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交河古城記寫景美文

文學2.64W

冬天裏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一行驅車去建設中的蘭新鐵路複線採訪,順便去了施工線附近中國海拔最低的吐魯番旅遊

交河古城記寫景美文

出吐魯番市西行約10公里,有一條河流在我們眼前分裂又匯合而去。河是細小清冽的那種小河。河谷卻極寬且深,顯透着一種滄桑氣質。河心,突兀着一塊蒼涼的黃土高崗,猶若擱淺在歷史長河的一葉扁舟,它就是聞名中外的西城交河古城。

隆冬的吐魯番,卻不見北方冬日裏的風景.雪自然是沒有的,風更是柔柔地帶着一些暖意。在河邊,列陣而立的參天白楊的皮質表層,似乎泛着生命的原色。

步過一座水泥的小橋,穿過一道半開半閉的鐵門柵,一道緩緩的不規則坡徑,引導我們從南門走向古城中去。沿途,重重迭迭街市的殘牆廢墟,給人身處《天方夜譚》中古堡羣的感覺,似乎當年車師國的子民們,正站在門洞的窗口,拿着幽幽的目光打量着我們一行今人。

登上古城中心一座十多米的土夯台基,全城的景緻頓收眼底。恰若柳葉形狀的交河古城,南北狹長並達1700多米,中間最寬處也有300多米。一條寬闊的大街貫通古城南北,把交河城分成東,西,北三個區間。東區南部,有一片氣勢宏偉的宅院遺址,據説是當年安西都護府的治所。西邊那片作坊的遺址,可能就是當年的手工業區吧?北區尚存規模宏大的寺院遺蹟,大殿和塔林依然歷歷在目........雖説當年的地面建築已成廢墟,但是厚度達10米的殘存牆垣,仍向人們展現着昔日的氣勢。考古學家估算,交河古城佔地面積差不多有20000平方米。

我們步下高台,魚貫而行在屏列如陣的廢墟和高牆深院之中,就更加體會到古城的意藴和魁力。庭院裏,一個個散發着陳糧氣味的窖藏,一口口已經乾枯的老井,一條條燒得紅裏透青的火道,一片片瓦器的殘片......足以給人豐富的聯想。交河古城的氣韻,就在這滿目的頹垣殘壁和遍地的碎陶片瓦之中。考古學家説:早在1萬年前,吐魯番就有了人跡;在後來的幾千年裏,這裏不知演義了多少威武悲壯,驚險離奇的'活劇! 2000多年前,西城36國之一的車師前王廷,就是在交河黃土高崗上舉行的開國奠基;大唐盛世,西城最高軍事機關安西都護府,就設置在交河城。

古老的交河,曾是西漢王朝與匈奴王國相互爭殺的前線,互望的邊烽至今可見當年戰亂的薰煙。佛教的勢力,也曾固守這兒 數百年,規模居古城之首的殘存的佛塔塔柱 ,至今猶見殘損的佛象。

交河古城及其漫長的歷史,是車師,匈奴,漢王國,回鶻的子民共同的創造。它與不遠處的高昌古城一起,以其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位,滋潤繁華了"絲綢之路"1000多年,永存於史冊而不朽。

走出交河古城時,天色已晚。車子在去烏魯木齊的途中,幾次穿過蘭新鐵路複線以及加速改造工地。面對轟轟烈烈的施工場面,不由得憶古思今,我的思想就象交河古城外圍的流水,涓一涓不息。固然,是吐魯番盆地乾燥無雨的氣候,為我們保存了這一方凝固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絲綢之路幾千年的繁華,歷史豈能給小小一個交河古城如此的地位?

社會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大潮如春雷一般在中國大地滾一動。隨着連雲港經烏魯木齊、阿拉山口,橫穿歐洲大一陸到達鹿特丹港的世界第二座亞歐大一陸橋的建成開通,隨着西部大開發的全面啟動,一條新絲綢之路以百倍的繁榮將出現在西部大地上!