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堅守經典散文

文學2.7W

他來自千里之遙的安徽省,在偏遠的大山深處尾礦庫上,帶領30名工人一守就是八年。八年裏,很少回老家,平時基本呆在山上,很少下縣城。八年裏,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與工人們一起,歷經一度度風雨嚴寒,忍受着漫長的孤寂、單調、枯燥,從不説苦叫累,在這個重大的危險源、艱苦的工作崗位上,在兩千九百二十個日日夜夜裏,時刻守護着,沒有發生過一次安全事故,保證了尾礦庫安全、平穩運行。

堅守經典散文

——題記

他是一個文質彬彬瘦弱精幹的年輕人,牙齒潔白而面部黝黑,一看就知道是長期野外作業,風吹日曬的結果。他就是欒川龍宇鉬業有限公司小廟嶺選礦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尾礦車間主任——鄧金迪。

2006年7月,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畢業的鄧金迪懷着遠大的理想抱負,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乘坐由鄭州發往欒川的大巴車,沿着洛欒快速通道,聽着大巴車上播放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優美的歌曲,穿過一座座綠色盎然的大山,越過九曲十八彎波光粼粼的伊河,春光滿面地來到了欒川龍宇鉬業有限公司報到上班。

鄧金迪是個苦孩子。他的家就在遙遠的安徽省農村,父母都是安分守己純樸誠實的農民,家庭經濟一直捉襟見肘。父母為了供他上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天天披着星星出門,戴着月亮回家,汗水裏滾,雨水裏爬,艱辛地勞作;父母為了供他上學,手中帶着汗水味的寒磣的幾個錢攥了又攥,不捨得為相形見絀的生活多花一分錢;父母為了供他上學,幾次有病需要吃藥打針治療,硬是忍受住疾病帶來的痛苦,捨不得用錢買藥打針,最後還是把不多的錢,寄給了上學的他。俗話説“積穀防饑,養兒防老”。如今,他大學畢業了,還是研究生畢業,並且又有了工作崗位,他要從此不讓父母吃苦受罪,他要從此讓父母跟着他享享清福。

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拿到總公司通知書,竟是讓他到遠離縣城和鄉鎮的大山深處小廟嶺選礦公司去上班。更沒想到,他的崗位是非常艱苦的公司最大的危險源——榆木溝尾礦車間。

“小鄧,你是學習礦業的研究生,尾礦車間是我們公司的命門崗位,十分重要,來不得半點馬虎,你要利用自己的才學,把尾礦車間建設好守護好。”小廟嶺選礦公司總經理楊為羣這樣囑咐他,給他分派工作崗位。

他何嘗不知道尾礦車間對於選礦公司的重要性?但他就是思想上邁不過去這個坎。小廟嶺選礦公司就建在距欒川縣城二十五公里的冷水鎮小廟嶺,這裏是海拔1600米以上的深山區,是欒川冬季最寒冷的地方,有“春水不飲牛,夏水不能遊,秋水不洗衣,冬水冰下流”之説。這裏距冷水街十六公里,距小廟嶺選礦公司十公里。他是研究生啊,是學習專門管理礦業生產的研究生啊,怎麼能讓他來幹這——雖然技術含量非常高,但那是粗而吧唧的活呀?他想不通,他十分想不通。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他一直提不起精神。

“小鄧,要你來這個崗位上工作,是公司領導充分信任你,是公司領導委於你的重任。你想過沒有?尾礦車間如果建設不好,守護不好,那尾礦庫下面可是冷水鎮2300多户人家的生命和財產。一旦出現問題,那可是大問題,公司被因此毀了不説,咱們怎麼能對得起冷水鎮的千千萬萬老百姓?咱們是來給他們造福的,不是來禍害他們的。”公司總經理楊為羣這樣推心置腹地給他做工作。

“孩子啊,公司領導這樣信任你,無論工作多苦多艱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咱也得幹呀,咱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百姓,對得起領導的期望和重託。”這是父親從遙遠的安徽農村打來的電話上,給他説的語重心長的`話。

領導的重託,父親的教誨,使鄧金迪豁然開朗,才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使命的神聖,責任的重大,肩上擔子的沉重。

他從此以後,他撲下身子,與工人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工作,風裏來雨裏去,勘察地形,測量庫壩,驗算數據,繪製尾礦庫圖,制定完善建設尾礦庫的技術方案,築堤、修渠、安裝大小各類管道和遙感監測系統。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為了使建設按期安全竣工,他都要親臨親為。衣服弄髒了,臉弄破了,手弄出血了,他仍然堅持工作着。特別是2009年5月,當尾礦堆過初期壩時,出現了不分級、無法堆壩等情況,嚴重製約着選礦公司的生產,形勢非常嚴峻。鄧金迪為了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和重託,帶領工人們一次又一次地研究圖紙,一遍又一遍的完善技術方案。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治理,最終成功扭轉了尾礦庫不利的運行局面。

一次,楊總到尾礦車間施工現場查看,見鄧金迪頭髮蓬亂大長,臉上面容憔悴鬍子拉碴,眼睛也是因為極度疲勞而紅槓槓的。楊總不由得心中一酸,眼淚差一點掉下來,連忙走上前去拉住他的手説:“小鄧,辛苦你了!多注意身體。”

就這樣,經過艱苦努力,榆木溝尾礦庫已安全上升到垂直高度160米,壩寬480米,分層梯式築壩41級,壩坡長度1200米,一摟粗的“325”放礦黑色管道上安裝了75道放礦支管,日夜不停地噴湧着尾礦流。庫面面積17萬平方米,庫區面積1.5平方公里。用水泥鋼筋網格化加固的壩面上,綠草如茵,搖曳多姿。壩庫四周,綠樹婆娑,蓊蓊鬱鬱。建立起了在線監測系統,實現了對幹灘長度、壩體位移、浸潤線等各項關鍵技術參數的自動監控。成功建成了全國最深的大口輻射井,保證了壩體穩定。2012年以全省第一的高分通過了安全標準化驗收,成為河南省管理最規範的尾礦庫之一。

2010年7月,已經三四個星期沒有回過欒川縣城的鄧金迪,傍晚的時候回到了家裏。一歲多的兒子鄧力瑞,竟不認識父親了。鄧金迪幾次呼喊兒子到他身邊來,叫爸爸,兒子竟像看到陌生人一樣,困惑地望着他,不到他的身邊去。他彎着腰上前將兒子摟抱在懷裏,兒子竟被他嚇得“哇哇”大哭。妻子張春玲使了好大的勁兒,用了許多法子,兒子才發出稚嫩的笑聲,甜甜地叫了一句“爸爸”。這件事,讓他們夫妻倆,難過了好一陣子。

凌晨三點多鐘,天突然下起了暴雨,雷鳴電閃的,把睡夢中的鄧金迪驚醒了。他立刻從牀上折起身子,穿好衣服。

妻子問他:“幹嘛呀?深更半夜的。”

他一邊拿起手機給司機打電話,一邊對妻子説:“我得趕快回公司。”

妻子埋怨他道:“你才回家幾個小時?不能晚去一天呀!”

“不能。越是下雨天氣,我越是一分鐘也不能在家多停留。”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這麼多年了,天一下雨,你就這樣,你就不能在家安生一會兒?”

“這個時候,我只有呆在尾礦庫上,看着庫壩安全無恙,我心才能安生呀。”

司機來了,鄧金迪在漆黑的夜裏上了車,冒着漂泊的大雨,在雷鳴電閃中,出了縣城,向小廟嶺選礦公司急速地奔馳着。雨越下越大,風越刮越大。雨像天公打翻了洗臉盆往下倒,車窗玻璃上形成厚厚的雨幕。風像風婆搖動着紡花車,車燈光在扭曲的雨線裏恍恍惚惚。

皮卡車沿着山路往上爬,到榆木溝距離尾礦庫還有三公里的地方,由於到尾礦庫去的路道是泥土砂石路面,加上道路坡度大,彎道急,暴雨猛,十分泥濘光滑,車終於爬不動了。鄧金迪二話沒説,打開車門毫不猶豫地衝了出去,踏着泥濘,冒着大雨,向尾礦庫急速奔去。

當他趕到榆木溝尾礦庫時,工人們已經穿着雨衣,打着手電燈,在尾礦庫上巡查着。此時的他,已經成了水人和泥人。工人們要他趕快回房間換換衣服,而他説:“這不關緊,我還是趕快去查看一下庫壩情況要緊。”他和工人們,在7月23日、7月24日,兩天時間裏,從庫底查看到庫頂,從庫區的左側查看到庫區的右側,晝夜巡邏,一絲也不敢懈怠。若發現一點點危險苗頭,立即採取緊急措施,迅速處置到位。

2010年7月24日,欒川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災害。由於經過鄧金迪完善設計建造的榆木溝尾礦庫技術性強,堤壩牢固,加上他們日夜不停地守護整治,榆木溝尾礦庫經受住了特大暴雨洪水的考驗。

小廟嶺選礦公司總經理楊為羣在這次特大暴雨洪水災害過後,這樣對他的工人們説:“咱們的尾礦庫能經受住如此大的考驗,小鄧功不可沒!”

榆木溝尾礦車間,在海拔1600米的大山中,遠離縣城,遠離鄉鎮街道,遠離選礦公司,是個荒涼孤寂的沒有一户人家的野山溝,除了他們這三十來個工人和三條大狼狗在此堅守外,平常很少有人到這裏來走動。單調枯燥的工作,孤寂無聊的生活,沒長沒短的堅守。工人們自己種菜,自己做飯,自己吃。物質上這還沒有什麼,但是在精神上他們卻遭受着忍受着巨大的折磨。遠離親人,十天半月不回一次家;遠離縣城和鄉鎮鬧市區,購買什麼東西都不方便;遠離廠區,連找個人説説話聊聊天都不可能。因此,工人們的心很是難以收攏。

“為了凝聚人心,我們的鄧主任,事事處處都得起模範帶頭作用。”尾礦車間兩名副主任院正紅和周敏異口同聲説。

2010年1月16日,凌晨一點多鐘,庫尾的稀釋水系統出現故障,水泵凍壞了,不能開了。鄧金迪和兩名值班人員,踏着厚厚積雪,迎着呼呼的寒風,趕到一公里外的泵船上。在這寒冷的冬夜裏,水面上颳着的寒風,穿透肌膚,冰冷刺骨。在如此惡劣氣候環境下野外作業,每一分鐘都是對他們的耐力和意志的考驗。但鄧金迪深深地明白,稀釋水泵務必要儘快恢復,否則,不但影響放礦作業,温度在攝氏三四十度,設備長時間不運行也會被凍壞。他想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親自下手作業,讓兩個值班員給他做助手,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緊張搶修,稀釋水系統終於恢復了正常運行,而他和他的工人夥伴們已凍的四肢麻木,臉也被凍得起了許多紫快快。

父母非常艱辛的把他養育大,供他上完大學,找了工作,他本應該要父母跟着他享清福。可是父母卻在千里之外的安徽農村,根本照顧不到。前六年,建設項目多,時間緊,任務急,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回老家。近兩年,他雖然一年回家過一次,長途奔波,長達十幾個小時才能到家,可每次回到家,也只是在家裏呆上一兩天,什麼活兒也不能幫助父母幹,就又匆匆忙忙返回欒川工作崗位。

2012年臨近春節的時候,父親從遙遠的安徽老家打來電話:“兒啊,自從你參加工作,已經多少年沒在家過過年了,今年春節你帶上我的孫孫回來吧。”

“爸啊,越是在這春節,天寒地凍的,尾礦庫區的各種管道等容易被凍壞,更是需要看護好加固好,我實在走不開。再説,我是尾礦車間的主任,三十來號工人都春節在值班,他們都看着我呢,我咋能回?爸啊,兒子不孝呀,實在對不起您和我媽。”鄧金迪愧疚地給父親解釋説。

為了尾礦車間的正常運行。鄧金迪在欒川縣城的兒子,今年已經五歲多了。因為他很少回家,孩子的上學,孩子的頭痛腦熱,他根本都沒有管過,都是他的妻子張春玲在縣城龍宇鉬業有限公司幹好工作的同時,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一手管護着。

2011年11月,集團公司組織去廈門旅遊,給他和家屬報了名,全家都期待和盼望着這次旅行。但他考慮到當時尾礦庫3號井封堵工程正處於施工的關鍵時期,於是他又默默地放棄了這次機會。面對家人的埋怨和同事的惋惜,他説:“這時候走,我不放心,我寧可不去旅遊,也不能讓自己的工作出現疏忽,讓公司蒙受損失,因為那樣我會良心不安。”

面對艱苦的工作條件,八年來,鄧金迪一直在琢磨,能不能通過技術創新減輕工人們的勞動強度,提高公司經濟效益。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建設和治理尾礦庫的經歷和磨練賦予了他創新的靈感。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為他大膽的設想和嘗試拓寬了思維的空間。不怕吃苦,刻苦鑽研的精神,為他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不斷努力,他搞的《尾礦庫安全運行技術綜合研究與應用》項目,於2010年榮獲河南煤化集團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經濟效益可達2519萬元/年;他搞的《高速率堆壩尾礦庫運行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於2012年通過省部級成果鑑定,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通過他的積極引導和帶動,他的團隊工人們創新熱情高漲,發明了《懸臂式接管機》專利成果,經過現場應用效果顯著,使每根放礦支管安裝時間由原來的四十分鐘縮短為二十分鐘,安裝人員由五人減少為兩人,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古忠孝難兩全。他欠父母、欠妻子、欠兒子的太多。但他為龍宇鉬業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價值。”欒川龍宇鉬業有限公司黨羣工作部部長王明亮説。

是金子就會發光,就不會被埋沒,有辛勤的付出就有喜人的收穫。鄧金迪在到龍宇鉬業有限公司小廟嶺選礦公司工作的八年中,先後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創新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永煤公司最美員工”“最美能源人”等12項榮譽稱號。2013年5月,總公司任人唯賢,任命他為小廟嶺選礦公司總經理助理。2014年3月他又被河南煤化集團總公司授予“榜樣永煤,最美員工”的光榮稱號。

如今正是仲夏雨季的關鍵時刻。看,他又帶領着他的工人團隊,日夜不停地堅守在尾礦庫上,以他們的堅韌不屈的意志,包容寬厚的胸懷,自尊自強的情懷,超越自我的襟懷,創造滿意的愛崗敬業奉獻精神,為龍宇鉬業無比燦爛輝煌的明天,而努力奮鬥着!

標籤:散文 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