈,各種風格的亭台別墅掩映其中,如詩如畫。南面是悠緩漫長的海岸線,質細坡緩。沙軟潮平,水質良好,鹽度適中。沿海開闢的30多個專用和公共海水浴場,為遊客嬉戲大海,盡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二)山海關

遊覽山海關主要是參觀東門鎮遠樓,也就是“天下第一關”。這座城門高約13米,分為上下兩層,造型美觀大方,雄壯威嚴,登上城樓,一邊是碧波盪漾的大海,一邊是蜿蜒連綿的萬里長城,令人豪氣頓生。樓西面上層檐下,懸有“天下第一關”匾額,是明代書法家肖顯所寫,筆劃遒勁雄厚,與城樓規制渾然一體。在山海關城樓附近,還建有長城博物館,展出與山海關長城有關的人文歷史,軍事活動情況和文物等。

(三)老龍頭

老龍頭坐落於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這裏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澄海樓高踞老龍頭之上,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雄襟萬里”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樓壁鑲嵌有數塊歷史名人手書的卧碑。自澄海樓南下3層城台有一獨聳的石碑,鐫刻着“天開海嶽”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萬里長城猶如一條巨龍,其龍頭伸於渤海之中掀浪戲水,人們俗稱此地為“老龍頭”,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約5公里處,是明萬里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山海關景區的重要景點。

(四)板廠峪長城

板廠峪風景區位於秦皇島駐操營鎮北部山區,距市區28公里,景區內歷史遺蹟和自然風光各具特色,巍巍古長城依山勢而行,形似倒掛九天,山陡城險,還有被譽為長城歷史上震驚中外考古界的重大發現明長城磚窯羣遺址。省重點保護文物板廠峪塔,神祕天然谷,百年古鬆盡在其中,臨榆縣縣委遺址作為解放戰爭時期老一輩革命者的辦公地點,為景區平添了幾分政治韻味。景區內險峽陛谷,斷崖展露一線天,怪石嶙峋,可觀之處眾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氣勢磅礴的石簡峽,更造就了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景區內羣峯競秀,飛瀑流泉,充分體現了山與水的完美結合。

(五)實習感受

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七天的野外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歷。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狀,畫地層素描圖,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準確的畫出來。比較實在的是,這七天裏,我學會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狀,野外巖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巖漿巖,沉積巖大致掌握,具體巖性,各個地層的巖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準確地識別。可以説,不枉此行。這次野外實習絕對是一次精神與意志的較量。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來的。也可以説,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人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者。山路的艱險,叢林的繁茂,有時在懸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沒有路,大家都沒有被嚇倒,都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從沒有一個人因此後退。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質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實習拉近了同學們與老師們之間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處。老師們也能更加隨意地言傳身教,寓教於樂。尤其是張威老師,一直帶領學生,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工作時一絲不苟,休息時還給我們唱歌舒緩心情,讓我們感受地質考察工作的樂趣。從這次實習中我們不僅體驗到了野外實習的艱辛與樂趣,也從新認識了自己,增強了信心,對今後各方面的學習和生活都會有着潛移默化的幫助。

地質實習報告15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繫實習現場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開拓視野,培養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通過實習瞭解了關於地質測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質研究和為某種經濟或工程服務);學會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瞭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

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學會有關地質觀測的一些基本技能:

1、礦物和三大類巖石的肉眼鑑定與描述

2、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峯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地質體的產狀

3、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

4、基本地層構造現象的識別、描述與初步分析

5、地質觀測點的觀測與記錄

此外在野外進行地質實習還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於學生增強體魄和磨練意志,並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在實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

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瞭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積極參加現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二、實習內容

廬山及地貌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座落於江西省北部,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聖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峯大漢陽峯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峯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温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佔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 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羣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蹟,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説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着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羣。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以伸展構造為主體,伴隨廬山出現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組成了廬山地學景觀的又一特徵。受新構造運動作用,廬山孤山屹立,大構造巍峨壯觀,小構造千姿百態。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十分出眾,與世界標型變質核雜巖具有對比性,廬山南麓出露有25—18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羣”變質雜巖地層,載入了《中國地層典》。

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複合地貌景觀,是廬山地學上的另一大特徵,它與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一起構成了廬山一幅雄、奇、險、秀的絢麗畫卷,體現了廬山地學景觀極高的美學價值。

11月8日秀峯龍潭.卧龍橋.漱玉洞

(一)秀峯龍潭

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巖為主,但這裏是火成巖中的花崗巖。花崗巖後期被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形成於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佈規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佈,北面海匯→秀峯→温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温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峯斷層崖。花崗巖中剪切節理,暗色的為黑雲母;淺色為石英和長石。

青玉峽: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衝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峯的深谷。

卸荷裂隙(發生在硬和脆的巖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生的。

龍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殼運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為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牀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峯卧龍橋

逆着秀峯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卧龍橋。由於有流水的作用衝擊,使秀峯的內部巖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卧龍橋處為火成巖中的花崗巖,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雲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並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於第四紀。此處由於地幔巖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説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為偉晶花崗巖,他是由於花崗巖內部產生裂隙,巖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於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温度有關。花崗巖是一種分佈廣泛的巖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為巖基、巖株、巖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巖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巖漿以侵入巖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巖有關。花崗巖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築石料。由於地下巖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

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巖脈和巖牆裏,容易產生寶石

(三)秀峯漱玉洞

層狀巖石(變質巖、片巖、苄巖)

變質巖有三種變質原因:熱力變質、動力變質、膠帶變質。變質產物有:紅柱石、藍晶石、石榴子石。在巖漿石英砂巖的交界處易產生變質巖。

這裏為墊子巖,它是片巖的一種,層層之間的分離相當明顯,是一種混質砂巖。它是變質巖的一種,墊子巖是由於巖漿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壓作用下又有化學成分加入而改變了它的結構而形成。所以這裏是熱力變質巖。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時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雲母,片巖等。中間鑲嵌片層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條。在壓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崗巖、雲母片巖的形成是同時的。

此處是剪節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斷口比較光滑,層層之間辨別比較明顯。它與花崗巖形成於同一時代。剪節理是由剪應力產生的破裂面,剪節理又名扭節理。是巖石受切應力產生的裂隙。在巖石中常見到兩組互相交叉的扭節理,稱x節理或共軛剪節理。它的特徵是:裂口緊閉,節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較遠,可切過巖石中的礫石和砂粒。由於構造變形作用的遞進發展和相應的轉化,會發生應力的轉向或變化,以致常出現一條節理兼具兩類節理的特徵或過渡特徵,表現為張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會鎮水庫大壩腳下(河牀衝擊物、花崗片麻巖、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一)水庫大壩腳下

此處的源頭為三疊泉,從河流中的巖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為分選性。它是由於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 在河牀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為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河牀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牀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處的巖石組成是沉積巖,它是由於巖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巖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流水沖刷和搬運作用沉積為鬆散沉積巖,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巖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於流水的沖刷,搬運和在河底,粒徑在20—200mm之間的為卵石,小於20mm的為漂石,它代表巖石受水流沖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沖刷,湖水積土等原因,在河水的沖刷,波浪的0搬運,使巖土從上游巖坡向中心推動,形成了現在的地貌。沉積而形成。

(二)花崗片麻巖

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巖石中有深色礦物的雲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佈,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生滑動。

此巖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後經風化等形成枕狀節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

風化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3種,它們都具有各自的表現特徵。詳細內容如下:

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巖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鬆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餘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鬆軟感,出現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局部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巖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巖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巖石呈不連

續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雲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巖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

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風化(中等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巖石色澤。

2.巖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鏽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微風化:

1、巖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巖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象,或有鏽膜浸染

4、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新鮮巖石:

1.保持新鮮巖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鏽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三)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測量走向。

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稜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並且垂直於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

我隨便測了一處巖石:巖石走向128,傾角87,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疊泉入口,九屏峯

三疊泉位於五老峯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三疊泉,既分三疊,又一氣呵成,風飄日映,千姿百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説

在入口老師給我們講了路邊的石英砂巖。此處我們瞭解到了沉積巖的有關信息。沉積巖是巖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巖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水流搬運或其他方式沉積為鬆散沉積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巖作用二形成的。顆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雲石,巖鹽,石膏,粘土等礦物.其結構是碎屑結構。巖層之間有清晰的層理,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或者波狀斜交錯層理。而此處只有平行層理:層與層之間平行,可見它是在沉積穩定時形成的三疊泉峯險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質現象的偉大傑作。老師在路上找了個點給我們詳細的介紹的結構,沉積巖是地殼三大巖類之一,是由成層沉積的鬆散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巖石,分成不同的層次,彼此間層面很明顯,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風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積巖有砂巖、頁巖、石灰巖和礫巖等。在點上,我們看到的是礫巖和沙巖的結合體,也就是礫石之中還夾雜着沙巖層,這種結構在工程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地帶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對生命財產的破壞很大,但如果能正確的根據地形來設計規劃的話,可以大大減輕這種地質結構的不足而帶來的危害。當巖石走向與邊坡角同側時;若巖傾角大於邊坡角,則沒有危險;但巖傾角小於邊坡角時,就會對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時應當特別注意。因為夾層兩邊很容易發生錯動,發生滑坡。當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有加強護坡來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發生。

我們還見到了廬山九屏峯。

此處為剪節理、成對、呈X型.垂直節理髮育,經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險峻的山峯,層巒疊嶂,峽谷深邃。廬山壟斷層與温泉斷層之間的斷塊上升量為最大,漢陽峯就位於其上。斷塊西側沿廬山壟斷層發育了廬山壟峽谷。該谷地平直,谷坡陡峭,為一典型斷層谷。斷塊上的河流多與斷層崖走向或廬山壟峽谷直交,表現出斷塊山地的水系特徵、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峯及其他山峯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裏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馬頭山莊.九江縣獅子洞

(一)隘口馬頭山莊

這裏是變質巖的石灰巖,主要成分是SiO2。這裏有褶皺裏的背斜,屬於平卧褶皺。巖層向上彎曲,剝蝕後,其核部出現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於巖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為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破碎帶夾雜〈2MM的斷層泥,即斷層角粒巖。

此處為沉積巖中的石灰巖,從上明顯看出有斷層現象,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為逆斷層.在看到斷層的同時,又有褶皺的出現,下盤核部為老地層,兩面為新

地層,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皺現象。

附上褶皺現象圖.:巖層向上彎曲,剝蝕後,其核部出現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於巖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為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

(二)獅子洞

它位於九江縣城正西5公里處的獅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獅子洞屬典型的溶巖洞穴,全洞長500米,總面積為3050平方米,有1個景廳40多個景觀,廳廳相連,景景各異,步移景換,異彩紛呈,各種形態的石乳琳琅滿目,石塔石幔氣勢磅礴,石菊石蓮芬芳似溢,石禽石獸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寶庫,蔚為奇觀。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巖溶現象,即為可溶性巖石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侵蝕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斷被破壞和改造的一種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巖溶發育的基本條件:A巖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蝕能力的水;C可溶巖具有透水性;D有循環交替的水流。其礦物主要是變質巖裏的石灰巖,在三疊紀時代,在它剛從海平面衝出時,由於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後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於H+和HCO3-的含量過剩,破壞了Ca2+和CO2+3的平衡,從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進行溶解,同時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進行沉澱,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狀。

回來後我還查閲了一些關於廬山的地質資料,作為對實習的補充:

1.地質基礎

廬山地區處於江南台背斜與下揚子拗陷的交接地帶,具有較大的活動性,巖漿活動較強,混合巖化作用明顯,區內地層發育較齊全,構造較明顯。

2.構造地貌

廬山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峯。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徵,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為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峯。山地中分佈着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為階地和谷階。眾多的奇峯、怪石、壑谷、瀑布、巖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

廬山地區新構造運動、巖性和構造與地貌發育有密切關係。廬山的雛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廬山的構造、巖性和新構造運動對山體及次一級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構造線為北東-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廬山大致從九奇峯-仰天坪一線為界,分為南北兩段。九奇峯一帶發育一系列逆掩斷層,同時又受到巖性的影響,在地貌上出現奇峯樹立、嶺後相對的現象。最終,形成了現在山北五嶺四谷的地貌形態。

3.谷地地貌

廬山為一年輕之塊壘孤山,其山谷上游寬平呈U字形,系由寒凍風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峽谷則主要是新構造運動的塊斷上升及流水沿斷裂和節理強烈下切的結果.河谷的形態十分特殊,這就是上游為寬谷,下游為峽谷,兩者之間出現裂點和瀑布。

寬谷:多發育在軟弱巖層之上,與地質構造相適應,且與巖層走向一致,谷寬而淺,谷地內覆蓋着第四紀堆積物。寬谷形成時期的廬山要比現在低矮得多。

峽谷:表示第四紀地殼上升,河流強烈下切而成。峽谷谷坡陡峭或階梯狀,縱比降大,多裂點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徵。

4.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

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主要由拆離斷層、玉瓊山背形和五里正斷層組成。它形成於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區性伸展作用的產物,伸展拆離方位為北東東向。拆離斷層上盤為中元古代彭山羣淺變質的濁積巖和細碧-石英角斑巖,其下部發育褶迭層並形成動力變質帶。拆離斷層下盤為早前寒武紀星子羣結晶巖系、前震旦紀片麻狀花崗巖和燕山期花崗巖,其頂部形成初糜稜巖帶,且部分地段迭加着脆性變形和退化變質作用。

標籤:集錦 實習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