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地理的實習報告集合9篇

實習3.03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理的實習報告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的實習報告集合9篇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1

對於這次野外地質實習 ,總體上還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同時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經歷。在這次實習過程中有喜又悲,酸甜苦辣皆有體會。最真實的是那一份真正的地質工作者的情懷。那一份對地質工作者對於地質事業的無比熱愛之情。

經過這次實習,我們真正的體會到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的艱辛,這份艱辛並不是我們坐在教室便能體會的,這份艱辛是用我們的汗水去把它澆灌出來的鮮豔之花。這花的明豔是我們現在所能體會到的最大的慰藉。慰藉來自於那一份對於地質工作者應該收穫的喜悦與豐收。但這份喜悦來得並不易,因為這許多的成果來自於我們的雙腳,每天長途的跋涉換來的也許只有那幾頁紙的微小成果。但是我們卻倍加珍惜這幾頁小小的紙,因為它承載着地質工作者的一個偉大藍圖目標。是的,一切的成果皆是這許許多多的野外記錄一次次的拼接起來,從而在一張看似不大的地形圖上將其逐一呈現,使其變成一張地質圖。在地質圖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説是留下了地質工作者的腳印。也許我們能在地質圖上看到每一座汕頭的具體出露情況,但是我們卻看不到登山之路上滿路荊棘;也許我們能在地質圖上看到每一個地層分界線的具體位置,但卻看不到尋找地質界線路上的滿地汗水;也許我們能在地質圖上看到每一條山脈的清晰走向,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在山腳小路上的滿目雜草。。。地質工作者一直在路上。

是的,地質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新老交替,不變的是對地質事業的熱愛,每一個地區都是在一代代的地質工作者的開墾下一步步走出了它的神祕,並將它的胸懷敞開去擁抱它自身的價值。我們在巢湖實習的過程中,首先學習工作的第一部分便是對前人工作的學習與認知,這個過程便是地質工作者的思想與精神的傳承。這條路雖然漫長,但是每一代地質工作者都沒有對其厭倦與拋棄,而是一如既往的奉獻着自己的熱情與青春,也許某一天,你的成績也能指引新一代的地質工作者繼續向前,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

談了這麼多關於地質工作者的精神的話題,也該説説這次巢湖實習的具體收穫了。這便是我們以後為地質工作發光發熱的必備工具吧。首先,此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區域地質調查的的基本流程與方法,首先學習的便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經典。這個過程是我們大體瞭解工作區域的各方面情況,有助於以後工作的良好發展。其次便是到達工作區後的工作了。在工作區的基本流程分為踏勘、實測剖面、地質填圖。每一流程的先後順序基本不顛倒,在此我便不再贅述原因。其中最艱苦的要算地質投圖了,因為基本脱離指導老師的幫助,完全自己把握,這便給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是不管如何,大家也堅持了下來,把工作完成了,雖然質量與精度都有待提高,但是那種拼搏精神是值得大家集體吼吼的。因為滿路荊棘與懸崖陡坡也無法阻擋即將成為地質工作者的預備隊員們的腳步了。

這便是那一朵明豔之花的真正內涵吧。一種屬於地質工作者的強大的精神內涵!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2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説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以後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於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採取與製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羣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羣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劉灣村龍潭風景區)。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於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7鄉,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於此處發源,南北氣候在這裏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遊、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採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鹼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中國天然鹼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

桐柏山屬於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於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於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複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佔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裏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鹼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採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裏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為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為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儘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於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於觀察剖面應呈鬥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植物種類20xx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複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複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花紫色,落葉,是優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幹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曲裂,掌狀三裂。果實是蓇葖果,屬梧桐科。

泡桐:玄蔘科,葉子紙質、無缺刻,葉子背部有絨毛,花呈喇

狀一般為紫色,枝幹有髓。

懸鈴木(法國梧桐):一般作為行道樹,果實有三球(一球的為美國梧桐)。

油桐:球形果實,大戟科,葉基有兩個紅色腺條。

4、棕櫚:棕櫚科,葉鞘纖維質,包莖,葉柄長,葉圓扇形,所以又扇子樹,掌狀深裂,葉脈為輻射狀平行脈。

5、河南楊:楊樹有20多種,葉子邊緣波浪形鋸齒狀,兩側壓扁葉尖較尖,屬楊柳科,總脈狀花絮形成的果實。

柳:楊柳科,葉子條形葉,葉脈只有一條。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樹:樟科,葉軸有狹翅,小葉有5-7片,莖上有皮刺,奇數羽狀複葉,果實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葉軸有狹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還有野山椒,它的刺較大。

8、雪松:寶塔形樹形,一束7~15針以上。

9、銀杏:叉狀脈,叉狀分枝,也有缺刻,邊緣不十分整齊。

10、楝樹:屬於楝科,奇數二回羽狀複葉,葉子是倒卵圓形,葉緣有粗鋸齒,奇數二回羽狀複葉,互生,它的果實是橢球狀,圓錐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數羽狀複葉。臭椿比它的葉基部多了兩個線點

12、枸樹:屬桑科,葉子掌狀深裂,花為粉紅色毛絨花,聚花果實。

13、枇杷:葉輪生,葉子是厚革質,葉緣是粗鋸齒,葉輪生,果實球形,屬薔薇科,葉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銀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纏繞。

15、女貞:大葉女貞的葉子光滑革質,卵狀,羽狀側脈,卵狀,葉緣是披針形,球狀花序,喬木。

小葉女貞是球狀圓錐花序,灌木,葉紙質。

16、紅葉李:屬薔薇科,灌木。

17、楓楊:胡桃科,果實帶翅,葉柄具狹翅。羽狀複葉,葉子革質。18、合歡樹:葉子較小,二回羽狀複葉。粉紅色傘房花序,小葉小,葉長有1cm左右。屬於豆科。

19、荷花玉蘭: 木蘭科,常綠喬木,葉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質,葉被帶鏽斑,花在葉後開。

白玉蘭:落葉喬木,先開花後展葉,軟革質葉。

20、側柏:柏科,屬常綠喬木,幹皮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小枝排成平面,兩中央葉與兩側葉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異花。

圓柏(龍柏):蠟質狀葉,葉子不在一個平面上。

翠柏:柏科,葉子只有刺狀葉形。

21、大葉黃楊(冬青):衞茅科,葉厚質,帶鋸齒。

小葉黃楊:黃楊科,葉全圓。

22、鹽膚木:漆樹科,葉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馬尾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軟,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耐瘠薄,樹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硬。

24、黃荊:掌狀複葉,馬鞭草科。

26、枸骨樹:葉盾牌形,邊緣帶刺。

27、杉樹:松科,常綠喬木。樹幹端直,樹形整齊,針狀葉,較硬。

(二).植物標本採集與製作

植物標本包含着一個物種的大量信息,諸如形態特徵、地理分佈、生態環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類和植物區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學依據,也是植物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資料。我們可以通過標本來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標本的製作是有實際意義的。

(1)標本的採集

採集要求:①標本要大於台紙。②標本在採集過程中要選擇葉子無蟲眼和缺損的。③採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採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類植物要採全株,帶孢子囊與根莖;種子植物花、果實至少要有其一。

(2)標本的製作

① 把採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紙上,分兩種方法,一是用白乳膠粘貼、二是用針線固定(尤其是根和莖);

② 放的時候要美觀,一般把植物豎放在台紙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時,中間莖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彎成U型或Z型;

③固定葉子的時候以正面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對於比較濃密的葉子要進行修剪。剪去葉子時要留下葉柄,顯示此處有葉子。 若為複葉剪去葉子的一邊;

⑤刷保護膜:要對白乳膠進行調試,當白乳膠刷在植物上時,植物不變色方可。

(三).植物羣落樣地調查

植物羣落的調查目的是:1、識別植物羣落、2、瞭解植物羣落的結構及其動態變化規律。3、闡明植物羣落和環境因素的關係

樣方法是研究植物羣落數量特徵的主要方法。

Ⅰ樣方位置要選代表當地自然環境植被狀況

Ⅱ樣方的面積選取方法:隨機選取一個最小面積地塊,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種數與種類,然後逐漸向外擴展地塊面積,沒擴展一次登記一次新發現的種類,這樣不斷擴大地塊面積,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種為止。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經驗來選取樣方面積。一般來説熱帶地區樣方面積較大,為100*100m,而北亞熱帶就較小了,喬木用10*10m面積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帶一般用8*8m的樣方。

我們在劉灣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對該地進行了植物羣落的調查,採用樣方法,用標尺線山腰圍成一個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樣地,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數量。

(四).觀察植物羣落演替

生態系統的演替,是指隨着時間的推移,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被另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替代的順序過程。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態系統演替的主要動因。以內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內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給生態系統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外因演替。

在我們實習的地方,一進山門看見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馬尾松,因為它是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往裏走可以看見馬尾松逐漸減少,山上為常綠針葉落葉混交林,再往裏走馬尾松基本上消失,屬於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到了實習地點後,植被變成與當地氣候、水文相適應的植物並最終演替成當地的頂級羣落。

(五).山地垂直帶譜

指在山區由於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佈帶而言。從低海拔處向高海拔處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約下降0.6℃,而相對濕度卻有增加。垂直分佈的模式是從熱帶雨林過渡到闊葉常綠樹帶、闊葉落葉樹帶、針葉樹帶、灌木帶、高山草原帶、高山凍原帶直至雪線。

在我們所實習的太白嶺,海拔高度<500米屬於常綠針葉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屬於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屬於落葉闊葉林,>1000米屬於亞高山草甸和灌叢。

五. 實習總結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們在辛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山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野外實習。這次短暫卻充實的實習讓我收穫頗豐!野外實習將老師課堂所講的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加深了對課堂所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培養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能力。

這次實習也是一次艱苦的行程,我們每天都要走幾十裏的山路,在這裏,我們觀賞了水簾洞風景區,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頂,還有淮河源,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前進不掉隊!我們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在行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鍛鍊了大家的團隊精神,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情!

此次實習認識了很多原來經常見到卻説不出名字的植物,採集並製作了數十種植物標本,初步掌握這些動植物的形態特徵、生長生活習性、所屬科目、分類地位、生態分佈等知識。瞭解組織專業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學會動植物標本的採集、處理及製作,為將來從事工作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這次的野外實習使同學們對地理科學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瞭解,培養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達到轉變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和提高從事專業工作的興趣。

通過實習,也發現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識的匱乏,對野外實習的準備不充分等問題。還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項實習條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實習還是到寶天曼效果會更好一點。

實踐出真知,地理學專業更是如此,我們的實習也正是把我們所學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逐步成長。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3

實習地區:

儋州螞蝗嶺—千年古鹽田—龍門激浪—三亞南山寺—興隆熱帶植物園—文昌石頭公園—東寨港紅樹林

實習內容:

1、識別地質、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氣象氣候、生態環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

2、認識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農業、經濟、交通等經濟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遊區的特色景點和發展旅遊業的資源優勢;各旅遊區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現狀,所存在的表面問題等方面的信息。

4、瞭解各旅遊區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問題

實習時間:20xx年 7月 13 日 → 7 月 16 日

指導教師: 唐少霞、趙從舉、袁建平、王軍廣、余天虹等。

實習課題: 綜合自然地理實習

實習目的:

1、為了貫徹課堂教學與野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地理野外獨立工作的能力。

2、為了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對一個地區自然地理進行綜合調查分析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海南島的自然自理概況及其開發旅遊業的有利資源優勢。

4、使學生掌握區域地理實習的注意要點和學會對區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養學生用唯物辨證主義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

6、培養學生野外收集信息、網上搜索信息和綜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海南島旅遊業的發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乾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氣候資源多樣。 海南島年平均氣温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島海岸線長達 1617.8千米,沿岸84個港灣可開發成港口,已開發18個。海南島四周多為優質沙灘,可開發成海濱旅遊勝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6.65萬平方千米,水温適中,海洋生物豐富,有魚類1000多種,藻類200多種。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和各種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潛水旅遊的觀光美景。 海南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以海口和三亞為兩個端點,海南的旅遊行程基本分為三條線,一條是東海岸的海濱旅遊風景線,一條是中線的黎苗少數族風景線,另一條是西海岸的原始叢林風景線。這些無一不吸引着世界的遊客

第一站:儋州螞蝗嶺地區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調查

螞蝗嶺方圓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加之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日益侵蝕溝壑縱橫密佈,最深的達20多米,螞蝗嶺日趨荒漠化,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達33.4平方公里,導致附近上百畝農田被泥沙淹沒,河道淤積,嚴重影響了附近村莊農民的農業生產。螞蝗嶺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螞蝗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被列為國債項目。針對螞蝗嶺的土壤特點,儋州市水利、林業等部門採取工程措施(開挖擋土壩)與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結合,分期對螞蝗嶺進行綜合治理。水利部門在林間開挖谷坊、截水溝等,並進行溝頭防護,這些水土保持工程發揮了攔沙蓄水的作用。林業部門則全力實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選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強且能夠改良土壤的馬佔相思樹和桉樹樹種,實行科學造林,據統計,幾年來已完成人工造林3萬畝。同時在行間種植覆蓋物,以減弱洪水的沖刷力。經過幾年的綜合整治,治理區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滲,地表徑流得以控制,減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滲量,極大地促進了植被的生長,小鳥、兔子等野生動物相繼出現,使螞蝗嶺地區的生態系統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鹽田

儋州千年古鹽田位於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南面的鹽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國最早的日曬製鹽點之一,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鹽田村是個非常平靜悠閒的海邊村莊,入村後,一眼就可看到海邊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們像像一方方硯台錯落分佈在一壟壟的鹽田周圍,頗為壯觀,有些上面還雕鑿着古樸的文字。石槽間散落着許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鹽田總面積750畝,有硯式石槽7300多個,年產量500噸。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曬鹽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裏的鹽工們根據海南島高温烈日的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含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在石槽內,經暴曬製作成鹽巴。現在鹽田村仍有30多户鹽工,每天都在這片鹽田上沿襲着古老方式勞作。

第三站: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位於儋州市峨蔓鎮海濱龍門山。龍門山是座屹立於海岸的巖石山,最高點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延綿起伏,狀似萬里長城一段,雄偉壯觀。山之東有一甕門,素稱"南天第一門",高30多米,寬闊20來米,中空通風,巖石呈拱形,北風掀浪,撞於石門,鳴聲如鼓,迴響10餘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裏綿亙4公里的海岸,沙灘潔淨,岸上巨石千姿百態,風景別緻,站在巖石觀濤,心曠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遊景點。龍門激浪於明代得名,向受遊人稱奇。前清拔貢陳有壯題有七絕一首:"龍門峭石勢嵯峨,遠望潮來卷白波。

第四站:三亞南山生態文化區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風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選址,經國家宗教局批准,於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現有仿唐建築仁王殿、天王殿、鐘樓、轉輪藏、東西爬山廊、東西配殿、金堂等建築羣,總建築面積5500㎡。整個建築氣勢恢宏,為中國近五十年來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場,也是中國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歲高齡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監院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啟動。按照規劃設計,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劃一、主次分明的特點,將主要建築集在中軸線上,在兩側設置12個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後,整個南山寺東西寬188米,南北長416米,共8個台階總高差49米,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三亞南山風景區居瓊州之南,山高五百餘米,形似巨鰲,又若觀音菩薩慈航普渡坐騎之相。山勢迤邐疊翠,丘陵環抱,祥雲繚繞;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實有海天佛國氣象。1993年,經阮崇武先生倡議,中國國務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興建南山寺,先後又批准在寺側興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觀音巨型銅像。山之毗鄰,左為天涯海角遊覽區,右為大小洞天旅遊區,蓋“大生態、大文化、大環保”之大悲曼荼羅也。

第五站:興隆熱帶植物園

興隆熱帶植物園位於海南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內,創建於1957年,隸屬於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對外開放參觀的熱帶植物園。植物園佔地600畝,植物品種1200多個,劃分為六大展區: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熱帶名優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園藝植物、熱帶藥用植物、熱帶珍稀植物,彙集有咖啡、胡椒、香草蘭、可可等熱帶經濟作物,以及榴蓮、山竹等特產果樹,保存有見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種,特種資源豐富、園林景觀優美。興隆熱帶植物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植物觀賞區、試驗示範區、科技研發區、立體種養區和生態休閒區;收集有12類植物:熱帶香辛料植物、熱帶飲料植物、熱帶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觀賞植物、熱帶藥用植物、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熱帶瀕危植物、熱帶珍奇植物、熱帶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頭公園

文昌石頭公園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以銅鼓嶺為中心,是海南的最東角,公園沿海長2公里,是數萬年前造山運動隆出地表的石頭,經漫長歲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風化而成。石頭公園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氣勢磅礴,石頭重的達數千噸,形狀千姿百態,造型有的像海龜,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龍。漲潮時,海浪湧進巖洞,發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聲,海濤拍岸時,滿天浪花,星星點點。特別是風動石,高3米多,重約20噸,上圓下尖,風吹能動,搖而不倒,千萬年來,歷經滄桑,多少個12級颱風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綠色的花崗巖組成,石頭較為平緩,錯落有致。石頭上海水星羅布,藍天白雲倒映,景色旖旎,從銅鼓嶺流下的山泉與海水匯合到海溝裏,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態統一,由天然鵝蛋石組成。

第七站:東寨港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層下陷形成的,海岸線曲折多彎,海灣開闊,形狀似漏斗,灘面緩平,微呈階梯狀,有許多曲折迂迴的潮水溝分佈其間。漲潮時溝內充滿水流,灘面被淹沒;退潮時,灘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澤灘面。紅樹林就分佈在海岸淺灘上。

海岸地區是微鹹沼澤地,海灣水深一般在4米內,海水含氯量最高為33.44%,最低為9.3‰,平均為21.86‰.保護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温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羣落,我國僅在南方少數省區的沿海有所分佈。東寨港及其附近的海灘上尚保存有面積較大、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且紅樹林樹種之多,為全國之最,全球紅樹林樹種約40多種,我國分佈有24種,而東寨 港就有19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紅樹植物16科32種,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尖葉滷蕨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滷蕨為海南特有。本區主要紅樹林羣落有:

(1)木欖羣落,

(2)海蓮羣落,

(3)角果木羣落,

(4)白骨壤羣落,

(5)秋茄羣落,

(6)紅海欖羣落,

(7)水椰羣落,

(8)滷蕨羣落,

(9)桐花樹羣落,

(10)欖李羣落,

(11)紅海欖+角果木羣落,

(12)角果木+桐花羣落,

(13)海桑+秋茄羣落。

東寨港紅樹品種主要有紅海欖、木欖、尖瓣海蓮、角果木、秋茄、白欖、海骨根、海漆、桐花樹、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實習心得:

為期三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有點短但是我們收穫還是頗多。這次實習使我們學習到一些在書本上永遠也找不到的東西,也進一步將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應運到實際生活中去。無論是海南島,特殊的玄武巖,熱帶氣候,熱帶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櫚科樹木,特殊板狀根,特有的紅樹林,高大的喬木,種類繁多的熱帶水果,熱帶特有經濟作物橡膠林,沿途的地形地貌變化、風土人情變化·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聯繫實際,反覆理解,聯繫相關的地理知識去分析,在野外實習中才會更能體會大自然環境的巨大與無窮,將理論聯繫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做學問,用實踐深化理論理解,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會在今後的學習當中不斷延續這種理念,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此次實習也教會了我們跟同組的同學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4

  1.實習目的和意義

綜合野外實習是地理科學本科專業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節,是理論聯繫實際、強化技能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綜合考察和調查,能夠獲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並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調查方法和步驟。

  2.實習時間、地點和線路

2.1實習時間: 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

2.2實習地點:廣西北海

2.3考察路線: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地貌

  3.實習區域概況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之一,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面向東南亞,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54′~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是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各國與中國大陸海運最近的港口之一,雲、貴、川及廣西各省區對外貿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3.2面積: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總人口135萬,其中市區人口43萬

3.4氣候:北海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部沿海地區、北部灣東北岸,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氣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從春季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濕度變大,有時會出現

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為32-33℃,極端最高氣温也不過36-37℃,但由於濕度大,人們仍會感到炎熱潮濕。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節,時常出現大到暴雨,月雨量可達300-400毫米,此時出門需要注意攜帶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鋭減,秋高氣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約20-30毫米,天氣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環視市區,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四季飄香。碧藍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淨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並存的市區建築,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別具風格的綠化廣場,組合和諧,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鄉”之稱,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陲,北部灣東北岸,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約有139.46萬人口,海岸線長達50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有經濟魚類600多種、蝦類10多種,海產品十分豐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鄉,這裏出產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稱,為珠中極品。北海盛產優質亞熱帶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貝雕、角雕、竹編工藝品美倫美奐。北海同時是中國煙花炮竹生產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煙花炮竹,五彩繽紛的煙花令你童心大發。

3.6景觀:北海市擁有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和潿洲島、星島湖兩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山口國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儒艮(美人魚)國家自然保護區、白龍珍珠城遺址、合浦漢代墓葬保護區和大士閣、東坡亭古建築羣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著名的旅遊景區(點),集“海、灘、島、湖、山、林”於一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兼備。北海銀灘被國家列為中國五個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島湖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拍攝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島。島的周圍淺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國最靠近大陸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4.實習觀察路線及其描述

4.1第一觀測點:海底世界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4日中午

觀測點編號:01

觀測點路線:水產展覽館——海獸廳——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劇場展廳——高科技打造的無水水族館——負壓缸——海底隧道海——人鯊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場。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海底世界座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

觀測點的地理內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 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分為a、b兩區。這裏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魚)、鯨魚骨骼、龍蝦標本、千年海龜標本和奇特的亞熱帶魚類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種海洋生物;還有水族箱、海龜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視海底隧道、潛水錶演、餵魚表演和人鯊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觀測點:北海銀灘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4日下午

觀測點編號:02

觀測點路線:沿海岸和銀灘觀測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台、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温淨、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銀灘度假村位於風景秀麗的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北海銀灘西起僑港鎮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銀灘度假區內的海域海水純淨,陸岸植被豐富,環境優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由於其具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温淨,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沙灘運動娛樂項目和海上運動娛樂項目,是我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所以被海內外遊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銀灘的沙質,均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灘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達98%以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難得的優良沙灘”。沙子晶瑩潔白,掬一把在手裏,如精鹽一般。因為沙子細膩緻密,遊人在潮水剛退去的平坦寬闊的海灘漫步,甚至連腳印也不會留下。這一灘碎銀,便是無價的富礦。石英砂是製造玻璃、搪瓷、光學儀器等工業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觀測點:北海老街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5日上午

觀測點編號:03

觀測點路線:沿珠海路觀測

觀測點的意義:廣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歷史悠久及房屋建築風格的特殊,於20世紀80至90年代備受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該路建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它的建成與當時北海建制的升格有關,並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老街,始建於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

4.4第四觀測點: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及海岸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5日下午

觀測點編號:04

觀測點路線:紅樹林——紅樹林海岸

觀測點的意義: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是我國極富濱海濕地風情和漁家文化內涵的黃金景點。

觀測點的位置:位於北海市區東南方約15公里處。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金海灣紅樹林景區內有紅樹種類7種:白骨壤、桐 花樹、秋茄、海桑、滷蕨、木欖和紅海欖;整個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由紅樹林觀光帶、金灘和主園區三部份構成。區內擁有一片XX多畝的海上“森林衞士”——紅樹林,百種鳥類、昆蟲、貝類、魚、蝦、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棲息,是我國罕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

景區內的紅樹林屬於沙地紅樹林,約XX多畝。金灣沙地平坦、陽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適宜紅樹林的生長。紅樹林也是陸地與海洋間特有的景觀。紅樹林是一種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紅樹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紅樹種子成熟以後不掉落,而是在母樹上發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將胎根暴長成莖,上端生出兩片葉子,變成一棵幼樹。幼樹一旦長成,便自行從母樹上脱落。由於莖和根較重,幼樹便垂直下墜,幼根很好地插入海灘泥中,繼續獨立地生長,一至二年後便可長成一株小灌木。從種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紅樹的這一系列創造生命的過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動物生養後代的行為相比。適應海水,胎生幼樹,紅樹的這兩種特性是植物中獨一無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科學家和民眾的高度重視。此外,紅樹林還有個奇特的功能,它的根葉可以濾去使植物死亡的鹹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長於熱帶地區沿海灘泥和海水中的綠色灌木。

在金海灣鬱鬱葱葱的紅樹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間,是一望無際的迷人沙灘,金海灣的沙灘遼闊、純淨,雖然和與沙質細白著稱的銀灘相隔不遠,卻呈現出迥然不同的令人驚豔的金黃,遠遠望去像是鑲在岸邊的一條金色絲帶,這片沙灘因此得名金灘,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也由此命名,金灘綿延20多裏,灘平坡緩,沙質細膩,因為紅樹林的原因有着豐富的海產品資源。退潮時寬廣的沙灘上留下無數的貝類、螃蟹、沙蟲、泥丁,當地的漁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門拿着工具準備去趕海,他們的工具分為兩種鋤頭和鏟子,男的力氣大用鋤頭,女的力氣小用鏟子。看到沙灘上有小洞,洞口裏有水並有小氣泡,那就説明洞裏有東西,這時要求動作非常快把小洞挖開,迅速掏出裏邊的東西,有時是沙蟲,有時是貝類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説到這時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躍躍欲試了,那麼一會我們到主園區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這報名領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簍跟隨漁民一起在沙灘上去趕海,摸螺、捉蟹、挖沙蟲、挖泥丁,體驗漁民生活。經常有很多遊客在趕海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摸螺、捉蟹、挖沙蟲的技巧,而且還確確實實收穫了不少的海產品,樂趣無窮!

  體會與收穫

這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北海之行不僅讓我們豐富了地質、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地理科學這個專業的認知程度。在這個野外實習實踐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對我們生活或專業領域內碰到的一些現象及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並尋求出呵護主客體雙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機制。

本次野外實習,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畢業旅行,沿途到處流溢着無限的地質地貌和海灘風光。在看過很多地方後,我們會發現,有差別的地理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域發展前景,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觀——建築景觀上看出來。當地的氣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決定了其主要的建築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個地域所具有的特點。

任何在地理空間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找到能與之對應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動物、植物),而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產生各種地理人文景觀現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則是在本次實習過過程中感覺到應該鍛鍊的地方。也就是説,以後要通過綜合地理學各種理論、方法來綜合分析各種地理空間現象。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5

今年7月中旬,為了深刻認識和鞏固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知識,我們13級人文城規跟隨着唐院長來到韶關進行我們大一暑假的實習。韶關位於間歇上升區,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而且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發育基本齊全,巖溶地貌廣佈、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巖,砂巖、變質巖、花崗巖和石灰巖為主,丹霞山更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於世。

第一天我們在去帽峯山的途中觀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皺,沉積時是水平的,後來由強烈的擠壓力和構造變動使地表發生塑性變動,主要是碳酸鹽巖和石灰巖,厚度都大於1米,屬於巨厚層沉積。

馬路的對面採石場,有典型的斷層構造,中間接近水平,兩邊近於直立,根據山體兩側巖石的顏色和巖性差異,判斷可能為正斷層。不難看出,這一帶的泥盆紀的地質運動比較活躍。可以推出,平卧褶皺受到斷層干擾。

隨後,我們來到帽峯公園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層由新到老,觀察巖層產狀及性質,可以明顯發現開始是以泥灰巖為主,伴有粉砂巖、泥質灰巖、頁巖,後來以石灰巖為主。中部存在較多層間揉皺,小型斷層,考慮到屬於海相沉積,初步判斷為潮間帶到潮下帶過渡類型,地層由幾釐米的薄層變為幾米的厚層,説明沉積環境由複雜多變變為穩定,北側為帽子峯組,南側為天子嶺組。

最後,我們來到武江邊觀察河流的發育,河流在彎道處存在橫向環流,使凹岸侵蝕後退,凸岸堆積生長,而在河流一側可觀察到三級河流階地。

7月10號我們乘車到達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首先觀察的是石炭系下統、石凳子組的斷層構造,觀察到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所以判斷為逆斷層。返回出口的路上觀察到灰白色帶狀的方解石脈。

步行到達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統測水組的煤窯所在地,主要成分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達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地點,圖示為挖掘化石所獲。

在登山終點,我們觀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蝕窪地、峯叢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觀。芙蓉湖岸邊,我們觀察到山體的向斜構造,向斜判斷依據為巖層受到水平地質運動擠壓後巖石由老變新以及地形起伏狀況。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巖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隨後,我們進入了丹霞山景區。一路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的陽元石景區。陽元石已經有30萬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絕景”。它的性質是蝕餘石柱,其巖性屬於碎屑巖類(包括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礫石巖)。陽元石是由於地殼抬升後,兩組巖層相互交叉,流水沿着節理面侵蝕搬運,即是由垂直節理髮育而形成的。在陽元石的表面我們能看出水平層理,這是由於巖層巖性軟硬不一,軟層被侵蝕凹陷,硬層不易侵蝕被保留而形成的。

後來我們又坐上車,來到了一處性質為水平韻律層理與節理髮育的地貌點。它是由於地殼抬升後巨大巖塊由錯落方法墜落形成,而又由於其下錯的巖塊形似向上爬行的鱷魚,故稱“鱷魚上山”。其巖石的本色是紅色和白色,但因雨水沖刷而發黑。巖石的沉積層基本上為水平層理,其上的黑色條帶上有鵝卵石,反映了河流相與湖泊相轉換的古地理環境;巖石的紅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其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們來到馬壩人遺址、大峽谷,這是實習內容的最後一部分了。在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滑坡體現場,我們親自爬到滑坡體的對面進行觀察,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滑坡體形成的特徵以及我們面對滑坡體可以採取的一些防護措施。真正到野外實習了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就藴含知識。在你經過一大堆黃土的時候,你絕不會想到那叫滑坡體,也不會想到我們還總結出它們的特徵以及應對措施。

要觀察大峽谷,光有觀察力還不夠,還要有體力。在大峽谷中我們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浹背之際感受水流衝下來引起的氣流,真的是應了那句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當然,那一千多級的階梯更是考驗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實習不僅僅是收穫知識,更是磨練人的一個過程。當有想偷懶的同學問院長可不可以不爬的時候,院長調侃地説,你可以不上來,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峽谷下面沒有纜車,所以只能通過爬樓梯的方式上來。但是當你重返“地面”的時候,你會為自己自豪的。

最後一站就是馬壩人故址。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會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為時五天的實習,你會發現你不僅僅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極大提高,更能練就堅持的毅力。和組員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樣的視覺來看生活!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6

一、實習目的:

通過濕地和灕江上游貓兒山的調查,瞭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實習時間

實習時間:第十八週

20xx年6月15日,實習動員以及實習準備——瞭解本次實習是主要任務注意事項;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貓兒山調查,於下午三點左右驅車返校,

20xx年6月21日(星期四),會仙濕地調查,早上八點半乘車出的出發,於中午12點左右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書寫實習報告。

三、實習成果

3.1貓兒山簡介

貓兒山,位於興安縣西北部,距興安縣55公里路程,離桂林市區81公里路程。廣西貓兒山自然保護區跨興安、資源2縣,面積5.3萬公頃。是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峯,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僅是廣西第一峯,也是華南第一峯。因山頂峯酷形似蹲伏的貓兒而得名。貓兒山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及鐵杉,水源涵養林。1976年秋,國家在這裏建立了貓兒山林區保護站,劃出1.7萬公頃為絕對保護範圍。整個保護區地勢呈葫蘆形,中部高,四周低,向東南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為山間盆地,其餘均是山巒連綿的峯叢地帶。貓兒山自然保護區是廣西主要的水源林區之一,是灕江、資江、潯江三條江的發源地,連接珠江、長江兩大水系。發源於此的河流有39條,其中流入灕江的有19條,匯入資江的有4條,匯入潯江的有16條。

  實習內容:

3.11:當天十一點左右,自貓兒山景區經烏龜江,往山上觀察,行至海拔約500m處返回

從山腳往山上觀察,發現貓兒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蓋,山頂處,可觀察到覆蓋的植物比較低矮。沿途經過烏龜江,水清澈見底,無明顯的污染,表明水質較好,河牀中發育鵝卵石,並可見明顯的階地。途中,可見常綠闊葉林和竹林交錯生長,蝴蝶等昆蟲易見。沿途裸露的巖石為花崗巖,併發育有落水洞。

從山腳至山上海拔約500m處,由於人工竹林的覆蓋以及高差不足,難以觀察到植被的分佈規律。但,可觀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闊葉林和竹林為主,山頂部分植物較為低矮,由此可見貓兒山的植物分佈基本符合垂直分佈規律。

貓兒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植被生長茂盛,土壤礦物分解較徹底,成土過程主要是脱硅富鋁化過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過程。主要土壤類型為紅、黃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佈規律明顯。土壤質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層次發育明顯,鹽基和粘粒的淋溶遷移和澱積作用強烈,表土有機質含量豐富,肥力高。根據實地觀察,有機土的厚度約為10—20cm,發育較好。

3.12:下午兩點左右,步行至十里峽谷處。

該處景色宜人,河牀中巨大的石塊隨處可見,流水澄澈,潭中水由於含沙量小,泥沙顆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分外迷人的青藍色。該處的巖石巖性為花崗巖。然而,該處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為主,原始的生態環境已經被破壞。

3.2會仙巖溶濕地簡介

濕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會仙濕地位於會仙鎮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鄉大灣村委和雁山區竹園村委,地跨東經110°08′38″-110°16′57″,北緯25°05′08″-25°08′34″。濕地範圍涉及2縣(區)3鄉鎮6村委47個自然村約2.2萬人,總面積約78km2。唐朝長壽元年(公元692年)開鑿的古桂柳運河(相思埭)由濕地中心穿過,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使灕江與洛清江相連接。會仙濕地地貌是喀斯特峯林平原,地勢平坦,石灰巖孤峯林立,海拔小於500m。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太陽強熱幅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發量1569.7mm。濕地內的植物主要有:樟樹、楓香、苦楝、烏桕、松樹,黃荊、柃木、水楊柳、十大功勞、蘆葦、三角葦、黃茅草、野苦草、五節芒、野牡丹、藍絲草、馬尾草和厥類。主要動物有:鯉魚、草魚、塘角魚、斑魚、鰱魚、黃鱔、白鱔、鰱拐魚、鯽魚、龍蝦、鰍魚、福壽螺、燕子、燈鳥,白鷺等。前往濕地的途中,發現濕地附近的水稻田邊各種農藥瓶隨處可見。沿途觀察會仙巖溶濕地的水質,發現水質一般,並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對該濕地造成嚴重的污染。外來物種水葫蘆、小龍蝦及福壽螺,因為缺少天敵,大量的繁殖,對當地的生態多樣性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甚至導致某些物種失去生存空間而從該地區消失。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全球氣候變暖,逐漸對濕地蠶食圍墾、開荒造田、圍湖造塘,擠佔河道,使原有濕地不斷受到破壞,水面逐漸萎縮,地面逐漸疏幹,沼澤和濕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據瞭解會仙濕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體屬輕度污染,獅子巖一帶屬中度污染,運河新橋一帶屬重污染,灌塘南處屬嚴重污染。由於向會仙濕地傾倒生活垃圾或者農田中未被莊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殘留,使部分水體中氮、磷等營養成分含量過高,導致水體中,特別是靜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蘆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壞濕地景觀,更嚴重的是逐漸將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陸地。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着水量減少,加上近年開荒造田、圍湖造塘行為的增多,會仙濕地的面積已從25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6平方公里。,但濕地卻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畝的速度“縮水”。捕魚現象十分嚴重:湖面上隨處可見小塊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經過它們的身邊也沒能改變它們的位置。一小塊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隻地籠,一般直徑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約7寸(0.23米),裏面投放餌料,幾乎所有誤入地籠的魚蝦都逃不掉。在整個觀察過程中,竟然沒有發現一隻飛鳥,這也是極其不正常的現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邊的蘆葦,現在全都不見了,充斥視線的,是人工開挖的魚塘和荒草地。

途中,經過龍山,登頂俯瞰濕地,心中有各種感歎,若如此美景就此消失,該是多大的遺憾。龍山的巖性主要為灰巖和白雲巖,典型的巖溶地貌。

臨桂會仙濕地在調節徑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等方面有着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濕地生態修復是調蓄水資源的重要措施。水資源調蓄功能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水源的蓄積和排泄,對當地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的供應及旱、澇災害的減災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形勢下,挺高環保意識,加大保護力度已經刻不容緩。

四、實習感受

通過本次的河流地貌認識實習,在感歎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不僅陶冶了情操開拓了視野更讓書本的理論和實際情況很好的結合起來,實際情況和經典案例是有區別的,在遇到不同的情況需要我們運用平時所學,認真思考,野外實習就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我們要認真觀察,從中刻苦鑽研,方能打牢基礎,為解決日後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好鋪墊。另外,在本次實習中,所發現的情況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貓兒山的人工竹林、會仙濕地的'外來物種對其生態多樣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貓兒區開發、改濕地為農田、魚塘,污水排放進入濕地等等人類活動造成的破壞是觸目驚心的,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讓影響最小化,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廣西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年03期

《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7

一、實習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大綱中有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之一,觀察與實踐是學習、研究地質學、地貌學、土壤學和植物地理學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實習對於自然地理學就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自然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它的形成和發展是建立在堅實的野外調查基礎之中,反過來又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服務。當前,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不斷地向自然地理學滲透,使自然地理學進入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學科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實際,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對自然地理環境進行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才能發現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才能豐富和發展自然地理學理論。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不僅可以培養和鍛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而且還可以使我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瞭解我國的基本國情,有助於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樹立民族自尊心,增強社會主義優越感。野外工作不同於校園生活,有時需要爬山涉水、風餐露宿、早出晚歸,生活和工作條件比較艱苦,這有助於培養我們的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期間,完成某項實習任務要靠全體同學有組織、有紀律的共同努力,這有助於培養我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其組織紀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期間,師生同吃、同住、同工作,這有助於密切師生關係,為教師開展教書育人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總之,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是自然地理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目的如下:

1、印證課堂上學習的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培養並提高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獨立研究的能力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資料,為解釋相關現象和自然演化規律、瞭解南京的地質地貌演化過程。

3、發現問題,培養並激發興趣點,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4、開闊視野,增加閲歷,為將來相關專業研究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二、實習方法與實習工具

(一)實習方法

1、勘察法。通過對實習沿路的觀察和資料分析,瞭解地質地貌的總體特徵。

2、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3、地圖法。利用自己已有的地形圖資料,填築調查區的相關內容,並進行專業分析。

(二)實習工具

地質羅盤、地質錘、門塞爾比色卡、洛陽鏟、剖面刀、鋼捲尺、土樣盒等注: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校正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的南北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個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2)目的物方位的測量是測量目的物預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係,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及時羅盤北端對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進行瞄準,讀北針讀數表示測者位於測物的什麼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是目的物位於測者什麼方向。

(3)巖層產狀要素的測量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於其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

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

(4)巖層走向的測定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盆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走向。走向可是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的數(因為走向是一條直線的方向,可以兩邊延伸)。

(5)巖層傾角的測定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着巖層的真傾斜方向得到的,言其他方向所測得的傾角使視傾角。視傾角恆小於真傾角,也就是説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要恆與走向垂直,而且可用小石子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在層面上流動。測量時將羅盤直立,並以長邊靠着巖層的真傾斜線,沿着層面左右移動羅盤,並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的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此滾動或流動方向即為層面的真傾斜方向。

三、實習的相關課程

本次實習以瞭解自然地理知識為實習目的,與之相關的課程有:地質學基礎、地貌學、生物地理學、土壤學、水文學氣象與氣候學等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礦物和巖石的識別,地質地貌類型與構造巖石的關係、瞭解地層分佈、火山活動及其產物特點、河流與地貌形成、生物分佈與地理特徵間的關係、不同土壤類型與巖石間的關係。

四、實習時間與實習地點

本次實習主要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及其周邊地區,時間為期一週,自20xx年11月15日至20xx年11月21日。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的具體技術要求

水準測量:(1)方法是採用“s 水準儀、中絲法、配合木質雙面水準標尺、觀測順序是後後前前或黑紅黑紅,要求尺子三絲能讀數。(2)每測段進行往返測。限差如下:1.儀器i角<20′。2.前後最大距離<100m。3.前後視距差≤3m。4.每站的前後視距累積差≤10m。5.同一尺子黑紅面讀數之差(去尺常數)≤3mm。6.黑紅面高差只差≤6mm。7.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5mm。8.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9.環線閉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線或環線的長度以公里計算。

(3)注意事項:①各測段採用測站數必須是偶數站,觀測時打傘,記錄時須將觀測者、記錄員、測站的起點及終點、日期書寫清楚。②前後尺讀中絲時,須調平符合水準氣泡,儘可能使前後視距相等,保證測站只有一次調焦。③每站記錄員計算完畢,確認無誤後,允許觀測儀器搬動,後尺方可前移,此時相應前尺變為下一站後尺,不得移動。④在觀測中,若確需設間歇點,則可選擇堅固穩定的兩個點,立尺(不放尺墊)並觀測這兩個點的高差並在手簿中註明間歇點字樣。

⑤立尺人員不得離開尺子和尺墊,沿公路施測時,注意安全,要儘可能在路邊立尺,當到達已知點開始返測時,前後兩尺應互換。當天成果要由記錄員和組長進行檢查,測段成果交有指導教師及時驗收。(4)工作過程:①驗收儀器②室外測段施測。③手簿管理(路線長,各頁測站高差累積注在頁面下方)往返測高差驗收。④按照水準網圖,組成環線。構成平差圖形,繪出圖形標出高差及方向。⑤內業解算⑥完成過5秒點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導線的觀測:

①導線佈設車逼和導線,導線變數6到8條邊;邊長觀測採用全站儀、(精度為一方向中誤差2秒)及j (一方向中誤差6秒)經緯儀,測導線按前進方向左角觀測,記錄要特別注意,觀測方向順序。②3個以上方向半測回要歸零,觀測水平角之後,觀測垂直角,二者分開進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記錄清楚儀器高和覘標高(精確到毫米),③導線連接角要觀測兩個測回,第一測回起始方向配置讀盤為0°0′若干秒。第二測回90°00′若干秒。④j 觀測時要求不同測回同一方向值較差小於25′,同一測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於35′,歸零差小於24′。

其主要工作過程:外業選點→外業觀測→內業計算(觀測整理、平差解算、求座標形成成果表)。

3.經緯儀導線:使用j 儀器觀測一測回,①連接角,兩次較差不超過正負25秒。②符合導線方位角閉合差不超過±40′ (n是導線折角個數)。③導線相對閉合差小於1/xx。各導線邊通過全站儀觀測。其基本工程過程:外業選點(7—8個點,邊長近似相等)→外業觀測(左右角度,邊長,高差)→內業計算求出座標和高程。

三、實習目標:

較熟練地掌握經緯儀、水準儀的使用及檢驗方法;掌握角度距離及高程的測定和測設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順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樣的基本方法。在實習中,要注意組內每個人都能參加各項工作的練習。注意培養我們獨立工作的能力,加強勞動觀點、集體主義精神和愛護儀器的教育,使我們得到比較全面的鍛鍊和提高。

四.體會:

通過本次實習,鞏固了以前所學知識,掌握了水準儀、經緯儀的基本操作。從而積累了許多經驗。還有從技術,團隊合作,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收穫。從技術方面來説,這次實習給了一次我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原來並不熟練的知識逐漸被清晰的理解,許多原來沒有重視的方面也得到了鞏固,更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新東西,在課本中所提到的技術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我有了比較深的體會: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要選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選點就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點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2、由於是同組合作,所以在實習程中團隊精神就尤為重要,首先要擬訂準確的計劃,分工明確,在測量過程中我們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考慮同組人的工作,儘量要為別人帶來便利。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3、在實習前一定要及時複習測量方法以及相關的計算公式,在實習過程中要聽指導教師的安排,避免由於測量方法錯誤而造成的錯誤和誤差。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4、內業計算必須要非常仔細,因為一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整體的錯誤,誤差的檢驗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數據都必須控制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四等水準測量和縱斷面水準測量以及場地抄平均需檢查限差,超過差限一定要重新測量。通過大家的團結努力,我們還是十分順利地完成了測量。多天的合作下來,每個同學的臉都親切了許多。當所有工作做完的時候,大家一起回顧最初的苦,才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堅持走過來了,成果拿出來了,大家的心裏比什麼都甜,但這兩週實習也給了我們不少教訓:由於某個數據的讀錯、記錯及算錯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從而讓我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還有一個組的團結也是至關重要的,他關係到整個組的進度。先前我們組由於配合不夠默契,分工也不夠合理,整體進度受到極大的影響,後來通過組內的交流,徹底解決了以上問題。實習進度有了很大的改觀,進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來了。這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以後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只有團結才能把事辦好。

為時三週的測量實習即將結束了,雖然開始時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們的收穫我們大家還是很高興的。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對以前零零碎碎學的測量知識有了綜合應用的機會。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過程的整體概念有了一個良好的瞭解,我學會了更熟練的使用水準儀、經緯儀等測量儀器與工具,並且全站儀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對較好的掌握圖根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很好的鞏固了理論教學知識,提高了實際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測量知識也都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而相互對照將我的測量知識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現在想來這場痛苦的實習是必要的.

同時在這場實習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實習的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個人的一個粗心,一個大意,都可能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甚至是帶來一生都無法彌補的損失。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這次測量實習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 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雖然有時間我們會因為一些實習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紅面赤,但大家都想着這樣把要完成的這次實習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這次的實習中我們對以前的學習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 水準測量。我們第一次做的是從學校到平頂山的水準路線,這個主要是為了給以後的做導線測量做一個奠基的作用。在完成這第一次的任務中我們就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在出學校的時候遇到的問題主要是過往的車輛和人都直接影響了我們測量的正常進行,但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我們保持那種平靜的心態來尋找合適的機會,來完成精細的工程測量。在檢驗所測數據的時候,做到發現錯誤立即解決對讀數超線的時候立即返工,同時還發現第三測量工作一般都在規定的記錄表格上如實地反映出測、算過程和結果,表格中有計算校核,∑a一∑b=∑h,這隻説明計算無誤,但不能反映測量成果的優劣。外業結束後,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計算,在限差允許的範圍內,即按水準路線長度或測站數進行調整,若超過限差,必須重測。只到合格為止。最後在我們上山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麻煩,只要是上山的時候高程在短距離就相差的很大,有時在前視讀數直接在3以下了,或者是後視讀數在27以上了,這樣我們在上山的時候就打z字型上山,同時在上去的同時選點,測量都要格外注意。只到在2天后我們符合到山上的那個點上時,才結束了這次的符合水準路線。

2. 角度測量。在角度測量對於我們專業科的學生來説要求非常高,用的是j-2的儀器。這就要求我們一直都秉着做事嚴謹的作風,對於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在每一個間歇點上,檢驗如果超限則立即返工重測。在實習中為了避免大的誤差我們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例如我們採用盤左和盤右觀測取平均數的方法,可消除照準部偏心誤差、視準軸不垂直於橫軸、橫軸不垂直於豎軸的殘餘誤差。但豎軸傾斜誤差不能採用此法消除。豎直角觀測時採用此法可消除指標差的影響。又如在短邊上的端點觀測角度時要特別注意對中,照準目標時要儘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因為它們對測角的影響與距離成正比。為了消除度盤的刻劃誤差,需要配置度盤的位置,每測回變換進行配置。在角度測量時我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主要是儀器下沉和路邊行人帶來的影響。由於做導線的時候選點都較遠,過往的車輛行人都是很大幹擾,所以有時候必須在人少的時候抓緊時間幹。角度測量過程中,讓我們都看到了嚴謹作風在幹活中的重要性,經過角度測量後我們更好的團結到一塊。

3. 做導線的最後一步是測距。在完成了角度測量之後,鄧老師和高老師又讓我們見識了一種新儀器:全站儀。教了一些關於全站儀的基本操作,對於全站儀的快速對中整平,在儀器上的一些測距等一些操作,對於這種儀器我們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在2位導師兢兢業業的帶領下,我們迅速熟悉了全站儀的 基本操作。

地理的實習報告 篇9

2x13年8月28日,我被安排到汨羅市黃柏中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理教育教學;二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積極努力地投入實習工作:一方面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並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探討交流地理課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跟隨原班主任學習班主任管理的一般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利用實習之餘,我還在實習學校針對國中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開展了教育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通過掌握目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情況的第一手資料,針對調查所反映的現狀探討出其中的原因,並最終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以方便的今後的教學工作。

一、調查概況

剛來到黃柏中學不久,我便發現該校學生的地理成績普遍較低,而且成績跨度較大,通過與該校地理老師的交流與探討,我發現這兒的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高,而且此種現象在這片區域的其它中學也比較普遍。為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我開展了這次調查,希望通過調查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當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的現狀

2、探討出現這一現狀的具體原因

3、針對原因制定相關解決措施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涉及本校七年級、八年級各2個班,主要以發放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從回收的有效的問卷來看:

年級

非常感興趣

比較感興趣

一般

有點興趣,但學不懂

討厭、排斥

七年級 13人 17人 13人 16人 21人

八年級 15人 19人 16人 11人 9人

通過以上圖標分析可知,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程度狀況並不樂觀。對地理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28人,佔總人數的18.7%;對地理課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有36人,佔總人數的24%;對地理課排斥討厭的學生有30人,佔總人數的2x%。從調查情況來看,對地理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佔較大比例,而真正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不到五分之一,這就説明目前國中生對地理課這一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處在一個整體不感興趣的狀態,儘快找出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的原因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趨勢。

四、調查結果原因分析

1、地理課內容抽象枯燥

在本次調查中,許多學生都認為自己不喜歡地理課的原因就是地理課的內容太過於單調,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地理本身是一門涵蓋範圍很大的學科,其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之外,而有一些計算類的知識與數學聯繫密切,涉及學科比較廣,讓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乏味。而且絕大部分學生最喜歡的授課方式是將地理課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繫起來講解,然而對於那些對於生活不是很實用的一些數據性內容是無法做到的,這樣自然就會減少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

2、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偏向功利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存在30%的學生認為地理課的內容缺乏工具性、實用性,感覺自己學了以後根本沒什麼用途。其實這也反映了目前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他們把目前的學習只是作為實現自己功利目標的一個手段。對於地理課的學習,他們老是喜歡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該課程的實用價值,實用價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學習興趣,而實用價值低得部分學習興趣就偏低。同時他們也要求地理課能夠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一旦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下降。

標籤:實習 地理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